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感觉到这个转载来的文章作者很焦虑 fitfitfit 发表于 2021-05-30 13:40
有点她说的没错,几家垄断大厂股票差不多到头了,以后就是慢慢涨,想坐大船发财已经没希望了。房价也到顶了,吃糠咽菜供房都是负资产 在湾区未来10年,想翻身就只剩一条路了就是搏一把IPO,赢了翻身,输了回家躺平。 再过10年连搏ipo的机会都不多了,除非又来一次科技革命 fitfitfit 发表于 2021-05-30 13:45
我觉得是两拨人。 男的多躺平。 女的多内卷。 老帮菜多躺平。 小年轻多内卷。 tidewater 发表于 2021-05-30 13:57
也不是啦 看包裹在哪里吧 如果继续卷不过也只是diminishing return 人都不傻 就不卷了 如果还有很大操作空间 估计还会卷下去 但其实湾区上一波的共享经济ipo们 并没有很大的效果 反而大厂吃到了一些trump的税收政策的红利 又涨了一波 后续整个市场会不会好 真的要看有没有后起之秀了 现在看来 无人车还有老长一段路 也许新热点会在很少人预期到的领域出现 CleverBeaver 发表于 2021-05-30 14:05
内卷多啊 躺平的人,除非家里巨富,否则为啥要留在湾区 badgerbadger 发表于 2021-05-30 13:16
其实股票17年到现在也翻倍了,还不止一倍。。。。只不过很多人并没hold股票,所以感受不到 fitfitfit 发表于 2021-05-31 00:49
房子有杠杆,6年很多都增值150+,房子轻易不会卖,比较容易hold 熊宝宝 发表于 2021-05-31 00:54
买房子感觉避过18年,18年以前都还好,19,20年也有个dip,21年开始房子疯狂涨。 lingling2004 发表于 2021-05-31 01:11
况且如果1031 exchange对1M以上收入取消这条通过,房子真的不用玩了,套现出来都是交巨税的 fitfitfit 发表于 2021-05-31 01:08
房子也可以,equity 在,像取款机一样,selling cost 4% 2.5+1.5 对比百万数百万的增值也不多,说到底都是net worth, 房子不一定要什么时候realize gain, 也一样可以plan, 大包裹时候别卖就是了,等退休consolidate 一样可以 熊宝宝 发表于 2021-05-31 01:22
回复 42楼fitfitfit的帖子 2点几利息远低于通胀,白给钱,我觉得虽然stimulus check 弯曲很多不符合,但低息的贷款就是送钱,免费钱送你投资,个人观点,只要银行肯借,多少都要。低息贷款就是给双职工W2 最大的check 熊宝宝 发表于 2021-05-31 02:20
10年到湾区,去年搬走了,顺带卖了两套房。湾区确实是17年开始变味了的,尤其是以前本来要去花街的这批人都去了湾区,本来去湾区的人都是带着理想来的,然后这批人到了后就只谈package了,到处都是铜臭味。 codeshogun 发表于 2021-05-30 22:38
但是房子套现就算自住也只有50万gain免税,其他利润要收重税,特别JB的新税法一过,1M以上income的ltcg变成40%,加州州税还有13%,还有6%的卖房cost。 而股票可以自己control怎么卖,税率可以压低,比如可以用loss平衡搞成0税率。。。。 fitfitfit 发表于 2021-05-31 01:05
Re this 3. 对湾区来说,(我认为)资本的黄金十年基本已经结束。如果说14,15年湾区打工人还可以畅想如何布局投资组合并且在3-5年后收获成果的话,现在全面居于高位的资产价格让人难以企及。悲观地说,如果说湾区过去10年是重演国内改革开放10年的黄金时期,或者03-08年的黄金时期,那么本处于同一阶级的人群的贫富分化已经结束,后面面对漫长的滞涨(加息缩表与实际的经济复苏遥遥无期),出现弱者恒弱的局面也不奇怪。何况即使国内,在08年以后,仍然吃到了互联网的一大波红利,是有所盼的;而目前的硅谷,未来10年又有哪个行业的实际发展红利可以吃到呢?如果只是单纯的继续在宽松环境下做资本游戏,那恐怕无法避免富者恒富,贫者恒贫的分化。当然,这样的好处就是,BSO文化可能会随着内卷和圈子的彻底隔离而有所减弱。 周末本来准备补仓买几万股票, 看了半天愣是没法下手 喜欢的几个股票, 相比疫情前都翻倍了,明明经济特别差, 股价偏偏去年一年翻倍, 不是明摆着是印钱印出来的虚高价格 这些虚高股票把未来3-5年的股价成长现在就吃光了 liunicv 发表于 2021-05-31 11:38
