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妈妈视力下降,上眼皮耷拉,眼睛变小。

l
linear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最近妈妈视力下降,上眼皮耷拉,眼睛变小。 前期怀疑是肾有问题,后来去查了眼科,被说有白内障。请问你们长辈有没有类似问题,可能原因是什么,总感觉有别的原因。。。谢谢!
d
dngdnhxqs
不懂但是觉得是不是脑子?
c
chmod999
血糖 血压正常吗
d
diandian98
最近妈妈视力下降,上眼皮耷拉,眼睛变小。 前期怀疑是肾有问题,后来去查了眼科,被说有白内障。请问你们长辈有没有类似问题,可能原因是什么,总感觉有别的原因。。。谢谢!
linear 发表于 2021-05-14 17:50

白内障,小手术就行了

f
fish_fish
如果一只眼睛改变,查查霍纳综合征 Horner综合征(霍纳综合征)是一种经典的神经系统综合征,其体征包括瞳孔缩小、上睑下垂和无汗症。Horner综合征也称眼交感神经麻痹症,可因支配头部、眼部及颈部的交感神经通路上任一部位病变所致。其病因从良性到严重不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学途径进行诊断性评估。儿童和成人的鉴别诊断有所不同,导致诊断方法也有差异。 https://www.msdmanuals.cn/home/brain-spinal-cord-and-nerve-disorders/autonomic-nervous-system-disorders/horner-syndrome
g
gokgs
是不是白内障还是应该很容易看出来吧? 美国眼科医生, 不是配眼镜的那种, 应该都能确定吧。
f
fish_fish
上睑下垂的病因 接下来学习一下上睑下垂的病因(引自综述「上睑下垂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 引起上睑下垂的原因很多,根据眼肌运动障碍的机制可分为神经源、肌源性、腱膜性、机械性、和假性上睑下垂等。 一、神经源性 1. 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支配提上睑肌,作用是使眼裂开大。引起动眼神经麻痹并致上睑下垂的原因很多,包括脑血管病,颅内肿瘤,动脉瘤,颅底脑膜炎,外伤,海绵窦疾病和动眼神经炎症等,需仔细鉴别。 (1)核上性病变:由于动眼神经核受双侧大脑半球支配,故单侧核上性病变不会导致上睑下垂。 (2)核性病变:由于支配提上睑肌和上直肌的神经细胞核彼此很接近,并且都位于中线附近,所以脑干病变常会导致双侧上睑下垂和上直肌无力,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栓形成是引起动眼神经核性损坏的最常见原因。 (3)核下性周围神经病变: ①动眼神经传导束综合征:病变常与脑干病变有关,黑质区病变会引起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不自主运动 (Benedikt 综合征);红核区病变会引起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共济失调(Claude 综合征);中脑基底部病变会引起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偏瘫(Weber 综合征);主要由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其他原因还包括脱髓鞘疾病、肿瘤等。 ②颅内动脉瘤压迫综合征:主要由于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等 Willis 环附近动脉瘤压迫动眼神经所致,特点是发病较快,多为单侧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约 90% 出现瞳孔改变,常伴有同侧头、特别是局限于内眦部的剧烈疼痛,主要通过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 (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 ③海绵窦综合征:常有特征性的突眼和结膜水肿,有助于鉴别诊断。另外,由于动眼、滑车、外展及三叉神经眼支穿过海绵窦外侧壁,所以这些神经均可受累,出现眼睑下垂、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三叉神经眼支分布区感觉障碍等。海绵窦血栓形成、海绵窦动静脉瘘、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以及垂体瘤等是海绵窦综合征常见病。 ④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为急性起病的眼外肌麻痹,常表现为一侧较重的眼睑下垂,多可大部分甚至全部遮盖角膜,同时眼球活动受限,其特征为不伴或仅有轻微瞳孔改变,在上睑下垂之前常有前额、眶上区疼痛,亦可有外展神经,滑车神经麻痹等表现,可在几周内恢复,但常反复发作。 2.Horner 综合征:由于支配眼肌的交感神经通路毁坏所致,临床表现为同侧上睑下垂,瞳孔缩小,轻度眼球内陷等,但这种上睑下垂较轻,用力睁眼时仍可抬起。 二、肌源性上睑下垂 肌源性上睑下垂是指提上睑肌和 Müller 睑板肌无力引起的上睑下垂; (1)重症肌无力: 是重点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发生于青年女性和中老年男性。隐匿起病,慢性进展,出现上睑下垂,复视,四肢近端无力等症状。其中上睑下垂在起病时出现率约为 70%,病程极期为 90%,通常为双侧,但部分患者两眼上睑下垂交替出现,以病态疲劳性,每日波动性为临床特点,新斯的明试验阳性,免疫学检查可发现患者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电生理可发现低频重复电刺激呈波幅递减而高频重复电刺激波幅无明显递增,神经-肌肉病理学发现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皱襞减少,胸腺影像学和胸腺病理学发现 15% 患者有胸腺瘤和约 60% 患者有胸腺增生。 (2)甲亢性眼肌病(又称 Graves 病):突眼性甲状腺肿,是一种复杂的免疫介导的疾病,通常发生在 30~40 岁,女性与男性比例约为 4:1 到 7:1 之间;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毒性甲状腺肿(怕热、出汗、心悸、体重减轻、神经质等)、眼病和偶见的皮肤病,眼病通常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出现双眼不对称的眼外肌麻痹,下直肌和内直肌最容易受到累及并出现复视,之后逐渐出现上睑下垂以及其他眼外肌麻痹,同时伴有突眼,球结膜水肿,角膜溃疡,视力视野障碍等;辅助检查除明确甲状腺功能亢进外,眼外肌 B 超、CT 和 MRI 检查能发现受累及的眼外肌变粗。 三、腱膜性上睑下垂 腱膜性上睑下垂指除先天原因外,各种原因引起的提上睑肌腱膜缺损所造成的上睑下垂,系眼科临床最为常见的上睑下垂类型。 四、机械性上睑下垂 机械性上睑下垂指由于眼睑本身的重量增加而引起上睑下垂。主要由丛状神经纤维瘤、眼睑肿瘤、眼眶转移瘤、毛细血管瘤、重症沙眼及其他结膜疤痕、眼睑皮肤松弛症等所致。 五、假性上睑下垂(pseudoptosis) 假性上睑下垂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明显眼裂相对变小, 而上眼睑及眼球各向活动正常。主要有: 1. 保护性上睑下垂 指眼睑受到外界刺激时的保护性眼睑下垂。除表现上眼睑下垂外还可伴有畏光流泪、睫状充血、眼睑水肿和视力减退、外伤等。 2. 眼睑痉挛 主要见于老年妇女,表现为双眼睑阵发、不自主、频繁的小抽搐,患者不愿意睁眼睛,严重时抽搐明显以致睁眼困难。患者常述早晨或闭目休息后稍好转,查体可见患者双眼瞬目动作增多,但眼睑上抬有力、眼球各方向活动自如。 3. 无眼征、小眼征、眼球内陷和对侧突眼等均可能被误认为是上睑下垂。
t
taipalengle
双侧还是单侧,还有其他症状吗,比如胳膊疼
天天啊
好吧 我第一反应是肌无力……其实网友又不是医生…问网友好像没啥用?
l
linear
回复 3楼chmod999的帖子
都挺正常的,血糖有点高,但没高到糖尿病的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