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海归又归海,现在两边跑。我的工作在哪都差不多,工资一样工作内容也一样,喜欢哪住哪。帮我找工作的猎头的selling point都是you can work anywhere you want in the world. 能够在不同地方生活是很幸运的事情。但自由的代价是工作没啥提升。从小就是不自律不踏实喜欢到处跑。所以我很羡慕能踏踏实实做事的人。不管在哪生活,如果能有什么事让人真心投入努力都是幸福的。从某种角度我认可996是福报,这边小朋友为了爬藤不也要996吗。 claireliu 发表于 2021-06-03 12:30
😂😂😂
极大体现了diversity
赶紧劝劝你的领导们把女儿贡献出来,就能吸引很多人海归了lol
楼主说一大堆无非就是大家都说烂了的,挣钱养蛙养老,再概括一点就是时间和金钱。你想想在上班养娃和照顾老人三个方面,分别比较一下在中国和美国各要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就有答案了
是的背景资源好的麻溜赶快回去占坑 没有资源的没有房产的那就要想想了 lz也没写她要回去几线城市 啥情况 lz自己参详
很多来欧洲的薪资都比国内低甚至低很多。
对呀,说什么在国外不用看领导眼色不用揣测领导意思的是不是没工作过呢,到哪不得听领导的。。。。。。
Do you think the history will repeat by itself? Good luck with 上升期.
….. 归海的最大原因是孩子的教育,我们不愿意让孩子在国内的那个环境里受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环境,社会的大环境
2013年是抓住资源回国占坑的黄金时间,那之后就是越来越不好,需要占坑的都是指得大多数人,有资源的人不存在占坑的问题
哈哈,你跟楼主刚好互补,楼主想海归也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支持什么价值观就回哪里去,挺好的。
赞神总结
只有真正看到现在的中国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又折腾一遍归海吧。
做事情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支持你海归,也期待你归海。有时候不折腾一遍是不甘心的,但是折腾完发现还不如不折腾,看你是不是愿意理性克制感性了
非常同意,楼主应该回国去享受一下锁楼门封社区的抗疫成功,希望楼主不要成为“不惜一切代价取得抗疫成功”里面那个代价,只享受成功就好了
对的,纸面上谈妥其实也不一定很妥,国内很多骚操作
国内工作很内卷,理论上都想找海归的,给title也给的很大方,但是钱上面就抠唆了,明明招的时候是这个价钱,等真的准备好归了,再砍一半。有时候聊着聊着不见了,因为人家找到了更便宜的已经海归在当地的人。
而且现在招高级主管,年龄卡的很死,40上下,中高级就是35以下。
第一点可能,第二点不可能,lz不会是火星穿越回来的吧。 越大的城市,教育越内卷。
这倒是真的 背景够硬的没坑都能硬挖 生个坑给你 真的是拼投胎
她可能觉得比起受欺负的亚裔,可能韭菜更好些吧,至少一刀下去很公平。
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感觉楼主肉身出墙多年,但是精神没有出来,的确还挺适合回去的
最早五月花来美国的人,是为了宗教自由逃避政治迫害的
上了小学就海归-----好可怜的小孩!
