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袁院士的贡献究竟多大?

b
blackmiles88
中国人今天能讨论哪种米好不好吃,而不是米够不够吃,这就是他的功劳。 这样说能懂吗?还不懂我就真的没办法了。

snowpenguin 发表于 2021-05-22 13:40

够不够吃也大部分是化肥种子的功劳,老袁实在是捧出来的。
v
vinvinvin
杂交水稻本身很有意义,但被袁抢了功。颜龙安,谢华安等人的贡献更大。 这也是中科院不给袁院士的原因。


电动车 发表于 2021-05-22 13:45

袁隆平不是院士吗?工程院院士一定比科学院院士差吗?
v
vinvinvin
钟南山贡献不行 袁隆平贡献不行 很好奇到底谁行
hi2021 发表于 2021-05-22 21:19

哈哈,这也是我看回帖的第一想法。
m
mafada
钟南山贡献不行 袁隆平贡献不行 很好奇到底谁行
hi2021 发表于 2021-05-22 21:19

钟南山没法跟袁隆平相提并论
m
mmjj123
推上有人说,就是科学界的雷锋。政治宣传的需要多于实际贡献。
D
Dayfall
做饲料也是贡献。 我觉得杂交稻不是他的创造,农业工作者都在做。他是造出来的神,但贡献有
f
fredman
似乎袁是开拓者,后人都是在他开拓的道路上前进。

luckhap 发表于 2021-05-23 00:21

袁不是开拓者,他是在别人开拓的道路上走的最远的那个人。
0到1不是他做的。
LED拿到炸药奖。发明的人拿,造LED啥都没有,虽然第一个能大规模造LED的也非常了不起。。。
s
supermouse
简单说说摘桃高手袁隆平:(全凭记忆写的) 杂交水稻有两系和三系杂交之分。 三系杂交有野败型和红莲型之分。(后来的命名) 野败型是天然不育系,红莲型是不找天然不育系,利用现有的改。 前者靠机会,后者难度很大。 找到天然不育系比较方便,杂交水稻的理论等等和袁以及后面我要提的人都无关。理论归理论,但真正有方便繁育的三系品种,那又是另一回事。 我国的贡献也在于此。 三系找不育系,培育保持系和回复系,都很重要。 华国锋当湖南省一把手的时候,因为看到优良品种的增产效益,对杂交稻科研很支持,湖南省出的经费最多(记得湖南是拿了200多万元吧,当时是巨款了)。 于是湖南的袁隆平当上了全国杂交稻研究协调组的组长(大概是这么个位置)。 发现野败型天然稻的是李必湖和冯克珊。发现后,袁隆平赶紧坐火车从几千里外赶来了。 李必湖是湖南的,是袁的手下。冯是海南的,发现之功到了袁隆平手里。 李必湖后来和袁分道扬镳了。 只有了天然不育系(需要运气,花时间,技术含量并不高)。 下一步是能同时起作用的不育系和保持系。搞出来的人叫龙颜安。当时十多家同时干,只有龙颜安搞出来了,因为他注意到遮光的作用。 如果说有技术含量,也最重要的一步应该是江西的龙颜安。 最后一步,真正能大面积推广并且品种不轻易退化,需要恢复系。 直到1973年,广西农学院教师张先程在东南亚的品种里找到第一个结实率在90%以上的强恢复系, 到了1980年代,福建三明农科所技术员谢华安育成了新一代强恢复系“明恢63”,因此他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母”。“明恢63”与颜龙安的不育系“珍汕97”配套,生产出来的种子就是“汕优63”。
——— 1981年6月6日,当时的国家科委、农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要将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杂交水稻研发团体。前来领奖的颜龙安却得知,奖状上只写着“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没有其他人的名字,奖状与奖章也只有一份。
颁奖大会召开的前一天,颜龙安找到当时主管科技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和农业部党组副书记朱荣,向他们反映情况。“这么多人对杂交水稻做出过重要贡献,怎么都不提名字,变成了一个‘等’字?难道杂交水稻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吗?”随即,科委与农业部就在参会人员的驻地京西宾馆紧急召开了一个协商会,除了袁隆平和颜龙安以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9家媒体也旁听了会议。会上,袁隆平没有发言。   颜龙安说,虽然方毅对他的意见表示理解,但大局已定。一位领导劝他:“今天晚上,国际广播电台就要向全世界播出‘袁隆平等人获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这条消息了,明天所有的报纸也都会刊载这则新闻,这么大的事情,关乎到国家威望,不好再有什么更改。” ————- 为什么只有袁隆平一人的名字,没有其他人贡献,因为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的申报单位是中国农科院与湖南农科院。 正因为如此,中科院一直不给袁隆平院士。袁后来进了工程院。而学历低不懂外文,也没有高水平期刊文章的谢华安却是中科院院士。
有人提到袁隆平的种子导致绝收的事。袁隆平捞名捞钱作秀都有一手的,科研水平不行。他那个隆平高科是给他儿子搞的,捞了不少钱,种子不行。 后来袁隆平连两系法杂交稻的荣誉也要捞到自己手里。 两系法全靠了石明松,没有多少经费支持,80年代搞出来后,因为买的伪劣电热毯事故身亡,又给袁隆平在2000年后提供了攫取荣誉的机会。
我们国家呀,真正做事的人没有名声,会捞才会赢。


