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聊聊阶层吧

g
gard
不知道说什么好,who cares啊。有钱就买想买的,没钱就少买。努力奋斗是为了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实现人生价值,关阶层什么事,根本not on my mind。关于出身,如果楼主是四十几岁,就应该知道中国这个年龄段的人小时候没有阶层,全社会赤贫。中国现在讲的什么贵族出身,old money都是装逼扯淡。
i
iopener
LZ写的太好了。把我最近心里想到的都写出来了。最近也是在考虑这个事情。一些朋友从中上层社会出来的花钱习惯上面和我这种只能算中等的是太不一样了。但是他们应该也觉得和真正有钱人比起来悬殊也很大吧。这种可以跨越阶级的家庭还是挺少的吧。像你说的一样,还是自己怎么开心怎么生活比较好。
w
wonaiwangerxiao
我觉得阶层是不是应该这么划分:
最底层: 吸毒酗酒犯法进监狱, 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 底层: 挣扎求生, 工作朝不保夕, 不知明天的早饭在哪里, 过一天挨一天。 中层: 薪水阶级, 包括资本家, 总之必须工作才能维持生活和将来。 顶层:食利阶层, trust fund kids, 由于没有生存压力, 所以什么都没学会, 什么都干不长, 游手好闲, 其中好的玩些比较高级比较健康的, 比如开开直升机啊, 养养马啊, 弄个什么生意玩玩啊, 当个作家主持人什么的, 差的就鬼混鬼混过一生, 比如当个美妆博主啊秀秀衣橱啊什么的, 更差的就吸吸毒什么的。
yemao 发表于 2021-01-21 10:52

你列的这个顶层是暴发户式的顶层,其实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没有贵族和多年的传承)。美国有百年以上的家族的人,年纪轻轻过着学拉丁文学神学的生活,在著名大学里做学究。
s
sweatyarmpit007
回复 99楼gard的帖子
Everyone is new money. Some 知识分子家庭
a
amandalee
看到有人说私校和家务外包是Middle和UP middle Class的分界线,对于阶层的划分,我是不愿意评论的,因为我觉得每个阶层的定义都是很主观的,而原生阶层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娘常有金句,曰:小洞里爬不出大蟹。我这样出身普通人家,真把我推到上流社会,估计我得抑郁症是大概率事件,毕竟邓文迪这样的人是少数。有些东西不是钱决定的。好比郭德纲说相声一样,不好编排别人,只能黑于谦,我就说说我吧。
有朋友特别会收拾布置,每次去她家好比走进了样板房,我非常羡慕,于是常常想着效仿,这么多年下来,我突然明白了,我和她的区别在于观念。想成为样板房,首先东西要少,人家买东西都是需要多少买多少,不为打折价格所动。而我,看到打折,恨不得给包圆了,走进COSTCO,数学脑袋唰唰一算发现单价比其他地方便宜,立马热血沸腾,这包装大小根本不加考虑。所以我家东西很多,冰箱永远是塞满的。其次,要舍得扔。这舍断离是非常考验人的,每次我想扔点啥的时候,总是觉得这件要扔的东西曾经是我WISH LIST上心心念的,明明还可以用,怎么能扔呢?这种心态源于曾经对拥有物质不确定的生活,小时候物资有限,造就了我对物资正确用途的认知偏差。曾经有人探讨过,影响消费的到底是购买力还是购买习惯,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习惯起到了主导作用,而这个习惯源自出生和成长的阶层,即使我现在比我小时候经济条件好很多了,我也是很难改变一些习惯。
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确实有机会跨越了阶层。我上大学的时候为了少五分钱的公交车票宁可多走一站路,如今至少出行自由了吧,平心而论,从小城走到上海走到美国,确实认为自己是上升了一个阶层,但是即使就这么一个小小阶层的跨越,也遗留着之前阶层留下的种种印记,从生活习惯到消费习惯。如果这阶层垮大了,扭伤腰是很容易发生的,灰姑娘嫁入皇宫,实际上并不会HAPPY FOREVER的。
阶层的提升必然是从钱开始的,但肯定不是以钱收尾的。只有有钱了才有机会去做一些原本阶层做不到的事,而提升阶层这事本身可能就是马斯洛需求里面的最高层。九十年代先富起来的一开始就是从满手金戒指和大粗金链子开始的,嘲讽他们暴发户俗气其实是不公平的,刚刚在物质层面提升了阶层是急需得到认可的,然后因为有钱,慢慢融入上一阶层的生活和观念,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回头说自己,当年也是为了用CD化妆品买个飞利浦电熨斗而暗暗自喜的。始于金钱,终于观念。如果把拥有金钱的多少作为阶层划分,那就有失偏颇了,正如我们曾经嘲讽暴发户一样,其实某些阶层的人可能也正在用嘲讽的目光看着我们的某些行为举动,只是WHO CARES.
阶层的可流动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对提升阶层的向往是原动力,这也是美国梦的起因。无论从好莱坞还是到商场,美国都提供了小人物成为英雄的渠道。这是活力的源泉。我很敬佩那些一直追赶上一阶层行为的人,有勇气改变自己的习惯是很不容易的。有些人最后是真正融入了,而有些人只不过是多了一些向本阶层炫耀的资本而已。 昨天说起读博的事,或许有人会敬佩我40多才开始读博的勇气,我思考了一下,读博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在我骨子里,我是想把自己提升到知识分子阶层吧?刚来美国的时候, 小镇华人居民大聚会,突然发现个个都是清华北大毕业美国博士毕业的,我想我在他们眼中一定是以暴发户面目出现的。说实话,我是羡慕你们的,这应该是我一直想镀个金的根源吧。这个博十有八九是读不出来了,但是这个追赶你们的过程我多少也是学了点啥,好歹英语提高了呀。所以提升阶层的过程也是提升自己。
不应该的是为阶层设定一些物质标准,比如说私立啊外包家务啥的,可能这些确实是某个阶层的特征,但是把这个当标准,就有点重物质轻精神了。物质的东西,消费习惯的改变有些是水到渠成的,这里的因果关系不是因为物质达到 阶层就 提升了,而是因为阶层提升了生活就是这样的了。
回头还是说自己,可能真的是因为年纪大了,生活变得越来越脱离社会,也就脱离了对阶层的追求。在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的生活中,蓦然发现真的让自己舒服的竟然还是原生阶层中的习惯。而我们曾经的努力创造的生活环境和观念只是给了孩子一个略高的平台,我们自己跨越的阶层真的很有限,也是是我努力不够吧。

