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来美6年,聊一聊关于是否回国的心路历程已经很老婆的探讨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5月31日 13点42分 PT
共 (9)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文
文学城观光团
大约 4 年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转载
趁着今天国内发布三孩政策 ,微信 知乎 微博炸锅, 考虑到人口问题可能也是楼主现在决定继续观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也来聊一聊毕业六年以来关于是否回国的心路历程
其实想一想,LZ当年来美国的上学的时候,其实是想着毕业挣几年钱攒一些工作经验就回去的,也不知道怎么就慢慢忘记了这个所谓的初心。 15年夏天毕业,到现在工作也快满6年了。
15-17年,这一阶段是完全没有想要回国的。父母都是二线城市的教师,不上不下。虽然我一直感激我妈对我的教育完全超越了她所在的阶层,但家庭的经济条件摆在那里。 这一阶段大概是在美国工作收入提升带来的快乐感还比较强的阶段。买了奔驰,住上了有泳池健身房的公寓,可以拿自己挣的钱去夏威夷,去Vegas住豪华酒店。 谈恋爱也可以给妹子买的起Jimmy Choo, SW, Gucci了。。 可以把自己的消费水平提升到当年同学中家境条件比较优异的那帮人一样的水平。再加上那时候在湾区跟着大家滑雪上瘾,过得很快乐,一直有很多新鲜的事情可以做。. check 1point3acres for more.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那个时候还没存什么钱,第一年在小厂只有base,再加上吃喝玩乐滑雪+dating也挺花钱。当时存款大概10w刀不到,50万rmb,回北上深连首付的1/3都不够,即使回二线老家也买不起半套房。考虑到回国之后收入下降,工作压力提升,完全没有回去的资本。这几年是完全没想过要回去的。
18-19年, 开始萌生回国的想法。 这一阶段对湾区的新鲜感开始下降,不满越来越多,再加上可能我个人确实不太喜欢湾区吧,促成后来搬去西雅图东区,可以参见当年写的火贴,里面大概描述了湾区哪些地方我不喜欢: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540449-1-1.html
加上17年回国去了很多地方,我老家是国内几个发展尤其迅速的南方二线城市之一。虽然15年也回国过两次,直到17年才密集去了新开发的区域,商业区。不得不说变化确实巨大,各种商圈的豪华程度,美食的丰富程度那确实完爆美帝。-baidu 1point3acres 再加上那时候也有了一些积蓄,有了稳定的女票,两个人的积蓄够在我们那个二线可以全款一套房了,她家庭条件也很好,基本上这时候回国只要不去一线,基本上也能过上非常舒服的生活了。 但是也不知道回国做什么,我俩是从没想过回北上深去飘的,要么在美国,要回去就去重庆,成都,武汉,长沙这样的城市。但去这些地方基本就面临着收入的暴降,工作的环境肯定也会相差不少。 但我也不知道回一线的意义是什么,论建设,繁华程度这几个二线城市真不比北京差。虽然工作机会差一些,但你在北京即使挣的多,工作好,可能要奋斗到45岁才能达到你20几岁回二线一开始的生活水平,有啥意义呢? 另外我俩父母中有一两个非常看衰中国的前景的,也很反对我们回去,增加了一些阻力。 所以当时也就是想一想,打算不喜欢湾区那就去美国别的城市。
20年疫情。 这一段最想回国的时期,尤其是疫情前期对新冠了解还不够,看着美国数字每天飙涨,然后又是George floyd事件引发的暴乱。首先每天因为疫情啥也不能做,还因为暴乱担心起安全问题。看着美国政府对疫情应对之差,左右派分裂如此严重,homeless数量剧增,那时候真的想不清楚留在美国的意义是啥。我想很多小伙伴应该也是这一阶段特别想要回国的。再加上这时候net worth比前几年又增长了,两边爸妈支持一点,回二线直接大平层+车一步到位,国内又没有疫情。因为有美国的储蓄,每年两个人去国企加起来挣个30-40万也够过得很好了。可惜老婆反对,加上父母反对,另外自己虽然这么想,也很冲动,但其实也没有下定决心放弃现在硅谷大厂的工作,虽然每天在研究国内的职位和收入,在脉脉上给人聊,始终没有付诸行动。
