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浅谈当前新冠疫苗的非理性偏差和对未来疫苗的期盼

e
esprit88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一年多来,这个世界停滞在新冠病毒带来的恐惧之中,人们焦灼的期盼解救。在这种亿 万人的渴求之下,科学和理性靠边站,任何解决方案的利益都被无限放大,而风险却被 无限忽略。上亿人在这种非理性的疯狂中接种了从理论到实践上都是无效甚至遗祸无穷 的新冠疫苗。作为一个在疫情前对疫苗一无所知的普通大众,我就狂妄的喷一下自认为 的各种关于当前新冠疫苗的非理性偏差和对未来安全有效疫苗的期盼,希望专业人士多 多指教。
制作疫苗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去模仿击败病毒的胜利者的方法。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可 以说是击败新冠病毒的胜利者,他们的特征就是不产生或只产生微量的针对新冠病毒的 IgG抗体,依靠自然杀手细胞,T细胞以及别的免疫途径来杀死新冠病毒。与此相反,被 新冠病毒击败的重症患者/死者因为某种原因,产生了高滴度的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 体。作为外行,我实在是无法理解当前各种模拟失败者产生高滴度抗体的新冠疫苗。许 多宣传甚至把高滴度抗体这个最应避免的特征作为最值得炫耀的指标,好像亩产万斤的 荒谬时代的非理性疯狂。有人会说重症患者的高滴度中和抗体不是重症的原因,而是重 症的结果,因为重症患者体内的病毒更多,时间更长。作为外行,我难以确切的辨明高 滴度抗体和重症的因果关系,因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我后面会稍说一二。不 管怎样复杂,高抗体滴度和重症相随,低滴度/无抗体和轻症/无症相随是简单的事实 。 文献报道,在无症状和有症状的COVID-19患者之间,上呼吸道的病毒脱落是无法区 分的。有症状的患者显示较高的抗SARS-CoV-2抗体滴度,并且可以更快地从上呼吸道清 除病毒,这与较高抗体滴度由较高的病毒载量引起的假设相反.在新冠感染的前五天内 ,症状较轻,尽管易感组织中繁殖了高量病毒;在第一种抗体的出现之后,由于免疫失 调,才出现严重症状。之后,哪怕是重症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也开始急剧降低。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20-00789-5
新冠病情明显是病毒感染后引发的免疫紊乱。 以往对冠状病毒比如SARS,MERS的研究 表明,针对冠状病毒突刺蛋白的IgG抗体容易诱发抗体增强效应ADE,即抗体加重感染或 者导致免疫紊乱, 这是这些病毒一直没有疫苗的重要原因。类似, 对于新冠的研究表明 ,针对新冠突刺蛋白的IgG抗体在与病毒结合后,可以侵袭各种具有FcγR受体的免疫细 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杀死这些免疫细胞或者干扰这些细胞的 功能引发细胞因子风暴。新冠病毒本来无法侵袭这些没有ACE2表达的免疫细胞,但是 IgG抗体帮助新冠病毒实现了这种破坏。我认为这就是不产生或只产生微量的IgG抗体的 感染者轻症甚至无症,而产生高滴度中和抗体的感染者重症甚至死亡的原因。值得一提 的是血小板也具有FcγR,接种疫苗后血小板减少可能与IgG抗体和FcγR的反应有关。
http://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10.08.20209114v1.full http://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2.22.432407v1 (这篇文章报道了新冠非中和IgG抗体帮助病毒杀死巨噬细胞,我认为也是通过FcγR, 而不是作者猜想的诱发了巨噬细胞的ACE2表达后再通过ACE2感染)。
在期盼解救的巨大压力下,许多人忽视了新冠IgG抗体的巨大风险,各种宣传都充满了 非理性偏差。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无视新冠ADE的各种实验数据,宣传新冠没有ADE。 有人在看到新冠ADE的数据后,说体外细胞实验不代表体内也是如此,或者说动物模型 不代表人体,进而否定ADE的存在。还有人说ADE即使存在,也是罕见现象,无视文献报 道8%的轻症病人,76%的重症病人的血清呈现ADE. 还有人说因为现在的疫苗有高滴度的 中和抗体,只有非中和抗体才会产生ADE,完全无视人体在产生中和抗体的同时还会产 生大量的非中和抗体,另外,还无视针对当前毒株的中和抗体会成为变异毒株的非中和 抗体的简单事实。甚至有人荒谬的提出疫苗可以不停的更新,年年打来产生针对新毒株 的中和抗体,完全忘了这些能诱发ADE的非中和抗体已经存在,再也消除不了,更可怕 的是人体存在抗原原罪(original antigenic sin),又称霍斯金现象(Hoskins effect) ,是指身体免疫系统在遭遇到与初次感染有些微不同的外来物时,倾向利用初次产生的 免疫记忆,而非再次产生免疫反应的一种特性。因为抗原原罪,针对新毒株的疫苗对已 经接种过老疫苗的人可能效果很差.
