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娃还很小,你叫他参加一些其他活动。什么ocean kayaking. Sailing 那都是华裔少的活动。 我表弟就是那种家里超级没意思,整体就学数学。我在他家都闷死了。我烤个面包都被我姨说费时间。真是超无趣的生活。他小时候我还带他去爬个小山什么的。 他上大学现在就整天beat box play basketball, 还弄个midi player 学dj... 然后给我一起zoom做饭。 我老公教他冲浪就把中华民族的优点发挥出来,不气馁。自己折腾一下午就会不少了。 孩子大一些很多时候会接触更多的东西。但是也看看自己生活,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尝试新的东西。 Identity 这个东西挺复杂的。我是少年时期来美国,之后好多年都觉得abc没什么共同语言。但是可能自己快三十的时候忽然一7那么一天就感觉自己变成Asian American... 后来有娃什么的还是跟其他asian american mommy 最和得来。国内妈妈也很好,但是不是那么自在, 观念也不是那么合拍。 而为你也不要人脉。华人之间的人脉是很好的,很多孩子还小,but you wait 10 more years.
这很正常的吧,人总是会慢慢gravitate towards ppl like yourself,不觉得有什么好担心。我是老留当然会prefer华裔朋友,老公是ABC,最好的几个朋友也都是亚裔。他说他小学的时候还是几个住得近的男生玩得好,有白人有印度裔,上了中学慢慢地基本就是一圈华裔小孩儿了。我自己在工作中也感受到了,新来的亚裔年轻人不论男女,会比较喜欢来找我mentor。
喜欢这个讨论,有感于楼主的反思。家有小娃,我们也是重视中文喜欢中餐,但是我们这里亚裔非常少,娃性格随和,目前有各族裔朋友,当然也有过和某些朋友闹不愉快的时候。我们一是鼓励open minded广交朋友,二是交友也不强求,合不来就算了,friends come and go...People change....不用太当回事,强调自己做自己的bff,要学会内心强大,自己也可以have fun不要依赖友情,还有父母也是bff。
男娃,初中。从小呢,性格GOOFY,比较外向,可能也不是最外向的那一拨吧。
现在回头看,小学3年纪以前朋友圈很diverse,但是我们也比较少主动约课后的PLAYDATE,周末我们一代华人移民圈子活动比较多,经常一起出去玩。娃一路长大因为我们家长的圈子结交的ABC男娃也不少,周末playdate, sleepover基本也是这个圈子的6,7个小ABC朋友,父母呢很多工作中也认识,兴趣爱好也比较一致。后来娃开始玩体育,周末也大多踢球啥的,很少刻意安排和不同族裔的同学周末social了。总之想着,顺其自然吧。
感觉3,4年纪是个分水岭。开始朋友圈子变得基本都是华人,亚裔,少数印度裔了。到了初中,因为数学课在某NERD班,大量的东亚裔和印度裔,很自然的大家课后lunch形成了一个小圈子,东亚裔为主,华人最多,韩国人,印度裔次之,一两个比较NERDY的白人。人数也不少,7,8个的样子。不过学校里的这些朋友并没有很close到和从小的ABC圈子那样,周末经常一起玩。和娃聊过,希望他不要只limit在ABC里面交朋友,娃说自己交朋友的时候其实都没有考虑过族裔,可能很自然就这样了吧。
之前经常听大孩子的父母说孩子到了中学很自然的就会多和同族裔的玩。至少我家娃确实是这样。交朋友的事情嘛,总归得顺其自然不是?