20年底搬家至Kirkland到现在
疫情期间天天跟老婆吵回国的事情,最后终于妥协搬家到了我喜欢的西雅图东区。经历了这半年,思索了很多,目前决定在美国安顿下来。
一是美国的疫情好多了,我俩两针打完一段时间了,生活恢复正常,可以重新开始打网球,去外面吃饭聚餐,看电影唱K,可以去camping,去滑雪了。 二是我俩都非常喜欢这边,虽然她当初是被逼的,主要是因为她需要换工作,来了这边以后也觉得西雅图的自然风光和东区的环境没得说,进城也方便,再加上21年雨也下的不多。等有空再开个贴写写搬过来半年多的感受
另外说说我现在对回国这个问题的考量吧。
想要回国的原因一是父母亲人,今年我爷爷走了,因为疫情没能回得去,虽然事发突然即使是在国内的表弟表妹都没赶上最后一面,但好歹过年他们都跟爷爷在一起。
二是国内的治安,基建,建设。各种商业设施的豪华程度,创新程度确实是完爆美帝。有时候你说起硅谷可能以前别人还觉得很牛逼,但你自己一想,SF也好,南湾也好,别说跟深圳上海比,就算跟一个国内三线比,无论治安,基建,卫生,商场酒店的豪华程度,公共交通,都可能差了一大截。如果你有一个小目标以上,那在国内应该确实能过得非常的爽。
三是认同感和归属感,华人在美国,无论事业上做的多好,社会地位还是很难特别高,再加上大部分人最后还是习惯于华人社会的comfort zone,朋友圈几乎都是华人,最终还是比较难找到文化上的归属感。
再来说说那些重要性超过上面三点让我们决定继续留在美国的原因吧。
最主要的当然就是收入,work life balance以及房价这些大家都知道的优点,我不凡尔赛也不装逼,我俩这个水平在地里应该不上不下,但即使这样也完全没有经济压力。虽然不是说很土豪想买爱马仕就买,想买保时捷就买,想买湖景豪宅就买的起。但是就是不会有压力,我觉得很重要,就是说觉得需要花的钱都可以花,不会因为钱不点外卖或者不去旅游,在所有合理的支出和合理的剁手并且住一个比较舒服的房子之后,每年能存下较多钱,不需要太考虑钱的事情。 另外居住环境好太多。现在住在面积3000多尺,占地小5000尺的2年新的house。离Google Kirkland不到1mile,每天我上班骑车几分钟就到了,由于疫情期间利率超低,房贷加房产税一个月也就6000左右,之于我们双码家庭的收入基本没有任何压力。 然后就是工作压力小,我有很多时间可以去专注我的三大爱好,滑雪,网球,钢琴。如果不是最近手腕受伤了,我每周打球至少3-4次,每天练琴,每周上课,冬天滑雪至少去个十天左右。 而且我完全不觉得美国生活不方便,虽然不是国内那种坐个电梯下楼就有小卖部就能买包烟的方便。但我觉得美国开车很方便,去吃饭,grocery,逛街,基本哪里都可以开车几分钟到十分钟之内到,只要不去西雅图downtown,停车几乎都很方便,也从来不用挤什么公共交通。家里都有车库,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暴晒都不影响,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方便。再加上东区这地方治安优秀,安全方面我也不担心。-baidu 1point3acres
所以目前来说,如果是回北上深,即使完全匹配我目前的收入,但要加班,我是绝对不回。即使不加班我可能也不回,因为居住环境,commute时间等等都会下降。除非在我家二线城市拿我现在收入的一半以上,那还是很有吸引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吧,我个人不认为中国能在长期竞争中超越美国。 1. 我个人的感觉是儒家文化影响下,中国的国民平均素质很高,尤其是底层人民,比起美国的底层,不仅不闹事,而且勤勉,逆来顺受。中间一层也很优秀,勤劳,爱家。 但我感觉在精英的培育方面中国输给美国。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猜测是天才很多都是偏激的,而我们的文化过于强调合群和中庸,扼杀了一些创新的元素。 上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愤青老师说过,中国男足是这个国家很多方面的一个缩影,这话虽然是偏激并且太片面,但我个人感觉也不是全无道理。其实足球运动员选拔的机制跟很多领域选拔天才的机制也是很像的。只是体育项目会被拿到聚光灯下去对比。现在的领导人很爱足球大家都知道,国家下大力气也快十年了,至今看不出任何进步,真的只是足球这一个领域的问题么? 其实不光足球,之于中国的人口体量和热爱程度,篮球可以说也不行。甚至说打LOL,虽然也拿过冠军,但中国打过LOL的人数,比韩国的总人口还多了吧,按理说应该是像美国在篮球领域那种碾压世界一般的优势才对,而不是现在的形势。
