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跟UES比,上东更宜居,你问下老纽约,就知道上东跟上西人口结构是不一样的。对有孩子的家庭,老人上东更合适, 即使是好的公立,上东绝对比上西多。 limetree 发表于 2021-06-08 09:02
现在只想躺平,努力搬砖升级多个十几万二十万有什么意义,扣掉税就只有一半了,这还是拜登加税前呢,是在没有性价比,不如多出时间陪娃玩。 fishfood 发表于 2021-06-08 09:42
ceiling很重要。 不过coop保值。condo买了很可能沦为消费品 ecolock 发表于 2021-06-08 09:38
也不一定,coop流动性差,很多board还要收flip tax,我们这房买了就开始跌。当然我们疫情前刚买的,也算倒霉。 fishfood 发表于 2021-06-08 09:43
对啊,UWS上班特别方便,适合搬砖一族。UES通Q线之前456挤得太很,有钱人要么住第五大道要么住东河边上,出门靠chauffeur,不需要地铁。 不过UWS学区前几年就被搞了diversity,要强插差生。UES坚持到去年,白思豪趁着疫情,把全市学校G&T都搞成抽签入学了,以后也没啥学区一说了。。。 fishfood 发表于 2021-06-08 09:04
coop麻烦就是要是翻新的话,自己找施工团队,感觉都是事,总的来是coop比condo保值上好一些,过些年会长的。 ecolock 发表于 2021-06-08 09:45
回复 196楼chengbuyi的帖子 这个说反了把,上西比上东后gentrify的。上东私校貌似女校居多,co-ed的有个dalton,不过最近也是woke的不行,负面新闻不断。 fishfood 发表于 2021-06-08 09:48
还有Collegiate也在附近吧 fishfood 发表于 2021-06-08 09:26
你说到我痛处上了 本来娃考上了本区最好的公立(历史上大概一半能上8所特殊公立),但因为这个政策,我把娃送私立了 看看这个报道UWS家长们的愤怒,当时还闹了点小风波 https://www.theroot.com/watch-room-filled-with-rich-white-nyc-parents-gets-bi-1825600194 但是,没有糟糕,只有更糟糕。作为同样经历过北京找学校的家长来说,我想说,教育的门槛,北京不比纽约低啊 要么说大叔是逃离国内一线呢! chengbuyi 发表于 2021-06-08 09:49
一般一个楼都有一个包工头做的比较多,买房的时候agent还有super就会告诉你去找他,他门路都通,可能贵点,但不会被super或者board估计为难,比如我们的房其实不准自己加顶灯的,但是他偷偷给我们加了。。。 fishfood 发表于 2021-06-08 09:49
老纽约嘛,知道的太多了。 ecolock 发表于 2021-06-08 09:50
国际化的程度,当然纽约要高的多。 但比较居住环境的时候,“国际化程度高”,并不一定是优点,这个不同人在意的东西不一样。比如,如果一非洲人,一般情况下不管是住纽约还是北京上海,大概都会希望“国际化程度高”些。如果一土生土长美国人,住在北京上海,大概也会希望当地“国际化程度高”,住纽约,他/她就未必那么在意。同理,一中国人,住纽约,大概也会希望当地“国际化程度高”,但住北京上海,他/她就未必会那么在意。 VMC 发表于 2021-06-08 09:18
送娃去顶私了吗?纽约私立太多了太贵了,不是顶私的话有点浪费钱 ecolock 发表于 2021-06-08 09:51
顶私感觉要从nursey就开始进,之后越来越难,光有钱也没用。认识的去Horace Mann的就是两三岁就开始在那里待着一直到高中毕业。一年学费加捐款什么的,没有个七八万撑不住吧。。 fishfood 发表于 2021-06-08 09:57
那你这还不错,看有些人找中国的施工队,破事好多 ecolock 发表于 2021-06-08 09:53
你说的完全正确 chengbuyi 发表于 2021-06-08 09:59
感觉一个娃还能撑住,超过就不是中产能够撑的了。 fishfood 发表于 2021-06-08 10:00
