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面试,是否海归 --- 一个有娃家庭的思考

t
taojunmm
楼主,如果你打算海归,就花点时间好好谈offer,该落实在纸面的都一一落实,多多了解你要去工作的那家公司,而不是仅仅从HR或部门主管那儿了解。如果你是比较重要的技术或者研发岗位,多了解国内这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最好和同行聊聊,看看机会是不是足够好。 在海归这件事上,最好不要代入太多的个人情感。就当是换工作,获得更多的职场经历和不同国家的工作经验,对个人而言不是坏事。以平常心看待,如果不适应,大不了再回来。 海归不能一概而论,我见过如鱼得水的,也见过不能忍受的,这和每个人的个人性格特质和背景资源密切相关。
t
transient
就普通民众和大外宣, 领馆工作人员, 五毛, 轮子, 川粉, 拜粉, 只相信主流媒体的, 不相信主流媒体的, 算算吧, 多少种声音。
幽幽寸草心 发表于 2021-06-03 14:44

😂😂😂
极大体现了diversity
T
Terryasdf
到底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当事人自己也许都没搞清楚. 好处都想要, 可惜自己不是杨振宁, 也不是10年前了.
k
kpnewlife
顺心而为,回吧。不会得多不甘心。
a
atsumivest
感觉楼主在美国太痛苦了,适合回国
p
pizzawithnut
李彦宏这种烧锅炉父母阶层能傍上部长家女儿 你在美国能傍的上议员闺女?
majiapajama 发表于 2021-06-03 14:09

赶紧劝劝你的领导们把女儿贡献出来,就能吸引很多人海归了lol
n
nihainihai
回复 1楼pinkypeggy的帖子
楼主说一大堆无非就是大家都说烂了的,挣钱养蛙养老,再概括一点就是时间和金钱。你想想在上班养娃和照顾老人三个方面,分别比较一下在中国和美国各要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就有答案了
A
ArsenicL
想做人上人就回去,如果一般日子也能满意就在美国。 
什么美国日薄西山了,中国蒸蒸日上了,都是opinion.
fact就是, 中国混的好的可以很爽,混的不好的很差。一般人日子远远不如美国。 内卷的厉害,大多数人很努力做的都是无用功, 譬如政府呼啦一下计划生育了,呼啦一下放开了,创造出多少就业岗位啊, 还有产业链, 实际上东亚国家没有一个这么控制人口的,不都好好的。 计划生育就是杀婴儿,这么残忍的比ISIS都残暴的暴行,包装一下就是伟大的国策。
中国一天到晚灌输价值观,中国新闻天天都是中国伟光正,世界上其他国家穷途末路,特别危险。 爱回就回呗。 但是你要诋毁美国,我们选择呆在美国的也不爽。 要滚就麻溜滚,以后别回来。和美国一刀两断好了。让我们烤着肉,唱着歌,日薄西山吧。 

Colala2021 发表于 2021-06-03 14:23

a
amandalee
楼主,如果你打算海归,就花点时间好好谈offer,该落实在纸面的都一一落实,多多了解你要去工作的那家公司,而不是仅仅从HR或部门主管那儿了解。如果你是比较重要的技术或者研发岗位,多了解国内这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最好和同行聊聊,看看机会是不是足够好。 在海归这件事上,最好不要代入太多的个人情感。就当是换工作,获得更多的职场经历和不同国家的工作经验,对个人而言不是坏事。以平常心看待,如果不适应,大不了再回来。 海归不能一概而论,我见过如鱼得水的,也见过不能忍受的,这和每个人的个人性格特质和背景资源密切相关。
taojunmm 发表于 2021-06-03 14:51


是的背景资源好的麻溜赶快回去占坑 没有资源的没有房产的那就要想想了 lz也没写她要回去几线城市 啥情况 lz自己参详
e
echomom
关于父母养老,楼主恐怕不知道好多人海归了还把父母独留美国养老吧。 哪里好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如果说哪里方便不言而寓
c
calmsw
回复 17楼Namama的帖子
现在就是谈offer之前,思绪万千。回国的话,还是看薪资。 现在这个面试,location可选,大概率选一线城市。一线城市没房。 如果家是一线土著,我的决策要容易很多很多。
pinkypeggy 发表于 2021-06-03 02:13

很多来欧洲的薪资都比国内低甚至低很多。
c
chocomousse
国内也是码工给的相对多吧。希望楼主拿到offer来分享下怎么样。钱应该是制约很多人海归的重要因素。如果这边混的不是太差,国内没什么人脉,很难拿到更多吧
e
echomom
归不归还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看这条路对你是单行道还是双向行使。 说白了,就是后悔药成本高不高。
m
magnoliaceae
别的不知道。在这边公司里写ppt也要揣测上面的意思啊。如果部门换个头,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立马都不一样。更别说政治正确风向之类的
whisper10 发表于 2021-06-03 14:33

对呀,说什么在国外不用看领导眼色不用揣测领导意思的是不是没工作过呢,到哪不得听领导的。。。。。。
j
jjyyddm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a3LiY7aMVI

Do you think the history will repeat by itself? Good luck with 上升期.
y
yifanqq
可以问一下你们又归海的心路历程吗?谢谢
7180days 发表于 2021-06-03 14:10


….. 归海的最大原因是孩子的教育,我们不愿意让孩子在国内的那个环境里受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环境,社会的大环境
y
yifanqq

是的背景资源好的麻溜赶快回去占坑 没有资源的没有房产的那就要想想了 lz也没写她要回去几线城市 啥情况 lz自己参详
amandalee 发表于 2021-06-03 15:19


2013年是抓住资源回国占坑的黄金时间,那之后就是越来越不好,需要占坑的都是指得大多数人,有资源的人不存在占坑的问题
小东西

….. 归海的最大原因是孩子的教育,我们不愿意让孩子在国内的那个环境里受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环境,社会的大环境
yifanqq 发表于 2021-06-03 15:27

哈哈,你跟楼主刚好互补,楼主想海归也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支持什么价值观就回哪里去,挺好的。
i
iweyr
内心赞同中国的宏大叙事,认可中国的观念,觉得中国一定会超过美国。然后又觉得国内钱不够多,卷得厉害,房子不够住,孩子很遭罪。原来实际的都是美国好,抽象的都是中国好。
Joyuan 发表于 2021-06-03 01:00

赞神总结
只有真正看到现在的中国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又折腾一遍归海吧。
做事情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支持你海归,也期待你归海。有时候不折腾一遍是不甘心的,但是折腾完发现还不如不折腾,看你是不是愿意理性克制感性了
J
Jiayi1987
是的。一个真正懂得独立自由平等以及人权的重要性的人,是受不了国内那种抗疫方式的。而楼主思路跟国内人高度一致,确实应该回国,回去应该能如鱼得水般适应吧。
mannbo 发表于 2021-06-03 01:13

非常同意,楼主应该回国去享受一下锁楼门封社区的抗疫成功,希望楼主不要成为“不惜一切代价取得抗疫成功”里面那个代价,只享受成功就好了
p
puma4843
赶快走
F
Fhu
好走不送
l
lucyliu8587
lz都认同墙国的价值观,能理解996,汇率4:1,只能说祝福lz,天上赶快掉馅饼砸到你,能让你赶紧麻溜回墙国。
i
iweyr
楼主,如果你打算海归,就花点时间好好谈offer,该落实在纸面的都一一落实,多多了解你要去工作的那家公司,而不是仅仅从HR或部门主管那儿了解。如果你是比较重要的技术或者研发岗位,多了解国内这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最好和同行聊聊,看看机会是不是足够好。 在海归这件事上,最好不要代入太多的个人情感。就当是换工作,获得更多的职场经历和不同国家的工作经验,对个人而言不是坏事。以平常心看待,如果不适应,大不了再回来。 海归不能一概而论,我见过如鱼得水的,也见过不能忍受的,这和每个人的个人性格特质和背景资源密切相关。
taojunmm 发表于 2021-06-03 14:51

