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也说一个十几年前的冷案:密苏里一对华人夫妇失踪案

b
brownianmotion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失踪的男主人公是生物博后,reddit上也有关于此案的讨论:https://www.reddit.com/r/UnresolvedMysteries/comments/6gstse/a_husband_and_wife_disappeared_within_six_days_of/
以下转载自知乎:https://www.zhihu.com/column/p/28934938
2014年春。 PhD在纠结要不要转专业的我,一日百无聊赖,在查看本地警察局的失踪人口名单。很多人都已经失踪很久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贴上了推测的照片。美国太大了,人又少,长期以来生活风俗让人们对隐私有着清晰的界定。因此“发动群众”这条屡试不爽的中国破案之道在美国并不总是行的通。在这张列表的最后,我惊奇的发现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 Yinzhou Zheng (参见:) 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哥伦比亚(Columbia)这几个词提醒着我,这是发生在本地的中国学生学者身上的一起失踪案件。然后好奇心驱使着我继续往下挖。看到了这样的一张通知: (参见:The Charley Project: Yinzhou Zheng) 查理计划(Charley Project,美国的冷案网站):Yinzhou Zheng 照片:(略) 失踪日期及地点:2000年9月17日,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 类别:失踪 出生日期:1953年10月16日 年龄:46岁 身高体重:5英尺8-10英寸,170-180磅 识别特征:亚洲男性,褐色眼球,黑色头发,中国出生 描述:郑最后一次被目击是2000年9月17日,其妻子孙祥(Sun Xiang)于6天后,即2000年9月23日失踪。该夫妻原计划前往爱荷华城(Iowa City)拜会在那里读大学(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的女儿,但并未抵达,并就此失踪。两人均为中国出生,中国公民,并将护照留在了居所。 郑为密苏里大学博士后,其子在案发时也为该校本科生。关于此案,并无进一步详情。 如果您有此案线索请联系密苏里州高速巡警队(Missouri State Highway Patrol),失踪人口调查组,电话:800-877-3542 ========================================================== 我曾经在兰州大学生物系的82届校友会网站上,看见过这个问题的讨论,这也是我唯一一次在华文社区看到对此案的讨论,然后就是沉默,沉默,死一样的沉默。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正是在这个网站上,我找到了唯一一篇媒体报道。看了主笔者,我大吃一惊: Didi Tang(唐迪迪) 对于一个关注海内外时政新闻的人,对这个美联社(AP)的驻京政治记者的名字是有印象的。这是当年她在密苏里大学初出茅庐,在校报上发表的此案的文章。不知道如今在北京的时政媒体圈里捕捉领导人的一举一动的唐大记者是否还能记得起来这个案件,但是终归是有有心人的。 这篇报道现在还在 (偶尔上不去):http://archive.columbiatribune.com/2003/Dec/20031207Feat008.asp ========================================================== 当然有心者不只我一个人,17年来,沉默之中,偶尔有人会在Reddit或者huaren上说起来,但人们对一个冷案似乎没有多少关心的必要。 也许章莹颖也会成为一个冷案,who knows? 但是真相,或者说近似的,推测的真相,总是来的有些过于简单。 (二) 1990年,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的小城爱荷华城(Iowa City),来了一位踌躇满志的中年人——郑瀛洲。 他来自中国的甘肃省,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并且在中国科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时年37岁,正值人生精力,阅历蓬勃上升的时期。更加志得意满的是,他刚刚新婚,娶了一位端庄的正统北京女孙祥。孙祥1955年出生,祖籍北京,大学毕业,当时是北京市一所中学教师,当年的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郑瀛洲作为硕士毕业,更是社会的精英。两人可谓是郎才女貌,情投意合,前途无量。 然而在光鲜的外表下,一切并不是100%的完美。虽然郑瀛洲是当时社会1%以内,国家未来栋梁的预备军。但是古板保守的孙家并不感冒。他们更加在意的是郑瀛洲出身:西北农村户口,而孙祥则是大家闺秀,城市户口,京城二代。如果说这点只是白璧微瑕,那郑瀛洲的下一个“劣势”就算放到今天已经开放的婚恋市场上,仍然是个减分点: 郑瀛洲已经有了一次短暂并且失败的婚姻,并且和前妻育有一子一女。 不过也许是巨大而辉煌的前景终究说服了老丈人一家,两人最终于1989年结婚。1990年的爱荷华大学,处于其辉煌时期,“卢刚事件”还没有发生,传统还能抵挡住经济的冲击。许多有名的教授都还在。郑瀛洲也如该校非常有名的遗传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直到今天我还是很不解为什么唐迪迪在文章中写道他一年$20000的奖学金(折合一个月1600美元)时用了一个“only”。 要知道,今天的爱荷华大学遗传学系博士研究生,一个月也是只有1800-2000美元的工资! 可是那是1990年! 是一个卡罗拉,思域新车只要10000美元的时代!(现在起码涨了一倍价格) 是一个汽油在2美元以内一加仑的时代! 是一个一个人一个月100美元足够吃喝很好的时代! 是一个一栋房子只要10w以内的时代! 今天我拿着1990年的薪水,过着2017年的生活,只有一声叹息... 而郑瀛洲,哪怕不和他做矿工在西北沙漠里吃沙子的兄弟比,就算是和今天的我比,也让我惭愧。 于是,她的新婚妻子孙祥,也放弃了北京城稳定的教师工作,前来投奔他,做了一名F2。之后,女儿也来了。 虽然郑瀛洲远比我今天的可支配收入高,但是毕竟有三个人,还是要精打细算过日子。三个人住在学校给研究生的公寓里面。郑瀛洲努力的上课,做实验,孙祥也尽自己的所能在家操持家务,让女儿健康快乐成长,让丈夫无后顾之忧——虽然留过学的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郑瀛洲还是努力的从牙缝里省出钱,接济远在大西北的父母,以及支付正在由前妻抚养的儿子的抚养费。 1995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事情,对于一些人而言这些事都是喜事,而对于郑瀛洲而言,恐怕是喜忧参半吧: 第一,孙祥十月怀胎以后,终于诞下她和郑瀛洲的第一个女儿。这下子他们有三个孩子了。 第二,郑瀛洲终于和前妻打赢了抚养权官司,大儿子“查理”,即将从国内赶来。 第三,郑瀛洲的父母将从兰州来美国,替她们带孩子。孙祥的压力可以减轻了。 似乎一切都很美,但唯一没有考虑到的事情:郑瀛洲的压力,他有7口人要养。 哪怕经济不是问题,小小的学生公寓单人间怎么容得下那么多人口?不懂英语,衣食住行,一举一动,都依赖这个年近中年的西北汉子。而且,他已经是读博的第五个年头了,学业的压力,也沉甸甸的压在他的肩上,无人分担。 1997年,似乎是为了享受“万恶的美帝国主义”,孙祥的妹妹,孙翩(Pian Sun)也要从将要美国来投奔他们。 以前在内布拉斯加读硕士的时候,因为房租便宜,一个人租一套2室一厅的公寓,一间做工作室,一间做卧室。有一天我下楼,发现楼下公寓门口居然放了10多只鞋子。后来我才知道,楼下住的是印度人。6-7个人住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子。 可是我在读唐迪迪的报道的时候,忽然觉得好心酸。 孙祥原本是一个时尚,大方,眼光很高的北京小妞。现在却过的比蜗居还要惨。照顾着三个不同年龄,十分叛逆的孩子,“伺候”者公婆。郑瀛洲还可以去实验室逃避生活,但孙祥有什么?这样的环境下,就算再和善的人,也会承受不了压力。 但是郑瀛洲奇迹般地挺住了,1998年,漫长的博士学习终于结束,如愿以偿的获得了博士学位,并且联系到了博士后职位:密苏里大学生物科学系教授,著名玉米专家,美国科学院后来的院士Jim Birchler门下。而且郑瀛洲的父母也打算回国了,换地方,涨工资,人也少了。女儿也进了爱荷华大学住进了宿舍,那个时代州立大学周内学生的学费极其低廉。孙翩替他们照顾孩子,孙祥能在餐馆打工挣点收入,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但是爱荷华城的高压生活还是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可逆转的变化了。家庭矛盾迭起,郑瀛洲和前妻生的儿女和继母的矛盾,郑瀛洲一家和孙祥及孙翩的矛盾,交错在一起。郑瀛洲,孙祥,两个人的脾气本来就不好,在这8年蜗居的日子里变得愈演愈烈。那个时代没有那么多的娱乐,网络,不良情绪积聚在心里,日子久了,迟早憋出病来。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三) 虽然1990年代是研究生的黄金年代,冷战后期惯性的研究投入,让研究生享受了最后的丰衣足食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日子。 但1990年代却不是博士后的黄金年代。博士后工资收入远不如现在,因为那个年代里面科学界还没有“博士后是教授的毕竟磨砺之路”的共识。很大一部分phd是可以直接成为教授的。除非运气不好(如我们的卢刚同志,赶上了冷战结束第一波的削减基础物理投入)。因此博士后只在研究生基础上稍微提升了一下待遇。而女儿上大学了,学费虽然相比今天少很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四人(郑,孙,大儿子,小女儿)只能继续蜗居在学校公寓University Terrance Apartment。孙祥在哥伦比亚的George’s Pizza当服务员补贴家用。我曾经去地图上,去实地考察这个故事中的每一个地标,发现居然都还在。University Terrance Apartment如今改名成了University Place Apartment,就是留学生口中的UP,而George's Pizza如今还在原址屹立。不知物换星移几度秋。 不久以后,孙翩从北京来到了哥伦比亚,住进了他们在UP的公寓。 其实在郑,孙的同事眼里,他们都是好人。郑的本科同学,研究生同学,以及密苏里大学的同事导师回忆起来,他都是一个善良,诚实,从不发火的人(简直是我的反面)。而在George's Pizza老板的回忆里,孙祥也是一个勤劳,本分,认真守时的人。至少外人看来,他们还是当年的郎才女貌,模范夫妻,只是回到了UP那座小屋子里后,一切都会变了。咒骂,责打,家暴屡屡发生。而且更要命的是,只有5个人,还分成了两个阵营。在报道里大儿子和大女儿总有继母不好的回忆,而孙翩也总是说郑瀛洲嫌她浪费粮食,希望她能尽快回去减少负担,因为他认为孙翩现在在这里已经是累赘了。不久以后郑瀛洲老父亲去世,他为了缓解老母的寂寞,执意把他和孙祥的小女儿送回国由奶奶抚养......争吵,家暴屡见不鲜。似乎永远没有头。这已经似乎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空间问题,而是常年的高压生活,对所有人,都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了。 家庭如此,工作上也不见成就。当年的Birchler还非今天大名鼎鼎的院士,还要为着funding奋斗。他明年funding还没着落,如果没有,那就意味着郑瀛洲要丢工作了。虽然他可以再找别的实验室继续做博后。但他已经累透了,已经失去了对科研,对生活的任何期望和野心。 所有人都感觉到憋屈,都在盼望着解脱那一天。但是谁都不愿意放弃,生活有些时候就是这样,明明这样没有前途,却一直陷在里面无可自拔。 但是谁也不曾想到,解脱是这样来的,也是这样无厘头。 (四) 郑瀛洲的生活中,也曾经有过一段插曲。 也许是对现实的绝望,郑瀛洲曾对一个中国来的农学院研究生学妹动了一点心思。郑瀛洲的大女儿曾经给唐迪迪看过他写给那个女生的一封email,那是在2000年8月:
当男人和女人在生命中相遇,他们之间的友情是简单而纯粹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情会逐渐加深,直到无法掌控。或许我们能掌控住,或许,只能以陌生人结束。
三周以后,郑瀛洲对她的思念如干柴烈火般越烧越旺:
像你这样的女人,让我开心让我失落,让我想抛弃一切只为了你。
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这件事情就传到了孙祥的耳朵里。愤怒而悲伤的孙祥在朋友圈(广义的,不是微信)里大吐苦水。对此郑瀛洲当然也是又气又恼。 最后在夫妇双双失踪以后,大女儿在遗留的文件里发现了郑瀛洲给那个女生的信,信中写道:
我为我的疯狂和轻率向您道歉,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们还能继续做普通朋友善待彼此...
这封信写于9月13日,郑瀛洲失踪前4日。 (五) 2000年9月17日,周日 哥伦比亚的周日如往常一样的懒散,17年前人口比今日还少,可以想象得出街上车流几稀的样子。虽然天气转凉,山岭泛黄。早上起来,家庭的沉闷的氛围一如平常。 郑瀛洲不在家,大儿子“查理”醒来以后,并没有觉得异样,因为几天前郑瀛洲和他说过,他要去爱荷华大学看自己的女儿。大概6天左右回来。查理今年刚刚高中毕业,顺利的升入密苏里大学读本科。 他也没有和继母以及姨娘多说话,因为他和继母及姨娘的关系也并不好,一家子陷入了虽然尴尬,但已经屡见不鲜的沉默中。要么沉默,要么吵架,已经成为这个家庭的日常。 一周以后,9月24日,又是一个往常一样的周日 查理给远在爱荷华州的姐姐发了一封email,询问父亲什么时候回来。 姐姐迅速回复:什么父亲?我没见他来啊?! 查理“大惊”。随即,更加惊讶的事情也发生了。 母亲一早去披萨店“上班”后,就没有回家!披萨店老板说,今天她没有来上班。 延宕到周二,查理才确信,父母失踪了于是立即报警。 警察迅速赶到,发现两个人的车,护照,证件,生活用品,钱财......都没有带走,一切都在,就是人不见了。 从此以后,两人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同样的,有人指责警察办案不力。 只是那个年代或者资讯不发达,或者人民内心淳朴。这件事情几乎没能在当地掀起任何波澜,就这样淹没在了历史中。没有捐款,没有哭天喊地,没有“找不到儿子/女儿”就不回国的毒誓。甚至郑,孙的父母,也没有再踏上过美国的国土。 3年以后的2003年,初出茅庐的唐迪迪,采访了此案的前因后果无数人员,汇聚成了这篇报道,然后也一样的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14年以后的2014,我试图去找一些线索,但是没有任何回音。 (六) 很多时候,事情也许远没有想象的复杂和黑暗。很多事情以悲剧起始,闹剧结束。郑瀛洲失踪案可以说以悲剧起始,但还谈不上闹剧。因为至少,从头到尾,这都是一家人的事情。 一次机缘巧合,我认识了本地资深华人,郑瀛洲孙祥夫妇的朋友。 她对我说,其实郑瀛洲和孙祥不仅没有死,他们还活着。 他们好像借旅游偷渡去了加拿大,并且好像后来已经拿到了永久居留。 他们的儿子“查理”这件事情以后并不悲伤和难过,毕业后在中餐馆打了一段时间工以后,去了一家在香港的企业工作,据说收入还不错。 他们只是“私奔”,两个人去了没人认识的地方过了新的生活。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摆脱有精神病史和迫害妄想症的孙翩和孙家人。他们的女儿,儿子和警察记者那些交代都是实现准备好的。他们的子女知道父母在哪里,并且知道他们隐姓埋名过着日子...... 这一切是真是假?是真的如此还是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不得而知...... 17年了...

