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还是需要回去亲身体验一下的,说不定人回去了如鱼得水呢 lucyliu8587 发表于 2021-06-03 16:12
我女儿以前问我,说中国的小学生是不是学习都很厉害。我就对我女儿说,就你这学习态度和水平,在中国学校里活不过一周。 shanggj 发表于 2021-06-03 16:20
高峰期地铁没挤过吧,赶快回去挤挤恐怕脑袋里的水能少一些 Halahi 发表于 2021-06-03 18:57
我并不是说做廉价劳动力996是福报,而是说有事业可以拼是值得羡慕的事情,这的人都喜欢比什么大包裹,其实有事情做而且可以做到极致,才真的重要。就好像研究药的,做出了很厉害的药不幸福吗?如果楼主可以回国更好的发挥才能,这也挺值得的。地球村,真的是在哪生活都有好有坏。都是top学校出来的,有追求挺好的。当然在美国也可以发展很好,但美国接触的人和事比较单一。我也没劝楼主回,就说要慎重,每个人想法都不一样。 claireliu 发表于 2021-06-03 19:57
地球村?明明是墙内墙外。2021年爬回墙就是脑子进了水,所有认为国内有机会快速上升的,都对国内的想象停留在过去十年,五年。。。现在的国内已经不是几年前的国内了!君子不立危墙。 gard 发表于 2021-06-03 21:20
对于你这样上来就劈头盖脸嘲讽楼主的人,我其实也不太跟你讲话 是你自己在炫耀自己对中美都有很深的了解 然后嘲讽楼主什么都不知道 对中美都了解那么深的人,居然会不关注当下热点,没点自己心里的预测 天下事情都是息息相关的,也就你这样光知道嘲讽别人的人才觉得什么都是独立不相干的 哦,看来你知道都是陈年消息,生怕露怯了吧 这论坛上多的是知道了点什么就自以为是然后出来指手画脚的人 whatever. 发表于 2021-06-03 20:38
多谢你的信息,很有用。我来一一回复一下。 工作:这个有预期,没实践。但是我看我在美国的manager,工作日绝对超过99,就是周末能真正休息一下。当然,有可能是个例。如果我在现在的公司再生一级,应该也是差不多。 收入:我没有具体的计算过,我只是狭隘的认为汇率还算下同等收入,国内的可支配性收入应该会比美国多。我也可能是错误的印象。 工作压力:就我所见,我的manager工作压力超大的。 领导:这点你说的对。 子女上学: 湾区一般的私立也是3万美元一年差不多吧,不算杂费。如果好一点的双语学校,估计要4到5万一年。cost差不多。孩子是能轻松一点。 住房:非一线土著,没房。预计1000万的房子应该买得起。1500万的房子够呛。一线城市博士海归落户大概一两年就可以了,可以绕过社保。当然,具体城市具体分析。 通勤:买房通勤惨,租房通勤要好一些。我现在上班通勤单程30min+,也没好到哪儿去。国内可接受的程度是50min以内,单程。地铁上如果可以刷手机,感觉就还好。 夫妻关系:回国的话,一方挣大钱,一方挣零花钱,多照顾家。基本考虑这个模式,不可能两个人都是996. 赡养父母:同意。 吃喝玩乐:同意。 职业发展:目测,楼主所在非码行业,国内发展会比较快。 pinkypeggy 发表于 2021-06-03 18:50
这是个好问题,请问有具体的实例吗?国内的承诺最终没有兑现的。 pinkypeggy 发表于 2021-06-03 18:56
我是归了的,不是啥印象停留在5年十年前:) claireliu 发表于 2021-06-03 21:46
实话说,就这个问题问出来,就能看出楼主对于国内工作环境的理解接近于零 那不是个契约社会,手头没有足够强的手段,兑现承诺的可能性极低极低。国内那情况,如果谁回去之前拿到的承诺被完整兑现,才是稀奇情况。 flyingforce 发表于 2021-06-03 19:31
国内普通人压力能够不太大?孩子教育,房子,医疗,哪个压力不太大?普通人在国内才是被压的喘不过气来的那群 Halahi 发表于 2021-06-03 10:15
