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家里某些长辈讲话经常脑壳痛,兼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毒”

苗宝宝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不知道其他版友有没有这样的老人,对生活经常莫名的悲观,习惯性的悲观。说话说着说着就是担心各种不幸的事情发生,一遍遍念叨万一什么样的事情发生了该怎么办。如果听的次数少,一般还会安慰一下,让他们不要担心了,不会那样的啦。但听的次数一多,没人会再有耐心一遍遍劝导或安慰,只会觉得脑壳痛,本来平静的心情会变得烦躁,如果本来烦躁时听了更加让人烦躁
没人否认人生中这样那样的不幸事件不可能发生,但整天念叨这些有什么用,那些事不会因为你每天念叨就不发生,或者降低发生的概率。再说了,就算真的发生了,你问该怎么办怎么办?答案就是不能怎么办。比如你要问得了没法治好的绝症怎么办?答案就是不能怎么办,只能等死啊。
按常理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事情应该能慢慢看得开,能坦然面对和接受。但中国人好像恰恰相反,越是老了,越是想不开,整天忧虑焦虑,不敢面对人生百态。
中国传统文化里,好像经常讲究“忧患意识”,“做最坏的打算”之类的,道理说起来不能算错,但真正每天用在生活中,真的没有什么意义,只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徒增烦恼和焦虑。不知道这算不算有毒的一种文化
不知道是不是老一代的人年轻时过得太穷了,太苦了,不知不觉从小形成了受害者人格(这个词可能没用准确)而不自知。经常习惯性地毫无根据也毫无必要的担心这个那个,反而以为这样是应该的。

H
Heiniu
太闲了, 就道德绑架,情绪绑架。帮他们找点事做, 或者离远一点。
远翔
因为老一辈的人,的确是在各种不确定,各种社会动荡中过来的,各种大小政策朝令夕改,看不到明天的确定性,所以忧患已经在他们的骨子里。
Y
Yanan00
哎,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爸妈就是傻白甜,感觉自己有四个娃,也是操心。
g
gf123
楼主可以看看Toxic Parents这本书, 有讲到how to deal with toxic parents.
网上也有不少建议,基本上就是set and enforce boundary, don't try to change them, don't try to reason with them, have an exit strategy, respond not react, etc.
d
dingdingdddd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国人忧患意识特别强是因为才多少年就像翻煎饼一样倒过来倒过去的,也难怪他们。只能等他们自然离世,新一代成长起来慢慢来
s
shinesee
因为没有信仰 只能把焦虑转嫁在亲人身上
V
Vesper8
楼主可以看看Toxic Parents这本书, 有讲到how to deal with toxic parents.
网上也有不少建议,基本上就是set and enforce boundary, don't try to change them, don't try to reason with them, have an exit strategy, respond not react, etc.
gf123 发表于 2021-05-19 13:14

空话。你就说楼主应该怎么respond
s
subscriber0
跟楼主有类似的体验。我爸总能忧虑到最差的情况,平时还好,在一些特殊时期,比如找工作期间,本来就很多未知数很多焦虑,还要看他愁云满面,真是平添更多压力。
我有心情时,还能安慰开解一下他;大部分时候自己也没心情,所以常常家里很多阴云。大家有好办法吗?
l
ljmdtc
不知道其他版友有没有这样的老人,对生活经常莫名的悲观,习惯性的悲观。说话说着说着就是担心各种不幸的事情发生,一遍遍念叨万一什么样的事情发生了该怎么办。如果听的次数少,一般还会安慰一下,让他们不要担心了,不会那样的啦。但听的次数一多,没人会再有耐心一遍遍劝导或安慰,只会觉得脑壳痛,本来平静的心情会变得烦躁,如果本来烦躁时听了更加让人烦躁
没人否认人生中这样那样的不幸事件不可能发生,但整天念叨这些有什么用,那些事不会因为你每天念叨就不发生,或者降低发生的概率。再说了,就算真的发生了,你问该怎么办怎么办?答案就是不能怎么办。比如你要问得了没法治好的绝症怎么办?答案就是不能怎么办,只能等死啊。
按常理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事情应该能慢慢看得开,能坦然面对和接受。但中国人好像恰恰相反,越是老了,越是想不开,整天忧虑焦虑,不敢面对人生百态。
中国传统文化里,好像经常讲究“忧患意识”,“做最坏的打算”之类的,道理说起来不能算错,但真正每天用在生活中,真的没有什么意义,只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徒增烦恼和焦虑。不知道这算不算有毒的一种文化
不知道是不是老一代的人年轻时过得太穷了,太苦了,不知不觉从小形成了受害者人格(这个词可能没用准确)而不自知。经常习惯性地毫无根据也毫无必要的担心这个那个,反而以为这样是应该的。


