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无法停止脚步的人: 评赵婷的电影《无依之地》

b
brownie2020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赵婷导演的《Nomadland》这周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是实至名归。微信群里去年夏天也热烈讨论过,一致看好此片,希望摘金今年的奥斯卡。
赵婷的影片故事都是从主角的倒霉开始。Fern原本和丈夫居住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矿镇Empire,但随着经济危机,矿镇工厂倒闭,俩人失业;不久丈夫去世,留下她茕身一人。于是她决定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小镇,开始流浪游牧的生活。破旧的面包车,离开冷清的小镇;路两边是西部戈壁,广袤而孤寂;路前方山梁上的白云,凝固而荒凉。影片一开始就给人一种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印象。
流浪游牧的生活,到处充满了风险。为了养活自己 ,Fern到处打零工赚钱。她做过各种各样的兼职:在亚马逊工厂装货, 露营区卖石头,快餐店准备食材,旅游公厕刷马桶,... 如果她愿意,应该很容易找到代课老师的工作,因为她以前做过,随口可以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但显然她不喜欢单调的安全感,更喜欢这种凌乱、不安定的生活,吃喝拉撒睡都在狭窄破旧的面包车里。她不是孤行大侠,而是到处结识其他游牧民,学习生存技巧。在野外,一件小小的意外或事故,对于单身女人,可能是致命性的,所以她必须高度警觉、未雨绸缪。
游牧生活艰苦动荡,但让她的足迹更接近原始的自然景色:从加州海岸悬崖下的惊涛怒浪,到内华达积雪覆盖的荒原,从南达科塔千沟万壑凹凸不平的荒地,到亚利桑那照亮仙人掌金色尖刺的夕阳,从黄石公园里缓缓移动的牦牛,到山涧中潺潺流水上漂浮的裸体。
游牧生活让Fern接近的不只是原始的自然景色,还有更广大深邃的人心与人性。
Fern跟她的游牧族朋友们围坐在篝火边,相互述说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和游牧缘由。有个老兵患了PTSD,无法忍受嘈杂的噪音而选择野外的安静;有个人因儿子死去,选择用旷野治愈安抚心灵难以忍受的疼痛而开启孤独之旅;有的是目睹好友辛劳一生却过早离世,立志帮助好友完成周游河山的梦想而选择房车远行;有的已经是癌症晚期,想在有限的余生去看看那些美好的景致。从这些交谈中,Fern逐渐明白,自己并不是世界上最惨的那一个,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着各式各样的伤痕与泪水,但他们仍然乐观,仍然想着明天继续上路,去看更多的美景,即使临近人生终点,也没有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坦然接受。影片中充满了曾经沧海的平淡和不动声色的坚忍。
最唯美、最令人振奋、又令人伤感的一段是一名驴友描述给Fern的:她在科罗拉多州的湖上划艇,看到一只巨翼的白色的鹈鹕落在前方,引她转过一角悬崖。崖上停着几百只燕子,还有刚刚孵出的雏燕。空中也飞舞着许多,都倒影在湖面上。小小的白色的蛋壳,纷纷扬扬地落在四周,看起来她就像飞了起来。。。她一下觉得经历够多了,人生完整了,即使在那刻死去,觉得也值了。这不是苏东坡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吗?
这些故事、描述、经历,真实、自然、接地气,因为影片中除了Fern与Dave是两个虚构的人物,其他人都是真名实姓的群众演员。这就是他们真实的活法。影片以Fern的经历为线索,把所有这些真实的人物串联了起来。五十年代,Truman Capote开创了小说与纪实文学的融合,写出了惊心动魄的《冷血》。可不可以说,赵婷的影片也创造性地模糊了剧情片与纪录片的边界,给人一种有实有虚、亦真亦幻的体验?
除了赵婷的创造性,扮演Fern的Frances McDormand出色的表演也让这部影片升华。McDormand与Meryl Streep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两位女演员 -- 我要去看看电影Billie Holiday,看看Andrea Day是怎么赢的金球最佳女主角的?
也许有人就觉得这部电影节奏太慢,没有特效,没有俊男美女,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人也不同意这种漂泊、凌乱、甚至疯狂的生活方式。我只能说,如果不是你的茶,不必强求;有人喜欢提灯行走于寂寥暮色,有人喜欢点烛于西窗雨夜,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感动你的,不在身外,而在心底。

