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2楼电动车的帖子 Samples (Sanxingdui‐C01‐C06) were analyzed at Peking University (data from CPAM, CASS, 1987 and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1991). 来自2017年论文 测试样品采自1987年和1991年
回复 12楼电动车的帖子 Samples (Sanxingdui‐C01‐C06) were analyzed at Peking University (data from CPAM, CASS, 1987 and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1991). 来自2017年论文 测试样品采自1987年和1991年 kiddooo 发表于 2021-05-14 19:36
回复 15楼cysteine的帖子 Absolute Dating Methods Radiocarbon Dating: One of the most widely known radiometric dating techniques, radiocarbon dating measures the decay of the radioactive isotope Carbon-14 (C-14) in any organic material found in archaeological deposits, such as wood, plants, textiles, and human or animal remains to determine its age. Dendrochronology: Since most trees produce a ring of new wood annually, archaeologists use the variations in cross-sections of wood to produce timelines. Thermoluminescence: Useful for determining the age of pottery or ceramics, it can be used to date materials containing crystalline minerals to a specific heating event in the past (such as when the item was made). Fission-track dating: A technique that determines age of various minerals and glasses based on the trails of damage done by the spontaneous fission of uranium-238, the most abundant isotope of uranium. Potassium-argon (K-Ar) and Argon-argon (Ar-Ar): measure the ratio of argon gas in igneous volcanic rock to estimate how much time has elapsed since the rock cooled and solidified. Archaeomagnetic dating: Magnetic particles in most materials of geological origin, such as rocks and clay, are analyzed to track shifts in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s over time.
三星堆的多组碳14年代检测数据证明,三星堆文明远早于商朝。到底是谁创造了三星堆文明? 三星堆的多组碳14年代检测数据:https://www.youtube.com/embed/S0UIEE7njok 论文link: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gea.21624
为了寻找三星堆文化的来源,我做了以下分析: • 三星堆人像面具的特点,展示了怎样的习俗; • 三星堆面具和其他古文明的面具是否有共性; • 三星堆青铜树和其他文明的“生命之树”有何关系?
通过上述研究结果,我推想创造三星堆文明的人可能来自一个特定族群。 请看视频分析: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IyyKUNT0Z8E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S0UIEE7njok
万维的老冬儿在2019年正好赶上新发现: https://blog.creaders.net/u/3969/202104/401873.html 六个新的祭祀坑都在最初的两个祭祀坑附近。当初为了让游人更好参观发掘地,在一号,二号坑那儿修了展台,没有想到新坑就在展台下。 —————— 目前,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正在继续进行,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3月23日,三星堆遗址的年代测定对外发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对三星堆6个坑的73份炭屑样品使用碳14年代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年代分布区间进行了初步判定:三星堆4号坑年代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年代区间属于商代晚期。目前三星堆遗址发掘进展顺利,已出土500多件文物。
一二号坑做过碳14检测 1987年由北京大学做的 有英文论文发表 https://www.youtube.com/embed/S0UIEE7njok
里面有2014年前做过的碳14检测,有几组数据 最上面是1987年的,而一二号坑是1986年发掘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452272 1、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加速器质谱中心 (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 )(3MV AMS 可测10Be,14C,26Al,129I等) 2、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0.5MV AMS 可测14C和10Be,另外有一台6MV AMS测多种核素,也可以测14C) 3、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0.5MV AMS 可测14C,不清楚是否对外提供测试服务) 以上三家单位均具备加速器质谱测年方法完整的制样到测定的技术和条件。此外国内还有一些实验室有传统的14C液闪法测年的装置,基本上都不再对外测样。
”1997年送去北京... 这次测年结果误差很大” 怎么知道误差很大呢?