这个不只是父母撑不撑得住的问题,还有孩子心理问题、社交问题 当然美国整体环境好很多,首先强调个性比较自信,其次比国内攀比风强一点 我在北京时,了解到有的重点学校,从小学家长就开始炫富,小学男生就琢磨包养喜欢的小女生了。我当时进到一个小学的百度贴吧看小学生热火朝天讨论这个话题(包养女同学),简直惊呆了 美国私校各种问题也有,包括大了要考虑吸毒问题,但目前为止总体感觉还好 如果家长和孩子能应对这些风险,其实美国这边成本和北京上海比并不高 我不看好纽约房地产投资,一直租房过日子,感觉挺舒服,孩子小学在前面说的UWS几所名校之一上,现在去了中上的还凑合的私立,以后好歹上个普通大学,也不用太push,比国内亲人家的孩子轻松不要太多 比较一下如果在北京同样情况,财务成本其实高的多 chengbuyi 发表于 2021-06-08 10:09
那是,比如你喜欢地下室的臭味就住在廊坊地下室 紫荆蝴蝶 发表于 2021-06-08 09:55
回复 188楼chengbuyi的帖子 https://www.nynesting.com/building/central-park-tower ecolock 发表于 2021-06-08 09:40
哈,你说的对。我原来的信息有问题。刚核实了一下。 上东历史更悠久。 总体来说,全美范围,私校一直是在萎缩的,大概率是因为性价比问题。纽约其实也有这个情况,只是顶级私立热度不减供不应求,加上全球富豪移民目的地造成的巨大需求,掩盖了这个问题。 我们有认识的人(也不算华人家庭了),把娃从好公立小学送到一年学费一万多的私立中学去,我没明白为什么 要不是纽约搞这个多元化改革,强制性插班,我们非常担心公立学校的学风问题(当时我研究了数据,该重点公立近年来排名一直在下降),我们原来也没打算去私立的 chengbuyi 发表于 2021-06-08 10:26
顶私不是愿意花钱就能进的 跟藤校录取难度相当,也要看种族,性别,是否官二代,富二代,LGBT, 几代穷人啥的 数学/Science好的小中女相对容易进,小中男难上加难 zxy2018 发表于 2021-06-08 10:25
房价特别便宜的基本就是贵人区了。 我当初刚来纽约时找房子,一查地址,哇,这么便宜,地理位置还这么好,还在中央公园附近?赶紧约时间去看。一到附近,怎么街上全是贵人? zxy2018 发表于 2021-06-08 08:55
一万多的私立还不如好公立吧。。。不过公立左的实在接受不了。当然我娃还处于daycare阶段我可能想的太早了。。。 fishfood 发表于 2021-06-08 10:30
one57已经不算新了,我家能看到central park tower,队友说要买房就买这个,有生之年也没可能了,所以就不买了 ecolock 发表于 2021-06-08 09:42
当然不如,这是我不解的地方 那个家庭是台裔+法裔,孩子和我家娃是好朋友,原来play date几次,聊起来比较亲切 我原来以为是想让孩子上教会学校学习宗教,但他们说并不是教徒 他家娃比较调皮活泼,可能是希望私校能管管行为 但那个学校我查了,教师学生比大概1:17,和公立差不多,(毕竟学费低)所以才纳闷 有没有学习成绩的原因不清楚,孩子看上去蛮聪明的 其实总体上美国上公立性价比最高,纽约如果多娃,在几个著名的学区上公立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记得当时自己还用excel做了个表研究性价比,结论是两娃应该在郊区上公立,一娃在曼岛上私立 娃多可以有规模效应 chengbuyi 发表于 2021-06-08 10:36
不是顶私 那种学校基本没可能了 要从pre-k开始拼爹 中上私立拼的都累,中途开放的名额很少 我们去参观时介绍的学生都是从pre-k一直读到高中毕业的 chengbuyi 发表于 2021-06-08 09:57
可以大概介绍一下你娃去的私校一年需要多少钱么,学费+杂费+捐款?让我们也有个概念。 fishfood 发表于 2021-06-08 10:34
有钱也不买,看着太吓人,瘦高瘦高的,目标太大。 somuch 发表于 2021-06-08 10:38
楼上朋友说了,七八万左右的水平 chengbuyi 发表于 2021-06-08 10:47
哈哈,娃是奢侈品啊,娃多的认识的人基本都搬走去郊区学区了,北边刀疤镇,东边大颈,西边短山镇。 fishfood 发表于 2021-06-08 10:43
认识四个娃的三个娃的都在城里 ecolock 发表于 2021-06-08 10:51
北京现在小区附近都有公园,想跑步,家门附近几个小公园可以选择。这坛子里的人活在自己的旧认知里太久了。 magic 发表于 2021-06-08 09:06
