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为了qualify纽马时在冬天跑过一个不太长的race,当时大意了没看天气预报,当天暴雪,我所有gears防风防雪,但是鞋子是那种针织的风一吹就透了,跑到一半时候雪下下来,鞋全湿了,无数次想放弃,整个人抖着最后坚持跑完了,想想挺后怕的 很多时候跑马就是挑战身体极限,有很多撑撑就过去了的成功经验。而且会觉得举办方肯定有医疗人员在每个mile能救我,所以就全力push自己了 国内的悲剧真的是举办方后援问题 那次暴雪事件之后,我出门一定research + gear up + have a backup plan. 最近一次在rafting,水温60F,guide问我要不同跳水里感受一下并且试试看自救,我就跳了,那水冰的刺骨,我还穿了full body wetsuits,花了一分钟各种挣扎着想把自己弄上船,但很快就没力气了,后来guide把我拽上来的。约在野外待,对大自然越敬畏
🔥 最新回帖
感谢这些善良的村民!👍👍👍
希望台湾的林大叔锻炼身体的时候
注意安全
这倒是,汗…… 主办方大意了。
很多时候跑马就是挑战身体极限,有很多撑撑就过去了的成功经验。而且会觉得举办方肯定有医疗人员在每个mile能救我,所以就全力push自己了
国内的悲剧真的是举办方后援问题
那次暴雪事件之后,我出门一定research + gear up + have a backup plan. 最近一次在rafting,水温60F,guide问我要不同跳水里感受一下并且试试看自救,我就跳了,那水冰的刺骨,我还穿了full body wetsuits,花了一分钟各种挣扎着想把自己弄上船,但很快就没力气了,后来guide把我拽上来的。约在野外待,对大自然越敬畏
冬泳入水时间很短。 时间长了不行,想想冰海沉船。
冬泳下水游泳的时间没有一个明确数字,应根据当时的气温、水温和自己身体的感觉而定。 一般水温在14℃以上可以游30分钟左右,水温越高时间可以越长,10℃至14℃可以游10至30分钟,10℃以下要坚持每下降1℃便减少游1分钟的原则。
🛋️ 沙发板凳
这取决于高海拔地区的恶劣气候。 高海拔地方可以瞬间降到零下5度。
高海拔起风了本应取消比赛,选手也应该就地避难
求助,也按了sos, 救援迟迟不到,救助站太远,也没提前布置人力物资,还不如放羊大叔
出事的地方因为地形原因很长的距离没救护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即使体力好到救助站也要很长时间,何况已经失温的选手
你不是搞笑吧,就地怎么避难?等着冻死?
上珠峰又不是跑步比赛 大家都穿得严严实实慢慢爬。。。
那个大神级跑者梁晶,已经躲到一个废弃民居,援救没有及时到达,还是冻死了。
”黄河石林赛事最难的一段,由于天气原因变得更加艰难。从CP2到CP3,选手们在这一段需要手脚并用往上爬,摩托车上不去,所以该段不提供补给。” 坑爹的主办方, 没那能力水平,却办这种坑死人的比赛
这么短的时间内急剧降温唯一的办法就是拼装备了。往年赛事大家都是重点防晒防中暑,就没有降温的装备,尤其冲着拿成绩的更是轻装上路没有装备。所以你看个在同一个山顶放羊的当地人不仅没事还救了六个人。穿短衣短裤的选手就没法了。而有个曾经经历过降温带了防风衣的选手,因为装备够,竟然自己走过了cp3这段还到达后面的点cp4发现打不了卡才很迟钝的知道出事。
人类还是要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啊
CP1到CP2就已经起风了,那个时候有很多公路,梁晶还发了抖音说有类似沙尘暴的风。那个时候本应该可以避难的。
这是参加跑步比赛的运动员, 不是登山或者野外求生, 这种越野马拉松选手都是轻装上阵,专业的主办方强制要求必备装备,但白银这个连一些必备的装备都没要求,最难的路段也没提前布置救援站, 草台班子坑死人
不要多,只是20个小时的比赛而已,主办方哪怕搭几个帐篷,留几件保暖的衣服,食物,用保温壶装点热水都能少死几个人.这些装备花不了几个钱,丢了也不可惜.
我们普通人, 稍微吹吹风淋点雨受个冻就挺不下去了, 他们不会..
负面影响就是他们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放弃, 但等到他们觉得自己撑不下去, 已经太晚了....