回到科技领域,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目前只有一个三大科技诺奖,菲尔兹一个没有。
我觉得这都是中国在精英培养上缺失的体现。而这个世界我觉得是有二八效应的,精英是推动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向前的重要力量,而美国在这个方面依然优势巨大,并且还在不断吸纳全世界的精英。
2.就是最近很火热的人口问题。目前阶段,中国的建设能力,基建能力可以说完爆美国十条街。但在这背后,是巨大的便宜的劳动力。目前的统计,中国大概还有2.8亿左右的农民工。这个数字不仅远远大于美国1.8亿左右的劳动力人口数量,甚至接近美国的总人口。有这样的优势,基建当然是吊打。
但是我个人认为老龄化会对中国带来非常深远的负面影响。独生子女政策使得我们父母这一代人得以享受极小的养老(那一代普遍一家3 4个孩子)养小(一个小孩)的压力,促成了建设的黄金几十年,但也透支了社会的人口潜力。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和现在的超低生育率,未来十五年中国进入深度老龄化已经是无法逆转的了。至于老龄化有什么损害,看看日本,曾经人均gdp傲视发达国家到如今仅为美国的60%。而日本是先富再老,中国大概率是未富先老。 美国的80年90年代初,曾被称为中产阶级的黄金年代,有一个原因就是二战之后的婴儿潮在这一阶段长大,社会人口结构非常优秀。今天很多人说美国在全球打仗花钱所以没钱搞基建,如果你仔细看下,每年7000亿美金的军费开支跟social security比只能算是零头。Social security这一项养老支出每年都占美国政府支出的最大头。充分说明养老对一个国家的财政压力之巨大。
中国目前中位数年龄和平均年龄都已经超过美国了,虽然说美国的生育率也不到2.1,但比中国高不少,再加上每年100万来自全球的移民。虽说这里面有一半左右是地里不喜欢的拉丁裔,但这些人大多也是青壮年为主,极大的弥补了美国的低端劳动力(想想你们家修草坪,盖房子,做cleaning都是谁在做)。其次亚裔移民的比例在提高,加上欧裔,这里面有大量带资金带技术的人才。在人口问题方面,美国的形势要好很多。
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和财政压力必然会使得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投入的减少,所以中国在科技领域追赶的窗口可能只有10-15年的时间,能否做到大家可能各有看法。我不乐观。 之于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这么说吧,美国的科技优势,正是诸位跟国内码农干一样的活,却能多挣很多钱还不用加班的原因。也正是在座诸位几乎是除了以色列以外全世界最先能打到mRNA疫苗的原因,当日韩,台湾甚至隔壁加拿大都只能等着的时候。
差不多这就是我这几年关于回国的心路历程和目前决定还是继续在美国的原因,目前的想法是继续在美国发展,争取在四十岁之前能有半个小目标的净资产吧,然后到时候可以做些自由职业,两边跑,既能陪陪爸妈享受一下国内逆天的基建和豪华程度,又能再沐浴几年美国的科技优势,享受一下西雅图优异的自然环境。。 我是不是太贪心了。。。不过人总是要有个奋斗目标的吧。。
y
yougotit
大约 4 年
2 楼
”中国的国民平均素质很高,尤其是底层人民,比起美国的底层,不仅不闹事,而且勤勉,逆来顺受。中间一层也很优秀,勤劳,爱家。”
原来逆来顺受被割韭菜叫做素质?我呸。中国人民怎么这么惨呢?
s
straycat
大约 4 年
3 楼
回复
1楼文学城观光团的帖子
半个小目标是五千万?
w
whatever.
大约 4 年
4 楼
“我个人的感觉是儒家文化影响下,中国的国民平均素质很高,尤其是底层人民,比起美国的底层,不仅不闹事,而且勤勉,逆来顺受。中间一层也很优秀,勤劳,爱家。”
这个楼主可以来自我定位一下,你难不成还觉得自己是上层?
c
crystalhuang
大约 4 年
5 楼
回复
1楼文学城观光团的帖子
半个小目标是五千万?
straycat 发表于 2021-05-31 15:36
要是美元的话我真心有些羡慕嫉妒年轻的马公们了!
w
whatever.
