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中医生的故事:我回国陪父亲走完最后一程

v
voannjam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如果父母患病,做儿女的必须要全力救治,不管这些病是否可以被治愈,有时,子女们甚至不会告诉父母实情。波特兰市的华裔心外科医生黄小燕(Xiaoyan Huang,音译)的父亲被确诊为晚期癌症,但他不想接受治疗,只想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她决定支持父亲的决定,在疫情期间返回中国,准备好陪父亲走完最后一程。黄医生将自己的这段心路历程记录下来,发表在了《华盛顿邮报》。
----------------------
我曾以为父亲已经去世了。每当我联系不上现年86岁的父亲时,我就以为这一天已经到来,他已经独自死在他的公寓里。当时,中国深圳已近午夜。我试着用微信、手机、座机给父亲打电话。没有人接听。我打电话给他的朋友,想让她去看看父亲的情况。她跟我说,当晚他应了门铃,看上去没什么事。在她发来的照片里,他在微笑,但我还是放心不下。我是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一名心脏病专家。一看父亲的灰白的脸色就知道他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一个星期后,他住院了,被诊断为转移性结肠癌。
这件事与2003年发生的事情相呼应,当时我母亲摔了一跤,脑部大量出血。同样的公寓。同一家医院。也都在疫情期间,当时是SARS病毒,现在是新型冠状病毒。当我到她床边的时候,我的母亲已经陷入昏迷。住院数月后,她出院回家,仍昏迷不醒。她在植物人的状态下又活了5年,父亲雇人帮忙,用管子喂养母亲,几乎花光了他所有的钱。
在那段时间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被内疚感所笼罩。34年前,我的父母支持他们唯一的孩子到美国求学。我痛苦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医生,我无法挽救母亲的生命;作为一名美国公民,我也从未给过她美国生活。
这一次,我决心要为父亲做点儿什么。我设法利用我作为美国知名心脏病专家的关系,让他在当地的医院得到了VIP待遇,但他坚决拒绝了进一步的诊断测试和治疗。我的父亲是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他非常独立,独来独往。他告诉我,他这一生已经够长,够好,他想按自己的方式死去。当我轻描淡写地建议做结肠镜检查、组织活检,或许还可以进行高级癌症治疗时,他生气了:"我很好,我可以自己走到火葬场去!"
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当亲人生病时,配偶和子女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奉献精神,害怕其他家庭成员和整个社会的评判。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患者本人几乎从不参与讨论病情的严重性(2019年电影《别告诉她》就描述了这种情况)。家属们要追求更积极的治疗——即使医学上是徒劳的——并主张盲目乐观。价格越高,越能体现孝道。一般都会避免在家中死亡。在中国,我的父亲停止治疗、在家中安然死去的愿望会遭到强烈的质疑。
我想支持他的想法,但这意味着我要自己处理他的临终关怀问题。在咨询了一位肿瘤专家朋友后,我把我的行李箱装满了非处方的安慰性药物。我还不得不做出安排,将自己的生活无限期地搁置起来——申请家庭病假、重新安排病人们的预约时间、请同事替我照顾我的病人和以及其他行政工作、与丈夫和孩子告别、没有确定的归期。
几十年前,我有幸能以全额奖学金在美国上大学。现在,我将用我所有的资源和关系来实现这次回国旅行,在这次旅行中,我很可能会失去我的父亲,这还将断绝我与中国的最后的联系。
疫情期间的旅行是困难的:我需要一个特殊的家庭紧急签证、在飞行后48小时内两次新冠病毒检测呈阴性、以及中国领事馆盖有时间戳的健康证明条形码。每天往返于两国之间的航班现在屈指可数,根本无法在网上购买机票。一个儿时朋友的妻子在中国开了一家旅行社,在她的帮助下,我买到了一张机票。飞机上的人很多。大家都戴着N95口罩,有的戴着双层口罩,有的还戴着护目镜、面罩、手套,有的穿着防护服。空姐们都穿着一次性手术服。在15个小时的飞行中,人们几乎不吃不喝,并尽量减少上厕所的次数。
落地后,我在厦门的酒店房间里被隔离了两个星期。第一天晚上,在睡不着觉的情况下,我制定了追赶邮件和工作的计划。到了第五天,我开始运动,把酒店提供的20瓶水全部装进背包,在房间里踱步。房间有14步长、6步宽,我一遍又一遍地走着。到了第七天,酒店工作人员每次将饭菜送到门外的椅子上后都会敲下门,每天两次的体温检查也是如此。终于,在14天后,11次冠状病毒检测呈阴性,我被释放到这个世界上。
当我拖着行李箱终于来到父亲的床边时,感觉是超现实的,我觉得自己是在查看一位老年病患,就像我每天在医院里做的那样。
中国式的团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是克制的。无论我私下里哭过多少次,在他面前都不会有拥抱,也没有眼泪,甚至没有握手。我本能地对关键的体检结果进行了检查。他的颈部静脉是否突起,双腿是否肿胀,是否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我停下了,只差没有检查他的腹部了。我的手去给他盖上了被子。从此刻和今后,我只想做他的女儿。
几天后,我把父亲带回家。我和他的一个朋友一起照顾他:为他买来他最爱吃的饭菜,做饭;帮他洗澡、穿衣;为他配好不多的药片。回到自己的环境中,父亲立刻开始感觉好多了,吃的也多了。我们仍然不使用 "癌症 "这个词,也不公开谈论他的预后,但这感觉既不是否认,也不是被迫乐观。相反,我们专注于手头的具体工作。当他有精力的时候,我就坐在他的床边,听他谈他的生活,谈历史、哲学和科技。我给他讲关于他的孙子们和他们的女朋友,还有我的工作和生活。
我开始这段旅程时,最初被悲痛所困扰,害怕重拾母亲去世时的愧疚感。但我开始感到一种意想不到的对称性:几年前,我的父母给我自由,为了让我在美国追求新的生活,做出了牺牲。在回到中国的过程中,我的牺牲是为了让父亲获得自由,帮助他按他自己的想法离去。第一种选择比较常见,也经常被人称赞;后者则是非常规的,甚至被人指责——在一个以延长生命为优先的文化中,这几乎被视为不自然。
但隔离区的限制,以及途中必须克服的所有障碍,让我意识到:对于生者和死者来说,分享片刻的平静是多么重要。在那一刻,爱不再以药片的数量、CT扫描的次数或英雄般的医疗干预的程度来衡量,而是以相处的时间来衡量。
来源:华盛顿邮报,纽约华人资讯网