楼主,前面有点开玩笑,现在有点时间,针对你的情况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既然你说已经研究过华人上的相关帖子,就假设你看过我那篇长文 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619842 关于海归及中美比较,不吐不快的一篇长文 其次,我想说,我们看问题,既要看宏观也要看微观。其实难的是宏观,容易的是微观。越具体的事情,越容易判断。我看前面有朋友说你是搞统计的博士,那我想你一定非常清楚,要把样本和总体区分开来。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朋友看到的国内信息,都是有极大的样本偏差的。如果对国内情况有足够了解(从上层到底层都有阅历或经验),对这个社会运转的机制有深刻理解,那宏观上判断不会有太大问题。我那篇文章主要说的是宏观,说的一般意义。 第三,我对海归回国没有偏见。我发那篇文章之后,有华人上的朋友私下咨询我海归意见,我非常明确地建议他回国。由于隐私关系我只能说说大概情况。因为他处于机械行业,本身已经在美国创业,有多项技术专利,已经入籍。他回国不是对美国不满,而是为了追求机遇。这种情况下,我除了建议他要做好家庭工作,兼顾家庭之外,对他回国是非常赞成的。因为,一是他只是个人回国,家庭将留在美国,美籍身份,随时可以归海,他配偶在美国收入丰厚,经济上没有任何顾虑,孩子在美国上学,没有教育问题;二是他的情况,在国内机遇确实比美国要强很多倍;三是他回国和在美国都是创业,本身不存在行业转换或职业变化(有的海归在这边偏科研回国去企业)。他年龄虽然比我还大,但也意味着他有较高社会成熟度,在国内也有较为丰富的人脉(他的国内同学拥有丰富资源)。而且在咨询我以前,对国内情况已经有了非常充分了解。前不久他告诉我已经回国,项目在国内拿奖,拿到投资应该不是问题。我想无论在国内如何,他也不会患得患失。 第四,从你的描述看,我觉得可能对国内情况了解还是不太够。在美国不到十年,在国内没有工作经验,还是需要多了解一些。当然,不清楚你回国的去向,是北上广哪座城市,还是任选?是科研单位还是企业?企业是美企还是其他外资还是民企?民企又是哪个行业?说实在的,国内企业之间相差很大。通常而言,外企、大型企业会好一些,科技企业会好一些。但国内人治多过法治,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也多不健全,即使是科技企业,也要看具体情况。 至于生活、家庭和子女教育,可能困难会更大一些。比如,可能你可以获得人才引进政策的优惠,绕过社保短期买房,但不同城市还是不一样。北京上海还是深圳,差别还是很大的。另外,你现在过的美式生活,看你的描述应该是大乡村而不是纽约曼岛downtown这种地方,回国内一线生活,如果没有大包裹的话,生活品质下降会比较厉害。 通勤这些都是小问题,尽管实际情况会远超你想象。公共交通拥挤不说,也意味着你将与许多社会底层同处一个空间。我在国内开过几年车,和美国开车的路况差别很大。如果你在美国是过纽约downtown这样的都市生活,生活方式和国内一线还有些类似(即便如此,以我目前住在纽约的经历,我感觉各方面还是不太一样。纽约地铁早上通勤时间也有一次上不去的情况,但比京沪可宽松多了)。另外还比较麻烦的是车牌。十年前北京车牌摇号按概率平均就要等20年时间(新能源车好点,但也越来越紧)。所以不是想开车就能开车的。 假设成人能够忍受生活中的不文明无规矩各种乱象,孩子确实遭罪。国内教育内卷和美国教育内卷差别还是很大的。海归回国通常要将子女送国际学校(送重点公立国际班当然更好,但通常没有这样的关系,你在美国这么多年没有毕业直接回去,大概率家里是没矿的也没强大背景的)。但国际学校也并不好找(前不久有个海归上海的帖子讨论过孩子上国际学校的困难。北京就更难了。)另外,就我所见,如果孩子最后还是要走出国甚至定居,回国对他们大概率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海归通常是事业型的。我想,对你来说最关键的恐怕还是事业。你需要对你可能去的单位多一些了解。回国如果事业没有上一个大的台阶,考虑到不确定性、外部环境、职场适应等多种因素,通常回国是不太如意的。另外,行业确实非常重要。如果你判断你的行业未来几年在国内确实有较迅速的发展,那么确实可以考虑。毕竟回国也可以继续在国内连续跳槽。我们认识一些回国去民企的,很多半年一年就跳槽了。如果大行业前景好,即使刚开始落脚的企业不符合预期,也不用太担心。(担心的倒是企业不合规且用一堆事情绑定你,那就比较糟心了。但现在这种情况应该比较罕见)另外提醒一下,并不是所有非码行业国内机遇多发展好,譬如,如果你是搞统计,你可能会知道国内的小镇做题家多,精算虽然曾经收入高,但现在国内的北美精算师多了去了,内卷也很严重,收入也白菜化了。 