..

j
jerrydelmar
楼主 (北美华人网)
..
j
jerrydelmar
..
h
hideandseek
最后一段是你自己说臆测吧。要是p 和 m对付变种无效,美国会是现在这样子?
雁过
消息出来后,CVAC股价直接腰斩,回到去年8月上市IPO时的价格了
jerrydelmar 发表于 2021-06-16 17:29

割韭菜。
y
youyichanzi
所以目前美国还是在流行武汉原始毒株?或者另外有什么原因限制了其他变种在美国的大流行?
W
Wanfeiche
今天正式宣布的,CVAC是去年Trump试图强行收购的德国疫苗公司cureVAC,被默克尔拦下。规定只能由德国控股,临床试验都只在欧洲和美国以外的美洲地区做,避免美国干扰。今天公布初步数据,让人大吃一惊。所有的接种疫苗后被感染的病例里面,只有一例是武汉原始毒株,其它都是变种,包括英国变种,秘鲁变种,哥伦比亚变种。总有效率只有47%。这个试验没有在非洲和亚洲做,所以没有南非变种和印度变种的数据。
同样是德国设计的mRNA,没有道理辉瑞的Biontech搞的,和德国自己搞的curenVAC,这两个mRNA效果差别这么大。这个证实了最初的一个猜测,mRNA疫苗是用武汉原始毒株来设计的。辉瑞和moderna的疫苗做试验的时候,对付原始毒株有效,那时候没有那么多变种。所以有效率高达95%。等到CVAC做试验的时候,对于变种,mRNA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jerrydelmar 发表于 2021-06-16 13:15

同样是德国设计效果就要一样吗? 同样都是华人 为什么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这么差呢?
s
surge
楼主第一段是新闻,第二段是自己夹带的私货。
p
page394
同样是德国设计效果就要一样吗? 同样都是华人 为什么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这么差呢?
Wanfeiche 发表于 2021-06-16 17:33

手动点赞。
v
vitd120
the two currently approved mRNA vaccines both use ‘modified nucleosides’ to enhance their efficiency. Meanwhile, a company called CureVac has created an mRNA vaccine that uses regular, unmodified, RNA. It is currently being tested in large scale trials. 
跟已有的两种不一样
有没有人讲讲为啥要modify?
b
babybaby
lz你好像并不懂biotech,但是老是炒biotech股票。韭菜最好离biotech股远些。。。
W
WonderID
估计跟当初设计疫苗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变种有关系。不过德国防着美国,不知道防不防加拿大,那个包裹运输mRNA 的技术用的是加拿大家的吗?别介疫苗进去马上降解了。
j
jerrydelmar
估计跟当初设计疫苗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变种有关系。不过德国防着美国,不知道防不防加拿大,那个包裹运输mRNA 的技术用的是加拿大家的吗?别介疫苗进去马上降解了。
WonderID 发表于 2021-06-16 17:38

都是用的加拿大那家公司的LNP的专利。这个和设计有一定的关系。当时德国政府下了大本钱在这个公司上面,希望能成功,好摆脱美国对疫苗的控制。当时trump要收购也是打算收购这家公司,被默克尔拦下来了,然后德国政府给了3亿欧元做为黄金股份占控制权。
现在CVAC基本完蛋了,德国主导的欧盟现在没有自己的疫苗了。在用的疫苗都是欧盟以外国家研发的了。
m
meraviglia
cureVAC和辉瑞,Moderna同是mRNA疫苗,但可以常温保存。现在辉瑞,Moderna都只是去年的数据,并没有针对各种变种的临床数据。cureVAC的有效率应该也类似,除非常温保存不稳定影响结果。
等小浣熊来说说可能的原因。
s
strawberrykiwi
the two currently approved mRNA vaccines both use ‘modified nucleosides’ to enhance their efficiency. Meanwhile, a company called CureVac has created an mRNA vaccine that uses regular, unmodified, RNA. It is currently being tested in large scale trials. 
跟已有的两种不一样
有没有人讲讲为啥要modify?
vitd120 发表于 2021-06-16 17:37

modified稳定些,不容易被降解,这个应该就是那个东欧女科学家搞出来的核心专利 加拿大那个技术是delivery method
m
meraviglia
都是用的加拿大那家公司的LNP的专利。这个和设计有一定的关系。当时德国政府下了大本钱在这个公司上面,希望能成功,好摆脱美国对疫苗的控制。当时trump要收购也是打算收购这家公司,被默克尔拦下来了,然后德国政府给了3亿欧元做为黄金股份占控制权。
现在CVAC基本完蛋了,德国主导的欧盟现在没有自己的疫苗了。在用的疫苗都是欧盟以外国家研发的了。
jerrydelmar 发表于 2021-06-16 17:50

辉瑞mRNA疫苗是德国公司BioNTech的技术啊。
忙碌的小林
最后一段是你自己说臆测吧。要是p 和 m对付变种无效,美国会是现在这样子?
hideandseek 发表于 2021-06-16 17:31

没错,现在出门,美国不带口罩的可是大多数。
v
vitd120
也许是少了这一步,mrna不稳定? 个人猜测啊
怎样才能让mRNA疫苗在体内稳定表达?Moderna和BioNTech的秘技:假尿嘧啶修饰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1056948
q
qinaideputao
今天正式宣布的,CVAC是去年Trump试图强行收购的德国疫苗公司cureVAC,被默克尔拦下。规定只能由德国控股,临床试验都只在欧洲和美国以外的美洲地区做,避免美国干扰。今天公布初步数据,让人大吃一惊。所有的接种疫苗后被感染的病例里面,只有一例是武汉原始毒株,其它都是变种,包括英国变种,秘鲁变种,哥伦比亚变种。总有效率只有47%。这个试验没有在非洲和亚洲做,所以没有南非变种和印度变种的数据。
同样是德国设计的mRNA,没有道理辉瑞的Biontech搞的,和德国自己搞的curenVAC,这两个mRNA效果差别这么大。这个证实了最初的一个猜测,mRNA疫苗是用武汉原始毒株来设计的。辉瑞和moderna的疫苗做试验的时候,对付原始毒株有效,那时候没有那么多变种。所以有效率高达95%。等到CVAC做试验的时候,对于变种,mRNA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再补充两段,投放mRNA的纳米包裹都是用的加拿大那家公司的LNP的专利。这个和设计有一定的关系。当时德国政府下了大本钱在这个公司上面,希望能成功,好摆脱美国对疫苗的控制。当时trump要收购也是打算收购这家公司,被默克尔拦下来了,然后德国政府给了3亿欧元做为黄金股份占控制权。
现在CVAC基本完蛋了,德国主导的欧盟现在没有自己的疫苗了。在用的疫苗都是欧盟以外国家研发的了。
jerrydelmar 发表于 2021-06-16 13:15

总结一下,意思就是mRNA改进版疫苗CVAC不能用了?
R
Rutang48
对付变种有47%虽然不理想。但某些疫苗对原种都只有50%的不照样在打。
C
CleverBeaver
the two currently approved mRNA vaccines both use ‘modified nucleosides’ to enhance their efficiency. Meanwhile, a company called CureVac has created an mRNA vaccine that uses regular, unmodified, RNA. It is currently being tested in large scale trials. 
跟已有的两种不一样
有没有人讲讲为啥要modify?
vitd120 发表于 2021-06-16 17:37

我也记得 查序列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符号很神奇
e
edge2.0
恐怕追求冷藏保存适得其反.
C
CleverBeaver
对付变种有47%虽然不理想。但某些疫苗对原种都只有50%的不照样在打。
Rutang48 发表于 2021-06-16 18:11

随意啦 这个真的比盐水好?
v
vitd120
回复 21楼CleverBeaver的帖子
看来不改有效性就低。不知道是啥黑科技
l
little_racoon
回复 9楼的帖子
减弱免疫原性。细胞对外源RNA非常敏感,检测到RNA入侵以后会激活一些受体,影响mRNA的表达,modRNA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Curevac的另一个问题是剂量太小,只有12微克
PS,lz这个水平最好还是不要碰药股,会亏废的。。。
e
edge2.0
看来辉瑞和莫纳德要低温冷藏并不是人家技术不行.
R
Rutang48
随意啦 这个真的比盐水好?
CleverBeaver 发表于 2021-06-16 18:14