I
Ishadow
这种文章应该在国内多宣传一下。👍
C
CoCaC0LA2
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太片面了
A
Adolebhphus
哎。。。人生就是个循环
I
Immandfuel
还是挺难接受的。。
青丘公子璟
回复 1楼voannjam的帖子
相处的时间和质量来衡量
L
Livewell
其实如果真的很重视亲情, 根本不要和儿女分离。本来出国深造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读书好的的人就算那时候的中国都可以过的不错。这样分开几十年有什么意思呢。就是孩子多赚了点钱。出国的只有和父母关系不好,或者在中国没法过的好才因该做。
l
lhu2006
这种还是很孝顺的了。知道的一些都是父母去世了,才动身回去。
S
Securities
路怎么走都不是自己说了算,不过这篇文章让人重新审视生活本身
l
lastunas
回复 1楼voannjam的帖子
就一个老爸,没兄弟姐妹也不接来
Y
Yvlonyne
疫情是真的让儿女回国看爸妈变得艰辛啊。。。哎。。
d
ddsweet
到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人对父母也确实往往如此。其实国内很多人也不选择过度治疗了。
h
huashan2018
回复 1楼voannjam的帖子
就一个老爸,没兄弟姐妹也不接来
lastunas 发表于 2021-03-08 19:00

同不理解。临走回去照顾几个月,平时不管。也好意思写出来。
L
Lilyspring
怎么感觉象翻译过来的文章,字里行间有一种说不出的隔阂感
C
Cumberbitch
其实如果真的很重视亲情, 根本不要和儿女分离。本来出国深造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读书好的的人就算那时候的中国都可以过的不错。这样分开几十年有什么意思呢。就是孩子多赚了点钱。出国的只有和父母关系不好,或者在中国没法过的好才因该做。
Livewell 发表于 2021-03-08 18:46