其实从大行业来说,我判断海归行业前景有一个简单办法,就是比较中美分行业劳动生产率。虽然数据不太好找。我看过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的一篇文章,比较中美分行业劳动生产率,教育和科技领域中美最接近,这和海归大部分是这两个行业(不是说无法解决身份的小留)是一致的,在美国有工作经验的海归,回国拿大package的,多半要么是科研(国内经费充足投入大)、要么是高科技(字节、AT这类或新能源等)。因为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高度相关,所以这两个行业的中美待遇也最为接近。可惜的是没有细分行业数据(美国有中国没有)。 其实海归也没有那么可怕。就像前面一些朋友所说,人生就在经历,如果没有身份问题,大不了再回来吧。海归又归海的人不要太多! 最后,关于价值观。我也不觉得海归就一定会认同国内的某些价值观。(虽然我觉得你对疫情处理的看法,可能受国内宣传影响大了一些。我确实认为美国的疫情政策存在很多失误和错误,但这些问题是否涉及根本,以及体制性差异的根源和利弊,恐怕没有你说的这么简单。)排除疫情这一特例,在整个社会各项制度上,包括对公民权利的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思想观念文化传统等等,总体上,中国和美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这是最基本的国情,千万不要忽视。由于民族自尊心,我通常不愿意说这是中国的特有现象,而是发展中国家发展阶段的必然,俄罗斯东欧南美也是一样的甚至更糟糕的。发展中国家通常会更荒蛮野蛮无序一些,丛林法则多一些,现代文明程度低一些。这是大的环境使然。而这个大背景,会折射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物业管理到交通秩序,从成人世界到儿童教育。哪怕是北大清华这些象牙塔里的附属幼儿园或小学,小孩也在拼爹、攀比、撒谎、功利、投机取巧,这都是整个发展中国家特殊发展阶段中,整个社会的缩影。前面有朋友说为了孩子教育归海,我非常能够理解。因为我们定居美国,也主要是为了孩子不再生活在那样一个世界。净土不是完全没有,但比较难找到。所以,前面有朋友所说很有道理,回国是为了老人,归海是为了孩子。拼事业是为了自己。 就我的人生经验,人生选择通常是要往上走(就如前面有网友说,应该是在美国发展也在向上,回国是为了向上速度更快,而不是因为在美国不如意海归,那样国内也不会重视你的价值,现在毕竟不是十几年前,我的同学中十几年前回国的,过去十几年享受到了经济增长成果,都很不错,但十年内回国的小留们,就很难说了,要分人、看具体情况),而不是因为对某个位置抱怨然后指望人挪活。 对大多数人来说,尤其你年龄还不大,趁有机会多一些探索,可以增加机会,就看机会成本有多大了。对大多数已经有身份在美国定居且有稳定工作的人来说,机会成本还是比较大的。很多事情需要经历才能明白,绝知此事要躬行,也许你回国不到一年甚至三五个月,就能做下一步决策了。在美国纸上谈兵可能意义不是太大。如果有后顾之忧,没有身份问题,不妨可以自己先回去,家人留在这边。 chengbuyi 发表于 2021-06-03 20:41
多谢您的回复,拜读了你的长文,有理有据,高屋建瓴,又有很多实际的经验。 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在国内工作的经验,大部分的信息都是靠中文媒体,加上自己的想象。这会严重影响我决定的合理性。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除非回去经历一遍,我无法填补这一块的空缺。这就形成了实操上的一个解不开的结。 生活,家庭和子女教育方面,明显能感受到个人经历对判断的影响。我家庭不富裕,但是成长环境还蛮顺利的。尤其我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受益者,所以我的感性判断一直都是积极的正面的。当然,现在的情况可能跟之前不一样。这点我不清楚。同样是没有现实的经验和感受,同第1条. 父母的生活现在积极向上,感觉也是处于上升状态。给我的感觉很正面。 疫情以来,身边回国的朋友/同事真是太多了。虽然还没有深入的接触,基本现在都还好。可能也对我潜移默化的有很多影响。 再次感谢您的回帖,我接下来想想如何把我的想象具体化。如何把决策的过程落到实处。 pinkypeggy 发表于 2021-06-04 01:44
