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冲锋衣就能好很多,前几天有个参赛选手写的经历,他的冲锋衣在CP6,他的计算是晚上之前能到CP6,到时候能穿上御寒,谁知道天气骤变。 我没有洗地或者责备参赛人的意思,单纯是看前面有些评论,好象越野赛选手就不用自己携带装备一样,which is not true。max 20小时的比赛不算长,为了轻装,很多人没有随身携带御寒衣物,是事故原因之一。 组织方当然也是很有问题的。我认识一个美国人参加100英里的超马,夜里路上摔坏了脚,也没说喂了狼或冻死在山里,被成功救援下去了。越野赛虽然风险大,主办方还是要尽量做好后勤和应急准备才行。
首先表示对遇难者的哀悼和同情,不管因为什么原因,这些人不应该死去。
我个人对越野跑并没有深入的研究,观点纯属从一个野外作业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我虚心接受。
首先简单的说一下在野外人有多脆弱。
人经过几万年的进化,加上近几千年来的科技发展,如果没有各种科技加持(哪怕是件兽皮)我们的躯体结构,代谢能力和防护能力在自然环境中的防护能力基本就是战五渣。
人类身体对阳光,雨水,风,寒冷,热浪等一切外界伤害的抵御能力比起动物连1%的能力都不如,阿拉斯加雪橇犬可以在体感温度零下60度的环境中窝在雪堆里睡觉,可以超过两天不摄取食物而继续生存,人类在同样环境下五分钟暴露在空气中的手脚就会失去知觉。
越野跑,马拉松跑,柔道,搏击,篮球,足球这类竞技和对抗类的运动员的户外耐寒能力远低于肥宅,体脂率太低,每公斤体重的基础代谢又过高。耐力型运动员的运动代谢远低于普通人,但是每公斤体重的基础代谢率要更高,在野外每公斤体重的基础代谢更影响生存,好比一个200斤的死胖子(比如我本人)基础代谢可能是2500卡,一个体重100斤的体操运动员(肌肉纤细,耗氧量底)她的基础代谢可能只有1500卡,但是单位体重的基础代谢依然是我更低,在野外也更能抗。
再说一次,这些越野跑的参赛选手,虽然他们的运动能力很强,但是对户外环境的抵抗能力有一个算一个远远低于中关村社畜。
给大家一个比较,我个人一年有十个月在猎区和加拿大北部的无人区工作,工作内容全部都属于野外作业专业范畴(导钓,导猎,伐木,保育,野外营地修建维护,协助科考,协助探矿,野外救援和追踪盗渔盗猎)我身高172,冬季体重96公斤,最近工作比较忙,体重掉到了92公斤,常年体脂水平维持在25%以上,猎季开始之前一般把自己体脂吃到30%。
下面说一下我看到的国内外“户外运动”的各种花样作死。
这些年长距离越野跑国内外出事的很多,这个跟是不是在中国没关系,跟人种也没关系,白人各种花样作死的也很多,我认为主要问题是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观念和概念问题,无论国内外,这些年总把越野跑宣传成一种“户外运动”,我个人非常不认同这点,我认为越野跑更多的是一种在“户外进行的竞技体育”,原因前面说过了,所有的长距离越野跑,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把一群具有强大的单项运动能力但是在野外无比脆弱的人群,聚集起来进行一个单一目的的运动竞赛。 去把这个运动竞赛宣传成一种户外运动,具有很强的误导性,会让这项竞技运动的组织者和参赛者包括观看者从主观意识上忽略了”参赛人群在野外低于一般人的脆弱性”这一关键的安全讯息,从而导致各种悲剧的产生。
第二是专业性的问题,所有的体育赛事,第一重要的永远都是安全而不是成绩。作为赛事的主办方,最起码的要有具备户外医学知识的人把关,据目前我在微博看到的内容,强制装备的把关没有,最困难最容易出事的赛段没有设站,所有能犯的错误都犯了。以赛事当天的气温和条件,但凡有一个有基本户外医学知识的人在起跑点看见选手们穿着短袖短裤,就应该果断的叫停了。这种大量皮肤暴露在外的穿着,在大风下哪怕气温是20度,半个小时也一定会失温。在当时的气候情况下,起跑线上发出一帮半裸着的选手去跑步,赛事的举办方已经不是业余的问题了,是属于缺乏基本常识。