孩子去哪儿上学生活又不是你可以控制的
m
mymyah
回复 10楼lastunas的帖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为什么要judge 别人的生活
h
happyyouni
从这篇描述就能看出来,这位父亲是很有主见的,对自己的生活是想要完全的掌控的,哪怕是死亡,也希望是按照自己的方式。
这个作者尊重父亲的选择。如果是父亲选择了在中国生活,作者肯定也是尊重的。
牛伊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如果父母患病,做儿女的必须要全力救治,不管这些病是否可以被治愈,有时,子女们甚至不会告诉父母实情。波特兰市的华裔心外科医生黄小燕(Xiaoyan Huang,音译)的父亲被确诊为晚期癌症,但他不想接受治疗,只想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她决定支持父亲的决定,在疫情期间返回中国,准备好陪父亲走完最后一程。黄医生将自己的这段心路历程记录下来,发表在了《华盛顿邮报》。
----------------------
我曾以为父亲已经去世了。每当我联系不上现年86岁的父亲时,我就以为这一天已经到来,他已经独自死在他的公寓里。当时,中国深圳已近午夜。我试着用微信、手机、座机给父亲打电话。没有人接听。我打电话给他的朋友,想让她去看看父亲的情况。她跟我说,当晚他应了门铃,看上去没什么事。在她发来的照片里,他在微笑,但我还是放心不下。我是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一名心脏病专家。一看父亲的灰白的脸色就知道他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一个星期后,他住院了,被诊断为转移性结肠癌。
这件事与2003年发生的事情相呼应,当时我母亲摔了一跤,脑部大量出血。同样的公寓。同一家医院。也都在疫情期间,当时是SARS病毒,现在是新型冠状病毒。当我到她床边的时候,我的母亲已经陷入昏迷。住院数月后,她出院回家,仍昏迷不醒。她在植物人的状态下又活了5年,父亲雇人帮忙,用管子喂养母亲,几乎花光了他所有的钱。
在那段时间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被内疚感所笼罩。34年前,我的父母支持他们唯一的孩子到美国求学。我痛苦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医生,我无法挽救母亲的生命;作为一名美国公民,我也从未给过她美国生活。
这一次,我决心要为父亲做点儿什么。我设法利用我作为美国知名心脏病专家的关系,让他在当地的医院得到了VIP待遇,但他坚决拒绝了进一步的诊断测试和治疗。我的父亲是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他非常独立,独来独往。他告诉我,他这一生已经够长,够好,他想按自己的方式死去。当我轻描淡写地建议做结肠镜检查、组织活检,或许还可以进行高级癌症治疗时,他生气了:"我很好,我可以自己走到火葬场去!"
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当亲人生病时,配偶和子女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奉献精神,害怕其他家庭成员和整个社会的评判。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患者本人几乎从不参与讨论病情的严重性(2019年电影《别告诉她》就描述了这种情况)。家属们要追求更积极的治疗——即使医学上是徒劳的——并主张盲目乐观。价格越高,越能体现孝道。一般都会避免在家中死亡。在中国,我的父亲停止治疗、在家中安然死去的愿望会遭到强烈的质疑。
我想支持他的想法,但这意味着我要自己处理他的临终关怀问题。在咨询了一位肿瘤专家朋友后,我把我的行李箱装满了非处方的安慰性药物。我还不得不做出安排,将自己的生活无限期地搁置起来——申请家庭病假、重新安排病人们的预约时间、请同事替我照顾我的病人和以及其他行政工作、与丈夫和孩子告别、没有确定的归期。
几十年前,我有幸能以全额奖学金在美国上大学。现在,我将用我所有的资源和关系来实现这次回国旅行,在这次旅行中,我很可能会失去我的父亲,这还将断绝我与中国的最后的联系。
疫情期间的旅行是困难的:我需要一个特殊的家庭紧急签证、在飞行后48小时内两次新冠病毒检测呈阴性、以及中国领事馆盖有时间戳的健康证明条形码。每天往返于两国之间的航班现在屈指可数,根本无法在网上购买机票。一个儿时朋友的妻子在中国开了一家旅行社,在她的帮助下,我买到了一张机票。飞机上的人很多。大家都戴着N95口罩,有的戴着双层口罩,有的还戴着护目镜、面罩、手套,有的穿着防护服。空姐们都穿着一次性手术服。在15个小时的飞行中,人们几乎不吃不喝,并尽量减少上厕所的次数。
落地后,我在厦门的酒店房间里被隔离了两个星期。第一天晚上,在睡不着觉的情况下,我制定了追赶邮件和工作的计划。到了第五天,我开始运动,把酒店提供的20瓶水全部装进背包,在房间里踱步。房间有14步长、6步宽,我一遍又一遍地走着。到了第七天,酒店工作人员每次将饭菜送到门外的椅子上后都会敲下门,每天两次的体温检查也是如此。终于,在14天后,11次冠状病毒检测呈阴性,我被释放到这个世界上。
当我拖着行李箱终于来到父亲的床边时,感觉是超现实的,我觉得自己是在查看一位老年病患,就像我每天在医院里做的那样。
中国式的团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是克制的。无论我私下里哭过多少次,在他面前都不会有拥抱,也没有眼泪,甚至没有握手。我本能地对关键的体检结果进行了检查。他的颈部静脉是否突起,双腿是否肿胀,是否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我停下了,只差没有检查他的腹部了。我的手去给他盖上了被子。从此刻和今后,我只想做他的女儿。
几天后,我把父亲带回家。我和他的一个朋友一起照顾他:为他买来他最爱吃的饭菜,做饭;帮他洗澡、穿衣;为他配好不多的药片。回到自己的环境中,父亲立刻开始感觉好多了,吃的也多了。我们仍然不使用 "癌症 "这个词,也不公开谈论他的预后,但这感觉既不是否认,也不是被迫乐观。相反,我们专注于手头的具体工作。当他有精力的时候,我就坐在他的床边,听他谈他的生活,谈历史、哲学和科技。我给他讲关于他的孙子们和他们的女朋友,还有我的工作和生活。
我开始这段旅程时,最初被悲痛所困扰,害怕重拾母亲去世时的愧疚感。但我开始感到一种意想不到的对称性:几年前,我的父母给我自由,为了让我在美国追求新的生活,做出了牺牲。在回到中国的过程中,我的牺牲是为了让父亲获得自由,帮助他按他自己的想法离去。第一种选择比较常见,也经常被人称赞;后者则是非常规的,甚至被人指责——在一个以延长生命为优先的文化中,这几乎被视为不自然。
但隔离区的限制,以及途中必须克服的所有障碍,让我意识到:对于生者和死者来说,分享片刻的平静是多么重要。在那一刻,爱不再以药片的数量、CT扫描的次数或英雄般的医疗干预的程度来衡量,而是以相处的时间来衡量。
来源:华盛顿邮报,纽约华人资讯网