感觉lz对国内职场抱着很天真的态度,如果不是空降做高管,大概率会失望的。 Tiredp 发表于 2021-06-03 10:33
回复 49楼liufy2021的帖子 大神总结的很到位啊!!!都是我的心声啊!!! 关键就是非码专业在美国看不到挣大钱的希望啊!!! 感觉在美国一眼就看到老了。 pinkypeggy 发表于 2021-06-03 02:26
5. 子女的身份认同 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我很看重这一点。虽然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但是我非常希望子女的身份认同能跟我一样。我感觉美国对青少年的洗脑太严重了。尤其是驴党在加州的教育,政治化符号化太过分了。也许美国能够教育青少年对美国的事物批判性的思考,但是对于其他国家,全部媒体都是沆瀣一气。从data到logic完全就是利益至上。我很害怕孩子大了之后,丧失了中国人的身份,又不能真正成为美国人。如果我替他做选择,我还是选择中国的身份认同。 你写的都挺客观的。这个子女不可能和你认同一样的。我接触的藤校ABC不少,大部分对中国没什么好感,即使经常和父母回国的。说实话我感觉她们更像中国人,但我要是这么告诉她们她们得疯了 公用马甲10 发表于 2021-06-05 15:26
不管中国如何,美国如何,嫁个美国人就能回国接受仰视目光的时代早就结束了,大妈村里和红脖子开皮卡实现美国梦的时代也结束了,也就在这个网站上能找到点共同话题了 子女是个大问题。我觉得很多ABC很善良很好,但她们身份认同绝对非常confused。。。我知道的ABC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或者只有一个sibling,这个要是父母回国了,自己一个人在美国,这想想都孤独。。。 公用马甲10 发表于 2021-06-05 16:15
什么叫“她们更像中国人”? mannbo 发表于 2021-06-05 16:24
ABC在美国有啥孤独的。我们当年来美国,也是举目无亲,亲人朋友全在国内呢。ABC们至少朋友同学的都在美国。 mannbo 发表于 2021-06-05 16:25
回复 1楼的帖子 国内真的是流氓土匪到处都是啊! 关键是无序,无法无天! 人如蝼蚁,你以为你是主人翁?当然有权有势的也许不一样?不过你别看那些微信公众号的富豪/IPO/几个亿了,马云怎么样?为人有人品?企业有企业文化?作为中国人他爱国? 回国,唯一可取的就是亲情和中国胃! (不过互相攀比,唯钱/唯房是尊,食品安全和信息闭塞,你受得了?) 中美哪个国家排第一,跟屁民有啥关系?你可是随便看国外的网站?还是你可以随便出国欧美旅游?还有你买东西可以随便退换? oUo 发表于 2021-06-04 02:15
回复 422楼公用马甲10的帖子 单纯想回复下这个 我觉得美国大多数时候蛮自由的 你想做什么 只要不伤害别人 不犯法 没人管你。你想手洗袜子 就洗 只要你理直气壮 说不定还带动新风潮。至于和父母住一起 也是一样 这边 从preschool就灌输every family is different 有的俩爸爸 有的俩妈妈 有的一起住 有的分开住 说实在的 你爱怎么住怎么住 没人有资格judge 什么。 zhuquedajie 发表于 2021-06-05 17:07
自己一个人当然没人管,想交朋友什么的自然要考虑和对比别人的看法 照你这么说,社会上这么多bias和评判哪儿来的,大家都不judge的话 带动新风潮你想多了,美国人只认可虚伪的风潮,不用塑料吸管这种,实实在在去做的,比如洗袜子还是算了 公用马甲10 发表于 2021-06-05 17:19
对身份认同问题,我觉得很多时候父母的影响太大了!父母的教育思维还是母国那一套(自己过来人那套),子女会活得很拧巴。 ABC估计跟父母回国越多越不喜欢,连上个facebook, instagram发个照片都不行,whatapp, gmail 也用不了 (除非做好了准备,找到靠谱VPN) 不喜欢太正常了,我就见过不喜欢跟父母回国的 teenager. ZHC 发表于 2021-06-05 17:35