实事求是地说,越野跑不是每个check point都有supply,特别是国外的比赛,很多这样的,我觉得这次主办方最大的问题是在天气明显变化的时候,没有当机立断终止比赛
是这样子的,跑步时候,血液往四肢聚集,core那块的热量供应相对平时不足,更加有可能失温
对话白银越野赛前六名唯一幸存者- 张小涛
”为何这些顶尖高手在事故中未能幸免?张小涛认为还是相关装备不到位所致,“虽然我是第一次参加黄河石林越野赛,但功课我还是做了一些,往年这个时候比赛需要的是防晒防中暑,保暖不在准备的范围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诸如冲锋衣等保暖装备并未被列入强制装备内,“所以大家都是轻装上阵,我带了两瓶水,一些能量胶、保温毯,还有一件皮肤衣,而皮肤衣可能就是我能幸存的原因,其他很多人都是背心、短裤。”
你去mitbbs上跑版就能看到跑步失温的体验,都不用那么恶劣的山地天气。我记得那上头某ID说到跑马遇到暴雨,他在还没有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就被志愿者拉进路边的帐篷,说他必须休息。他休息了一阵子才回过神,发现冷得厉害。然后又看到志愿者硬拖着另一个跑步者进帐篷,那哥们明显冻得神志都不清楚了,直着眼睛喊我要跑我要跑。他回过神之后,觉得还能跑,拿着铝箔接着跑下去了。要不是志愿者有经验,大概那次也会出事的。
这个人活下来不是放羊大叔及时抢救的吗?梁晶是穿着冲锋衣的.这样亵渎死者良心不会痛吗?
工作人员也有问题。今天的报道,cp4到下午两点还没选手出现,就应该主动联系选手开始考虑营救了。
真是害死人啊。主办方光拿钱不干活,以为办山地马拉松就是开头打个发令枪终点拉条线的事情,救援居然还靠本地放羊大叔,出意外不是必然么。老天爷已经给了他们三年狗屎运了,也够了。
人幸存者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了?说不定是他带的其他东西,比如水和食物,才让他可以撑了2个多小时,可以等到牧羊人救助。
大家多了解情况,吸取经验教训不可以?
碰上了那个放羊的大爷的真是万分幸运。也说明了,其实只要多几个像大爷这样的人,就可以都安全的回来。
去年梁晶八小时就跑完了。 Cp 3和4好久不见人,一个人没有,不应该开始营救吗?
楼主怎么这么无知啊。。。。。
他要是穿着背心短裤,估计都撑不到被人救下了。他也没说其他人都是死在背心短裤上嘛。
这个人昏迷了两小时被放羊大叔发现捡回去了。如果他没有带那个皮肤衣,估计都撑不过这两小时到得救。其他人就是运气不好撑不到救援。虽然部分人带了些装备,但是也就能对付降温十几度,这种体感温度从二十骤降到零下十度甚至更低,三十摄氏度的降温,加上雨水大量冲刷带走热量(大家都试过把热锅放自来水龙头下降温吧)一两件冲锋衣服是不足以存活的,但肯定比没有能多撑一阵子。
而且他接受采访的时候梁晶还没找到吧,大部分人穿着短袖短裤也是事实。
我也是这段不理解。 两点多Cp4才下了第一个选手,他已经告诉CP 4的人,上面的人不行了。这时候工作人员就不能往上走走,看能不能接应几个,硬是等到五点多消防队来才开始救援。 那个著名的微信,车快到了也是这段时间吧!
放羊大叔也没有主动搜救 放羊的就胜在熟悉地形加入装备够,收留几个选手躲到附近山洞里生火。而被救的这个刚好就倒在山洞外被看到了,抬回来了。
如果不是穿了皮肤衣撑过两小时,刚好倒在山洞前,牧羊人正好看到他,还有其他缓过来的选手把他抬回来,山洞还有火能及时回暖。缺一样这人也死了。只能说运气好啊
如果有救援,是不是短衣短袖的人也不用死?毕竟放羊大叔救了6个人,这个有皮肤衣的是情况最差的吧,其他5个人里有几个穿短衣短袖的都数清楚了?
这些人都是一点体脂都没有的,其实换作一群肥宅绝对不会死那么多。
这么说来,结论已经下了?有装备就能在野外存活?
换一群肥宅估计连四分之一马都跑不完,还百公里呢。然后雨一淋就乖乖回来了。
谁也没说他仅仅凭着一件衣服就能活下来呀,他自己都没那么说。他被救是天时地利的运气,很多因素凑一起了,衣服是其中之一。
我倒是觉得到了需要出动救援队的地步就已经晚了,首先应该在比赛前就把沿途补给站设好了,就算车子上不去,放羊大叔都能去的地方,租几条驴子也能背上去吧?其次主办方看到天气恶劣就应该果断喊停,而不是等到有人失联了才出动救援队。
也没准备救援队,两点叫救援,五点才有消防队到山下。
是啊.所以一堆人纠结衣服都是在混淆视线.每个比赛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但是比赛的组织总的来说应该标准化安全化.