voannjam 发表于 2021-03-08 17:31

看完这个内心里很挣扎,估计今晚要失眠了。
P
PepperAnnKook
回复 1楼voannjam的帖子
就一个老爸,没兄弟姐妹也不接来
lastunas 发表于 2021-03-08 19:00

这篇文章里其实作者已经暗含了,她的父亲是个独来独往,潇洒自如的人。虽然是个大学教授,舍弃自己熟悉的文化和环境,融入美国文化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揣摩下她父亲的性格,人家更珍惜自由,而不是女儿的养老。
J
Jimatssf
我认识一个人这边做senior scientist。老爸直肠癌。他就辞职回国了。三年才走。 一直没工作。老婆和别人好上了。离婚。回来赶上疫情,一 年没工作了。 人老了20岁。明显抑郁。 他有姐姐,医院工作。并不是一定回去。也就是重男轻女,老爸说你不回来,死不瞑目。他就回去了。
s
stus
不理解作者想表达什么
字里行间其实是很淡漠的父女关系 也没什么悲痛割舍不下 反倒是啰啰嗦嗦写一堆自己对美国工作病人家人的内疚
而且还读出来英译中的味道

m
moringa
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太片面了
CoCaC0LA2 发表于 2021-03-08 17:42

有个学医的朋友,毕业后就是选择“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这个科。
西
西岸玫瑰
其实如果真的很重视亲情, 根本不要和儿女分离。本来出国深造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读书好的的人就算那时候的中国都可以过的不错。这样分开几十年有什么意思呢。就是孩子多赚了点钱。出国的只有和父母关系不好,或者在中国没法过的好才因该做。
Livewell 发表于 2021-03-08 18:46