电动车 发表于 2021-05-22 14:37

跟公司的情况很像啊,工程师坑次坑次把活干出来,领导take credit
简单说说摘桃高手袁隆平:(全凭记忆写的) 杂交水稻有两系和三系杂交之分。 三系杂交有野败型和红莲型之分。(后来的命名) 野败型是天然不育系,红莲型是不找天然不育系,利用现有的改。 前者靠机会,后者难度很大。 找到天然不育系比较方便,杂交水稻的理论等等和袁以及后面我要提的人都无关。理论归理论,但真正有方便繁育的三系品种,那又是另一回事。 我国的贡献也在于此。 三系找不育系,培育保持系和回复系,都很重要。 华国锋当湖南省一把手的时候,因为看到优良品种的增产效益,对杂交稻科研很支持,湖南省出的经费最多(记得湖南是拿了200多万元吧,当时是巨款了)。 于是湖南的袁隆平当上了全国杂交稻研究协调组的组长(大概是这么个位置)。 发现野败型天然稻的是李必湖和冯克珊。发现后,袁隆平赶紧坐火车从几千里外赶来了。 李必湖是湖南的,是袁的手下。冯是海南的,发现之功到了袁隆平手里。 李必湖后来和袁分道扬镳了。 只有了天然不育系(需要运气,花时间,技术含量并不高)。 下一步是能同时起作用的不育系和保持系。搞出来的人叫龙颜安。当时十多家同时干,只有龙颜安搞出来了,因为他注意到遮光的作用。 如果说有技术含量,也最重要的一步应该是江西的龙颜安。 最后一步,真正能大面积推广并且品种不轻易退化,需要恢复系。 直到1973年,广西农学院教师张先程在东南亚的品种里找到第一个结实率在90%以上的强恢复系, 到了1980年代,福建三明农科所技术员谢华安育成了新一代强恢复系“明恢63”,因此他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母”。“明恢63”与颜龙安的不育系“珍汕97”配套,生产出来的种子就是“汕优63”。
——— 1981年6月6日,当时的国家科委、农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要将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杂交水稻研发团体。前来领奖的颜龙安却得知,奖状上只写着“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没有其他人的名字,奖状与奖章也只有一份。
颁奖大会召开的前一天,颜龙安找到当时主管科技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和农业部党组副书记朱荣,向他们反映情况。“这么多人对杂交水稻做出过重要贡献,怎么都不提名字,变成了一个‘等’字?难道杂交水稻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吗?”随即,科委与农业部就在参会人员的驻地京西宾馆紧急召开了一个协商会,除了袁隆平和颜龙安以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9家媒体也旁听了会议。会上,袁隆平没有发言。   颜龙安说,虽然方毅对他的意见表示理解,但大局已定。一位领导劝他:“今天晚上,国际广播电台就要向全世界播出‘袁隆平等人获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这条消息了,明天所有的报纸也都会刊载这则新闻,这么大的事情,关乎到国家威望,不好再有什么更改。” ————- 为什么只有袁隆平一人的名字,没有其他人贡献,因为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的申报单位是中国农科院与湖南农科院。 正因为如此,中科院一直不给袁隆平院士。袁后来进了工程院。而学历低不懂外文,也没有高水平期刊文章的谢华安却是中科院院士。
有人提到袁隆平的种子导致绝收的事。袁隆平捞名捞钱作秀都有一手的,科研水平不行。他那个隆平高科是给他儿子搞的,捞了不少钱,种子不行。 后来袁隆平连两系法杂交稻的荣誉也要捞到自己手里。 两系法全靠了石明松,没有多少经费支持,80年代搞出来后,因为买的伪劣电热毯事故身亡,又给袁隆平在2000年后提供了攫取荣誉的机会。
我们国家呀,真正做事的人没有名声,会捞才会赢。


