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中南大学一学生因论文出错怕连累老师自杀了

P
Pamper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转:
4月21日,6时许。 在前一天跟父母、导师、师兄以及好友拨打了近20通电话之后,黄学玲从楼顶坠落,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4岁。 黄学玲,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材料工程专业2019级研究生。事发前三个小时,在学院三一大楼五楼走廊,黄学玲曾出现过两次,并几次往返于五楼和六楼。直到6时02分,室外监控中的一个黑影从空中坠落。 坠楼处 警方勘察现场后,判定为高空坠楼(排除他杀)。 当一个寒门学子经过勤学苦读一路走来,通过自己的拼搏和奋斗,成为一名985名校的研究生,毕业后留给他的,本应是创造无限可能。 然而,在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之际,他却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别人无尽的扼腕。 中南大学门牌 最后的电话 4月19日、20日,因为“论文出错”的问题,日常平均每周才打一次电话的黄学玲和母亲,相互拨打了12个电话。 19日,在电话里,远在福建龙岩的妈妈王义秀听儿子说,一篇已经发表的论文出错了。因为署了院长和导师等多人的名字,他担心最后连累到老师,“严重的话可能没办法毕业。” 妈妈微信聊天记录 论文的事情,黄学玲之前就在电话里提过,但读书少的王义秀不是很懂。 她只知道在电话里一个劲的安慰和开导儿子,让他多跟老师沟通,不要太在意论文,还提醒他按时吃饭。 挂了电话后,王义秀还不忘在微信上给儿子留言,叮嘱儿子拍吃饭的视频,发给她看看。 “爸爸,你在工地上干活累不累?你要多休息呀。”20日晚上9时38分,黄上海在电话里最后一次听见儿子黄学玲的声音。 累不累的问题,儿子曾经问过他。只是这一次儿子的关心,声音里有些吞吞吐吐,黄上海不免有些诧异。 “你那边是不是有什么事?”黄上海问了一句。 电话另一头,黄学玲说,“没事。” 当母亲接过电话,黄学玲则告诉她,“论文的事情很严重,影响很大。”并嘱咐妈妈要把妹妹照顾好。 挂掉电话后,晚9时46分,黄学玲又联系了高中同学兼好朋友林一(化名)。作为他最好的朋友,林一一直都在关心他论文的情况。 电话里,黄学玲告诉林一,“我跟导师聊过了,没问题了,没事了。”这句话让林一放心了。 他们都没想到,第二天一早,黄学玲就与大家永别。 奶奶的呼唤 21日晚,当黄学玲的家人和亲戚从龙岩、赣州等地赶到湖南长沙岳麓派出所,大家才得知他坠亡的消息。 接下来的几天,黄上海和家人一起查看黄学玲的遗体、遗物、原始监控。一行人还来到中南大学三一大楼的事发现场,实验室的办公桌,楼顶,以及住过的宿舍查看。 三一大楼外景 他们似乎想在这些地方,搜寻出黄学玲过往的点点滴滴。 一路上,黄上海都强忍着悲痛,王义秀则因受刺激过大病倒住院。 在黄上海提供的照片里,黄学玲的宿舍十分简陋。牙刷、牙刷杯、花露水杂乱地摆在一张小电脑桌上,三双鞋子堆在桌子底下。在黄学玲坠楼的地点,记者从照片中看出一些血迹。 黄学玲实验室里的办公桌上,留下一个未能背走的黑色书包,以及一个实验记录用的笔记本。
期盼校方给说法的家属 4月30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赶到中南大学时,黄上海和亲戚朋友一起,在三一大楼门口拉出横幅,要求学校给个说法。 校方说明 “以前在家里吃晚餐时,经常可以跟他视频聊天,但现在什么都没了。”虽然儿子性格腼腆话不多,但是黄上海喜欢跟他视频通话,因为在视频里,他可以听到儿子操作实验室器材的声音,“感受儿子实验室的日常工作。” 此时此刻,11岁的妹妹还在龙岩等着哥哥回去,带着她去电影院看心仪的动画片。 而赣州的爷爷奶奶,已经80岁高龄。 这些天,奶奶经常一人跑到老家的后山,呼唤着黄学玲的小名“黄金”,期待有人应答。 上进的青年 在表哥提供的一张照片里,黄学玲双脚张开,站在瀑布前的石头上。他单手比出胜利的V字,脸上露出微笑。 黄学玲在外游玩