那你在美国,是因为不重视亲情吗?
l
lastunas
回复 16楼mymyah的帖子
她既然把家事放到网上,就是让大家发表意见的。你有啥资格阻止我发表意见,太好笑了
c
cathytree
她为什么把父亲一个人扔在国内?
猪名野
回复 1楼voannjam的帖子
几十年也没有侍奉父母,就回去这三两个月,马上要写篇文章,名义上是写孝道,实则是想让别人吹捧一下自己。
提大提大
"几十年前,我有幸能以全额奖学金在美国上大学。现在,我将用我所有的资源和关系来实现这次回国旅行,在这次旅行中,我很可能会失去我的父亲,这还将断绝我与中国的最后的联系。"
——哎,写出是一句,读罢已两世。。
我认识一个人这边做senior scientist。老爸直肠癌。他就辞职回国了。三年才走。 一直没工作。老婆和别人好上了。离婚。回来赶上疫情,一 年没工作了。 人老了20岁。明显抑郁。 他有姐姐,医院工作。并不是一定回去。也就是重男轻女,老爸说你不回来,死不瞑目。他就回去了。
Jimatssf 发表于 2021-03-08 21:29

这算不算有毒父母
S
Shirleybul
她为什么把父亲一个人扔在国内?
cathytree 发表于 2021-03-08 22:23

同想问。。
M
Maple2316
其实如果真的很重视亲情, 根本不要和儿女分离。本来出国深造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读书好的的人就算那时候的中国都可以过的不错。这样分开几十年有什么意思呢。就是孩子多赚了点钱。出国的只有和父母关系不好,或者在中国没法过的好才因该做。
Livewell 发表于 2021-03-08 18:46

34 年前差别还是很大得,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M
Maple2316
她为什么把父亲一个人扔在国内?
cathytree 发表于 2021-03-08 22:23

楼主的父母是大学教授,宁愿自己这么多年孤独地生活在中国是因为他要的的精神独立,不像那些老了就依附于子女的一般老人
a
ajassmine
这算不算有毒父母
为 发表于 2021-03-08 22:49

所以你觉得应该不管父亲任其自生自灭就无毒了? 不是很理解一些人在乎的“亲情““家庭”是自己和自己的子女
羞羞草
这是外嫁了么? 老公也没跟着回去
e
ecnanif
同不理解。临走回去照顾几个月,平时不管。也好意思写出来。
huashan2018 发表于 2021-03-08 19:49

曾主打算回国照料父母还是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
C
Cloudy20
这是外嫁了么? 老公也没跟着回去
羞羞草 发表于 2021-03-09 03:34

为啥?中国老公会跟着一起回去?
冷月明
也许老人自己不想过去呢
a
amandalee
这算不算有毒父母
为 发表于 2021-03-08 22:49

肯定是啊如果一回去就呆三年。老爸假装没看见儿子其他家庭情况,媳妇孙子咋办
y
yoyoyo
看了好多评论我简直以为自己梦回大清。成年人难道不能选择自己的居住地吗?她是成年人,她父母也是。什么侍奉,什么接过来,如果这就是孝道,我想问问你们现在是不是都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看老辈人的长寿情况而定)?
h
huashan2018
曾主打算回国照料父母还是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
ecnanif 发表于 2021-03-09 07:00

我已经接过来一起了。
这不是问题关键,我觉得楼主这个女医生很荒谬的是,明明自己做得不够好,又要写出来仿佛很有孝心一样。
C
Confuse
我已经接过来一起了。
这不是问题关键,我觉得楼主这个女医生很荒谬的是,明明自己做得不够好,又要写出来仿佛很有孝心一样。
huashan2018 发表于 2021-03-09 15:41

参考龙应台,妈妈得老人痴呆,丢给哥哥照顾了十七年,然后大张旗鼓地说自己要回乡照顾,照顾了多久不知道(如果她妈妈还健在也就是三年,估计只是几个月),反正借此机会又出了两本书。两个儿子14岁,10岁最需要妈妈的时候不管孩子回台当官,过了几年回去发现跟孩子有隔阂就出两本给孩子的信。她儿子说得好,她自己感动就好。
H
Honeypumpkin
很多老人是真的不愿意出国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原因,我自己觉得,如果没有经历过一样的事情就不要去评判
M
Maple2316
我已经接过来一起了。
这不是问题关键,我觉得楼主这个女医生很荒谬的是,明明自己做得不够好,又要写出来仿佛很有孝心一样。
huashan2018 发表于 2021-03-09 15:41