既然针对新冠病毒突刺蛋白产生IgG抗体的疫苗在理论上因为是模仿失败者而失败, 那 为什么宣传上这种疫苗却极其成功?我认为这是由各种有意无意的选择性观测偏差造成 的.一般来说, 通过肌肉注射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疫苗,因为越过了黏膜免疫系统,无 法产生足够的对黏膜免疫至关重要的IgA,于是无法防止感染.文献报道接种新冠疫苗后, 病毒仍然在动物模型的鼻甲繁殖并传播病毒.因为意识到肌注的新冠疫苗无法阻止病毒 感染,疫苗厂商在设计实验时就刻意回避检测感染,比如只对出现特定症状的人进行核酸 检测,不普查核酸和抗体.这种选择性偏差漏掉了大量的无症/轻症感染者,导致疫苗虚假 的高保护率.第二个重要的偏差来自于核酸检测极高的假阴性率. 核酸检测并不是监测 新冠的完美方法,取样偏差和狭窄的时间窗口导致许多感染者甚至重症患者核酸检测假 阴性.与对照组相比, 疫苗可以极大的降低鼻咽部的病毒载量,从而极大地提高核酸检测 的假阴性率.这些被疫苗压低鼻咽部病毒载量的感染者的病情不一定轻. 这种现象在三 期数据里就显出来了。摩德纳疫苗3期实验里,有志愿者接种两个月后血氧只有88,病人 住院前从CLIA认证的机构测出核酸阳性,但是住院后核酸是阴性,因为病人的自测不合 实验流程,于是这个病例未被计入感染.辉瑞的3期里也有类似的胸片显示可能是新冠感 染但是核酸检测阴性未被计入感染的例子。第三个偏差来自于对感染者在时间上的选择 性剔除. 当前宣传的疫苗的高保护率都是只计入完全保护期比如第二针7天之后的感染 病例.这个看似合理的方案其实无意间引起了观测偏差.在接种和感染这两个事件序列里 ,接种组和对照组并不是完全对称. 因为这种选择性偏差,50%保护率的疫苗可以观测为 90%甚至更高。比如,对一个特定人群,每天有一人感染新冠,在35天内35人感染,把这 35人编号为1到35。如果这些人提前接种了一个保护率为50%的疫苗,那观测的结果如何 呢?假设这35人随机从第一天开始到第三十五天每天只有一人接种,疫苗的保护率从接 种28天后 算起。在这为期7天的观测窗口里,疫苗的保护率为1-/5*0.5/7=90%. 观测窗 口越短,观测到的保护率越高.近期的不少新闻都显示了这一点. 第四个偏差来自于对感 染者在ADE上的选择性剔除. 对于ADE敏感的志愿者有可能在第一针后就可能因为反应过 大而被剔除后继试验.
上面讨论了4个重要的选择性偏差导致疫苗虚假的高保护率, 那么疫苗在大规模铺开后 的表现如何呢?我至今未见到信服的数据表明当前的疫苗有效.以色列走在新冠疫苗接种 的最前列, 根据魏兹曼研究所的说法,年龄在16岁及以上,不是超正统派或阿拉伯人的 以色列人中,有90%的人已经从COVID-19中康复,或已接受至少一剂疫苗。超东正教社 区的数字是70%,阿拉伯以色列人是67%。这个接种率已经远超过所谓的群体免疫的60 %的阀值, 然而以色列的最新感染数仍然未见断崖式下跌,基本传播系数R近期保持在1左 右.日感染数按人口比例算, 以色列是世界平均数的10倍,是防疫混乱的美国的2倍,是疫 苗接种落后的加拿大的6倍.有人会说感染数字不重要, 疫苗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起效, 重 要的哪怕感染了疫苗可以防止重症. 据报道,以色列完全保护的人群即接种2针一周后, 有1248人确诊,122人住院,23人死亡。确诊后,住院率9.8%,远高于一般5%的住院率 ( 美国3%)。死亡率1.8%, 远高于以色列以往的死亡率(0.7%). 住院后死亡率19%,和一般 的未打疫苗的国家差不多。当然这个人群可能年纪比较大,但是随时间推移,这些确诊 的病例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可能还会接着上升。阿联酋是另外一个疫苗接种的前锋, 别的 国家在冬至后日照变长,疫情大都开始缓和,它的感染数却呈指数狂飙,至今仍处于高位 ,不由让人怀疑疫苗是否制造了更多的传播者加剧疫情。
面对当前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问题多多的新冠疫苗,我迫切的希望科学家能尽快研制新的 安全有效的疫苗.当前疫苗诱发的抗体在遭遇新冠感染时可能会通过FcγR侵袭免疫细胞 ,扰乱免疫系统导致器官崩溃甚至死亡.在接种过程中还可能诱发各种对身体后患无穷的 抗体,比如针对ACE2受体的抗体可能干扰血压调节,破坏血管上皮细胞的修复;针对脑组 织的抗体可能会损伤大脑;针对干扰素I的抗体可能会破坏免疫系统的运作. 向对抗新冠 的成功者学习,理想的疫苗应该不诱发任何抗体, 只诱发T细胞免疫.针对T细胞,放弃B细 胞的合成肽疫苗可以完美的实现这个要求,另外,肽链很短,各种变异毒株都有可能被共 同的肽链覆盖,疫苗对抗变异的能力大大提高.