不是抬杠,这种荒山野岭,即使按了SOS,有GPS定位,等待救援也是需要时间的,说不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不可能像城市里打个911,救护车几分钟就赶到,这是救援的实景,张晓军就是非常幸运,正好穿了皮肤衣,正好倒在窑洞不远的地方,正好被发现了,最重要的是正好在窑洞里有火取暖,帮助恢复了体温。我觉得以后搞这种高山的越野跑,沿途可以准备一些工具箱,放点暖宝宝贴,也不用人看守着,谁需要就贴点,暖宝宝贴可以自发热10小时,说不定就能救命。
其他五个人不是这种晕倒之后被救的啊,是运气好一开始就自己走到放羊大叔山洞里了,然后生个火在那躲着。不然也够呛啊。
因为以前举办的几次都没问题,肯定认为这次也没啥大不了的,而且以前主要是预防中暑脱水,根本没想过要保暖,结果老天爷一下子来个下马威,反应能力是零
前六名那个唯一的幸存者,也是很幸运及时地遇到了放羊大爷,大爷也知道失温的正确急救办法:换掉湿衣服并生了一堆火帮他回温
不是体力不支,是失温,Hypothermia, 没有及时救治会很快死亡的
应该有沿路帐篷提供取暖热水和基本药物等。如果选手不能自己抵达帐篷,应该就低紧急救生毯包裹起来,发送自己的定位,等待帐篷处的工作人员救援。
补给站的是志愿者,并不是救援队,也不见得有准备,哪能说上山就上山呢,自己还不定回不回得来。赛会组织者连突发意外情况都没有准备,这些留守的志愿者肯定就更没有准备应对这种情况了。
这个在理。参加有组织的比赛和自己户外挑战心理底线和装备准备是不一样的。哪想到组织者完全靠不住,根本就没个预案。遭遇这样的人祸天灾,真是太惨痛了。
人类需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
这是我觉得马克思没做好的一件事。我们受马列教育,so
真是 你看国内啥都像发达国家,像而已,离是,远着呢
也不是雪山,也不是要抬担架下来,拿些保暖衣物,上面的人也能多支持一会儿吧!
再退一步,很多越野比赛都是一个loop,你跑出去几公里回头也要再跑几公里啊。当你都快冻死的时候哪里有能力再跑?
为什么不穿长衣长裤跑?这种山地地形,又不是夏威夷长跑,怎么都不会太热,不怕冷就不怕虫啊🐍啊什么的么?
感觉是被骗了,这两天好多人科普,我看到一个八甲田山日军山难,概括来说就是风雪天夜里行军,200多人的队伍,死了190多人。
没刮风?Windchill 了解一下。这也是为什么windbreaker重要的原因?
美国天气预报除了温度外,会播wind chill, 然后说感觉像xx 度,不知道中国是不是也开始播了。当然长年累月住美国在热带地区的人,也不会了解这个。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27492760/
太心痛了!!!
天啊,那个时候他们在拼命地挣扎求生等待救援,然而救援始终不来,那个时候他们有多绝望,真是不敢想。
我小时候经常下雪天短裤跑步。。。
向我前面说的要考虑windchill 的影响。比如零下10度没什么风,你跑30分钟没问题,但如果60Mph风力,你户外5分钟就可能失温。 要不美国冬天,好些时候学校停课叻。
德国有一年冬天零下10 度 还有人穿短裤。
哎
计划是马拉松,实际变成了野外求生,就结果很惨了
这是政府承办的比赛,政府拨款160万!钱都哪儿去了?