电动车 发表于 2021-05-22 14:37

这也太专业了!
C
Christina05
mark一下,回头细看。
f
finesad
这个问题不知是真的无知还是恶意,中国一直到七八十年代,温饱都是人们关心的头等大事。杂交水稻产量高,大家都种的,我小时候一直听大人说杂交水稻/杂优。他的贡献就不要来质疑了吧,怀疑一切的人生不美。
B
BayArea999
简单说说摘桃高手袁隆平:(全凭记忆写的) 杂交水稻有两系和三系杂交之分。 三系杂交有野败型和红莲型之分。(后来的命名) 野败型是天然不育系,红莲型是不找天然不育系,利用现有的改。 前者靠机会,后者难度很大。 找到天然不育系比较方便,杂交水稻的理论等等和袁以及后面我要提的人都无关。理论归理论,但真正有方便繁育的三系品种,那又是另一回事。 我国的贡献也在于此。 三系找不育系,培育保持系和回复系,都很重要。 华国锋当湖南省一把手的时候,因为看到优良品种的增产效益,对杂交稻科研很支持,湖南省出的经费最多(记得湖南是拿了200多万元吧,当时是巨款了)。 于是湖南的袁隆平当上了全国杂交稻研究协调组的组长(大概是这么个位置)。 发现野败型天然稻的是李必湖和冯克珊。发现后,袁隆平赶紧坐火车从几千里外赶来了。 李必湖是湖南的,是袁的手下。冯是海南的,发现之功到了袁隆平手里。 李必湖后来和袁分道扬镳了。 只有了天然不育系(需要运气,花时间,技术含量并不高)。 下一步是能同时起作用的不育系和保持系。搞出来的人叫龙颜安。当时十多家同时干,只有龙颜安搞出来了,因为他注意到遮光的作用。 如果说有技术含量,也最重要的一步应该是江西的龙颜安。 最后一步,真正能大面积推广并且品种不轻易退化,需要恢复系。 直到1973年,广西农学院教师张先程在东南亚的品种里找到第一个结实率在90%以上的强恢复系, 到了1980年代,福建三明农科所技术员谢华安育成了新一代强恢复系“明恢63”,因此他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母”。“明恢63”与颜龙安的不育系“珍汕97”配套,生产出来的种子就是“汕优63”。
——— 1981年6月6日,当时的国家科委、农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要将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杂交水稻研发团体。前来领奖的颜龙安却得知,奖状上只写着“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没有其他人的名字,奖状与奖章也只有一份。
颁奖大会召开的前一天,颜龙安找到当时主管科技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和农业部党组副书记朱荣,向他们反映情况。“这么多人对杂交水稻做出过重要贡献,怎么都不提名字,变成了一个‘等’字?难道杂交水稻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吗?”随即,科委与农业部就在参会人员的驻地京西宾馆紧急召开了一个协商会,除了袁隆平和颜龙安以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9家媒体也旁听了会议。会上,袁隆平没有发言。   颜龙安说,虽然方毅对他的意见表示理解,但大局已定。一位领导劝他:“今天晚上,国际广播电台就要向全世界播出‘袁隆平等人获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这条消息了,明天所有的报纸也都会刊载这则新闻,这么大的事情,关乎到国家威望,不好再有什么更改。” ————- 为什么只有袁隆平一人的名字,没有其他人贡献,因为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的申报单位是中国农科院与湖南农科院。 正因为如此,中科院一直不给袁隆平院士。袁后来进了工程院。而学历低不懂外文,也没有高水平期刊文章的谢华安却是中科院院士。
有人提到袁隆平的种子导致绝收的事。袁隆平捞名捞钱作秀都有一手的,科研水平不行。他那个隆平高科是给他儿子搞的,捞了不少钱,种子不行。 后来袁隆平连两系法杂交稻的荣誉也要捞到自己手里。 两系法全靠了石明松,没有多少经费支持,80年代搞出来后,因为买的伪劣电热毯事故身亡,又给袁隆平在2000年后提供了攫取荣誉的机会。
我们国家呀,真正做事的人没有名声,会捞才会赢。


电动车 发表于 2021-05-22 14:37

WOW,了解了
f
finesad
回复 14楼goodme的帖子
当然吃过阿,你是啥时候出生的?我小时候有大量推广的。
m
mailshuxin
袁隆平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特定的政治环境下,能够迎合政治的需要比较难,但同时把事情做好,就更难了。
D
Dayfall
这个问题不知是真的无知还是恶意,中国一直到七八十年代,温饱都是人们关心的头等大事。杂交水稻产量高,大家都种的,我小时候一直听大人说杂交水稻/杂优。他的贡献就不要来质疑了吧,怀疑一切的人生不美。
finesad 发表于 2021-05-23 11:09

杂交稻不是他一个人搞,很多农业机构都搞出杂交稻种,推广最多的是汕优,和他无关
.
.岸.
你这是农药杀虫剂就能把芝麻能种成西瓜? 还是觉得除了农药杀虫剂能增产,其它都不能?
ivln 发表于 2021-05-23 03:18