苗宝宝 发表于 2021-05-19 12:55

“中国传统文化里,好像经常讲究“忧患意识”,“做最坏的打算””
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这是英语俗语啊,不是中国特有
f
fatgreyhound
我妈妈就是你说的这种老人,不仅仅忧患意识很强,更可怕的是,这样焦虑的人,还特别喜欢制定计划,给自己,给我爸爸,给我,做3年计划,5年计划,10年计划。神啊,救救这些人吧!!!
s
shellfly
社会动荡,人有忧患意识是一种条件性反射的本能。我们父母那一辈,从幼儿时期就是连肚子都吃不饱的,儿童和青春时期又是文革浩劫,结婚了又是计生,年纪大了又是下岗。一辈子都在动荡中度过,忧患意识一直都在,永远是悲观的想法,什么事情都是想到最坏。因为只有心理上做好了这样最坏的准备,才有力量能够在最坏情况发生下可以依然支撑过去。很可怜的一代人。
我们这一代80后,基本从小衣食无忧,作为独生子女又享受来最好的家庭资源,碰巧赶上改革开放和打开国门的30年。这30年是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也很难找到的一个飞速上升的时代,所以我们天性乐观,认为一切都会更好。因为这一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轨迹。
国内的文革气息现在卷土从来,恶果会在下面几十年显现。现在的90后00后,很多也已经向我们父母一代的世界观靠齐了。他们找不到工作,娶不到媳妇,养不起孩子,买不起房。很多人就是每天蜗居在家里刷剧打游戏,身上欠了一堆债务,一旦丢失工作资金链就完全断掉,跌落社会底层。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f
fitfitfit
穷怕了,年轻时候被斗争怕了
不过也是好事,如果不是穷怕了拼命攒钱,就很容易错过改开30年这唯一的窗口期
没有忧患意识吃光用光的那波人,即使生在大城市现在除了一套老破小,还是啥都没有。有的人特舍得给小孩花钱富养,吃好的用好的,最后小孩长大了连婚房首付都凑不起来。还有人年轻的时候特喜欢买奢侈品吃香喝辣满足自己,但钱都花完了房都没有,最后30多了资产和同龄人差了一大截。anyway,life都是自己选的,因果关系,明白就好
f
fitfitfit
跟楼主有类似的体验。我爸总能忧虑到最差的情况,平时还好,在一些特殊时期,比如找工作期间,本来就很多未知数很多焦虑,还要看他愁云满面,真是平添更多压力。
我有心情时,还能安慰开解一下他;大部分时候自己也没心情,所以常常家里很多阴云。大家有好办法吗?
subscriber0 发表于 2021-05-19 13:20

不要告诉你爹地,你在找工作
w
wqsong
我妈也是这样,感觉永远没有希望,生活里没有阳光
f
fitfitfit
社会动荡,人有忧患意识是一种条件性反射的本能。我们父母那一辈,从幼儿时期就是连肚子都吃不饱的,儿童和青春时期又是文革浩劫,结婚了又是计生,年纪大了又是下岗。一辈子都在动荡中度过,忧患意识一直都在,永远是悲观的想法,什么事情都是想到最坏。因为只有心理上做好了这样最坏的准备,才有力量能够在最坏情况发生下可以依然支撑过去。很可怜的一代人。
我们这一代80后,基本从小衣食无忧,作为独生子女又享受来最好的家庭资源,碰巧赶上改革开放和打开国门的30年。这30年是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也很难找到的一个飞速上升的时代,所以我们天性乐观,认为一切都会更好。因为这一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轨迹。
国内的文革气息现在卷土从来,恶果会在下面几十年显现。现在的90后00后,很多也已经向我们父母一代的世界观靠齐了。他们找不到工作,娶不到媳妇,养不起孩子,买不起房。很多人就是每天蜗居在家里刷剧打游戏,身上欠了一堆债务,一旦丢失工作资金链就完全断掉,跌落社会底层。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shellfly 发表于 2021-05-19 13:26