最近对湾区文化与圈子的讨论又火起来了,作为一个在湾区生活时间不长不短 (大于5年,小于10年)的人,亲眼目睹了很多湾区文化的变化,也来说两句吧。觉得说得好的可以加加分,觉得说的不好的可以回回帖。
首先大概说一下我自己的情况,单码家庭,无娃,无产,原生家庭难以support, 各种浪潮都没上车(房价大涨潮,比特币,股价,etc),所以算是湾区大牛眼中的loser,所以人家也不和我玩了;我个人不太介意政治倾向,觉得不管是姓右还是姓左,都是个人选择,只要不恺他人以慷,借花献佛,并且不要搞得太过分,要支持谁都是自由。 我来美国或者说定居湾区,其实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追求。我既不执着于所谓甜美的空气,也不执着于自由的言论(何况已经证伪了),更对于意识形态之争没有什么执念。我就是想单纯的找一个地方,能够满足我“人尽用其才”的幻想,而且能让我生活的比较舒适,不用每天焦虑于柴米油盐等物质要素罢了。所以我想我可能可以代表一类华人,尤其是沉默的华人。
湾区近年来给我的感觉或者说变化大概就是几点: 1. 越来越内卷,血汗工厂越来越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 2. 立波肉和政治正确的要素越来越多。有的要素我觉得出发点是好的,字面上听起来也不错,但真操作起来,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不公平或者不可操作。 3. 华人圈子的对立和割裂,有产与无产,码农与非码农,支持某个法案/正当与反对某个法案/政党,随便哪一条都是导火线。
4. 华人圈子的BSO文化盛行。除了卷,基本就是比与斗。
我认为这4点,发生明显可见的转化的时间节点,基本都发生在大约2017年左右。它实际上是折射了湾区或者整个美国面临的一系列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与经济问题。从一些我可以看到的地方来说:
1. 美国经济已经经历了长达十年的低息宽松环境,今年疫情爆发后更是加速了印钞和宽松的步伐。印钱不解决问题,只转移问题,而印钱低息带来的高通胀注定了不同阶层甚至是同一阶层内的不同人群的贫富分化。这一选择都不需要十几年,对于湾区的老百姓来说,可能只是单纯的一个选择做与没有做,2-3年内就会看出经济阶级上的差异。换句话说,低息宽松的环境注定不可能带来“岁月静好”,而一定导致加速的焦虑和竞争内卷。而普遍性焦虑和内卷就是酝酿BSO文化的温床。
2. 湾区实际上是大部分经济问题与文化问题的放大器。因为资本集中于此,所以湾区相对比其他地区,更容易造成阶级的分化。
3. 对湾区来说,(我认为)资本的黄金十年基本已经结束。如果说14,15年湾区打工人还可以畅想如何布局投资组合并且在3-5年后收获成果的话,现在全面居于高位的资产价格让人难以企及。悲观地说,如果说湾区过去10年是重演国内改革开放10年的黄金时期,或者03-08年的黄金时期,那么本处于同一阶级的人群的贫富分化已经结束,后面面对漫长的滞涨(加息缩表与实际的经济复苏遥遥无期),出现弱者恒弱的局面也不奇怪。何况即使国内,在08年以后,仍然吃到了互联网的一大波红利,是有所盼的;而目前的硅谷,未来10年又有哪个行业的实际发展红利可以吃到呢?如果只是单纯的继续在宽松环境下做资本游戏,那恐怕无法避免富者恒富,贫者恒贫的分化。当然,这样的好处就是,BSO文化可能会随着内卷和圈子的彻底隔离而有所减弱。
4. 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这个回头可以单开一个帖子来讲。