Jadmom 发表于 2021-01-21 08:57


我觉得也不是啊,老板和老板娘捐款十几万给音乐学校买钢琴参加各种慈善晚宴,上市公司和股份都在,银行账户坐拥百万理财,加州房子也早给孩子买好了。每年全球各地旅行,但他们自己生活是很有自己一套的。老房子里满满都回忆和老东西,餐具非常之讲究。因为喜欢hostdinner,整个地下室都银器不同时节餐具全系列。她说她喜欢大厨房虽然空巢,不想大房子换小房也是因此。但外食很节俭的,吃饭只剩一点点也必定打包,咖啡杯一用许多年,开的车牌子也一般,衣服也不是名牌,出门非常低调。如果去他们家有的房间物件其实蛮多满杂乱的,完全不是断舍离,和他们年纪大有关,但和他们社会阶层没关系啊。。。
a
amandalee
我反正特别不喜欢被无微不至地服务。很多人去度假专门挑服务好的,有人围着你转的。我来说是特别不自在。想想看有几双眼睛时时刻刻盯着你,无时无刻不在揣摩你心里想什么。当然这是为了把他们的工作做好,但是我觉得挺毛的。
lesity 发表于 2021-01-21 10:45

管家服务有时真很毛。刚回酒店入门,咖啡水果就来房间,感觉有人永远盯着你。。
C
Confuse
说点实用的吧。前面有一层楼说训练自己买高质量的东西改变了自己的眼界,能不能举些例子?我想学习一下。就比如隔壁那个Gucci的大deal三百块围巾吧,同等质量的可能不用三百块,那么买这个围巾是买了高质量还是买了牌子?算改变自己眼界吗?
a
amandalee
是啊,金钱观念其实是小时候就养成了的,后来很难改变的。我娘小时候家里有钱,她花钱眼睛都不眨一下的,九十年代家里买了第一套商品房,借了很多外债,暑假到了我娘刷信用卡也要带我出门旅行,我爹就受不了,和她大吵一架,一屁股债出门玩什么玩?我娘说,每年暑假要带孩子出门见识见识,时间过了就不会再有,钱么总会回来的。后来炒房也是,她第一次下手的时候贷款十万,我爹跟她吵到要离婚,我则开始掰着手指头算如果他俩到退休都还不完这笔钱,我还需要工作多少年还债之类的。后来么,家里的资产基本上都是我娘挣来的,所以她喜欢买昂贵的化妆品,喜欢看昂贵的演出,喜欢世界到处旅游,我爹屁都不敢放一个。。。。。我爹呢,小时候家里穷,一直穷到结婚,靠文笔骗了我娘做老婆,他是那种出门不愿花钱住旅馆宁愿睡火车站汽车站的那种抠门,所以我就很人格分裂了,我跟我娘出门玩睡得往往是XX山庄XX酒店,跟我爹出门就睡火车站或者招待所还有24小时麦当劳或者ATM.
到现在家里还会时不时吵架,我娘会说我爹把我带出来的什么抠门习惯,哪里来的苦大仇深,我爹会说我娘大手大脚,资产阶级走资派,弄得我也不知道勤俭节约是美德。。。。。。哪怕从前家里穷现在家里不缺钱,但吵架的场景永远都不会变。。。
119ppp 发表于 2021-01-21 09:27