对的,纸面上谈妥其实也不一定很妥,国内很多骚操作
国内工作很内卷,理论上都想找海归的,给title也给的很大方,但是钱上面就抠唆了,明明招的时候是这个价钱,等真的准备好归了,再砍一半。有时候聊着聊着不见了,因为人家找到了更便宜的已经海归在当地的人。
而且现在招高级主管,年龄卡的很死,40上下,中高级就是35以下。

l
lucyliu8587
说点大白话: 希望回国挣得比现在多。 希望子女教育不要太卷,有个快乐又充实的同年。
pinkypeggy 发表于 2021-06-03 00:52

第一点可能,第二点不可能,lz不会是火星穿越回来的吧。 越大的城市,教育越内卷。
a
amandalee

2013年是抓住资源回国占坑的黄金时间,那之后就是越来越不好,需要占坑的都是指得大多数人,有资源的人不存在占坑的问题
yifanqq 发表于 2021-06-03 15:30

这倒是真的 背景够硬的没坑都能硬挖 生个坑给你 真的是拼投胎
i
iweyr
笑歪了,嫌美国政府洗脑太严重,政治化太严重所以,,,,要回国???
Jiayi1987 发表于 2021-06-03 14:33

她可能觉得比起受欺负的亚裔,可能韭菜更好些吧,至少一刀下去很公平。
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感觉楼主肉身出墙多年,但是精神没有出来,的确还挺适合回去的
s
starew_lea
楼主字里行间都好想回国的 可能纠结的就是一些实际个人生活问题
F
Fhu
只有政庇和国内一屁股鸡毛的人才会把来美国当成什么人生寄托吧
最开始五月花来美国的人,不是为了好日子,难道是为了献身新祖国?
全世界有10%的人口是移民。难道移民必须和出生国一刀两断?还“墙头草”。美国每年有多少人移民去加拿大跟澳大利亚知道么?
这种混乱逻辑还有6个赞,很能反应华人id现在的组成。
helloterran3 发表于 2021-06-03 02:39

最早五月花来美国的人,是为了宗教自由逃避政治迫害的
b
baobao557
闺蜜曾经海归,然后又回来了。海龟前想法跟楼主很相似,后来发现回国看中的东西真回去了跟想象中并不一样。薪水没有承诺的好,创业的话风投最后也没有到位。工作上整体办事系统上不适应。读书孩子也不适应。原想着至少可以跟父母在一起孝顺他们,但是父母早就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生活,她们回去还被认为扰乱父母的生活,尤其回去后忙乱一通,并且没有收到大包裹,父母觉得闺蜜夫妇混得不怎么样,每天看着就生气。最后就又回来了
z
zz99
回复 46楼liufy2021的帖子
上了小学就海归-----好可怜的小孩!
H
HaiNanYi
LZ说的我都多少有共鸣。然后疫情导致现在和父母的走动越发困难,我们最近也在考虑过五六年回去的事情(现在国内还没有这么好的工作机会)。我不会这么纠结,回去了不舒服再出来就是了。其实不少人这么折腾了,人生就是各种体验,不需要每次都直达终点啊。 还有华人的风气就是想回去的,如果已经要回去了,走好不送,如果没想清楚的就会被拍砖,也不知道哪来这么大的怨气。可能决定留在这的人看不得别人唧唧歪歪,也希望侧面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最正确的吧。
团妹 发表于 2021-06-03 13:03

说得通透
l
lucyliu8587
闺蜜曾经海归,然后又回来了。海龟前想法跟楼主很相似,后来发现回国看中的东西真回去了跟想象中并不一样。薪水没有承诺的好,创业的话风投最后也没有到位。工作上整体办事系统上不适应。读书孩子也不适应。原想着至少可以跟父母在一起孝顺他们,但是父母早就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生活,她们回去还被认为扰乱父母的生活,尤其回去后忙乱一通,并且没有收到大包裹,父母觉得闺蜜夫妇混得不怎么样,每天看着就生气。最后就又回来了
baobao557 发表于 2021-06-03 16:06

lz还是需要回去亲身体验一下的,说不定人回去了如鱼得水呢
z
zz99
回复 110楼siliconshoe的帖子
也得在工作的城市有足够大的房子才行
s
shangxue
父母养老是最大的考虑
n
nj_guy
可能他们希望看到劝归的角度应该是附和楼主每一条,最好举例加以强调赞同中国在上升美国在没落,然后诚挚地表示自己也早想归了。而绝大部分网友的劝归角度是“你这种价值观就该归”,并没有肯定中国,所以粉红们不开心了。
mannbo 发表于 2021-06-03 13:32

这都是什么心态?我们(至少我)诚心诚意的祝贺他们回国,祝贺他们心想事成,这还不够?还非要我诚心地觉得他在升天,我在地上吃土,这五毛们才高兴?觉得国内好就应该回去,只有说的和做的一致才能赢的尊重。想做一个体面的有格调的五毛,就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其实海归了以后再归海,我们美华任然会欢迎他们回来。但起码去做一下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磨磨唧唧的了。
s
shanggj
回复 46楼liufy2021的帖子
上了小学就海归-----好可怜的小孩!
zz99 发表于 2021-06-03 16:08

我女儿以前问我,说中国的小学生是不是学习都很厉害。我就对我女儿说,就你这学习态度和水平,在中国学校里活不过一周。
h
hellokitty1978
回复 1楼pinkypeggy的帖子
楼主你有绿卡吗?能做到随时想回来就回来吗?可以的话就直接回了。凡事总要自己经历一下才知道的。
不能融入美国文化这点我深有同感。但是国内职场也不是那么容易混的,这份工作没了,你在国内找一下份工作容易吗?35+了吗?这些都是比较实际的问题。
q
qbly
楼主怎么没提自己另一半 海归工作如何? 国内双职工压力比美国大,比如大厂双码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大厂双码。夫妻双方都高薪,又要兼顾小孩学习的我觉得比美国难。
y
yoyo2007
同时在华人和一亩三分地开一样的帖子是几个意思? 另外炒股大忌是timing market,你这是timing中美走势:美国要走下坡路;中国处在上升期。且不说走势对不对,能工作的这些年能不能看到,能不能影响到个人都不一定。
密码是mima12345
很多人都是一样想法吧,国内赚的一样多当然回国
锦鲤小仙女
别的不说,如果楼主不是带节奏的目的的话,这个情商就别想着国内搞事业了。美国都不够使。我看到回去混的不错的都是本来也急速上升觉得还不够急速的,或者真才实学没多少狗掀门帘子嘴巴好使,但是美国对老中多少看点干货骗不了人的,不是你这样觉得美国混不上去的。跑到大部分都是美国常驻的论坛说美国不行了中国牛逼,不等着挨骂等啥呢?
R
Ryerr
回复 1楼pinkypeggy的帖子
回去吧,美国不适合你
R
Ryerr
回复 1楼的帖子
俗话说,客来三天是主人,lz在美国这么久了,还没有这儿一份子的感觉,早点回对你对美国都挺好的
l
lavenderfan
赶紧的。
h
hualazimi
对我来说,只有6是过不去的砍,和队友都是独生子女,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非常愧疚。
g
gard
lz还是需要回去亲身体验一下的,说不定人回去了如鱼得水呢
lucyliu8587 发表于 2021-06-03 16:12