 

🔥 最新回帖

a
azurepiggy~2代
168 楼
俩人关系都不好还私奔,作者咋想出来的。
数量运动
167 楼
回复 165楼catakiri的帖子
我觉得不太容易跑回国,他护照没带,偷渡要钱,回中国没身份没学历年纪快50了,可以干吗?
这种人也许狠心可以杀人,但是凤凰一路学霸从穷苦乡村读出来一直到美国,骨子里应该还是非常骄傲的,你让他一把年纪像偷渡客一样从头开始,不管是中国,加拿大还是墨西哥,我觉得是不太可能的
数量运动
166 楼
回复 163楼starry.night的帖子
我也是这个看法,两人都死了
c
catakiri
165 楼
那他直接跑路就是 为何杀妻? 为何不带走钱?
QQer 发表于 2021-05-24 12:21

自己儿子刚上大学+女儿大学还没毕业,把钱直接留给孩子还不太够呢。 直接跑路的话,妻子会跟他打离婚官司抢小女儿的,男主之前跟前妻打过离婚官司,只要打官司就可能失去女儿。
文章细节也是,这男的不要这女的了,想跟别人开启新生活。这女的还没身份,带着自己亲姐妹继续粘着他。这男的为了摆脱孙家人,杀了老婆一了百了,自己逃回国继续新生活。看新闻这一家人估计早就在中国团聚了。
Q
QQer
164 楼
如果男的预谋杀人,还是有可能的,继子提供的情书里面,男主提到过想抛开一切重新开始。考虑到男主当时工作朝不保夕(别人可以直接教职)/家庭矛盾负担重/绿卡可能有可能没有,他放弃专业,换个身份重新开始,其实心理上、经济上都是有吸引力的。如果不是第一段婚姻和子女,他第二段婚姻不至于最后变成这样。
66liuliu 发表于 2021-05-21 20:54

那他直接跑路就是 为何杀妻? 为何不带走钱?

 

🛋️ 沙发板凳

k
kajinhachikusho
我就一个问题,瀛读ying还是yin
b
brownianmotion
我就一个问题,瀛读ying还是yin
kajinhachikusho 发表于 2021-05-21 01:46

应该是ying吧
m
me2014003
我为一个北京大家闺秀这样憋屈的一生而叹息 连亲生女儿都不能留在身边 还有家暴 这是怎样的生活!
j
joanna778899
诡异,看到最后 小姨子才是全剧的隐形线索?!
l
laolezaiwai
这样的生活,只是读文字就已经窒息。无法想象夫妻两个尤其是妻子是如何熬那么多年的
C
Cestus
回复 1楼brownianmotion的帖子
写的什么狗屁,乱七八糟,你要想把这个案子说明白就说案子,胡扯一通失踪夫妻的前世今生,还绘声绘色,搞得像一直躲在人家夫妻床下几十年一样。把凤凰渣男写的忍辱负重,孝顺父母,出轨都美化成为了摆脱生活的绝望,简直放狗屁。不过是是为了卖弄所谓的文采,写的逻辑混乱,颠佬黑白,无主无次,一堆呕吐物。
c
casperduo
好看
b
brownianmotion
不好意思,是转帖。。没找到其他中文的写这个案子的
数量运动
回复 1楼brownianmotion的帖子
Interesting 帮你贴一下男主角女主角的照片
数量运动
故事看着很冷

C
Cestus
不好意思,是转帖。。没找到其他中文的写这个案子的
brownianmotion 发表于 2021-05-21 02:22

这种文笔和逻辑也能phd准备毕业? 中国大学在职文科phd?
C
Cestus
回复 12楼Cestus的帖子
你去Reddit看一看,上面有人怀疑继子和爹合谋干掉了继母,干掉之前继子先谎称爹失踪,摆脱爹的嫌疑,然后合伙干掉继母。还什么失踪夫妇私奔,逻辑思维小学毕业了么?
j
joanna778899
回复 12楼Cestus的帖子
你去Reddit看一看,上面有人怀疑继子和爹合谋干掉了继母,干掉之前继子先谎称爹失踪,摆脱爹的嫌疑,然后合伙干掉继母。还什么失踪夫妇私奔,逻辑思维小学毕业了么?
Cestus 发表于 2021-05-21 02:31

这个更惊悚 所以要送他们俩自己的小女儿先回国?
b
brownianmotion
回复 12楼Cestus的帖子
你去Reddit看一看,上面有人怀疑继子和爹合谋干掉了继母,干掉之前继子先谎称爹失踪,摆脱爹的嫌疑,然后合伙干掉继母。还什么失踪夫妇私奔,逻辑思维小学毕业了么?
Cestus 发表于 2021-05-21 02:31

我也觉得reddit上分析的很有道理
数量运动
回复 12楼Cestus的帖子
你去Reddit看一看,上面有人怀疑继子和爹合谋干掉了继母,干掉之前继子先谎称爹失踪,摆脱爹的嫌疑,然后合伙干掉继母。还什么失踪夫妇私奔,逻辑思维小学毕业了么?
Cestus 发表于 2021-05-21 02:31

感觉确实不是私奔,更像谋杀或者自杀,或者谋杀加自杀,年代太久信息太少了
C
Cestus
这个更惊悚 所以要送他们俩自己的小女儿先回国?
joanna778899 发表于 2021-05-21 02:35

作为一个又小又穷的地方 出生的人,从小就见识了穷山恶水出刁民,什么农民淳朴,都是狗屁,没见强奸女知青的都是村支书贫下中农?很多女知青想回城,就只能被糟蹋,不然人家不写鉴定书(是这个吧)。 作为一个从又穷又小地方出生的人,号召各位城市女,白富美远离他们,有好的,但好的真不多,门当户对最好
b
brownianmotion
感觉确实不是私奔,更像谋杀或者自杀,或者谋杀加自杀,年代太久信息太少了
数量运动 发表于 2021-05-21 02:37