第三个问题是选手自身的问题,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外出活动,无论是参加竞技赛事,还是穿越,还是外出游玩,永远要记住,自己的命是最重要的,不过是一个越野跑而已,又不是要跟美国人拼刺刀,感觉不对了该放弃放弃。这里出现的很多问题也是“无知者无畏”,这里不是在攻击这些跑者,而是在野外,不具备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很容易过危险线(Point of No Return),户外最危险的两个敌人一个是失温一个是脱水,这两个症状无比危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肌肉开始因为失温开始颤抖,或者因为脱水开始抖动(这两种具体症状反应不同)的时候,通常代表着失温和脱水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已经脱离了人体能够自我调整回来的极限值了。在没有外界介入的情况下后续症症状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而在野外,很难获得外界帮助。我知道很多有医学和救护背景的人士在照本宣科的告诉大家颤抖是失温症的初始症状,后面接踵而至的是疲劳,意识模糊等等等等。但在野外的情况下,真要等到颤抖开始已经晚了。我个人作为一个职业野外作业的工作人员,身上穿全套装备的情况下,在野外一旦开始觉得手脚温度上不来,核心温度对四肢的供暖能力下降,就要考虑能否在两个小时内回到营地了,如果回不去就会马上收集燃料开始生火,一般收集到能熬过夜的柴火需要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简单的庇护所搭建需要一个小时,等我坐下来开始烤火的时候身上已经开始颤抖了,所以真的等到颤抖再开始想办法,就已经晚了。脱水也是一个道理,脱水到手抖的时候就已经不能喝纯水来补水了(会水中毒),在野外,一切都要提早意识,提早发现,提早处理,有看过我厨猎记第一集的朋友们可能记得,我们在大沼泽地上打猎的时候一直在计算还有多少个小时的阳光,还有多少公里的距离,这一些的计算都是针对如何安全的回到营地,而不是如何打到猎物,猎物跑了大不了再追,命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即使在有极其好的猎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如果算出来安全返回营地的时间不够,我们也会坚决放弃猎物。命比什么都重要。
话有点说远了,继续说选手的问题,我看新浪新闻里一个参赛选手的自述,他从出发点跑了两个小时身体都没有热起来,这就是身体在向他发出明确的警告了,身上的衣服穿少了,他完全没有理会,继续跑,这就是“无知者无畏”,这里的无知不是说他傻,而是说他“确实不知道这个信号的意义和危险性“ 他继续跑雨水和风造成他过了CP3后失温状况加剧,还好他后撤了,把命保住了,但是在他的描述当中,他是这样说的”“我想我是幸运的,在最后时刻及时做了决定,做决定那一刻,应该是在失温的边缘徘徊,处在临界点上,毫厘之间,下山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失温的症状” 我已经说了三遍了,这里再说一遍,什么是“无知者无畏”(这里无知没有贬义,只是陈述)。按照他的描述,在下山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出现意识不清了,这代表了他早就过了失温的边界线了,已经出现比较后期的症状了。而不是他所想的“在失温的临界点上”。这也就是说他差点死在失温症上,侥幸存活了下来,他依然不知道失温症的顺序症状是什么,要我说这心也真是够大的。