说得通透
lz还是需要回去亲身体验一下的,说不定人回去了如鱼得水呢
也得在工作的城市有足够大的房子才行
这都是什么心态?我们(至少我)诚心诚意的祝贺他们回国,祝贺他们心想事成,这还不够?还非要我诚心地觉得他在升天,我在地上吃土,这五毛们才高兴?觉得国内好就应该回去,只有说的和做的一致才能赢的尊重。想做一个体面的有格调的五毛,就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其实海归了以后再归海,我们美华任然会欢迎他们回来。但起码去做一下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磨磨唧唧的了。
我女儿以前问我,说中国的小学生是不是学习都很厉害。我就对我女儿说,就你这学习态度和水平,在中国学校里活不过一周。
楼主你有绿卡吗?能做到随时想回来就回来吗?可以的话就直接回了。凡事总要自己经历一下才知道的。
不能融入美国文化这点我深有同感。但是国内职场也不是那么容易混的,这份工作没了,你在国内找一下份工作容易吗?35+了吗?这些都是比较实际的问题。
回去吧,美国不适合你
俗话说,客来三天是主人,lz在美国这么久了,还没有这儿一份子的感觉,早点回对你对美国都挺好的
连美国政府都令她生气 中国政府咋办
没错,现在在美国的很多华人就是下图这样的
所以坚信“东升西降“
看她写的第一条,当然是中国政府令她爽啊。我前面提醒,要是潜意识把自己当成赵家人圈里的,那肯定看着政府做啥都对,反正觉得代价不是自己。只有经历了现实,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赵家人还是代价。
你想赚得比现在多,还希望子女教育不太卷,然后你选择回国?考古了一下,楼主是学统计得水phd,那建议你回国家人口普查局,至少八普时会很需要你来造假,其他的tech或者保险公司的data scientist之类的,你就算了,食物链最低端
LZ 应该还是相信自己回国 是属于人上人那一层次的,至少是接近那一层次的。
这个图好形象
是生活在西方社会,衣食无忧,可可天天继续看那些墙内的糟粕文,还真有可能以为自己也是赵家人,智商不行还真怪不了别人
她如果相信就不会堆砌出这么一篇长文来找认同感了,海龟心切,即使无法下决定
楼主设想的双职工回国可以陪在父母身边尽孝,三世同堂其乐融融,这其实是很多人不切实际的yy。 实际情况是双职工996,老人+保姆在家看娃,管饭管监督作业管上下学和课外班接送,老人会很辛苦。 其实现在父母在国内,身体还健康,老俩口工作大半辈子,退休清闲下来终于有自己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和老同学聚会,和朋友们旅游,非常惬意轻松。 不要以为尽孝就需要捆绑,不要以为只有儿孙绕膝三世同堂才是所谓的圆满,有时候狭隘地理解尽孝,于他们而言是负担。
你是装没看见?很多人认为楼主应该回啊,这不就是她想要的答案么?
我呸啊 屌丝在哪都是屌丝 能娶上部长家女儿的从来的都是人中龙凤 你是清华还是北大 有人家李彦宏十分之一帅没有 你还是考虑怎么搬运个凤姐吧
好奇你的故事。想听听你对海归那段时期的回顾感受。
说得对,主要还是看offer。钱给到位了,concern就小了。
你这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爬藤要不要996先不说,这跟国内工作996是一个意思?
这个新ID张嘴就是客观事实,楼主说的都是她的感受,哪一点是客观事实了。
看来你眼中的那些海龟的优点都没有钱来得重要!留在美国真委屈你了!
多谢你的信息,很有用。我来一一回复一下。 工作:这个有预期,没实践。但是我看我在美国的manager,工作日绝对超过99,就是周末能真正休息一下。当然,有可能是个例。如果我在现在的公司再生一级,应该也是差不多。 收入:我没有具体的计算过,我只是狭隘的认为汇率还算下同等收入,国内的可支配性收入应该会比美国多。我也可能是错误的印象。 工作压力:就我所见,我的manager工作压力超大的。 领导:这点你说的对。 子女上学: 湾区一般的私立也是3万美元一年差不多吧,不算杂费。如果好一点的双语学校,估计要4到5万一年。cost差不多。孩子是能轻松一点。 住房:非一线土著,没房。预计1000万的房子应该买得起。1500万的房子够呛。一线城市博士海归落户大概一两年就可以了,可以绕过社保。当然,具体城市具体分析。 通勤:买房通勤惨,租房通勤要好一些。我现在上班通勤单程30min+,也没好到哪儿去。国内可接受的程度是50min以内,单程。地铁上如果可以刷手机,感觉就还好。 夫妻关系:回国的话,一方挣大钱,一方挣零花钱,多照顾家。基本考虑这个模式,不可能两个人都是996. 赡养父母:同意。 吃喝玩乐:同意。 职业发展:目测,楼主所在非码行业,国内发展会比较快。
就是个人选择啊。想回就回呗,写这么一大堆。
你说的对,我就是太贪心了。该打
嗯,就是钱的问题啊
这是个好问题,请问有具体的实例吗?国内的承诺最终没有兑现的。
高峰期地铁没挤过吧,赶快回去挤挤恐怕脑袋里的水能少一些
贪心又幼稚得可笑,对美对中的认知都异常浅薄。你这种人就是太顺了,非要自己瞎折腾吃吃苦才得到教训。
如果你的行业是带有弯道超车性质的,并且有上市可能性的,那你就别犹豫了,赶紧奔,
国内靠自己找工作能财务自由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低了
放狗搜:浙大跳楼的海龟涂博士
何必呢
你这么睿智,不如说说什么时候回国能不隔离?