杂交技术把芝麻种成西瓜了?好奇,你有图吗,
m
mandyma2006
回复 112楼finesad的帖子
恶意满满啊,中国人吃饱饭才多少年,就有人忘本了
P
Papyrus
简单说说摘桃高手袁隆平:(全凭记忆写的) 杂交水稻有两系和三系杂交之分。 三系杂交有野败型和红莲型之分。(后来的命名) 野败型是天然不育系,红莲型是不找天然不育系,利用现有的改。 前者靠机会,后者难度很大。 找到天然不育系比较方便,杂交水稻的理论等等和袁以及后面我要提的人都无关。理论归理论,但真正有方便繁育的三系品种,那又是另一回事。 我国的贡献也在于此。 三系找不育系,培育保持系和回复系,都很重要。 华国锋当湖南省一把手的时候,因为看到优良品种的增产效益,对杂交稻科研很支持,湖南省出的经费最多(记得湖南是拿了200多万元吧,当时是巨款了)。 于是湖南的袁隆平当上了全国杂交稻研究协调组的组长(大概是这么个位置)。 发现野败型天然稻的是李必湖和冯克珊。发现后,袁隆平赶紧坐火车从几千里外赶来了。 李必湖是湖南的,是袁的手下。冯是海南的,发现之功到了袁隆平手里。 李必湖后来和袁分道扬镳了。 只有了天然不育系(需要运气,花时间,技术含量并不高)。 下一步是能同时起作用的不育系和保持系。搞出来的人叫龙颜安。当时十多家同时干,只有龙颜安搞出来了,因为他注意到遮光的作用。 如果说有技术含量,也最重要的一步应该是江西的龙颜安。 最后一步,真正能大面积推广并且品种不轻易退化,需要恢复系。 直到1973年,广西农学院教师张先程在东南亚的品种里找到第一个结实率在90%以上的强恢复系, 到了1980年代,福建三明农科所技术员谢华安育成了新一代强恢复系“明恢63”,因此他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母”。“明恢63”与颜龙安的不育系“珍汕97”配套,生产出来的种子就是“汕优63”。
——— 1981年6月6日,当时的国家科委、农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要将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杂交水稻研发团体。前来领奖的颜龙安却得知,奖状上只写着“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没有其他人的名字,奖状与奖章也只有一份。
颁奖大会召开的前一天,颜龙安找到当时主管科技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和农业部党组副书记朱荣,向他们反映情况。“这么多人对杂交水稻做出过重要贡献,怎么都不提名字,变成了一个‘等’字?难道杂交水稻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吗?”随即,科委与农业部就在参会人员的驻地京西宾馆紧急召开了一个协商会,除了袁隆平和颜龙安以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9家媒体也旁听了会议。会上,袁隆平没有发言。   颜龙安说,虽然方毅对他的意见表示理解,但大局已定。一位领导劝他:“今天晚上,国际广播电台就要向全世界播出‘袁隆平等人获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这条消息了,明天所有的报纸也都会刊载这则新闻,这么大的事情,关乎到国家威望,不好再有什么更改。” ————- 为什么只有袁隆平一人的名字,没有其他人贡献,因为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的申报单位是中国农科院与湖南农科院。 正因为如此,中科院一直不给袁隆平院士。袁后来进了工程院。而学历低不懂外文,也没有高水平期刊文章的谢华安却是中科院院士。
有人提到袁隆平的种子导致绝收的事。袁隆平捞名捞钱作秀都有一手的,科研水平不行。他那个隆平高科是给他儿子搞的,捞了不少钱,种子不行。 后来袁隆平连两系法杂交稻的荣誉也要捞到自己手里。 两系法全靠了石明松,没有多少经费支持,80年代搞出来后,因为买的伪劣电热毯事故身亡,又给袁隆平在2000年后提供了攫取荣誉的机会。
我们国家呀,真正做事的人没有名声,会捞才会赢。


电动车 发表于 2021-05-22 14:37

中国就是喜欢搞人上人的狼性逻辑,一个人群里一定要造一个神出来,搞个人崇拜。
一个科学家的成功有前辈的基础,有同辈的帮扶合作,由后辈的继承和发展,很难说哪个就绝对重要。
袁隆平是很伟大的科学家,但是否至于神化至此,每个人看法不同,天津有网友在网上批评袁隆平已经被刑拘了,至于吗?
c
crazymutt
就冲人家92岁摔倒在稻田 一个月后走了,我觉得值得致敬
jennyjiang 发表于 2021-05-22 15:54

新时代雷锋
7
789
钟南山贡献不行 袁隆平贡献不行 很好奇到底谁行
hi2021 发表于 2021-05-22 21:19

美国人民吃饱肚子靠哪位大神?
m
maidouzhu
简单说说摘桃高手袁隆平:(全凭记忆写的) 杂交水稻有两系和三系杂交之分。 三系杂交有野败型和红莲型之分。(后来的命名) 野败型是天然不育系,红莲型是不找天然不育系,利用现有的改。 前者靠机会,后者难度很大。 找到天然不育系比较方便,杂交水稻的理论等等和袁以及后面我要提的人都无关。理论归理论,但真正有方便繁育的三系品种,那又是另一回事。 我国的贡献也在于此。 三系找不育系,培育保持系和回复系,都很重要。 华国锋当湖南省一把手的时候,因为看到优良品种的增产效益,对杂交稻科研很支持,湖南省出的经费最多(记得湖南是拿了200多万元吧,当时是巨款了)。 于是湖南的袁隆平当上了全国杂交稻研究协调组的组长(大概是这么个位置)。 发现野败型天然稻的是李必湖和冯克珊。发现后,袁隆平赶紧坐火车从几千里外赶来了。 李必湖是湖南的,是袁的手下。冯是海南的,发现之功到了袁隆平手里。 李必湖后来和袁分道扬镳了。 只有了天然不育系(需要运气,花时间,技术含量并不高)。 下一步是能同时起作用的不育系和保持系。搞出来的人叫龙颜安。当时十多家同时干,只有龙颜安搞出来了,因为他注意到遮光的作用。 如果说有技术含量,也最重要的一步应该是江西的龙颜安。 最后一步,真正能大面积推广并且品种不轻易退化,需要恢复系。 直到1973年,广西农学院教师张先程在东南亚的品种里找到第一个结实率在90%以上的强恢复系, 到了1980年代,福建三明农科所技术员谢华安育成了新一代强恢复系“明恢63”,因此他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母”。“明恢63”与颜龙安的不育系“珍汕97”配套,生产出来的种子就是“汕优63”。
——— 1981年6月6日,当时的国家科委、农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要将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杂交水稻研发团体。前来领奖的颜龙安却得知,奖状上只写着“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没有其他人的名字,奖状与奖章也只有一份。
颁奖大会召开的前一天,颜龙安找到当时主管科技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和农业部党组副书记朱荣,向他们反映情况。“这么多人对杂交水稻做出过重要贡献,怎么都不提名字,变成了一个‘等’字?难道杂交水稻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吗?”随即,科委与农业部就在参会人员的驻地京西宾馆紧急召开了一个协商会,除了袁隆平和颜龙安以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9家媒体也旁听了会议。会上,袁隆平没有发言。   颜龙安说,虽然方毅对他的意见表示理解,但大局已定。一位领导劝他:“今天晚上,国际广播电台就要向全世界播出‘袁隆平等人获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这条消息了,明天所有的报纸也都会刊载这则新闻,这么大的事情,关乎到国家威望,不好再有什么更改。” ————- 为什么只有袁隆平一人的名字,没有其他人贡献,因为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的申报单位是中国农科院与湖南农科院。 正因为如此,中科院一直不给袁隆平院士。袁后来进了工程院。而学历低不懂外文,也没有高水平期刊文章的谢华安却是中科院院士。
有人提到袁隆平的种子导致绝收的事。袁隆平捞名捞钱作秀都有一手的,科研水平不行。他那个隆平高科是给他儿子搞的,捞了不少钱,种子不行。 后来袁隆平连两系法杂交稻的荣誉也要捞到自己手里。 两系法全靠了石明松,没有多少经费支持,80年代搞出来后,因为买的伪劣电热毯事故身亡,又给袁隆平在2000年后提供了攫取荣誉的机会。
我们国家呀,真正做事的人没有名声,会捞才会赢。