连美国政府都令她生气 中国政府咋办
X
Xiaoxiaohai
lz应该是近十年内出国的,很多在这个时期出国的人,借着互联网的帮助,每天的信息获取还是微信公众号,微博,国内媒体,知乎等,甚至美国的的新闻也从这些地方获取。说白了根本就没有真正生活在美国,了解美国的社会以及政府的运作机制。特别是在加州这种已经华人占绝大多数的地方,还能感觉到完全不融入,那只能说自己从没尝试融入过。lz对于疫情的种种观点就说明了国内平台是lz的主要信息源。
lz明显是拿不定主意,不能完全放下在美国的好,所以列举了种种回国的优势,希望得到别人认同和说服。可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必定来源于海龟过的人,这样的人在这个论坛上有多少?最后不过是两方无意义的撕逼。另外,很多人因为疫情憋疯了,想要改变,所以跳槽,relocate,海龟的想法都冒出来了。lz可以评估一下这个成分有多少。以lz的性格,估计做哪个决定最后都会后悔。
没办法给出建议。但是如果lz想做一个更全面的决定,至少应该尝试融入这里的社会,然后再来比较。多看看主流媒体,无论左派右派,以及当地新闻,尝试跟踪一次地方选举等。
ymt 发表于 2021-06-03 12:06

没错,现在在美国的很多华人就是下图这样的
M
Maple2316
没错,现在在美国的很多华人就是下图这样的
Xiaoxiaohai 发表于 2021-06-03 17:31

所以坚信“东升西降“
X
Xiaoxiaohai
连美国政府都令她生气 中国政府咋办
gard 发表于 2021-06-03 17:20

看她写的第一条,当然是中国政府令她爽啊。我前面提醒,要是潜意识把自己当成赵家人圈里的,那肯定看着政府做啥都对,反正觉得代价不是自己。只有经历了现实,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赵家人还是代价。
m
minions.huaren
说点大白话: 希望回国挣得比现在多。 希望子女教育不要太卷,有个快乐又充实的同年。
pinkypeggy 发表于 2021-06-03 00:52

你想赚得比现在多,还希望子女教育不太卷,然后你选择回国?考古了一下,楼主是学统计得水phd,那建议你回国家人口普查局,至少八普时会很需要你来造假,其他的tech或者保险公司的data scientist之类的,你就算了,食物链最低端
s
shanggj
看她写的第一条,当然是中国政府令她爽啊。我前面提醒,要是潜意识把自己当成赵家人圈里的,那肯定看着政府做啥都对,反正觉得代价不是自己。只有经历了现实,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赵家人还是代价。
Xiaoxiaohai 发表于 2021-06-03 17:41

LZ 应该还是相信自己回国 是属于人上人那一层次的,至少是接近那一层次的。
n
newpp
没错,现在在美国的很多华人就是下图这样的
Xiaoxiaohai 发表于 2021-06-03 17:31

这个图好形象
n
newpp
看她写的第一条,当然是中国政府令她爽啊。我前面提醒,要是潜意识把自己当成赵家人圈里的,那肯定看着政府做啥都对,反正觉得代价不是自己。只有经历了现实,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赵家人还是代价。
Xiaoxiaohai 发表于 2021-06-03 17:41

是生活在西方社会,衣食无忧,可可天天继续看那些墙内的糟粕文,还真有可能以为自己也是赵家人,智商不行还真怪不了别人
n
newpp
LZ 应该还是相信自己回国 是属于人上人那一层次的,至少是接近那一层次的。
shanggj 发表于 2021-06-03 17:43

她如果相信就不会堆砌出这么一篇长文来找认同感了,海龟心切,即使无法下决定
G
Geofan
如果工资能Match就该回国,国内发展很大啊
c
cristal2011
支持楼主海归。 邦无道,乘桴浮于海。 楼主觉得哪里有道,那就归哪里嘛。 其余人亦然。 至于非要掰扯到底哪里有道,呵呵,那是能掰扯清楚的嘛?
p
philchenko
对我来说,只有6是过不去的砍,和队友都是独生子女,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非常愧疚。
hualazimi 发表于 2021-06-03 17:07

楼主设想的双职工回国可以陪在父母身边尽孝,三世同堂其乐融融,这其实是很多人不切实际的yy。 实际情况是双职工996,老人+保姆在家看娃,管饭管监督作业管上下学和课外班接送,老人会很辛苦。 其实现在父母在国内,身体还健康,老俩口工作大半辈子,退休清闲下来终于有自己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和老同学聚会,和朋友们旅游,非常惬意轻松。 不要以为尽孝就需要捆绑,不要以为只有儿孙绕膝三世同堂才是所谓的圆满,有时候狭隘地理解尽孝,于他们而言是负担。
s
stainlessbelief
借楼主一个锅盖,在这个论坛上问是否海归,不会得到想要的答案的
newbeginner 发表于 2021-06-03 11:29

你是装没看见?很多人认为楼主应该回啊,这不就是她想要的答案么?
m
majiapajama
你们外宣要是能说服中国的部长们都把女儿贡献出来,一定能忽悠好多愿意海归的。
Captaintoo 发表于 2021-06-03 14:17

我呸啊 屌丝在哪都是屌丝 能娶上部长家女儿的从来的都是人中龙凤 你是清华还是北大 有人家李彦宏十分之一帅没有 你还是考虑怎么搬运个凤姐吧
s
seayang
回复 13楼yifanqq的帖子
好奇你的故事。想听听你对海归那段时期的回顾感受。
p
pinkypeggy
LZ如果offer达到预期,建议你回,华人的外貌决定了,不管在海外生活多久,都不被认为是居住国的人,尽管贡献很大,你孩子还小,也不会影响他的教育,至多小学5年级后,甚至初中毕业再回美,完成高等教育自己决定留哪里,年轻人更喜欢国内丰富多彩有活力的生活。
mouton 发表于 2021-06-03 03:25

说得对,主要还是看offer。钱给到位了,concern就小了。
s
stainlessbelief
我就是海归又归海,现在两边跑。我的工作在哪都差不多,工资一样工作内容也一样,喜欢哪住哪。帮我找工作的猎头的selling point都是you can work anywhere you want in the world. 能够在不同地方生活是很幸运的事情。但自由的代价是工作没啥提升。从小就是不自律不踏实喜欢到处跑。所以我很羡慕能踏踏实实做事的人。不管在哪生活,如果能有什么事让人真心投入努力都是幸福的。从某种角度我认可996是福报,这边小朋友为了爬藤不也要996吗。
claireliu 发表于 2021-06-03 12:30

你这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爬藤要不要996先不说,这跟国内工作996是一个意思?
s
stainlessbelief
楼主说的都是客观事实,但是具体到每个人身上的主观感觉是不一样的。谢谢提供了这些思路,希望楼主最终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或者最喜欢的决定。
AlphaDog 发表于 2021-06-03 14:43

这个新ID张嘴就是客观事实,楼主说的都是她的感受,哪一点是客观事实了。
r
rcrcrc
楼主的offer跟一线城市房价比起来怎么样?
j
jjyyddmm
说得对,主要还是看offer。钱给到位了,concern就小了。
pinkypeggy 发表于 2021-06-03 18:35

看来你眼中的那些海龟的优点都没有钱来得重要!留在美国真委屈你了!
h
hydea
我的想法和lz很像,如果工资能match,我立马回
p
pinkypeggy
工作:国内很累噢,非常非常累,累的你不会有什么时间去和家里人quality time, 因为剩下有限你不工作,不想工作的时间,你只会想用来躺平。 收入:国内的收入也没有网传的高,一般包裹多少百万,都是杂七杂八加一块的,不是你到手的工资,谈offer最好谈清楚税后工资。 工作压力:你到公司了,上级会对你的performance进行非常严厉的核校。对你的期望会非常高,有些压力。 领导:国内的有些领导,说实话,说话啥的水准真的一言难尽,有时候还冒傻气。你要受得了那个气。