第三,说一下应对措施,昨天下班太累了,没来的及回复,有人圈我,给我看一帮选手在山上被大风吹大雨淋,问我这种情况怎么办? 这里回答一下,首先我永远不会穿着短裤短袖上山,以前不会以后也不会,不管是什么原因。我除了在营地在家的时候或者去健身房的时候会穿短袖短裤,平日哪怕是在后院干活,永远都是长裤长袖,可能会穿紧身压缩排汗衣服(也都是长袖),这个属于职业病,我平日都尽量不在屋外暴露皮肤。第二,我作为一个死胖子不会去参加越野跑,如果去的话头两公里发现不对早就退赛了,绝对不会跨过危险线(Point of No Return)的。 穿着裤衩背心儿在山顶上风雨淋着你问我怎么办? 就好像你问一个医生喝了百草枯该怎么办一样,医生也好我也也好都不是神仙,能怎么办? 我能想到的也就是去找个背风的地方紧紧抱在一起等救援了,说实话我觉得没多大用途。提前学好了相关的知识,具备相关的安全意识,不要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最后总结一下。第一,野外很可怕,干掉没准备的人类很容易。第二,在户外组织活动要有点儿逼数,没那个知识和本事就别干,害死人太缺德了。第三,别把自己的命放在别人手上,进行任何运动和活动都要先学安全知识再去学习运动知识,不懂安全竞技能力再高也没意义。
这两天工作太忙,想起什么写什么,先写到这里吧。
🔥 最新回帖
对极端条件求生这种事情有经验的往往不是运动员啊。顶楼那位体脂都30%了,跑马的人怎么可能有那么高的体脂。
嗯。。鸟巢,蜂窝。。
很多动物都盖房子啊,连海底的龙虾都盖
跑到一半,想弃赛回去也得再跑至少20km;去了补给站,没人驻守,没帐篷也没物资;按了SOS,没人救援(最后被偶遇的牧羊人救了)。。。
🛋️ 沙发板凳
我其实有点烦带节奏非要把甘肃这个越野马拉松归结到“国人办事总是如何如何”上头去的。。。很多网友贴了历史上国外出现过的hyperthermia hypothermia的事例,大多数人都不看,也许国外有些机构的组织会相对而言更全备一些,但也有国内的马拉松主办者出来发公号说自己平时怎么注意、办赛的时候怎么睡不好觉啊。 就算国外正式在极限运动赛事上的经验和筹备更充分一点,遇到这次的情况能不能当机立断的取消比赛,是不是真的有足够完善的急救方案迅速救人,这些其实也都是未知的,当然可能这个地形不该办赛、这个天气不该办赛,种种马后炮,种种如果,但其实也没人知道如果。
这个领域内以后的比赛,都可以增强防范变得更加谨慎,越野马拉松的选手们也可以引以为戒日后更好的、更谨慎的判断自己所处的野外环境和自己的身体能力,这样可能就是能实现的最好结果。而不是非要得出一个中国人办赛都如何如何不好的结论,才能让人满意。
死者已矣,RIP。
这个写的好
补充说一个,说缺乏经验和知识是说山区长跑,要带各种防风防雨,定位,攀爬求救等工具,相关急救药品。如果主办方不能沿路提供保障,有经验的就知道这种比赛就不能参加,尤其还只穿背心短裤就上阵的。危险性很高。
责任是对方的,命可是自己的。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自己的命寄托于别人尽责上,这个道理人人都应该牢记,可以减少死于非命的概率。
主办方预案太差啊。当地各个医疗卫生单位也毫无准备。
当然有。而且有可以convert 短袖到长袖,短裤到长裤的。。去REI和相似的店和网站看看,太多选择了。。
这个要收藏,死者安息,后来人要吸取教训。不要因为无知而犯下大错
翻译一下就是做事不能只做一半,送佛要送到西.梁晶这样的高手,在组织方和个人都有恰当准备的情况可以完成高难度比赛,却要栽在这个做事做一半的比赛里.希望以后能出台一个规定,比如多少距离应该有什么样的补给站,救援后勤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当然,也许这些规定已经有了.但是有了规定又不遵守就是妥妥地害人了.
可以去买专业用品的商店看看,很多的,冷天热天的装备都有.
组织方赛前应该对参赛者有个针对比赛的野外培训.我觉得这应该成为硬性规定.就像药品都有个负作用说明书一样.
承办方是商业体育公司,他们自己都不见得有专业知识,前几届没出事纯属运气好
是呀.凡事最怕half hearted.
长跑在中国是一项10多年布局的产业,早就是完整的产业链了. 这些年是人家收获的时候.