娃在公立。周围一些朋友的娃有在私立的,似乎朋友圈子相对没有那么集中在ABC里面。一是从小学校里亚裔本来就很少,也没有多少选择。二是私立比较小,一年一年的比较容易keep住朋友。我也注意到私立的家长朋友门确实从小学就很积极安排各种playdate。 也有私立女娃,有对identity比较敏感的,说在私立交不到啥朋友,一开始比较struggle,慢慢找到一些亚裔朋友,但是圈子也比较小的。也有特别努力积极结交白人朋友的女娃,每周都积极playdate, sleepover的。总的感觉似乎是,ABC女娃比男娃朋友圈diverse一点,私立比公立朋友圈diverse一点。
我家娃是对于族裔啥的并不是敏感,整天比较傻乐的性格。譬如一个朋友家已经大学毕业的女娃,从小就意识到自己族裔和其他人不同,甚至到了不愿意带中餐去学校吃。后来长大了既不喜欢白人为主的圈子,也不喜欢都是ABC的圈子,她反而比较喜欢各种少数族裔为主的圈子,觉得那样的圈子里面自己作为众多不同皮肤颜色里的一个,感觉才最自在。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个选择。
总的来说,是有一点小担心的感觉。有一点担心孩子这样华人亚裔为主的圈子,会不会以后大学甚至工作了在一个更广泛的族裔环境下感觉更加的小众。
娃小的时候推过中文,娃中文水平大约小学高年级阅读能力,对话可以全中文,听力看中文电视无障碍,不过现在也基本不怎么学了。小时候推中文的时候没有担心过social问题,一是孩子性格外向,当时各族裔朋友也都有。当时比较担心孩子对自己的肤色和族裔背景缺乏认同,没有自信。现在中文是够好了,对中国也没有偏见,倒又担心起融入的问题了。
我们自己随着年龄增长,对于啥融入早没有兴趣,觉得在自己的舒适圈子里就挺好。工作上各族裔都交往和谐,但工作外也成不了朋友,不太会来往。我们有我们的文化语言方面的baggage,这样也可以了。不过真的不希望孩子只在同一个皮肤颜色里面才觉得comfortable啊。毕竟,东亚裔在美国人数这么少。也不知道孩子目前的朋友圈子是不是会影响到他长大以后对朋友圈子的选择。
是不是自己应该在孩子更小的时候更主动的去安排playdate, 结交各族裔的朋友,避免过于单一的social环境?也许有缘得话可以交到更多不同族裔背景的朋友。倒不是只想结交所谓的白人主流哈,我指的是,白黑墨各种族裔。我们自己不是性格特别外向型的,确实是没有主动去融入结交其他族裔,周围一大圈有共同爱好的华人朋友,觉得social life也足够丰富了。但是现在看来可能这个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social选择也是有不小的影响的。可能更好的选择是在中文教育,家庭文化的影响和积极结交各族裔朋友这两个方面都努力一点吧。。。。
嗯,想太多了,好累。反正现在我们能够影响的也非常有限了。希望一切顺其自然的都会还好吧。
🔥 最新回帖
非常中肯,学习了。 讲得直白一点,歧视其实是人的天性。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中国人的歧视是不加掩饰的,因为从小的环境,虽然没有种族歧视,但是其他各种歧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越是保守狭隘的地区(或人),对外界事物敌意越大。所以我比较赞成多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保持开放的心态,尝试不同的生活,以后对人对事就不会局限于某一点,会开阔很多。
MM写得很有意思,学习了。我觉得你到30岁突然发现自己的identity变化了,大概是因为到了这个年龄,在美国生活的年数已经超过在中国的,生活中积累的东西也远远超过小时候。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吧? 华裔孩子有时候和老美孩子玩不到一起,确实像你说的,没有共同的话题和兴趣,而这些很多和家庭文化、传统有关。我家老大被他的好朋友拉进一个活动,大概就是在football 赛季之前,大家组球队选球员,组成league。然后赛季开始后,根据球员在场上的实际表现,可以估算出你的“球队”的表现,有排名。赛季结束后,就可以看到在你的League里,你的“球队”排名第几。好朋友的爸爸组织了这个活动,拉了将近20个人进来,组了十几支队,儿子爸爸甚至外公都参与进来,我看爸爸们比孩子们玩得还起劲。孩子们每周都要讨论赛况,有时候还要跟别的队商量交易球员,最后还订了一堆trophy,给大家发奖。
🛋️ 沙发板凳
没有要强扭啊。
但是对比一些其他朋友从小努力各种安排playdate的,现在确实朋友圈子相对diverse很多啊。还是多少有些影响的。
你作为一代移民,说半吊子英语,然后朋友们都是老中。你都可以在美国生活的挺好。那为什么会担心自己儿子呢?