不完美的论文 在学术界,能够发表一篇SCI论文,相当于是对学术水平的最高认可。 黄学玲在电话里说的“论文出错”,就是他今年发表的一篇SCI论文。
论文复印件 根据家属提供的论文单行本,这篇论文发表在了欧洲刊物《Scripta Materialia》(《材料快报》)中。《Scripta Materialia》是SCI收录期刊,在传统金属材料中,该杂志的影响力较大。 从去年12月份开始,黄学玲就在导师李某的指导下准备这篇论文。 直到今年3月22日,论文被该杂志接收,黄学玲马上给好友林一打了个电话报喜。 “论文被接收,意味着通过了期刊的审核,部分修改之后就可以发表了。”林一回忆,电话那一头的黄学玲非常开心,且惊喜。 通过导师修改后,4月10日左右,黄学玲的论文正式发表。
此时,黄学玲是开心的,但还是有一点担忧,“因为他发现发表的论文中,有配图导师没有修改到。” 随后,黄学玲又陆陆续续发现了论文中的一些小问题。后面,他发现论文里的一个公式用错了之后,开始极度忧虑了。 4月16日起,林一开始频繁的接到黄学玲的电话,每次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 电话里,黄学玲说自己的论文短,问题多;还跟室友、实验室的同仁交流过相关问题;后来又担心消息被扩散,一旦被举报,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可能就是“学术不端”,无法毕业;最重要的是论文上面还带了院长、导师等多人的名字,怕他们受牵连,很自责。 林一明显觉得他“有点慌”,说话的声音都是颤抖的。黄学玲很后悔发了这篇论文,“如果没有发这篇论文就好了 导师李某办公室大门紧闭 4月30日,在家属提供的跟导师李某的面对面沟通的内容中,导师称论文只是有格式规范、英语语法等问题,并不严重。
SCI论文的作者一般如何署名?如果稿件真有问题,会被断定为学术不端吗? 武汉一所高校的吴教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目前来看,高校硕士研究生没有SCI要求。大多数博士毕业时需要有SCI论文。“即便毕业不需要,博士找工作时,SCI也是一道门槛。” 从全国来看,刊发SCI论文,如果学生水平相当高,有可能自行去投稿,但极其少见。一般需要课题组的导师或是有行政级别的领导去推,所以他们可能会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出现在署名中。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对论文有实质性贡献才能署名。”吴教授说。不过在现实中,一些身兼行政职务的领导没有时间参与学术工作,但是其团队在进行协助,署名少不了。所以,论文带导师或者行政领导的名字已经很常见。 国内一家杂志期刊编辑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已发表的论文发现差错,一般可以联系相关编辑,通过勘误的方式进行更正。 近几年,学术风气越抓越严,剽窃、抄袭、伪造数据、一稿多投等都被纳入学术不端的行为界定内。一旦论文被认定为学术不端,所有作者都将不同程度受到牵连,轻则稿件被撤,重则剥夺学位,撤销已有职务。 然而,硕士、博士研究生都面临着科研、论文、以及各种项目的强压力,“好不容易读到硕士、博士,拿不到学位没办法跟亲戚朋友交代,他们无形中又进一步给自己加压。” 吴教授建议,导师应该真正担起自己的责任,为论文把好关;各学校也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辅导,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l
liangxiang
静等360度全是父母的错。
k
kittyandme
出错的论文,可以撤稿,不撤稿部分改稿,加入一些内容,很多办法解决。而学术不端是指恶意改动数据,修改图片,实验数据无法重复这些。这个没搞清楚
i
iloveflower
导师署了名,负责了吗?
p
phlin
出错的论文,可以撤稿,不撤稿部分改稿,加入一些内容,很多办法解决。而学术不端是指恶意改动数据,修改图片,实验数据无法重复这些。这个没搞清楚
kittyandme 发表于 2021-05-02 06:23