如果能进私立的话,一年平均8万的话两个娃就是16万,算了一下有点吓呆呆了。 假设税后收入是税前的65%,大概每娃每年税前12万都投到学校去了。假设学费随着年龄增长和通胀变化,每年增加3%,简化起见折现率也用3%。 全套私立的话,忽略两娃年龄差距,按现值粗略算,每个娃从3岁到18岁一共需要250万,两个娃就是500万。学费活动费增长率5%的话,算下来每娃300万。 如果跟收入一起看,每年要给两娃留出24万的税前收入来交学费,并且保证这份资金在十几年里每年相应增加。感觉这得年入3-4倍以上才能负担得起吧。 BabeGenevieve 发表于 2021-06-08 11:31
搬砖父母挣W2的话送俩娃私校这个水平的收入肯定税后到不了65%,55%就不错了。 fishfood 发表于 2021-06-08 11:36
哈哈,那更完蛋了,按55%算的话一个娃得300多万。这么一看学区房几个M的都显得不贵了鹅 BabeGenevieve 发表于 2021-06-08 11:49
搬砖父母 ecolock 发表于 2021-06-08 12:06
明星的孩子们和各种官二代,大概是因为国内买不起房才来的美国🇺🇸? Joyside 发表于 2021-06-08 11:30
是的。因为上西区历史更久,后来穷人也开始多了,商业化了 所以后来有钱人都搬到上东去了 这从学校可以看出来 有些家庭孩子小学在上西上公立,初中去上东上私立,蛮有意思的 陈天桥好像就住上东区
所以不能搬砖
也不一定,coop流动性差,很多board还要收flip tax,我们这房买了就开始跌。当然我们疫情前刚买的,也算倒霉。
coop麻烦就是要是翻新的话,自己找施工团队,感觉都是事,总的来是coop比condo保值上好一些,过些年会长的。
哈哈我们以前住在57街的时候看着432Park建好的,领导一出门就指着说下一个就买这个吧!
这个说反了把,上西比上东后gentrify的。上东私校貌似女校居多,co-ed的有个dalton,不过最近也是woke的不行,负面新闻不断。
你说到我痛处上了
看看这个报道UWS家长们的愤怒,当时还闹了点小风波 https://www.theroot.com/watch-room-filled-with-rich-white-nyc-parents-gets-bi-1825600194
但是,没有糟糕,只有更糟糕。作为同样经历过北京找学校的家长来说,我想说,教育的门槛,北京不比纽约低啊
一般一个楼都有一个包工头做的比较多,买房的时候agent还有super就会告诉你去找他,他门路都通,可能贵点,但不会被super或者board估计为难,比如我们的房其实不准自己加顶灯的,但是他偷偷给我们加了。。。
老纽约嘛,知道的太多了。
搬走了
送娃去顶私了吗?纽约私立太多了太贵了,不是顶私的话有点浪费钱
是啊,左派很多时候都是慷别人之慨,真正触及自己利益的时候就没有大爱了。
那你这还不错,看有些人找中国的施工队,破事好多
哈哈,我来纽约工作也就七八年,不过之前也一直在东岸。领导在这边上学待的时间长点。主要还是有娃以后研究这些比较多。
那是,比如你喜欢地下室的臭味就住在廊坊地下室
不是顶私 那种学校基本没可能了 要从pre-k开始拼爹 中上私立拼的都累,中途开放的名额很少 我们去参观时介绍的学生都是从pre-k一直读到高中毕业的
顶私感觉要从nursey就开始进,之后越来越难,光有钱也没用。认识的去Horace Mann的就是两三岁就开始在那里待着一直到高中毕业。一年学费加捐款什么的,没有个七八万撑不住吧。。
你说的完全正确
这种事情还是入乡随俗比较好,非要找中国施工队不是给自己添乱么。只要能跟包工头交流就可以了,真正干活的小工都是只说西语的也不影响啊。
感觉一个娃还能撑住,超过就不是中产能够撑的了。
这个不只是父母撑不撑得住的问题,还有孩子心理问题、社交问题 当然美国整体环境好很多,首先强调个性比较自信,其次比国内攀比风强一点 我在北京时,了解到有的重点学校,从小学家长就开始炫富,小学男生就琢磨包养喜欢的小女生了。我当时进到一个小学的百度贴吧看小学生热火朝天讨论这个话题(包养女同学),简直惊呆了 美国私校各种问题也有,包括大了要考虑吸毒问题,但目前为止总体感觉还好 如果家长和孩子能应对这些风险,其实美国这边成本和北京上海比并不高 我不看好纽约房地产投资,一直租房过日子,感觉挺舒服,孩子小学在前面说的UWS几所名校之一上,现在去了中上的还凑合的私立,以后好歹上个普通大学,也不用太push,比国内亲人家的孩子轻松不要太多 比较一下如果在北京同样情况,财务成本其实高的多
自主房也算不上投资了,就图个安稳,很多人一辈子租房也好的很,毕竟没有入学问题。
您是不是看到这儿大部分人都会正常说话,而您却因为从小就没人教,所以没学会,而只会这样张嘴胡扯,心态不平衡了?