确实,作者很明显有点添油加醋乱写,大家看个情节吧,主要我懒得再翻译一下了
数量运动
回复 18楼brownianmotion的帖子
老实说,这个案子细节太少,看起来男主先玩失踪杀女主后躲起来了或者自杀,或者女杀男然后躲起来了或者自杀似乎都有可能
C
Cestus
确实,作者很明显有点添油加醋乱写,大家看个情节吧,主要我懒得再翻译一下了
brownianmotion 发表于 2021-05-21 02:44

那是有点么?那想象力飞到外太空去了,你要想写华人失踪案就按照facts写,when,where,,what, any details from police investigation, 一会有情有义的西北汉子,一会孝心感天动地的孝顺儿子,一会为摆脱生活绝望追求浪漫时则聊骚的钢铁直男,什么乱七八糟,知音看多了中毒了
c
casperduo
挺恐怖的
这个郑隐姓埋名去了哪里。。。大儿子肯定知情,大儿子还回香港了,美国再也找不到这个关键知情人了
l
laolezaiwai
有没有可能一家子一起计划谋杀了女的,先是父母带着小女儿回去,小姑子来是为了在他们夫妻消失阶段照顾孩子,再让男的躲起来,出其不意杀了女的,说是失踪…
z
zhuizhenxiang
哪有当妈的十来年不看孩子的,这个说不通的。要是小姨子讨厌赶走就是了,用得着一走了之?肯定是老婆被杀了。
数量运动
回复 22楼laolezaiwai的帖子
那个女的好像是小姨子,不是小姑子,应该不会参与
d
durkin

我去,Columbia, Missouri就是前阵子找到Ji Mengqi尸体的的城市。
这个cold case当时是不是没到各个公园找啊,要是用心找没准能找到。
d
dilemma_mj
看着是男方家合伙杀了继母,因为铺垫都是男方这边出的
绒绒
只能感叹一句女怕嫁错郎,这女孩当年怎么想的去给人当后妈,搞得自己亲生的女儿反而要送回国
q
qqzj
看时间推测是工农兵学员
m
momosun
失踪的男主人公是生物博后,reddit上也有关于此案的讨论:https://www.reddit.com/r/UnresolvedMysteries/comments/6gstse/a_husband_and_wife_disappeared_within_six_days_of/
以下转载自知乎:https://www.zhihu.com/column/p/28934938
2014年春。 PhD在纠结要不要转专业的我,一日百无聊赖,在查看本地警察局的失踪人口名单。很多人都已经失踪很久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贴上了推测的照片。美国太大了,人又少,长期以来生活风俗让人们对隐私有着清晰的界定。因此“发动群众”这条屡试不爽的中国破案之道在美国并不总是行的通。在这张列表的最后,我惊奇的发现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 Yinzhou Zheng (参见:) 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哥伦比亚(Columbia)这几个词提醒着我,这是发生在本地的中国学生学者身上的一起失踪案件。然后好奇心驱使着我继续往下挖。看到了这样的一张通知: (参见:The Charley Project: Yinzhou Zheng) 查理计划(Charley Project,美国的冷案网站):Yinzhou Zheng 照片:(略) 失踪日期及地点:2000年9月17日,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 类别:失踪 出生日期:1953年10月16日 年龄:46岁 身高体重:5英尺8-10英寸,170-180磅 识别特征:亚洲男性,褐色眼球,黑色头发,中国出生 描述:郑最后一次被目击是2000年9月17日,其妻子孙祥(Sun Xiang)于6天后,即2000年9月23日失踪。该夫妻原计划前往爱荷华城(Iowa City)拜会在那里读大学(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的女儿,但并未抵达,并就此失踪。两人均为中国出生,中国公民,并将护照留在了居所。 郑为密苏里大学博士后,其子在案发时也为该校本科生。关于此案,并无进一步详情。 如果您有此案线索请联系密苏里州高速巡警队(Missouri State Highway Patrol),失踪人口调查组,电话:800-877-3542 ========================================================== 我曾经在兰州大学生物系的82届校友会网站上,看见过这个问题的讨论,这也是我唯一一次在华文社区看到对此案的讨论,然后就是沉默,沉默,死一样的沉默。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正是在这个网站上,我找到了唯一一篇媒体报道。看了主笔者,我大吃一惊: Didi Tang(唐迪迪) 对于一个关注海内外时政新闻的人,对这个美联社(AP)的驻京政治记者的名字是有印象的。这是当年她在密苏里大学初出茅庐,在校报上发表的此案的文章。不知道如今在北京的时政媒体圈里捕捉领导人的一举一动的唐大记者是否还能记得起来这个案件,但是终归是有有心人的。 这篇报道现在还在 (偶尔上不去):http://archive.columbiatribune.com/2003/Dec/20031207Feat008.asp ========================================================== 当然有心者不只我一个人,17年来,沉默之中,偶尔有人会在Reddit或者huaren上说起来,但人们对一个冷案似乎没有多少关心的必要。 也许章莹颖也会成为一个冷案,who knows? 但是真相,或者说近似的,推测的真相,总是来的有些过于简单。 (二) 1990年,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的小城爱荷华城(Iowa City),来了一位踌躇满志的中年人——郑瀛洲。 他来自中国的甘肃省,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并且在中国科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时年37岁,正值人生精力,阅历蓬勃上升的时期。更加志得意满的是,他刚刚新婚,娶了一位端庄的正统北京女孙祥。孙祥1955年出生,祖籍北京,大学毕业,当时是北京市一所中学教师,当年的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郑瀛洲作为硕士毕业,更是社会的精英。两人可谓是郎才女貌,情投意合,前途无量。 然而在光鲜的外表下,一切并不是100%的完美。虽然郑瀛洲是当时社会1%以内,国家未来栋梁的预备军。但是古板保守的孙家并不感冒。他们更加在意的是郑瀛洲出身:西北农村户口,而孙祥则是大家闺秀,城市户口,京城二代。如果说这点只是白璧微瑕,那郑瀛洲的下一个“劣势”就算放到今天已经开放的婚恋市场上,仍然是个减分点: 郑瀛洲已经有了一次短暂并且失败的婚姻,并且和前妻育有一子一女。 不过也许是巨大而辉煌的前景终究说服了老丈人一家,两人最终于1989年结婚。1990年的爱荷华大学,处于其辉煌时期,“卢刚事件”还没有发生,传统还能抵挡住经济的冲击。许多有名的教授都还在。郑瀛洲也如该校非常有名的遗传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直到今天我还是很不解为什么唐迪迪在文章中写道他一年$20000的奖学金(折合一个月1600美元)时用了一个“only”。 要知道,今天的爱荷华大学遗传学系博士研究生,一个月也是只有1800-2000美元的工资! 可是那是1990年! 是一个卡罗拉,思域新车只要10000美元的时代!(现在起码涨了一倍价格) 是一个汽油在2美元以内一加仑的时代! 是一个一个人一个月100美元足够吃喝很好的时代! 是一个一栋房子只要10w以内的时代! 今天我拿着1990年的薪水,过着2017年的生活,只有一声叹息... 而郑瀛洲,哪怕不和他做矿工在西北沙漠里吃沙子的兄弟比,就算是和今天的我比,也让我惭愧。 于是,她的新婚妻子孙祥,也放弃了北京城稳定的教师工作,前来投奔他,做了一名F2。之后,女儿也来了。 虽然郑瀛洲远比我今天的可支配收入高,但是毕竟有三个人,还是要精打细算过日子。三个人住在学校给研究生的公寓里面。郑瀛洲努力的上课,做实验,孙祥也尽自己的所能在家操持家务,让女儿健康快乐成长,让丈夫无后顾之忧——虽然留过学的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郑瀛洲还是努力的从牙缝里省出钱,接济远在大西北的父母,以及支付正在由前妻抚养的儿子的抚养费。 1995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事情,对于一些人而言这些事都是喜事,而对于郑瀛洲而言,恐怕是喜忧参半吧: 第一,孙祥十月怀胎以后,终于诞下她和郑瀛洲的第一个女儿。这下子他们有三个孩子了。 第二,郑瀛洲终于和前妻打赢了抚养权官司,大儿子“查理”,即将从国内赶来。 第三,郑瀛洲的父母将从兰州来美国,替她们带孩子。孙祥的压力可以减轻了。 似乎一切都很美,但唯一没有考虑到的事情:郑瀛洲的压力,他有7口人要养。 哪怕经济不是问题,小小的学生公寓单人间怎么容得下那么多人口?不懂英语,衣食住行,一举一动,都依赖这个年近中年的西北汉子。而且,他已经是读博的第五个年头了,学业的压力,也沉甸甸的压在他的肩上,无人分担。 1997年,似乎是为了享受“万恶的美帝国主义”,孙祥的妹妹,孙翩(Pian Sun)也要从将要美国来投奔他们。 以前在内布拉斯加读硕士的时候,因为房租便宜,一个人租一套2室一厅的公寓,一间做工作室,一间做卧室。有一天我下楼,发现楼下公寓门口居然放了10多只鞋子。后来我才知道,楼下住的是印度人。6-7个人住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子。 可是我在读唐迪迪的报道的时候,忽然觉得好心酸。 孙祥原本是一个时尚,大方,眼光很高的北京小妞。现在却过的比蜗居还要惨。照顾着三个不同年龄,十分叛逆的孩子,“伺候”者公婆。郑瀛洲还可以去实验室逃避生活,但孙祥有什么?这样的环境下,就算再和善的人,也会承受不了压力。 但是郑瀛洲奇迹般地挺住了,1998年,漫长的博士学习终于结束,如愿以偿的获得了博士学位,并且联系到了博士后职位:密苏里大学生物科学系教授,著名玉米专家,美国科学院后来的院士Jim Birchler门下。而且郑瀛洲的父母也打算回国了,换地方,涨工资,人也少了。女儿也进了爱荷华大学住进了宿舍,那个时代州立大学周内学生的学费极其低廉。孙翩替他们照顾孩子,孙祥能在餐馆打工挣点收入,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但是爱荷华城的高压生活还是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可逆转的变化了。家庭矛盾迭起,郑瀛洲和前妻生的儿女和继母的矛盾,郑瀛洲一家和孙祥及孙翩的矛盾,交错在一起。郑瀛洲,孙祥,两个人的脾气本来就不好,在这8年蜗居的日子里变得愈演愈烈。那个时代没有那么多的娱乐,网络,不良情绪积聚在心里,日子久了,迟早憋出病来。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三) 虽然1990年代是研究生的黄金年代,冷战后期惯性的研究投入,让研究生享受了最后的丰衣足食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日子。 但1990年代却不是博士后的黄金年代。博士后工资收入远不如现在,因为那个年代里面科学界还没有“博士后是教授的毕竟磨砺之路”的共识。很大一部分phd是可以直接成为教授的。除非运气不好(如我们的卢刚同志,赶上了冷战结束第一波的削减基础物理投入)。因此博士后只在研究生基础上稍微提升了一下待遇。而女儿上大学了,学费虽然相比今天少很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四人(郑,孙,大儿子,小女儿)只能继续蜗居在学校公寓University Terrance Apartment。孙祥在哥伦比亚的George’s Pizza当服务员补贴家用。我曾经去地图上,去实地考察这个故事中的每一个地标,发现居然都还在。University Terrance Apartment如今改名成了University Place Apartment,就是留学生口中的UP,而George's Pizza如今还在原址屹立。不知物换星移几度秋。 不久以后,孙翩从北京来到了哥伦比亚,住进了他们在UP的公寓。 其实在郑,孙的同事眼里,他们都是好人。郑的本科同学,研究生同学,以及密苏里大学的同事导师回忆起来,他都是一个善良,诚实,从不发火的人(简直是我的反面)。而在George's Pizza老板的回忆里,孙祥也是一个勤劳,本分,认真守时的人。至少外人看来,他们还是当年的郎才女貌,模范夫妻,只是回到了UP那座小屋子里后,一切都会变了。咒骂,责打,家暴屡屡发生。而且更要命的是,只有5个人,还分成了两个阵营。在报道里大儿子和大女儿总有继母不好的回忆,而孙翩也总是说郑瀛洲嫌她浪费粮食,希望她能尽快回去减少负担,因为他认为孙翩现在在这里已经是累赘了。不久以后郑瀛洲老父亲去世,他为了缓解老母的寂寞,执意把他和孙祥的小女儿送回国由奶奶抚养......争吵,家暴屡见不鲜。似乎永远没有头。这已经似乎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空间问题,而是常年的高压生活,对所有人,都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了。 家庭如此,工作上也不见成就。当年的Birchler还非今天大名鼎鼎的院士,还要为着funding奋斗。他明年funding还没着落,如果没有,那就意味着郑瀛洲要丢工作了。虽然他可以再找别的实验室继续做博后。但他已经累透了,已经失去了对科研,对生活的任何期望和野心。 所有人都感觉到憋屈,都在盼望着解脱那一天。但是谁都不愿意放弃,生活有些时候就是这样,明明这样没有前途,却一直陷在里面无可自拔。 但是谁也不曾想到,解脱是这样来的,也是这样无厘头。 (四) 郑瀛洲的生活中,也曾经有过一段插曲。 也许是对现实的绝望,郑瀛洲曾对一个中国来的农学院研究生学妹动了一点心思。郑瀛洲的大女儿曾经给唐迪迪看过他写给那个女生的一封email,那是在2000年8月:
当男人和女人在生命中相遇,他们之间的友情是简单而纯粹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情会逐渐加深,直到无法掌控。或许我们能掌控住,或许,只能以陌生人结束。
三周以后,郑瀛洲对她的思念如干柴烈火般越烧越旺:
像你这样的女人,让我开心让我失落,让我想抛弃一切只为了你。
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这件事情就传到了孙祥的耳朵里。愤怒而悲伤的孙祥在朋友圈(广义的,不是微信)里大吐苦水。对此郑瀛洲当然也是又气又恼。 最后在夫妇双双失踪以后,大女儿在遗留的文件里发现了郑瀛洲给那个女生的信,信中写道:
我为我的疯狂和轻率向您道歉,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们还能继续做普通朋友善待彼此...
这封信写于9月13日,郑瀛洲失踪前4日。 (五) 2000年9月17日,周日 哥伦比亚的周日如往常一样的懒散,17年前人口比今日还少,可以想象得出街上车流几稀的样子。虽然天气转凉,山岭泛黄。早上起来,家庭的沉闷的氛围一如平常。 郑瀛洲不在家,大儿子“查理”醒来以后,并没有觉得异样,因为几天前郑瀛洲和他说过,他要去爱荷华大学看自己的女儿。大概6天左右回来。查理今年刚刚高中毕业,顺利的升入密苏里大学读本科。 他也没有和继母以及姨娘多说话,因为他和继母及姨娘的关系也并不好,一家子陷入了虽然尴尬,但已经屡见不鲜的沉默中。要么沉默,要么吵架,已经成为这个家庭的日常。 一周以后,9月24日,又是一个往常一样的周日 查理给远在爱荷华州的姐姐发了一封email,询问父亲什么时候回来。 姐姐迅速回复:什么父亲?我没见他来啊?! 查理“大惊”。随即,更加惊讶的事情也发生了。 母亲一早去披萨店“上班”后,就没有回家!披萨店老板说,今天她没有来上班。 延宕到周二,查理才确信,父母失踪了于是立即报警。 警察迅速赶到,发现两个人的车,护照,证件,生活用品,钱财......都没有带走,一切都在,就是人不见了。 从此以后,两人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同样的,有人指责警察办案不力。 只是那个年代或者资讯不发达,或者人民内心淳朴。这件事情几乎没能在当地掀起任何波澜,就这样淹没在了历史中。没有捐款,没有哭天喊地,没有“找不到儿子/女儿”就不回国的毒誓。甚至郑,孙的父母,也没有再踏上过美国的国土。 3年以后的2003年,初出茅庐的唐迪迪,采访了此案的前因后果无数人员,汇聚成了这篇报道,然后也一样的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14年以后的2014,我试图去找一些线索,但是没有任何回音。 (六) 很多时候,事情也许远没有想象的复杂和黑暗。很多事情以悲剧起始,闹剧结束。郑瀛洲失踪案可以说以悲剧起始,但还谈不上闹剧。因为至少,从头到尾,这都是一家人的事情。 一次机缘巧合,我认识了本地资深华人,郑瀛洲孙祥夫妇的朋友。 她对我说,其实郑瀛洲和孙祥不仅没有死,他们还活着。 他们好像借旅游偷渡去了加拿大,并且好像后来已经拿到了永久居留。 他们的儿子“查理”这件事情以后并不悲伤和难过,毕业后在中餐馆打了一段时间工以后,去了一家在香港的企业工作,据说收入还不错。 他们只是“私奔”,两个人去了没人认识的地方过了新的生活。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摆脱有精神病史和迫害妄想症的孙翩和孙家人。他们的女儿,儿子和警察记者那些交代都是实现准备好的。他们的子女知道父母在哪里,并且知道他们隐姓埋名过着日子...... 这一切是真是假?是真的如此还是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不得而知...... 17年了...