發表的論文就別回頭去看了
開始寫新的論文
k
kangqiaof
硕士能发sci很难的,我觉得有两种可能,一是学生不知道论文公式出错其实并不是个大问题,并不会导致不能毕业,把问题想严重了;二是论文本身存在学术不端行为。Anyway,家人可怜。
s
shoppingisfun
才多大一点事啊。
来去自如
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把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搞错位置了吧?
q
qas168888
可以理解他。。。我如果遇到也会压力大到晚上睡不着。可惜的是他大概没有胆量和导师或者同门师兄弟谈这件事。其实说开了就知道什么都是可以解决的。这件事不能完全去怪导师。只是学校应该引以为戒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沟通。毕竟现在这么负责的人才很少了,太多人都随便水过,国内外都是如此。我经常不能想像这些人平常怎么能睡得着。
l
liangxiang
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把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搞错位置了吧?
来去自如 发表于 2021-05-02 07:11

父母为了学习成绩态度稍微不好,网友就会声讨父母不配做父母,这种大环境语境下,没有公主命的假公主们,抗压能力几乎降为零了。
f
flyingpiggly
父母为了学习成绩态度稍微不好,网友就会声讨父母不配做父母,这种大环境语境下,没有公主命的假公主们,抗压能力几乎降为零了。
liangxiang 发表于 2021-05-02 08:12

