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54楼majia_Abcd1234的帖子 你从小带娃去hiking camping surfing。娃就兴趣爱好多了。你家爸爸要是兴趣爱好是brew beer.. pretty sure that's a white guy 你们尝试过canoeing? 有一个网站叫, stuff white people like... It's really funny but also kind of true.
而且娃还很小,你叫他参加一些其他活动。什么ocean kayaking. Sailing 那都是华裔少的活动。 我表弟就是那种家里超级没意思,整体就学数学。我在他家都闷死了。我烤个面包都被我姨说费时间。真是超无趣的生活。他小时候我还带他去爬个小山什么的。 他上大学现在就整天beat box play basketball, 还弄个midi player 学dj... 然后给我一起zoom做饭。 我老公教他冲浪就把中华民族的优点发挥出来,不气馁。自己折腾一下午就会不少了。 孩子大一些很多时候会接触更多的东西。但是也看看自己生活,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尝试新的东西。 Identity 这个东西挺复杂的。我是少年时期来美国,之后好多年都觉得abc没什么共同语言。但是可能自己快三十的时候忽然一7那么一天就感觉自己变成Asian American... 后来有娃什么的还是跟其他asian american mommy 最和得来。国内妈妈也很好,但是不是那么自在, 观念也不是那么合拍。 而为你也不要人脉。华人之间的人脉是很好的,很多孩子还小,but you wait 10 more years.
而且娃还很小,你叫他参加一些其他活动。什么ocean kayaking. Sailing 那都是华裔少的活动。 我表弟就是那种家里超级没意思,整体就学数学。我在他家都闷死了。我烤个面包都被我姨说费时间。真是超无趣的生活。他小时候我还带他去爬个小山什么的。 他上大学现在就整天beat box play basketball, 还弄个midi player 学dj... 然后给我一起zoom做饭。 我老公教他冲浪就把中华民族的优点发挥出来,不气馁。自己折腾一下午就会不少了。 孩子大一些很多时候会接触更多的东西。但是也看看自己生活,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尝试新的东西。 Identity 这个东西挺复杂的。我是少年时期来美国,之后好多年都觉得abc没什么共同语言。但是可能自己快三十的时候忽然一7那么一天就感觉自己变成Asian American... 后来有娃什么的还是跟其他asian american mommy 最和得来。国内妈妈也很好,但是不是那么自在, 观念也不是那么合拍。 而为你也不要人脉。华人之间的人脉是很好的,很多孩子还小,but you wait 10 more years.
家长方面,单位活动多参加就不用说了。和邻居多聊天,不会聊天,请人吃饭总会吧,不知道人家喜欢吃什么,可以搞非正式聚会。比如中秋节,我家搞了一个晚饭后的月饼品尝会,以前还搞过一个清酒品尝会。我孩子当然插不上嘴,但是可以让他看到,文化口音都不是问题,人和人之间的善意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方面,多和邻居小孩玩,playground多去,(合不来的也不勉强)。多参加课外活动,尤其是international的网课,我孩子参加了一次coding,居然和别国一个大他两岁的女孩成为笔友了(中间取得家长同意的过程挺长,两个都是好孩子)。他现在的hiphop课也全是西人,八卦gossip和学校同学没什么两样。 鼓励独立思考,给他自由和自主权,他和西人成年人说话也很自然。当然别人有看他好玩的成分,也会遇到对他不耐烦的,什么人都会遇到,他也学会了这时候back off。
这些分享不知道对楼主有没有用,见笑了。
楼主不用过分担心,Doordash的Tony Xu,还有 Tony Hsieh@Zappos 都是和自己的ABC小伙伴开的公司。交往族群其实没那么重要
哇 这要求 又要喜欢运动又要学习好 还要性格好对人nice 您觉得一个学校里有多少满足这条件的男娃?
好都看怎么定义了吧。觉得TOP 20%就够好了,也不是特别难啊。
如果啥都要做TOP 1%那就不一样了。
我是觉得TOP 20% 就够好了。没有TOP 20%, 娃自己尽力了也ENJOY了就够了。
白人排斥学习好的亚裔 亚裔小孩越大越往一起聚,高中会更明显。
这个亲身经验非常有说服力
每一个朋友都值得珍惜。几年上学时间不长的,等毕业他们就各奔东西了。到时候你娃想跟那些好朋友在一起都不容易了。
不要因为尚未得到的,就抛弃已经得到的。
我工作原因接触不少abc娃 和小时候移民过来的娃
大部分abc娃跟abc娃一起吃饭 有一些会跟我这样成年来来美国的一起 abc娃对象好像基本也是abc
无论怎么样 都不影响career growth 因为上班时候就是根据你对公司的value 来决定升迁 完全不考虑你跟who social!
Done!
说得没错。我很反感以学习成绩好坏来区分孩子,总觉得成绩差的会把学习好的带坏。小时候交过几个学习比较差的朋友,我父母会说“怎么现在和成绩差的一起玩?”,我心里是反感的。交友主要还是看人品,看能不能玩到一起聊到一起。 另外,朋友多确实不容易被bully。bully的对象往往是势单力薄的孩子,还有就是小团体中比较弱势,处于follower地位的那个。
你从小带娃去hiking camping surfing。娃就兴趣爱好多了。你家爸爸要是兴趣爱好是brew beer.. pretty sure that's a white guy 你们尝试过canoeing?
有一个网站叫, stuff white people like... It's really funny but also kind of true.
Identity 这个东西挺复杂的。我是少年时期来美国,之后好多年都觉得abc没什么共同语言。但是可能自己快三十的时候忽然一7那么一天就感觉自己变成Asian American... 后来有娃什么的还是跟其他asian american mommy 最和得来。国内妈妈也很好,但是不是那么自在, 观念也不是那么合拍。
而为你也不要人脉。华人之间的人脉是很好的,很多孩子还小,but you wait 10 more years.
MM写得很有意思,学习了。我觉得你到30岁突然发现自己的identity变化了,大概是因为到了这个年龄,在美国生活的年数已经超过在中国的,生活中积累的东西也远远超过小时候。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吧? 华裔孩子有时候和老美孩子玩不到一起,确实像你说的,没有共同的话题和兴趣,而这些很多和家庭文化、传统有关。我家老大被他的好朋友拉进一个活动,大概就是在football 赛季之前,大家组球队选球员,组成league。然后赛季开始后,根据球员在场上的实际表现,可以估算出你的“球队”的表现,有排名。赛季结束后,就可以看到在你的League里,你的“球队”排名第几。好朋友的爸爸组织了这个活动,拉了将近20个人进来,组了十几支队,儿子爸爸甚至外公都参与进来,我看爸爸们比孩子们玩得还起劲。孩子们每周都要讨论赛况,有时候还要跟别的队商量交易球员,最后还订了一堆trophy,给大家发奖。
非常中肯,学习了。 讲得直白一点,歧视其实是人的天性。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中国人的歧视是不加掩饰的,因为从小的环境,虽然没有种族歧视,但是其他各种歧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越是保守狭隘的地区(或人),对外界事物敌意越大。所以我比较赞成多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保持开放的心态,尝试不同的生活,以后对人对事就不会局限于某一点,会开阔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