有的小孩非常擅长社交,跨越各个族裔,这是好事儿。但是只和ABC玩,也挺好的。
我自己对于自己的不融入倒是没有啥焦虑 还挺自得其乐的实际上。但是事实上如果朋友圈更DIVERSE,对于自己的事业各方面肯定也会有帮助。说到底,总归还是希望孩子的天地比我们更广阔一点吧。
各种运动都有玩过,FOOTBALL也试过,棒球实在太耗时间了,我们自己兴趣不大也不太懂,最后还是主要专注于足球了。这个也多少反映了一点我们家长自己的倾向吧。
儿孙自有儿孙福。 我觉得家长吧,自己做得好的就model,自己都没做好的,就不要要求孩子了。 人就这么点时间,花在从小长大的好朋友身上不好吗? 我觉得楼主娃如果这个朋友圈能保持,已经是很大的财富了。
这就是焦虑吧,你希望的朋友圈是有用,他目前的年纪享受的是和朋友的快乐
这一点我也理解。人很容易和同质的人结交到一起,但是其实从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身上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啊。
现在对我来说做啥也晚了,只希望孩子尽量remain open,不要把自己限制在某个很小的圈子里面吧。
我英文都写不出啥像样的文章,就不能对孩子有英文写作方面的要求了吗》
我们自己作为一代移民,在社会参与方面确实弱一些,但多数人会希望孩子比自己飞的更高,各方面过的更好一点,也是人之常情啊。
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一辈,就是中国最穷困的山村里面生活。我父母那一代,算是村里难得的上了大学的。人总归是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我确实已经过了人生的奋斗阶段了,过个5,7年都可以考虑退休了。所以我对自己的朋友圈当然没有啥有用不有用的考虑啊。
孩子当然不一样,咱不说特别功利主义,多有用,但是至少不要成为一个未来发展的限制就好。
再说了,有用和快乐,也不矛盾不冲突啊。而且多数情况下也是相辅相成的。人肯定要对对方有帮助,或者感情上的支持,彼此交往的快乐,共同的利益和立场,共通的人生观念,这些也都是友谊的基础。
楼主的想法挺好的,是应该多鼓励孩子和不同的种族,包括白人孩子交朋友,这样成长起来的人会有更宽容的心,更大的格局。
我觉得你挺功利的....大多数人归根到底交往的都是和自己成长背景,家庭条件类似的朋友,怎么就成未来发展的限制了? 是有个别三教九流都能交朋友的,那也得看自己娃有没有这个能力,和有没有这个意愿。
交朋友最重要的是感情上的互相支持和陪伴的快乐,抱着功利心,不管是为了以后有用有帮助,还是你所谓的要从别人身上学东西,都很难交到真心朋友。
如果娃表现出了强烈的族裔倾向,比如我只和亚裔玩,不和其他颜色的小朋友玩,那家长可以引导。如果娃我和他玩只是因为我想和他交朋友,为什么要引导?再说了,引导有用吗?