brownianmotion 发表于 2021-05-21 01:36

90年留学生光环还很大呀。离婚一子一女还能娶北京女生再生三个。真牛。
梅干茶泡饭
去没有人认识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行得通吗?这两个人都是知识分子 靠学历吃饭的话很难想象怎么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t
tinystar01
如果把继子交给公安,事情肯定就清楚了
U
US2020
说不定是女方被杀了,女方家人不肯放弃,被戴上了“迫害妄想症“的帽子。看男方的颅面部,是比较经得住老的,国内天网和人脸识别说不定查得到。在香港的话可能就不一样了。
撇下孩子夫妻一起失踪,肯定不是私奔,大概率是出事了。
P
Pear2019
回复 1楼的帖子
这老婆也是真傻,在美国这么多年,男的没啥本事,夫妻感情又不好,应该自己找个工作,赶快直接离婚。辛苦多年,落这么个结局,听着就是被男方杀掉了。
所以我一直强调,除非女方自己想来美国,而且认真衡量后,觉得自己来了以后,能力足以很快立足异国他乡的,千万不要一时冲动。贫贱夫妻百日哀,男的没本事,还指望人家有啥心思来呵护你?他自己还焦头烂额,指望找个人依靠呢?
这种家里 又穷,感情又不好的情况,女方不赶紧自立,都属于没脑子的。自立的女人才有可能选择,老公对你好,生活的温馨,那就继续恩爱。对你不好,日子过的憋屈,完全可以走人。
H
Huahuapig
一定要门当户对!
m
momosun
回复 1楼的帖子
这老婆也是真傻,在美国这么多年,男的没啥本事,夫妻感情又不好,应该自己找个工作,赶快直接离婚。辛苦多年,落这么个结局,听着就是被男方杀掉了。
所以我一直强调,除非女方自己想来美国,而且认真衡量后,觉得自己来了以后,能力足以很快立足异国他乡的,千万不要一时冲动。贫贱夫妻百日哀,男的没本事,还指望人家有啥心思来呵护你?他自己还焦头烂额,指望找个人依靠呢?这种情况,女方不赶紧自立,都属于没脑子的。
Pear2019 发表于 2021-05-21 07:43

男的先失踪6天的,更可能是老婆把老公杀了,然后潜逃吧
P
Pear2019
男的先失踪6天的,更可能是老婆把老公杀了,然后潜逃吧
momosun 发表于 2021-05-21 07:49

女方体力弱,而且家里还有个和自己老爹一条心的继子,很难不知不觉杀掉老公吧。我还是怀疑男方。
不管咋样,看着这故事,都觉得这女的活的超级憋屈。说句不好听的,一个对她不好的穷逼博士后,美国随便哪个有正经工作的男的不比这个强?她要是早点独立,换个中产老公,早就不用和一大家子挤小公寓,住上大房子了,难道不比这个结局好?
c
catakiri
女方体力弱,而且家里还有个和自己老爹一条心的继子,很难不知不觉杀掉老公吧。我还是怀疑男方。
不管咋样,看着这故事,都觉得这女的活的超级憋屈。说句不好听的,一个对她不好的穷逼博士后,美国随便哪个有正经工作的男的不比这个强?她要是早点独立,换个中产老公,绝对比这个结局好。
Pear2019 发表于 2021-05-21 08:01

没有这男的,女的来不了美国。
t
tiffany2013
说不定是女方被杀了,女方家人不肯放弃,被戴上了“迫害妄想症“的帽子。看男方的颅面部,是比较经得住老的,国内天网和人脸识别说不定查得到。在香港的话可能就不一样了。
撇下孩子夫妻一起失踪,肯定不是私奔,大概率是出事了。
US2020 发表于 2021-05-21 07:25