你要有小孩子,国际学校那就是20万-30万一年的学费,纯学费,不含其他杂费,加了杂费更高了。学校经常要家长各种打卡,作业也不少。小孩要受得了累,家长也要受得了累。而且私立学校因为非常重视家长的involvement, 经常隔三岔五搞个家长需要参与的event, 你不去还不好。孩子会想:我爹妈怎么总不来呢? 你要是去,那就意味着需要给公司请假。反正挺难搞的。 住房:你要有房,那就舒服了,基本钱就没问题;你要没房,那么你大概率在一线城市,可能5年内也买不上房。首先购房资格不满足(因为要社保多少年),其次购房指导价(防止炒房),再次你还得有足够现金(800万-1000万)去付首付。这是假设你的offer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 通勤:离公司近的就要租房了。2万多一个月100多平,比较高大上,符合在海外生活归国人的期望。离公司远,就比较便宜了,几千都打的住。但是通勤时间会长。开车会堵车,可能在北京/上海?还限牌。坐地铁那就是堵人肉,因为上班高峰人特别多。你要去CBD或者啥的,一趟还要做好准备上不去。 夫妻关系:看两口子多忙。足够忙,就没时间想什么花花的。我是觉得哈:两口子中,谁足够爱在外显摆有钱,谁更容易出问题。两口子都是葛朗台,啥问题也出不了。 赡养父母:能享天伦之乐,能帮着看下孩子,这点还是不错的 吃喝玩乐:吃和喝就不说了,比较爽。各种美食,应有尽有。玩乐,那就是有钱,但没时间。有时间,却都是公共假期,看的都是人头,体验感大打折扣。现在疫情,国外还去不了。
职业发展:国内的这个职业发展,主要还是看国家政策,国际关系和资金往哪儿涌。近几年,高新科技是个heat, IPO一个,财富自由好多个。所以你的雇主是高新科技,赶上中国啥都要国产化替代的热度里,我觉得可以博一下。金融啥的,看你做哪个sector? 现在国内就是投资比较多,但这个ecosystem的健全性有多高,多稳定还真的是很难说。10年财富自由?我觉得都是回华人网上吹牛的。。。10年能财富自由的,那都是凤毛麟角的人物,首先你要赶IPO或者被收购的机遇,首先就得是公司里有点小股份的元老哈。其次,你要熬啊,现在科创版上IPO算快的了,但是平均下来也要个7-10年。 我说个实话,指望财富自由的那帮人,应该是回国创业的,就那群人里,真正IPO或者运气好公司被buyout的,也都是极少部分人。你要回来跟人打工,就不要谈什么财富自由了。无非是换个地方给人打工而已。
bunnygotlost 发表于 2021-06-03 05:24

多谢你的信息,很有用。我来一一回复一下。 工作:这个有预期,没实践。但是我看我在美国的manager,工作日绝对超过99,就是周末能真正休息一下。当然,有可能是个例。如果我在现在的公司再生一级,应该也是差不多。 收入:我没有具体的计算过,我只是狭隘的认为汇率还算下同等收入,国内的可支配性收入应该会比美国多。我也可能是错误的印象。 工作压力:就我所见,我的manager工作压力超大的。 领导:这点你说的对。 子女上学: 湾区一般的私立也是3万美元一年差不多吧,不算杂费。如果好一点的双语学校,估计要4到5万一年。cost差不多。孩子是能轻松一点。 住房:非一线土著,没房。预计1000万的房子应该买得起。1500万的房子够呛。一线城市博士海归落户大概一两年就可以了,可以绕过社保。当然,具体城市具体分析。 通勤:买房通勤惨,租房通勤要好一些。我现在上班通勤单程30min+,也没好到哪儿去。国内可接受的程度是50min以内,单程。地铁上如果可以刷手机,感觉就还好。 夫妻关系:回国的话,一方挣大钱,一方挣零花钱,多照顾家。基本考虑这个模式,不可能两个人都是996. 赡养父母:同意。 吃喝玩乐:同意。 职业发展:目测,楼主所在非码行业,国内发展会比较快。
m
mingcedargrove
回复 1楼pinkypeggy的帖子
就是个人选择啊。想回就回呗,写这么一大堆。
p
pinkypeggy
赞同。看那么多海龟帖最大问题就是普通人所有好都想占。当爹妈的不想融入美国,偏要用子女当借口,说什么担心子女也融入不了。结果子女回去国际学校不还是和一群外国人玩,就没融入问题了?不过我觉得国内现在最大的问题倒不是教育住房工作了,而是对言论的管制和对“和谐社会”的病态追求。最后看论坛下面回复都是整齐划一一个方向的时候,我不知道lz怎么想,至少我是感到恐怖的
甜甜圈123 发表于 2021-06-03 09:19

你说的对,我就是太贪心了。该打
p
pinkypeggy
她放不下美国的薪水啊,楼主不是说了嘛,如果国内可以match美国的薪资,她无脑回国,其实如果国内能match我的薪水,我也回去。
桂花酿 发表于 2021-06-03 09:32

嗯,就是钱的问题啊
p
pinkypeggy
你国内的offer能够100%兑现吗?小心人家说一套做一套,国内这种太多了。而且马上国内就要开始推行电子货币,到那时你赚的钱只能在国内花,想出来都不太可能了。
retiep 发表于 2021-06-03 09:47

这是个好问题,请问有具体的实例吗?国内的承诺最终没有兑现的。
H
Halahi
多谢你的信息,很有用。我来一一回复一下。 工作:这个有预期,没实践。但是我看我在美国的manager,工作日绝对超过99,就是周末能真正休息一下。当然,有可能是个例。如果我在现在的公司再生一级,应该也是差不多。 收入:我没有具体的计算过,我只是狭隘的认为汇率还算下同等收入,国内的可支配性收入应该会比美国多。我也可能是错误的印象。 工作压力:就我所见,我的manager工作压力超大的。 领导:这点你说的对。 子女上学: 湾区一般的私立也是3万美元一年差不多吧,不算杂费。如果好一点的双语学校,估计要4到5万一年。cost差不多。孩子是能轻松一点。 住房:非一线土著,没房。预计1000万的房子应该买得起。1500万的房子够呛。一线城市博士海归落户大概一两年就可以了,可以绕过社保。当然,具体城市具体分析。 通勤:买房通勤惨,租房通勤要好一些。我现在上班通勤单程30min+,也没好到哪儿去。国内可接受的程度是50min以内,单程。地铁上如果可以刷手机,感觉就还好。 夫妻关系:回国的话,一方挣大钱,一方挣零花钱,多照顾家。基本考虑这个模式,不可能两个人都是996. 赡养父母:同意。 吃喝玩乐:同意。 职业发展:目测,楼主所在非码行业,国内发展会比较快。

pinkypeggy 发表于 2021-06-03 18:50

高峰期地铁没挤过吧,赶快回去挤挤恐怕脑袋里的水能少一些
H
Halahi
你说的对,我就是太贪心了。该打
pinkypeggy 发表于 2021-06-03 18:55