我怎么觉得楼主帖子的意思是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尊重父母的意见应对问题,而不是讨论他父亲为什么不过来。有些老人就是不愿意,尤其是在国内境况不错的老人,相反的没有好的退休金的又没有好的医疗保险的老人更喜欢来美国沾便宜
h
hbt01
看到楼里好多人责怪那个医生不接父亲出来,真是感觉奇怪。现在普遍的认知都是父母依附在儿女身边养老并不好。两代人生活习惯不同,住在一起摩擦增多,时间久了都非常不快。心脏医生母亲去世后,确实可以考虑接父亲出来。但她父亲也可以完全决定不过来。不是一定要接过来养老才算孝顺。每年飞回去探望,每天联系,托亲朋好友定期上门,生病了回去照顾,我觉得就可以了。心脏医生的做法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我觉得尊重老人的意见最重要
公用马甲2
我怎么觉得楼主帖子的意思是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尊重父母的意见应对问题,而不是讨论他父亲为什么不过来。有些老人就是不愿意,尤其是在国内境况不错的老人,相反的没有好的退休金的又没有好的医疗保险的老人更喜欢来美国沾便宜
Maple2316 发表于 2021-03-09 23:31

我也读出了这层意思。 所以, 我觉得这种文章挺好的, 让人思考。
公用马甲2
看了好多评论我简直以为自己梦回大清。成年人难道不能选择自己的居住地吗?她是成年人,她父母也是。什么侍奉,什么接过来,如果这就是孝道,我想问问你们现在是不是都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看老辈人的长寿情况而定)?
yoyoyo 发表于 2021-03-09 15:36

就是啊!!
那些谴责楼主的评论我觉得匪夷所思。
m
mannbo
其实如果真的很重视亲情, 根本不要和儿女分离。本来出国深造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读书好的的人就算那时候的中国都可以过的不错。这样分开几十年有什么意思呢。就是孩子多赚了点钱。出国的只有和父母关系不好,或者在中国没法过的好才因该做。
Livewell 发表于 2021-03-08 18:46

你这种想法太狭隘了,不知道你是以子女的角度在说还是父母的角度在说。重视亲情并不意味着要一生捆绑在一起,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亲情,爱情,友情,事业上获得精神满足感和经济安全感,看看世界,追逐内心的自由,这些都非常重要。
m
mannbo
参考龙应台,妈妈得老人痴呆,丢给哥哥照顾了十七年,然后大张旗鼓地说自己要回乡照顾,照顾了多久不知道(如果她妈妈还健在也就是三年,估计只是几个月),反正借此机会又出了两本书。两个儿子14岁,10岁最需要妈妈的时候不管孩子回台当官,过了几年回去发现跟孩子有隔阂就出两本给孩子的信。她儿子说得好,她自己感动就好。

Confuse 发表于 2021-03-09 16:40

我并不觉得写这个文章的人是在标榜自己讨什么表扬,她写的只是自己经历的和父亲共处的最后一段短暂时光,旁人看了各有解读而已。我挺敬佩她的父亲的,比一般的中国老人更有独立精神,看淡生死,在死亡面前是有尊严的。
T
TeddybearBB
我觉得不了解的不能随意judge别人,LZ没有说过不愿意接父亲出来,很大可能是父亲自己不愿意来美国,至少我父母就是不愿意,有了绿卡还要放弃,觉得美国不习惯。所以给父母养老的问题一直是非常困扰我,但是我也不可能放下这里的家庭工作和孩子,完全回去照顾他们,所以心里只有祈祷他们身体健康,等孩子大一些上大学了我就可以回国照顾他们。
y
yaoyao_yuanyuan
你做的对。我父亲年纪也很大了,也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回去一段时间,好好陪陪他。可话说回来,老人但凡能自理,也不愿意子女天天待在自己身边。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y
yaoyao_yuanyuan
回复 29楼Shirleybul的帖子
我理解,很多父母不想来美国生活,楼主有家庭,也不想,或者没有办法放弃美国现在的生活。
m
meicf
"作为一名美国公民,我也从未给过她美国生活。" 这句话什么意思?
b
buswell
看了好多评论我简直以为自己梦回大清。成年人难道不能选择自己的居住地吗?她是成年人,她父母也是。什么侍奉,什么接过来,如果这就是孝道,我想问问你们现在是不是都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看老辈人的长寿情况而定)?
yoyoyo 发表于 2021-03-09 15:36