90,00后和我们父母那一代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父母那一代年轻人是很有干劲的,因为无论社会怎么动荡不安,整体风气还是往上走的,提倡勤俭节约,社会平等。那个时候工厂里,普通工人和厂长的收入差距并不大,所以人的自尊度是很高的。然后80年代开始的改开,他们正当壮年,很多有能力的人都翻身了,就算自己没翻身,小孩也都生在读书改变命运的时代,推娃读书就好了,不要太有希望。父母的忧患意识是一种惯性,童年的贫瘠产生的饥饿记忆
90,00后是社会阶层完全固化了,努力已经很难改变命运了,北清毕业都买不起北京一套房的时代。基本你出生什么样,就一辈子差不多那个样了。这代人的丧是对于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失望
s
subscriber0
不要告诉你爹地,你在找工作
fitfitfit 发表于 2021-05-19 13:27

有道理,就是尽量少让他们参与。可是有很多时候避免不了,就难免那种丧丧的氛围。这种时候就格外体会到乐观个性的难得和宝贵。
h
hijklmn
“中国传统文化里,好像经常讲究“忧患意识”,“做最坏的打算””
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这是英语俗语啊,不是中国特有
ljmdtc 发表于 2021-05-19 13:23

对啊,这主要是性格导致的,跟中国传统文化无关。。。我有个美国女同事,不到30就天天焦虑养老问题。。。
w
withbighope
这真跟传统文化没关系。相反远的看看老子庄子,近的看看苏轼也许就看开了。
n
noway_jose
这真跟传统文化没关系。相反远的看看老子庄子,近的看看苏轼也许就看开了。
withbighope 发表于 2021-05-19 14:29

这些老的东西这么长时间也没下沉到普通百姓阶层啊。所以普通父母熬过了艰苦岁月也把自己圈进了思维怪圈。 年轻的一代,不要奢望去改变他们,唯一让自己好过些的是,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你也不是容易被他们改变的。一定会有confront的过程,坚持下来大家都互相拿对方没办法就对了。难的也是要突破自己的思维,孝顺啊,听话啊,心理千转百回的,但是实际行动上还是随了老人了
l
ljmdtc
这些老的东西这么长时间也没下沉到普通百姓阶层啊。所以普通父母熬过了艰苦岁月也把自己圈进了思维怪圈。 年轻的一代,不要奢望去改变他们,唯一让自己好过些的是,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你也不是容易被他们改变的。一定会有confront的过程,坚持下来大家都互相拿对方没办法就对了。难的也是要突破自己的思维,孝顺啊,听话啊,心理千转百回的,但是实际行动上还是随了老人了
noway_jose 发表于 2021-05-19 18:07

我觉得不要把自家的问题扩大到中国传统文化啊 我看到的老年人很多日子都过得很滋润很开心,同学会,广场舞,各种娱乐场所都看得到退休大妈的身影
纽约凤姐
我妈也是这样,感觉永远没有希望,生活里没有阳光
wqsong 发表于 2021-05-19 13:30

纽约凤姐
我妈也是这样,感觉永远没有希望,生活里没有阳光
wqsong 发表于 2021-05-19 13:30

n
noway_jose
我觉得不要把自家的问题扩大到中国传统文化啊 我看到的老年人很多日子都过得很滋润很开心,同学会,广场舞,各种娱乐场所都看得到退休大妈的身影
ljmdtc 发表于 2021-05-19 18:15

那得去问这些娱乐场所退休大妈的孩子们,家里怎么纠结较劲的谁知道呢。 尤其是孩子在欧美或者有过留学经历,看到了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V
VMC
楼主这事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啥关系?难不成不把事说的夸大点就过不得?