层主家太可爱了。这吵架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现在这年代听到资本主义走资派这词汇真有趣。。
e
ephemerality

我觉得也不是啊,老板和老板娘捐款十几万给音乐学校买钢琴参加各种慈善晚宴,上市公司和股份都在,银行账户坐拥百万理财,加州房子也早给孩子买好了。每年全球各地旅行,但他们自己生活是很有自己一套的。老房子里满满都回忆和老东西,餐具非常之讲究。因为喜欢hostdinner,整个地下室都银器不同时节餐具全系列。她说她喜欢大厨房虽然空巢,不想大房子换小房也是因此。但外食很节俭的,吃饭只剩一点点也必定打包,咖啡杯一用许多年,开的车牌子也一般,衣服也不是名牌,出门非常低调。如果去他们家有的房间物件其实蛮多满杂乱的,完全不是断舍离,和他们年纪大有关,但和他们社会阶层没关系啊。。。
amandalee 发表于 2021-01-21 14:05

只是wonder十几万捐给音乐学校,买什么样的piano?
g
gard
回复 99楼gard的帖子
Everyone is new money. Some 知识分子家庭
sweatyarmpit007 发表于 2021-01-21 13:59

三反五反大跃进文革那三十年已经把老一辈身上还有点优雅气质的人都给斗没了,40、50后清一色的无产阶级气质。60、70、80后都是赤贫长大。90后00后经济上开始有区别出现了暴发户阶层(文化气质修养完全没有,看看华为公主即可)。现在中国的环境,还容得下任何有思想的人存在吗?没有思想哪来的气质?所以阶层什么的放在英国美国香港台湾说说还有点意义,中国大陆基本没什么意义。而美国恰恰就是一个特别尊崇自身努力,手撕阶层定义的社会。在美国谈论出身富裕气质优雅听众不多。
e
ephemerality
回复 108楼gard的帖子
re.
能有的也就是家族基因,49后头十几年的家教,和遗留下的家风
B
Baby_Blue_Ice
回复 1楼Jadmom的帖子
写得很好,点赞。人到中年,终于可以step back 去自问what do I really want
m
mingyuemama
说点实用的吧。前面有一层楼说训练自己买高质量的东西改变了自己的眼界,能不能举些例子?我想学习一下。就比如隔壁那个Gucci的大deal三百块围巾吧,同等质量的可能不用三百块,那么买这个围巾是买了高质量还是买了牌子?算改变自己眼界吗?
Confuse 发表于 2021-01-21 14:10

训练自己买高质量的东西改变了自己的眼界

就我一个人觉得好傻13么?
e
ecnanif
这事网上早讨论了,叫做寒门难出贵子,年龄大了,怎么舒服怎么来。
m
mingyuemama
说得很对。物质条件只是阶层的一部分,并不是收入/资产达到某个数量,就被认为是进入了某个阶层。社会关系,社会影响力,这些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都不是在短时间内能积累起来的。

taojunmm 发表于 2021-01-21 11:36

完全同意,就算nw超了10M,我也觉得就是普通中产家庭,也只会过中产的生活,每个月的开销一定会控制在10k之内
s
semiotics
楼主说得真好,有条理。仔细学习了,也有收获。谢谢
y
yemao
去过贫困山区不代表你的阶级啊,困在贫困山区出不来才说明你的阶级。等你真的成为困在贫困山区或者homeless,从来没有机会看过four seasons估计才有资格说你在不在乎吧?
laifu 发表于 2021-01-21 12:40