同感,我觉得文章写得挺好的,作者和她的父亲都值得尊重,每个人选择自己的想要的生活有什么不对。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关注点会偏,而且还是那一套,孝顺等于住一起,要么早早回国贴身照顾,要么接过来住一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你用自己的方式在孝顺就很好,但不需要去要求别人。
C
Confuse
我并不觉得写这个文章的人是在标榜自己讨什么表扬,她写的只是自己经历的和父亲共处的最后一段短暂时光,旁人看了各有解读而已。我挺敬佩她的父亲的,比一般的中国老人更有独立精神,看淡生死,在死亡面前是有尊严的。
mannbo 发表于 2021-03-10 02:18

首先,我不谴责楼主。我谴责的是龙应台的做法。 其次,我也不赞同楼主的做法。父母年纪大了,异地确实是很大的问题需要解决。不知道别人,我自己的家庭我们讨论过很多次。母亲愿意在美父亲不愿意在美。但是这次疫情,我父亲的一个老朋友去世,他的儿子在加拿大就是完全没有办法回国帮忙,我父亲看到这样也觉得必须在一个地方。即使是老人坚决要异地或者各种原因无法在一起,我认识的朋友们也给老人们尽量安排妥当,一起住的保姆,亲戚每天两次的查看(给钱的),。。。这个楼主的描述是她并没什么安排,就让86岁的老人独居着。而她母亲十几年前走的例子就在那里,抱着所谓的“内疚感”生活了十几年她也没做什么努力去改变,就准备再内疚一次好了。这种行为我不赞同。
h
huashan2018
首先,我不谴责楼主。我谴责的是龙应台的做法。 其次,我也不赞同楼主的做法。父母年纪大了,异地确实是很大的问题需要解决。不知道别人,我自己的家庭我们讨论过很多次。母亲愿意在美父亲不愿意在美。但是这次疫情,我父亲的一个老朋友去世,他的儿子在加拿大就是完全没有办法回国帮忙,我父亲看到这样也觉得必须在一个地方。即使是老人坚决要异地或者各种原因无法在一起,我认识的朋友们也给老人们尽量安排妥当,一起住的保姆,亲戚每天两次的查看(给钱的),。。。这个楼主的描述是她并没什么安排,就让86岁的老人独居着。而她母亲十几年前走的例子就在那里,抱着所谓的“内疚感”生活了十几年她也没做什么努力去改变,就准备再内疚一次好了。这种行为我不赞同。
Confuse 发表于 2021-03-10 12:29

对,我也是同样的观点。
说实话一个70-80岁的老人,国内独居我是真的放不下那个心。就算有保姆也不放心。
我同学还没出国,在南京上班,家里老人在老家,出门遛弯被缓慢驶过的小轿车挂了一下,然后就摔跤了,老人不经摔,大腿就断了。还不说在家里洗澡滑倒,突然心脏病高血压啥的,这些都是比较大概率的事件。我只能对作者表示理解,顾了小家顾不了老人,但是对于作者这种不积极作为只是临走前内疚的做法,实在是欣赏不起来。
事实上就算老人有独立见解,有尊严,有想法,家人就没有一点热情邀请,一点劝慰的义务么?如果作者热情邀请老人过来,再有独立尊严的老人也会动心的,老人不来只不过不想给子女增加麻烦而已。毕竟有个作家说得很好,当人年老将死时,如果子女就在街那一头每天都可以看得见,那就是幸福的。
况且波特兰有全美最好的临终服务和安乐死服务,这位医生不可能不知道。如果知道父亲年届垂暮,接到波特兰养老送终不是很好?我认识一位96岁高龄脑瘤死亡的患者在波特兰,得到了非常好的照顾,家里当然也不是什么富豪,一般中产而已。脑瘤一般会很痛苦,但是这位走得很安详一点痛苦都没经历,国内哪有这待遇。我只能说作者没有尽心,剩余的只是内疚,但写出来这感觉仿佛还很有孝心,这也太自相矛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