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孩子教育问题,自个儿过的苦大仇深,孩子就能心安?那到底是为了啥?

d
dingdingdddd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转帖 scnu5408 ​ 关于亲密关系中的牺牲感
前不久看了奇葩说一期关于“伴侣在大城市找到一份好工作,我要不要放下一切跟他去”的辩论。黄执中的一个观点打动了我,那就是关于感情中的牺牲感。什么是感情中的牺牲感,大概就是,以一种自我牺牲自我委屈的心态去满足自己爱的人,包括伴侣、孩子甚至朋友。牺牲感这种东西,确实细思极恐,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母亲一辈子从来只吃鱼头,而把鱼肉留给儿子吃,这位母亲临终前告诉她儿子:妈妈从来都不喜欢吃鱼头,我也好想吃鱼肉啊。这本是一个表现伟大母爱的故事,可是,问题是,如果这是一个善良且同样深深热爱他母亲的儿子,是否会在很长时间里甚至这辈子每每回忆起母亲临终的那句话而深感自责。自我牺牲感最可怕的就是,付出的那一方会有不愉快的感受,在内心有一种期待被补偿的期待,这种期待并不一定是某种物质上,更多的应该是感情上,比如希望对方觉得自己伟大、觉得自己爱的深刻等等,大多这样的心态也是希望对方能报以同样深刻的感情,如果一旦出现不符合预期的情况,就会产生不满、抱怨甚至指责,进而让对方产生对自己的负疚感。回想自己生活中,有多少人听过“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我对你那么好,你怎么这样对我”以及“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可是我得到了什么”这样的拷问,不明所以的人们常常会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那个看起来忘恩负义的人,可是真正公正的去辨别的话,有没有考虑过,问出这样问题的人,你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付出是否是遵从内心的,是否是自愿的,如果是,又何来这样的质问?
由此,我想到到底怎样的亲密关系是健康的,到底怎样的亲密关系能够持久。我想,大概是,在亲密关系中彼此都能感受到轻松愉悦吧。亲密关系中,难以避免有期待,也很容易把自己对物质生活、对个人价值的期待转嫁到对方身上,好比父母期望孩子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伴侣希望对方活成自己期待的模样。但是亲密关系中,一定有一段时间,你是对对方毫无期待的,就是,不管你是怎样的模样我都爱,都心生欢喜。好比父母期待新生婴儿时只希望他健康平安,恋人在热恋时觉得只要是ta就好。仔细回味,是不是那段没有期待的时光是最单纯最甜美的。随着时间推移,当欲望慢慢滋生,尤其以爱之名冠之,便会凭空生出不满、冲突。如果人们能具有强大的自爱的能力、满足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能力和调整自己欲望和预期的能力,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胡诌了这么多,实际都是一个理想状态,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思想,那就注定没有固定模式可以执行,生活也没有预设模式,让人们可以随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选择。现实的残酷就是,除了yes or no还有更多的是无可奈何。可是,如果能在内心给自己设个提醒,时不时告诉自己,在可以随心选择时候,遵从内心,不要创造牺牲感,我快乐了,才能让对方快乐。突然觉得,相比“害怕受到伤害,所以有所保留”的恋爱中自我保护方式,远远没有自己心甘情愿去爱去付出、不期待不预设来的高级。相较前者,后者你能记住的应该是为ta做饭时的幸福、为ta准备惊喜时的雀跃还有ta给你的每一缕阳光,在ta离去的时候,也会少了怨恨少了失望少了求而不得。毕竟,不曾求,何谈得。