”从不一样的人身上学到更多东西“这个,道理是没错,但是太刻意了,孩子不会去考虑这些,肯定是和谁在一起开心和谁做朋友。我觉得你更多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就像中国家长选专业一样,主要看出路。我觉得也没错,但是孩子在这里长大,日子也是要自己过,反正现在也太晚了,顺其自然吧。我觉得孩子交朋友最重要的本身的社交能力和self esteem, 安全感充足,快乐的孩子到哪里都容易交朋友,不用特别在意族裔
是啊,就我周围小圈子的观察呢 ,交友圈子比较diverse的ABC孩子呢,性格确实随着年龄增长,到了高中以后,就相对在待人接物的方面更加成熟一点的感觉。可能人在diverse的环境里面看得多,接触的多,就容易成熟些? 圈子比较偏ABC only的孩子呢,就相对NERDY一些,也都是很好的孩子,但是确实就是NERDY,待人接物不够落落大方那种感觉。
所以我就反思了一下。娃小的时候可能是可以尽量平衡一点吧,可能最后结果一样,也可能会有不小的影响。我倾向于是后者居多。
嗯 所以我当时听了那个妈妈和我说她女儿的选择,就觉得还挺有趣的。感觉也是一个不错的找到平衡的方向。
这个我觉得就是我会觉得比较放心的情况了啊。如果我娃也是这样,我就觉得非常好了。毕竟美国是个多元社会,在多元的社交圈子长大,是和大环境更consistent的。
其实到了年纪发现朋友圈里看着和所有人都能达成一片的,真正的朋友也不见得多。所以我现在有点理解楼主的意思,你说的不是朋友友谊。那么一句俗话说得好,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嘛。要不自己盛开,要不就去做蝴蝶。
我说的情况就是目前孩子实际上朋友都是亚裔啊,现实中就是朋友都是亚裔为主,没有和其他颜色的孩子有close的友谊啊。不过已经初中了的孩子,引导啥的基本管不了用了。最多就是建议他尽量保持OPEN,多扩展自己的圈子,不要限制自己在唯一的圈子里面。
至于功利,人没有不功利的。只是功利不一定就是物质的经济的利益而已。朋友之间合得来也是感情上的契合,彼此提供了感情上心理上的支持。朋友之间很自然的合则来不合则去,也就是功利的啊。
也可能是nerdy的喜欢和nerdy的在一起啊,你的帖子里也说了nerdy的恰巧又是亚裔多...交朋友本来就是push不过来的,他可以结实各种肤色的人,可以和各种肤色的人来往,但是不能说来往就能成为朋友了吧...
现在相对来说其实有点晚了。孩子已经比较习惯于某种类型的朋友关系,或者说朋友类型了。这个可能也是长期比较单一的方式和环境影响的吧。如果有机会重来,我可能不会躲懒,会更多的鼓励孩子小的时候更多的和不同族裔的娃们多在学校以外的环境来往,social。
现在已经PRE-TEEN,孩子也说了,TEEN和人交往的方式和大人是不一样的。基本上也只能由他去了。
和我的观察感受是一样的,所以在美国鼓励孩子长期参加team sports或者boy/girl scout是个非常好的形式。外族裔的朋友不在多,而在交情深。交情深,未必是一起上学的时间长,而是一起经历风雨的情谊。
也不是家长的干预完全不起作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做出的主动努力长期下来对于比较内向害羞的孩子是可以起到很积极的作用的。我周围就有看到实例。我一直觉得我家娃性格偏外向,觉得顺其自然就好。现在回头看还是觉得小时候应该积极一点的。
你说的太对了。友谊不是刻意的去结交来的,而是共同的做很多事情的过程中建立的。
要这么说,孩子慢慢走向NERDY的过程,也是因为我们作为老中父母,很多活动的安排都是亚裔为主的,数学竞赛啊,LEGO机器人啊,网球游泳啊,都是比较在我们自己comfort zone里面我们理解比较多,我们周围的朋友的孩子玩的多,资源比较熟知的各种活动了。
孩子还小的时候确实很多方面都是可塑性很强的。
对那个女娃的选择,我感觉挺复杂的 可能在那个圈子里,她才不会觉得自己那么‘与众不同’,才会觉得舒适。 有些小孩去的学校里华裔或者亚裔都比较少,融不进白人圈子,也没法形成自己的abc小圈子
如果你家娃这种情况是自然而然发生,家长没有任何参与,我不太明白为啥有的孩子就是各族裔朋友都有,有的孩子就是集中只在自己族裔。这难道不奇怪吗?
