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原本并非本能?

P
Pamper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答案,它的名字叫《Babies》,通过对不同产妇进行研究后得出答案:母爱原来并非出于本能。 养育的真正核心是什么?这部纪录片告诉了我们 在这个纪录片中,科学家对于“为什么妈妈们对一个从未见过的孩子,可以爱得如此深沉,这爱是从何而来?”这一问题提出了质疑。 一系列的研究后他们发现:催产素对哺乳动物建立的亲密关系,存在非常大的作用。 为了这个猜测有力的回答,工作人员一共调查了80位母亲,通过用仪器探测不同时刻她们体内的催产素,最终得出结论:
母亲体内的催产素水平,在孕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直到生出孩子那一刻。
尽管生完宝宝的不久后,她们体内的催产素会降低,不过在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体内的催产素还是一样处于较高水平。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妈妈在和宝宝相处时会得到很大的满足感,相对应的,催产素就会有所提高,她们对孩子的爱意也会越来越浓。 如果和孩子相处时间不久,体内的催产素就不会升高,对孩子的爱也就没有那么浓。 简单解释就是:母爱并非本能,而是母亲的一种主观意识、一种想要和孩子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选择。 越陪伴越爱,父亲们不要再为自己的不合格找借口 当然,这种催产素并不是只存在母亲体内,父亲体内也有,当父亲长时间和孩子待在一起时,体内的催产素水平同样会升高,对孩子的爱也会随之变得浓郁。 也就是说,那些不那么爱孩子的父亲,其实是陪孩子的时间还不够多。 有人问:“为什么父亲和母亲体内都有催产素,都很爱孩子,但每天夜里孩子哭啼时,大多数都是母亲第一个起来呢?” 这是因为女性在催产素提高的同时,也激活了大脑的一个原始结构——杏仁核。 因为杏仁核的作用,即使她们正在睡觉,也会时刻保持警惕。 而杏仁核在父亲的脑里,只有母亲四分之一的大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子一哭,第一个发现的总是母亲,因为父亲在这方面的表现确实要迟钝很多。 自孩子出生后,母亲对孩子的付出总是偏多的一方,她们对孩子源源不断的爱,就来自于不停地照顾孩子。 但众所周知,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中,之所以要有母亲和父亲两个角色,就在于成年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平衡性,可以让生活更加美好。 孩子也需要父亲和母亲双方提供完整的爱,才能更好地成长,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这才是养育孩子的真正核心。
S
SOVOS
研究有点牛,虽然结论大家都知道,如果不是胡扯博眼球,也算开创了
J
Janicehu
这个我做了母亲也知道,对孩子的爱是从日日夜夜照顾中日积月累的。
穿
穿紫衣服的小白
动物还大多都照顾幼崽直到它们能独立觅食,从这方面看也算本能吧,但bonding确实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一直认为养恩大于生恩
我是马甲
越陪伴越爱,这还用他研究.....养个宠物时间长了都能出感情,何况孩子。
c
cheeryinmay
这算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不觉得母爱爆棚了吗?生的时候就12个小时还是开2指,上了催产素嗖嗖就全开了,生完几乎不下奶,追奶辛苦疯了也不咋地(但娃吃瓶reflux得很严重,就不得不坚持),喂完胸,逼着吃瓶,哄睡,泵奶,完了根本没有力气陪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