顶私不是愿意花钱就能进的
跟藤校录取难度相当,也要看种族,性别,是否官二代,富二代,LGBT, 几代穷人啥的
数学/Science好的小中女相对容易进,小中男难上加难
哈,你说的对。我原来的信息有问题。刚核实了一下。 上东历史更悠久。 总体来说,全美范围,私校一直是在萎缩的,大概率是因为性价比问题。纽约其实也有这个情况,只是顶级私立热度不减供不应求,加上全球富豪移民目的地造成的巨大需求,掩盖了这个问题。 我们有认识的人(也不算华人家庭了),把娃从好公立小学送到一年学费一万多的私立中学去,我没明白为什么 要不是纽约搞这个多元化改革,强制性插班,我们非常担心公立学校的学风问题(当时我研究了数据,该重点公立近年来排名一直在下降),我们原来也没打算去私立的
谢谢你给的链接 看了下,原来我们每天在中央公园散步看到的就是这个楼 按这个楼的情况,北京CBD对比的还真得是柏悦楼上那些十年前38万人刀一平的房子了
一万多的私立还不如好公立吧。。。不过公立左的实在接受不了。当然我娃还处于daycare阶段我可能想的太早了。。。
对,男娃父母很焦虑。
哈哈哈😂
可以大概介绍一下你娃去的私校一年需要多少钱么,学费+杂费+捐款?让我们也有个概念。
因为现在很多区搞多元化,抽签,低收入优先什么的,导致公立中学有太多不确定性,所以上私立中学的比以前多了。1万的可能是教会学校吧。
初中6年级,小孩子还小,实在不想上离家太远要commute的,家附近的选择就有限。我准备到时找个差不多的公立私立学校就行了,高中更重要,到时再看吧。
当然不如,这是我不解的地方 那个家庭是台裔+法裔,孩子和我家娃是好朋友,原来play date几次,聊起来比较亲切 我原来以为是想让孩子上教会学校学习宗教,但他们说并不是教徒 他家娃比较调皮活泼,可能是希望私校能管管行为 但那个学校我查了,教师学生比大概1:17,和公立差不多,(毕竟学费低)所以才纳闷 有没有学习成绩的原因不清楚,孩子看上去蛮聪明的 其实总体上美国上公立性价比最高,纽约如果多娃,在几个著名的学区上公立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记得当时自己还用excel做了个表研究性价比,结论是两娃应该在郊区上公立,一娃在曼岛上私立 娃多可以有规模效应
有钱也不买,看着太吓人,瘦高瘦高的,目标太大。
哈哈,娃是奢侈品啊,娃多的认识的人基本都搬走去郊区学区了,北边刀疤镇,东边大颈,西边短山镇。
最近这几年去顶私的包括转学的还是有一些,尤其初中高中entry point year。
hm初高中会扩招的,机会会大很多,还有一个办法是上这些顶私的feeder school,上私立的娃一年学费afterschool再学点乐器体育啥的,八九万吧
楼上朋友说了,七八万左右的水平
这个当然知道。的确不容易尤其是男孩。
哈哈哈有道理
认识四个娃的三个娃的都在城里
那是你认识的人都很不差钱啊!
你说的小区到各种中心地带的距离,相当于从长岛上周新泽西到曼哈顿吧。或者难道北京把政府大院旧居民区改成公园了?