我没说谁都不应该超越阶层啊, 楼上有个人说得好, 处在中层的人比较不操心这个问题, 我觉得华人上99%是这样的人(也有大富大贵之人不知真假)。 如果你真的处于底层, 比如贫困山区, 努力超越自己的阶层应该是个好的选择。
其实我去的贫困山区, 也并不是“阶层”低, 而是由于交通不便, 当地又没有什么资源, 其实那里的孩子通过读书, 还是很容易出来的。第一次带他们进县城(县城!不是大城市)的时候, 他们真的很震惊, 但是估计多去几次也就好了吧。如果他们读书上了大学, 在大城市工作, 成为“金领”, 是不是就超越了他们自己的阶层呢?我并不这么认为, 生活更好了, 但是阶层?阶层是含有“鄙视”的成分在的, 阶层高的人骨子里有优越感, 可以鄙视比自己阶层低的。。。
所以有什么阶层呢?大家都人生天地间, 匆匆一过隙, 好好过自己的日子, 别想那没用的!
l
liunicv
你列的这个顶层是暴发户式的顶层,其实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没有贵族和多年的传承)。美国有百年以上的家族的人,年纪轻轻过着学拉丁文学神学的生活,在著名大学里做学究。
wonaiwangerxiao 发表于 2021-01-21 13:59

请问希尔顿姐妹算不算百年历史的顶级阶层?也没见她们去研究科学,拉丁学啊 别神话顶层了,你说的投身于科学研究的顶层,大约少于10%, 一半顶层kid忙着坐board为家族赚钱,还有一半忙着穷奢极欲的花钱
l
liunicv
英国女皇的大儿子可是挣钱能手,还老穿打补丁的衣服
落地无声 发表于 2021-01-21 11:19

女皇的大儿子难道不是查尔斯? 如果顶层贵族都他那个样,这样的贵族不要也罢
a
amandalee
只是wonder十几万捐给音乐学校,买什么样的piano?
ephemerality 发表于 2021-01-21 14:13


捐了他们家里一台老的。然后又捐了十几万?还是几十万?大概在这个上下,具体数额是我和我老公去他家做客时猜的。毕竟我们都团购卡哇伊或雅马哈的主,我们都不懂琴只知道名贵。。
e
ephemerality
说得很对。物质条件只是阶层的一部分,并不是收入/资产达到某个数量,就被认为是进入了某个阶层。社会关系,社会影响力,这些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都不是在短时间内能积累起来的。

taojunmm 发表于 2021-01-21 11:36

re
除了层主说的,还有家教,修养,境界,气质等
老辉格
彭斯当副总统之前家财不过几十万 两栋中西部大农村的house 不知道是什么阶层?
y
yanyan123
最近疫情在家关时间长了,再加上看了几本心理学的书,开始理解物质的富足并非生活的全部。自己之前也是慌慌张张为了碎银几两,把calendar 排得满满的,项目一个接一个不停歇地做。疫情间没有社交,只能把精力放在面对自己的内心,突然发现完整且坚强的自我才是快乐的源泉。人生那么长,我总不能铆足力跑一辈子吧。与其想着跑到终点了才能得到快乐,不如活在当下。
寒小曳 发表于 2021-01-21 12:28

g
gard
训练自己买高质量的东西改变了自己的眼界

就我一个人觉得好傻13么?
mingyuemama 发表于 2021-01-21 14:34

真的好傻
l
l4528
为什么生活要想着阶层?难道不应该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过好自己的生活?
e
elfwarrior
身体习惯都是在15岁之前形成的,后来阶级突破的话会有不适应感,比如小钱很省大钱乱花之类的。具体程度也因人而异。 私校和家务外包基本上是上中产的共识,因为这几项是性价比很高的支出,当然会有人例外,但是共识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
e
elfwarrior
空间再大也会填满的,相信我。我这几天正琢磨着如何舍断离呢
Jadmom 发表于 2021-01-21 11:15