不喜欢回国的ABC应该是大多数吧。父母想用中国那套价值观来影响ABC其实很难,最多能影响到的也就是个饮食习惯,或者手洗袜子这样的生活习惯。父母如果是粉红,想把爱党,独裁有理民主没用那一套也灌输给ABC,几乎不可能。 mannbo 发表于 2021-06-05 17:40
说不上来,ABC经常自嘲是asian,我就奇怪,韩国人日本人东南亚人和我有什么关系 总之ABC有自己独特的烦恼。藤校出来的也一样 公用马甲10 发表于 2021-06-05 17:02
谁说的,人家明明会兑现,不过就一年,接下来就砍你待遇还让你一个不都说不出来。承诺你的实现了呀。国内工作工资是会减的哦,我身边起码三个说这两年工资不升反降……给我发聊天记录,工作群里11点多上层主管要求不要去睡觉,要开会。这都是北京上海混的不错的朋友,800万1000万的房子住着的 自有天意在 发表于 2021-06-04 01:27
只有政庇和国内一屁股鸡毛的人才会把来美国当成什么人生寄托吧 最开始五月花来美国的人,不是为了好日子,难道是为了献身新祖国? 全世界有10%的人口是移民。难道移民必须和出生国一刀两断?还“墙头草”。美国每年有多少人移民去加拿大跟澳大利亚知道么? 这种混乱逻辑还有6个赞,很能反应华人id现在的组成。 helloterran3 发表于 2021-06-03 02:39
五月花来美国的人,还真不是为了好日子,是为了宗教信仰自由 连这点基本美国历史都不知道的,真的生活在美国吗? 这种基本知识入籍考试都要考的吧 ysyyrps 发表于 2021-06-03 02:56
比如说我们讨论过的,手洗衣服的问题。一个ABC说,她的朋友出去露营,袜子都穿过了没带够,他就光着脚穿运动鞋。她说,你为什么不自己手洗几双呢,然后她就被嘲笑了,人家说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我说我高中大学都手洗袜子,那又怎么了。但白人看来就是很奇怪的。 比如国内和上一代一起住很正常,一个ABC说她绝不会抛下自己父母,父母老了一定会一起住,她说她这种观点美国人觉得很奇怪,我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也绝不会抛下自己父母 槽点很多,不列举了。所以我觉得她们骨子里是中国人 公用马甲10 发表于 2021-06-05 16:59
复旦那个出事的学霸当初也是一万个理由回去的 Writingpad 发表于 2021-06-09 04:26
我就是觉得海归折腾孩子。 他们没国内户口, 假设有关系上公立, 但是就国内一线那50%升高中率, 就是有一半机会高中要出国。 如果上国际学校, 那也是为以后出国念大学准备的, 无论如何以后都要回美国。。。 你说北大清华那些照顾国际学生的政策,也不知道能不能保持到10年以后。还有国内那996, 上好学校要不断补习,除非爷爷奶奶特别出力, 要不做老婆的大概率不能工作,或者只能找一份清闲工作, 如果找的到的话。 BeHappy78 发表于 2021-06-09 13:39
第三条不敢苟同,非码行业就是混口饭吃?你还是见的太少,其他行业还有很多机会,挣到贫困线以上的华人也大有人在 carmelhigh 发表于 2021-06-09 02:23
是呀,所以我也支持楼主回去,如鱼得水最好,不适应再走就是了。
还有一个朋友,当时在美国失业了,还曾考虑挂靠学校保持身份甚至黑在这里。我知道他家里在国内有点关系的,劝他回去发展。结果他带着一家回去,没多久就创业,后来算成功了,早早实现财务自由了,全世界到处地带着孩子去玩,前几年开始办美国投资移民,在美国买了好几套豪宅。准备孩子上高中的时候过来。
正好我也搞过中学教育。中国中学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知识太少了。内卷厉害,但是学来学起就那么丁点知识。美国学生回到中国,可能不会做各种考题,但是要说中学课堂那丁点知识点,还真难不倒美国学生。
真的,居然有向往地铁commute的。。。国内地铁上班时间,一个字:depressing
地球村?明明是墙内墙外。2021年爬回墙就是脑子进了水,所有认为国内有机会快速上升的,都对国内的想象停留在过去十年,五年。。。现在的国内已经不是几年前的国内了!君子不立危墙。
我是归了的,不是啥印象停留在5年十年前:)
你这个逻辑和智商简直欠费停机。关注热点,就等于我能告诉你什么时候回国不隔离?我预测明天,下个月就不隔离了,有用吗?你我P民都替党和政府做了决定了?八杆子打不着的论题,你胡扯在一起很可笑,好吗?