电动车 发表于 2021-05-22 14:37

长知识了。死者为大,但同时也希望给这些真正做出贡献的人credit。
p
perpetuity
看了一些回复,深刻的理解了中国人的“文人相轻”。
固然袁隆平不是一个真的改变水稻的神,也许谢的工作更重要,更有效果,但是他的名气更大,所以他的不足就该放大,而不是他的工作。简单的把袁先生当作中共捧出来的又一个摘桃子的骗子的,我觉得你是闲得蛋疼,人家一辈子在认真做自己的工作,就这一点就比你们这帮喷子强一万倍。
f
foreverf
这个问题不知是真的无知还是恶意,中国一直到七八十年代,温饱都是人们关心的头等大事。杂交水稻产量高,大家都种的,我小时候一直听大人说杂交水稻/杂优。他的贡献就不要来质疑了吧,怀疑一切的人生不美。
finesad 发表于 2021-05-23 11:09

你不是一样在怀疑楼主?很多人都听说过,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但是具体的事迹确实也是很多人不清楚啊。随便说说就变成无知和恶意了,上网不就是为了随便聊聊吗?
p
perpetuity
中国就是喜欢搞人上人的狼性逻辑,一个人群里一定要造一个神出来,搞个人崇拜。
一个科学家的成功有前辈的基础,有同辈的帮扶合作,由后辈的继承和发展,很难说哪个就绝对重要。
袁隆平是很伟大的科学家,但是否至于神化至此,每个人看法不同,天津有网友在网上批评袁隆平已经被刑拘了,至于吗?
Papyrus 发表于 2021-05-23 11:54

其实中国人的英雄是太少,而不是太多。踏踏实实干活的英雄太少,袁隆平作为一个一辈子都在认真工作,为社会做贡献,我觉得把他作为英雄没有什么不妥。我朋友圈里很多人转发了对袁先生的问候,我个人认为是个好事,至于说个人崇拜,神,你不妨做个调查,有几个人会“崇拜”?但是要是说尊重,我周围发了朋友圈的,都还是对他非常尊重。
f
foreverf
中国就是喜欢搞人上人的狼性逻辑,一个人群里一定要造一个神出来,搞个人崇拜。
一个科学家的成功有前辈的基础,有同辈的帮扶合作,由后辈的继承和发展,很难说哪个就绝对重要。
袁隆平是很伟大的科学家,但是否至于神化至此,每个人看法不同,天津有网友在网上批评袁隆平已经被刑拘了,至于吗?
Papyrus 发表于 2021-05-23 11:54

Re, 搞得现在华人论坛也越来越像豆瓣微博,必须要紧跟主旋律,人云亦云,一起吹彩虹屁
p
pingpingpang
在这里久了,你就会发现,总有一帮人日复一日的跟着大陆的热点,要么冷嘲热讽,要么造谣中伤,少有真的抱怨和建议 在我看来,多半是岛内的宣传需要,这里的很多说法,都基本同步的和岛内民进党的宣传是一致的,他们不在乎结果,目的是保持或者扩大台湾和大陆的距离(包括海华)
P
Papyrus
其实中国人的英雄是太少,而不是太多。踏踏实实干活的英雄太少,袁隆平作为一个一辈子都在认真工作,为社会做贡献,我觉得把他作为英雄没有什么不妥。我朋友圈里很多人转发了对袁先生的问候,我个人认为是个好事,至于说个人崇拜,神,你不妨做个调查,有几个人会“崇拜”?但是要是说尊重,我周围发了朋友圈的,都还是对他非常尊重。
perpetuity 发表于 2021-05-23 12:31