我作为被淘汰的无产阶级,其实对未来10年是抱悲观态度的。一个比较悲观或者极端的看法是,湾区可能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赌场。如果把事情以这种角度看待,那么BSO文化和群体对立情绪也都可以解释。逃离湾区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话题,不过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何况现在即使是德州的房价也已经被炒起来,而疫情对于工作环境的影响现在看来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那么在湾区可不可以彻底脱圈做鸵鸟呢?其实也是比较难的。首先湾区华人的人口密度,要彻底脱圈是有难度的。第二,我认为各种有毒文化的盛行,是其表而非其里。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内心焦虑感和加速内卷带来的疲惫感是每天都要切身体会的,所以即使脱圈,也很难彻底和社会隔离开来。LZ也认识许多朋友是可以在这个环境下自得其乐,保持inner peace,甚至于同时还能养娃推娃。LZ其实是很佩服他们的内心强大的,不过长时间观察下,也发现这些人也或多或少有来自原生家庭的各方面支持。如果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只靠把自己变成一个社交孤岛来达成inner peace,恐怕是不容易做到的。
在湾区躺平的成本都很高啊,房租都要五千多了。
我原本觉得uc取消sat 自己出题也不错
但是也不保证刷题机构不会侵蚀进内部搞题目的
well
在湾区未来10年,想翻身就只剩一条路了就是搏一把IPO,赢了翻身,输了回家躺平。
再过10年连搏ipo的机会都不多了,除非又来一次科技革命
我也这个看法
到时候随遇而安吧
不觉得现在的房市是可以冲进去大捞一笔的时候
男的多躺平。 女的多内卷。
老帮菜多躺平。 小年轻多内卷。
也不是啦
看包裹在哪里吧 如果继续卷不过也只是diminishing return 人都不傻 就不卷了
如果还有很大操作空间 估计还会卷下去
但其实湾区上一波的共享经济ipo们 并没有很大的效果 反而大厂吃到了一些trump的税收政策的红利 又涨了一波
后续整个市场会不会好 真的要看有没有后起之秀了 现在看来 无人车还有老长一段路 也许新热点会在很少人预期到的领域出现
是的,共享经济这波撑不起market,无人驾驶和AI还早,并不够成熟应用产生利润,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差不多做到头了
正解
买房末班车是哪一年?
房子有杠杆,6年很多都增值150+,房子轻易不会卖,比较容易hold
但是房子套现就算自住也只有50万gain免税,其他利润要收重税,特别JB的新税法一过,1M以上income的ltcg变成40%,加州州税还有13%,还有6%的卖房cost。
而股票可以自己control怎么卖,税率可以压低,比如可以用loss平衡搞成0税率。。。。
2020 年中到现在很多涨了30%
房子也可以,equity 在,像取款机一样,selling cost 4% 2.5+1.5 对比百万数百万的增值也不多,说到底都是net worth, 房子不一定要什么时候realize gain, 也一样可以plan, 大包裹时候别卖就是了,等退休consolidate 一样可以
对,房子增值多了是不能套现的,可以拿equity出来,但有利息啊
搞房子的优势是可以杠杆+被迫长期hold,关键是未来10年还有没有可能继续这么涨下去了。我个人是看持平or慢牛,因为涨得已经差不多了
2点几利息远低于通胀,白给钱,我觉得虽然stimulus check 弯曲很多不符合,但低息的贷款就是送钱,免费钱送你投资,个人观点,只要银行肯借,多少都要。低息贷款就是给双职工W2 最大的check
对白给钱,真的是能贷多少贷多少,放个几米的股票进去换取最低利息, 买了几年房子的还可以贷出几十K继续去买股票
不得不说真是不平等,有钱会投资的人在这里会变得更有钱
还retro active
去湾区去花街都没区别,说白了这群人都是为了钱去的,谈package也没错,有选择的肯定利益最大化。谈不上去湾区的是为理想,本质还是为了钱,谁也别看不起谁
周末本来准备补仓买几万股票, 看了半天愣是没法下手 喜欢的几个股票, 相比疫情前都翻倍了,明明经济特别差, 股价偏偏去年一年翻倍, 不是明摆着是印钱印出来的虚高价格 这些虚高股票把未来3-5年的股价成长现在就吃光了
比如可以用loss平衡搞成0税率???
这是什么操作, loss和gain对冲, 不是一年一分钱也没赚到的意思?
说得真的很好 渴望不要再天天讨论大包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