赞同每一个字
C
Cinderella_smile
R.I.P
h
hijklmn
真的是因为怕影响导师所以自杀吗?这种事情难道不会先跟导师沟通,了解一下会有什么后果,如果真有问题能不能撤稿吗?
l
lm0317
怎么那么想不开啊
霍伯森的选择
导师也很难做啊,这么大的成年人死了还要负责。
c
cafe1123
转:
4月21日,6时许。 在前一天跟父母、导师、师兄以及好友拨打了近20通电话之后,黄学玲从楼顶坠落,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4岁。 黄学玲,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材料工程专业2019级研究生。事发前三个小时,在学院三一大楼五楼走廊,黄学玲曾出现过两次,并几次往返于五楼和六楼。直到6时02分,室外监控中的一个黑影从空中坠落。 坠楼处 警方勘察现场后,判定为高空坠楼(排除他杀)。 当一个寒门学子经过勤学苦读一路走来,通过自己的拼搏和奋斗,成为一名985名校的研究生,毕业后留给他的,本应是创造无限可能。 然而,在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之际,他却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别人无尽的扼腕。 中南大学门牌 最后的电话 4月19日、20日,因为“论文出错”的问题,日常平均每周才打一次电话的黄学玲和母亲,相互拨打了12个电话。 19日,在电话里,远在福建龙岩的妈妈王义秀听儿子说,一篇已经发表的论文出错了。因为署了院长和导师等多人的名字,他担心最后连累到老师,“严重的话可能没办法毕业。” 妈妈微信聊天记录 论文的事情,黄学玲之前就在电话里提过,但读书少的王义秀不是很懂。 她只知道在电话里一个劲的安慰和开导儿子,让他多跟老师沟通,不要太在意论文,还提醒他按时吃饭。 挂了电话后,王义秀还不忘在微信上给儿子留言,叮嘱儿子拍吃饭的视频,发给她看看。 “爸爸,你在工地上干活累不累?你要多休息呀。”20日晚上9时38分,黄上海在电话里最后一次听见儿子黄学玲的声音。 累不累的问题,儿子曾经问过他。只是这一次儿子的关心,声音里有些吞吞吐吐,黄上海不免有些诧异。 “你那边是不是有什么事?”黄上海问了一句。 电话另一头,黄学玲说,“没事。” 当母亲接过电话,黄学玲则告诉她,“论文的事情很严重,影响很大。”并嘱咐妈妈要把妹妹照顾好。 挂掉电话后,晚9时46分,黄学玲又联系了高中同学兼好朋友林一(化名)。作为他最好的朋友,林一一直都在关心他论文的情况。 电话里,黄学玲告诉林一,“我跟导师聊过了,没问题了,没事了。”这句话让林一放心了。 他们都没想到,第二天一早,黄学玲就与大家永别。 奶奶的呼唤 21日晚,当黄学玲的家人和亲戚从龙岩、赣州等地赶到湖南长沙岳麓派出所,大家才得知他坠亡的消息。 接下来的几天,黄上海和家人一起查看黄学玲的遗体、遗物、原始监控。一行人还来到中南大学三一大楼的事发现场,实验室的办公桌,楼顶,以及住过的宿舍查看。 三一大楼外景 他们似乎想在这些地方,搜寻出黄学玲过往的点点滴滴。 一路上,黄上海都强忍着悲痛,王义秀则因受刺激过大病倒住院。 在黄上海提供的照片里,黄学玲的宿舍十分简陋。牙刷、牙刷杯、花露水杂乱地摆在一张小电脑桌上,三双鞋子堆在桌子底下。在黄学玲坠楼的地点,记者从照片中看出一些血迹。 黄学玲实验室里的办公桌上,留下一个未能背走的黑色书包,以及一个实验记录用的笔记本。
期盼校方给说法的家属 4月30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赶到中南大学时,黄上海和亲戚朋友一起,在三一大楼门口拉出横幅,要求学校给个说法。 校方说明 “以前在家里吃晚餐时,经常可以跟他视频聊天,但现在什么都没了。”虽然儿子性格腼腆话不多,但是黄上海喜欢跟他视频通话,因为在视频里,他可以听到儿子操作实验室器材的声音,“感受儿子实验室的日常工作。” 此时此刻,11岁的妹妹还在龙岩等着哥哥回去,带着她去电影院看心仪的动画片。 而赣州的爷爷奶奶,已经80岁高龄。 这些天,奶奶经常一人跑到老家的后山,呼唤着黄学玲的小名“黄金”,期待有人应答。 上进的青年 在表哥提供的一张照片里,黄学玲双脚张开,站在瀑布前的石头上。他单手比出胜利的V字,脸上露出微笑。 黄学玲在外游玩
不完美的论文 在学术界,能够发表一篇SCI论文,相当于是对学术水平的最高认可。 黄学玲在电话里说的“论文出错”,就是他今年发表的一篇SCI论文。
论文复印件 根据家属提供的论文单行本,这篇论文发表在了欧洲刊物《Scripta Materialia》(《材料快报》)中。《Scripta Materialia》是SCI收录期刊,在传统金属材料中,该杂志的影响力较大。 从去年12月份开始,黄学玲就在导师李某的指导下准备这篇论文。 直到今年3月22日,论文被该杂志接收,黄学玲马上给好友林一打了个电话报喜。 “论文被接收,意味着通过了期刊的审核,部分修改之后就可以发表了。”林一回忆,电话那一头的黄学玲非常开心,且惊喜。 通过导师修改后,4月10日左右,黄学玲的论文正式发表。
此时,黄学玲是开心的,但还是有一点担忧,“因为他发现发表的论文中,有配图导师没有修改到。” 随后,黄学玲又陆陆续续发现了论文中的一些小问题。后面,他发现论文里的一个公式用错了之后,开始极度忧虑了。 4月16日起,林一开始频繁的接到黄学玲的电话,每次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 电话里,黄学玲说自己的论文短,问题多;还跟室友、实验室的同仁交流过相关问题;后来又担心消息被扩散,一旦被举报,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可能就是“学术不端”,无法毕业;最重要的是论文上面还带了院长、导师等多人的名字,怕他们受牵连,很自责。 林一明显觉得他“有点慌”,说话的声音都是颤抖的。黄学玲很后悔发了这篇论文,“如果没有发这篇论文就好了 导师李某办公室大门紧闭 4月30日,在家属提供的跟导师李某的面对面沟通的内容中,导师称论文只是有格式规范、英语语法等问题,并不严重。
SCI论文的作者一般如何署名?如果稿件真有问题,会被断定为学术不端吗? 武汉一所高校的吴教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目前来看,高校硕士研究生没有SCI要求。大多数博士毕业时需要有SCI论文。“即便毕业不需要,博士找工作时,SCI也是一道门槛。” 从全国来看,刊发SCI论文,如果学生水平相当高,有可能自行去投稿,但极其少见。一般需要课题组的导师或是有行政级别的领导去推,所以他们可能会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出现在署名中。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对论文有实质性贡献才能署名。”吴教授说。不过在现实中,一些身兼行政职务的领导没有时间参与学术工作,但是其团队在进行协助,署名少不了。所以,论文带导师或者行政领导的名字已经很常见。 国内一家杂志期刊编辑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已发表的论文发现差错,一般可以联系相关编辑,通过勘误的方式进行更正。 近几年,学术风气越抓越严,剽窃、抄袭、伪造数据、一稿多投等都被纳入学术不端的行为界定内。一旦论文被认定为学术不端,所有作者都将不同程度受到牵连,轻则稿件被撤,重则剥夺学位,撤销已有职务。 然而,硕士、博士研究生都面临着科研、论文、以及各种项目的强压力,“好不容易读到硕士、博士,拿不到学位没办法跟亲戚朋友交代,他们无形中又进一步给自己加压。” 吴教授建议,导师应该真正担起自己的责任,为论文把好关;各学校也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辅导,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Pamper 发表于 2021-05-02 04:15