搬砖父母挣W2的话送俩娃私校这个水平的收入肯定税后到不了65%,55%就不错了。
哈哈,那更完蛋了,按55%算的话一个娃得300多万。这么一看学区房几个M的都显得不贵了鹅
搬砖父母
公立和私立不好比,教学目的差别不少
对比国内土豪父母的
是啊,娃数目上来了实在撑不起。。。
明星孩子和官二代不太一样 明星早期买房或者体制内官员福利分房,都不贵 但是对于新兴的三线小明星和不再享受福利分房的体制内官员来说就不一样 房价高速上涨带来的财富阶层固化,其实在体制内也同样严重 另外就明星而言,文艺界人士,多少有些理想主义,又多受好莱坞熏陶,价值观西化,虽然在国内要立假人设打爱国牌甚至主动进入体制(黄宏送两千万当八一厂长),但也觉得这样的人生太累太扭曲,这些人很多是双重人格,嘴上说的,和内心深处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很多并不希望下一代过这样的生活,譬如李咏,女儿就在上东,上顶级私立,这些都是大大方方公开的 官二代也有不同情况 官二代也不是都会选择定居美国。如果国内资源足够丰富,完全可以打造和普通人不一样的人生。与其在美国吃苦当移民一代,回去割韭菜不爽吗?譬如金刻羽,财政部原副部长、亚行行长金立群的女儿,上的是纽约顶级私立高中,后来名校毕业回国,割韭菜去了。早期,朱镕基的儿子朱云来,在中金拿几千万一年,帮助中金拿到国内所有大型金融央企的海外上市的单子,不爽吗?温家宝儿子温云松,给平安做咨询项目(这个我是十多年前亲眼看到平安把项目放在网上吹嘘,后来删除了,所以后来江湖传言温和平安的关系,不是完全没有缘由的),轻轻松松,不爽吗?证监会过会项目,打招呼的条子不要太多! 但是很多中层官员,比如司局级以下,能量没那么大,很多人的孩子就在国外定居了。 我说的,基本上要大几年之前的事情。 但体制内固化下,新上来的官员,从外地调入北京的官员,怎么办呢?他们其实也不轻松。 有的人把外地省会房子卖掉三套,在北京也买不起房子了。 北京体制内资源与资源本身市场化改革也存在争夺,抬高了市场化价格。 什么意思呢?十多年前你找个派出所所长就可以改户籍挂靠西城区某亲戚甚至朋友甚至中介随便找的人家,孩子就能混进西城好学校。五年前就必须找西城区公安局政委才行,局长写条都不行。 这背后,成本火速抬高。 十多年前我知道有位富豪,找海淀教委主任批条,然后拿着一袋子钱去海淀某重点学校校长办公室,还是没能搞定。海淀教委主任算什么? 北京原来部委有共建学校,后来社会不满极大,于是教委就表态取消共建。但那些大佛是能轻易得罪的吗?教委领导分头一个个部委拜访,解释。另外,学校也想乘机扩大外招创收,于是,获益人群就缩小了。那些原来挂在各部委集体户口上的名单,就缩小了。体制内的人也内卷,处级要拼命往厅级、厅级拼命往部级走。非强力部门的,说话也不太好使了。 但这个利益,被普通老百姓获得了吗?并没有。依靠与房地产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腾出来的优质资源,被挤入北京能买得起房子的富豪们抢走了。北京城八区学区房里,房东其实收入非常低。我在北京曾看过一些学区房,老破小,四五十平米建面,主人多为原来一些半死不活的小国企或事业单位员工。譬如,曾经的单位是北京市公交公司、某药厂、某修理厂、某国有剧院,诸如此类,目测房东年收绝不会超过十万人刀,一家三四口挤在一个一居室里,指望着卖上几百万改善生活到郊区买大点的房子。(在纽约这种情况,早就被房产税挤出) 现在是什么情况呢?2017年左右,我知道一些体制内清楚情况的,已经在卖房子了。北京房子卖掉,拿到手两千多万现金,孩子在纽约轻松买房。 体制内当年福利分房,地段都超级好,学校也不错。 有个认识的人原来在财政部,比我大一些,孩子早就在美国上完大学毕业了,对我在北京找学校不解,用何不食肉糜的口气说,我们那时候,小孩都是附近随便找的学校,没人象你们现在这样啊?我翻了白眼道,你太官僚了,不知道我们普通老百姓的苦啊!你们财政部那附近三里河老破小网上都出名了你不知道吗?(当时全国网友看到北京这样的车老破小卖890万人刀都惊了,北京有娃的父母们表示大惊小怪) 这房子之所以贵,就是学区(其实也算不是最顶级的学区)。
下面看看这套惊着中国二三四五六线城市居民的北京老破小 话说我给很多美华中产朋友看过后,直接打消了海归念头
老司机告诉你为什么:北京三里河“老破房”为什么才890万? https://zi.media/@yidianzixun/post/LPkrLB
所以,星二代官二代,为了孙子辈考虑,如果能量不够大,人生经历社会阅历比较丰富,没有强烈的让孩子回去养老的想法,有不少人就更倾向于让孩子留在国外了 我确实认识一些北京上海的小留,包括我一些国内朋友的孩子,美国留学完回去的 原因之一,我猜测,这些孩子从小养尊处优,父母包办,在美国作为一代移民还是需要多少吃点苦,另外他们还没有经历生育、教育这些人生事件,并不清楚今天在中国一线为子女教育需要付出什么代价(甚至他们父母都不清楚,譬如上面说的那位朋友),或者,家里在一线有学区房,完全不需要担心这些问题,那当然是国内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