同意,男的先藏几天,这样女的被害时他作为missing person 就不是嫌疑人。这儿子是在包庇老爸杀害继母。
P
Pear2019
没有这男的,女的来不了美国。
catakiri 发表于 2021-05-21 08:03

so what? 婚姻本来就是动态的。难道你找个工作,开始5年勤勤恳恳,老板很满意,然后10年天天混日子,老板还不能开掉你?我个人认为,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当然要一直努力,才能维持婚姻。没钱至少可以对配偶好吧。没钱,对对方还不好,图啥呢?
这男的家里又不咋地,一大把年纪,还离过婚。要不是当年中国太穷,他能来美国,女方北京人,和他完全的门不当户不对,根本不会嫁给他。最开始package勉强算match吧,可是后来那日子,简直是越过越糟心,看着就憋。
s
shaohuacrystal
女方长得很不错,为什么找离婚有两个孩子的?!
公用马甲33
回复 1楼的帖子
这老婆也是真傻,在美国这么多年,男的没啥本事,夫妻感情又不好,应该自己找个工作,赶快直接离婚。辛苦多年,落这么个结局,听着就是被男方杀掉了。
所以我一直强调,除非女方自己想来美国,而且认真衡量后,觉得自己来了以后,能力足以很快立足异国他乡的,千万不要一时冲动。贫贱夫妻百日哀,男的没本事,还指望人家有啥心思来呵护你?他自己还焦头烂额,指望找个人依靠呢?
这种家里 又穷,感情又不好的情况,女方不赶紧自立,都属于没脑子的。自立的女人才有可能选择,老公对你好,生活的温馨,那就继续恩爱。对你不好,日子过的憋屈,完全可以走人。
Pear2019 发表于 2021-05-21 07:43

这种北京姑娘嫁给西北农村离异有孩的博士,用脚想也知道不会幸福,轻则离异,重则家破人亡
公用马甲33
女方长得很不错,为什么找离婚有两个孩子的?!
shaohuacrystal 发表于 2021-05-21 08:09

因为男的是大山沟里面出来的苦博士,啥都没有,但能让她来美国 哎,太可惜了,忍一下嫁给北京当地人,现在北京的房子买弯曲的房子也够了
P
Pear2019
因为男的是大山沟里面出来的苦博士,啥都没有,但能让她来美国 哎,太可惜了,忍一下嫁给北京当地人,现在北京的房子买弯曲的房子也够了
公用马甲33 发表于 2021-05-21 08:13

问题她已经到美国了,为啥不努力自立呢?随便学个会计啥的,又不难。但凡她自己有个工作,都不会搞成这样。她来美国又不是为了一大家子吵吵闹闹挤公寓,去餐馆打工贴补家用的。这种日子还不如留在北京呢。
w
weiwei_ot2008
女主真是嫁错人了
c
catakiri
so what? 婚姻本来就是动态的。难道你找个工作,开始5年勤勤恳恳,老板很满意,然后10年天天混日子,老板还不能开掉你?我个人认为,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当然要一直努力,才能维持婚姻。没钱至少可以对配偶好吧。没钱,对对方还不好,图啥呢?
这男的家里又不咋地,一大把年纪,还离过婚。要不是当年中国太穷,他能来美国,女方北京人,和他完全的门不当户不对,根本不会嫁给他。最开始package勉强算match吧,可是后来那日子,简直是越过越糟心,看着就憋。
Pear2019 发表于 2021-05-21 08:07

北京房地产这是千禧年的事,他们两人结婚是1989年,我是想说女方没有下嫁。这女的以为跟着这男的来美国享福的,没想到是来当奴隶的。男方又家暴又出轨,估计最后还杀了她。
a
archie
感觉很可能是丈夫杀了妻子然后自杀了
f
fucka
看时间推测是工农兵学员
qqzj 发表于 2021-05-21 06:17

单纯说 1982年毕业可不是工农兵学员 是第一批(82年1月)和第二批(82暑假)高考的考生才会82年毕业
公用马甲33
问题她已经到美国了,为啥不努力自立呢?随便学个会计啥的,又不难。但凡她自己有个工作,都不会搞成这样。她来美国又不是为了一大家子吵吵闹闹挤公寓,去餐馆打工贴补家用的。这种日子还不如留在北京呢。
Pear2019 发表于 2021-05-21 08:17

她用什么钱付学费?又生了个孩子必须自己独立带,哪儿的时间和钱去学东西?
q
qqzj
单纯说 1982年毕业可不是工农兵学员 是第一批(82年1月)和第二批(82暑假)高考的考生才会82年毕业
fucka 发表于 2021-05-21 09:18

82年硕士毕业

P
Pear2019
北京房地产这是千禧年的事,他们两人结婚是1989年,我是想说女方没有下嫁。这女的以为跟着这男的来美国享福的,没想到是来当奴隶的。男方又家暴又出轨,估计最后还杀了她。
catakiri 发表于 2021-05-21 08:43

虽然我不喜欢满脑子算计,完全用婚姻来当跳板的女人,但是哪怕这个女主学学邓文迪也比这个结果好多了。
近猪者肥
回复 18楼brownianmotion的帖子
老实说,这个案子细节太少,看起来男主先玩失踪杀女主后躲起来了或者自杀,或者女杀男然后躲起来了或者自杀似乎都有可能
数量运动 发表于 2021-05-21 02:51

我也是这么觉得的。男杀女的可能性更大,毕竟男的先失踪,又刚被女方搅黄“好事”
长岛之夏
回复 12楼Cestus的帖子
你去Reddit看一看,上面有人怀疑继子和爹合谋干掉了继母,干掉之前继子先谎称爹失踪,摆脱爹的嫌疑,然后合伙干掉继母。还什么失踪夫妇私奔,逻辑思维小学毕业了么?
Cestus 发表于 2021-05-21 02:31

一声叹息啊,都是生活的压力造成的悲剧
z
zhouuuuuuuuu
所以这个亲生点小女儿一直在农村被奶奶抚养吗?
m
mamayu223
何苦来的,嫁个老男人,当好几年后妈替他带两个孩子,自己好容易生了一个还被送回国给奶奶,招自己爸妈和妹妹一起挤在一个小公寓里好几年,图啥呢?
大概率是被男的和继子联合杀了,但是小姨子部分想起了福尔摩斯系列里面那个耳朵的案件,总觉得小姨子只怕在里面也没起什么好作用
f
fatbeauty
感觉是女的杀了男的,然后自杀了。不然解释不了为什么女的后失踪。在玉米地那种地方,死了人可能永远都找不到尸体。有可能被家暴,情绪抑郁,加上对男方出轨的愤怒,先杀了男的,但是6天后感觉无法继续了,然后自杀了。
t
tastycakes
我也觉得男主的儿子嫌疑很大。 也许把自己的父亲和继母都害死也不一定。夫妻两人已经成了仇人一起私奔的可能小多了。。。
蓝光加湿器
问题她已经到美国了,为啥不努力自立呢?随便学个会计啥的,又不难。但凡她自己有个工作,都不会搞成这样。她来美国又不是为了一大家子吵吵闹闹挤公寓,去餐馆打工贴补家用的。这种日子还不如留在北京呢。
Pear2019 发表于 2021-05-21 08:17

何不食肉糜
t
tastycakes
密苏里大学这里还发生过一件特别奇怪的事情,一对中国夫妻好像是毕业了,一起出去旅游,半夜两个人溺死在旅馆的游泳池里,非常诡异。。 https://www.columbiamissourian.com/news/update-columbia-couple-drowns-in-branson-hotel-pool/article_e6a2eea8-0bf4-5efb-9ea9-c5bd032a3ea6.html
.
.岸.
女方长得很不错,为什么找离婚有两个孩子的?!
shaohuacrystal 发表于 2021-05-21 08:09

那年代长的不错 34岁未嫁的不多见。

苏芳紫
问题她已经到美国了,为啥不努力自立呢?随便学个会计啥的,又不难。但凡她自己有个工作,都不会搞成这样。她来美国又不是为了一大家子吵吵闹闹挤公寓,去餐馆打工贴补家用的。这种日子还不如留在北京呢。
Pear2019 发表于 2021-05-21 08:17

也不需要学会计。那个年代英文不好也不好学会计什么的。我大姨和我姨夫结婚后来美国,也是90年代初。姨夫也是个博士,但是收入不高。后来姨夫找了个邮局的工作,我大姨去中国人开的衣厂缝衣服,英文好了去法拉盛做sales,再好点就去服装公司做sample maker。现在我表弟大学毕业找到个不错的工作,他们两人也退休了,邮局的退休福利还挺不错的。他们一直住着两房一厅的公寓,买了一套三层楼的投资房。10多年前买的,当时纽约皇后区他们住的那块房价还没那么高。
J
Jane66
我为一个北京大家闺秀这样憋屈的一生而叹息 连亲生女儿都不能留在身边 还有家暴 这是怎样的生活!
u
uswhy
通篇看下来我也觉得儿子嫌疑最大 儿子估计对父亲感情不深 当年父亲很有可能是抛妻弃子 儿子多年跟母亲生活 就算来了美国也是看到父亲再婚且有了孩子 而且又发现父亲一把年纪还在勾搭小女生 更是加深恨意。所以儿子事先知道父亲要去看女儿 利用这个时间先杀了父亲 然后一个星期以后趁机杀了继母 之后他可以打工上学 其实对他没有太大影响 这也解释了他之后会离开美国 。
f
fatbeauty
密苏里大学这里还发生过一件特别奇怪的事情,一对中国夫妻好像是毕业了,一起出去旅游,半夜两个人溺死在旅馆的游泳池里,非常诡异。。 https://www.columbiamissourian.com/news/update-columbia-couple-drowns-in-branson-hotel-pool/article_e6a2eea8-0bf4-5efb-9ea9-c5bd032a3ea6.html
tastycakes 发表于 2021-05-21 10:23

这个最后调查过了,说是其中一个溺水,另外一个去救结果也被扯下去了。确实是很奇怪,这种酒店的泳池按道理是不会多深才对。
k
kiim
男的家里穷的一塌糊涂 居然还有对学妹萌动爱意的情怀
t
tastycakes
这个最后调查过了,说是其中一个溺水,另外一个去救结果也被扯下去了。确实是很奇怪,这种酒店的泳池按道理是不会多深才对。
fatbeauty 发表于 2021-05-21 11:11

只能这么解释了,就是觉得两个人和朋友去住一个小旅馆,9:45pm check-in之后竟然先跑游泳池游泳,觉得好奇怪啊。。。
P
Pear2019
男的家里穷的一塌糊涂 居然还有对学妹萌动爱意的情怀
kiim 发表于 2021-05-21 11:11