记得有一次日本的论文造假,是教授自杀,学生没事。
.
.岸.
论文用错公式,导师修改时没看出来,杂志的reviewer也没看出来,学术界就这么混日子
R
Ruth
如果只是出错,不是造假凑数据,他为啥担心会被抓学术不端?
C
CK
论文用错公式,导师修改时没看出来,杂志的reviewer也没看出来,学术界就这么混日子
.岸. 发表于 2021-05-02 10:21

就算是用错公式,只要不是故意拿假数据来支撑,有什么值得跳楼的。
学术界修改错误是允许的。

d
dotmm
现在公开发表的论文里,到处都是错误
不作假都是好的
c
cathytree
农村孩子就是太老实,这才多大点儿事儿啊。成书的教材还满版漏洞,这个太可惜了。好孩子啊。
y
yikecate
这种情况下,不是第一时间和导师沟通?导师责任更大,作为通讯作者 学生第一作者责任小,因为是导师把关 人读文章都是记得哪个实验室出的,不记得第一作者的 可惜了老实的娃
h
hemlocks
可惜了,哎
f
felali9
文章里写了,人导师已经告诉他没大事,不用担心。他自己想太多了。
s
shirley951951
应该不是写错那么简单。 写错的更正就可以了,根本没问题的。 可能里面事情很多,牵扯到很多人,年轻人一时想岔了。 真是可惜,为他父母伤感,太难过了。 RIP.
x
xjtree001
可惜了这么年轻的孩子,导师绝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个研究生,出现错误的第一时间肯定是找过导师的,导师肯定是推卸了责任,让学生承担所有,并且说了最坏情况,吓坏孩子了。当时我毕业的时候,毕业设计,有个已经保研的女学生可能毕业论文做的不够好,导师威胁她要取消她的研究生资格,第二天女生在宿舍上吊自杀。学校专门开会说不能给毕业学生太大压力。这种涉事不深的孩子,导师,领导的话很当真,很容易就走偏了。
V
ValyriaC
啥情况? 应该有内情吧。如果导师真的说没事,人为啥跳楼啊?不信。
s
sarayamato
无心出错撤稿就好了,感觉应该是造假不知道事情严重性,导师也没有把关,后来被发现,老师严厉批评,他心理承受不住
w
whatafool
可惜了这么年轻的孩子,导师绝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个研究生,出现错误的第一时间肯定是找过导师的,导师肯定是推卸了责任,让学生承担所有,并且说了最坏情况,吓坏孩子了。当时我毕业的时候,毕业设计,有个已经保研的女学生可能毕业论文做的不够好,导师威胁她要取消她的研究生资格,第二天女生在宿舍上吊自杀。学校专门开会说不能给毕业学生太大压力。这种涉事不深的孩子,导师,领导的话很当真,很容易就走偏了。
xjtree001 发表于 2021-05-02 11:50

天朝的老师,见过更可恨的
s
shoppingisfun
真的是因为怕影响导师所以自杀吗?这种事情难道不会先跟导师沟通,了解一下会有什么后果,如果真有问题能不能撤稿吗?
hijklmn 发表于 2021-05-02 09:52