1000万一线可能能买的房子会挺,艰苦。深圳去年开始落户三年以上才能买房。另外还幻想夫妻一个挣大钱,一个零花钱,不是打击你,如果你在美国的title都不是“大钱的”级别(对,我说的就是10w-20w这种普通收入,因为你回的一线,只对标美国大城市)大概率国内给的大钱就是美国的对折(不要听hr电话吹牛,签了合同钱能落袋才算),而你幻想的另一方挣零花钱不要996的,这种零花钱可能是一年20万,还要有点关系的…最后你会发现另一方不挣大钱要在中国维持美国对标的生活水平根本不可能,也会鸡血的去996了。
去mit看看里面多少抱怨青千承诺的包裹不能实现或者是要达到根本不现实的绩效才能实现的就懂了。我知道回国能不被坑的基本家里都有很硬的关系(比如爹是院士)别觉得你不是学术界和你没关系,point在于国内应该信用度比较高的高校体制内信用都能这样不值钱,民企风气只会更差。我记得版上一个特精辟的评论:中国那么多中国人,凭什么你觉得回去就能踩过那么多中国人当人上人。反正经历过国内的,才会知道在美国很多take for granted的规则制度,在中国是多么珍贵而不可得。美国真是会把人惯坏
跟你在哪没关系,国内也有认为国内还在上升期的,那都是基于过去十年二十年的判断。已经斗转星移了!
我老板要向他的老板汇报工作,牵扯一些其他site的合作,经常搞到深夜。跟我没关系,我没有参与那一块的业务。
谁说的,人家明明会兑现,不过就一年,接下来就砍你待遇还让你一个不都说不出来。承诺你的实现了呀。国内工作工资是会减的哦,我身边起码三个说这两年工资不升反降……给我发聊天记录,工作群里11点多上层主管要求不要去睡觉,要开会。这都是北京上海混的不错的朋友,800万1000万的房子住着的
反正你们的意思就是国内人别想过好日子了。
普通人中当然有压力天大,也有压力不太大的,总的来说比美国人难活一点,但有你们说的这么可怕?
多谢您的回复,拜读了你的长文,有理有据,高屋建瓴,又有很多实际的经验。 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在国内工作的经验,大部分的信息都是靠中文媒体,加上自己的想象。这会严重影响我决定的合理性。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除非回去经历一遍,我无法填补这一块的空缺。这就形成了实操上的一个解不开的结。 生活,家庭和子女教育方面,明显能感受到个人经历对判断的影响。我家庭不富裕,但是成长环境还蛮顺利的。尤其我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受益者,所以我的感性判断一直都是积极的正面的。当然,现在的情况可能跟之前不一样。这点我不清楚。同样是没有现实的经验和感受,同第1条. 父母的生活现在积极向上,感觉也是处于上升状态。给我的感觉很正面。 疫情以来,身边回国的朋友/同事真是太多了。虽然还没有深入的接触,基本现在都还好。可能也对我潜移默化的有很多影响。 再次感谢您的回帖,我接下来想想如何把我的想象具体化。如何把决策的过程落到实处。
鸡娃可怕,但既然你的孩子都国际学校,那这方面顾虑可能不会很大。
其他的就是工作比较累吧,这也看你的offer最终怎么样。
总之,国内生活还是非常丰富的,我觉得回国实在是太爽了。
国内真的是流氓土匪到处都是啊! 关键是无序,无法无天! 人如蝼蚁,你以为你是主人翁?当然有权有势的也许不一样?不过你别看那些微信公众号的富豪/IPO/几个亿了,马云怎么样?为人有人品?企业有企业文化?作为中国人他爱国?
回国,唯一可取的就是亲情和中国胃! (不过互相攀比,唯钱/唯房是尊,食品安全和信息闭塞,你受得了?)
中美哪个国家排第一,跟屁民有啥关系?你可是随便看国外的网站?还是你可以随便出国欧美旅游?还有你买东西可以随便退换?
