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这个博主一切安好。 这是一场官方推广的造神运动。 看新闻说,发出不同声音的人,已经被抓了。有点好笑。 ReesWitherspoon 发表于 2021-05-25 09:02
祖辈 父母辈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袁隆平的成就是有时代意义的。 我们这代人没有挨过饿 缺过吃的,诉求完全不同。 拿着好吃不好吃这一个标准来衡量袁一生的成就,哗众取宠博眼球。什么热度都能蹭,这种公众号太low。 杂交的概念都不懂,吹什么日本大米 泰国大米,装什么专家。 tlybt 发表于 2021-05-22 08:53
我们这代人是没有缺吃的的记忆 回家问下爸妈有没有 好不好过 smzsmz 发表于 2021-05-22 08:29
大内密探008 发表于 2021-05-22 08:20
小时候经常吃,超难吃。 煮粥还行吧,做米饭就有点难以下咽。 HUGA 发表于 2021-05-22 08:25
神化到某种地步的人和事我都不禁要打个问号。看到国士无双这类标语都天生反感。 咸鱼红烧肉 发表于 2021-05-22 08:55
国士无双是谁?终南山? bigjohn123456 发表于 2021-05-22 08:56
看见朋友圈好多人眼泪汪汪比家人去世还伤心,还有人录自己孩子听到他去世就哇一下哭出来的视频……… 我想起来我妈说,毛泽东去世的时候也得举国都哭,你不哭就是反革命… Jessicali0707 发表于 2021-05-22 08:47
你可以告诉他们不要哭,最好的纪念就是吃他发明的米。 cafe1123 发表于 2021-05-22 09:00
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的全国人挨饿 具体是什么造成的? 几分天灾?几分人祸? 所以你的意思是事后袁隆平的水稻技术, 在短期内补救了这个事态? 如果没有袁隆平的技术,或者说他没能够研制出这个技术, 当时是否有其他的途径? 网上说,因为袁隆平的技术, 使得世界上没有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全世界吃中国粮, 这个说法具体的准确性是多少? pwwq 发表于 2021-05-22 09:07
不懂米的路过,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主要贡献不是分担了牲畜的粮食供给么?这样人可以吃好吃的米啊。 ValyriaC 发表于 2021-05-22 09:08
怎么可能,国外吃大米的不多。其实中国北方吃大米的也不多。 cafe1123 发表于 2021-05-22 09:08
你们这些人种过田吗? 1980~1985年间,杂交水稻为民众解决温饱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其实那时候以及之后的很多年,还是有不少人粮食不够吃.不知道那种杂交水稻跟袁老有无关系? 我还是喜欢吃那种杂交水稻(似乎主要是南方种植)泰国香米印度米,而不是当前所谓的东北米(包括五常稻花香).东北米是粳米(似乎江浙沪的人喜欢),南方米是籼米. luckhap 发表于 2021-05-22 09:18
看板上很多人说吃过杂交水稻, 我完全不知道我小时候吃的啥, 我应该没吃过杂交水稻, 你们吃过能说一下是怎么买到的么? 买的时候能挑选杂交和非杂交的? 还是说一个时间段, 只能吃到杂交水稻pwwq 发表于 2021-05-22 09:09
不知道哪个牲畜吃大米,老鼠? cafe1123 发表于 2021-05-22 09:16
回复 38楼luckhap的帖子 所以说, 我小时候吃的米应该很大可能性 也是杂交水稻 pwwq 发表于 2021-05-22 09:21
杂交稻不止袁隆平一家,广泛种植的不是袁隆平团队搞的。袁隆平的功绩是他的团队在海南找到了野生太监植株,才让水稻杂交成为可能。类似于青霉素生产,在那个烂哈密瓜上发现了高产菌种,才让青霉素工业生成成为可能。 驫龘麤靐 发表于 2021-05-22 09:32
没什么,就转一下微博:https://m.weibo.cn/1740006833/4157256381113546 想Battle的找博主哈 ———————————— #袁隆平# 是没什么 水稻三系配套方法育种理论创始人不是袁隆平,虽然国际遗传学界对杂交水稻持否定态度,虽然三系法一直没成功; 他研究杂交优势的时候,国内大多数人还在嫁接西红柿和马铃薯; 他只不过是“偶然”在1960年于早稻田中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的第一代; 他只不过用了2年,在湖南的水田里逐穗检查了14000多个稻穗,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 