鼓励open是对的,我很赞成前面一个MM说的,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的兴趣爱好广泛了,性格有趣了,自然各种圈子的朋友就多了。交朋友自然是要有“利”可图,不管这个利是物质的还是精神上的,只是因果关系不能弄颠倒了,不能为了利才交友,是交了友才有利。
是啊 现在只能在dicord上面聊一聊 昨天他好朋友骑车好远来找他 两人也是站在门口隔着好远聊了一小会儿 希望能赶紧回到从前的样子
我之前看到各种讨论,说最好不要让孩子去亚裔特别少的环境长大。我这里公立学校亚裔(包括烙印)高达30%。私立可能10%以下吧。
我看到的私立里面的情况,有好几种。
有的孩子很struggle。主要只和少数的亚裔圈子玩。有的孩子会抱怨,都没有close friends。
有的孩子努力融入白人的那种popular圈子。有比较不成功的,就是那种追着人家圈子想进去,感觉也有点sad. 也有比较成功,和白人孩子关系也比较平等融洽。
总之就是各种情况也都有。
相对来说我觉得那个女孩的选择是比较适合她的一个比较平衡的最佳选择了吧。
没有谁说要委屈自己去社交啊。
我说的是怎么让孩子和各族裔来往都觉得自自然然不委屈不别扭,而不是成为只和同皮肤颜色来往舒服自然,和其他族裔就很痛苦啊。
这就是强调融入的结果,习惯了当minority以后没法再当majority(abc圈子),但是又没法再混白人圈子,因为现在融入这种观念已经不流行了,所以只能settle到poc group里面,借diversity来掩盖自己的assimilation complex,实际上华裔在poc里面还是minority,个人觉得这就是identity crisis的一种表现形式。
POC是啥?
ABC本来就不是majority啊。除非只处身于仅有ABC或者ABC的圈子里面。但是这样似乎也不是太healthy啊。
这个女孩的情况确实是identity crisis的表现形式,不过我觉得她算是自己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找到一个她feel comfortable的solution。
因为即使是同种族裔,家庭内部文化也不一样啊。中国人里有本身就特别西化的,也有只和中国人混,饮食娱乐都是以中国文化为主的家庭。孩子之间所谓的投缘,很大程度上是成长背景相似,行为模式,语言套路的熟悉和亲切,往大了说就是价值观比较吻合,什么东西好,什么样的行为受到鼓励,什么事应该被排在优先级,都对得上不用解释,相处才舒服,否则就会互相看不上。我从小到大最好的朋友们,不是酒肉朋友而是多少年后还一直能说心里话的那种,都是家里背景跟我家非常接近的,父母的教育水平,西化度,开明度,都比较类似。所以楼主你也不用后悔之前没约play date了,那种刻意安排的也只有小时候管用。在你家长大的孩子,自然就有你们的文化基因,出去就会吸引类似的朋友匹配,勉强不来的。
你这个说法是我看到的最一语中的的回答了!可能真的是我们自己的家庭环境影响最大。我们是非常不西化的家庭,来往的也都是老中的圈子,喜爱中式食物,家里说话基本中文,重数理学习。可能这些行为模式都刻在孩子的骨子里面了,他自然选择的就是这样类似家庭的孩子来往吧。
不知道孩子各族裔朋友都多的家庭,是不是就都是这位网友说的,家庭文化比较偏西化的家庭呢。
我们可能属于偏SEPERATION的那种吧。目前来说至少意识到这个也有问题的存在,家庭文化对西式食物和政治文化也比孩子小的时候接受和参与的多了。
其实你也不用太强调是家长造成的。如果孩子本性就是个活泼好动天天上房揭瓦的皮猴,你让他nerdy他也坐不住,早就被家长送去team sports撒欢儿了。他慢慢走上这条路,还是有本性的影响。 再说几句让你宽心吧。这样的孩子以后很有可能会选择nerds比较集中的职业,周围基本全是跟自己类似的人,交朋友的选择面很大,不会感到不舒服的。
对啊 人还是有时需要跨出自己的小舒适区的 就像去北上广或者出国留学一样 虽然并不一定是更好的选择 但有机会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有了更多的选择