我没有说不尊重他的贡献,我说了他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但至于造神,again, 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
中国的能人太多了,聪明人也很多,不知你怎么定义英雄?你说他一辈子都认真工作,这样的人不少吧,还是你周围都是混日子的?
正因为造神才会导致你觉得hero少,这个社会才会缺乏对普通人,普通工作,普通生活的基本尊重,因为大家的眼睛只看到英雄。殊不知英雄的背后有多少普通人的助力才会有英雄的存在。所以,我还是那个看法,袁隆平值得尊重,但他不是sole God.
g
gokgs
不太懂, 稍微看了看, 感觉还是很牛的。
p
perpetuity
在这里久了,你就会发现,总有一帮人日复一日的跟着大陆的热点,要么冷嘲热讽,要么造谣中伤,少有真的抱怨和建议 在我看来,多半是岛内的宣传需要,这里的很多说法,都基本同步的和岛内民进党的宣传是一致的,他们不在乎结果,目的是保持或者扩大台湾和大陆的距离(包括海华)
pingpingpang 发表于 2021-05-23 12:39

的确如此,所以偶尔来看看就好了,这里大部分都是些没脑子的,好在这些人的存在改变不了什么,他们的世界基本都是负面的,在真实生活里你大概率会选择远离的那种负能量满满的人群。
p
pingpingpang
回复 129楼Papyrus的帖子
对人的尊重是多维度的,凭什么你认为对普通人的尊重不够
我尊重科学家,也尊重普通劳动者,为什么要把两件简单的事情放在一起?
c
cocolili
这个问题不知是真的无知还是恶意,中国一直到七八十年代,温饱都是人们关心的头等大事。杂交水稻产量高,大家都种的,我小时候一直听大人说杂交水稻/杂优。他的贡献就不要来质疑了吧,怀疑一切的人生不美。
finesad 发表于 2021-05-23 11:09

奇了怪了,为啥不能质疑?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质疑爱因斯坦,哥白尼呢。
c
cocolili
看了一些回复,深刻的理解了中国人的“文人相轻”。
固然袁隆平不是一个真的改变水稻的神,也许谢的工作更重要,更有效果,但是他的名气更大,所以他的不足就该放大,而不是他的工作。简单的把袁先生当作中共捧出来的又一个摘桃子的骗子的,我觉得你是闲得蛋疼,人家一辈子在认真做自己的工作,就这一点就比你们这帮喷子强一万倍。
perpetuity 发表于 2021-05-23 12:26

照你的逻辑,中国足球队也不该被批评,因为批评的人踢球的水平可能帮他们提鞋都不够。
P
Papyrus
回复 129楼Papyrus的帖子
对人的尊重是多维度的,凭什么你认为对普通人的尊重不够
我尊重科学家,也尊重普通劳动者,为什么要把两件简单的事情放在一起?
pingpingpang 发表于 2021-05-23 12:50

很可惜的是现状就是对普通人的尊重远远远远不够啊,这个没必要自欺欺人
你可以做到,不代表大家都可以做到。不然国内怎么会内卷成那样,这里也好不到哪儿去。
而且,我语境里的普通人不是literal sense的普通人,而是比如像袁隆平身边那些不那么有名,出名的运气不那么好,但却同样做出很大贡献的普通科研工作者。
p
perpetuity
照你的逻辑,中国足球队也不该被批评,因为批评的人踢球的水平可能帮他们提鞋都不够。
cocolili 发表于 2021-05-23 12:57

批评的意义在于?
照你的逻辑中国足球队水平不行所以就活该被批评,乒乓球队水平高就不该批评,批评是为了让他们进步,为什么不呢?
袁先生在他的本职工作做了一辈子,他挑头做了很多相关的科研,尽管他不一定直接做出了最受普及的种子,但是他带动了这方面的科研,相应的带动了整个水稻,甚至是粮食,或是农业的长足发展。至于说其他喷子非要强调农药,化肥的作用,有谁刻意的去忽略了这些技术带来的作用?但是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些论据来证明袁先生的工作是毫无意义的?
您的逻辑是什么?我没看明白,就为了证明自己理中客?
四处停停走走
我没有说不尊重他的贡献,我说了他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但至于造神,again, 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
中国的能人太多了,聪明人也很多,不知你怎么定义英雄?你说他一辈子都认真工作,这样的人不少吧,还是你周围都是混日子的?
正因为造神才会导致你觉得hero少,这个社会才会缺乏对普通人,普通工作,普通生活的基本尊重,因为大家的眼睛只看到英雄。殊不知英雄的背后有多少普通人的助力才会有英雄的存在。所以,我还是那个看法,袁隆平值得尊重,但他不是sole God.
Papyrus 发表于 2021-05-23 12:43

我觉得你这种说法有点吹毛求疵。稍微有科学常识和社会生活常识的人都明白英雄背后有普通人助力的这个道理。你质疑的所谓造神的方式导致hero少,这逻辑不是很成立。事实上普通人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与其集中在娱乐圈戏子身上,袁隆平这样的深入人心的形象对树立科学家形象有益而无害。因为他的名字如雷贯耳,所以人们愿意去了解他背后的颜华安李必湖以及成千上万农业科研人员。如果连他的名字都不能为大众所景仰,那么这个农业研究科学只会更加没落无名。当你比较他的声望的时候,更多应该放在大众传媒的角度去和其他引起公众注意力的人(比如明星)来比较,而不是拿更加无名的科研人员与他进行比较,这才是合理的看待角度。
p
pingpingpang
回复 135楼Papyrus的帖子
我也是闲的
袁院士对解决中国的基本粮食问题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就好像现在中国基本都用高铁了,你不能说现在谁还坐绿皮车,比例不大,所以就要去质疑过去从无到有解决运输问题的人作出的贡献
你爷爷去世了,在头七的时候,你说非要说你爸挣钱多,应该有更多的尊重?你觉得合适吗?
p
perpetuity
很可惜的是现状就是对普通人的尊重远远远远不够啊,这个没必要自欺欺人
你可以做到,不代表大家都可以做到。不然国内怎么会内卷成那样,这里也好不到哪儿去。
而且,我语境里的普通人不是literal sense的普通人,而是比如像袁隆平身边那些不那么有名,出名的运气不那么好,但却同样做出很大贡献的普通科研工作者。
Papyrus 发表于 2021-05-23 13:01