大约 4 年
6 楼
我其实已经发现了一段时间,很多华裔对自己的定位有偏差。
并不是有学历有高收入,就在社会阶梯的上位。
别互相瞧不上了,大家都是底层好吗?
m
magnoliaceae
大约 4 年
7 楼
看了半天这楼主也就关注国内商场酒店的豪华程度了,一个男的满口奔驰爱马仕,Orz
k
kwirky
大约 4 年
8 楼
哈哈,回国当韭菜挺好的,土共正缺韭菜呢
S
Shinlg
大约 4 年
9 楼
把儒家文化作为不能超越美国的原因有些牵强了吧? 日本韩国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日本的诺奖超级多, 韩国的科技也是杠杠的。台湾更加儒家, 芯片技术比大陆超越好几代。 不要用基建来证明优越, 暴发户最喜欢盖房子。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趁着今天国内发布三孩政策 ,微信 知乎 微博炸锅, 考虑到人口问题可能也是楼主现在决定继续观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也来聊一聊毕业六年以来关于是否回国的心路历程
其实想一想,LZ当年来美国的上学的时候,其实是想着毕业挣几年钱攒一些工作经验就回去的,也不知道怎么就慢慢忘记了这个所谓的初心。 15年夏天毕业,到现在工作也快满6年了。
15-17年,这一阶段是完全没有想要回国的。父母都是二线城市的教师,不上不下。虽然我一直感激我妈对我的教育完全超越了她所在的阶层,但家庭的经济条件摆在那里。 这一阶段大概是在美国工作收入提升带来的快乐感还比较强的阶段。买了奔驰,住上了有泳池健身房的公寓,可以拿自己挣的钱去夏威夷,去Vegas住豪华酒店。 谈恋爱也可以给妹子买的起Jimmy Choo, SW, Gucci了。。 可以把自己的消费水平提升到当年同学中家境条件比较优异的那帮人一样的水平。再加上那时候在湾区跟着大家滑雪上瘾,过得很快乐,一直有很多新鲜的事情可以做。. check 1point3acres for more.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那个时候还没存什么钱,第一年在小厂只有base,再加上吃喝玩乐滑雪+dating也挺花钱。当时存款大概10w刀不到,50万rmb,回北上深连首付的1/3都不够,即使回二线老家也买不起半套房。考虑到回国之后收入下降,工作压力提升,完全没有回去的资本。这几年是完全没想过要回去的。
18-19年, 开始萌生回国的想法。 这一阶段对湾区的新鲜感开始下降,不满越来越多,再加上可能我个人确实不太喜欢湾区吧,促成后来搬去西雅图东区,可以参见当年写的火贴,里面大概描述了湾区哪些地方我不喜欢: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540449-1-1.html 加上17年回国去了很多地方,我老家是国内几个发展尤其迅速的南方二线城市之一。虽然15年也回国过两次,直到17年才密集去了新开发的区域,商业区。不得不说变化确实巨大,各种商圈的豪华程度,美食的丰富程度那确实完爆美帝。-baidu 1point3acres 再加上那时候也有了一些积蓄,有了稳定的女票,两个人的积蓄够在我们那个二线可以全款一套房了,她家庭条件也很好,基本上这时候回国只要不去一线,基本上也能过上非常舒服的生活了。 但是也不知道回国做什么,我俩是从没想过回北上深去飘的,要么在美国,要回去就去重庆,成都,武汉,长沙这样的城市。但去这些地方基本就面临着收入的暴降,工作的环境肯定也会相差不少。 但我也不知道回一线的意义是什么,论建设,繁华程度这几个二线城市真不比北京差。虽然工作机会差一些,但你在北京即使挣的多,工作好,可能要奋斗到45岁才能达到你20几岁回二线一开始的生活水平,有啥意义呢? 另外我俩父母中有一两个非常看衰中国的前景的,也很反对我们回去,增加了一些阻力。 所以当时也就是想一想,打算不喜欢湾区那就去美国别的城市。
20年疫情。 这一段最想回国的时期,尤其是疫情前期对新冠了解还不够,看着美国数字每天飙涨,然后又是George floyd事件引发的暴乱。首先每天因为疫情啥也不能做,还因为暴乱担心起安全问题。看着美国政府对疫情应对之差,左右派分裂如此严重,homeless数量剧增,那时候真的想不清楚留在美国的意义是啥。我想很多小伙伴应该也是这一阶段特别想要回国的。再加上这时候net worth比前几年又增长了,两边爸妈支持一点,回二线直接大平层+车一步到位,国内又没有疫情。因为有美国的储蓄,每年两个人去国企加起来挣个30-40万也够过得很好了。可惜老婆反对,加上父母反对,另外自己虽然这么想,也很冲动,但其实也没有下定决心放弃现在硅谷大厂的工作,虽然每天在研究国内的职位和收入,在脉脉上给人聊,始终没有付诸行动。