他不过在1965年写了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只不过恰好被国家科委看到,又得到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支持,科委发函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责成他们支持袁隆平的研究; 他只不过作为三人小组负责人,带着学生李必湖、尹华奇到海南育种,湖南、云南、海南、广东乱串,结果失败了3000多次; 他只不过在失败后,开始寻找野生稻,发现者是他的助手李必湖,“野败”只是他给的命名; 他只是将研究成果和发现毫无保留的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做了报告,并将“野败”材料发送给大家,开启了全国范围的杂交水稻系统性研究; 他的育种技术也不怎样,结果当年“野败”的种子只有江西省萍乡市农科所技术员颜龙安种植成功。他在一年后才育种成功; 甚至三系中的强恢复系也不是他发现的,发现人是广西农学院教师张先程,来自东南亚稻种; 为此在81年申报新中国发明特等奖的时候,有人因为奖状上写着“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而专门找当时主管科技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和农业部党组副书记朱荣反映问题:团队的贡献,怎么能只写一个人名; 在当晚紧急召开的协调会上,老爷子一句话都没说; 说什么呢? 后来的甚至都不用怎么提了, 比如他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担任世界粮农组织顾问; 向世界推广杂交水稻,用10%的土地种出了20%的粮食; 提出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 研究超级稻不断提升水稻的产量极限; 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有人就跳了,说这些有屁用,两系法比三系法产量高多了; 对哈,两系法发明人和稻种发现者是石明松 育成籼型光敏不育系的是湖南所的邓华凤 你们觉得这两系法就成了 可以靠着嘴巴去种了 那国家863计划“两系法水稻品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及光敏核不育基因研究”项目负责人是袁隆平你知道? 1989年的异常低温对两系法毁灭性打击后提出选育新思路的是袁隆平你肯定也不知道 1995年两系法才获得突破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你知道? 你们更不想知道1973年-1988年,三系法已经增产了1000亿公斤你知道? 杂交水稻——真正由他开启、推动的事业,从1975年到2006年,在中国已累计推广3.76亿公顷,共增产稻谷5200多亿公斤,产量还一直在刷新; 你们就知道嘴巴一张说 两系法创始人不是袁隆平 当年听了他的报告领了他的种子的人,后来陆续加入研究的人,很多人和他一样都成了院士,有的还是中科院院士 老爷子只知道杂交水稻,只知道育种,87岁了,还在田间地头; 他到71岁时才买了辆10万的车,以前下田、刚开始是步行,后来骑自行车,再后来骑摩托车,最贵的豪车也就是沃尔沃S60; 那么,你们说他被过誉了 这个过誉中的“誉”到底是什么呢?这个国家和人民给了他多少? 他三次落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成立后,才于1995年当选工程院院士。 袁老说,是我水平不够。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说是“历史误会”。 袁老说,十分幽默。 过誉,是给的钱够多,还是给的地位够高?还是给的权利够大? 不过给了个“杂交水稻之父”的虚名 就这样还有人不高兴 最后,说杂交水稻不好吃的 你穷的只吃得起早籼稻吧 早籼稻口感是差点 你们就叫唤着是给猪吃的 它耐旱、生长期只要50天 懂50天是什么意思吗? 只有粳稻的1/3 另外,晚籼稻吃过吗?米中之王丝苗米吃过吗?顺便告诉你们现在都是杂交选育 东北大米 是粳稻 黑土地好 纬度高日照长 好吃 它亩产1000斤 产量占全国16% 养得活多少人 几乎可以肯定这16%里不包括喷子们 东北大米正在做杂交选育 说东北大米是日本种子的 我觉得你可以去洗洗脑啊 五优稻1号、稻花香2号(五常米)这些稻种 是你们日本祖宗留下来的? 你们要脸吗? 大众需要图腾和象征 就像大家只记住了加加林、阿姆斯特朗、杨利伟 有人为后面的航天员设计师工程师怼他们吗? 