这种事老师怎么能公开谈。
y
yamykang
回复 17楼.岸.的帖子
science上还有明显有错的文章呢,小喽啰们都一眼能看出来。编辑审稿人都不知道干啥的。那现在这篇文章引用贼高又是咋么回事呢
U
US2020
”因为署了院长和导师等多人的名字,他担心最后连累到老师,”
难道这不是最大的原因吗? 怕老师不好给领导交代。
c
chickenrib
人的认识眼界思路都是有局限的。尤其是寒门学子,基本没有任何资源,还背负着家人的期望。心理压力可能会很大,又无处排解。经历过的事情也少,处理问题没有经验。这些累积起来,可能就会把一个人压垮。这个世界没有平等。人生而不平等,所以投胎真的是技术活。尽人事听天命。努力了,不后悔。享受生活,不比较。
J
Jimatssf
就算是用错公式,只要不是故意拿假数据来支撑,有什么值得跳楼的。
学术界修改错误是允许的。


CK 发表于 2021-05-02 10:34

有时候公式错了,整个结论就错了。如果无关的公式,可能都不需要列出来。
x
ximeng
怎么那么想不开啊
w
whatever.
我觉得是他的环境在给他施压
一方面是家庭的期望和他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学校的环境不容错
他担心的是没有办法毕业,未必是怕论文撤回,而是怕撤回论文惹怒了什么人,导致他不能毕业
m
mimifeifei
可怜啊, 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都已经发出来了,这么多道关没人看出来那也不是啥要命的错误
p
phlin
可惜了这么年轻的孩子,导师绝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个研究生,出现错误的第一时间肯定是找过导师的,导师肯定是推卸了责任,让学生承担所有,并且说了最坏情况,吓坏孩子了。当时我毕业的时候,毕业设计,有个已经保研的女学生可能毕业论文做的不够好,导师威胁她要取消她的研究生资格,第二天女生在宿舍上吊自杀。学校专门开会说不能给毕业学生太大压力。这种涉事不深的孩子,导师,领导的话很当真,很容易就走偏了。
xjtree001 发表于 2021-05-02 11:50

我們這邊學生 在學術倫理究責上頭 一個比一個精
會跳樓的幾乎都是....
p
phlin
有时候公式错了,整个结论就错了。如果无关的公式,可能都不需要列出来。
Jimatssf 发表于 2021-05-02 19:44

有時公式錯了
結論就對了
w
whatafool
我觉得是他的环境在给他施压
一方面是家庭的期望和他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学校的环境不容错
他担心的是没有办法毕业,未必是怕论文撤回,而是怕撤回论文惹怒了什么人,导致他不能毕业
whatever. 发表于 2021-05-02 21:02

合理推测
y
yiditoudewenrou
真不能毕业的时候再说啊,就算不能毕业值得跳楼吗?一声叹息。
d
dudu2016
年纪太轻了,碰到问题想不开了,其实大家都碰到过难题现在回头想想,也不算什么。可能是担心毕不了业,无法给家人交代。连死都不怕,为什么怕毕不了业,唉


s
saison
错误有得是,改了不行吗。。不过是论文又没有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损失。做产品一错几百万几千万水漂了,没听所哪家公司要工程师以死谢罪啊。。
c
chuckle
就算是啥严重错误,就算是存心造假(文中应该不是),想开了也没啥大不了的啊,就算没研究生学位,还有本科学士学位啊。这娃钻牛角尖了,太可惜了。
s
stone336
学生真是无知啊,对自己这么不负责任,自己发现的文章有问题,可以直接给编辑部去信,说明情况,又不是造假,都没有什么的。难道其导师也不知道吗?
c
chuckle
發表的論文就別回頭去看了
開始寫新的論文
phlin 发表于 2021-05-02 06:31

是啊,发了文章之后就move on才是。大部分文章,就算出错,发了之后,都没人care😅
l
ljtyw
可怜的孩子和其家人!本来出错不是特别大问题,估计是被人吓到了,抑或其中不知道牵扯到什么,导致压力大精神已在奔溃边缘。RIP!
旧时光
很可惜
k
kareisss
怎么这点事就至于自杀啊
e
earlytobed
这抗压能力也太差了,父母培养他到现在不容易,这样给父母的后半生带来多大的痛苦呀
f
fakespot
这找学校负什么责任啊?通篇也没说导师怎么逼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