是断舍离 断是第一步顺序很重要哈
e
elfwarrior
回复 1楼Jadmom的帖子

斷捨離
最難的是 扔書
phlin 发表于 2021-01-21 10:57

我觉得日本人的情况和欧美还是不太一样 西方贵族不扔书的 豪宅很多都有藏书室
J
Jane66
同一个收入区间的父母消费观也差很大所以不一定同一个收入区间养出的孩子都会焦虑的囤减价商品。。
荠菜花
楼主说得很好。
对大多数自力更生的人来讲,从一个相对发展落后的国家靠自己的努力移民到美国,就是从一个国家的下层移到另一个国家的下层。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因为从落后到发达社会整体水平提升了,并不一定就是真的越层。你看美国传统的中产家庭,那种扔东西断舍离,不需要赚很多钱,维持简洁美观崭新的风格就是一种生活习惯。但是,美国比较穷困的阶层(或者说世界各国的穷人阶层)也会因为稀缺心态,而有点囤积癖。
阶层的概念在美国是相对弱化的。你看欧洲,比如唐顿庄园里的主人和管家,里面男女管家的见识和气度,绝对不输于潦倒没落的贵族。然而,他们奴仆的身份,就决定了后代的天花板。这跟红楼梦里各位有见识又聪明灵巧的丫鬟们命运是类似的。人们可以来自底层,在与上层人的交往熏习中提升眼界,但这种人混在上层圈子里,也不等于越层。美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的国家,崇尚努力奋斗,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社会风气不以炫富和高等阶层为主流。相反,越上层的人越低调,越平易近人,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贵族气质,一种honorable humility。至于大多数同胞们,你看看这版上天天各种凡尔赛的,无论赚多少钱,都很容易显露实际属于哪个阶层。
同意楼主的看法,财富的积累只是阶层定位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而已。这网上很多人的误解就是,以为有了钱就进入中上层,我觉得,应该是一种非常有中国特色的跨阶层观念。生而为人,能做到爱自己爱家人,感恩自己的机遇,自强不息就很好了。何必自己为难自己,还不够,要继续为难孩子们呢。
L
Lavender_tutu
阶层不能完全以钱界定,还有圈子,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这类隐形资产。这就是为什么华人在美国缺乏话语权,因为绝大多数还是中产,缺乏足够的社会影响力。 美国的阶层相对固化,和英国这样国家比远不如英国欧洲那些一直保留贵族的国家严重。
e
ephemerality
回复 129楼荠菜花的帖子
re。层主说的非常好
J
Jadmom
楼主说得很好。
对大多数自力更生的人来讲,从一个相对发展落后的国家靠自己的努力移民到美国,就是从一个国家的下层移到另一个国家的下层。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因为从落后到发达社会整体水平提升了,并不一定就是真的越层。你看美国传统的中产家庭,那种扔东西断舍离,不需要赚很多钱,维持简洁美观崭新的风格就是一种生活习惯。但是,美国比较穷困的阶层(或者说世界各国的穷人阶层)也会因为稀缺心态,而有点囤积癖。
阶层的概念在美国是相对弱化的。你看欧洲,比如唐顿庄园里的主人和管家,里面男女管家的见识和气度,绝对不输于潦倒没落的贵族。然而,他们奴仆的身份,就决定了后代的天花板。这跟红楼梦里各位有见识又聪明灵巧的丫鬟们命运是类似的。人们可以来自底层,在与上层人的交往熏习中提升眼界,但这种人混在上层圈子里,也不等于越层。美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的国家,崇尚努力奋斗,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社会风气不以炫富和高等阶层为主流。相反,越上层的人越低调,越平易近人,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贵族气质,一种honorable humility。至于大多数同胞们,你看看这版上天天各种凡尔赛的,无论赚多少钱,都很容易显露实际属于哪个阶层。
同意楼主的看法,财富的积累只是阶层定位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而已。这网上很多人的误解就是,以为有了钱就进入中上层,我觉得,应该是一种非常有中国特色的跨阶层观念。生而为人,能做到爱自己爱家人,感恩自己的机遇,自强不息就很好了。何必自己为难自己,还不够,要继续为难孩子们呢。
荠菜花 发表于 2021-01-21 16:24

说得太到位了。
不想
我觉得楼主说的很好,用最简洁易懂的例子说明了一个深刻的理论。
l
luming
回复 1楼Jadmom的帖子
没必要在意阶层. 当年留下来的一个原因是美国社会更平板一点,不像国内的金字塔。不过现在更感触文化上的故土难离。。。。 anyway 美国梦不是提升阶层,是社会公平。 Give me your tired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btw 那些名校硕博不等于知识分子。
r
raennie
很多习惯真的就是小时候养成的。我的一个远房奶奶,小时候含着金汤勺出生,后来家道中落又碰上了历史浩劫。现在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就是改不了小时候的习惯,有一点掉漆的家具肯定会换掉,年年要换新窗帘新沙发罩,家里收拾得和样板房一样,一样多余的东西都没有。你说换一副窗帘也没多少钱,但是没有多少人能够这么潇洒地扔掉“还能用”的东西。
找deal
我觉得买不买减价商品和有没有时间更相关,哈哈哈
i
ismajia
说得很有道理
a
amber10
我觉得我是越活越回去了,上学时还对名牌,名车,地位有些向往,现在只想做一个快乐的乡巴佬
h
har
Jadmom mm, 你的文字朴实而有趣。 当我看到你写的这句 “...而我,看到打折,恨不得给包圆了,走进COSTCO,数学脑袋唰唰一算发现单价比其他地方便宜,立马热血沸腾,......." 画面感那叫一个强! 我立刻忍不住一口水喷了出来。看得出,mm 你其实过得挺开心的。
c
ccang1234
coivd 期间我深深的为自己喜欢屯东西点了个赞!
大衣被禁
很多习惯真的就是小时候养成的。我的一个远房奶奶,小时候含着金汤勺出生,后来家道中落又碰上了历史浩劫。现在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就是改不了小时候的习惯,有一点掉漆的家具肯定会换掉,年年要换新窗帘新沙发罩,家里收拾得和样板房一样,一样多余的东西都没有。你说换一副窗帘也没多少钱,但是没有多少人能够这么潇洒地扔掉“还能用”的东西。
raennie 发表于 2021-01-21 16:42