任何人的信息量都是有限的,就算你知道得多一点,也没有必要嘲笑别人
你这个脑回路也是奇特,睿智就能预测回国啥时不隔离?我不姓赵,没第一手信息。至于LZ,很多人包括我在前面已经苦口婆心说了很多了,就LZ带着对国内社会那点幼稚的认知回去分分钟被碾压,到时候哭都来不及。别觉得话难听,忠言逆耳。
科学家至今没有收到承诺不兑现的数据报告
叹气,涂博士怎么死的,现在的人都记不得了。
你不是对中美了解的都很多么
当下疫情不就是最热的热点
你掌握了那么多信息,为什么不能预测一下呢
再次惊叹你的脑回路!什么时候回国不隔离和LZ海龟这个话题有关系吗?对于完全不知道逻辑为何物的人,讲话都是浪费时间。对不起,没有那个耐心。
实话说,就这个问题问出来,就能看出楼主对于国内工作环境的理解接近于零
那不是个契约社会,手头没有足够强的手段,兑现承诺的可能性极低极低。国内那情况,如果谁回去之前拿到的承诺被完整兑现,才是稀奇情况。
是啊,不兑现的惩罚成本低甚至没有,你又不是不可替代的劳动力,那你说用什么来监督兑现?社会舆论?道德?法律?而且对方拥有最终解释权,你还能怎么着
就事论事,如果楼主有绿卡或者其它啥随时能归海的手段,回国去转一圈实际上也没啥,只当换次工作,暂时看,海归被送夹边沟的概率还不大,风险还算可控;被现实打脸后很多东西就能更快理解了,万一回去如鱼得水,确实碰到一次暴富的机会也说不定。
我并不是说做廉价劳动力996是福报,而是说有事业可以拼是值得羡慕的事情,这的人都喜欢比什么大包裹,其实有事情做而且可以做到极致,才真的重要。就好像研究药的,做出了很厉害的药不幸福吗?如果楼主可以回国更好的发挥才能,这也挺值得的。地球村,真的是在哪生活都有好有坏。都是top学校出来的,有追求挺好的。当然在美国也可以发展很好,但美国接触的人和事比较单一。我也没劝楼主回,就说要慎重,每个人想法都不一样。
这咋不说, 如果新媳妇都穿戴好了。在洞房床边等好了。。就等你回了。。。
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想回就回
真想回不会纠结于一点工资差异, 一定要match才回有点难以理解.