算是比较顽皮的性格吧。最近因为限制玩游戏和我各种斗智斗勇,我设置的密码啥的都被人不光突破了还给改了!再整下去感觉会弄出一个黑客了都。Team sports是有玩啊,踢球好多年了,水平比较臭就是。
可能也是,一切都有因果。最后不会太差,那就得。
可不是,最近看山海情,年轻人还是应该尽量有OPEN的心态,敢于去尝试,去接触外面不同的世界,才会有成长的机会。
你要抛开族裔看本质。我觉得你总看脸。又不是在收集什么。
就印度人而言,里面也有好的坏的。他们自己南北还互相看不上对方呢
白人黑人里都有左右。互相也撕
Team sports 从5岁就一直玩的,但是每年队也都换人,貌似队员之间也没有建立特别close的关系。
高中varsity不会每年都换人的,跟小时候那种community sports team不一样。
是啊,只要家教好,朋友之间有共同兴趣爱好个性合拍能凑一起玩不就行了,想培养发小,要看缘分,不能靠种族挑选。
并不是community 那种sports team。 是专门的CLUB,周末到处travel比赛的。不过CLUB很大,分很多级别,娃水平一般,在中间那一档。最高级别的队投入时间更多,训练强度更大,是给大学队feed人的。据高年级球娃父母说比一般高中VARSITY队的水平是高不少的。
varsity 都是本学校的同学一起,每天训练比赛,当然跟你在外面clubs踢球是不一样的了。clubs结束很多就各回各家,没什么来往。
也不完全是。最高水平的那个队周末基本都一起TRAVEL,很多孩子都是从小长大的发小,友谊深厚。和我们这种普通队不能相提并论的。题外话,这种队很多孩子学习也都非常厉害,录取牛校的一堆堆的。可能牛人就是各方面都consistent的牛啊。
娃目前课外活动有踢球,LEGO机器人,也有学辩论。高中以后娃会有什么样的social圈子,也不知道了,选择啥主要还是他自己的兴趣和取舍了。
我不太认同 这句 “既然是美国长大的,就不存在融入问问题“
亚裔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不在少数。
这个课外活动相当平衡了,你们家娃挺好的,别担心啦~
那是很少的吧,FIELD TRIP非要孩子带韭菜馅饺子,那肯定不行啊。我家从未引导过,这娃跟邻居家娃没啥区别啊,尤其是老三,连数学都无缝接轨了,真是愁死人了
楼主既然明白这个道理,主要还是他自己的兴趣和取舍,就分清主次,做我们家长能做的就行了,不用想太多了。 根据你的描述,你娃并不是跟其他族裔的玩儿就不舒服,只是目前朋友恰好亚裔多一些,这不很正常吗,结果跟所处环境和机遇有关系。如果为了朋友圈diversed 而勉强自己结交西人朋友,我觉得问题反而更大。
喜欢你说的这些,确实我也是属于有点瞎操心了。没办法,可能自己就是这种瞎操心的性格吧。
还好,我娃自己倒是特别傻乐的性格,有时候聊天问到学校有木有看到BULLY的情况啊,都说没有见过啊。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神经太大条了。还说自己感觉学校没有啥人啥事情会让他UPSET的。其实初中校长做讲座就说过好几起,包括队亚裔的BULLY的,有时肯定有的。别的家长也说过他们几个亚裔孩子被一个黑人group吃饭排队的时候推搡的事,也有过COVID刚起的时候有白人孩子上课嚷嚷Chinese Virus,但是在娃那儿就压根不是啥事儿。 完全没有take it inside, 或者觉得被BOTHER。
这样的大条的性格可能也相对比较容易happy吧。但是呢,有时候太大条了,也是让父母发愁。包括成绩啥的,疫情以来各种challenge,上课走神看视频,作业不做不交,成绩到C了,D了,也一样不是很上心啊。
问题严重的是很少数。但是一定程度上有identity 危机的还是满不少的。很多人有不同的内化和处理的方式。以比较极端的方式表现出问题的当然是很少数。
这个讲真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和其他族裔的人一起玩就不舒服。希望是没有吧。