http://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9.11.293464v2 这个文章讲的是病人的新冠突刺蛋白抗体攻击脑组织,我猜测疫苗可能产生激发同样的 有毒抗体。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sci/370/6515/eabd4585.full.pdf 这个文章讲的是不少新冠病人有高滴度的type I IFN-α2 and IFN-ω抗体,这些抗体 会毁了免疫系统的许多功能。我猜测疫苗可能激发这些干扰素抗体. 这些针对自身的有 毒抗体的产生来源于新冠病毒和干扰素I等的基因相似性.  http://www.fool.com/investing/2020/11/22/sorrento-therapeutics-plans-to-cut-development-of/
春风过驴耳
回复 1楼esprit88的帖子
没有疫苗专家讨论这文章吗?感觉这文章写得很严谨很用心的样子。很期待看到讨论!
d
danielkam
文章作者都写了他自己是:1.作为一个在疫情前对疫苗一无所知的普通大众 2. 作为外行
作为外行,个人臆测写的文章没有参考价值


l
louaci
只知道好多专业研究人员读了文献报告之后还是去接种了。。。
l
little_racoon
回复 1楼esprit88的帖子
这不是那个“疫苗毒性是新冠260倍”的楼主吗?。。。
这堆东西看起来像是那个做梦梦见“北半球的城市被新冠一扫而光”的神经病写的,外行不管堆砌多少名词都是外行。说来说去不就是ADE吗?新冠自然感染就可以产生高滴度的抗体,如果真的有ADE的话在巴西和南非这种二次感染遍地都是的地方应该满大街都是尸体,每天一卡车一卡车往万人坑里面拉才对
q
qqyxgz
高度怀疑这是代节奏的文章, “然而以色列的最新感染数仍然未见断崖式下跌,”, 谷歌一下就知道这是睁眼说瞎话。
m
minren
看看楼主过去发的帖子,就知道这个也不需要看了
以色列疫苗死亡率比COVID死亡高40倍  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661101
辉瑞疫苗这是又把人给打坏了  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645479
z
zhegufei
回复 1楼esprit88的帖子
没有疫苗专家讨论这文章吗?感觉这文章写得很严谨很用心的样子。很期待看到讨论!
春风过驴耳 发表于 2021-03-09 05:59