媒体宣传杂交水稻的成就 不可能报菜名一样列人名 成绩是集体的努力 但总要找个代表性人物 重大的研究成果、重大的历史进程,当然不只是一个人的努力 但是总是有那么一个人 他在关键时刻的关键位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那晚紧急召开的协调会并没有做什么改变 最后的发明特等奖,还是颁给“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 国家最后还是认为那个关键人物是袁隆平 你们不要傻逼一样问我 “你知道谢安华是谁吗?” 我知道啊,我还知道颜龙安、李家洋、陈温福、罗锡文、张洪程、宋宝安、朱英国、刘旭、万建民…… 这个名单以后还会继续增加 他们都有贡献 也被广泛宣传过 他们都是“等人” Peacelife 发表于 2021-05-22 08:46
造神运动确实很恶心,尤其某个场合好几个人把他抬起来 Madman2020 发表于 2021-05-22 09:22
当年我家种过,都是用来交公粮的,自家吃的5-600斤亩,杂交的800-1100斤亩 ivln 发表于 2021-05-22 09:44
什么是交公粮 什么年代的事情? pwwq 发表于 2021-05-22 09:45
然后在转一下某作家的评论:你可以不认同他的成绩,也可以不伤心不难过,但没必要在今天专门冒出来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和“清醒”。 Peacelife 发表于 2021-05-22 08:50
当年我家种过,都是用来交公粮的,自家吃的5-600斤亩,杂交的800-1100斤亩,后来不用交公粮就没人种了。 ivln 发表于 2021-05-22 09:44
真是心寒!短短几千缺乏论证字就想否定人一生的研究成果。 有些人穷其一生致力研究,过点好日子就有人看不惯。有些人靠刷点嘴皮子,抹黑这些人,抹杀这些研究成果来求关注,求打赏,真是恶心!50,60年代那会,树皮都被吃光了,那会你是想等一年吃上米还是三个月就吃上大米啊。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virtue 发表于 2021-05-22 10:25
所以泰国香米和印度米 主要是依靠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 pwwq 发表于 2021-05-22 09:20
我看到的是批评体制和造神运动,而不是抹杀否定个人的研究成果。那篇文章没有抹黑袁隆平个人。不管从任何角度讲,袁隆平个人都是一个极其令人尊敬的人。 咸鱼红烧肉 发表于 2021-05-22 10:31
不知道米粉是什么米做的?作为湖南人,天天7粉也可以啊,哈哈哈 stacych8008 发表于 2021-05-22 10:57
回复 76楼Clover4l的帖子 地不同,想印度耕地多,土地肥,不用杂交也比国内产量高。美国也不需要杂交稻,产量也很高。 袁隆平的意义是针对国内的,产量就是高一些,因为化肥用得多,味道会差些 minqidev 发表于 2021-05-22 10:42
袁隆平类似霍金,是媒体的宠儿,给了喜欢搞崇拜的大众一个偶像。他的存在实际可能还压制了其他同行。谁说得出那些广泛种植的品种是谁培养的?在水稻杂交理论上作出突破的人又是谁?如果不调查,我们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恐怕都会回答是袁隆平,其实都不是。 驫龘麤靐 发表于 2021-05-22 09:39
神烦这种时候来博眼球的low货,袁老的研究虽然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有意义,但对很多人都有意义,要理性讨论也不是在这个时候kreaty 发表于 2021-05-22 10:39
非常恶心发这种贴的人…… 杂交水稻早稻口感差,晚稻口感还行,比Costco卖的印度大米强多了。所以农村早稻是用来喂猪喂鸡鸭多。晚稻一般吃。 很多人有幸生在90年代后的中国,长在已经能买到东北大米后的00后,还能在家里能舍得花几倍的价钱买大米吃的城市富裕之家,就有何不食肉糜之叹了…… 在我们生长的那个年代的小地方孩子,大家在为吃饱穿暖而挣扎,在南方一点地要养一大家子的时候,杂交水稻就是救命稻草,水稻从几百斤到千斤,让普通老百姓能吃饱,能有余粮养牲畜,日子才开始慢慢好过的。 还进口粮食……进口的粮食是靠农民工没日没夜的血汗钱挣的外汇买回来的,吃的香吧?这些人就是杂交稻的受益者。miaoerl 发表于 2021-05-22 11:41
吃饱,功劳大的是邓小平。允许包产到户。 当然不许包产到户的也是他们。 Jimatssf 发表于 2021-05-22 11:48
版上有些人真的让人无语,你牛逼你倒是说说你给社会给人类做出了啥贡献?在家坐着当键盘侠吗sindylee 发表于 2021-05-22 10:16
🔥 最新回帖
站这里。。
🛋️ 沙发板凳
所以爸妈那代人挨饿是因为吃不上杂交稻? 现在吃上了所以不饿了?