梁晶还有个两岁女儿.希望孩子好好的,不知道他有没有保险赔款,需要的话愿意捐款.
收获21条人命?
原帖主很有经验,学习了
作者说的是这些运动员,都穿着短袖短裤,半裸着,即使20度的气温,在大风的情况下也非常容易失温,所以说他们根本没有野外的专业知识。
你说的对。但是我想说选手缺乏知识特殊对的。这两个不是mutually exclusive的。从选手自己的命的角度出发,还是得依靠自己的知识。这不是帮主办方推卸责任,而是提醒我们自己永远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这就是我说的做事做一半.补给站和救援设置不合理.死的都是跑得快的,可能他们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坚持跑到下一个补给站要比返程容易.而且这个越野赛事前可能根本没有要求选手要自给自足.看看梁晶,400公里流沙赛不仅有命回来还可以拿冠军.而且他也跑到了一个民房.我真心觉得这些人本来可以不死的.
抖是身体在制造热量啊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就是原作者要表达的最重要的意思,就是永远不要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困境,首先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参加越野就要带够足够的装备,首先考虑人身安全而不是比赛成绩,哪怕失联了,也能独自生存最大限度的时间,而不是为了能跑得快一些,短袖短裤上阵,失温昏厥后被动的等待救援,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至于主办方,再怎么骂,都是其次。
太可惜啦
至于主办方,再怎么骂,都是其次。
哦,这样就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这公路上颜色是夜晚起荧光作用吗?
为神马一定要搞成二元对立呢, 这里说的是priority
Sorry, not interested.
一看你就不是玩野外的。特别是海拔高的地区。我这个小白小白爬山出门前看了天气预报还要自己在心里估算,山上每增加多少海拔,温度风速比trail head变化多少呢。头等能量棒救生毯防雨外套即使是day hike的爬山也是必备的。而且夏季海拔高到一定程度,一片云过来,分分钟下冰雹下雨。防失温是重中之重。因为天气不好很可能无法快速撤离。所以装备根本不是淘宝上随便买买的,都是REI那种专卖店看好review,计算好重量的。轻几盎司,价格就会贵很多,因为关键的时候就是救命用的。去人少的地方必带定位发射器。
握手🤝
我一朋友去珠峰,不是大本营溜达,是去找个peak爬的,带着尼泊尔向导,队员都是买了保险的。途中他们一个队员高反,直升机就来了,然后全队撤退。他们爬的还不是Everest。海拔还差好多呢。在直升机可以飞的海拔内。
真的出了事救援也很困难,这样风险极高的地方真的不适合比赛。
出了事,你知道是“危险”了,不出事就是“有挑战性”。有很多人喜欢有挑战性的项目,前些时候那个飞翼的女孩,在湖南哪个山上摔下来摔死了,也是一样。
所以不能说野外危险,这个危险性本身就是对人类的挑战。
单纯说一下跑步对膝盖的伤害。我因为有关节炎,在马路边跑步立刻就能感觉到不对(就是会造成踝关节轻微疼痛),所以我只在草地上跑步。
最理性的帖子了
這次事件的新聞,真不敢細看,心裏難受(和去年武漢疫情初期的相片和視頻一樣難受心情),年輕力壯的21人的名單,家人小孩父母真不知道怎麼接受現實。
國內要把關疫情的能力,好好管管馬拉松和越野跑等戶外活動的機構。
这就有点扯了。这是比赛,难道不该拼成绩么?你见过奥运马拉松比赛,赛手随身大包小包背着么?安全防护本来就是主办方的职责,否则凭什么给你160多万让你办比赛
如果主办方舍得花钱多雇些人,补给设置更得当些,就算遇到恶劣天气,也不至于死那么多人。
第一手把野外生存和越野竞赛搞混了,就好象你去跑城市马拉松,一路上有水和食物的帮助,你一个人跑的话,需要备足这些东西,这个是组委会的职责,也是这次最被诟病的点 第二个是时间问题,越野一般在一天之内搞定,而野外生存可能是多日甚至上月,后勤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本来是不同的运动目的,大神批越野跑无意义就好像问奥运会有啥意义一样,不值一驳
安全准备是双方的,主办方失职是主要的,不得不说运动员的忽视也是这次灾难的次要原因之一 就好像你去爬珠峰,你不会完全依赖向导,自我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其实更加重要
bless 受害者!!!