堆了一堆术语,引用一堆似是而非的文献,文章又臭又长,毫无逻辑。你问问作者,他想说啥?
y
yueceiling
文章作者都写了他自己是:1.作为一个在疫情前对疫苗一无所知的普通大众 2. 作为外行
作为外行,个人臆测写的文章没有参考价值



danielkam 发表于 2021-03-09 06:35

对事不对人,他哪里错了你就指出来啊? CDC的一堆“专家内行”,犯的愚蠢错误还不够多吗?
E
Everclear
一年多来,这个世界停滞在新冠病毒带来的恐惧之中,人们焦灼的期盼解救。在这种亿 万人的渴求之下,科学和理性靠边站,任何解决方案的利益都被无限放大,而风险却被 无限忽略。上亿人在这种非理性的疯狂中接种了从理论到实践上都是无效甚至遗祸无穷 的新冠疫苗。作为一个在疫情前对疫苗一无所知的普通大众,我就狂妄的喷一下自认为 的各种关于当前新冠疫苗的非理性偏差和对未来安全有效疫苗的期盼,希望专业人士多 多指教。
制作疫苗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去模仿击败病毒的胜利者的方法。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可 以说是击败新冠病毒的胜利者,他们的特征就是不产生或只产生微量的针对新冠病毒的 IgG抗体,依靠自然杀手细胞,T细胞以及别的免疫途径来杀死新冠病毒。与此相反,被 新冠病毒击败的重症患者/死者因为某种原因,产生了高滴度的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 体。作为外行,我实在是无法理解当前各种模拟失败者产生高滴度抗体的新冠疫苗。许 多宣传甚至把高滴度抗体这个最应避免的特征作为最值得炫耀的指标,好像亩产万斤的 荒谬时代的非理性疯狂。有人会说重症患者的高滴度中和抗体不是重症的原因,而是重 症的结果,因为重症患者体内的病毒更多,时间更长。作为外行,我难以确切的辨明高 滴度抗体和重症的因果关系,因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我后面会稍说一二。不 管怎样复杂,高抗体滴度和重症相随,低滴度/无抗体和轻症/无症相随是简单的事实 。 文献报道,在无症状和有症状的COVID-19患者之间,上呼吸道的病毒脱落是无法区 分的。有症状的患者显示较高的抗SARS-CoV-2抗体滴度,并且可以更快地从上呼吸道清 除病毒,这与较高抗体滴度由较高的病毒载量引起的假设相反.在新冠感染的前五天内 ,症状较轻,尽管易感组织中繁殖了高量病毒;在第一种抗体的出现之后,由于免疫失 调,才出现严重症状。之后,哪怕是重症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也开始急剧降低。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20-00789-5
新冠病情明显是病毒感染后引发的免疫紊乱。 以往对冠状病毒比如SARS,MERS的研究 表明,针对冠状病毒突刺蛋白的IgG抗体容易诱发抗体增强效应ADE,即抗体加重感染或 者导致免疫紊乱, 这是这些病毒一直没有疫苗的重要原因。类似, 对于新冠的研究表明 ,针对新冠突刺蛋白的IgG抗体在与病毒结合后,可以侵袭各种具有FcγR受体的免疫细 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杀死这些免疫细胞或者干扰这些细胞的 功能引发细胞因子风暴。新冠病毒本来无法侵袭这些没有ACE2表达的免疫细胞,但是 IgG抗体帮助新冠病毒实现了这种破坏。我认为这就是不产生或只产生微量的IgG抗体的 感染者轻症甚至无症,而产生高滴度中和抗体的感染者重症甚至死亡的原因。值得一提 的是血小板也具有FcγR,接种疫苗后血小板减少可能与IgG抗体和FcγR的反应有关。
http://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10.08.20209114v1.full http://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2.22.432407v1 (这篇文章报道了新冠非中和IgG抗体帮助病毒杀死巨噬细胞,我认为也是通过FcγR, 而不是作者猜想的诱发了巨噬细胞的ACE2表达后再通过ACE2感染)。
在期盼解救的巨大压力下,许多人忽视了新冠IgG抗体的巨大风险,各种宣传都充满了 非理性偏差。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无视新冠ADE的各种实验数据,宣传新冠没有ADE。 有人在看到新冠ADE的数据后,说体外细胞实验不代表体内也是如此,或者说动物模型 不代表人体,进而否定ADE的存在。还有人说ADE即使存在,也是罕见现象,无视文献报 道8%的轻症病人,76%的重症病人的血清呈现ADE. 还有人说因为现在的疫苗有高滴度的 中和抗体,只有非中和抗体才会产生ADE,完全无视人体在产生中和抗体的同时还会产 生大量的非中和抗体,另外,还无视针对当前毒株的中和抗体会成为变异毒株的非中和 抗体的简单事实。甚至有人荒谬的提出疫苗可以不停的更新,年年打来产生针对新毒株 的中和抗体,完全忘了这些能诱发ADE的非中和抗体已经存在,再也消除不了,更可怕 的是人体存在抗原原罪(original antigenic sin),又称霍斯金现象(Hoskins effect) ,是指身体免疫系统在遭遇到与初次感染有些微不同的外来物时,倾向利用初次产生的 免疫记忆,而非再次产生免疫反应的一种特性。因为抗原原罪,针对新毒株的疫苗对已 经接种过老疫苗的人可能效果很差.