我怎么觉得中外老式的有钱人出身的都特别惜物,因为家里的家具都有讲究很多是古董,破了都是尽力修一下,窗帘都是三层真丝手工绣的
2
201120152019
我一点也不想超越阶层, 我觉得我的阶层挺好的, 出身贫穷教师家庭, 不管走到哪里, 都过着贫穷教师阶层的生活, 挺好。
我觉得安心于做自己, 挺好, 上哪都不怵, 在哪都安详, 我也去过高级地方, 中央电视台拍过片, Four Seasons酒店出席过晚宴, 我也去过贫穷山区, shelter里serve 过homeless, 我觉得都挺好, 那么在意阶层干嘛??
yemao 发表于 2021-01-21 10:28

一样一样,往上爬是需要很努力的,自认自己不是那块料,舒舒服服过日子挺好。
2
201120152019
还有睡火车站啊,他都带我扒过火车我还坐过火车的车顶还有行李架啊,他带着我睡火车站的地下走道还教我如何逃工作人员的查票啊。。。我到后来春运哪怕买不到票也能扒上火车,这套招数全是我爹教的啊,虽然我上车了会去补票不再需要逃票。。。
119ppp 发表于 2021-01-21 09:34

你爸这是三观都有点问题吧,还能教自己女儿逃票的,第一次见
x
xdhong
回复 1楼Jadmom的帖子
你不被階層的追求所束縛 在心靈的境界上就提升了階層
h
helen2020
回复 14楼119ppp的帖子
这个好有意思,事实证明你老娘更有远见啊
h
helen2020
回复 22楼doubt的帖子
赞同!不要给自己设限!
o
oceanpacific
我觉得我是越活越回去了,上学时还对名牌,名车,地位有些向往,现在只想做一个快乐的乡巴佬
amber10 发表于 2021-01-21 17:14

你成熟了。那些东西只是对心智不成熟的人有吸引力。
e
ephemerality
回复 146楼helen2020的帖子
说的对。 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的提升自身的修养、眼界等,向往高雅、远离低俗,潜移默化改善气质和优雅举手投足。 自己的任何improvement都是帮助提升儿女的base level。
h
helen2020
回复 90楼dryad的帖子
也简单说一下我家的例子。
我外婆的母亲家是几代官宦+富商,嫁给我外婆的父亲(HBS 毕业的, <who''s who in china>榜上有名),婚后没几年他们搬到北京住在史家胡同有三进院的房子。 太外婆的陪嫁在山东有十几条街+部分某山+其它,太外公在北京的工资每月600大洋。 家里保姆丫头佣人司机厨子们等等齐全。家里儿女们(我外婆和siblings)不是燕京大学就是清华大学毕业的。 英语完全没有口音。 另外外婆5岁时,太外公从德国订了Bechstein grand piano运到Peking,找了一位在中国流亡的俄国小贵族教外婆弹琴好几年。 后来还有tennis私教,等等。
我的外公家更是好多代官宦(都是两榜进士的那种),到了外公父亲这,家搬到天津,家里servants几十人,曾是天津八大家之一。
可到了他们俩的孩子们这代,虽然在49年后的头上十几年家里日子比很多别的家庭条件优越(外公的工资是300块外婆也工作100多),家里有全职保姆。 但在经历各种运动丧父文革上山下乡等等后,虽然所有孩子通过自己努力都最终大学毕业了,但是他们的眼界思想境界还有修养气质,是完全不能同他们的父母(我的外公外婆)相比,相差不止几个数量级
ephemerality 发表于 2021-01-21 13:24