21世纪了,居然小学生上台开40年倒车称帝了。
你还不掂量掂量。
大势太明显了。等到急剧恶化的时候,你全家可能出不来了。
能写出这东西的 明显不是空降做高管的人。民企空降做高管的不算,那个朝令夕改。
1、每个人的判断都会囿于自身经验而存在局限性。其实经验欠缺很容易弥补。如果你没有解决身份,或归海不方便,或职业变化的机会成本大,那确实需要慎重。否则对很多人,如果不考虑家庭因素,海归和在美国跳次槽换个职业(比如转码)相比风险也没增加多少。互联网时代确实提供了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但如何主动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每个人也有差别。就像海外有些解读国内新闻也存在大量黑化,熟悉国内情况的也很容易看出来。国内公开信息也很多,但看怎么解读。 不同信息是有层次的。用大数据的语言,其实官方信息丢价值密度最高。譬如国内最重要的会议,*届*中全会公报,可能抵得上华人买买提数千篇帖子。从最宏观上来说,国内顶级会议提出的判断“新常态”,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中国经济的拐点和时间了。 但对你的具体职业抉择,还是建议可尽快多面试一些企业,尽快决定回去体验一下。半年时间就足以判断了。 如果不是去科研单位,最重要的是对你所处行业的判断。因为只要行业在国内处于上升期,就不一定过于拘泥回去第一次落脚的企业。 2、其实绝大多数华人上的朋友从某种角度来说都是国内教育制度的受益者。但时过境迁。我也属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受益者。但从下一代来说,国内教育体系恐怕并非明确选择。 首先,国内教育产业化和教育特权,已经极大改变了这个行业。从职业道德到获取优质资源的成本,都和十几年前二十年前大不相同。 今天公立学校给老师送几千快钱的礼金卡,和三十年前给老师送挂历,真的没区别吗? 今天一线城市的孩子,真的还适合题海战术吗?或者,今天的父母养一个孩子,投入的精力真和我们这一代小时候一样吗?美华确实也内卷,美国重点学校孩子也内卷,但真和国内一样吗?美国重点高中孩子甚至因为压力吸大麻,麻省某高中也一样有不少学生压力大自杀,和衡中学生跳楼看上去差不多,但从整体看,发达国家孩子的教育体系,在机会多样化和教育心理学方面,还是要完善很多。这和两国发展阶段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和美国一样很大。所以对中国的评价不应脸谱化。一线城市确实有不少家庭生活方式已经和美国接轨了。即使在中国,也能享受到美国的生活品质。如果能拿到国内大包裹,年薪50万刀以上,我觉得顾虑可以少一些(一线租房别买房),生活品质可能差不多(或此消彼长,看个人取舍)。前面有讨论大包裹回上海的贴子。 3、回国时机 我一个同学,二十年前在美国读了一个排名一百位的学校的MBA,在美国一家跨国公司干了两三年海归上海参与创建分公司,很快做到一把手,现在某互联网公司子公司当副总裁,应该是我知道的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但海归也在内卷,今天他招人,非名校海归就已经不入眼了。 重要的是向前看。 4、你讲的后面两个情况,不应该干扰你的选择。 你的父辈这一代,如果处于中上层,以我所了解的北京上海为例,对中国的看法绝对正面。 六七十年代生人,正儿八经大学本科毕业,分到机关或国企,单位二三环内分房,后来自己再买房也基本在三环内,不少还买了别墅,这些人里面,很多人退休前最差都能混个处长或同等待遇,房产多在三五千万价值。自我感觉不要太好。 即便不是一线,二三线体制内,多半都不止一套房子。 这得益于改开四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但如果多留意国内官方自己的判断和各种研报,应该知道未来大概率新常态了。 5、前面虽然说了很多负面因素,但都没有你回国的同事情况不错这个信息重要。因为这才是和你个人密切相关的,至少从事业角度看如此,说明这个行业在国内机遇好。建议你可以和他们多交流一下,可能比这里我们这些看客更有借鉴意义。
同感。。
你写的都挺客观的。这个子女不可能和你认同一样的。我接触的藤校ABC不少,大部分对中国没什么好感,即使经常和父母回国的。说实话我感觉她们更像中国人,但我要是这么告诉她们她们得疯了
子女是个大问题。我觉得很多ABC很善良很好,但她们身份认同绝对非常confused。。。我知道的ABC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或者只有一个sibling,这个要是父母回国了,自己一个人在美国,这想想都孤独。。。
什么叫“她们更像中国人”?