但是肯定是和同自己家庭背景类似的朋友更容易CLICK,就自然聊得来。就是前面有个妹子说的很好的,家庭文化背景的基因,刻在了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模式里面了吧。
我家两个男娃,相差两岁半,一个就是各族裔朋友都有,一个就是基本只有华裔朋友。同样的父母和生活环境,但是两人性格完全不一样。老大非常擅长社交,喜欢与人相处,对他来说,交友是他获取能量的一个途径,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而老二社交就比较差,如果有很多朋友,他根本handle不了。对他来说社交是消耗能量的。 我比较配合孩子的安排,老大从小play date多,不是他约别人,就是别人约他。我一般都配合接送、准备吃的喝的。朋友的生日party只要能参加就一定参加,上中学后周末有hangout,就是一起逛逛喝杯饮料这种,也都尽量参加。还有犹太孩子成人礼之类,总之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出去晃的机会。他从小就是各族裔的朋友都有,学校的一伙,运动项目的一伙,中文学校的一伙,后来转学去了私校,又有一大帮。 我们从来没有刻意让他“融入”,我家非常中国化,吃中餐,讲中文,没什么美国朋友。他很欣赏自己的华裔身份,家里的饭菜好吃,零食好吃,朋友们都爱来我家玩,可以吃到不同口味的包子、饺子,还有美国超市买不到的亚洲饮料和零食。 社交是非常花时间的,如果娃平时日程排得很满,确实就会没有时间交友;如果要和不同族裔的朋友打交道,那就要有切入的“点”,就是大家共同关注的东西。所以兴趣爱好广泛,对不同的人和事有好奇心,也很重要。如果自己是个有趣的人,能够吸引别人,那就更好了。 至于像我家老二,他不那么喜欢社交,那也OK,随意。我只要求他说话行事得体,不要让社交成为以后人生的障碍。
天生性格吧!我儿子也是这样,每学期开学前都发誓要全A,结果经常不交或者晚交作业,成绩CD也不见他有任何难过的样子,照样无所谓。对于我这种从小循规蹈矩按时做作业的人完全无法理解这种行为。。。
哈,我就是你家老二那种,社交对我来说是比较消耗能量的。当然也会需要朋友,可是朋友有时候言不投机的时候只会觉得更累心。年轻的时候还是努力去多结交一些朋友,现在年纪大了,更加缩回到自己的舒适圈子了。
不过我家老大小时候还是蛮外向的那种。我以为他会像你家老大那样很自然的有各种族裔的朋友。所以他目前这样我一直觉得有点奇怪,所以就反思是不是自己那里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或者娃小的时候没有提供好的环境和引导。
我家娃连想要拿A的心都是没有的。对他来说,拿不拿A有神马关系呢。不就是个符号嘛?就这样的心性啊。
不知道高中会不会稍微成熟一点,知道成绩对自己是非常利害相关的。
说得很好👍 其实我也理解lz 我们一代移民 因为语言文化的隔阂和限制 某种意义上逼不得已圈子很小很受限 lz只是不希望二代继续有这些包袱 但是其实应该反过来想 他们语言文化上已经是完全融入了 这个时候他们想选择跟怎样的圈子里 是他们的自由了 我们所谓的引导 焦虑 基本都是徒劳
TEEN时期,PEER的影响比父母可大多了。
我还是应该庆幸,至少娃的圈子里面还是都是重视教育的那种中产家庭。族裔的多样性,可能影响的因素太多了,娃的性格,我们自己的家庭文化,学校的大环境,有我们可以控制的,有我们控制不了的。
我觉得你家孩子挺好的,可能就是因为圈子问题,课外活动啊,选课啊,和其他族裔孩子的交集不多,所以大多数朋友都是华裔。公校的快班差不多都是亚裔扎堆的地方,然后课外活动,比如数学, chess, debate之类也是亚裔多,就容易交同族裔的朋友。
有时候人不喜欢走出自己safetynet,不过还是得走出来,看不一样的人和事,完善自己的见识。
楼主说担心,毕竟东亚裔在美国人数这么少。 其实如果你儿子将来确实感觉在亚裔中更舒服,搬到纽约或者加州就好了,abc跟abc呆一起,工作机会多,文化多样化,找老婆都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