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让你重回豆蔻年华

芍药花开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自从去年看了陈情令以后,对耽美小说开始接触和阅读。其中有些小说文笔和情节不错,但由于大部分作者是女性,我觉得大部分小说弱化同性恋者面临到自我认识矛盾,纠结,压力和抗战,美化他们遭遇的社会和家庭压力。感觉还是由同性恋者写出的同人小说让人更能理解这个少数群体。 这几天看了逆旅的 “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这是逆旅在北大读书时写的,大概大三大四,也是他人生的一个情感低谷期,爱而不得。这部小说带有比较强他的个人色彩,算是半自传体,当然是美化了的小说结局,但其中透露出逆旅浓浓的情,非常让人感动和心疼。这部小说是描写同性恋者于雷和小直男陈可的爱恨纠葛。逆旅对于雷暗恋时心理和恋爱时的患得患失描写,让我感觉这爱情只有在青春飞扬的校园才能有,没有任何外在物质条件考量,只有心动和爱恋。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这小说若让在社会上呆过几年的人写,我觉得是写不出这种感觉,即使是逆旅本人。逆旅出校园后的小说,文笔肯定更好,写小说的技巧也更高了,用字很冷酷(就是非常简练),代入感很少,把自己剥离小说人物,但是我还是更喜欢“未名湖畔的爱与罚”,浓厚的爱和情从文字中扑面而来,让我回忆起早已记忆模糊的青春岁月和感觉生活不是只有柴米油盐还是有诗和远方。逆旅的“怀念我的陈可”更感人,我觉得不比白先勇大师的“树犹如此”差。两篇都是没有深厚的感情根本写不出来,简练的文字描写,但却让读者为作者心痛不已。 小说对北大校园生活的描写,真是让我感觉有推孩子上藤校名校的必要性,北大真的资源很多,在那学生眼界肯定远远高于普通学校的学生。怪不得当时上新东方时,边上的清华男学生如此狂傲(当然他有资本,因为在我那个年代,本科出国的很少,能考上北大清华的都是人中龙凤)。
1
119ppp
最让我不能释怀的还是南康白起,我等你到三十五岁。
e
evergreenmimi
我会比较接受BL耽美小说,改编影视化作品露骨多一点就接受无能了
芍药花开
南康白起的确是让人意难平。他的经历其实和逆旅有点象,在大学爱上了小直男,小直男也爱他们,但是小直男最终还是扛不住社会舆论,自我认识和压力,选择回归传统家庭模式。南康白起和逆旅都受到伤害。南康白起最终自杀,逆旅则迎来他的小七。我觉得结局跟他们性格,年代,成长环境和学校有关。南康出生在70年代,生长于比较闭塞的小地方,就读长沙,可能他面临的压力更大。逆旅北大,更开放,应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容易面对压力和社会舆论。
没有意思
~~
1
119ppp
南康白起的确是让人意难平。他的经历其实和逆旅有点象,在大学爱上了小直男,小直男也爱他们,但是小直男最终还是扛不住社会舆论,自我认识和压力,选择回归传统家庭模式。南康白起和逆旅都受到伤害。南康白起最终自杀,逆旅则迎来他的小七。我觉得结局跟他们性格,年代,成长环境和学校有关。南康出生在70年代,生长于比较闭塞的小地方,就读长沙,可能他面临的压力更大。逆旅北大,更开放,应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容易面对压力和社会舆论。
芍药花开 发表于 2021-04-21 19:54

是啊,所以任何时候,多走走多看看,都是好的。路那么多,那么长,不必停留。
l
lucky66
推荐《我们的十二年一个轮回这是传奇》,林萧潇写的自己的故事,两人在一起已经二十年,微博名林不二潇
z
zsefvgyjm
最让我不能释怀的还是南康白起,我等你到三十五岁。
119ppp 发表于 2021-04-21 19:04

我也是 当时还有人根据这事写了首歌,现在听到都觉得想哭。
l
liangxiang
自从去年看了陈情令以后,对耽美小说开始接触和阅读。其中有些小说文笔和情节不错,但由于大部分作者是女性,我觉得大部分小说弱化同性恋者面临到自我认识矛盾,纠结,压力和抗战,美化他们遭遇的社会和家庭压力。感觉还是由同性恋者写出的同人小说让人更能理解这个少数群体。 这几天看了逆旅的 “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这是逆旅在北大读书时写的,大概大三大四,也是他人生的一个情感低谷期,爱而不得。这部小说带有比较强他的个人色彩,算是半自传体,当然是美化了的小说结局,但其中透露出逆旅浓浓的情,非常让人感动和心疼。这部小说是描写同性恋者于雷和小直男陈可的爱恨纠葛。逆旅对于雷暗恋时心理和恋爱时的患得患失描写,让我感觉这爱情只有在青春飞扬的校园才能有,没有任何外在物质条件考量,只有心动和爱恋。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这小说若让在社会上呆过几年的人写,我觉得是写不出这种感觉,即使是逆旅本人。逆旅出校园后的小说,文笔肯定更好,写小说的技巧也更高了,用字很冷酷(就是非常简练),代入感很少,把自己剥离小说人物,但是我还是更喜欢“未名湖畔的爱与罚”,浓厚的爱和情从文字中扑面而来,让我回忆起早已记忆模糊的青春岁月和感觉生活不是只有柴米油盐还是有诗和远方。逆旅的“怀念我的陈可”更感人,我觉得不比白先勇大师的“树犹如此”差。两篇都是没有深厚的感情根本写不出来,简练的文字描写,但却让读者为作者心痛不已。 小说对北大校园生活的描写,真是让我感觉有推孩子上藤校名校的必要性,北大真的资源很多,在那学生眼界肯定远远高于普通学校的学生。怪不得当时上新东方时,边上的清华男学生如此狂傲(当然他有资本,因为在我那个年代,本科出国的很少,能考上北大清华的都是人中龙凤)。
芍药花开 发表于 2021-04-21 18:52

能推藤当然会推,说不推的都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