美国这种极限运动都是risk on your own。 自己买保险,自己管自己。 你看各种比赛活动哪怕夏令营小字部分, 基本上就是出事自己管自己。
所以,参加的人都对自己负责,不敢靠别人。
上山跟下山不一样,上山只会越来越冷,下山风会变小,没有那么冷
越野赛是要背很多装备的,美国也有超马,需要山上过夜,头灯 stick 毯子 衣服 能量棒 罗盘 地图 都要随身带。
国外不是吗?你有参加过国外的马拉松吗?几万人跑步很多人最后都是走去终点的,包括很多中老年人。都是体验一下,拿个奖牌。真正有体质跑马拉松的是少数人。
越野竞赛经常需要野外过夜。就说这个白银的比赛,关门时间是20个小时。
那个梁晶展示过装备,你说的他都有。 他而且已经在白银连续三年冠了,并不是第一次来
这个100公里,大神级人物用不着过夜,最快的选手10个小时左右就完赛, 早晨出发,下午就回来了
不知道他带齐了没有?本来这些都是常用装备,没有才奇怪了,越野赛不可能完全指望补给站的。
所以,装备没有带齐。。。
如果是按照报道里写的,那种能把选手吹下山崖的风,再加上冻雨冰雹,我觉得有标准装备也活不下来吧。。。这种情况哪怕我穿着滑雪装备也不觉得自己能幸存吧,野外湿加大风是最夺命的。。。。
毯子什么的是锡伯纸,不能抵御大风的,装备只能临时挡下风,不能有太大作用的
我见过介绍,超马的装备是减少热量散失,并不保暖
原作者写了一大篇文章就是要说明野外,尤其是这种极限挑战类野外,跟人工的城市环境相差万里,很多人都提到主办方没有检查强制装备,没有把冲锋衣列入强制装备,从选手角度讲,不应该把这部分责任寄托于主办方,不能因为主办方不检查,就心存侥幸不带必备的安全装备,自己要对自己的生命百分之一百负责,否则出了事故,在怎么骂主办方都晚了
听专业人士讲解要靠谱得多,顶一下楼主
一天是24个小时 > 20 小时
超马是这样的,尝试的人不多,而且运动员要签生死协议的,其余大多数越野赛距离时间都会短很多,估计也是这次大神们低估困难的原因
就是原帖里说的,无知者无畏啊。连有什么可能性都不清楚,如何能预案呢?
白天没有20小时啊,20小时肯定需要野外过夜了 就算高手10个小时跑完,早上9点出发,晚上7点到达终点,天也快黑了 野外过夜又不是说野外睡觉,是晚上在野外的意思
人说,他们都早翻篇了。这些运动的风险性大家心理都多少有数。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赶上了就赶上了吧。出门上街也有被人撞车的几率。我说那对自己的家庭太不负责了啊。人说买够保险。我说那些遇难的人最后时刻会不会后悔?人说也未必吧。然后说自己也打算以后参加这种比赛一次。。。。。基本上就是,爱跑的还是会跑。比赛还是会继续有热爱的人参加。
听得我浑身发冷。RUNNER真的是一群我不太能够理解的人。我还以为他看了这次的事以后会减低一点热情,多一点敬畏心啥的。
有冲锋衣就能好很多,前几天有个参赛选手写的经历,他的冲锋衣在CP6,他的计算是晚上之前能到CP6,到时候能穿上御寒,谁知道天气骤变。
我没有洗地或者责备参赛人的意思,单纯是看前面有些评论,好象越野赛选手就不用自己携带装备一样,which is not true。max 20小时的比赛不算长,为了轻装,很多人没有随身携带御寒衣物,是事故原因之一。
组织方当然也是很有问题的。我认识一个美国人参加100英里的超马,夜里路上摔坏了脚,也没说喂了狼或冻死在山里,被成功救援下去了。越野赛虽然风险大,主办方还是要尽量做好后勤和应急准备才行。