没办法,都是造出来的神。
想Battle的找博主哈
———————————— #袁隆平# 是没什么 水稻三系配套方法育种理论创始人不是袁隆平,虽然国际遗传学界对杂交水稻持否定态度,虽然三系法一直没成功; 他研究杂交优势的时候,国内大多数人还在嫁接西红柿和马铃薯; 他只不过是“偶然”在1960年于早稻田中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的第一代; 他只不过用了2年,在湖南的水田里逐穗检查了14000多个稻穗,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 他不过在1965年写了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只不过恰好被国家科委看到,又得到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支持,科委发函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责成他们支持袁隆平的研究; 他只不过作为三人小组负责人,带着学生李必湖、尹华奇到海南育种,湖南、云南、海南、广东乱串,结果失败了3000多次; 他只不过在失败后,开始寻找野生稻,发现者是他的助手李必湖,“野败”只是他给的命名; 他只是将研究成果和发现毫无保留的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做了报告,并将“野败”材料发送给大家,开启了全国范围的杂交水稻系统性研究; 他的育种技术也不怎样,结果当年“野败”的种子只有江西省萍乡市农科所技术员颜龙安种植成功。他在一年后才育种成功; 甚至三系中的强恢复系也不是他发现的,发现人是广西农学院教师张先程,来自东南亚稻种;
为此在81年申报新中国发明特等奖的时候,有人因为奖状上写着“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而专门找当时主管科技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和农业部党组副书记朱荣反映问题:团队的贡献,怎么能只写一个人名; 在当晚紧急召开的协调会上,老爷子一句话都没说; 说什么呢? 后来的甚至都不用怎么提了, 比如他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担任世界粮农组织顾问; 向世界推广杂交水稻,用10%的土地种出了20%的粮食; 提出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 研究超级稻不断提升水稻的产量极限; 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有人就跳了,说这些有屁用,两系法比三系法产量高多了; 对哈,两系法发明人和稻种发现者是石明松 育成籼型光敏不育系的是湖南所的邓华凤 你们觉得这两系法就成了 可以靠着嘴巴去种了 那国家863计划“两系法水稻品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及光敏核不育基因研究”项目负责人是袁隆平你知道? 1989年的异常低温对两系法毁灭性打击后提出选育新思路的是袁隆平你肯定也不知道 1995年两系法才获得突破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你知道? 你们更不想知道1973年-1988年,三系法已经增产了1000亿公斤你知道? 杂交水稻——真正由他开启、推动的事业,从1975年到2006年,在中国已累计推广3.76亿公顷,共增产稻谷5200多亿公斤,产量还一直在刷新; 你们就知道嘴巴一张说 两系法创始人不是袁隆平