文革completely changed people's mindset.... 而且对后代对影响也是深远的
落地无声
我怎么觉得中外老式的有钱人出身的都特别惜物,因为家里的家具都有讲究很多是古董,破了都是尽力修一下,窗帘都是三层真丝手工绣的
大衣被禁 发表于 2021-01-21 17:41

我也觉得是这样。 还有很多新娘子以穿自己妈妈,外婆当年的婚纱和带的首饰为荣。
落地无声
回复 1楼Jadmom的帖子
没必要在意阶层. 当年留下来的一个原因是美国社会更平板一点,不像国内的金字塔。不过现在更感触文化上的故土难离。。。。 anyway 美国梦不是提升阶层,是社会公平。 Give me your tired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btw 那些名校硕博不等于知识分子。
luming 发表于 2021-01-21 16:40

btw 那些名校硕博不等于知识分子。
+1
h
helen2020
来, 提升一下阶层 :)
https://www.tiffany.com/accessories/desk/everyday-objects-18k-gold-paper-clip-bookmark-35917179/




yemao 发表于 2021-01-21 14:56

脑子进水了才愿意做这个冤大头。。。 有这钱,捐了不更有意义
公用马甲34
我闺蜜就一直梦想改变阶层。每次说起我们班同学,她就鄙视说“XXX就是个普通中产”。问题是,她自己也是普通中产,她老公家婆家也是普通中产,为什么就瞧不起别人是普通中产呢? 我闺蜜说她看玛丽苏文,特别不喜欢白浅,王儇这种出身好的女主,她喜欢看草根阶层逆袭。
e
ego
怕的不是留在原阶层,而是跌落原有阶层,或者代际跌落。 我特别佩服我公公婆婆,公公在台湾是著名的儿科医生,四十多岁的时候绿卡排到了就扔下台湾的一切带全家来美国定居。之后的日子语言原因就留在家里省吃俭用供三个孩子读书,一点也没有回台湾重操旧业的意思。中间工作过一段时间,在学校里做IT修电脑这种的薪水很少的工作。。。 我感觉作为从大陆过来的人,我完全不能理解这个心理,有手有脚能赚钱为什么要以跌落阶层的代价待在家里养孩子?我老公说如果当时他爸爸留在台湾,以当时的风气估计已经有了小三,不会来美国了。这么解释可能有点通,但还是感觉他们为孩子们付出很多,真正做到了family oriented, 这一点很多大陆新移民是无法理解的,就更别提认同了。
大衣被禁
怕的不是留在原阶层,而是跌落原有阶层,或者代际跌落。 我特别佩服我公公婆婆,公公在台湾是著名的儿科医生,四十多岁的时候绿卡排到了就扔下台湾的一切带全家来美国定居。之后的日子语言原因就留在家里省吃俭用供三个孩子读书,一点也没有回台湾重操旧业的意思。中间工作过一段时间,在学校里做IT修电脑这种的薪水很少的工作。。。 我感觉作为从大陆过来的人,我完全不能理解这个心理,有手有脚能赚钱为什么要以跌落阶层的代价待在家里养孩子?我老公说如果当时他爸爸留在台湾,以当时的风气估计已经有了小三,不会来美国了。这么解释可能有点通,但还是感觉他们为孩子们付出很多,真正做到了family oriented, 这一点很多大陆新移民是无法理解的,就更别提认同了。
ego 发表于 2021-01-21 19:25

你用北京人在纽约的眼光看一看就想明白了。
q
qmhc_gnj
刚看完今天的奇葩说,没有多大意思,但是几个小点跟这个话题还蛮有关系的。一个是刘擎教授说的,decency是很重要的,对于很多人,其他真的很难维持,或者根本没资本想到要维持decency。我对自己和孩子的赚钱能力都打问号,但是不是对自己和孩子没有要求,这个decency就是我一定要维持的。还有一个就是康永说的(btw, 他今天的观点很弱)与这个世界大流去斗很累的,说什么“不打算改变世界,只希望不被世界改变”,其实这个要求就是奢求,随大流一点,庸俗一点,不是什么需要被鄙视和judge的事情,自己也没必要为这些贬低质疑自己,让自己舒服,接纳不怎么好的自己和不怎么好的世界。达则兼济天下,有能力去改变世界的人不要畏手畏脚,去做吧,而如果不能做很多,就和自己和解。
r
redcy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郭敬明真是个传奇人物。
m
missvege
我一点也不想超越阶层, 我觉得我的阶层挺好的, 出身贫穷教师家庭, 不管走到哪里, 都过着贫穷教师阶层的生活, 挺好。
我觉得安心于做自己, 挺好, 上哪都不怵, 在哪都安详, 我也去过高级地方, 中央电视台拍过片, Four Seasons酒店出席过晚宴, 我也去过贫穷山区, shelter里serve 过homeless, 我觉得都挺好, 那么在意阶层干嘛??
yemao 发表于 2021-01-21 10:28