简单而言,人体是个恒温系统,一旦产热和保暖的能力小于散热的能力,不能保持恒温就是失温了。体温降到35度以下就是轻度失温,新陈代谢和各项身体机能会受影响,30度以下基本上就很难救回来了。失温的急救也非常有讲究,没有经过学习,很可能“救死”。
丧失保持恒温的能力原因有很多。暴露在低温环境是一般人比较熟悉的“冻死”,但是环境温度不是唯一的因素,风、湿、冷三者都很重要。
Again,人体是恒温系统,失温是相对人体系统本身而言的,不是环境温度。风寒效应也就是Wind Chill,会使得散热加快,而水的导热系数比空气大25倍,在接触热传导的情况下,也会使散热加快。这就是为什么有潜水失温症。哪怕在接近30摄氏度的海水中,多次或者未穿着与温度对应的湿衣潜水时,也会有失温症发生的可能。所以很多电影电视里表现,落水之后一定要脱衣服烤火,哪怕不穿衣服,也比穿湿衣服更能保持体温。
除此之外,体脂率低,摄入热量低也是原因。失温死亡男性比女性多,其中也有个原因是男性的体脂率普遍低于女性。人类进化过程中是经过了严酷的冰川期的,除了利用工具和团队合作,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具有通过高热量食物快速积累脂肪的能力。极端环境下,脂肪不仅意味着能量,也意味着保持温度。而这次遇难的选手体脂率比一般人还低很多,补给点也没有。微博上有专业的野外工作者科普,在这种情况下,不运动的肥宅其实比精瘦的马拉松选手能坚持更久。
最后,没有在高原或者山区生活过的人,即使是高水平选手,也很难认识到气候可以多严酷。我小时候在西北生活,每年牧民的牛羊都一片片被冻死,五月份别说大风冰雹了,下大雪都不少见,沙尘暴之类的不提了。而且山区气候变化极快,大太阳到大风大雨气温骤降可能就几分钟,当地老乡无论何时都是长裤长袖好几件,头巾包严实,在牧区,从来没见过短裤短袖。我在城区,小时候也几乎都没穿过裙子,每年儿童节过后才能收棉衣棉裤。
在美国,东北地区白山的Mount Washington就是一个著名的失温死亡地点, 山不高,但小气候复杂,很多人都是春夏季Hiking死的,都是波士顿或者附近其他城镇的徒步者,对山地气候没有认识,觉得山下风和日丽甚至炎热,穿着短裤短袖就上山了。Mount Washington山上有专门的纪念和科普。
这个悲剧主要责任还是在主办方。对大自然的不了解、轻视也是原因之一。在美国徒步的时候遇见的高手前辈,都说,山不是给人征服的,人不该也征服不了山,人只能征服人自己。
主办单位的能力肯定有问题。但自己也应该进行风险评估。
这么说吧,如果你家孩子去water parks, 想要经历fastest.. highest..craziest water slide, 我可能会让他去美国的6flags 或者Disney , 不会让他去中国小地方的water parks.. 这是我家的风险评估。。
下雪反倒没事,下雨加大风厉害多了。
朱先生所在的常生村村委会主任罗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22日的天气情况较为恶劣,风雨不断,气温较低,甚至下起了冰雹。黄河石林景区就位于村子附近的山上,因海拔相对较高,山上温度普遍比村里低很多。22日下午,接到当地部门通知,村民得知100多名参赛选手因失温被困山上,村民自发报名参与救援。60多名村民从山脚下出发,抱着棉被带着厚外套,徒步将近1个半小时后抵达山顶。在此过程中,村民们发现并搜救了近百名幸存者,并用车辆将他们安全接回山下。 罗主任介绍,22日晚,参与救援的村民在山上彻夜搜救。23日凌晨2时,村民在马拉松越野赛的CP2到CP3赛段发现了2名失温的参赛选手,村民用棉被包着选手,将他们安全转移到山脚下。 ————- 好像主要是村民在救人。外地的救援人员一是要花时间赶路过来,去搜救至少有一队人马还迷路了。 通知村民太晚了。没有把村民兵分两路,一路一开始就向CP4方向搜救。
说的很好👍
如果是原创,建议多发到几个网站,让大家多了解一下户外活动的知识。。
你说的是NH的white mountain吗?那里的Mt Washington顶端基本每年夏天都有因为失温,在山顶去世的人。
微博有个参赛选手,说有个死者是搜救队的人,不知道真假。干脆别再搞这种危险的极限比赛了,选手安全无法保证,搜救人员的安全也无法保证。谁想要参加极限比赛就去国外有保障的地方。
白山的山顶风超级大,好像有个全美最强风速就是在白山山顶上记录到的。
同问
谢谢楼主发这个帖子,进来学习了很多
这个山难很著名,后来还以此拍了电影
梁晶穿的是防风衣,是非常薄的,不能防雨。防雨的才能叫冲锋衣,其实最薄的冲锋衣没多重,,,,,现在都是马后炮了。
是的,我们这儿冬天跑步是很平常的事,零下十五度到零上五度的穿着是一样的,单层衣裤帽子手套,只要不裸露就行。我经历最冷一次反而是夏初,也是穿的防风衣短裤,防风衣被雨打湿透,胳膊和腿都麻木无感了。回家以后怎么洗热水澡都暖不起来。我这次才知道是血都去保护内脏了。
夏天很容易被雨雪打个措手不及 冬天反而不会紧张 因为本来就该这样 我有一年7月去rainier 山下就是再正常不过的夏季天气 山上前一天夜里说要下雪 后来我们上去 风 雨 雪 俱全 下山又没事了 我就穿个普通的长袖长裤 有件风衣 冷的瑟瑟发抖 下山买了个反季的羽绒服 正好还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