“妈妈不吃,都留给你”被牺牲感绑架的孩子,一点也不快乐让自己先成为“优等家长”父母堂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起,做父母的就想着把最好的一切都留给他们。有的家长不惜委屈自己,为孩子付出所有,但是这种“过度付出”,有的时候却并不能让孩子感到幸福。轻则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从中承受着压力,重则会把孩子养成“白眼狼”,将家长的付出视为理所应当。1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前段时间,豆瓣上有这样一条帖子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父母买了一箱车厘子后,自己舍不得吃,专门省下来给自己的孩子,但是这一行为,却让孩子感受到了负担。 在发帖人看来,在食物中,表达爱的最好方式是:一起分享。而父母这样的行为,虽然是爱自己的表现,但过度的给予,也让自己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在这篇帖子下面,不少网友也表示,自己和发帖人有同样的困惑:@光盘终结者:我爸也是,出去吃干锅虾,虾只给我和我妈吃,自己不吃,干锅虾能值多少钱。@滴滴嗒嗒吹喇叭:经常因为这个跟我妈我爸生气!我知道他们心疼我,但是我心里真的不好受,又不是吃不起。@果汁糖:买了榴莲我妈总是只吃一小块剩下的都留给我,明明她也很爱吃的。@Joe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给我的时候我就知道,然后我就内疚以及心疼,可是我并不想让他们这么做。在这些网友看来,他们深知父母这样做的原因是爱,但是这份爱太过沉重,让他们难以喘息。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爱孩子的本能,驱使自己把最好的都留给他们,不惜委屈自己,有的人甚至为此放弃了自己的人生。中科院曾经有一组数据统计:82%的家长已经做好为孩子的成功做出牺牲的准备,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父母已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个人时间。但这些“牺牲型”的家长,绝对想不到,自己的过度付出,非但不能让孩子拥有更好的人生,反而会给孩子的未来以及亲子关系带来危机。2父母过度牺牲的后果黄执中曾经在《奇葩说》中,讲过一个“妈妈吃鱼头”的故事:有个妈妈,每次吃鱼的时候,都是把鱼肚子肉留给孩子吃,自己吃鱼头。但在她临终前,她告诉自己的儿子:“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吃鱼头。”黄执中说:小的时候听到这个故事,我觉得母爱好伟大,但是长大后,我却觉得这个儿子太难了。妈妈用自己堆积了一辈子的委屈感,让孩子的余生都活在内疚之中。 而且当孩子内疚到一定程度,他们便会开始排斥父母,对父母产生抗拒的情绪。就像《小欢喜》中,身为单亲妈妈的宋倩(陶虹饰)为了给女儿英子一个更好的未来,不惜辞去高薪工作,一门心思扑在女儿身上。每天起早贪黑地买菜做饭,照顾女儿的起居,宋倩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英子,妈妈最爱的人就是你。”但是宋倩的这种自我牺牲,却换来女儿歇斯底里的呐喊:“我就是想要逃离你。”当孩子觉得自己无以回报父母的牺牲,亦或者是难以同等回报父母的付出时,这种内疚感便会升级未愤怒,激化亲子之间的矛盾。 还有的孩子,因为习惯了父母的过度牺牲,无视父母的辛勤付出,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白眼狼”。还记得,前两年轰动一时的“留学生机场弑母”案吗?24岁的汪佳晶,在日本留学5年期间,从未勤工俭学,每月张口找母亲要7000元生活费。母亲为了满足孩子,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后,汪佳晶竟然在机场怒捅前来借机的母亲九刀。 导致这个24岁的巨婴如此做的原因,与他母亲的无条件牺牲,与无底线付出紧紧相连。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Ta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父母过度的牺牲,真的不是爱。3先爱自己再爱孩子著名的心理咨询师,《母亲进化论》的作者苏兹·卢拉曾说:“为人母者一定要学会一件事,那就是自我关怀。”我有一个发小,从小到大都是非常优秀的存在,成绩优异,独立自主,很会照顾别人的感受,但绝对不会为了别人而委屈自己,是个特别有主见的人。我们一直都很好奇,她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能拥有这样的生活态度,直到偶然间去她家做客。当时正巧赶上他们家吃饭,我记得,当时饭桌上有好几道菜都是发小平时不怎么喜欢吃的,尤其是西兰花,是她最深恶痛绝的。当我好奇地询问她时,她告诉我:“我是不喜欢吃,但我爸妈喜欢啊。”在她们家的饭桌上,从来不会只有她喜欢吃的东西,永远顺应一家三口的口味。据发小说,她的父母不会因为她喜欢吃什么,就把所有的都留给她,也不会因为她不喜欢吃什么,就改变自己的口味去迎合她。 她的父母,从来没有因为她而委屈过自己,在照顾她的同时,从来没有忽视过自己的需求,发小也正是从他的父母身上学到了这一点。人们常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这句话放到亲子关系中,也十分受用。因为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对自己足够关爱,孩子也会逐渐习得这种能力。爱孩子,不是过度牺牲自己,让他们在负担中成长,而是让孩子无忧无虑的做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f
fitfitfit
好文章
我也觉得自己爽比较重要,小孩有自己的人生,我对他们的付出差不多就得了,因为从来就是打水漂
大衣被禁
我同意。我家也是周六爸爸做主周日妈妈做主周一小孩做主。包括吃什么。去哪儿玩。可怜我娃到现在没搞清楚其中的不公平。
苗宝宝
回复 1楼dingdingdddd的帖子
在本论坛上注意到一个现象,华人越是挣得多的,越苦大仇深。
远翔
这算不算toxic parents的一种?用情感来绑架孩子,获得自己的满足感和存在感。
h
hf.w
写得挺好
s
snail
家里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权力
f
fitfitfit
这算不算toxic parents的一种?用情感来绑架孩子,获得自己的满足感和存在感。
远翔 发表于 2021-05-19 13:06

