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口普查本身就是一项人口数据的标杆并能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但他并不是永远正确的。1953、1964、1982和1990年的前四次人口普查可以说是中国统计工作的几块丰碑。在统计技术落后、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中国的前四次人口普查获得了极高的准确性。但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问题出现了。“五普”数据显示,2000年的1岁人口为1150万人,当年生育率为1.22。(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5rp/html/t0301.htm) 1150万这个数字对教育部门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消息,这说明他们在2005年将不会碰到太大的入学困难,毕竟比他们早入学的几个年龄段人口都在1400至1500万人左右。如此,义务教育覆盖率这一指标的完成似乎是没有困难了。而对于计划生育部门来说,这个数字造成的后果则有一些复杂。幼儿数量下降如此之快,似乎说明计划生育工作完成得特别好,但极低的生育水平也预示着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和机构职能可能会出现变化——正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依然重大,防止被藏被烹,计生委始终没有接受人口普查报告的幼儿数量,并且在几乎所有场合都提出了1.8这个数字作为当年的真实生育率。 人们在数年后才意识到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严重错误。2005年,中国的普通小学招生数达到1671万人,比普查数字高出一半(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6/html/U2121c.htm)——在计划生育的高压下,大量家庭选择藏匿超生的幼儿。如果教育部真的按照1150万人口来安排2005年的小学招生资源,那后果可以说是不堪设想。另一方面,这个数字的差别也说明中国的生育率并没有第五次人口普查所报告的1.22那么低,对于计生委来说,这个消息不知是让他们失望,还是松了一口气。
作者:chenqi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8811096/answer/188078532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第七次人口普查中,0-14岁人口2533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7.95%,比起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了1.35%。 很显然,0-14岁出生数字与历年统计公报报告的出生人口是不一致的。根据历年统计公报与两次普查的0岁人口数(2010年为1379万[1],2020年为1200万[2]),2006到2020年的出生人口和应为23698万人。 但本次普查给出的结果25338万人,要比上图加总的数字高出1640万,足足相当于一整年的出生人口。 为什么统计公报出生人口要低于普查0-14岁人口?关键是要搞清楚实际人口、普查人口、统计公报人口这三个不同的口径差异以及变化。 低龄人口因漏报而低于教育统计,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我6年前写的文章里就提过这点: chenqin:中国的人口数据 zhuanlan.zhihu.com 虽然人口普查本身就是一项人口数据的标杆并能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但他并不是永远正确的。1953、1964、1982和1990年的前四次人口普查可以说是中国统计工作的几块丰碑。在统计技术落后、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中国的前四次人口普查获得了极高的准确性。但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问题出现了。“五普”数据显示,2000年的1岁人口为1150万人,当年生育率为1.22。(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5rp/html/t0301.htm) 1150万这个数字对教育部门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消息,这说明他们在2005年将不会碰到太大的入学困难,毕竟比他们早入学的几个年龄段人口都在1400至1500万人左右。如此,义务教育覆盖率这一指标的完成似乎是没有困难了。而对于计划生育部门来说,这个数字造成的后果则有一些复杂。幼儿数量下降如此之快,似乎说明计划生育工作完成得特别好,但极低的生育水平也预示着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和机构职能可能会出现变化——正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依然重大,防止被藏被烹,计生委始终没有接受人口普查报告的幼儿数量,并且在几乎所有场合都提出了1.8这个数字作为当年的真实生育率。 人们在数年后才意识到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严重错误。2005年,中国的普通小学招生数达到1671万人,比普查数字高出一半(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6/html/U2121c.htm)——在计划生育的高压下,大量家庭选择藏匿超生的幼儿。如果教育部真的按照1150万人口来安排2005年的小学招生资源,那后果可以说是不堪设想。另一方面,这个数字的差别也说明中国的生育率并没有第五次人口普查所报告的1.22那么低,对于计生委来说,这个消息不知是让他们失望,还是松了一口气。 本次普查中0-14岁人口和历年公报的数字不一致,事实上也可以在近几年的教育统计公报中发现端倪。比如2013年统计公报出生人口为1640万人[3],到了2019年教育统计公报,小学一年级在学人口却有1869万人[4],足足多了229万。 我们将每年统计公报的出生的人口与6年后的教育统计公报放在一起,可以得到下图(2010年统计公报没有出生数字): 从上表可以算出,2006到2013年出生的人口,根据统计公报计算总和为11280万人,但根据教育统计,这个年龄段的总入学人口却高达12322万人,后者比前者足足高出9.2%,且两者差异较为稳定。根据灰色折线——教育入学人口统计与统计公报出生人口之比——可以看到,除了2008年之外,其他年份均在1.1左右,近年来还有上升趋势。 上面我们已经发现,统计公报的历年出生人口数字要比6年后的教育统计小学入学数字更低,那么普查分年龄人口和教育统计数据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分年龄数据尚未发布,我们用六人普的数据看一看。若是只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年龄人口与2010年教育统计公报,我们可以发现,普查人口同样低于教育部人口,但偏低比例逐渐降低: 上图中的蓝柱来自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年龄数据,橙柱来自2010年教育统计公报的分年级数据[5],橙柱同样高于蓝柱。小学入学人口平均每个年龄段要高出17%;而在初中阶段,教育部人口只比高出了8%——随着年龄上升,普查数据越来越接近该年龄教育部人口了。 将上面两张图的结论放在一起,可以发现: 1,历年统计公报都偏低教育统计人口,且每年偏低比例较为稳定。 2,普查分年龄人口也偏低教育人口,且年龄越大,偏低比例越小。 以上两个因素合并在一起,当两者的漏报率相对某一基准(在这里的基准是小学一年级入学人口)的变化达到下图情况时,就会出现0-14岁人口高于历年统计公报出生人口的情况了。 低龄人口调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年龄越低,越有可能漏报,近几次普查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因此,0-14岁人口的普查登记数之和高于统计公报出生数之和,是在非普查年份抽样手段与普查手段不断变化时出现的特殊情况。但目前这两个数字都还低于教育统计入学人口。等十年后的教育统计数字出来,这批人的总数应当还会继续提高。 kraken 发表于 2021-05-11 20:29
Chenqin是著名的官方五毛,擅长堆砌数据洗地 aileen529 发表于 2021-05-11 20:39
1,第七次人口普查中,0-14岁人口2533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7.95%,比起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了1.35%。 很显然,0-14岁出生数字与历年统计公报报告的出生人口是不一致的。根据历年统计公报与两次普查的0岁人口数(2010年为1379万[1],2020年为1200万[2]),2006到2020年的出生人口和应为23698万人。
zhuanlan.zhihu.com
愚民怎么忽悠都行。
聪明人看趋势就好了,因为实际数字都有误差,但是趋势average out了那些误差。
不过愚民 俗人占大多数
任何数据分析都不如华人网友的感觉准 任何得出与华人网友不同的结论的分析都是五毛,造假
我在别的地方也看到有人这么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