2017年英文论文里面的碳14检测,写明了哪个采样是一期,哪个是二期、三期 二期、三期都起于2100 BC
2013年古城墙的碳14检测也是4100多年的历史
加速器质谱计 从1988年起,陈佳洱同李坤、郭之虞教授密切合作,与加速器质谱计(AMS)课题组人员一起,经过五年的努力,成功地建成了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计(PKUAMS),其14C测量精度优于1%,在测量本底达10-15水平下,碳束的输运效率高达25%以上,性能指标达到国际水平,并成功的测定了马王堆、大汶口和南庄头等一批考古样品的年代,因而获得了1995年国家教委的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记得陈佳洱的质谱计是1992年基本完成的,93年陈佳洱被评为院士。
当时三星堆1,2号坑也没有采集到常规碳14测定所需的大量样品。 有了现在的六个坑新发现,地层层压关系,文物特征等几个方面来看,都可以判断1,2号坑只相当于商代晚期。楼主何必费力造谣。
因为很多的结论都是基于碳14的检测报告给出的年代,如果这个本身误差就很大呢。
你说的“3,4号坑紧邻1,2号(具体记不清了,有一点点混叠)。但3,4号坑地层在1,2号之下。” ----平面图证明1,2号不是紧邻3、4号坑
我是用2017年公开发表的论文数据,你张口就说我造谣,那你上面说的是什么
这次发掘了几个坑,为什么只做了一个坑的检测
Samples (Sanxingdui‐C01‐C06) were analyzed at Peking University (data from CPAM, CASS, 1987 and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1991).
来自2017年论文 测试样品采自1987年和1991年
这证实了当年不具备测试条件。样品采样,本身就需要一套严格程序,防止污染。 要准确测定年代,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即便这一次测,六个坑,也是4号坑的样品条件好,测得比较准。 你怎么解释下面的地层年代还晚于上面地层的年代?
老冬儿的帖子里有照片,是紧挨着的。
除了这个老冬儿的文章,还有别的记载1、2号坑在其他坑的link么
看了老冬儿的文章
“看新闻报道,那六个新的祭祀坑都在最初的两个祭祀坑附近。当初为了让游人更好参观发掘地,在一号,二号坑那儿修了展台,没有想到新坑就在展台下。视频里看见现在新修的发掘棚非常现代化,当初的那个蓝色塑料板围起来的区域应该被包括在现代化的发掘棚里。”
新坑不是在一号、二号坑下面,而是在展台下面
老冬儿的照片新坑蓝色棚子直接贴着旧坑展台。3号坑里发现神树枝桠。现场考古人员还希望发现更多残缺部件,把35年前的一颗神树较好还原。 新旧坑挨的这么近:新坑地层只可能比旧坑低深,或略低于旧坑。先发现的也应该是地层更浅的。
我没有专门关注三星堆,从我看到的材料,北大吴小红的说法很合理。这些年质谱仪也越做精确度越高。这次有六个坑,从里面选样品条件最好的测,结果是可信的。 楼主你自己去过三星堆看新坑了没有?
“挨得近,新坑就只能比旧坑深”,这个是怎么得来的结论?
我前面的问题再问一遍,1、2号坑已经测试过了,就算当年觉得水平不够,也可以再测一遍。现在的技术精进了很多,以前测不出来的大部分都能测出来了
碳14算是最常用的了 精确度会在数据上有表现
三星堆1、2号祭祀坑年代后面有正负数据,精确度就是在这个范围内
你连基本常识都没有,还来挑战北大专家说法。你以为考古发掘就挖掘那么几平米,上十平米一个坑。你自己看你提供的图。3,4 号坑正好位于 1,2 号坑之间。8号 坑离2号坑只有约5米。如果3到8号坑埋得比一二号浅,专业考古人员能这么久发现不了?
我说是紧挨着,没有说在1,2号坑下面。
就算离得近,也不等于新坑比旧坑深 这没有因果关系
不要动不动就人身攻击 你前面说我造谣,结果你说的至少两个都是错误的
碳14数据我是引用了2017年的学术论文,截图和link都贴了。你要不要看了再说? 如果你找到反驳的论文来,欢迎贴给大家看看,光人身攻击有什么用
自己看看
你说的“新坑地层只可能比旧坑低深,或略低于旧坑”
离得这么近,可以判断地层关系。你污蔑我说新坑在1,2坑下面,然后说我错了。我一直都说的是挨得很近。 我是从几个方面综合判断得出结论。 你的水平,连入门级的爱好者都算不上,还充什么专家。
论文里面的碳14数据都是用加速器测的 不是你说的常规碳14
本来也没说是专家,就是爱好者 论文贴出来了,你都不肯看,就只会攻击人,你是什么水平?