贪心又幼稚得可笑,对美对中的认知都异常浅薄。你这种人就是太顺了,非要自己瞎折腾吃吃苦才得到教训。
w
whatever.
多谢你的信息,很有用。我来一一回复一下。 工作:这个有预期,没实践。但是我看我在美国的manager,工作日绝对超过99,就是周末能真正休息一下。当然,有可能是个例。如果我在现在的公司再生一级,应该也是差不多。 收入:我没有具体的计算过,我只是狭隘的认为汇率还算下同等收入,国内的可支配性收入应该会比美国多。我也可能是错误的印象。 工作压力:就我所见,我的manager工作压力超大的。 领导:这点你说的对。 子女上学: 湾区一般的私立也是3万美元一年差不多吧,不算杂费。如果好一点的双语学校,估计要4到5万一年。cost差不多。孩子是能轻松一点。 住房:非一线土著,没房。预计1000万的房子应该买得起。1500万的房子够呛。一线城市博士海归落户大概一两年就可以了,可以绕过社保。当然,具体城市具体分析。 通勤:买房通勤惨,租房通勤要好一些。我现在上班通勤单程30min+,也没好到哪儿去。国内可接受的程度是50min以内,单程。地铁上如果可以刷手机,感觉就还好。 夫妻关系:回国的话,一方挣大钱,一方挣零花钱,多照顾家。基本考虑这个模式,不可能两个人都是996. 赡养父母:同意。 吃喝玩乐:同意。 职业发展:目测,楼主所在非码行业,国内发展会比较快。

pinkypeggy 发表于 2021-06-03 18:50

如果你的行业是带有弯道超车性质的,并且有上市可能性的,那你就别犹豫了,赶紧奔,
国内靠自己找工作能财务自由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低了
H
Halahi
这是个好问题,请问有具体的实例吗?国内的承诺最终没有兑现的。
pinkypeggy 发表于 2021-06-03 18:56

放狗搜:浙大跳楼的海龟涂博士
w
whatever.
贪心又幼稚得可笑,对美对中的认知都异常浅薄。你这种人就是太顺了,非要自己瞎折腾吃吃苦才得到教训。
Halahi 发表于 2021-06-03 18:59

何必呢
你这么睿智,不如说说什么时候回国能不隔离?
任何人的信息量都是有限的,就算你知道得多一点,也没有必要嘲笑别人
x
xiaoxiao13579
这必须要回父母生活的城市才行啊 不然怎么尽孝
h
hagrid
利益想最大化,风险要最小化,并且嘴上还要道德化,哪儿有那么好的事
H
Halahi
何必呢
你这么睿智,不如说说什么时候回国能不隔离?
任何人的信息量都是有限的,就算你知道得多一点,也没有必要嘲笑别人
whatever. 发表于 2021-06-03 19:02

你这个脑回路也是奇特,睿智就能预测回国啥时不隔离?我不姓赵,没第一手信息。至于LZ,很多人包括我在前面已经苦口婆心说了很多了,就LZ带着对国内社会那点幼稚的认知回去分分钟被碾压,到时候哭都来不及。别觉得话难听,忠言逆耳。
H
Hdc1301
其实楼主目前在美国生活,工作着,体会到了“美式”生活,以为在中国国内的氛围也是如此的,其实是大相径庭!有些人回复得很好,看自己的心走,生活哪里都有利弊,取决于你的欣赏。
b
bellshirt
这是个好问题,请问有具体的实例吗?国内的承诺最终没有兑现的。
pinkypeggy 发表于 2021-06-03 18:56

科学家至今没有收到承诺不兑现的数据报告
c
coalpilerd
这是个好问题,请问有具体的实例吗?国内的承诺最终没有兑现的。
pinkypeggy 发表于 2021-06-03 18:56

叹气,涂博士怎么死的,现在的人都记不得了。
w
whatever.
你这个脑回路也是奇特,睿智就能预测回国啥时不隔离?我不姓赵,没第一手信息。至于LZ,很多人包括我在前面已经苦口婆心说了很多了,就LZ带着对国内社会那点幼稚的认知回去分分钟被碾压,到时候哭都来不及。别觉得话难听,忠言逆耳。
Halahi 发表于 2021-06-03 19:15

你不是对中美了解的都很多么
当下疫情不就是最热的热点
你掌握了那么多信息,为什么不能预测一下呢
H
Halahi
你不是对中美了解的都很多么
当下疫情不就是最热的热点
你掌握了那么多信息,为什么不能预测一下呢
whatever. 发表于 2021-06-03 19:25

再次惊叹你的脑回路!什么时候回国不隔离和LZ海龟这个话题有关系吗?对于完全不知道逻辑为何物的人,讲话都是浪费时间。对不起,没有那个耐心。
f
flyingforce
这是个好问题,请问有具体的实例吗?国内的承诺最终没有兑现的。
pinkypeggy 发表于 2021-06-03 18:56

实话说,就这个问题问出来,就能看出楼主对于国内工作环境的理解接近于零
那不是个契约社会,手头没有足够强的手段,兑现承诺的可能性极低极低。国内那情况,如果谁回去之前拿到的承诺被完整兑现,才是稀奇情况。
p
philchenko
实话说,就这个问题问出来,就能看出楼主对于国内工作环境的理解接近于零
那不是个契约社会,手头没有足够强的手段,兑现承诺的可能性极低极低。国内那情况,如果谁回去之前拿到的承诺被完整兑现,才是稀奇情况。
flyingforce 发表于 2021-06-03 19:31

是啊,不兑现的惩罚成本低甚至没有,你又不是不可替代的劳动力,那你说用什么来监督兑现?社会舆论?道德?法律?而且对方拥有最终解释权,你还能怎么着
f
flyingforce
回复 361楼pinkypeggy的帖子
就事论事,如果楼主有绿卡或者其它啥随时能归海的手段,回国去转一圈实际上也没啥,只当换次工作,暂时看,海归被送夹边沟的概率还不大,风险还算可控;被现实打脸后很多东西就能更快理解了,万一回去如鱼得水,确实碰到一次暴富的机会也说不定。
b
bigcatlu
在美经历如果太顺利的话,确实很容易距离产生美,且不会珍惜已有的,回去转一圈,有了比较,就知道自己真正会在乎什么。 回去以后再想回来,有身份是没问题,但是似乎钱很难转出来。另外国内工作经验这里一般不认可。
c
claireliu
你这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爬藤要不要996先不说,这跟国内工作996是一个意思?
stainlessbelief 发表于 2021-06-03 18:36

我并不是说做廉价劳动力996是福报,而是说有事业可以拼是值得羡慕的事情,这的人都喜欢比什么大包裹,其实有事情做而且可以做到极致,才真的重要。就好像研究药的,做出了很厉害的药不幸福吗?如果楼主可以回国更好的发挥才能,这也挺值得的。地球村,真的是在哪生活都有好有坏。都是top学校出来的,有追求挺好的。当然在美国也可以发展很好,但美国接触的人和事比较单一。我也没劝楼主回,就说要慎重,每个人想法都不一样。
s
shengda
我的想法和lz很像,如果工资能match,我立马回
hydea 发表于 2021-06-03 18:49