你居然敢说是盐水,某些人要找你拚命了。
l
llocecl
有效率50%是不是就意味着打了跟没打一样?因为本来得病和不得病就是五五的概率吧
c
charmanderr
lz一直是反疫苗人士吧。。。
C
CC2020CC
今天正式宣布的,CVAC是去年Trump试图强行收购的德国疫苗公司cureVAC,被默克尔拦下。规定只能由德国控股,临床试验都只在欧洲和美国以外的美洲地区做,避免美国干扰。今天公布初步数据,让人大吃一惊。所有的接种疫苗后被感染的病例里面,只有一例是武汉原始毒株,其它都是变种,包括英国变种,秘鲁变种,哥伦比亚变种。总有效率只有47%。这个试验没有在非洲和亚洲做,所以没有南非变种和印度变种的数据。
同样是德国设计的mRNA,没有道理辉瑞的Biontech搞的,和德国自己搞的curenVAC,这两个mRNA效果差别这么大。这个证实了最初的一个猜测,mRNA疫苗是用武汉原始毒株来设计的。辉瑞和moderna的疫苗做试验的时候,对付原始毒株有效,那时候没有那么多变种。所以有效率高达95%。等到CVAC做试验的时候,对于变种,mRNA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再补充两段,投放mRNA的纳米包裹都是用的加拿大那家公司的LNP的专利。这个和设计有一定的关系。当时德国政府下了大本钱在这个公司上面,希望能成功,好摆脱美国对疫苗的控制。当时trump要收购也是打算收购这家公司,被默克尔拦下来了,然后德国政府给了3亿欧元做为黄金股份占控制权。
现在CVAC基本完蛋了,德国主导的欧盟现在没有自己的疫苗了。在用的疫苗都是欧盟以外国家研发的了。
jerrydelmar 发表于 2021-06-16 13:15

搬运一下Reddit的评论: 具体蛋白设计不太一样 CVAC的mRNA量小,比两家美国疫苗少一半以上 CVAC的卖点是不用低温储存。现在别人批评因小失大。
m
meraviglia
小规模不是有效率还不错才开始搞三期临床吗?如果剂量不够,不是应该早就发现了吗?
会不会二期时只有原始和alpha,所以数据不错; 而现在是Beta,Gamma,Delta。
c
charmanderr
cureVAC和辉瑞,Moderna同是mRNA疫苗,但可以常温保存。现在辉瑞,Moderna都只是去年的数据,并没有针对各种变种的临床数据。cureVAC的有效率应该也类似,除非常温保存不稳定影响结果。
等小浣熊来说说可能的原因。
meraviglia 发表于 2021-06-16 18:01

都已经实战大样本数据了,加州华盛顿州还有以色列都在那里摆着,反疫苗就是反疫苗,别找理由了
v
vitd120
有效率50%是不是就意味着打了跟没打一样?因为本来得病和不得病就是五五的概率吧
llocecl 发表于 2021-06-16 18:24

不是的,50%就勉强达标了
C
CC2020CC
对付变种有47%虽然不理想。但某些疫苗对原种都只有50%的不照样在打。
Rutang48 发表于 2021-06-16 18:11

莫谈国事!
C
CleverBeaver
回复 21楼CleverBeaver的帖子
看来不改有效性就低。不知道是啥黑科技
vitd120 发表于 2021-06-16 18:14

嗯 有意思的 会改变secondary structure

m
meraviglia
都已经实战大样本数据了,加州华盛顿州还有以色列都在那里摆着,反疫苗就是反疫苗,别找理由了
charmanderr 发表于 2021-06-16 18:26

不是,美国现在Delta只有10%,独立日前会达到50%-60%(10天翻一倍)。
你看今天英国确诊过9000了,那里Delta是90%。CureVac三期中还有Beta和南美的Gamma,大家一致认为现在无论哪种疫苗对付Beta都不行,对付Gamma效果一般。
l
little_racoon
回复 31楼meraviglia的帖子
我记得他们的抗体水平和康复患者差不多,但这是对wild type,碰到变种会有下降,结果保护能力就不够了
v
vitd120
不是,美国现在Delta只有10%,独立日前会达到50%-60%(10天翻一倍)。
你看今天英国确诊过9000了,那里Delta是90%。CureVac三期中还有Beta和南美的Gamma,大家一致认为现在无论哪种疫苗对付Beta都不行,对付Gamma效果一般。
meraviglia 发表于 2021-06-16 18:31

现在delta应该不止10%
i
isabel
没有用S-2P构像吧? 这个看起来很关键。
C
CleverBeaver
不是,美国现在Delta只有10%,独立日前会达到50%-60%(10天翻一倍)。
你看今天英国确诊过9000了,那里Delta是90%。CureVac三期中还有Beta和南美的Gamma,大家一致认为现在无论哪种疫苗对付Beta都不行,对付Gamma效果一般。
meraviglia 发表于 2021-06-16 18:31

alpha和beta主要也是靠innate immunity
delta比较强 不知道要靠啥
C
CleverBeaver
俺基本不碰药股 太妖 除非我闺蜜来update我收购的信息 但那些都是苍蝇肉啦
m
meraviglia
回复 31楼meraviglia的帖子
我记得他们的抗体水平和康复患者差不多,但这是对wild type,碰到变种会有下降,结果保护能力就不够了
little_racoon 发表于 2021-06-16 18:32

记得当时Moderna有50microgram和100microgram两个备选,后来50microgram效果不行,就选了100microgram上三期。cureVac大意了。
v
vitd120
记得当时Moderna有50mg和100mg两个备选,后来50mg效果不行,就选了100mg上三期。cureVac大意了。

meraviglia 发表于 2021-06-16 18:38

没准是想规避副作用吧,结果按下葫芦起了瓢
C
CleverBeaver
记得当时Moderna有50mg和100mg两个备选,后来50mg效果不行,就选了100mg上三期。cureVac大意了。

meraviglia 发表于 2021-06-16 18:38

会不会大剂量确实有隐患?
C
CleverBeaver
没准是想规避副作用吧,结果按下葫芦起了瓢
vitd120 发表于 2021-06-16 18:39

是的 感觉离最佳设计还有段距离
各人的选择不同
R
Rutang48
记得当时Moderna有50mg和100mg两个备选,后来50mg效果不行,就选了100mg上三期。cureVac大意了。

meraviglia 发表于 2021-06-16 18:38

CureVac一期测试了2ug和12ug,二期三期选了12ug继续。看耒剂量测试范围不太广。Pfizer一期测试了10,20,30和100ug.
l
little_racoon
回复 42楼meraviglia的帖子
微克,100毫克打进去直接就挂了
其实50微克和100微克的体外数据是类似的,但是这个结果出来的时候三期临床已经用100微克开始了,后面不好再改
m
meraviglia
现在delta应该不止10%
vitd120 发表于 2021-06-16 18:33

上周CDC公布的,今天一定超过10%(15%-20%?)。美国测序比英国差很多,所以数据也不太准确。
v
vitd120
是的 感觉离最佳设计还有段距离
各人的选择不同
CleverBeaver 发表于 2021-06-16 18:40

回头看看有没有防重症的效果。不过结果不好是不是就此不生产了?
C
CleverBeaver
回头看看有没有防重症的效果。不过结果不好是不是就此不生产了?
vitd120 发表于 2021-06-16 18:41

据说musk追捧过它家?不知道了
C
CleverBeaver
感觉目前biotech都是高风险高回报的那种会成 很符合moderna和novavax的ceo们在网上的风评
可能太顾虑安全的反而会get their hands tied?
c
cistim
消息出来后,CVAC股价直接腰斩,回到去年8月上市IPO时的价格了
jerrydelmar 发表于 2021-06-16 17:29

有人看到你的贴,及时跑了。大好人。 盘中不跑的不知道在想什么。这还不跑。
C
CleverBeaver
有人看到你的贴,及时跑了。大好人。 盘中不跑的不知道在想什么。这还不跑。
cistim 发表于 2021-06-16 18:48

我也觉得lz很transparent 想啥说啥 挺好的 贵在真诚
m
meraviglia
回复 42楼meraviglia的帖子
微克,100毫克打进去直接就挂了
其实50微克和100微克的体外数据是类似的,但是这个结果出来的时候三期临床已经用100微克开始了,后面不好再改
little_racoon 发表于 2021-06-16 18:41