ABC在美国有啥孤独的。我们当年来美国,也是举目无亲,亲人朋友全在国内呢。ABC们至少朋友同学的都在美国。
比如说我们讨论过的,手洗衣服的问题。一个ABC说,她的朋友出去露营,袜子都穿过了没带够,他就光着脚穿运动鞋。她说,你为什么不自己手洗几双呢,然后她就被嘲笑了,人家说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我说我高中大学都手洗袜子,那又怎么了。但白人看来就是很奇怪的。
比如国内和上一代一起住很正常,一个ABC说她绝不会抛下自己父母,父母老了一定会一起住,她说她这种观点美国人觉得很奇怪,我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也绝不会抛下自己父母
槽点很多,不列举了。所以我觉得她们骨子里是中国人
说不上来,ABC经常自嘲是asian,我就奇怪,韩国人日本人东南亚人和我有什么关系
总之ABC有自己独特的烦恼。藤校出来的也一样
可以做人上人,泡妞就行了。
单纯想回复下这个 我觉得美国大多数时候蛮自由的 你想做什么 只要不伤害别人 不犯法 没人管你。你想手洗袜子 就洗 只要你理直气壮 说不定还带动新风潮。至于和父母住一起 也是一样 这边 从preschool就灌输every family is different 有的俩爸爸 有的俩妈妈 有的一起住 有的分开住 说实在的 你爱怎么住怎么住 没人有资格judge 什么。
自己一个人当然没人管,想交朋友什么的自然要考虑和对比别人的看法
照你这么说,社会上这么多bias和评判哪儿来的,大家都不judge的话
带动新风潮你想多了,美国人只认可虚伪的风潮,不用塑料吸管这种,实实在在去做的,比如洗袜子还是算了
对身份认同问题,我觉得很多时候父母的影响太大了!父母的教育思维还是母国那一套(自己过来人那套),子女会活得很拧巴。
ABC估计跟父母回国越多越不喜欢,连上个facebook, instagram发个照片都不行,whatapp, gmail 也用不了 (除非做好了准备,找到靠谱VPN) 不喜欢太正常了,我就见过不喜欢跟父母回国的 teenager.
不喜欢回国的ABC应该是大多数吧。父母想用中国那套价值观来影响ABC其实很难,最多能影响到的也就是个饮食习惯,或者手洗袜子这样的生活习惯。父母如果是粉红,想把爱党,独裁有理民主没用那一套也灌输给ABC,几乎不可能。
跟我想得一模一样,哈哈
讨论价值观你就naive了,现在谁还讨论独裁民主,都是两手准备
想回就回,有必要写这些比较什么的吗?还记得我20几年前刚来美国,也看到到处的文章把中国美国比来不去,说服自己要回国才可以做人上人。
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一样的文章一样的比较。其实美国也没要留谁,中国也不在乎多一颗韭菜。爱回就回,没谁在乎。
Asian都理解不了?
北京800万的房子一般100平都到不了
Exactly, 未来趋势就是2020年对中国来说是最好的一年
有钱在哪儿都是爷,没钱哪里都是狗孙子,区别是在美国做狗孙子没有狗孙子的感觉,而且貌似生活的还不错,中国可就不行了,那tm真是孙子
cynthiawg 这个层主很能反应为什么中国人自恨了
哈哈哈哈
妹子你被洗脑的太严重了,我看是你的历史学的不好
如果楼主有回来的路,去那里几年先看看也不是坏事。
为什么我邻居老美 装修basement, 会考虑到自己家老人来住,所以门宽什么的都是过得了轮椅的
那个姜博士还毅然离婚回国的呢。
"我觉得很多ABC很善良很好,但她们身份认同绝对非常confused". 你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吗? 你自己的思维,能推断出他们“绝对“怎么样。 我认识的abc大部分都非常阳光自信,比上一代很多地方都强。”孤独“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别过度引申,正如你亚洲人不要试图去推断西方人的思维。
北清照顾国际学生的政策已经变了。我听朋友说开始要求高中在境外读几年之类才算。我没有求证,但是脚趾头想想都知道外籍的优势会消失的。
是啊,这点太牵强了。我看到的美国非码赚大钱的比例比同等教育背景家庭条件回国人上人赚大钱的比例高。有能力的话美国的机会一点不少,当然门槛可能会不一样,尤其是对于刚毕业或者工作经验太少的。 海归也有加入独角兽高title天天高调的不的了的,然后过了5年独角兽倒了。。。当然再找一家独角兽不难,但是除了富二代任何人都是要有能力有付出才能有回报,不能总看着别人吃肉不见人挨打。
打工人肯定还是美国舒服一些。国内的整体环境语境这几年都发生了变化,不能生套过去10年海归的经验。的确一些非码行业对美国人才还是很眼红的,比如制药生物科技业,所以我说要看具体机会,而不是找一堆宏观上的理由说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