对于你这样上来就劈头盖脸嘲讽楼主的人,我其实也不太跟你讲话
是你自己在炫耀自己对中美都有很深的了解
然后嘲讽楼主什么都不知道
对中美都了解那么深的人,居然会不关注当下热点,没点自己心里的预测
天下事情都是息息相关的,也就你这样光知道嘲讽别人的人才觉得什么都是独立不相干的
哦,看来你知道都是陈年消息,生怕露怯了吧
这论坛上多的是知道了点什么就自以为是然后出来指手画脚的人
这是铁了心了,回吧,给自己留条归海的退路,万一家人有水土不服的还能回来。
好不好,没人敢打包票,但是如果一件事情好几年了也还没有放下,那还是趁早完成了吧
楼主,前面有点开玩笑,现在有点时间,针对你的情况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既然你说已经研究过华人上的相关帖子,就假设你看过我那篇长文 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619842 关于海归及中美比较,不吐不快的一篇长文 其次,我想说,我们看问题,既要看宏观也要看微观。其实难的是宏观,容易的是微观。越具体的事情,越容易判断。我看前面有朋友说你是搞统计的博士,那我想你一定非常清楚,要把样本和总体区分开来。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朋友看到的国内信息,都是有极大的样本偏差的。如果对国内情况有足够了解(从上层到底层都有阅历或经验),对这个社会运转的机制有深刻理解,那宏观上判断不会有太大问题。我那篇文章主要说的是宏观,说的一般意义。 第三,我对海归回国没有偏见。我发那篇文章之后,有华人上的朋友私下咨询我海归意见,我非常明确地建议他回国。由于隐私关系我只能说说大概情况。因为他处于机械行业,本身已经在美国创业,有多项技术专利,已经入籍。他回国不是对美国不满,而是为了追求机遇。这种情况下,我除了建议他要做好家庭工作,兼顾家庭之外,对他回国是非常赞成的。因为,一是他只是个人回国,家庭将留在美国,美籍身份,随时可以归海,他配偶在美国收入丰厚,经济上没有任何顾虑,孩子在美国上学,没有教育问题;二是他的情况,在国内机遇确实比美国要强很多倍;三是他回国和在美国都是创业,本身不存在行业转换或职业变化(有的海归在这边偏科研回国去企业)。他年龄虽然比我还大,但也意味着他有较高社会成熟度,在国内也有较为丰富的人脉(他的国内同学拥有丰富资源)。而且在咨询我以前,对国内情况已经有了非常充分了解。前不久他告诉我已经回国,项目在国内拿奖,拿到投资应该不是问题。我想无论在国内如何,他也不会患得患失。 第四,从你的描述看,我觉得可能对国内情况了解还是不太够。在美国不到十年,在国内没有工作经验,还是需要多了解一些。当然,不清楚你回国的去向,是北上广哪座城市,还是任选?是科研单位还是企业?企业是美企还是其他外资还是民企?民企又是哪个行业?说实在的,国内企业之间相差很大。通常而言,外企、大型企业会好一些,科技企业会好一些。但国内人治多过法治,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也多不健全,即使是科技企业,也要看具体情况。 至于生活、家庭和子女教育,可能困难会更大一些。比如,可能你可以获得人才引进政策的优惠,绕过社保短期买房,但不同城市还是不一样。北京上海还是深圳,差别还是很大的。另外,你现在过的美式生活,看你的描述应该是大乡村而不是纽约曼岛downtown这种地方,回国内一线生活,如果没有大包裹的话,生活品质下降会比较厉害。 通勤这些都是小问题,尽管实际情况会远超你想象。公共交通拥挤不说,也意味着你将与许多社会底层同处一个空间。我在国内开过几年车,和美国开车的路况差别很大。如果你在美国是过纽约downtown这样的都市生活,生活方式和国内一线还有些类似(即便如此,以我目前住在纽约的经历,我感觉各方面还是不太一样。纽约地铁早上通勤时间也有一次上不去的情况,但比京沪可宽松多了)。另外还比较麻烦的是车牌。十年前北京车牌摇号按概率平均就要等20年时间(新能源车好点,但也越来越紧)。所以不是想开车就能开车的。 假设成人能够忍受生活中的不文明无规矩各种乱象,孩子确实遭罪。国内教育内卷和美国教育内卷差别还是很大的。海归回国通常要将子女送国际学校(送重点公立国际班当然更好,但通常没有这样的关系,你在美国这么多年没有毕业直接回去,大概率家里是没矿的也没强大背景的)。但国际学校也并不好找(前不久有个海归上海的帖子讨论过孩子上国际学校的困难。