I meant 50 microgram and 100 microgram.
m
meraviglia
有人看到你的贴,及时跑了。大好人。 盘中不跑的不知道在想什么。这还不跑。
cistim 发表于 2021-06-16 18:48

消息是盘后出来的,怕是来不及跑,1分钟之内就跌了50%.
C
CleverBeaver
消息是盘后出来的,怕是来不及跑,1分钟之内就跌了50%.
meraviglia 发表于 2021-06-16 18:54

这个迅雷不及掩耳
富好大
放屁!去打科兴疫苗把,没人拦着。
P
Pelosi
lz一直是反疫苗人士吧。。。
charmanderr 发表于 2021-06-16 18:24


反欧美疫苗
哈哈哈
战狼啊
m
moonleo
至少不像中国啥数据都不公布就通过了
c
charmanderr
不是,美国现在Delta只有10%,独立日前会达到50%-60%(10天翻一倍)。
你看今天英国确诊过9000了,那里Delta是90%。CureVac三期中还有Beta和南美的Gamma,大家一致认为现在无论哪种疫苗对付Beta都不行,对付Gamma效果一般。
meraviglia 发表于 2021-06-16 18:31

你说的是全美国 我说的是加州华盛顿州两个印度马工聚集州
z
zhegufei
有人看到你的贴,及时跑了。大好人。 盘中不跑的不知道在想什么。这还不跑。
cistim 发表于 2021-06-16 18:48

百思不得其解。盘中不跑,盘后跌45%。
金言的马家
默克尔真实在,不吭美国人
大青椒
并不是失败,而是太诚实谦虚 48%和96%才差一倍 很多药厂吹牛可都不止一倍
P
Pelosi
并不是失败,而是太诚实谦虚 48%和96%才差一倍 很多药厂吹牛可都不止一倍
大青椒 发表于 2021-06-16 19:46



中国的白开水疫苗都敢吹成 100% !!!

哈哈哈
中国人的嘴 能把 凤姐大妈 吹成 美女!!
P
Pelosi
默克尔真实在,不吭美国人
金言的马家 发表于 2021-06-16 19:40


医院, 医药, 养老院, 还有住房等等
最好不要私有化

过度私有化的体制 类似 英国的 19 世纪

看看 破英国这个垃圾国家 19世纪 过度私有化和过度资本主义
看看英国的城市规划, 在欧洲最乱最差
英语国家有个最不好的传统,
什么都私有化 私有化 私有化
结果搞的乱七八糟, 乌烟瘴气
l
louaci
去年领导看了curevac preclinical data非常赞赏差点买了他家股票,但看了一下德国个股交税太高就算了,还好。。。本来对他家寄予厚望的
p
piano_artist
the two currently approved mRNA vaccines both use ‘modified nucleosides’ to enhance their efficiency. Meanwhile, a company called CureVac has created an mRNA vaccine that uses regular, unmodified, RNA. It is currently being tested in large scale trials. 
跟已有的两种不一样
有没有人讲讲为啥要modify?
vitd120 发表于 2021-06-16 17:37

这正是 U Penn 专利的主要内容: 如何 modify nucleosides 来提高 mRNA 疫苗的效率,并同时减少其毒性。
U Penn 的两位科学家的贡献就在这里。
m
mollyi

f
flipping
Curevac 一期的结果就不好,抗体滴度和康复者血清水平差不多,其他两个疫苗抗体是康复者血清的差不多4倍。
p
piano_artist
CureVac一期测试了2ug和12ug,二期三期选了12ug继续。看耒剂量测试范围不太广。Pfizer一期测试了10,20,30和100ug.
Rutang48 发表于 2021-06-16 18:41

un-modified mRNA 毒性太大,没人敢用大剂量。
x
xiaoyiyue
这正是 U Penn 专利的主要内容: 如何 modify nucleosides 来提高 mRNA 疫苗的效率,并同时减少其毒性。
U Penn 的两位科学家的贡献就在这里。
piano_artist 发表于 2021-06-16 21:32

哇塞,我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说mRNA有毒性?那modify了以后,毒性怎样?这个毒性就是带来副作用的么?
J
Jxnc
回复 64楼Pelosi的帖子
英国都几百年没事了。欧洲大陆被炸平了两次。大部分都是1945以后规划的。
我瞎猜的啊。
m
miaka
消息出来后,CVAC股价直接腰斩,回到去年8月上市IPO时的价格了
jerrydelmar 发表于 2021-06-16 17:29

妈呀BNTX和MRNA又要涨了?
p
piano_artist
哇塞,我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说mRNA有毒性?那modify了以后,毒性怎样?这个毒性就是带来副作用的么?
xiaoyiyue 发表于 2021-06-17 00:15

Ordinary mRNA: (1) produces only low levels of proteins, and the molecule degrades too quickly inside the body to make it suitable as a therapeutic. (2) On top of that, RNA can trigger an immune response that’s independent of the response to the protein it encodes. “If you just inject foreign RNA into people or animals, you can induce a very serious inflammatory response,” Pardi says.
In the early 2000s, mRNA vaccines got a boost when a pair of scientists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Katalin Karikó and Drew Weissman, discovered that by altering the building blocks of RNA—nucleosides—they could address some of key limitations of the technique.
In a seminal 2005 paper, they reported that modified, synthetic nucleosides could both INCREASE protein production from the mRNA and drastically SUPPRESS immune system’s reaction to the mRNA molecules themselves.
t
tidewater
并不是失败,而是太诚实谦虚 48%和96%才差一倍 很多药厂吹牛可都不止一倍
大青椒 发表于 2021-06-16 19:46

数学老师,有人喊你 。。。
C
CleverBeaver
哇塞,我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说mRNA有毒性?那modify了以后,毒性怎样?这个毒性就是带来副作用的么?
xiaoyiyue 发表于 2021-06-17 00:15

你前面那位层主说的毒可能是指天然mRNA容易被侦测到 然后引起inflammation之类的
你说的毒性可能是指降解之后不知道要去哪里之类的?不知道这个nucleoside会不会被身体recycle 拿来incorporate到新做的mRNA里去?会不会影响后面新产生的mRNA的secondary structure?
C
CleverBeaver
数学老师,有人喊你 。。。
tidewater 发表于 2021-06-17 01:25

强烈怀疑你们几个是一个股票群的
f
fragcheng
the two currently approved mRNA vaccines both use ‘modified nucleosides’ to enhance their efficiency. Meanwhile, a company called CureVac has created an mRNA vaccine that uses regular, unmodified, RNA. It is currently being tested in large scale trials. 
跟已有的两种不一样
有没有人讲讲为啥要modify?
vitd120 发表于 2021-06-16 17:37