当年听了他的报告领了他的种子的人,后来陆续加入研究的人,很多人和他一样都成了院士,有的还是中科院院士 老爷子只知道杂交水稻,只知道育种,87岁了,还在田间地头; 他到71岁时才买了辆10万的车,以前下田、刚开始是步行,后来骑自行车,再后来骑摩托车,最贵的豪车也就是沃尔沃S60; 那么,你们说他被过誉了 这个过誉中的“誉”到底是什么呢?这个国家和人民给了他多少? 他三次落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成立后,才于1995年当选工程院院士。 袁老说,是我水平不够。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说是“历史误会”。 袁老说,十分幽默。 过誉,是给的钱够多,还是给的地位够高?还是给的权利够大? 不过给了个“杂交水稻之父”的虚名 就这样还有人不高兴 最后,说杂交水稻不好吃的 你穷的只吃得起早籼稻吧 早籼稻口感是差点 你们就叫唤着是给猪吃的 它耐旱、生长期只要50天 懂50天是什么意思吗? 只有粳稻的1/3 另外,晚籼稻吃过吗?米中之王丝苗米吃过吗?顺便告诉你们现在都是杂交选育 东北大米 是粳稻 黑土地好 纬度高日照长 好吃 它亩产1000斤 产量占全国16% 养得活多少人 几乎可以肯定这16%里不包括喷子们 东北大米正在做杂交选育 说东北大米是日本种子的 我觉得你可以去洗洗脑啊 五优稻1号、稻花香2号(五常米)这些稻种 是你们日本祖宗留下来的? 你们要脸吗? 大众需要图腾和象征 就像大家只记住了加加林、阿姆斯特朗、杨利伟 有人为后面的航天员设计师工程师怼他们吗? 媒体宣传杂交水稻的成就 不可能报菜名一样列人名 成绩是集体的努力 但总要找个代表性人物 重大的研究成果、重大的历史进程,当然不只是一个人的努力 但是总是有那么一个人 他在关键时刻的关键位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那晚紧急召开的协调会并没有做什么改变 最后的发明特等奖,还是颁给“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 国家最后还是认为那个关键人物是袁隆平 你们不要傻逼一样问我 “你知道谢安华是谁吗?” 我知道啊,我还知道颜龙安、李家洋、陈温福、罗锡文、张洪程、宋宝安、朱英国、刘旭、万建民…… 这个名单以后还会继续增加 他们都有贡献 也被广泛宣传过 他们都是“等人”
这个买米的时候还 专门可以买杂交水稻?
买的时候知道是袁隆平的技术种出来的么?
杂交的概念都不懂,吹什么日本大米 泰国大米,装什么专家。
赞这个人能够独立思考,有种,敢发声。
国士无双是谁?终南山?
朋友圈悼念袁隆平的标题啊。呃这就尴尬了,已经“无双”了两位。
今天朋友圈刷屏的国士无双,功在千秋什么的。 还有一篇篇满分缅怀作文
你可以告诉他们不要哭,最好的纪念就是吃他发明的米。
😄
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的全国人挨饿 具体是什么造成的? 几分天灾?几分人祸? 所以你的意思是事后袁隆平的水稻技术, 在短期内补救了这个事态?
如果没有袁隆平的技术,或者说他没能够研制出这个技术, 当时是否有其他的途径?
网上说,因为袁隆平的技术, 使得世界上没有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全世界吃中国粮,
这个说法具体的准确性是多少?
怎么可能,国外吃大米的不多。其实中国北方吃大米的也不多。
我看新闻, 今天中国要进口大量的玉米, 这些玉米事给牲畜吃的,
为什么? 国产的牲畜粮食不够?
我对杂交水稻,水稻和袁隆平的了解 就是国内中学的历史课本 仅此而已
不知道哪个牲畜吃大米,老鼠?
1980~1985年间,杂交水稻为民众解决温饱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其实那时候以及之后的很多年,还是有不少人粮食不够吃.不知道那种杂交水稻跟袁老有无关系?
我还是喜欢吃那种杂交水稻(似乎主要是南方种植)泰国香米印度米,而不是当前所谓的东北米(包括五常稻花香).东北米是粳米(似乎江浙沪的人喜欢),南方米是籼米.