c
coalpilerd
90,00后和我们父母那一代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父母那一代年轻人是很有干劲的,因为无论社会怎么动荡不安,整体风气还是往上走的,提倡勤俭节约,社会平等。那个时候工厂里,普通工人和厂长的收入差距并不大,所以人的自尊度是很高的。然后80年代开始的改开,他们正当壮年,很多有能力的人都翻身了,就算自己没翻身,小孩也都生在读书改变命运的时代,推娃读书就好了,不要太有希望。父母的忧患意识是一种惯性,童年的贫瘠产生的饥饿记忆
90,00后是社会阶层完全固化了,努力已经很难改变命运了,北清毕业都买不起北京一套房的时代。基本你出生什么样,就一辈子差不多那个样了。这代人的丧是对于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失望
fitfitfit 发表于 2021-05-19 13:36

你的父母和那位层主的父母肯定不是同一代人。
那位层主的父母好像和我父母是一代的,我感觉你父母更晚一点。经历过文革反右的那一代老人,如果是被批斗过的,心态就是惊弓之鸟,他们经历过一夜之间从巅峰打到脚底的剧变,看到过朋友眨眼就能变成仇人、亲人转眼天各一方永不相见,对于中国政府有着本能的惧怕和不信任。即便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很多,也随时随地会担忧变天。这不是仅仅饿肚子那么简单的。
n
noway_jose
楼主这事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啥关系?难不成不把事说的夸大点就过不得?


VMC 发表于 2021-05-19 18:41

学点心理学 是个案例分析都要分析culture影响 又不是针对中国人
V
VMC
学点心理学 是个案例分析都要分析culture影响 又不是针对中国人
noway_jose 发表于 2021-05-19 18:50

那只能说,楼主的分析太薄弱了,完全不足以建立起来她说的这事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n
noway_jose
那只能说,楼主的分析太薄弱了,完全不足以建立起来她说的这事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VMC 发表于 2021-05-19 19:03

我看分析的挺好,回帖补充的也不错啊 你是觉得分析的不够“传统”,是近现代历史文化?那接着分析?
V
VMC
我看分析的挺好,回帖补充的也不错啊 你是觉得分析的不够“传统”,是近现代历史文化?那接着分析?
noway_jose 发表于 2021-05-19 19:10

楼主就一句“中国传统文化里,好像经常讲究“忧患意识”,“做最坏的打算”之类的”就算分析的不错?
至于其他人的分析与楼主的分析有何关系?我说的是楼主的说话方式夸张,不是说她的结论如何如何。
n
noway_jose
楼主就一句“中国传统文化里,好像经常讲究“忧患意识”,“做最坏的打算”之类的”就算分析的不错?
至于其他人的分析与楼主的分析有何关系?我说的是楼主的说话方式夸张,不是说她的结论如何如何。

VMC 发表于 2021-05-19 19:12

这不是杠嘛 你看不见不等于不存在啊,看看点赞的贴啊

m
majiaamajia
无他,就是闲出来的
n
noway_jose
若真热爱自己的文化,别害怕分析。文化也需要成长进化的,不自省,就知道守,不见得是真爱
l
lianqiao
我感觉我的忧患意识比我爸妈强。我爸妈一生都是生活越来越好的。小时候经历吃不饱饭,文革动荡,后来社会稳定,生活质量稳步提高。一般情况下都是童年无忧无虑,青年闯荡,中年稳定,老年衰落。但我爸妈这种特殊时代的确是童年最艰辛,青年就稳定了,一直步步上升,现在都还在上升(物质生活),他们比我们忧患意识少多了。而我自己倒是一生漂泊,中年都还没稳定下来
V
VMC
这不是杠嘛 你看不见不等于不存在啊,看看点赞的贴啊


noway_jose 发表于 2021-05-19 19:16

如果您写篇东西论证某观点,难道别人补充的东西也能归功于您?
我说楼主自己论证不足,您跟我说其他人回帖补充的不错?补充的再好,也是别人的事吧
n
noway_jose
如果您写篇东西论证某观点,难道别人补充的东西也能归功于您?
我说楼主自己论证不足,您跟我说其他人回帖补充的不错?补充的再好,也是别人的事吧
VMC 发表于 2021-05-19 19:20

你这针对楼主干啥?你说多了我都要合理怀疑人家说的东西是不是哪里动了你的奶酪了 跟你过几回,你每一次回帖都都旁边找个小角度,左敲一下右杠一下 没啥意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