绝对是啊
类似于父母生了你,就对你有恩,你就得感恩戴德一辈子
爹妈牺牲自己来成全儿女,就算儿女不想要,也必须得reward给父母,要感恩
这不强买强卖么?道德绑架也是绑架好吧
扶苏
我个人最不赞成,也不喜欢无谓的牺牲。我妈也喜欢干这种事。其实我从来也不需要她不吃。而且,她不是直截了当说,我不吃是为了你,而是说谎,我不喜欢吃啊,我就喜欢吃鱼头啊。过了十几年,几十年,现在说都是为了你。问题是我根本不喜欢吃鱼。每次吃都是因为老妈要我吃,说什么吃鱼聪明。然后过了十几年,几十年,还要我感激,内疚你故意不吃鱼,我真的很难真情实感。我不会愧疚,因为我从来也没想过吃独食。哪怕不吃也无所谓。我可是从小没抱怨过伙食的。不喜欢单方面给我戴这种帽子,一个让母亲牺牲吃鱼的孩子。
感觉是被道德绑架了。所以,我从来不故意牺牲自己,让孩子多吃。一家人,平分呗。不要吃的那就留出来给想吃的。谁也不欠谁的。多好。我也不需要以后说,都是为了孩子,我吃不上什么东西。
S
Sammy2019
也就是说, be selfish是正常的,是健康的。
m
magnoliaceae
毫无自我的关爱方式大多数都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果,轻的子女觉得不自在,重的子女和父母反目 但是也有例外,朗朗不仅没和父母反目,还成名,而且成名后还是对父母言听计从,不服不行
M
MissWeiWei
也就是说, be selfish是正常的,是健康的。
Sammy2019 发表于 2021-05-19 13:27

也不全是,我觉得重点是任何平等关系中,自己选择付出的时候要认识到这是自己自由意志下的选择,不应当作是牺牲,并且要挟对方感恩图报。
一朵蘑菇
这集是不是有金靖的🤣我在红书上看到她有一段类似的笑死
c
chuckle
其实就是自己过好了,幸福感满满的时候,对别人的期待也会减少或取消。我自己过得幸福,可以满足自己生活中的愿望,那就不太会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不会去推老公,我自己的人生理想不需要靠娃们或老公来延续实现。
b
badgerbadger
也不全是,我觉得重点是任何平等关系中,自己选择付出的时候要认识到这是自己自由意志下的选择,不应当作是牺牲,并且要挟对方感恩图报。
MissWeiWei 发表于 2021-05-19 13:36

re
j
joanna63
凡事有个度 对人好 对己好 过分的奉献牺牲都是不健康的
h
hawk
这篇文章写得太棒了。太多传统的中国亲子关系实在是孩子的负担,因为那其实是一种有条件的爱,你要学习好,我才爱你,这不是真的爱。孩子长大回忆起来,没有温暖,只有遗憾。
l
laolezaiwai
也不全是,我觉得重点是任何平等关系中,自己选择付出的时候要认识到这是自己自由意志下的选择,不应当作是牺牲,并且要挟对方感恩图报。
MissWeiWei 发表于 2021-05-19 13:36

对! 对孩子也好父母伴侣也好,付出应该在自己的舒适范围,可以不求回报的,而不是超出范围的牺牲,期待是否会得到回报。 吃东西这件事我也特别反感,一盘子草莓,非一副我舍不得吃都给你的样子,反正我们家都爱吃那就平分。不吃的,那就是你不爱吃,别在我面前一副我让给你吃嘴脸,谁都不差这一口吃的。
L
Liushuirenjia
同意。版上大妈最常见但是我觉得最unhealthy的话,就是为了孩子说什么都不能离婚。你究竟是把你的孩子想得有多low,宁愿妈妈爸爸内心不愿意下保持一个虚假的表面关系来换取自己父母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这孩子长大后估计膈应一辈子。如果你是自己无力面对离开现在的伴侣后未知世界而现在苟且维持目前关系并且期待对方以后收心还能跟你凑合着过,那请be clear这是你为了自己而下的赌注,别扯孩子。
l
lianqiao
有点长,没看完。光前面几点来说,子女小的时候可能会这样,但成年伴侣之间不太会这样。成年人有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对方说什么就信什么的,这种所谓的自我牺牲并不会让对方感到愧疚,可能还会有反效果。而且伴侣之间的反馈会比较及时,不像子女的回报需要很多年以后。你为伴侣做了一点小的牺牲,但没有得到小的回报,那就不会有下一步的大的牺牲了。那些没有回报还持续牺牲的,要么傻,要么也是无奈没得选。 另外父母对子女“牺牲”很多真的是不求回报的。我也会把我喜欢吃的东西让给孩子吃(如果她临时起意要多吃,我事先没准备),并不是求她回报我,纯粹就是爱孩子,看她吃比我自己吃还高兴。所以我让给她吃反而获得了更多的快乐,并没有牺牲的感觉
m
magnoliaceae
对! 对孩子也好父母伴侣也好,付出应该在自己的舒适范围,可以不求回报的,而不是超出范围的牺牲,期待是否会得到回报。 吃东西这件事我也特别反感,一盘子草莓,非一副我舍不得吃都给你的样子,反正我们家都爱吃那就平分。不吃的,那就是你不爱吃,别在我面前一副我让给你吃嘴脸,谁都不差这一口吃的。
laolezaiwai 发表于 2021-05-19 14:04

真的是,以前国内物质少的时候,我家都是平均分配好,谁也别惦记别人的哈哈哈
f
fatgreyhound
悲哀的事,这种让孩子有负罪感,压迫感的“爱”,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很多很多的家长永远都不会明白,理解,更不要谈改变。只有远离,更有甚者,直到死亡,才可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