以前MITBBS上面跑步版就有跑超马的,还是我老乡呢 从事极限运动的人是不怕死的
那个被牧羊人救活的幸存者,好多人留言说肯定有心理阴影了,以后不会再跑了,结果他本人直播说还会继续跑下去,心理素质真不一般。今天的新闻说江苏已经暂停所有的马拉松和越野跑,排查风险,甘肃好像月底还有一个马拉松,也提高安保的等级,这个警钟的代价太大了。
我家这位说这个影响也会慢慢淡化下去的。目前事肯定震东很大,对很多比赛提高风险认知,选手提高风险意识会有些帮助的。但是时间久了,人性如此,也就会慢慢不记得了。那些亲历的人不一样,可是这些运动会前赴后继的有新人加入的。
我希望但愿不要如他所言,而是国内这个行业能够好好整顿以下,整体向更安全的方向走吧。
人类会做衣服盖房子了还要一身毛干嘛?跟阿拉斯加犬一样满身毛,到夏天还能干活吗?
梁晶穿的是冲锋衣和短裤。 其实以当天的情况,能够挽救所有人的可能性就是提前就取消比赛,或者开赛不久之后取消 (主办方取消也晚了,就是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会出现这种事)。 不然的话,以当天天气状况一定出事,那个天气是超过冲锋衣所能挽救的程度了。 但我也同意 如果当地多雇一些村民沿途值守,能多救活几个人。
这是长距离越野,需要野外过夜的。 跑100公里的这种他一定不会带这些负重,不可能的,没法出成绩了。 他就是穿的冲锋衣死的。 理论上,当时如果有放羊人救他,应该可以救他一命。但冲锋衣本身显然是不管用了。
普通马拉松本来不算风险极高的运动,你家的那位应该不会跑ultra marathon。就像有人爬珠穆朗玛峰挂了不会影响普通人爬黄山爬家乡小土坡的兴趣吧。
中国就是多了像这种垃圾思想管理才永远不到位,垃圾建筑一堆堆的
这个二货也跟着蹭热点?长期在野外活动和跑越野比赛的要求能一样吗?
同意。为什么这次死的都是第一梯队的人,因为很多人都是大概2小时以后发现了问题,想要往回撤,但第一梯队的人速度快,同样的时间过去,他们已经跑出去太远了。如果说速度一般的,跟着大部队跑的,就算不能及时回去,还能大家凑在一起互相取暖,给救援争取一点时间。第一梯队的人都比较分散,聚不到一起,跑的还远,这就造成了自己回不去,救援也困难。
主办方的确有责任,就是之前侥幸成功办过两次,这次比起前两次还更专业一些,以为肯定没事,谁知道碰到这样的天气一下子就出了大事。选手是外地人不懂,但做为当地人,完全应该把恶劣天气考虑进去。即使一开始没考虑进去,当时发现天气不对了,也应该立即预警、取消比赛。这些好像都没做到。像那个新浪网友写的自己的经历上看出来,主办方也没强制选手带装备,而且还先把选手的装备运到某一个站点去了,导致当天早上发现天气不对都没法穿上厚衣服。这都是主办方的锅。
你说得对,就是一加拿大农民蹭热点,发微博还圈了一堆带货大V,生怕沉了低
只要不越野,普通的马拉松还是安全多了,沿途补给和救援要容易得多。越野太难了,什么情况都可能遇上,后勤也困难。
晟景体育真是“成精”了。当地政府官员的孩子承办的公司。少的不说,一场比赛大概收入一个亿吧。以最优秀选手们的生命为代价。我得给自己买羽绒裤去。太不靠谱了。
晟景体育作为承办单位,不想出保障费用,想赌。这回,把亚洲第一和中国最优秀人才精准毁灭。这家公司,一定有利益输送。
至少他野外生存经验丰富,给大家提个醒有什么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