感动我的,是影片中那些无法停止脚步的人。驿动的心,躁动的灵魂,似乎从来就是有人想捕捉的。马克·吐温《Huckleberry Finn历险记》里的Finn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那是少年的好奇心。崔健唱到,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有这双脚,我有这双腿,我有这千山和万水。那是青年的渴望的心。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一次次驰骋在广阔的洲际公路上,一路疯狂,看淡友情,看淡分离。那是中年的虚无心。而此片中赵婷想捕捉的,难道是老年的不甘的心?写到这里,我似乎突然重新理解了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影片片尾不也正是这么说的吗? “这种生活最吸引我的就是,没有诀别。我路上遇见几百个人,从未对谁诀别,从来都是说路上再见,后来也确实再见了,一个月后,一年后,有的是多年以后,就再次相见了。我眼望前路,心中确信。唯一能做的,便是不断地前行。”
d
df


赵婷导演的《Nomadland》这周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是实至名归。微信群里去年夏天也热烈讨论过,一致看好此片,希望摘金今年的奥斯卡。
赵婷的影片故事都是从主角的倒霉开始。Fern原本和丈夫居住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矿镇Empire,但随着经济危机,矿镇工厂倒闭,俩人失业;不久丈夫去世,留下她茕身一人。于是她决定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小镇,开始流浪游牧的生活。破旧的面包车,离开冷清的小镇;路两边是西部戈壁,广袤而孤寂;路前方山梁上的白云,凝固而荒凉。影片一开始就给人一种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印象。
流浪游牧的生活,到处充满了风险。为了养活自己 ,Fern到处打零工赚钱。她做过各种各样的兼职:在亚马逊工厂装货, 露营区卖石头,快餐店准备食材,旅游公厕刷马桶,... 如果她愿意,应该很容易找到代课老师的工作,因为她以前做过,随口可以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但显然她不喜欢单调的安全感,更喜欢这种凌乱、不安定的生活,吃喝拉撒睡都在狭窄破旧的面包车里。她不是孤行大侠,而是到处结识其他游牧民,学习生存技巧。在野外,一件小小的意外或事故,对于单身女人,可能是致命性的,所以她必须高度警觉、未雨绸缪。
游牧生活艰苦动荡,但让她的足迹更接近原始的自然景色:从加州海岸悬崖下的惊涛怒浪,到内华达积雪覆盖的荒原,从南达科塔千沟万壑凹凸不平的荒地,到亚利桑那照亮仙人掌金色尖刺的夕阳,从黄石公园里缓缓移动的牦牛,到山涧中潺潺流水上漂浮的裸体。
游牧生活让Fern接近的不只是原始的自然景色,还有更广大深邃的人心与人性。
Fern跟她的游牧族朋友们围坐在篝火边,相互述说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和游牧缘由。有个老兵患了PTSD,无法忍受嘈杂的噪音而选择野外的安静;有个人因儿子死去,选择用旷野治愈安抚心灵难以忍受的疼痛而开启孤独之旅;有的是目睹好友辛劳一生却过早离世,立志帮助好友完成周游河山的梦想而选择房车远行;有的已经是癌症晚期,想在有限的余生去看看那些美好的景致。从这些交谈中,Fern逐渐明白,自己并不是世界上最惨的那一个,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着各式各样的伤痕与泪水,但他们仍然乐观,仍然想着明天继续上路,去看更多的美景,即使临近人生终点,也没有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坦然接受。影片中充满了曾经沧海的平淡和不动声色的坚忍。
最唯美、最令人振奋、又令人伤感的一段是一名驴友描述给Fern的:她在科罗拉多州的湖上划艇,看到一只巨翼的白色的鹈鹕落在前方,引她转过一角悬崖。崖上停着几百只燕子,还有刚刚孵出的雏燕。空中也飞舞着许多,都倒影在湖面上。小小的白色的蛋壳,纷纷扬扬地落在四周,看起来她就像飞了起来。。。她一下觉得经历够多了,人生完整了,即使在那刻死去,觉得也值了。这不是苏东坡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吗?
这些故事、描述、经历,真实、自然、接地气,因为影片中除了Fern与Dave是两个虚构的人物,其他人都是真名实姓的群众演员。这就是他们真实的活法。影片以Fern的经历为线索,把所有这些真实的人物串联了起来。五十年代,Truman Capote开创了小说与纪实文学的融合,写出了惊心动魄的《冷血》。可不可以说,赵婷的影片也创造性地模糊了剧情片与纪录片的边界,给人一种有实有虚、亦真亦幻的体验?
除了赵婷的创造性,扮演Fern的Frances McDormand出色的表演也让这部影片升华。McDormand与Meryl Streep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两位女演员 -- 我要去看看电影Billie Holiday,看看Andrea Day是怎么赢的金球最佳女主角的?
也许有人就觉得这部电影节奏太慢,没有特效,没有俊男美女,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人也不同意这种漂泊、凌乱、甚至疯狂的生活方式。我只能说,如果不是你的茶,不必强求;有人喜欢提灯行走于寂寥暮色,有人喜欢点烛于西窗雨夜,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感动你的,不在身外,而在心底。