怎么算足够的尊重?得奖全部署名?人人都该给个院士啥的?屠呦呦的诺奖也应该给她周围的工作人员分一下?其实不都是一份工作而已,做得好自然别人尊重,做不好自然会让你滚蛋。和袁隆平做类似的工作,但是似乎没有那么受追捧的,要为他们鸣不平?如果工作真的远超过袁隆平,大家自然会知道,如果差不多,宣传的多的自然占优,但是有那么大必要吗?
m
mmmfffccc
楼主, 多读书是正道啊!
t
temphan
我想起来我们上大学的时候都是吃的籼米,想必就是杂交水稻。那个难吃啊,每次都是吃一半倒一半,最后我都不吃米饭了,改吃馒头。
m
mangooo26
我是尊重袁老的,不过我已经过了被灌输不思考的年纪,我相信他是国家必须扶持的一个人物形象,至于真相,并不重要,也没有多少人真的了解。 一定会有很高比例喷子去攻击跟他们想法不一样的群体,不具备思考能力僵尸喷子是国家更需要大力扶植的武器, 他们的功能就在于替当权者达到他们的统治目的。

p
perpetuity
我没有说不尊重他的贡献,我说了他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但至于造神,again, 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
中国的能人太多了,聪明人也很多,不知你怎么定义英雄?你说他一辈子都认真工作,这样的人不少吧,还是你周围都是混日子的?
正因为造神才会导致你觉得hero少,这个社会才会缺乏对普通人,普通工作,普通生活的基本尊重,因为大家的眼睛只看到英雄。殊不知英雄的背后有多少普通人的助力才会有英雄的存在。所以,我还是那个看法,袁隆平值得尊重,但他不是sole God.
Papyrus 发表于 2021-05-23 12:43

奇了怪了,为什么你会觉得大家纪念袁先生只是因为他是The One, sole god? 大家只是尊重他而已,hero难道只能是one and only one?
我觉得像袁先生这样的科学家就是太少,宣传的太少,值得大力宣传。
至于说他背后的普通人,工作人员,或是他那儿曾经有过的扫地僧,谁去否认他们的工作了?微软干到今天,Facebook干到今天,大家把功劳挤在盖茨和扎克伯格头上?还是这一堆一堆的码工头上?

m
mangooo26
其实国内很多网友非常有智慧,我看一个网友问,越南国土是中国1/30,人口将近一个亿,为什么不但自给自足还能出口那么多? 越南没有袁隆平。
p
perpetuity
其实国内很多网友非常有智慧,我看一个网友问,越南国土是中国1/30,人口将近一个亿,为什么不但自给自足还能出口那么多? 越南没有袁隆平。
mangooo26 发表于 2021-05-23 13:43

你算过可用耕地面积么?越南一年三熟,中国有多少地方是三熟?
m
mangooo26
你算过可用耕地面积么?越南一年三熟,中国有多少地方是三熟?
perpetuity 发表于 2021-05-23 13:51

越南领土面积不足33万平方公里,国土只有我们的三十分之一,但越南却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大米出口国,其大米出口从亚洲到欧洲。越南的粮食作物相对单一,水稻的播种面积占到了全部耕地的四分之三左右,越南的耕地面积不大。
四处停停走走
越南领土面积不足33万平方公里,国土只有我们的三十分之一,但越南却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大米出口国,其大米出口从亚洲到欧洲。越南的粮食作物相对单一,水稻的播种面积占到了全部耕地的四分之三左右,越南的耕地面积不大。

mangooo26 发表于 2021-05-23 13:57

还有一点啊,中国很多土地用来种植经济作物和小麦玉米等其他粮食作物。简单的说经济作物更加赚钱,对农民增收是好事。其实杂交稻的产量提高也是给其他作物留出了耕地空间
h
hhwubian
其实国内很多网友非常有智慧,我看一个网友问,越南国土是中国1/30,人口将近一个亿,为什么不但自给自足还能出口那么多? 越南没有袁隆平。
mangooo26 发表于 2021-05-23 13:43

以一人之力,解决了一个国家的吃饭问题,这样的大神不可能太多的,有一个就已经是奇迹了
P
Pelosi
其实国内很多网友非常有智慧,我看一个网友问,越南国土是中国1/30,人口将近一个亿,为什么不但自给自足还能出口那么多? 越南没有袁隆平。
mangooo26 发表于 2021-05-23 13:43




越南人比中国人聪明的多的多.
欧洲这里到处都是越南人, 比中国人多N倍以上.