这一点确实不可思议。想当年我自己穷光蛋的时候,啥男人我都不感兴趣,白花花的银子才是我的真爱。等我经济稳定了、才开始有心思谈恋爱的。饭都快吃不起了,啥风花雪月都不如红烧肉对我的吸引力大。
l
lilila
楼主对于muc的一些基本事实描述有误。university terrace apartments 是学校经营的公寓,只面对学生。这个公寓已经已经随体育场扩建而彻底清除 。up apartments 是私人经营的公寓,面对一切人员。
公用马甲3
屁大家闺秀。大家闺秀要是自己瞎了眼也就罢了,妹妹还要死气白咧非要来美国住姐姐姐夫家?估计也就是个北京底层民众。那女的一直忍气吞声多半也因为自己妹妹一直住在自己家里。要是小姑子早就炸了。
T
Tesorosnail
通篇看下来我也觉得儿子嫌疑最大 儿子估计对父亲感情不深 当年父亲很有可能是抛妻弃子 儿子多年跟母亲生活 就算来了美国也是看到父亲再婚且有了孩子 而且又发现父亲一把年纪还在勾搭小女生 更是加深恨意。所以儿子事先知道父亲要去看女儿 利用这个时间先杀了父亲 然后一个星期以后趁机杀了继母 之后他可以打工上学 其实对他没有太大影响 这也解释了他之后会离开美国 。
uswhy 发表于 2021-05-21 11:10

你也觉得这个儿子嫌疑最大,说自己爸爸去看妹妹,可是车不是没开走吗?他能不知道?
数量运动
回复 62楼uswhy的帖子
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小,家庭谋杀里子杀父杀母的情况很少,除非是有经济利益预谋杀人或者临时起意激情杀人
一般家庭谋杀绝大多数是夫杀妻或者父杀孩子,但是一般也是要有经济利益预谋杀人或者临时起意激情杀人(杀孩子一般是custody fight), 这种失踪后再回来杀人然后完全消失的情况很少
其实从有限的信息和时间段来看,这个案子妻杀夫的可能性不小,几天以后逃跑或者自杀了,但是这个故事里的女主不会开车,如果杀了男主,尸体藏在哪里很难理解
鉴于他们一家和儿子小姨住在一起,谋杀现场应该不是家里。但是两个的车最后在家里,而女主不开车
总之整个事件很诡异,看起来当时的警察也完全没有把这件事当可能的谋杀处理。估计因为死的是外国人,调查取证都很少,基本上那个被谋杀的就是白死了
数量运动
回复 66楼Pear2019的帖子
你是女的,男人对性的心理完全不一样
含羞草
要是只有男方和女方2人生活或加上他们自己的孩子也不会悲剧了。那么多人生活在一起想想都头大,还有那个小姨子看见姐姐家这么多人了还不自己出去生活。
黄老歇
只有小姨子是女方嫡系,其他人都来自于男方并与女主有深深矛盾,这些人合起伙来对付她一人,肯定是女的吃亏。这小姨子就没有什么证词么? 不觉得是继子杀人,那时候他还只是中学生。顶多帮助撒谎。
T
Tesorosnail
回复 62楼uswhy的帖子
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小,家庭谋杀里子杀父杀母的情况很少,除非是有经济利益预谋杀人或者临时起意激情杀人
一般家庭谋杀绝大多数是夫杀妻或者父杀孩子,但是一般也是要有经济利益预谋杀人或者临时起意激情杀人(杀孩子一般是custody fight), 这种失踪后再回来杀人然后完全消失的情况很少
其实从有限的信息和时间段来看,这个案子妻杀夫的可能性不小,几天以后逃跑或者自杀了,但是这个故事里的女主不会开车,如果杀了男主,尸体藏在哪里很难理解
鉴于他们一家和儿子小姨住在一起,谋杀现场应该不是家里。但是两个的车最后在家里,而女主不开车
总之整个事件很诡异,看起来当时的警察也完全没有把这件事当可能的谋杀处理。估计因为死的是外国人,调查取证都很少,基本上那个被谋杀的就是白死了
数量运动 发表于 2021-05-21 11:52

中国谋杀案里面子杀母子杀父的也不少,轰动一时的北大生杀母案就是一个典型。另外女主不会开车是哪里看的?不会开车出去打工在那种边远小城几乎不可能吧,又不是纽约这种公交便利的地区
e
ecnanif
这个最后调查过了,说是其中一个溺水,另外一个去救结果也被扯下去了。确实是很奇怪,这种酒店的泳池按道理是不会多深才对。
fatbeauty 发表于 2021-05-21 11:11

还是有些深度的,掉下去淹死有可能。
R
Ruth
想起我认识的一家,应该是90年代上半段在国内结婚的,女的是非京沪大城市独生女,父亲原来是地质方面体制内科研人员,后来下海做生意,宝石鉴定,家境不错,女的自己一个不太强的医学院毕业的。父亲托好友给女儿介绍,那个介绍人是大学老师,介绍了他另一个好友的研究生,家里是西北山里面的,兄弟姐妹一大群,男的正在准备出国,介绍人说山里的老实孩子,导师很欣赏的。很快定了,婚前女的一家去山里见了男方家人,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在男家一起吃顿午饭,是家里女性一起做,当然没让客人帮忙。结果开饭男的侄子一个小男孩是上桌的,母亲嫂嫂妹妹都在厨房灶台边吃,女孩母女开头是听招呼吃饭自然而然走到桌边,男方家倒也没阻拦他们入座,女的妈妈一看其他女人都躲在厨房,去把男方妈妈硬拉出来一起坐,结果一顿饭大家都不自在,男方妈妈一副完全不适应坐在桌边吃饭的样子。男的给女友一家解释不是来客了如此,他家女的向来不上桌,叫他们不必介意。 她震惊完还是嫁了,她爹说这样人家淳朴。。。我觉得出国多少是个因素,那个年代出国还是有吸引力的。 后来女的出来读书转码,夫妻俩收入都很好,但是收入改变不了很多从小形成的观念习惯,小到卫生,家务分配,大到脏话,消费控制。。。以至于家暴,各种冲突。而且女的被温水煮青蛙,越来越顺服,孩子送回国带,夫妻俩很多日用品叫岳父母在国内买了寄来好省小家的钱。。。她几次跟我们抱怨老公,都是很大的刺激,比如她父母自带生活费来探亲,出去吃饭点菜,男的觉得老婆为迎合父母居然敢点虾这样的贵菜,在餐馆破口大骂让她因为其他客人的眼光决定特别丢人,比如她脸紫了一块来上班说摔的,后来想想伤心,忍不住哭着说周末老公打的,起因是搬家她觉得工人辛苦给了小费。
绒绒
想起我认识的一家,应该是90年代上半段在国内结婚的,女的是非京沪大城市独生女,父亲原来是地质方面体制内科研人员,后来下海做生意,宝石鉴定,家境不错,女的自己一个不太强的医学院毕业的。父亲托好友给女儿介绍,那个介绍人是大学老师,介绍了他另一个好友的研究生,家里是西北山里面的,兄弟姐妹一大群,男的正在准备出国,介绍人说山里的老实孩子,导师很欣赏的。很快定了,婚前女的一家去山里见了男方家人,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在男家一起吃顿午饭,是家里女性一起做,当然没让客人帮忙。结果开饭男的侄子一个小男孩是上桌的,母亲嫂嫂妹妹都在厨房灶台边吃,女孩母女开头是听招呼吃饭自然而然走到桌边,男方家倒也没阻拦他们入座,女的妈妈一看其他女人都躲在厨房,去把男方妈妈硬拉出来一起坐,结果一顿饭大家都不自在,男方妈妈一副完全不适应坐在桌边吃饭的样子。男的给女友一家解释不是来客了如此,他家女的向来不上桌,叫他们不必介意。 她震惊完还是嫁了,她爹说这样人家淳朴。。。我觉得出国多少是个因素,那个年代出国还是有吸引力的。 后来女的出来读书转码,夫妻俩收入都很好,但是收入改变不了很多从小形成的观念习惯,小到卫生,家务分配,大到脏话,消费控制。。。以至于家暴,各种冲突。而且女的被温水煮青蛙,越来越顺服,孩子送回国带,夫妻俩很多日用品叫岳父母在国内买了寄来好省小家的钱。。。她几次跟我们抱怨老公,都是很大的刺激,比如她父母自带生活费来探亲,出去吃饭点菜,男的觉得老婆为迎合父母居然敢点虾这样的贵菜,在餐馆破口大骂让她因为其他客人的眼光决定特别丢人,比如她脸紫了一块来上班说摔的,后来想想伤心,忍不住哭着说周末老公打的,起因是搬家她觉得工人辛苦给了小费。
Ruth 发表于 2021-05-21 12:41

那还不离,父母也够没眼光的,这种重男轻女家庭也敢结亲
b
babysuger
想起我认识的一家,应该是90年代上半段在国内结婚的,女的是非京沪大城市独生女,父亲原来是地质方面体制内科研人员,后来下海做生意,宝石鉴定,家境不错,女的自己一个不太强的医学院毕业的。父亲托好友给女儿介绍,那个介绍人是大学老师,介绍了他另一个好友的研究生,家里是西北山里面的,兄弟姐妹一大群,男的正在准备出国,介绍人说山里的老实孩子,导师很欣赏的。很快定了,婚前女的一家去山里见了男方家人,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在男家一起吃顿午饭,是家里女性一起做,当然没让客人帮忙。结果开饭男的侄子一个小男孩是上桌的,母亲嫂嫂妹妹都在厨房灶台边吃,女孩母女开头是听招呼吃饭自然而然走到桌边,男方家倒也没阻拦他们入座,女的妈妈一看其他女人都躲在厨房,去把男方妈妈硬拉出来一起坐,结果一顿饭大家都不自在,男方妈妈一副完全不适应坐在桌边吃饭的样子。男的给女友一家解释不是来客了如此,他家女的向来不上桌,叫他们不必介意。 她震惊完还是嫁了,她爹说这样人家淳朴。。。我觉得出国多少是个因素,那个年代出国还是有吸引力的。 后来女的出来读书转码,夫妻俩收入都很好,但是收入改变不了很多从小形成的观念习惯,小到卫生,家务分配,大到脏话,消费控制。。。以至于家暴,各种冲突。而且女的被温水煮青蛙,越来越顺服,孩子送回国带,夫妻俩很多日用品叫岳父母在国内买了寄来好省小家的钱。。。她几次跟我们抱怨老公,都是很大的刺激,比如她父母自带生活费来探亲,出去吃饭点菜,男的觉得老婆为迎合父母居然敢点虾这样的贵菜,在餐馆破口大骂让她因为其他客人的眼光决定特别丢人,比如她脸紫了一块来上班说摔的,后来想想伤心,忍不住哭着说周末老公打的,起因是搬家她觉得工人辛苦给了小费。
Ruth 发表于 2021-05-21 12:41