既然针对新冠病毒突刺蛋白产生IgG抗体的疫苗在理论上因为是模仿失败者而失败, 那 为什么宣传上这种疫苗却极其成功?我认为这是由各种有意无意的选择性观测偏差造成 的.一般来说, 通过肌肉注射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疫苗,因为越过了黏膜免疫系统,无 法产生足够的对黏膜免疫至关重要的IgA,于是无法防止感染.文献报道接种新冠疫苗后, 病毒仍然在动物模型的鼻甲繁殖并传播病毒.因为意识到肌注的新冠疫苗无法阻止病毒 感染,疫苗厂商在设计实验时就刻意回避检测感染,比如只对出现特定症状的人进行核酸 检测,不普查核酸和抗体.这种选择性偏差漏掉了大量的无症/轻症感染者,导致疫苗虚假 的高保护率.第二个重要的偏差来自于核酸检测极高的假阴性率. 核酸检测并不是监测 新冠的完美方法,取样偏差和狭窄的时间窗口导致许多感染者甚至重症患者核酸检测假 阴性.与对照组相比, 疫苗可以极大的降低鼻咽部的病毒载量,从而极大地提高核酸检测 的假阴性率.这些被疫苗压低鼻咽部病毒载量的感染者的病情不一定轻. 这种现象在三 期数据里就显出来了。摩德纳疫苗3期实验里,有志愿者接种两个月后血氧只有88,病人 住院前从CLIA认证的机构测出核酸阳性,但是住院后核酸是阴性,因为病人的自测不合 实验流程,于是这个病例未被计入感染.辉瑞的3期里也有类似的胸片显示可能是新冠感 染但是核酸检测阴性未被计入感染的例子。第三个偏差来自于对感染者在时间上的选择 性剔除. 当前宣传的疫苗的高保护率都是只计入完全保护期比如第二针7天之后的感染 病例.这个看似合理的方案其实无意间引起了观测偏差.在接种和感染这两个事件序列里 ,接种组和对照组并不是完全对称. 因为这种选择性偏差,50%保护率的疫苗可以观测为 90%甚至更高。比如,对一个特定人群,每天有一人感染新冠,在35天内35人感染,把这 35人编号为1到35。如果这些人提前接种了一个保护率为50%的疫苗,那观测的结果如何 呢?假设这35人随机从第一天开始到第三十五天每天只有一人接种,疫苗的保护率从接 种28天后 算起。在这为期7天的观测窗口里,疫苗的保护率为1-/5*0.5/7=90%. 观测窗 口越短,观测到的保护率越高.近期的不少新闻都显示了这一点. 第四个偏差来自于对感 染者在ADE上的选择性剔除. 对于ADE敏感的志愿者有可能在第一针后就可能因为反应过 大而被剔除后继试验.
上面讨论了4个重要的选择性偏差导致疫苗虚假的高保护率, 那么疫苗在大规模铺开后 的表现如何呢?我至今未见到信服的数据表明当前的疫苗有效.以色列走在新冠疫苗接种 的最前列, 根据魏兹曼研究所的说法,年龄在16岁及以上,不是超正统派或阿拉伯人的 以色列人中,有90%的人已经从COVID-19中康复,或已接受至少一剂疫苗。超东正教社 区的数字是70%,阿拉伯以色列人是67%。这个接种率已经远超过所谓的群体免疫的60 %的阀值, 然而以色列的最新感染数仍然未见断崖式下跌,基本传播系数R近期保持在1左 右.日感染数按人口比例算, 以色列是世界平均数的10倍,是防疫混乱的美国的2倍,是疫 苗接种落后的加拿大的6倍.有人会说感染数字不重要, 疫苗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起效, 重 要的哪怕感染了疫苗可以防止重症. 据报道,以色列完全保护的人群即接种2针一周后, 有1248人确诊,122人住院,23人死亡。确诊后,住院率9.8%,远高于一般5%的住院率 ( 美国3%)。死亡率1.8%, 远高于以色列以往的死亡率(0.7%). 住院后死亡率19%,和一般 的未打疫苗的国家差不多。当然这个人群可能年纪比较大,但是随时间推移,这些确诊 的病例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可能还会接着上升。阿联酋是另外一个疫苗接种的前锋, 别的 国家在冬至后日照变长,疫情大都开始缓和,它的感染数却呈指数狂飙,至今仍处于高位 ,不由让人怀疑疫苗是否制造了更多的传播者加剧疫情。
面对当前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问题多多的新冠疫苗,我迫切的希望科学家能尽快研制新的 安全有效的疫苗.当前疫苗诱发的抗体在遭遇新冠感染时可能会通过FcγR侵袭免疫细胞 ,扰乱免疫系统导致器官崩溃甚至死亡.在接种过程中还可能诱发各种对身体后患无穷的 抗体,比如针对ACE2受体的抗体可能干扰血压调节,破坏血管上皮细胞的修复;针对脑组 织的抗体可能会损伤大脑;针对干扰素I的抗体可能会破坏免疫系统的运作. 向对抗新冠 的成功者学习,理想的疫苗应该不诱发任何抗体, 只诱发T细胞免疫.针对T细胞,放弃B细 胞的合成肽疫苗可以完美的实现这个要求,另外,肽链很短,各种变异毒株都有可能被共 同的肽链覆盖,疫苗对抗变异的能力大大提高.