这咋不说, 如果新媳妇都穿戴好了。在洞房床边等好了。。就等你回了。。。
L
LyaoEric
最近接到国内的一个面试,过程进行的很愉快,沟通起来也在same page。事业发展比较契合,不过具体offer还没谈。最近考古了很多海归的帖子,也思考了很多中美的对比。写在这里,一是分享一下concern,二是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希望纠结的人也能一起讨论讨论。
1. 人生的长期规划。 从心底说,我始终觉得美国只是我工作的地方,是他乡,文化上没有归属感。即使年轻的时候留下来,等退休了也是要回去的。在美国得到了经济上的独立,已经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奈何人是不知足的,希望精神上也有所追求和寄托。疫情之前,热热闹闹的朋友聚会,忙着带娃,没什么感觉。疫情期间,多了很多闲暇的时间,对精神寄托的需求开始变得强烈。而且对美国政府的种种骚操作,本能的反感。虽然那些政策跟我无关,但就是止不住的来气。一想到美国可能要开始走下坡路了,就越发觉得自己人生的终点不在这里。当然,就我个人的小环境来讲,行业还是上升阶段。 回国的话,大环境上有精神寄托(虽然很主观)。我认为中国还是处在上升期,属于大环境上升,小环境有待改善的阶段。情感上,还是比较认同中国的价值观。
2. 经济考量 美国对我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收入。在非码行业,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有美国能付得起不错的薪水。工作环境,美国的氛围还是要比国内轻松不少的。自认为对工作环境不太敏感,可以理解国内职场的996. 当然,因为没有在国内工作过,很可能被打脸。经济收入绝对是我留在美国的最重要原因。 如果国内可以match我在美国的收入,甚至超过我在美国的收入。我回国的倾向性就会非常强烈。我自己还不算太老,希望经济收入还能有个快速的增长。据我考古的总结,大部分人觉得rmb和美元的收入比例应该按4:1换算。我没有实际的数据和经验。就可支配性收入来讲,同样的收入国内应该会高很多。湾区和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差不多,当然湾区的房子住起来要舒服。
3. 事业发展 在美国,非码行业的事业发展基本就没什么了。最多稳步上升,从IC到manager,再一路升到director,周期很长。跟码工相比收入还是差得太多。基本就是一份工作,养家糊口。没了。 在国内,现在日新月异,蓬勃发展。虽然有美国的打压,但是长期来看,中国对自主技术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很快,中国也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从潜力来看,中国的未来还是明朗的。当然,潜力转化成真正的实力的路程还很长。海归的时间点有很大的讨论空间,当下?5年后?10年后?都不好说,取决于客观的机会和自己对机会的判断。我觉得回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的话,这份工作有可能成长为自己的事业。当收入得到满足后,对事业的追求会成为个人成长的新动力。相比美国的咸鱼状态,这种追求还是很有诱惑的。
4. 子女教育 现有一小娃,还没上小学。在美国养娃,的确轻松。平时pre school,周末开车去公园,各种outdoor activity不要太丰富。疫情对养娃的冲击太大了。刚开始居家的时候,跟娃憋在家里一个多月,简直抓狂。没有一刻能清闲,大人小孩心气儿都不顺。后来只能心惊胆战的把娃送到pre school。中国人开的pre school还好,美国人经验的不知道多少老师都得covid了。我们的playdate里就有老师中招的。这是我对美国政府最愤怒的地方,疫情防控的失职使得小娃们暴露在了巨大的疫情风险之中。家里长辈多次要求把娃送回国,送到安全的地方。如果我们家娃得了covid,我能想象家里长辈的愤怒。抛开疫情的话,美国的小学和初中基本连锁私立随大流也就好了。来自朋友的压力暂时看不到。 回国的话,子女教育让人压力很大。感觉一部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倒也不一定真的跟不上,就是那种环境和氛围给你的压力,让你很焦虑。作为父母,也很难能独善其身。最近看《小舍得》,虽然编辑为了剧情制造了很多冲突,但是优质教育的供不应求还是实实在在的。这个暂时还真的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
5. 子女的身份认同 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我很看重这一点。虽然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但是我非常希望子女的身份认同能跟我一样。我感觉美国对青少年的洗脑太严重了。尤其是驴党在加州的教育,政治化符号化太过分了。也许美国能够教育青少年对美国的事物批判性的思考,但是对于其他国家,全部媒体都是沆瀣一气。从data到logic完全就是利益至上。我很害怕孩子大了之后,丧失了中国人的身份,又不能真正成为美国人。如果我替他做选择,我还是选择中国的身份认同。
6. 父母养老 这是独生子女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我跟父母的关系不错,所以还是希望陪伴父母的晚年。现在父母身体还好,至少10年内不需要我操心。但是这个问题终究会来的。我父母明确不会来美国养老的。家里吃喝不愁,朋友又多,完全不想来美国“蹲监狱”。从这点来讲,我也倾向于最终回国发展。
絮絮叨叨,写了几个我在思考的问题。还望大家能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考。海归这个决定还是很重大的,需要理性思考,也需要一股勇气。
--------- 补充 ------------ 看到大家这么留言,有批评的,有鼓励的,还有给出了很多经验和建设性意见的,先谢过大家。 06/03/21 总结: 楼主认同的价值观不适合长期留在美国。 楼主在美国的收入还不错,不可能为了回国而降薪。 楼主贪恋美国宽松的教育环境。 楼主对国内的实际情况没有清醒的认识,都是想象。 子女身份认同,是个非常主观的问题。扯不清,理还乱。 父母养老这个问题,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
pinkypeggy 发表于 2021-06-03 00:37

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想回就回

L
LyaoEric
嗯,就是钱的问题啊
pinkypeggy 发表于 2021-06-03 18:55

真想回不会纠结于一点工资差异, 一定要match才回有点难以理解.
w
whatever.
再次惊叹你的脑回路!什么时候回国不隔离和LZ海龟这个话题有关系吗?对于完全不知道逻辑为何物的人,讲话都是浪费时间。对不起,没有那个耐心。
Halahi 发表于 2021-06-03 19:28

对于你这样上来就劈头盖脸嘲讽楼主的人,我其实也不太跟你讲话
是你自己在炫耀自己对中美都有很深的了解
然后嘲讽楼主什么都不知道
对中美都了解那么深的人,居然会不关注当下热点,没点自己心里的预测
天下事情都是息息相关的,也就你这样光知道嘲讽别人的人才觉得什么都是独立不相干的
哦,看来你知道都是陈年消息,生怕露怯了吧
这论坛上多的是知道了点什么就自以为是然后出来指手画脚的人

C
Captaintoo
多谢你的信息,很有用。我来一一回复一下。 工作:这个有预期,没实践。但是我看我在美国的manager,工作日绝对超过99,就是周末能真正休息一下。当然,有可能是个例。如果我在现在的公司再生一级,应该也是差不多。 收入:我没有具体的计算过,我只是狭隘的认为汇率还算下同等收入,国内的可支配性收入应该会比美国多。我也可能是错误的印象。 工作压力:就我所见,我的manager工作压力超大的。 领导:这点你说的对。 子女上学: 湾区一般的私立也是3万美元一年差不多吧,不算杂费。如果好一点的双语学校,估计要4到5万一年。cost差不多。孩子是能轻松一点。 住房:非一线土著,没房。预计1000万的房子应该买得起。1500万的房子够呛。一线城市博士海归落户大概一两年就可以了,可以绕过社保。当然,具体城市具体分析。 通勤:买房通勤惨,租房通勤要好一些。我现在上班通勤单程30min+,也没好到哪儿去。国内可接受的程度是50min以内,单程。地铁上如果可以刷手机,感觉就还好。 夫妻关系:回国的话,一方挣大钱,一方挣零花钱,多照顾家。基本考虑这个模式,不可能两个人都是996. 赡养父母:同意。 吃喝玩乐:同意。 职业发展:目测,楼主所在非码行业,国内发展会比较快。

pinkypeggy 发表于 2021-06-03 18:50

这是铁了心了,回吧,给自己留条归海的退路,万一家人有水土不服的还能回来。
w
whatever.
每次讨论要不要海归的帖子,到最后总有人出来当两极管
好不好,没人敢打包票,但是如果一件事情好几年了也还没有放下,那还是趁早完成了吧
c
chengbuyi
多谢你的信息,很有用。我来一一回复一下。 工作:这个有预期,没实践。但是我看我在美国的manager,工作日绝对超过99,就是周末能真正休息一下。当然,有可能是个例。如果我在现在的公司再生一级,应该也是差不多。 收入:我没有具体的计算过,我只是狭隘的认为汇率还算下同等收入,国内的可支配性收入应该会比美国多。我也可能是错误的印象。 工作压力:就我所见,我的manager工作压力超大的。 领导:这点你说的对。 子女上学: 湾区一般的私立也是3万美元一年差不多吧,不算杂费。如果好一点的双语学校,估计要4到5万一年。cost差不多。孩子是能轻松一点。 住房:非一线土著,没房。预计1000万的房子应该买得起。1500万的房子够呛。一线城市博士海归落户大概一两年就可以了,可以绕过社保。当然,具体城市具体分析。 通勤:买房通勤惨,租房通勤要好一些。我现在上班通勤单程30min+,也没好到哪儿去。国内可接受的程度是50min以内,单程。地铁上如果可以刷手机,感觉就还好。 夫妻关系:回国的话,一方挣大钱,一方挣零花钱,多照顾家。基本考虑这个模式,不可能两个人都是996. 赡养父母:同意。 吃喝玩乐:同意。 职业发展:目测,楼主所在非码行业,国内发展会比较快。