20年底搬家至Kirkland到现在
疫情期间天天跟老婆吵回国的事情,最后终于妥协搬家到了我喜欢的西雅图东区。经历了这半年,思索了很多,目前决定在美国安顿下来。
一是美国的疫情好多了,我俩两针打完一段时间了,生活恢复正常,可以重新开始打网球,去外面吃饭聚餐,看电影唱K,可以去camping,去滑雪了。 二是我俩都非常喜欢这边,虽然她当初是被逼的,主要是因为她需要换工作,来了这边以后也觉得西雅图的自然风光和东区的环境没得说,进城也方便,再加上21年雨也下的不多。等有空再开个贴写写搬过来半年多的感受
另外说说我现在对回国这个问题的考量吧。
想要回国的原因一是父母亲人,今年我爷爷走了,因为疫情没能回得去,虽然事发突然即使是在国内的表弟表妹都没赶上最后一面,但好歹过年他们都跟爷爷在一起。
二是国内的治安,基建,建设。各种商业设施的豪华程度,创新程度确实是完爆美帝。有时候你说起硅谷可能以前别人还觉得很牛逼,但你自己一想,SF也好,南湾也好,别说跟深圳上海比,就算跟一个国内三线比,无论治安,基建,卫生,商场酒店的豪华程度,公共交通,都可能差了一大截。如果你有一个小目标以上,那在国内应该确实能过得非常的爽。
三是认同感和归属感,华人在美国,无论事业上做的多好,社会地位还是很难特别高,再加上大部分人最后还是习惯于华人社会的comfort zone,朋友圈几乎都是华人,最终还是比较难找到文化上的归属感。
再来说说那些重要性超过上面三点让我们决定继续留在美国的原因吧。
最主要的当然就是收入,work life balance以及房价这些大家都知道的优点,我不凡尔赛也不装逼,我俩这个水平在地里应该不上不下,但即使这样也完全没有经济压力。虽然不是说很土豪想买爱马仕就买,想买保时捷就买,想买湖景豪宅就买的起。但是就是不会有压力,我觉得很重要,就是说觉得需要花的钱都可以花,不会因为钱不点外卖或者不去旅游,在所有合理的支出和合理的剁手并且住一个比较舒服的房子之后,每年能存下较多钱,不需要太考虑钱的事情。 另外居住环境好太多。现在住在面积3000多尺,占地小5000尺的2年新的house。离Google Kirkland不到1mile,每天我上班骑车几分钟就到了,由于疫情期间利率超低,房贷加房产税一个月也就6000左右,之于我们双码家庭的收入基本没有任何压力。 然后就是工作压力小,我有很多时间可以去专注我的三大爱好,滑雪,网球,钢琴。如果不是最近手腕受伤了,我每周打球至少3-4次,每天练琴,每周上课,冬天滑雪至少去个十天左右。 而且我完全不觉得美国生活不方便,虽然不是国内那种坐个电梯下楼就有小卖部就能买包烟的方便。但我觉得美国开车很方便,去吃饭,grocery,逛街,基本哪里都可以开车几分钟到十分钟之内到,只要不去西雅图downtown,停车几乎都很方便,也从来不用挤什么公共交通。家里都有车库,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暴晒都不影响,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方便。再加上东区这地方治安优秀,安全方面我也不担心。-baidu 1point3acres
所以目前来说,如果是回北上深,即使完全匹配我目前的收入,但要加班,我是绝对不回。即使不加班我可能也不回,因为居住环境,commute时间等等都会下降。除非在我家二线城市拿我现在收入的一半以上,那还是很有吸引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吧,我个人不认为中国能在长期竞争中超越美国。 1. 我个人的感觉是儒家文化影响下,中国的国民平均素质很高,尤其是底层人民,比起美国的底层,不仅不闹事,而且勤勉,逆来顺受。中间一层也很优秀,勤劳,爱家。 但我感觉在精英的培育方面中国输给美国。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猜测是天才很多都是偏激的,而我们的文化过于强调合群和中庸,扼杀了一些创新的元素。 上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愤青老师说过,中国男足是这个国家很多方面的一个缩影,这话虽然是偏激并且太片面,但我个人感觉也不是全无道理。其实足球运动员选拔的机制跟很多领域选拔天才的机制也是很像的。只是体育项目会被拿到聚光灯下去对比。现在的领导人很爱足球大家都知道,国家下大力气也快十年了,至今看不出任何进步,真的只是足球这一个领域的问题么? 其实不光足球,之于中国的人口体量和热爱程度,篮球可以说也不行。甚至说打LOL,虽然也拿过冠军,但中国打过LOL的人数,比韩国的总人口还多了吧,按理说应该是像美国在篮球领域那种碾压世界一般的优势才对,而不是现在的形势。