Modified mRNA免疫原性低,不易产生针对mRNA的免疫反应,而且mRNA更稳定,蛋白表达会更高:)
h
hellensiao
微博上看来的解释CVAC和其他两种mrna疫苗的区别,深入浅出写的挺好。一个叫庄时利和的博主写的: CureVac的III期临床为什么扑街了? 今天CureVac的IIb/III 期的中期分析结果出来,有效率只有47%,未达到统计成功标准。 严格来说我觉得直接讲扑街为时尚早,因为现在还需要对数据做进一步分析,但是市场的反应可能已经充分体现民众对这个结果的失望程度了——CureVac的股价直接腰斩。 同样是mRNA疫苗,为何曾经被寄以厚望的CureVac,III期数据如此惨淡? 一 先简单介绍一下CureVac这个疫苗。 这部分可能会比较枯燥一些,直接跳到下一部分也不影响阅读。 新冠病毒的S蛋白是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的关键蛋白,因此也成为了新冠疫苗研发的主要靶点。现在新冠疫苗,或是直接将整个病毒灭活,或是使用纯化的S蛋白(或S蛋白的其中一部分),或是将S蛋白的基因结合到腺病毒基因组里面,这就是三种疫苗的原理——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 而mRNA疫苗的原理是,将编码S蛋白的mRNA装到特定的递送载体上(常用的是纳米脂质颗粒LNP),然后载体进入细胞编码S蛋白,S蛋白刺激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抗体和T细胞反应)。 这里的关键在于抗原(mRNA)的设计和LNP,mRNA在体内很容易就降解,这也是需要低温和LNP的原因:低温下分子运动减慢,LNP保护mRNA阻挡人体内各种酶的攻击,另外一个提高存储温度的解决方案是使用缩短的抗原(比如Moderna的二代疫苗)。 CureVac在mRNA疫苗领域持有的专利数量仅次于Moderna和BioNTech。然而,这三家在mRNA的处理上存在一个明显不同。 M家和B家用的都是化学修饰(chemically modified)的mRNA,而C家使用的是未经化学修饰的mRNA。 化学修饰后的mRNA有两个不同,第一它不会引发我们身体非常强烈的免疫反应(不让免疫系统认为我们受到了病毒入侵),第二它看起来仍然足够像正常的mRNA,可以进入我们的细胞。 而C家之所以不用化学修饰,按照C家老板的公开说法是「In terms of vaccines I am not convinced to have these (chemical) modifications」。其实一点是C家为了避开专利问题,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有独家的RNActive技术。 C家直接使用的是裸露的mRNA,通过RNActive技术制造鱼精蛋白-mRNA 复合物,其中鱼精蛋白(一种天然的碱性蛋白)一方面保护mRNA不被我们体内的RNA酶降解,另外一方面它还能作为 TLR7/8 拮抗剂,诱发Th1细胞反应(这里的鱼精蛋白更像是一种佐剂)。 所以虽然都是mRNA疫苗,但是C家和另外两家其实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M家和B家使用的是化学修饰的mRNA,以LNP为递送载体; -C家使用的是未经化学修饰的mRNA,递送的是鱼精蛋白-mRNA复合物。 这也是我之前说过的,即便是同一种技术路线的不同疫苗,在细节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巨大的。而这些差异造成的影响,会在之后的临床试验中逐渐体现出来。 二 上面这些都是理论层面的东西,我们再看看现实意义。 相对于辉瑞疫苗和Moderna疫苗,CureVac疫苗的一大优势是它的运输存储条件非常友好。 辉瑞疫苗需要非常严苛的零下70℃储存(现在有改善了),Moderna是零下20℃,而CureVac只需要4~8℃的普通冰箱,甚至可以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这对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分发至关重要。 在I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使用的是两剂量间隔28天法,分别测试了2ug~12ug的不同抗原剂量(即便是12ug的抗原剂量,也比辉瑞和Moderna少得多)的不良反应和免疫原性。 研究结果显示,CureVac疫苗的耐受性良好,第二针12 μg剂量两周后达到了100%的中和抗体转阳率,志愿者血清的中和抗体水平相当于康复者血清(HCS)水平。 最终CureVac决定使用12ug两针法,进入2/3期临床试验。 然而这个中和抗体水平究竟高不高,我们再仔细看看研究论文。 12ug组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113),等同的康复者血清是新冠非住院患者(113),而新冠住院患者的水平要高得多,达到640,也就是说只相当于住院患者的六分之一左右。 客观的说,CureVac这个测量要更加严谨,因为在我看过大多数I期临床研究中,和HCS的对比并没有明确是住院患者还是门诊患者(还要好多疫苗的1期临床研究就没有和康复者血清作对比)。辉瑞和Moderna疫苗相对于康复者血清是3~4倍,但是并没有明确说明是住院还是门诊患者。 因此CureVac诱导的中和抗体效力到底高不高,这个目前不好判断,但是即便是等同于门诊患者,这也是个不错的水平,况且mRNA疫苗还能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 所以最终来说,还是要看III期结果。 三 在说CureVac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之前,先说一段它去年发生的事。 CureVac曾经是被寄以厚望的一个疫苗,这个厚望有多厚呢? 它曾经差点让美德两国一把手吵了起来。 去年三月份,时任美国总统的川普希望把CureVac的研发团队从德国挖到美国,他计划向CureVac大量注资,以获得该疫苗的专有权。当时CureVac的CEO还被邀请到白宫和川普见面。 美国人想挖墙脚,德国人当然不干了。后来德国政府直接给CureVac投了3亿欧元,拿下23%的股份,防止这家mRNA企业流到美国人手里。 可见当时的CureVac是多么受欢迎。然而今日的III期临床试验中期结果一公布。 五更骤雨随风过,满眼落花如雪飞。 CureVac的股价直接跌了一半。 CureVac的III期临床试验,是由CureVac和拜耳联合开展的,在拉美和欧洲招募了大约四万名志愿者。 这次的中期分析表明,CureVac的有效率只有47%,这是迄今为止所有公布的疫苗结果中最低的一个。这次总共评估了134例新冠病例,具体如何分布还没有公布,但是已经对其中124例取样进行及因测序了,发现只有1例归因于原始毒株,超过一半(57%)的感染是由受关注的变异体(VoCs,比如Alpha、Gamma、Delta这些)引起的。 当然CureVac的新冠疫苗研发之路不能说彻底走到头了,它还在于GSK就第二代mRNA疫苗合作开发,包括针对多种变异体的多价新冠疫苗,以及一种针对多种传染病(不只是新冠)的疫苗。 然而,这次公布的结果对于CureVac的新冠疫苗确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WHO规定的红线是50%,之后翻盘希望渺茫,除非之后的感染者一股脑儿出现在安慰剂组,或者是虽然整体没超过50%,但是年轻人组的有效率超过50%,没准也能批。 毕竟现在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WHO都干得出来。 但批是一回事,有没有人愿意打是另外一回事。假如你是李华,你现在收到了德国朋友送给你的两支疫苗,一支是辉瑞疫苗,一支是CureVac,请问你怎么选? 在CureVac的公告中,它们暗示效率低是变异体引起的。诚然一些变异体确实会导致有效率下降,但并不是所有都会,比如Alpha(B.1.1.7)对疫苗的影响就很有限,而Gamma和Delta就厉害多了,Gamma直接导致牛津疫苗近乎无效,导致Novavax有效率跌到红线附近。 但前两天,Novavax也公布了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有65%的感染也是VOC引起的,但Novavax针对代表82%比例的VOC/VOI,有效率仍然超过90%。 所以变异体本身是个大筐,啥都能往里装,但关键还是要对具体的变异体做分析。甚至最极端的情况,假如这些变异体都是Delta或者同级别的大魔王,我甚至认为CureVac这个47%有效率是可以接受的。把辉瑞疫苗和Moderna疫苗放在现在这个环境下做III期临床试验,有效率很可能也会下降很多。 现在回想起CureVac疫苗的研发之路,从希望之星到有效率跌破红线,我颇有些感慨。CureVac不像BioNTech,一开始就抱上了辉瑞的大腿,整个临床试验推进缓慢,包括原材料供应也时不时传出遇到瓶颈的消息。CureVac直到今年年初才跟拜耳这个巨头合作,如果它能早点推进临床试验的话,兴许结果就好看一些了。 就像我前几天说的,没有财大气粗的辉瑞在生产工艺上的支持,BioNTech是很难获得成功的,辉瑞解决了生产工艺上许多核心问题,把生产流程从最初的120天压缩到了60天。另外辉瑞在国际临床试验开展、上市报批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是很多中小型药企难以望其项背的。 说这个并不是给辉瑞做宣传,而是想说明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小公司在疫苗竞赛中并不容易,即便它掌握着一些尖端的技术。 这场竞赛,你得有技术,还得有钱,还得深谙游戏规则。 #庄医生的疫情笔记# #家庭健康月#