P
Pelosi
P
Pelosi
P
Pelosi
P
Pelosi
P
Pelosi
b
breadtalk
搞过科研的人都知道 这些东西怎么可能是一个人的成果。。。。
g
goodsmellycat
反正我爷爷奶奶那辈小时候有没吃饱饭过
h
hagrid
有这个问题的基本就已经在犯罪的边缘了
w
windintrees
中国人今天能讨论哪种米好不好吃,而不是米够不够吃,这就是他的功劳。 这样说能懂吗?还不懂我就真的没办法了。

snowpenguin 发表于 2021-05-22 13:40

手动点赞
j
jakon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没吃过,不知道其实自己吃的就是优选的杂交品种。
miaoerl 发表于 2021-05-22 13:42

别扯了,没吃过就是没吃过,不是全国各地都吃那种烂大米,别代表所有人说话
j
jakon
奇了怪了,为什么你会觉得大家纪念袁先生只是因为他是The One, sole god? 大家只是尊重他而已,hero难道只能是one and only one?
我觉得像袁先生这样的科学家就是太少,宣传的太少,值得大力宣传。
至于说他背后的普通人,工作人员,或是他那儿曾经有过的扫地僧,谁去否认他们的工作了?微软干到今天,Facebook干到今天,大家把功劳挤在盖茨和扎克伯格头上?还是这一堆一堆的码工头上?


perpetuity 发表于 2021-05-23 13:40

你逻辑有问题的根源是分不清说话的主体是你还是中国政府,你和政府合二为一了。这个感觉想必是很好的,你应该觉得自己很强大吧。
c
caravan
简单说说摘桃高手袁隆平:(全凭记忆写的) 杂交水稻有两系和三系杂交之分。 三系杂交有野败型和红莲型之分。(后来的命名) 野败型是天然不育系,红莲型是不找天然不育系,利用现有的改。 前者靠机会,后者难度很大。 找到天然不育系比较方便,杂交水稻的理论等等和袁以及后面我要提的人都无关。理论归理论,但真正有方便繁育的三系品种,那又是另一回事。 我国的贡献也在于此。 三系找不育系,培育保持系和回复系,都很重要。 华国锋当湖南省一把手的时候,因为看到优良品种的增产效益,对杂交稻科研很支持,湖南省出的经费最多(记得湖南是拿了200多万元吧,当时是巨款了)。 于是湖南的袁隆平当上了全国杂交稻研究协调组的组长(大概是这么个位置)。 发现野败型天然稻的是李必湖和冯克珊。发现后,袁隆平赶紧坐火车从几千里外赶来了。 李必湖是湖南的,是袁的手下。冯是海南的,发现之功到了袁隆平手里。 李必湖后来和袁分道扬镳了。 只有了天然不育系(需要运气,花时间,技术含量并不高)。 下一步是能同时起作用的不育系和保持系。搞出来的人叫龙颜安。当时十多家同时干,只有龙颜安搞出来了,因为他注意到遮光的作用。 如果说有技术含量,也最重要的一步应该是江西的龙颜安。 最后一步,真正能大面积推广并且品种不轻易退化,需要恢复系。 直到1973年,广西农学院教师张先程在东南亚的品种里找到第一个结实率在90%以上的强恢复系, 到了1980年代,福建三明农科所技术员谢华安育成了新一代强恢复系“明恢63”,因此他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母”。“明恢63”与颜龙安的不育系“珍汕97”配套,生产出来的种子就是“汕优63”。
——— 1981年6月6日,当时的国家科委、农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要将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杂交水稻研发团体。前来领奖的颜龙安却得知,奖状上只写着“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没有其他人的名字,奖状与奖章也只有一份。
颁奖大会召开的前一天,颜龙安找到当时主管科技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和农业部党组副书记朱荣,向他们反映情况。“这么多人对杂交水稻做出过重要贡献,怎么都不提名字,变成了一个‘等’字?难道杂交水稻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吗?”随即,科委与农业部就在参会人员的驻地京西宾馆紧急召开了一个协商会,除了袁隆平和颜龙安以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9家媒体也旁听了会议。会上,袁隆平没有发言。   颜龙安说,虽然方毅对他的意见表示理解,但大局已定。一位领导劝他:“今天晚上,国际广播电台就要向全世界播出‘袁隆平等人获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这条消息了,明天所有的报纸也都会刊载这则新闻,这么大的事情,关乎到国家威望,不好再有什么更改。” ————- 为什么只有袁隆平一人的名字,没有其他人贡献,因为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的申报单位是中国农科院与湖南农科院。 正因为如此,中科院一直不给袁隆平院士。袁后来进了工程院。而学历低不懂外文,也没有高水平期刊文章的谢华安却是中科院院士。
有人提到袁隆平的种子导致绝收的事。袁隆平捞名捞钱作秀都有一手的,科研水平不行。他那个隆平高科是给他儿子搞的,捞了不少钱,种子不行。 后来袁隆平连两系法杂交稻的荣誉也要捞到自己手里。 两系法全靠了石明松,没有多少经费支持,80年代搞出来后,因为买的伪劣电热毯事故身亡,又给袁隆平在2000年后提供了攫取荣誉的机会。
我们国家呀,真正做事的人没有名声,会捞才会赢。


电动车 发表于 2021-05-22 14:37

马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