感动我的,是影片中那些无法停止脚步的人。驿动的心,躁动的灵魂,似乎从来就是有人想捕捉的。马克·吐温《Huckleberry Finn历险记》里的Finn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那是少年的好奇心。崔健唱到,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有这双脚,我有这双腿,我有这千山和万水。那是青年的渴望的心。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一次次驰骋在广阔的洲际公路上,一路疯狂,看淡友情,看淡分离。那是中年的虚无心。而此片中赵婷想捕捉的,难道是老年的不甘的心?写到这里,我似乎突然重新理解了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影片片尾不也正是这么说的吗? “这种生活最吸引我的就是,没有诀别。我路上遇见几百个人,从未对谁诀别,从来都是说路上再见,后来也确实再见了,一个月后,一年后,有的是多年以后,就再次相见了。我眼望前路,心中确信。唯一能做的,便是不断地前行。”
brownie2020 发表于 2021-03-08 11:58

可不可以说,赵婷的影片也创造性地模糊了剧情片与纪录片的边界,给人一种有实有虚、亦真亦幻的体验?
说的好! 就是这种感觉
s
sherpa
秋菊打官司早就用过这一招了。
g
greenygreen
回复 3楼sherpa的帖子
对!有同感!!
平明寻白羽
没看过片子,看了这一段转述,感觉他们其实主要都是在grieving吧。巨大的loss之后,grief期会很长。
流浪可能是因为原来的地方无数的记忆时刻提醒自己心上那个无法弥补的永远的窟窿。他们需要各种distraction来在永久的悲痛中有片刻安宁。
咖啡和茶
小留的经历让她有这样的弧悬海外的荒凉之感
一粒橘子
还是不够现实,请拍一个有娃版本的,那真是你想这样流浪也是绝无可能的。人类的幸福都是一个模样,但悲苦却是各式各样的。不过“无法停止”确实是的事实。
w
wonaiwangerxiao
你们不觉的这个电影描写的社交场景有些假/理想化吗?
美国人聊天,除了假装"我家一切都好"的话题,诸如去哪度假了,修房子等等"正面话题",她们从不谈内心感受和自家真正的内部问题。
h
hkmty
歪个楼因为想起曾经有一个夏天,和几个朋友带着帐篷骑车旅行,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这种旅行,每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心里总是凄惶惶的,没着没落的感觉
受不了这种无家可归的感觉。没有切身试过的人,可能会觉得浪漫,壮美,孤绝。。。之类,试过以后可能就不这么想了
另外,还想到一个片子里看到的前苏联某国的一个山里的小镇,也是矿区,以前是国有,日子过得舒服,后来,停产了,也不再是国有了,小镇等于死了,能走的人都走了,但还剩下不少人,在死寂的镇上过着毫无希望的生活,每个人脸上都是呆呆的没什么表情

s
snowpenguin
你们不觉的这个电影描写的社交场景有些假/理想化吗?
美国人聊天,除了假装"我家一切都好"的话题,诸如去哪度假了,修房子等等"正面话题",她们从不谈内心感受和自家真正的内部问题。

wonaiwangerxiao 发表于 2021-03-08 12:51

那是因为你的聊天限定在只能聊这种话题的场景吧,或者只有聊这种话题的朋友吧。

w
wonaiwangerxiao
那是因为你的聊天限定在只能聊这种话题的场景吧,或者只有聊这种话题的朋友吧。


snowpenguin 发表于 2021-03-08 13:04

我说的不是相熟的朋友之间,而是初次相遇或者交情较浅的人之间的社交 。
他们一群陌生人聊天,可不就是初次见面的社交场景? 也许人完全失去社会地位后,也会抛弃"正常"社会的社交准则?
s
summercreek
里边白胡子老头Bob Wells 在油管有个channel,好像叫 CheapRV Living。 他采访了很多RVer 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去年我也流浪(camping)西海岸一个月,说实话,自由自在的感觉真好,还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的生活。但是camping 甚至于住房车的生活硬件还是有些艰苦的,偶尔 尝试一下挺有趣,长期为之我不喜欢。个人观点。。。
h
hahahapapapa
文笔真好,我本人是绝对不看文艺向电影的,但lz的文笔一下子给我带到了那个意境,想起一部超级优美的高分电影:最后的猎人,
也让我想起了最近在云陌州,在海拉鲁大陆,独自漂泊的孤寂和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