北京就更难了。)另外,就我所见,如果孩子最后还是要走出国甚至定居,回国对他们大概率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海归通常是事业型的。我想,对你来说最关键的恐怕还是事业。你需要对你可能去的单位多一些了解。回国如果事业没有上一个大的台阶,考虑到不确定性、外部环境、职场适应等多种因素,通常回国是不太如意的。另外,行业确实非常重要。如果你判断你的行业未来几年在国内确实有较迅速的发展,那么确实可以考虑。毕竟回国也可以继续在国内连续跳槽。我们认识一些回国去民企的,很多半年一年就跳槽了。如果大行业前景好,即使刚开始落脚的企业不符合预期,也不用太担心。(担心的倒是企业不合规且用一堆事情绑定你,那就比较糟心了。但现在这种情况应该比较罕见)另外提醒一下,并不是所有非码行业国内机遇多发展好,譬如,如果你是搞统计,你可能会知道国内的小镇做题家多,精算虽然曾经收入高,但现在国内的北美精算师多了去了,内卷也很严重,收入也白菜化了。 其实从大行业来说,我判断海归行业前景有一个简单办法,就是比较中美分行业劳动生产率。虽然数据不太好找。我看过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的一篇文章,比较中美分行业劳动生产率,教育和科技领域中美最接近,这和海归大部分是这两个行业(不是说无法解决身份的小留)是一致的,在美国有工作经验的海归,回国拿大package的,多半要么是科研(国内经费充足投入大)、要么是高科技(字节、AT这类或新能源等)。因为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高度相关,所以这两个行业的中美待遇也最为接近。可惜的是没有细分行业数据(美国有中国没有)。 其实海归也没有那么可怕。就像前面一些朋友所说,人生就在经历,如果没有身份问题,大不了再回来吧。海归又归海的人不要太多! 最后,关于价值观。我也不觉得海归就一定会认同国内的某些价值观。(虽然我觉得你对疫情处理的看法,可能受国内宣传影响大了一些。我确实认为美国的疫情政策存在很多失误和错误,但这些问题是否涉及根本,以及体制性差异的根源和利弊,恐怕没有你说的这么简单。)排除疫情这一特例,在整个社会各项制度上,包括对公民权利的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思想观念文化传统等等,总体上,中国和美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这是最基本的国情,千万不要忽视。由于民族自尊心,我通常不愿意说这是中国的特有现象,而是发展中国家发展阶段的必然,俄罗斯东欧南美也是一样的甚至更糟糕的。发展中国家通常会更荒蛮野蛮无序一些,丛林法则多一些,现代文明程度低一些。这是大的环境使然。而这个大背景,会折射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物业管理到交通秩序,从成人世界到儿童教育。哪怕是北大清华这些象牙塔里的附属幼儿园或小学,小孩也在拼爹、攀比、撒谎、功利、投机取巧,这都是整个发展中国家特殊发展阶段中,整个社会的缩影。前面有朋友说为了孩子教育归海,我非常能够理解。因为我们定居美国,也主要是为了孩子不再生活在那样一个世界。净土不是完全没有,但比较难找到。所以,前面有朋友所说很有道理,回国是为了老人,归海是为了孩子。拼事业是为了自己。 就我的人生经验,人生选择通常是要往上走(就如前面有网友说,应该是在美国发展也在向上,回国是为了向上速度更快,而不是因为在美国不如意海归,那样国内也不会重视你的价值,现在毕竟不是十几年前,我的同学中十几年前回国的,过去十几年享受到了经济增长成果,都很不错,但十年内回国的小留们,就很难说了,要分人、看具体情况),而不是因为对某个位置抱怨然后指望人挪活。 对大多数人来说,尤其你年龄还不大,趁有机会多一些探索,可以增加机会,就看机会成本有多大了。对大多数已经有身份在美国定居且有稳定工作的人来说,机会成本还是比较大的。很多事情需要经历才能明白,绝知此事要躬行,也许你回国不到一年甚至三五个月,就能做下一步决策了。在美国纸上谈兵可能意义不是太大。如果有后顾之忧,没有身份问题,不妨可以自己先回去,家人留在这边。
这位说的很好很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