http://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9.11.293464v2 这个文章讲的是病人的新冠突刺蛋白抗体攻击脑组织,我猜测疫苗可能产生激发同样的 有毒抗体。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sci/370/6515/eabd4585.full.pdf 这个文章讲的是不少新冠病人有高滴度的type I IFN-α2 and IFN-ω抗体,这些抗体 会毁了免疫系统的许多功能。我猜测疫苗可能激发这些干扰素抗体. 这些针对自身的有 毒抗体的产生来源于新冠病毒和干扰素I等的基因相似性.  http://www.fool.com/investing/2020/11/22/sorrento-therapeutics-plans-to-cut-development-of/
esprit88 发表于 2021-03-09 03:38

微信的伪科普文又来了,这种文章有个特征,堆砌了一推网上收来的名词,说些似是而非的话,对一般老百姓是有迷惑性的
k
kekoukele
回复 1楼esprit88的帖子
外行就不要大放厥词误导普通人了。最具迷惑性的往往就是这类似是而非半真半假充斥着专业术语的文章,全都是假的那种反而很容易去驳斥。
E
Everclear
回复 1楼esprit88的帖子
外行就不要大放厥词误导普通人了。最具迷惑性的往往就是这类似是而非半真半假充斥着专业术语的文章,全都是假的那种反而很容易去驳斥。
kekoukele 发表于 2021-03-09 10:16

其实仔细一想,谁会花时间搞出这么一篇东西,它们的目的是什么?一般老百姓不论观点对错,讨论几句,也就算了,哪里会花时间整这种东西,这种文章作者背后的目的令人不寒而栗
糯米烧卖
不相信已经发表的以色列真实世界的数据,信这种微信文?此ID是反mRNA疫苗的,现有立场再编数据。
q
qqyxgz
我知道轮子有写作班子, 散播谣言和恐惧
E
Everclear
我知道轮子有写作班子, 散播谣言和恐惧
qqyxgz 发表于 2021-03-09 10:41

你是说微信,人日,CCAV都是轮子控制的 LoL 这么说,领导同意了吗?
q
qqyxgz
我只说我知道的、有切实证据的
关于人日 ccav, 我什么都没有说
春风过驴耳
回复 1楼esprit88的帖子
这不是那个“疫苗毒性是新冠260倍”的楼主吗?。。。
这堆东西看起来像是那个做梦梦见“北半球的城市被新冠一扫而光”的神经病写的,外行不管堆砌多少名词都是外行。说来说去不就是ADE吗?新冠自然感染就可以产生高滴度的抗体,如果真的有ADE的话在巴西和南非这种二次感染遍地都是的地方应该满大街都是尸体,每天一卡车一卡车往万人坑里面拉才对
little_racoon 发表于 2021-03-09 08:38