所以泰国香米和印度米 主要是依靠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
当前应该买不到不是杂交的水稻的(当然了,杂交相对转基因是一种落后技术.我这里把转基因也算到杂交水稻里了.)
猪吃吧。凡是人能吃的猪都能吃。 鸡也吃。
70年代,我小时候吃的不富裕,主粮就是棒子面(就是玉米面),可能是因为在北方,没吃过杂交大米。不知道是不是好吃。
所以说, 我小时候吃的米应该很大可能性 也是杂交水稻
猪
给了他成名的基础。
杂交稻不止袁隆平一家,广泛种植的不是袁隆平团队搞的。袁隆平的功绩是他的团队在海南找到了野生太监植株,才让水稻杂交成为可能。类似于青霉素生产,在那个烂哈密瓜上发现了高产菌种,才让青霉素工业生成成为可能。
了解了!👍
这人说的跟我的记忆吻合.长江流域大概大部分种植两季水稻,农民称为早稻晚稻.晚稻的确比早稻好吃得多.不过,即便味道没有晚稻好,早稻的大部分(农民之能留一点.勉强可以撑到晚稻收割)一般都是被强制缴公粮了.毕竟那时候大家粮食都不够啊,粮票也就是1992年(还是1993年)才取消的.
连三年自然灾害的正确概念都不懂,谈什么时代意义。 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是因为人祸,那三年并没有什么会导致全国性大饥荒的自然灾害,人祸要是继续下去,有多少个袁隆平还是吃不饱
袁隆平类似霍金,是媒体的宠儿,给了喜欢搞崇拜的大众一个偶像。他的存在实际可能还压制了其他同行。谁说得出那些广泛种植的品种是谁培养的?在水稻杂交理论上作出突破的人又是谁?如果不调查,我们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恐怕都会回答是袁隆平,其实都不是。
什么是交公粮 什么年代的事情?
就是, 这个太没品
90年代初还是要的
湖南种得多,湖南的产量直接从半吨天跨越到吨粮田是袁隆平的功劳。
不过大多是作为储备粮,用也只有学校食堂什么的
正解
湖南农业当时挺有特色的,
宁乡猪,湖南鲫鱼, 湘阴辣椒,都是讲究口感的,结果回过头看,全国的猪,鱼,辣椒,豆子,都被国外种替代了,还好湖南袁隆平那一批人无聊留了这一批种
虽然我没有看完全文,但是文章里是说了这种大米的主要推广地是非洲吧,主要是因为生长期短,可以在条件不好的地方种吧,那已经是很大的贡献了。。。这位博主扯什么口感,神经病,人家的目的不是为了口感。。。
1.不是对袁隆平的成绩不认同。外行哪里轮得上对他的科研品头论足。只能说他的研究成果和头上戴的大帽子不符。他本人也许也反感呢。当个自由快乐的科学家不比当个宣传工具好? 2. 伤心难过还真谈不上。91岁也算喜丧了。我只希望袁隆平没有被违背个人意愿地过度救治增加痛苦。 3. 为什么非得今天?因为今天蹦出来的无脑跟风狗特别多啊。那为什么今天刷屏国士的人特别多?因为袁隆平今天去世了啊。之前哪里有人没事关注他。
想起来我小时候的事,我倒是没挨过饿,我父母把吃放在头一位,穿用不及别人不要紧,营养要保证。不过我外婆那边会说舅舅阿姨能吃,不够吃,我父母会时不常自己省下一点粮票,或托人去乡下买点食物,送去外婆家。我每次去外婆家住几天,都是要带超出我需要的钱粮票的,如果是冬天还有腌制好的鸡鱼。。。如果运气好撘到单位便车,我爸还会买活的鸡什么的让带去,公交不行。有一次在外婆家,听到巷子里有人喊,"调晚米",看外婆匆匆挖了一大盆米,赶出去,我跟出去,就看人家称了我外婆拿去的米,倒进一边箩筐,从另外一边称出一些,给了我外婆,很容易看出来比外婆拿出来的少不少,具体调换比例我就不知道了。 外婆喜滋滋说,晚米好吃。