pinkypeggy 发表于 2021-06-03 18:50

楼主,前面有点开玩笑,现在有点时间,针对你的情况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既然你说已经研究过华人上的相关帖子,就假设你看过我那篇长文 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619842 关于海归及中美比较,不吐不快的一篇长文 其次,我想说,我们看问题,既要看宏观也要看微观。其实难的是宏观,容易的是微观。越具体的事情,越容易判断。我看前面有朋友说你是搞统计的博士,那我想你一定非常清楚,要把样本和总体区分开来。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朋友看到的国内信息,都是有极大的样本偏差的。如果对国内情况有足够了解(从上层到底层都有阅历或经验),对这个社会运转的机制有深刻理解,那宏观上判断不会有太大问题。我那篇文章主要说的是宏观,说的一般意义。 第三,我对海归回国没有偏见。我发那篇文章之后,有华人上的朋友私下咨询我海归意见,我非常明确地建议他回国。由于隐私关系我只能说说大概情况。因为他处于机械行业,本身已经在美国创业,有多项技术专利,已经入籍。他回国不是对美国不满,而是为了追求机遇。这种情况下,我除了建议他要做好家庭工作,兼顾家庭之外,对他回国是非常赞成的。因为,一是他只是个人回国,家庭将留在美国,美籍身份,随时可以归海,他配偶在美国收入丰厚,经济上没有任何顾虑,孩子在美国上学,没有教育问题;二是他的情况,在国内机遇确实比美国要强很多倍;三是他回国和在美国都是创业,本身不存在行业转换或职业变化(有的海归在这边偏科研回国去企业)。他年龄虽然比我还大,但也意味着他有较高社会成熟度,在国内也有较为丰富的人脉(他的国内同学拥有丰富资源)。而且在咨询我以前,对国内情况已经有了非常充分了解。前不久他告诉我已经回国,项目在国内拿奖,拿到投资应该不是问题。我想无论在国内如何,他也不会患得患失。 第四,从你的描述看,我觉得可能对国内情况了解还是不太够。在美国不到十年,在国内没有工作经验,还是需要多了解一些。当然,不清楚你回国的去向,是北上广哪座城市,还是任选?是科研单位还是企业?企业是美企还是其他外资还是民企?民企又是哪个行业?说实在的,国内企业之间相差很大。通常而言,外企、大型企业会好一些,科技企业会好一些。但国内人治多过法治,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也多不健全,即使是科技企业,也要看具体情况。 至于生活、家庭和子女教育,可能困难会更大一些。比如,可能你可以获得人才引进政策的优惠,绕过社保短期买房,但不同城市还是不一样。北京上海还是深圳,差别还是很大的。另外,你现在过的美式生活,看你的描述应该是大乡村而不是纽约曼岛downtown这种地方,回国内一线生活,如果没有大包裹的话,生活品质下降会比较厉害。 通勤这些都是小问题,尽管实际情况会远超你想象。公共交通拥挤不说,也意味着你将与许多社会底层同处一个空间。我在国内开过几年车,和美国开车的路况差别很大。如果你在美国是过纽约downtown这样的都市生活,生活方式和国内一线还有些类似(即便如此,以我目前住在纽约的经历,我感觉各方面还是不太一样。纽约地铁早上通勤时间也有一次上不去的情况,但比京沪可宽松多了)。另外还比较麻烦的是车牌。十年前北京车牌摇号按概率平均就要等20年时间(新能源车好点,但也越来越紧)。所以不是想开车就能开车的。 假设成人能够忍受生活中的不文明无规矩各种乱象,孩子确实遭罪。国内教育内卷和美国教育内卷差别还是很大的。海归回国通常要将子女送国际学校(送重点公立国际班当然更好,但通常没有这样的关系,你在美国这么多年没有毕业直接回去,大概率家里是没矿的也没强大背景的)。但国际学校也并不好找(前不久有个海归上海的帖子讨论过孩子上国际学校的困难。北京就更难了。)另外,就我所见,如果孩子最后还是要走出国甚至定居,回国对他们大概率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海归通常是事业型的。我想,对你来说最关键的恐怕还是事业。你需要对你可能去的单位多一些了解。回国如果事业没有上一个大的台阶,考虑到不确定性、外部环境、职场适应等多种因素,通常回国是不太如意的。另外,行业确实非常重要。如果你判断你的行业未来几年在国内确实有较迅速的发展,那么确实可以考虑。毕竟回国也可以继续在国内连续跳槽。我们认识一些回国去民企的,很多半年一年就跳槽了。如果大行业前景好,即使刚开始落脚的企业不符合预期,也不用太担心。(担心的倒是企业不合规且用一堆事情绑定你,那就比较糟心了。但现在这种情况应该比较罕见)另外提醒一下,并不是所有非码行业国内机遇多发展好,譬如,如果你是搞统计,你可能会知道国内的小镇做题家多,精算虽然曾经收入高,但现在国内的北美精算师多了去了,内卷也很严重,收入也白菜化了。 其实从大行业来说,我判断海归行业前景有一个简单办法,就是比较中美分行业劳动生产率。虽然数据不太好找。我看过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的一篇文章,比较中美分行业劳动生产率,教育和科技领域中美最接近,这和海归大部分是这两个行业(不是说无法解决身份的小留)是一致的,在美国有工作经验的海归,回国拿大package的,多半要么是科研(国内经费充足投入大)、要么是高科技(字节、AT这类或新能源等)。因为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高度相关,所以这两个行业的中美待遇也最为接近。可惜的是没有细分行业数据(美国有中国没有)。 其实海归也没有那么可怕。就像前面一些朋友所说,人生就在经历,如果没有身份问题,大不了再回来吧。海归又归海的人不要太多! 最后,关于价值观。我也不觉得海归就一定会认同国内的某些价值观。(虽然我觉得你对疫情处理的看法,可能受国内宣传影响大了一些。我确实认为美国的疫情政策存在很多失误和错误,但这些问题是否涉及根本,以及体制性差异的根源和利弊,恐怕没有你说的这么简单。)排除疫情这一特例,在整个社会各项制度上,包括对公民权利的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思想观念文化传统等等,总体上,中国和美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这是最基本的国情,千万不要忽视。由于民族自尊心,我通常不愿意说这是中国的特有现象,而是发展中国家发展阶段的必然,俄罗斯东欧南美也是一样的甚至更糟糕的。发展中国家通常会更荒蛮野蛮无序一些,丛林法则多一些,现代文明程度低一些。这是大的环境使然。而这个大背景,会折射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物业管理到交通秩序,从成人世界到儿童教育。哪怕是北大清华这些象牙塔里的附属幼儿园或小学,小孩也在拼爹、攀比、撒谎、功利、投机取巧,这都是整个发展中国家特殊发展阶段中,整个社会的缩影。前面有朋友说为了孩子教育归海,我非常能够理解。因为我们定居美国,也主要是为了孩子不再生活在那样一个世界。净土不是完全没有,但比较难找到。所以,前面有朋友所说很有道理,回国是为了老人,归海是为了孩子。拼事业是为了自己。 就我的人生经验,人生选择通常是要往上走(就如前面有网友说,应该是在美国发展也在向上,回国是为了向上速度更快,而不是因为在美国不如意海归,那样国内也不会重视你的价值,现在毕竟不是十几年前,我的同学中十几年前回国的,过去十几年享受到了经济增长成果,都很不错,但十年内回国的小留们,就很难说了,要分人、看具体情况),而不是因为对某个位置抱怨然后指望人挪活。 对大多数人来说,尤其你年龄还不大,趁有机会多一些探索,可以增加机会,就看机会成本有多大了。对大多数已经有身份在美国定居且有稳定工作的人来说,机会成本还是比较大的。很多事情需要经历才能明白,绝知此事要躬行,也许你回国不到一年甚至三五个月,就能做下一步决策了。在美国纸上谈兵可能意义不是太大。如果有后顾之忧,没有身份问题,不妨可以自己先回去,家人留在这边。