p
piano_artist
微博上看来的解释CVAC和其他两种mrna疫苗的区别,深入浅出写的挺好。一个叫庄时利和的博主写的: CureVac的III期临床为什么扑街了? 今天CureVac的IIb/III 期的中期分析结果出来,有效率只有47%,未达到统计成功标准。 严格来说我觉得直接讲扑街为时尚早,因为现在还需要对数据做进一步分析,但是市场的反应可能已经充分体现民众对这个结果的失望程度了——CureVac的股价直接腰斩。 同样是mRNA疫苗,为何曾经被寄以厚望的CureVac,III期数据如此惨淡? 一 先简单介绍一下CureVac这个疫苗。 这部分可能会比较枯燥一些,直接跳到下一部分也不影响阅读。 新冠病毒的S蛋白是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的关键蛋白,因此也成为了新冠疫苗研发的主要靶点。现在新冠疫苗,或是直接将整个病毒灭活,或是使用纯化的S蛋白(或S蛋白的其中一部分),或是将S蛋白的基因结合到腺病毒基因组里面,这就是三种疫苗的原理——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 而mRNA疫苗的原理是,将编码S蛋白的mRNA装到特定的递送载体上(常用的是纳米脂质颗粒LNP),然后载体进入细胞编码S蛋白,S蛋白刺激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抗体和T细胞反应)。 这里的关键在于抗原(mRNA)的设计和LNP,mRNA在体内很容易就降解,这也是需要低温和LNP的原因:低温下分子运动减慢,LNP保护mRNA阻挡人体内各种酶的攻击,另外一个提高存储温度的解决方案是使用缩短的抗原(比如Moderna的二代疫苗)。 CureVac在mRNA疫苗领域持有的专利数量仅次于Moderna和BioNTech。然而,这三家在mRNA的处理上存在一个明显不同。 M家和B家用的都是化学修饰(chemically modified)的mRNA,而C家使用的是未经化学修饰的mRNA。 化学修饰后的mRNA有两个不同,第一它不会引发我们身体非常强烈的免疫反应(不让免疫系统认为我们受到了病毒入侵),第二它看起来仍然足够像正常的mRNA,可以进入我们的细胞。 而C家之所以不用化学修饰,按照C家老板的公开说法是「In terms of vaccines I am not convinced to have these (chemical) modifications」。其实一点是C家为了避开专利问题,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有独家的RNActive技术。 C家直接使用的是裸露的mRNA,通过RNActive技术制造鱼精蛋白-mRNA 复合物,其中鱼精蛋白(一种天然的碱性蛋白)一方面保护mRNA不被我们体内的RNA酶降解,另外一方面它还能作为 TLR7/8 拮抗剂,诱发Th1细胞反应(这里的鱼精蛋白更像是一种佐剂)。 所以虽然都是mRNA疫苗,但是C家和另外两家其实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M家和B家使用的是化学修饰的mRNA,以LNP为递送载体; -C家使用的是未经化学修饰的mRNA,递送的是鱼精蛋白-mRNA复合物。 这也是我之前说过的,即便是同一种技术路线的不同疫苗,在细节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巨大的。而这些差异造成的影响,会在之后的临床试验中逐渐体现出来。 二 上面这些都是理论层面的东西,我们再看看现实意义。 相对于辉瑞疫苗和Moderna疫苗,CureVac疫苗的一大优势是它的运输存储条件非常友好。 辉瑞疫苗需要非常严苛的零下70℃储存(现在有改善了),Moderna是零下20℃,而CureVac只需要4~8℃的普通冰箱,甚至可以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这对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分发至关重要。 在I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使用的是两剂量间隔28天法,分别测试了2ug~12ug的不同抗原剂量(即便是12ug的抗原剂量,也比辉瑞和Moderna少得多)的不良反应和免疫原性。 研究结果显示,CureVac疫苗的耐受性良好,第二针12 μg剂量两周后达到了100%的中和抗体转阳率,志愿者血清的中和抗体水平相当于康复者血清(HCS)水平。 最终CureVac决定使用12ug两针法,进入2/3期临床试验。 然而这个中和抗体水平究竟高不高,我们再仔细看看研究论文。 12ug组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113),等同的康复者血清是新冠非住院患者(113),而新冠住院患者的水平要高得多,达到640,也就是说只相当于住院患者的六分之一左右。 客观的说,CureVac这个测量要更加严谨,因为在我看过大多数I期临床研究中,和HCS的对比并没有明确是住院患者还是门诊患者(还要好多疫苗的1期临床研究就没有和康复者血清作对比)。辉瑞和Moderna疫苗相对于康复者血清是3~4倍,但是并没有明确说明是住院还是门诊患者。 因此CureVac诱导的中和抗体效力到底高不高,这个目前不好判断,但是即便是等同于门诊患者,这也是个不错的水平,况且mRNA疫苗还能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 所以最终来说,还是要看III期结果。 三 在说CureVac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之前,先说一段它去年发生的事。 CureVac曾经是被寄以厚望的一个疫苗,这个厚望有多厚呢? 它曾经差点让美德两国一把手吵了起来。 去年三月份,时任美国总统的川普希望把CureVac的研发团队从德国挖到美国,他计划向CureVac大量注资,以获得该疫苗的专有权。当时CureVac的CEO还被邀请到白宫和川普见面。 美国人想挖墙脚,德国人当然不干了。后来德国政府直接给CureVac投了3亿欧元,拿下23%的股份,防止这家mRNA企业流到美国人手里。 可见当时的CureVac是多么受欢迎。然而今日的III期临床试验中期结果一公布。 五更骤雨随风过,满眼落花如雪飞。 CureVac的股价直接跌了一半。 CureVac的III期临床试验,是由CureVac和拜耳联合开展的,在拉美和欧洲招募了大约四万名志愿者。 这次的中期分析表明,CureVac的有效率只有47%,这是迄今为止所有公布的疫苗结果中最低的一个。这次总共评估了134例新冠病例,具体如何分布还没有公布,但是已经对其中124例取样进行及因测序了,发现只有1例归因于原始毒株,超过一半(57%)的感染是由受关注的变异体(VoCs,比如Alpha、Gamma、Delta这些)引起的。 当然CureVac的新冠疫苗研发之路不能说彻底走到头了,它还在于GSK就第二代mRNA疫苗合作开发,包括针对多种变异体的多价新冠疫苗,以及一种针对多种传染病(不只是新冠)的疫苗。 然而,这次公布的结果对于CureVac的新冠疫苗确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WHO规定的红线是50%,之后翻盘希望渺茫,除非之后的感染者一股脑儿出现在安慰剂组,或者是虽然整体没超过50%,但是年轻人组的有效率超过50%,没准也能批。 毕竟现在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WHO都干得出来。 但批是一回事,有没有人愿意打是另外一回事。假如你是李华,你现在收到了德国朋友送给你的两支疫苗,一支是辉瑞疫苗,一支是CureVac,请问你怎么选? 在CureVac的公告中,它们暗示效率低是变异体引起的。诚然一些变异体确实会导致有效率下降,但并不是所有都会,比如Alpha(B.1.1.7)对疫苗的影响就很有限,而Gamma和Delta就厉害多了,Gamma直接导致牛津疫苗近乎无效,导致Novavax有效率跌到红线附近。 但前两天,Novavax也公布了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有65%的感染也是VOC引起的,但Novavax针对代表82%比例的VOC/VOI,有效率仍然超过90%。 所以变异体本身是个大筐,啥都能往里装,但关键还是要对具体的变异体做分析。甚至最极端的情况,假如这些变异体都是Delta或者同级别的大魔王,我甚至认为CureVac这个47%有效率是可以接受的。把辉瑞疫苗和Moderna疫苗放在现在这个环境下做III期临床试验,有效率很可能也会下降很多。 现在回想起CureVac疫苗的研发之路,从希望之星到有效率跌破红线,我颇有些感慨。CureVac不像BioNTech,一开始就抱上了辉瑞的大腿,整个临床试验推进缓慢,包括原材料供应也时不时传出遇到瓶颈的消息。CureVac直到今年年初才跟拜耳这个巨头合作,如果它能早点推进临床试验的话,兴许结果就好看一些了。 就像我前几天说的,没有财大气粗的辉瑞在生产工艺上的支持,BioNTech是很难获得成功的,辉瑞解决了生产工艺上许多核心问题,把生产流程从最初的120天压缩到了60天。另外辉瑞在国际临床试验开展、上市报批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是很多中小型药企难以望其项背的。 说这个并不是给辉瑞做宣传,而是想说明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小公司在疫苗竞赛中并不容易,即便它掌握着一些尖端的技术。 这场竞赛,你得有技术,还得有钱,还得深谙游戏规则。 #庄医生的疫情笔记# #家庭健康月#
hellensiao 发表于 2021-06-17 02:37