你在谈论灭活新冠疫苗的时候反复提到ADE。那么,你的观点是只有灭活新冠疫苗才会导致ADE,是这样的吗? 你的观点有事实证明了吗?毕竟灭活疫苗从三期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我只是好奇,在这里没有反驳你的意思。
l
little_racoon
回复 17楼春风过驴耳的帖子
如果有ADE的话,灭活疫苗引起ADE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不过随着我们对新冠的进一步了解,现在基本上可以认为对于目前的毒株来说,有临床意义的ADE不存在了。在实验室里确实发现有一些抗体是可以增强新冠病毒感染性的,但是把这些病毒做成单抗打给实验动物,再让动物去接触病毒,也没有发现症状更加严重。
春风过驴耳
回复 17楼春风过驴耳的帖子
如果有ADE的话,灭活疫苗引起ADE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不过随着我们对新冠的进一步了解,现在基本上可以认为对于目前的毒株来说,有临床意义的ADE不存在了。在实验室里确实发现有一些抗体是可以增强新冠病毒感染性的,但是把这些病毒做成单抗打给实验动物,再让动物去接触病毒,也没有发现症状更加严重。
little_racoon 发表于 2021-03-09 12:44

要是新冠ADE只存在于理论设想、但目前不存在于实验或临床实践,那是最好的。希望能保持这个良好趋势。
然而,你对ADE的机理和临床似乎都不太熟悉,也许目前医学界和药物行业对此都缺乏足够知识和经验。因此,你很难基于自己对ADE的猜测而否认这个帖子的数据依据和逻辑推论。
——- 刚才看到原帖作者猜测以色列将在解封后一两个月不得不再次封城。 ——- 发信人: atack (小军号),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浅谈当前新冠疫苗的非理性偏差和对未来疫苗的期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10 08:06:46 2021, 美东)
疫苗可以降低病毒载量,能否降低带毒时间和感染还是很难说,至少以色列和阿联酋的 趋势显示疫苗加重了病毒传播。我觉得以色列解封后一两月内将不得不第四次封城。
E
Everclear
我只说我知道的、有切实证据的
关于人日 ccav, 我什么都没有说

qqyxgz 发表于 2021-03-09 11:46

人日,CCTV 上很多,只想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扣帽子扣错了吧
n
nj_guy
回复 1楼esprit88的帖子
外行就不要大放厥词误导普通人了。最具迷惑性的往往就是这类似是而非半真半假充斥着专业术语的文章,全都是假的那种反而很容易去驳斥。
kekoukele 发表于 2021-03-09 10:16

这种人最讨厌,财经股市上也有不少人写类似的这种文章,SB的不行。
u
us978
须然我也觉得原作者唧唧歪歪堆砌了一大堆专业名词,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还是耐着性子看完了。挑个刺:
第三个偏差来自于对感染者在时间上的选择性剔除. 当前宣传的疫苗的高保护率都是只计入完全保护期比如第二针7天之后的感染病例.这个看似合理的方案其实无意间引起了观测偏差.在接种和感染这两个事件序列里,接种组和对照组并不是完全对称. 因为这种选择性偏差,50%保护率的疫苗可以观测为90%甚至更高。比如,对一个特定人群,每天有一人感染新冠,在35天内35人感染,把这 35人编号为1到35。如果这些人提前接种了一个保护率为50%的疫苗,那观测的结果如何呢?假设这35人随机从第一天开始到第三十五天每天只有一人接种,疫苗的保护率从接种28天后 算起。在这为期7天的观测窗口里,疫苗的保护率为1-/5*0.5/7=90%. 观测窗口越短,观测到的保护率越高.近期的不少新闻都显示了这一点. 
这个1-(5*0.5)/7=90%中的5从哪来的如果7天观察窗口,有7个人接种,50%的保护率,观察结果应该是7*0.5/7 = 0.5。所以保护率应该是1-0.5 = 0.5.
原作者可不可以出来回答一下?
哦,MITBBS那个男厕所我已经几十年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