S
Summer1980
楼主,前面有点开玩笑,现在有点时间,针对你的情况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既然你说已经研究过华人上的相关帖子,就假设你看过我那篇长文 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619842 关于海归及中美比较,不吐不快的一篇长文 其次,我想说,我们看问题,既要看宏观也要看微观。其实难的是宏观,容易的是微观。越具体的事情,越容易判断。我看前面有朋友说你是搞统计的博士,那我想你一定非常清楚,要把样本和总体区分开来。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朋友看到的国内信息,都是有极大的样本偏差的。如果对国内情况有足够了解(从上层到底层都有阅历或经验),对这个社会运转的机制有深刻理解,那宏观上判断不会有太大问题。我那篇文章主要说的是宏观,说的一般意义。 第三,我对海归回国没有偏见。我发那篇文章之后,有华人上的朋友私下咨询我海归意见,我非常明确地建议他回国。由于隐私关系我只能说说大概情况。因为他处于机械行业,本身已经在美国创业,有多项技术专利,已经入籍。他回国不是对美国不满,而是为了追求机遇。这种情况下,我除了建议他要做好家庭工作,兼顾家庭之外,对他回国是非常赞成的。因为,一是他只是个人回国,家庭将留在美国,美籍身份,随时可以归海,他配偶在美国收入丰厚,经济上没有任何顾虑;二是他的情况,在国内机遇确实比美国要强很多倍;三是他回国和在美国都是创业,本身不存在行业转换或职业变化(有的海归在这边偏科研回国去企业)。他年龄虽然比我还大,但也意味着他有较高社会成熟度,在国内也有较为丰富的人脉(他的国内同学拥有丰富资源)。而且在咨询我以前,对国内情况已经有了非常充分了解。前不久他告诉我已经回国,项目在国内拿奖,拿到投资应该不是问题。我想无论在国内如何,他也不会患得患失。 第四,从你的描述看,我觉得可能对国内情况了解还是不太够。在美国不到十年,在国内没有工作经验,还是需要多了解一些。当然,不清楚你回国的去向,是北上广哪座城市,还是任选?是科研单位还是企业?企业是美企还是其他外资还是民企?民企又是哪个行业?说实在的,国内企业之间相差很大。通常而言,外企、大型企业会好一些,科技企业会好一些。但国内人治多过法治,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也多不健全,即使是科技企业,也要看具体情况。 至于生活、家庭和子女教育,可能困难会更大一些。比如,可能你可以获得人才引进政策的优惠,绕过社保短期买房,但不同城市还是不一样。北京上海还是深圳,差别还是很大的。 通勤这些都是小问题,尽管实际情况会远超你想象。公共交通拥挤不说,也意味着你将与许多社会底层同处一个空间。我在国内开过几年车,和美国开车的路况差别很大。如果你在美国是过纽约downtown这样的都市生活,生活方式和国内一线还有些类似(即便如此,以我目前住在纽约的经历,我感觉各方面还是不太一样。纽约地铁早上通勤时间也有一次上不去的情况,但比京沪可宽松多了)。另外还比较麻烦的是车牌。十年前北京车牌摇号按概率平均就要等20年时间(新能源车好点,但也越来越紧)。所以不是想开车就能开车的。 假设成人能够忍受生活中的不文明无规矩各种乱象,孩子确实遭罪。国内教育内卷和美国教育内卷差别还是很大的。海归回国通常要将子女送国际学校(送重点公立国际班当然更好,但通常没有这样的关系,你在美国这么多年没有毕业直接回去,大概率家里是没矿的也没强大背景的)。但国际学校也并不好找(前不久有个海归上海的帖子讨论过孩子上国际学校的困难。北京就更难了。)另外,就我所见,如果孩子最后还是要走出国甚至定居,回国对他们大概率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海归通常是事业型的。我想,对你来说最关键的恐怕还是事业。你需要对你可能去的单位多一些了解。回国如果事业没有上一个大的台阶,考虑到不确定性、外部环境、职场适应等多种因素,通常回国是不太如意的。另外,行业确实非常重要。如果你判断你的行业未来几年在国内确实有较迅速的发展,那么确实可以考虑。毕竟回国也可以继续在国内连续跳槽。我们认识一些回国去民企的,很多半年一年就跳槽了。如果大行业前景好,即使刚开始落脚的企业不符合预期,也不用太担心。(担心的倒是企业不合规且用一堆事情绑定你,那就比较糟心了。但现在这种情况应该比较罕见) 其实海归也没有那么可怕。就像前面一些朋友所说,人生就在经历,如果没有身份问题,大不了再回来吧。海归又归海的人不要太多! 最后,关于价值观。我也不觉得海归就一定会认同国内的某些价值观。(虽然我觉得你对疫情处理的看法,可能受国内宣传影响大了一些。我确实认为美国的疫情政策存在很多失误和错误,但这些问题是否涉及根本,以及体制性差异的根源和利弊,恐怕没有你说的这么简单。)排除疫情这一特例,在整个社会各项制度上,包括对公民权利的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思想观念文化传统等等,总体上,中国和美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这是最基本的国情,千万不要忽视。由于民族自尊心,我通常不愿意说这是中国的特有现象,而是发展中国家发展阶段的必然,俄罗斯东欧南美也是一样的甚至更糟糕的。发展中国家通常会更荒蛮野蛮无序一些,丛林法则多一些,现代文明程度低一些。这是大的环境使然。而这个大背景,会折射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物业管理到交通秩序,从成人世界到儿童教育。哪怕是北大清华这些象牙塔里的附属幼儿园或小学,小孩也在拼爹、攀比、撒谎、功利、投机取巧,这都是整个发展中国家特殊发展阶段中,整个社会的缩影。前面有朋友说为了孩子教育归海,我非常能够理解。因为我们定居美国,也主要是为了孩子不再生活在那样一个世界。净土不是完全没有,但比较难找到。所以,前面有朋友所说很有道理,回国是为了老人,归海是为了孩子。拼事业是为了自己。 就我的人生经验,人生选择通常是要往上走(就如前面有网友说,应该是在美国发展也在向上,回国是为了向上速度更快,而不是因为在美国不如意海归,那样国内也不会重视你的价值,现在毕竟不是十几年前,我的同学中十几年前回国的,过去十几年享受到了经济增长成果,都很不错,但十年内回国的小留们,就很难说了,要分人、看具体情况),而不是因为对某个位置抱怨然后指望人挪活。 对大多数人来说,尤其你年龄还不大,趁有机会多一些探索,可以增加机会,就看机会成本有多大了。对大多数已经有身份在美国定居且有稳定工作的人来说,机会成本还是比较大的。很多事情需要经历才能明白,可能你回国不到一年,就能做下一步决策了。在美国纸上谈兵可能意义不是太大。




chengbuyi 发表于 2021-06-03 20:41

这位说的很好很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