论文里明确说了三星堆最早那六个samples是北大做的碳14检测 你有其他论证这是假的,拿出来看看
吴小红把原因说的很清楚了。我也早贴出来了。当年就是抢救性发撅等等。 样品本身不行。Garbage in garbage out.
样品本身就有问题。 你的意思是考古界在三星堆年代上集体作假?吴小红的说法是严谨的,考古界是认为碳14测年一二号坑的时机已经错过。综合判断一二号坑年代是晚商。 这次六个新坑的发掘是严格按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 来的。慢功出细活。等六个坑慢慢发掘完,都测定完再说吧。我肯定更加相信严格按田野考古发掘规范来的结论。 我自己不是专业考古人员,但对考古和历史有几十年的兴趣。基本知识和基本判断力还是有的。 三星堆我不是特别感兴趣,还比不上石峁等遗址。 如果你真的对三星堆感兴趣,起码到现场去看看新坑。 我在网上看到国内外,也还有一些水平比较好的业余爱好者。有积累,知识面广,有判断力,好多人还去过发掘现场,有感性知识。 近二三十年来,国内专业考古的水平也不断在提高。不论是新科技应用水平,还是野外考古发掘的严谨态度,都不断在提高,国内多个遗址都在慢慢发掘。
这里面也说了20多年前送了一些三星堆1号坑的木炭样品送到北京大学进行测年。然而,这次测年的结果误差很大。“这种数据的可靠性较差,无法用来进行细致的年代讨论。”吴小红说。 这是一方的说法:“误差很大,可靠性较差”,因此都没有在国内发表。
另一方的证据: 我发的论文链接里面是当年做过的6个木炭样本的碳14数据(提取于1987和1991)。样本编号、样本来源、采集地点、测试结果、误差范围、所属时期都有写明;而且标注了是全部用加速器测试,每组样本的结果是由哪里来测试的。 这个你说是造谣。还说我连基本常识都没有
你说的新坑在一二号坑的下面地层
这不是我说的
我说的是层位关系。没有说新坑在一二号坑下面。看来你也不知道什么是考古层位学。 连考古学的入门知识都没有,还有什么好说的。 再给你普及一下 老碳效应: 老碳效应就是样品中含有老碳,或者被老碳污染,测出来的年龄就会偏老。确定样品是否被老碳污染,这要十分了解样品的沉积环境,以及样品的制备。例如再沉积,就是你采样的地层有可能是沉积以前的含碳物质,导致测出来的年龄偏老。制备样品:用的是全岩还是有机质残体,还是碳屑之类的,这要求十分了解沉积环境。 新碳的污染很大程度可以避免:例如采样刮掉外层取新鲜的,制备样品室防止新碳的污染。对老碳污染,最好用其他的测年指标进行校正,这样保险一些。
Absolute Dating Methods Radiocarbon Dating: One of the most widely known radiometric dating techniques, radiocarbon dating measures the decay of the radioactive isotope Carbon-14 (C-14) in any organic material found in archaeological deposits, such as wood, plants, textiles, and human or animal remains to determine its age. Dendrochronology: Since most trees produce a ring of new wood annually, archaeologists use the variations in cross-sections of wood to produce timelines. Thermoluminescence: Useful for determining the age of pottery or ceramics, it can be used to date materials containing crystalline minerals to a specific heating event in the past (such as when the item was made). Fission-track dating: A technique that determines age of various minerals and glasses based on the trails of damage done by the spontaneous fission of uranium-238, the most abundant isotope of uranium. Potassium-argon (K-Ar) and Argon-argon (Ar-Ar): measure the ratio of argon gas in igneous volcanic rock to estimate how much time has elapsed since the rock cooled and solidified. Archaeomagnetic dating: Magnetic particles in most materials of geological origin, such as rocks and clay, are analyzed to track shifts in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s over time.