cureVac 就是为了规避 U Penn 的专利,搞了一个很隐蔽的 me too 版本,结果失败了。
l
life99f
cureVac 就是为了规避 U Penn 的专利,搞了一个很隐蔽的 me too 版本,结果失败了。
piano_artist 发表于 2021-06-17 06:02

47%对付变种,加储存容易也很不错了。守着50%根本没意义。
l
laurenplus
cureVac 就是为了规避 U Penn 的专利,搞了一个很隐蔽的 me too 版本,结果失败了。
piano_artist 发表于 2021-06-17 06:02

那可以想象国产的mrna 也会差不多?
C
Clover4l
回复 1楼jerrydelmar的帖子
"同样是德国设计的mRNA,没有道理辉瑞的Biontech搞的,和德国自己搞的curenVAC,这两个mRNA效果差别这么大。这个证实了最初的一个猜测,mRNA疫苗是用武汉原始毒株来设计的。辉瑞和moderna的疫苗做试验的时候,对付原始毒株有效,那时候没有那么多变种。所以有效率高达95%。等到CVAC做试验的时候,对于变种,mRNA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这意思是说瑞辉和moderna 也许也对变种没用,但因为试验时没有变种所以没显示出来? 但现实中这么变种风险下病例的确越来越少,好像疫苗对变种有效啊
c
cocomelon
微博上看来的解释CVAC和其他两种mrna疫苗的区别,深入浅出写的挺好。一个叫庄时利和的博主写的: CureVac的III期临床为什么扑街了? 今天CureVac的IIb/III 期的中期分析结果出来,有效率只有47%,未达到统计成功标准。 严格来说我觉得直接讲扑街为时尚早,因为现在还需要对数据做进一步分析,但是市场的反应可能已经充分体现民众对这个结果的失望程度了——CureVac的股价直接腰斩。 同样是mRNA疫苗,为何曾经被寄以厚望的CureVac,III期数据如此惨淡? 一 先简单介绍一下CureVac这个疫苗。 这部分可能会比较枯燥一些,直接跳到下一部分也不影响阅读。 新冠病毒的S蛋白是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的关键蛋白,因此也成为了新冠疫苗研发的主要靶点。现在新冠疫苗,或是直接将整个病毒灭活,或是使用纯化的S蛋白(或S蛋白的其中一部分),或是将S蛋白的基因结合到腺病毒基因组里面,这就是三种疫苗的原理——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 而mRNA疫苗的原理是,将编码S蛋白的mRNA装到特定的递送载体上(常用的是纳米脂质颗粒LNP),然后载体进入细胞编码S蛋白,S蛋白刺激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抗体和T细胞反应)。 这里的关键在于抗原(mRNA)的设计和LNP,mRNA在体内很容易就降解,这也是需要低温和LNP的原因:低温下分子运动减慢,LNP保护mRNA阻挡人体内各种酶的攻击,另外一个提高存储温度的解决方案是使用缩短的抗原(比如Moderna的二代疫苗)。 CureVac在mRNA疫苗领域持有的专利数量仅次于Moderna和BioNTech。然而,这三家在mRNA的处理上存在一个明显不同。 M家和B家用的都是化学修饰(chemically modified)的mRNA,而C家使用的是未经化学修饰的mRNA。 化学修饰后的mRNA有两个不同,第一它不会引发我们身体非常强烈的免疫反应(不让免疫系统认为我们受到了病毒入侵),第二它看起来仍然足够像正常的mRNA,可以进入我们的细胞。 而C家之所以不用化学修饰,按照C家老板的公开说法是「In terms of vaccines I am not convinced to have these (chemical) modifications」。其实一点是C家为了避开专利问题,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有独家的RNActive技术。 C家直接使用的是裸露的mRNA,通过RNActive技术制造鱼精蛋白-mRNA 复合物,其中鱼精蛋白(一种天然的碱性蛋白)一方面保护mRNA不被我们体内的RNA酶降解,另外一方面它还能作为 TLR7/8 拮抗剂,诱发Th1细胞反应(这里的鱼精蛋白更像是一种佐剂)。 所以虽然都是mRNA疫苗,但是C家和另外两家其实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M家和B家使用的是化学修饰的mRNA,以LNP为递送载体; -C家使用的是未经化学修饰的mRNA,递送的是鱼精蛋白-mRNA复合物。 这也是我之前说过的,即便是同一种技术路线的不同疫苗,在细节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巨大的。而这些差异造成的影响,会在之后的临床试验中逐渐体现出来。 二 上面这些都是理论层面的东西,我们再看看现实意义。 相对于辉瑞疫苗和Moderna疫苗,CureVac疫苗的一大优势是它的运输存储条件非常友好。 辉瑞疫苗需要非常严苛的零下70℃储存(现在有改善了),Moderna是零下20℃,而CureVac只需要4~8℃的普通冰箱,甚至可以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这对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分发至关重要。 在I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使用的是两剂量间隔28天法,分别测试了2ug~12ug的不同抗原剂量(即便是12ug的抗原剂量,也比辉瑞和Moderna少得多)的不良反应和免疫原性。 研究结果显示,CureVac疫苗的耐受性良好,第二针12 μg剂量两周后达到了100%的中和抗体转阳率,志愿者血清的中和抗体水平相当于康复者血清(HCS)水平。 最终CureVac决定使用12ug两针法,进入2/3期临床试验。 然而这个中和抗体水平究竟高不高,我们再仔细看看研究论文。 12ug组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113),等同的康复者血清是新冠非住院患者(113),而新冠住院患者的水平要高得多,达到640,也就是说只相当于住院患者的六分之一左右。 客观的说,CureVac这个测量要更加严谨,因为在我看过大多数I期临床研究中,和HCS的对比并没有明确是住院患者还是门诊患者(还要好多疫苗的1期临床研究就没有和康复者血清作对比)。辉瑞和Moderna疫苗相对于康复者血清是3~4倍,但是并没有明确说明是住院还是门诊患者。 因此CureVac诱导的中和抗体效力到底高不高,这个目前不好判断,但是即便是等同于门诊患者,这也是个不错的水平,况且mRNA疫苗还能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 所以最终来说,还是要看III期结果。 三 在说CureVac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之前,先说一段它去年发生的事。 CureVac曾经是被寄以厚望的一个疫苗,这个厚望有多厚呢? 它曾经差点让美德两国一把手吵了起来。 去年三月份,时任美国总统的川普希望把CureVac的研发团队从德国挖到美国,他计划向CureVac大量注资,以获得该疫苗的专有权。当时CureVac的CEO还被邀请到白宫和川普见面。 美国人想挖墙脚,德国人当然不干了。后来德国政府直接给CureVac投了3亿欧元,拿下23%的股份,防止这家mRNA企业流到美国人手里。 可见当时的CureVac是多么受欢迎。然而今日的III期临床试验中期结果一公布。 五更骤雨随风过,满眼落花如雪飞。 CureVac的股价直接跌了一半。 CureVac的III期临床试验,是由CureVac和拜耳联合开展的,在拉美和欧洲招募了大约四万名志愿者。 这次的中期分析表明,CureVac的有效率只有47%,这是迄今为止所有公布的疫苗结果中最低的一个。这次总共评估了134例新冠病例,具体如何分布还没有公布,但是已经对其中124例取样进行及因测序了,发现只有1例归因于原始毒株,超过一半(57%)的感染是由受关注的变异体(VoCs,比如Alpha、Gamma、Delta这些)引起的。 当然CureVac的新冠疫苗研发之路不能说彻底走到头了,它还在于GSK就第二代mRNA疫苗合作开发,包括针对多种变异体的多价新冠疫苗,以及一种针对多种传染病(不只是新冠)的疫苗。 然而,这次公布的结果对于CureVac的新冠疫苗确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WHO规定的红线是50%,之后翻盘希望渺茫,除非之后的感染者一股脑儿出现在安慰剂组,或者是虽然整体没超过50%,但是年轻人组的有效率超过50%,没准也能批。 毕竟现在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WHO都干得出来。 但批是一回事,有没有人愿意打是另外一回事。假如你是李华,你现在收到了德国朋友送给你的两支疫苗,一支是辉瑞疫苗,一支是CureVac,请问你怎么选? 在CureVac的公告中,它们暗示效率低是变异体引起的。诚然一些变异体确实会导致有效率下降,但并不是所有都会,比如Alpha(B.1.1.7)对疫苗的影响就很有限,而Gamma和Delta就厉害多了,Gamma直接导致牛津疫苗近乎无效,导致Novavax有效率跌到红线附近。 但前两天,Novavax也公布了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有65%的感染也是VOC引起的,但Novavax针对代表82%比例的VOC/VOI,有效率仍然超过90%。 所以变异体本身是个大筐,啥都能往里装,但关键还是要对具体的变异体做分析。甚至最极端的情况,假如这些变异体都是Delta或者同级别的大魔王,我甚至认为CureVac这个47%有效率是可以接受的。把辉瑞疫苗和Moderna疫苗放在现在这个环境下做III期临床试验,有效率很可能也会下降很多。 现在回想起CureVac疫苗的研发之路,从希望之星到有效率跌破红线,我颇有些感慨。CureVac不像BioNTech,一开始就抱上了辉瑞的大腿,整个临床试验推进缓慢,包括原材料供应也时不时传出遇到瓶颈的消息。CureVac直到今年年初才跟拜耳这个巨头合作,如果它能早点推进临床试验的话,兴许结果就好看一些了。 就像我前几天说的,没有财大气粗的辉瑞在生产工艺上的支持,BioNTech是很难获得成功的,辉瑞解决了生产工艺上许多核心问题,把生产流程从最初的120天压缩到了60天。另外辉瑞在国际临床试验开展、上市报批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是很多中小型药企难以望其项背的。 说这个并不是给辉瑞做宣传,而是想说明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小公司在疫苗竞赛中并不容易,即便它掌握着一些尖端的技术。 这场竞赛,你得有技术,还得有钱,还得深谙游戏规则。 #庄医生的疫情笔记# #家庭健康月#
hellensiao 发表于 2021-06-17 02:37