那时去粮食是控制的,去粮站凭票买粮食是没得选的。要好吃一点的,只能直接跟农民买或者换。 我心里很难过,外婆说舅舅阿姨长身体食量大,跟我父母要,却为了好吃一点以多换少,哪里是吃不饱的样子呢。后来再看父母给外婆筹备吃的,算可以省出多少粮票给外婆,我就很纠结要不要说,说了怕父母生气,不说又替父母委屈,记得我那时候还没上学,这事儿对小小的我真是一个承受不了的大压力。 后来食物不紧张了,有一次我外婆跟我爸要某种血糯,说熬粥营养好,买不到,我爸也不信那玩意儿有营养,只是老人开口了就去办,辗转托人买了送去,真是不易买到。过了一阵子去看外婆,问起那些血糯好不好,我外婆很随意地说吃了两次我舅舅回来看到说好,就拿去酿酒了,你再去弄点来,连我妈都气着了。
我看到的是批评体制和造神运动,而不是抹杀否定个人的研究成果。那篇文章没有抹黑袁隆平个人。不管从任何角度讲,袁隆平个人都是一个极其令人尊敬的人。
这是怎么理解出来的
所以科学家不能成为明星,发而是那些娘炮?
地不同,想印度耕地多,土地肥,不用杂交也比国内产量高。美国也不需要杂交稻,产量也很高。
袁隆平的意义是针对国内的,产量就是高一些,因为化肥用得多,味道会差些
“没必要在今天专门冒出来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和清醒”,你觉得今天有必要表达与众不同和清醒那是你自己的事,我只是非常赞同那位作者的话,呵呵
米粉我看美食节目是要用粘性小的米种,而且不能用刚下来的新稻米,否则不易成型。
哈哈,真有这儿味儿。微博上有评论说整个宿舍看到新闻后都哭了,当代大学生的觉悟都这个高了?
印度大米
全世界闻名
这么大贡献还不能说了?只有耶稣,穆罕默德那种水平的才行是吗?啥都扯到体制,也挺无语的…..批评体制谁都会,挑刺儿谁不会啊。也看时机啊。明明是跳梁小丑来借舞台求关注。明白人就不要这时候掺合吧。
苏联搞个加加林,美国搞个阿姆斯特朗,其实都差不多。每个民族总需要搞些个人英雄,尤其是不信神的民族
前面有人討論紅、黃國寶,個人覺得紅國寶比較好吃吧,人家寫的是sushi rice,價格上也較為貴不是嗎?
我現在喜歡吃印度米,basmati rice。
相信被神化的,也不是他本意。
只想问,理性讨论还需要分时候?不过看新闻已经有人因为亵渎袁隆平被查处调查了。你们都是明白人。我撤了。
吃饱,功劳大的是邓小平。允许包产到户。 当然不许包产到户的也是他们。
邓的功劳能让亩产翻倍,不能亩产千斤,亩产千斤还是杂交水稻的功劳,没好的种子,你再勤劳也白搭。
还有啊,现在人人问你吃过杂交稻没?应该换成有多少人没吃过杂交稻?除了东北大米不了解,现在吃的米,大部分都是优选的杂交稻品种。好的东北大米啥价格?最少10元一斤,你看看东北产量,估计也就够中产消耗了。
当然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中国要没邓,现在估计也要年年等援助。
同意,49年之后把大陆带出深渊的是邓小平。我同意一楼说的观点,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源是市场化。三年大饥荒也是人祸。惹了祸就靠造个神来遮丑。袁隆平肯定是伟大的,不过袁氏杂交粮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作为70后的南方人我也没吃过袁氏杂交粮,吃的最多的是印度米。
这位就是被造神运动洗脑的典型。正常情况下你不需要自己能制冷才有资格点评电冰箱的好坏。 但是人是没有资格评价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