震惊了 就这样女的还不离婚?是sb么?自己码婆还用得着受这个气?自己被自己爹给坑了
b
babysuger
密苏里怎么这么多诡异的事情?
似曾相识
这个最后调查过了,说是其中一个溺水,另外一个去救结果也被扯下去了。确实是很奇怪,这种酒店的泳池按道理是不会多深才对。
fatbeauty 发表于 2021-05-21 11:11

这个不奇怪,酒店泳池大多数是普通标准游泳池,最深的地方是可能淹没头顶的。就是我们这种普通民居后院的游泳池,最深的地方175的人站进去只到脖子的深度,都能淹死一个会游泳的成年男性,游泳是有意外的。我娃学校有个老师的儿子就是在家游泳池淹死的,成年人20多快三十,结婚有娃,可能就是突发什么身体问题了,但如果不在泳池可能就没事。
水母
我为一个北京大家闺秀这样憋屈的一生而叹息 连亲生女儿都不能留在身边 还有家暴 这是怎样的生活!
Jane66 发表于 2021-05-21 10:54

怎么可能是大家闺秀,要是大家闺秀她妹妹会来投奔她吗?没身份没工作,和姐姐姐夫姐姐公婆继子继女一大家子挤在一起,想想就可怕,生活环境稍好一点的年轻姑娘都受不了。
这类文章老是为了煽动情绪添油加醋,经常不合逻辑
数量运动
回复 74楼Tesorosnail的帖子
子杀母中国也很少,所以才重点报道呀,而且这个其实是继母,继子也上大一了,有冲突可以理解,但是很难积累到要杀人摆脱的地步
Reddit上有女方不开车的信息,她每天去一个pizza shop打工,一般10:30下班以后老公去接回家或者吃完饭的警察顺便送她回家
c
curiousmonkey
没有这男的,女的来不了美国。
catakiri 发表于 2021-05-21 08:03

来了美国又如何,死了还找不到尸体
n
newbeginner
女方长得很不错,为什么找离婚有两个孩子的?!
shaohuacrystal 发表于 2021-05-21 08:09

90年代美帝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觉得美国是天堂吧
数量运动
回复 81楼水母的帖子
老实说,看女主的照片,在那个年代打扮相貌气质皮肤都算很不错的,真不像是贫困家庭出身长大的,比她老公看着强太多了
说着回到那个北京土著婚嫁观的帖子,我更觉得门当户对,知根知底对女人择偶太重要了
t
tinmouse85
回复 1楼brownianmotion的帖子
Interesting 帮你贴一下男主角女主角的照片
数量运动 发表于 2021-05-21 02:26

女士真好看,大家闺秀风范。
T
Tesorosnail
回复 74楼Tesorosnail的帖子
子杀母中国也很少,所以才重点报道呀,而且这个其实是继母,继子也上大一了,有冲突可以理解,但是很难积累到要杀人摆脱的地步
Reddit上有女方不开车的信息,她每天去一个pizza shop打工,一般10:30下班以后老公去接回家或者吃完饭的警察顺便送她回家
数量运动 发表于 2021-05-21 12:55

女主不开车家里为什么有俩辆车而且其中一个是女主的车?
数量运动
回复 87楼Tesorosnail的帖子
哪里写了两辆车?我Reddit上看到时候就一辆,两人失踪后车一直在家
The white van was still there, but Sun Xiang didn''t drive, and apparently Zheng didn''t use it. Sun Xiang usually either got picked up by her husband after work (11am - 10:30pm shift) or she walked to a nearby Taco Bell where Columbia Police would give her a ride. I wonder if they were questioned as to whether she''d come in that night? Probably not.
Godas said he doesn’t know how she got home that night — she didn’t drive, but her husband sometimes picked her up. He said "Susan" often walked to the nearby Taco Bell, where Columbia police would give her a ride home after they finished eating.

b
bearus2019
没带护照怎么跑到加拿大的?儿子怎么把爸爸的情书找出来给public了?
T
Tesorosnail
回复 87楼Tesorosnail的帖子
哪里写了两辆车?我Reddit上看到时候就一辆,两人失踪后车一直在家
The white van was still there, but Sun Xiang didn''t drive, and apparently Zheng didn''t use it. Sun Xiang usually either got picked up by her husband after work (11am - 10:30pm shift) or she walked to a nearby Taco Bell where Columbia Police would give her a ride. I wonder if they were questioned as to whether she''d come in that night? Probably not.
Godas said he doesn’t know how she got home that night — she didn’t drive, but her husband sometimes picked her up. He said "Susan" often walked to the nearby Taco Bell, where Columbia police would give her a ride home after they finished eating.


数量运动 发表于 2021-05-21 13:32

原文说两个人的车我自动理解成两个人一人一辆
n
newbeginner
这猪头老公还出轨,这女孩放弃北京的一切嫁给他太傻了
距离拥抱被
这帖子透着一股上个世纪知音体的恶臭洗白,是猪头老公即凶手本人写的吗? 有种变态心理杀了人以后生怕自己衣锦夜行,脱罪以后总是要得瑟得瑟
数量运动
回复 89楼bearus2019的帖子
那个什么私奔估计就是瞎说,看起来就是谋杀,估计杀人的另外一个也自杀了,因为护照没带,车没开走,银行里面好像还有3万美元存款没动
情书估计是编的或者警察调查的时候学妹自己交代的
N
Nemo695
回复 63楼fatbeauty的帖子
我们这20年前, 公寓大堂入口处的游泳池, 淹死了人, 一对华人母女, 忘了两个都遇难,还是一个。人来人往的地方。就几分钟。
l
liver_d
唏嘘
S
Susanxian
这男主看着有点蔫坏
P
Pear2019
这猪头老公还出轨,这女孩放弃北京的一切嫁给他太傻了
newbeginner 发表于 2021-05-21 13:40