这个说的深入浅出,外行也看懂了
C
Creekrhino
回复 1楼jerrydelmar的帖子
"同样是德国设计的mRNA,没有道理辉瑞的Biontech搞的,和德国自己搞的curenVAC,这两个mRNA效果差别这么大。这个证实了最初的一个猜测,mRNA疫苗是用武汉原始毒株来设计的。辉瑞和moderna的疫苗做试验的时候,对付原始毒株有效,那时候没有那么多变种。所以有效率高达95%。等到CVAC做试验的时候,对于变种,mRNA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这意思是说瑞辉和moderna 也许也对变种没用,但因为试验时没有变种所以没显示出来? 但现实中这么变种风险下病例的确越来越少,好像疫苗对变种有效啊
Clover4l 发表于 2021-06-17 09:10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你要看国家级的确诊人数。以色列的mRNA,英国的黑猩猩腺病毒,智利的灭活。美国当然是最好的变异病毒试验场,还要继续看看。
v
vitd120
Modified mRNA免疫原性低,不易产生针对mRNA的免疫反应,而且mRNA更稳定,蛋白表达会更高:)
fragcheng 发表于 2021-06-17 01:54

嗯,看来这两种mrna作出的蛋白数量可能差很多。这种不加修饰数量又少,一会儿就被身体get rid of了
v
vitd120
那可以想象国产的mrna 也会差不多?
laurenplus 发表于 2021-06-17 07:50

有可能,没有这个专利没准mrna也只能到50%左右。。。
X
Xishankanqiao
国产mRNA疫苗研发的不是有从M家回去的吗?应该能明白UPENN专利的利害关系。
i
isabel
微博上看来的解释CVAC和其他两种mrna疫苗的区别,深入浅出写的挺好。一个叫庄时利和的博主写的: CureVac的III期临床为什么扑街了? 今天CureVac的IIb/III 期的中期分析结果出来,有效率只有47%,未达到统计成功标准。 严格来说我觉得直接讲扑街为时尚早,因为现在还需要对数据做进一步分析,但是市场的反应可能已经充分体现民众对这个结果的失望程度了——CureVac的股价直接腰斩。 同样是mRNA疫苗,为何曾经被寄以厚望的CureVac,III期数据如此惨淡? 一 先简单介绍一下CureVac这个疫苗。 这部分可能会比较枯燥一些,直接跳到下一部分也不影响阅读。 新冠病毒的S蛋白是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的关键蛋白,因此也成为了新冠疫苗研发的主要靶点。现在新冠疫苗,或是直接将整个病毒灭活,或是使用纯化的S蛋白(或S蛋白的其中一部分),或是将S蛋白的基因结合到腺病毒基因组里面,这就是三种疫苗的原理——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 而mRNA疫苗的原理是,将编码S蛋白的mRNA装到特定的递送载体上(常用的是纳米脂质颗粒LNP),然后载体进入细胞编码S蛋白,S蛋白刺激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抗体和T细胞反应)。 这里的关键在于抗原(mRNA)的设计和LNP,mRNA在体内很容易就降解,这也是需要低温和LNP的原因:低温下分子运动减慢,LNP保护mRNA阻挡人体内各种酶的攻击,另外一个提高存储温度的解决方案是使用缩短的抗原(比如Moderna的二代疫苗)。 CureVac在mRNA疫苗领域持有的专利数量仅次于Moderna和BioNTech。然而,这三家在mRNA的处理上存在一个明显不同。 M家和B家用的都是化学修饰(chemically modified)的mRNA,而C家使用的是未经化学修饰的mRNA。 化学修饰后的mRNA有两个不同,第一它不会引发我们身体非常强烈的免疫反应(不让免疫系统认为我们受到了病毒入侵),第二它看起来仍然足够像正常的mRNA,可以进入我们的细胞。 而C家之所以不用化学修饰,按照C家老板的公开说法是「In terms of vaccines I am not convinced to have these (chemical) modifications」。其实一点是C家为了避开专利问题,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有独家的RNActive技术。 C家直接使用的是裸露的mRNA,通过RNActive技术制造鱼精蛋白-mRNA 复合物,其中鱼精蛋白(一种天然的碱性蛋白)一方面保护mRNA不被我们体内的RNA酶降解,另外一方面它还能作为 TLR7/8 拮抗剂,诱发Th1细胞反应(这里的鱼精蛋白更像是一种佐剂)。 所以虽然都是mRNA疫苗,但是C家和另外两家其实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M家和B家使用的是化学修饰的mRNA,以LNP为递送载体; -C家使用的是未经化学修饰的mRNA,递送的是鱼精蛋白-mRNA复合物。 这也是我之前说过的,即便是同一种技术路线的不同疫苗,在细节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巨大的。而这些差异造成的影响,会在之后的临床试验中逐渐体现出来。 二 上面这些都是理论层面的东西,我们再看看现实意义。 相对于辉瑞疫苗和Moderna疫苗,CureVac疫苗的一大优势是它的运输存储条件非常友好。 辉瑞疫苗需要非常严苛的零下70℃储存(现在有改善了),Moderna是零下20℃,而CureVac只需要4~8℃的普通冰箱,甚至可以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这对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分发至关重要。 在I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使用的是两剂量间隔28天法,分别测试了2ug~12ug的不同抗原剂量(即便是12ug的抗原剂量,也比辉瑞和Moderna少得多)的不良反应和免疫原性。 研究结果显示,CureVac疫苗的耐受性良好,第二针12 μg剂量两周后达到了100%的中和抗体转阳率,志愿者血清的中和抗体水平相当于康复者血清(HCS)水平。 最终CureVac决定使用12ug两针法,进入2/3期临床试验。 然而这个中和抗体水平究竟高不高,我们再仔细看看研究论文。 12ug组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113),等同的康复者血清是新冠非住院患者(113),而新冠住院患者的水平要高得多,达到640,也就是说只相当于住院患者的六分之一左右。 客观的说,CureVac这个测量要更加严谨,因为在我看过大多数I期临床研究中,和HCS的对比并没有明确是住院患者还是门诊患者(还要好多疫苗的1期临床研究就没有和康复者血清作对比)。辉瑞和Moderna疫苗相对于康复者血清是3~4倍,但是并没有明确说明是住院还是门诊患者。 因此CureVac诱导的中和抗体效力到底高不高,这个目前不好判断,但是即便是等同于门诊患者,这也是个不错的水平,况且mRNA疫苗还能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 所以最终来说,还是要看III期结果。 三 在说CureVac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之前,先说一段它去年发生的事。 CureVac曾经是被寄以厚望的一个疫苗,这个厚望有多厚呢? 它曾经差点让美德两国一把手吵了起来。 去年三月份,时任美国总统的川普希望把CureVac的研发团队从德国挖到美国,他计划向CureVac大量注资,以获得该疫苗的专有权。当时CureVac的CEO还被邀请到白宫和川普见面。 美国人想挖墙脚,德国人当然不干了。后来德国政府直接给CureVac投了3亿欧元,拿下23%的股份,防止这家mRNA企业流到美国人手里。 可见当时的CureVac是多么受欢迎。然而今日的III期临床试验中期结果一公布。 五更骤雨随风过,满眼落花如雪飞。 CureVac的股价直接跌了一半。 CureVac的III期临床试验,是由CureVac和拜耳联合开展的,在拉美和欧洲招募了大约四万名志愿者。 这次的中期分析表明,CureVac的有效率只有47%,这是迄今为止所有公布的疫苗结果中最低的一个。这次总共评估了134例新冠病例,具体如何分布还没有公布,但是已经对其中124例取样进行及因测序了,发现只有1例归因于原始毒株,超过一半(57%)的感染是由受关注的变异体(VoCs,比如Alpha、Gamma、Delta这些)引起的。 当然CureVac的新冠疫苗研发之路不能说彻底走到头了,它还在于GSK就第二代mRNA疫苗合作开发,包括针对多种变异体的多价新冠疫苗,以及一种针对多种传染病(不只是新冠)的疫苗。 然而,这次公布的结果对于CureVac的新冠疫苗确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WHO规定的红线是50%,之后翻盘希望渺茫,除非之后的感染者一股脑儿出现在安慰剂组,或者是虽然整体没超过50%,但是年轻人组的有效率超过50%,没准也能批。 毕竟现在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WHO都干得出来。 但批是一回事,有没有人愿意打是另外一回事。假如你是李华,你现在收到了德国朋友送给你的两支疫苗,一支是辉瑞疫苗,一支是CureVac,请问你怎么选? 在CureVac的公告中,它们暗示效率低是变异体引起的。诚然一些变异体确实会导致有效率下降,但并不是所有都会,比如Alpha(B.1.1.7)对疫苗的影响就很有限,而Gamma和Delta就厉害多了,Gamma直接导致牛津疫苗近乎无效,导致Novavax有效率跌到红线附近。 但前两天,Novavax也公布了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有65%的感染也是VOC引起的,但Novavax针对代表82%比例的VOC/VOI,有效率仍然超过90%。 所以变异体本身是个大筐,啥都能往里装,但关键还是要对具体的变异体做分析。甚至最极端的情况,假如这些变异体都是Delta或者同级别的大魔王,我甚至认为CureVac这个47%有效率是可以接受的。把辉瑞疫苗和Moderna疫苗放在现在这个环境下做III期临床试验,有效率很可能也会下降很多。 现在回想起CureVac疫苗的研发之路,从希望之星到有效率跌破红线,我颇有些感慨。CureVac不像BioNTech,一开始就抱上了辉瑞的大腿,整个临床试验推进缓慢,包括原材料供应也时不时传出遇到瓶颈的消息。CureVac直到今年年初才跟拜耳这个巨头合作,如果它能早点推进临床试验的话,兴许结果就好看一些了。 就像我前几天说的,没有财大气粗的辉瑞在生产工艺上的支持,BioNTech是很难获得成功的,辉瑞解决了生产工艺上许多核心问题,把生产流程从最初的120天压缩到了60天。另外辉瑞在国际临床试验开展、上市报批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是很多中小型药企难以望其项背的。 说这个并不是给辉瑞做宣传,而是想说明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小公司在疫苗竞赛中并不容易,即便它掌握着一些尖端的技术。 这场竞赛,你得有技术,还得有钱,还得深谙游戏规则。 #庄医生的疫情笔记# #家庭健康月#
hellensiao 发表于 2021-06-17 02:37