回到科技领域,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目前只有一个三大科技诺奖,菲尔兹一个没有。
我觉得这都是中国在精英培养上缺失的体现。而这个世界我觉得是有二八效应的,精英是推动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向前的重要力量,而美国在这个方面依然优势巨大,并且还在不断吸纳全世界的精英。
2.就是最近很火热的人口问题。目前阶段,中国的建设能力,基建能力可以说完爆美国十条街。但在这背后,是巨大的便宜的劳动力。目前的统计,中国大概还有2.8亿左右的农民工。这个数字不仅远远大于美国1.8亿左右的劳动力人口数量,甚至接近美国的总人口。有这样的优势,基建当然是吊打。
但是我个人认为老龄化会对中国带来非常深远的负面影响。独生子女政策使得我们父母这一代人得以享受极小的养老(那一代普遍一家3 4个孩子)养小(一个小孩)的压力,促成了建设的黄金几十年,但也透支了社会的人口潜力。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和现在的超低生育率,未来十五年中国进入深度老龄化已经是无法逆转的了。至于老龄化有什么损害,看看日本,曾经人均gdp傲视发达国家到如今仅为美国的60%。而日本是先富再老,中国大概率是未富先老。 美国的80年90年代初,曾被称为中产阶级的黄金年代,有一个原因就是二战之后的婴儿潮在这一阶段长大,社会人口结构非常优秀。今天很多人说美国在全球打仗花钱所以没钱搞基建,如果你仔细看下,每年7000亿美金的军费开支跟social security比只能算是零头。Social security这一项养老支出每年都占美国政府支出的最大头。充分说明养老对一个国家的财政压力之巨大。
中国目前中位数年龄和平均年龄都已经超过美国了,虽然说美国的生育率也不到2.1,但比中国高不少,再加上每年100万来自全球的移民。虽说这里面有一半左右是地里不喜欢的拉丁裔,但这些人大多也是青壮年为主,极大的弥补了美国的低端劳动力(想想你们家修草坪,盖房子,做cleaning都是谁在做)。其次亚裔移民的比例在提高,加上欧裔,这里面有大量带资金带技术的人才。在人口问题方面,美国的形势要好很多。
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和财政压力必然会使得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投入的减少,所以中国在科技领域追赶的窗口可能只有10-15年的时间,能否做到大家可能各有看法。我不乐观。 之于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这么说吧,美国的科技优势,正是诸位跟国内码农干一样的活,却能多挣很多钱还不用加班的原因。也正是在座诸位几乎是除了以色列以外全世界最先能打到mRNA疫苗的原因,当日韩,台湾甚至隔壁加拿大都只能等着的时候。
差不多这就是我这几年关于回国的心路历程和目前决定还是继续在美国的原因,目前的想法是继续在美国发展,争取在四十岁之前能有半个小目标的净资产吧,然后到时候可以做些自由职业,两边跑,既能陪陪爸妈享受一下国内逆天的基建和豪华程度,又能再沐浴几年美国的科技优势,享受一下西雅图优异的自然环境。。 我是不是太贪心了。。。不过人总是要有个奋斗目标的吧。。
原来逆来顺受被割韭菜叫做素质?我呸。中国人民怎么这么惨呢?
半个小目标是五千万?
这个楼主可以来自我定位一下,你难不成还觉得自己是上层?
要是美元的话我真心有些羡慕嫉妒年轻的马公们了!
并不是有学历有高收入,就在社会阶梯的上位。
别互相瞧不上了,大家都是底层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