男的长得这么油腻,穷的要死,还家暴出轨,女主血亏。聪明点,就算没身份,早早加入local教会,去诉苦老公家暴,在大家帮助下离开他就好了,至少现在还能活着。
W
Walker1921
失踪的男主人公是生物博后,reddit上也有关于此案的讨论:https://www.reddit.com/r/UnresolvedMysteries/comments/6gstse/a_husband_and_wife_disappeared_within_six_days_of/
以下转载自知乎:https://www.zhihu.com/column/p/28934938
2014年春。 PhD在纠结要不要转专业的我,一日百无聊赖,在查看本地警察局的失踪人口名单。很多人都已经失踪很久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贴上了推测的照片。美国太大了,人又少,长期以来生活风俗让人们对隐私有着清晰的界定。因此“发动群众”这条屡试不爽的中国破案之道在美国并不总是行的通。在这张列表的最后,我惊奇的发现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 Yinzhou Zheng (参见:) 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哥伦比亚(Columbia)这几个词提醒着我,这是发生在本地的中国学生学者身上的一起失踪案件。然后好奇心驱使着我继续往下挖。看到了这样的一张通知: (参见:The Charley Project: Yinzhou Zheng) 查理计划(Charley Project,美国的冷案网站):Yinzhou Zheng 照片:(略) 失踪日期及地点:2000年9月17日,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 类别:失踪 出生日期:1953年10月16日 年龄:46岁 身高体重:5英尺8-10英寸,170-180磅 识别特征:亚洲男性,褐色眼球,黑色头发,中国出生 描述:郑最后一次被目击是2000年9月17日,其妻子孙祥(Sun Xiang)于6天后,即2000年9月23日失踪。该夫妻原计划前往爱荷华城(Iowa City)拜会在那里读大学(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的女儿,但并未抵达,并就此失踪。两人均为中国出生,中国公民,并将护照留在了居所。 郑为密苏里大学博士后,其子在案发时也为该校本科生。关于此案,并无进一步详情。 如果您有此案线索请联系密苏里州高速巡警队(Missouri State Highway Patrol),失踪人口调查组,电话:800-877-3542 ========================================================== 我曾经在兰州大学生物系的82届校友会网站上,看见过这个问题的讨论,这也是我唯一一次在华文社区看到对此案的讨论,然后就是沉默,沉默,死一样的沉默。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正是在这个网站上,我找到了唯一一篇媒体报道。看了主笔者,我大吃一惊: Didi Tang(唐迪迪) 对于一个关注海内外时政新闻的人,对这个美联社(AP)的驻京政治记者的名字是有印象的。这是当年她在密苏里大学初出茅庐,在校报上发表的此案的文章。不知道如今在北京的时政媒体圈里捕捉领导人的一举一动的唐大记者是否还能记得起来这个案件,但是终归是有有心人的。 这篇报道现在还在 (偶尔上不去):http://archive.columbiatribune.com/2003/Dec/20031207Feat008.asp ========================================================== 当然有心者不只我一个人,17年来,沉默之中,偶尔有人会在Reddit或者huaren上说起来,但人们对一个冷案似乎没有多少关心的必要。 也许章莹颖也会成为一个冷案,who knows? 但是真相,或者说近似的,推测的真相,总是来的有些过于简单。 (二) 1990年,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的小城爱荷华城(Iowa City),来了一位踌躇满志的中年人——郑瀛洲。 他来自中国的甘肃省,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并且在中国科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时年37岁,正值人生精力,阅历蓬勃上升的时期。更加志得意满的是,他刚刚新婚,娶了一位端庄的正统北京女孙祥。孙祥1955年出生,祖籍北京,大学毕业,当时是北京市一所中学教师,当年的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郑瀛洲作为硕士毕业,更是社会的精英。两人可谓是郎才女貌,情投意合,前途无量。 然而在光鲜的外表下,一切并不是100%的完美。虽然郑瀛洲是当时社会1%以内,国家未来栋梁的预备军。但是古板保守的孙家并不感冒。他们更加在意的是郑瀛洲出身:西北农村户口,而孙祥则是大家闺秀,城市户口,京城二代。如果说这点只是白璧微瑕,那郑瀛洲的下一个“劣势”就算放到今天已经开放的婚恋市场上,仍然是个减分点: 郑瀛洲已经有了一次短暂并且失败的婚姻,并且和前妻育有一子一女。 不过也许是巨大而辉煌的前景终究说服了老丈人一家,两人最终于1989年结婚。1990年的爱荷华大学,处于其辉煌时期,“卢刚事件”还没有发生,传统还能抵挡住经济的冲击。许多有名的教授都还在。郑瀛洲也如该校非常有名的遗传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直到今天我还是很不解为什么唐迪迪在文章中写道他一年$20000的奖学金(折合一个月1600美元)时用了一个“only”。 要知道,今天的爱荷华大学遗传学系博士研究生,一个月也是只有1800-2000美元的工资! 可是那是1990年! 是一个卡罗拉,思域新车只要10000美元的时代!(现在起码涨了一倍价格) 是一个汽油在2美元以内一加仑的时代! 是一个一个人一个月100美元足够吃喝很好的时代! 是一个一栋房子只要10w以内的时代! 今天我拿着1990年的薪水,过着2017年的生活,只有一声叹息... 而郑瀛洲,哪怕不和他做矿工在西北沙漠里吃沙子的兄弟比,就算是和今天的我比,也让我惭愧。 于是,她的新婚妻子孙祥,也放弃了北京城稳定的教师工作,前来投奔他,做了一名F2。之后,女儿也来了。 虽然郑瀛洲远比我今天的可支配收入高,但是毕竟有三个人,还是要精打细算过日子。三个人住在学校给研究生的公寓里面。郑瀛洲努力的上课,做实验,孙祥也尽自己的所能在家操持家务,让女儿健康快乐成长,让丈夫无后顾之忧——虽然留过学的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郑瀛洲还是努力的从牙缝里省出钱,接济远在大西北的父母,以及支付正在由前妻抚养的儿子的抚养费。 1995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事情,对于一些人而言这些事都是喜事,而对于郑瀛洲而言,恐怕是喜忧参半吧: 第一,孙祥十月怀胎以后,终于诞下她和郑瀛洲的第一个女儿。这下子他们有三个孩子了。 第二,郑瀛洲终于和前妻打赢了抚养权官司,大儿子“查理”,即将从国内赶来。 第三,郑瀛洲的父母将从兰州来美国,替她们带孩子。孙祥的压力可以减轻了。 似乎一切都很美,但唯一没有考虑到的事情:郑瀛洲的压力,他有7口人要养。 哪怕经济不是问题,小小的学生公寓单人间怎么容得下那么多人口?不懂英语,衣食住行,一举一动,都依赖这个年近中年的西北汉子。而且,他已经是读博的第五个年头了,学业的压力,也沉甸甸的压在他的肩上,无人分担。 1997年,似乎是为了享受“万恶的美帝国主义”,孙祥的妹妹,孙翩(Pian Sun)也要从将要美国来投奔他们。 以前在内布拉斯加读硕士的时候,因为房租便宜,一个人租一套2室一厅的公寓,一间做工作室,一间做卧室。有一天我下楼,发现楼下公寓门口居然放了10多只鞋子。后来我才知道,楼下住的是印度人。6-7个人住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子。 可是我在读唐迪迪的报道的时候,忽然觉得好心酸。 孙祥原本是一个时尚,大方,眼光很高的北京小妞。现在却过的比蜗居还要惨。照顾着三个不同年龄,十分叛逆的孩子,“伺候”者公婆。郑瀛洲还可以去实验室逃避生活,但孙祥有什么?这样的环境下,就算再和善的人,也会承受不了压力。 但是郑瀛洲奇迹般地挺住了,1998年,漫长的博士学习终于结束,如愿以偿的获得了博士学位,并且联系到了博士后职位:密苏里大学生物科学系教授,著名玉米专家,美国科学院后来的院士Jim Birchler门下。而且郑瀛洲的父母也打算回国了,换地方,涨工资,人也少了。女儿也进了爱荷华大学住进了宿舍,那个时代州立大学周内学生的学费极其低廉。孙翩替他们照顾孩子,孙祥能在餐馆打工挣点收入,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但是爱荷华城的高压生活还是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可逆转的变化了。家庭矛盾迭起,郑瀛洲和前妻生的儿女和继母的矛盾,郑瀛洲一家和孙祥及孙翩的矛盾,交错在一起。郑瀛洲,孙祥,两个人的脾气本来就不好,在这8年蜗居的日子里变得愈演愈烈。那个时代没有那么多的娱乐,网络,不良情绪积聚在心里,日子久了,迟早憋出病来。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三) 虽然1990年代是研究生的黄金年代,冷战后期惯性的研究投入,让研究生享受了最后的丰衣足食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日子。 但1990年代却不是博士后的黄金年代。博士后工资收入远不如现在,因为那个年代里面科学界还没有“博士后是教授的毕竟磨砺之路”的共识。很大一部分phd是可以直接成为教授的。除非运气不好(如我们的卢刚同志,赶上了冷战结束第一波的削减基础物理投入)。因此博士后只在研究生基础上稍微提升了一下待遇。而女儿上大学了,学费虽然相比今天少很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四人(郑,孙,大儿子,小女儿)只能继续蜗居在学校公寓University Terrance Apartment。孙祥在哥伦比亚的George’s Pizza当服务员补贴家用。我曾经去地图上,去实地考察这个故事中的每一个地标,发现居然都还在。University Terrance Apartment如今改名成了University Place Apartment,就是留学生口中的UP,而George's Pizza如今还在原址屹立。不知物换星移几度秋。 不久以后,孙翩从北京来到了哥伦比亚,住进了他们在UP的公寓。 其实在郑,孙的同事眼里,他们都是好人。郑的本科同学,研究生同学,以及密苏里大学的同事导师回忆起来,他都是一个善良,诚实,从不发火的人(简直是我的反面)。而在George's Pizza老板的回忆里,孙祥也是一个勤劳,本分,认真守时的人。至少外人看来,他们还是当年的郎才女貌,模范夫妻,只是回到了UP那座小屋子里后,一切都会变了。咒骂,责打,家暴屡屡发生。而且更要命的是,只有5个人,还分成了两个阵营。在报道里大儿子和大女儿总有继母不好的回忆,而孙翩也总是说郑瀛洲嫌她浪费粮食,希望她能尽快回去减少负担,因为他认为孙翩现在在这里已经是累赘了。不久以后郑瀛洲老父亲去世,他为了缓解老母的寂寞,执意把他和孙祥的小女儿送回国由奶奶抚养......争吵,家暴屡见不鲜。似乎永远没有头。这已经似乎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空间问题,而是常年的高压生活,对所有人,都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了。 家庭如此,工作上也不见成就。当年的Birchler还非今天大名鼎鼎的院士,还要为着funding奋斗。他明年funding还没着落,如果没有,那就意味着郑瀛洲要丢工作了。虽然他可以再找别的实验室继续做博后。但他已经累透了,已经失去了对科研,对生活的任何期望和野心。 所有人都感觉到憋屈,都在盼望着解脱那一天。但是谁都不愿意放弃,生活有些时候就是这样,明明这样没有前途,却一直陷在里面无可自拔。 但是谁也不曾想到,解脱是这样来的,也是这样无厘头。 (四) 郑瀛洲的生活中,也曾经有过一段插曲。 也许是对现实的绝望,郑瀛洲曾对一个中国来的农学院研究生学妹动了一点心思。郑瀛洲的大女儿曾经给唐迪迪看过他写给那个女生的一封email,那是在2000年8月:
当男人和女人在生命中相遇,他们之间的友情是简单而纯粹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情会逐渐加深,直到无法掌控。或许我们能掌控住,或许,只能以陌生人结束。
三周以后,郑瀛洲对她的思念如干柴烈火般越烧越旺:
像你这样的女人,让我开心让我失落,让我想抛弃一切只为了你。
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这件事情就传到了孙祥的耳朵里。愤怒而悲伤的孙祥在朋友圈(广义的,不是微信)里大吐苦水。对此郑瀛洲当然也是又气又恼。 最后在夫妇双双失踪以后,大女儿在遗留的文件里发现了郑瀛洲给那个女生的信,信中写道:
我为我的疯狂和轻率向您道歉,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们还能继续做普通朋友善待彼此...
这封信写于9月13日,郑瀛洲失踪前4日。 (五) 2000年9月17日,周日 哥伦比亚的周日如往常一样的懒散,17年前人口比今日还少,可以想象得出街上车流几稀的样子。虽然天气转凉,山岭泛黄。早上起来,家庭的沉闷的氛围一如平常。 郑瀛洲不在家,大儿子“查理”醒来以后,并没有觉得异样,因为几天前郑瀛洲和他说过,他要去爱荷华大学看自己的女儿。大概6天左右回来。查理今年刚刚高中毕业,顺利的升入密苏里大学读本科。 他也没有和继母以及姨娘多说话,因为他和继母及姨娘的关系也并不好,一家子陷入了虽然尴尬,但已经屡见不鲜的沉默中。要么沉默,要么吵架,已经成为这个家庭的日常。 一周以后,9月24日,又是一个往常一样的周日 查理给远在爱荷华州的姐姐发了一封email,询问父亲什么时候回来。 姐姐迅速回复:什么父亲?我没见他来啊?! 查理“大惊”。随即,更加惊讶的事情也发生了。 母亲一早去披萨店“上班”后,就没有回家!披萨店老板说,今天她没有来上班。 延宕到周二,查理才确信,父母失踪了于是立即报警。 警察迅速赶到,发现两个人的车,护照,证件,生活用品,钱财......都没有带走,一切都在,就是人不见了。 从此以后,两人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同样的,有人指责警察办案不力。 只是那个年代或者资讯不发达,或者人民内心淳朴。这件事情几乎没能在当地掀起任何波澜,就这样淹没在了历史中。没有捐款,没有哭天喊地,没有“找不到儿子/女儿”就不回国的毒誓。甚至郑,孙的父母,也没有再踏上过美国的国土。 3年以后的2003年,初出茅庐的唐迪迪,采访了此案的前因后果无数人员,汇聚成了这篇报道,然后也一样的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14年以后的2014,我试图去找一些线索,但是没有任何回音。 (六) 很多时候,事情也许远没有想象的复杂和黑暗。很多事情以悲剧起始,闹剧结束。郑瀛洲失踪案可以说以悲剧起始,但还谈不上闹剧。因为至少,从头到尾,这都是一家人的事情。 一次机缘巧合,我认识了本地资深华人,郑瀛洲孙祥夫妇的朋友。 她对我说,其实郑瀛洲和孙祥不仅没有死,他们还活着。 他们好像借旅游偷渡去了加拿大,并且好像后来已经拿到了永久居留。 他们的儿子“查理”这件事情以后并不悲伤和难过,毕业后在中餐馆打了一段时间工以后,去了一家在香港的企业工作,据说收入还不错。 他们只是“私奔”,两个人去了没人认识的地方过了新的生活。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摆脱有精神病史和迫害妄想症的孙翩和孙家人。他们的女儿,儿子和警察记者那些交代都是实现准备好的。他们的子女知道父母在哪里,并且知道他们隐姓埋名过着日子...... 这一切是真是假?是真的如此还是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不得而知...... 17年了...

brownianmotion 发表于 2021-05-21 01:36

住在那里的朋友说刚刚在上个月女的尸体已经找到了。丈夫是suspect. 丈夫现在被关在监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