这个分析写得相当好,👍一个
i
isabel
国产mRNA疫苗研发的不是有从M家回去的吗?应该能明白UPENN专利的利害关系。
Xishankanqiao 发表于 2021-06-17 09:47

方舟子不是说修饰需要用的酶被辉瑞和Moderna包园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l
leilei
CureVac 这么被寄予厚望,那是因为是欧盟第一个自己的疫苗。英国不算,脱欧了。法国的早就失败了。 很早 Bill O’Reilly 就说过美国 vs 欧盟的疫苗之战 = capitalism vs socialism
c
cactus_mei
楼主是个炒股的,而且就是个炒股的,还非要自己领悟科学,可敬可佩呀。
n
nj_guy
去年床铺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积极抢占疫苗技术和资源,现在美国在疫苗上的制高点,不能不说有他的功劳。
迷迭香的愿望
the two currently approved mRNA vaccines both use ‘modified nucleosides’ to enhance their efficiency. Meanwhile, a company called CureVac has created an mRNA vaccine that uses regular, unmodified, RNA. It is currently being tested in large scale trials. 
跟已有的两种不一样
有没有人讲讲为啥要modify?
vitd120 发表于 2021-06-16 17:37

估计是专利问题不能用一样的?
m
mise88
由於CureVac是屬於比較後期研發的疫苗,因此它集中測試新冠病毒的變種病毒株,但結果顯然不如人意。CureVac指出,現階段數據顯示,他們的疫苗對年輕受試者確實有效,但是對60歲以上的受試者,沒什麼保護力。
CureVac雖然也使用mRNA技術,不過他們試圖使用沒有經過化學修飾的mRNA,這免除了極端冷鏈要求,讓疫苗在室溫下也能穩定保存,但這款研發中疫苗的中期結果令人失望。CureVac的執行長說,在目前新冠病毒變種病毒株「空前多元」的情況下,要證明疫苗的保護效力,「實在充滿挑戰」。
https://tw.news.yahoo.com/%E4%BF%9D%E8%AD%B7%E5%8A%9B%E5%83%8547-%E5%BE%B7%E5%9C%8B%E6%96%B0%E7%A0%94%E7%99%BC%E6%96%B0%E5%86%A0%E7%96%AB%E8%8B%97-%E8%82%A1%E5%83%B9%E8%B7%B3%E6%B0%B4-041525971.html
C
CleverBeaver
由於CureVac是屬於比較後期研發的疫苗,因此它集中測試新冠病毒的變種病毒株,但結果顯然不如人意。CureVac指出,現階段數據顯示,他們的疫苗對年輕受試者確實有效,但是對60歲以上的受試者,沒什麼保護力。
CureVac雖然也使用mRNA技術,不過他們試圖使用沒有經過化學修飾的mRNA,這免除了極端冷鏈要求,讓疫苗在室溫下也能穩定保存,但這款研發中疫苗的中期結果令人失望。CureVac的執行長說,在目前新冠病毒變種病毒株「空前多元」的情況下,要證明疫苗的保護效力,「實在充滿挑戰」。
https://tw.news.yahoo.com/%E4%BF%9D%E8%AD%B7%E5%8A%9B%E5%83%8547-%E5%BE%B7%E5%9C%8B%E6%96%B0%E7%A0%94%E7%99%BC%E6%96%B0%E5%86%A0%E7%96%AB%E8%8B%97-%E8%82%A1%E5%83%B9%E8%B7%B3%E6%B0%B4-041525971.html
mise88 发表于 2021-06-17 12:39

timing很重要
p
pattyandbump
lz你好像并不懂biotech,但是老是炒biotech股票。韭菜最好离biotech股远些。。。
babybaby 发表于 2021-06-16 17:37

这种自己伸头的韭菜不割,怎么才能教会它学做人呢?
P
Pelosi
去年床铺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积极抢占疫苗技术和资源,现在美国在疫苗上的制高点,不能不说有他的功劳。
nj_guy 发表于 2021-06-17 10:50


民主党说 没有他的功劳啊
民主党说主要是民主党的功劳吧
p
piano_artist


mollyi 发表于 2021-06-16 23:02

在mRNA的5‘端加帽可以引入甲基.
圣地亚哥的 TriLink 公司的 CleanCap® technology 是最佳的加帽技术。
其他公司的加帽过程效率低,影响疫苗的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