问过多次了,当年技术不行,难道坑里面所有的有机物全毁了,不能测? 已经有很多原来测不了的样本,用新技术可以测
还有,论文里面注明了测的是charcoal wood和charcoal,6个样本。你的意思是测这些样本的研究人员分不清老碳污染,这次测得都是错误数据,如果真是错误数据,京都大学学者还是拿来发表论文了。 再说一遍,三星堆古城墙2013年也测过,分别是2142–1965 B.C. 2155–2025 B.C. 采样是charcoal wood
你是在discredit论文,我只是引用了论文里的数据。我认为公开发表出来论文的可信度更高
这里有些知识性的东西可以看看: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4-07/doc-ikmyaawa8265542.shtml 从地层和出土器物看,祭祀坑也处于三星堆文化的末期,与碳十四测年所测得的绝对年代相符合。 此外,祭祀坑的遗物还可以同其他考古学文化的遗物相比照。如尊、罍等青铜器,可与殷墟以及长江中游的同类器形相比较,由此可判定这些铜器的大致年代。过去受限于测年技术,所测得的绝对年代偏早,关于 1 号、2 号祭祀坑的具体年代一度存在争议,但从没有严肃的学者会认为这两个祭祀坑可以早于商代中期,这便主要是基于对器物形制的认识。 尤其三星堆遗址在 1986 年出土的龙虎尊,竟与 1957 年在安徽阜阳阜南县发现的龙虎尊‘撞脸’。基于铸造技术和纹饰的比较,学者们普遍相信,三星堆龙虎尊是阜南龙虎尊的‘高仿’。阜南龙虎尊的时代相对更早一些,大约在商代中期,三星堆龙虎尊要在其后。 ==================== 对于楼主这种没有考古学ABC,无知者无畏的人。不会再搭理了。
你说的“三星堆一,二号坑当年没有做过碳14年代检测。3,4号坑紧邻1,2号(具体记不清了,有一点点混叠)。但3,4号坑地层在1,2号之下。”
碳14测试论文我贴出来了。 几个坑平面图我贴出来了,很明显3、4跟1、2号没混叠。 在你说几个坑混叠、3,4号坑地层在1,2号之下的情况下,我对此理解为你说1、2号在3、4号坑之下,有没有”污蔑“你?
你说的”3,4号坑紧邻1,2号“,离了10米算是紧邻么? 你说的“3,4号坑地层在1,2号之下“的来源就是万维的老冬儿,有没有其他的专家说法?
你自己看看你的留言,是不是前后矛盾。 因为一篇游记,你说3、4坑跟1、2号紧挨着,有混叠,地层在1、2号之下。又说3、4坑不在1、2号下面;还说新坑离得1、2号这么近,当年挖了1、2号不可能发现不了其他几个坑。
你对论据视而不见,只是一味的找符合自己想法的网文。如果有专家发表的论文,发来给大家看看 对跟你意见不同的人,看都没看证据,上来就说造谣,就说没基本常识,起码的学术素养都没有
为什么不去讨论为什么京都大学有这些碳14数据、这些数据可不可靠? 作为考古爱好者,不是更应该对公开发表的论文内容更有兴趣么?
青铜时代的早期,金属制品要经过热锻和冷锻才能最后定型;而青铜时代晚期,大多数金属制品都用双范铸造,无需冷锻成型。而中国青铜器没有发现其原始红铜锻造阶段,一开始就使用了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而且,在齐家文化中红铜、砷铜和青铜几乎是同时出现。因此,大部分研究者相信:中国的青铜文化是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产生的。
我找到一篇论文,里面有多次测量的碳14数据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gea.21624
楼主这么重要的发现发表在杂志上了吗?
也就是说公开过了?那你一楼第一句说没有公开过,不是自相矛盾?
在国内没有公开
我要是不贴出link来,就算在海外有几个人知道这篇文章里面的内容?
请看原文
我引用的是一篇发表于2017年的英文论文,上面有链接
谁没事读考古论文,你贴了我也没读。 既然发表了就是公开了,除非数据是偷来的,如果是偷来的又如何求证真实性
纠结字眼,splitting hair
国内没公开,我说不公开也没有什么问题 至少绝大多数人不知道
还有也不想知道的
数据怎么来的,哪方做的测试,都明白写在论文里面
不读论文不看截图,先假设数据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