首先你也要去过中央电视台和住过四季酒店才能这么大言不惭地说什么不在意阶层、那些一辈子在小县城没有上过中央电视台,而且一辈子也没有机会上的人,还是觉得您很高档的。
您这个确定不是凡尔赛吗?
龙小先
我们肯定是跨越阶层了。我们家在国内就是小知识分子,到美国来,收入在1% 以上。但是对奢侈物质的追求很低。注重衣食住行的舒适性,孩子的教育,喜欢旅游。精神层面喜欢看书,倒也不太花钱。
m
missvege
说一下,我爸是资本家儿子出生,因为大学毕业了才有的文革,所以他小时候是没有吃过苦的,家里还有佣人。我妈是贫困老百姓出生,我外婆经常要借钱周转生活。但是我妈是我们家的花钱大手大脚第一人,各种文艺青年的爱好,属于只剩100块也要吃烤鸭那种。我爸反而很节约,基本上自己的衣服不穿破了不会买新的。所以我觉得人的本性可能也很重要。另外我爸从小也没吃过苦,也不用做家务啥的,但是他为什么成年了以后咋那么勤快呀,在我们家就是高级保姆级别!
a
amandalee
我也觉得是这样。 还有很多新娘子以穿自己妈妈,外婆当年的婚纱和带的首饰为荣。
落地无声 发表于 2021-01-21 19:13

会不会这种又是另外一种家族荣耀?如果外婆妈妈婚纱款式质量好能存那么多年也很老钱。就像金器新款一般,旧款三代的金器越多反而显得有底蕴。
l
l4528
看到打折,恨不得给包圆了—我现在觉得这个就是物质不够富足消费观念没有好好培养造成的记忆造成的…想改要等买够了 俗称的学费
天天啊 发表于 2021-01-21 09:29

对我来讲,抢deal就是乐趣
a
amandalee
刚看完今天的奇葩说,没有多大意思,但是几个小点跟这个话题还蛮有关系的。一个是刘擎教授说的,decency是很重要的,对于很多人,其他真的很难维持,或者根本没资本想到要维持decency。我对自己和孩子的赚钱能力都打问号,但是不是对自己和孩子没有要求,这个decency就是我一定要维持的。还有一个就是康永说的(btw, 他今天的观点很弱)与这个世界大流去斗很累的,说什么“不打算改变世界,只希望不被世界改变”,其实这个要求就是奢求,随大流一点,庸俗一点,不是什么需要被鄙视和judge的事情,自己也没必要为这些贬低质疑自己,让自己舒服,接纳不怎么好的自己和不怎么好的世界。达则兼济天下,有能力去改变世界的人不要畏手畏脚,去做吧,而如果不能做很多,就和自己和解。
qmhc_gnj 发表于 2021-01-21 19:43

这期辩题其实正方很有优势啊当家长在国内很难不跟大流的啊教师夸夸群之所以存在也是没办法的。国内别的家长会在背后说就你清高么,万一家委会集体排挤你和你娃不是更惨。国内那种情况很难保留所谓decency,我感觉刘教授的做法更西化一点在国内整体环境没法适应
p
phlin
这种事情是不能做的,男人是靠不住的,一星期之后家里就剩下个空房子了。唉, 多少次娃的作业纸是从垃圾桶里翻出来的,真的是见着啥就扔。
Jadmom 发表于 2021-01-21 11:23

這才叫 斷捨離 啊
p
phlin
回复 76楼somuch的帖子
老公不交公糧
得去找小王
真的是不自在
p
phlin
说的真好。 原本就是,没有三代,根本连表面阶级都改变不了。 真要提高到“血液””基因”的程度深度,也要有个五六代了
ephemerality 发表于 2021-01-21 11:53

以前得三代累積
現在不用了
網路上一堆人把
黑執事的技術 都 Po 上網了
這年頭有了網路
有錢 連迪亞波羅都能召喚得到
p
phlin
回复 82楼寒小曳的帖子
我發覺
身為男人
覺醒了 究極技能
大媽之王
之後
天下八卦事盡在掌中
大衣被禁
说一下,我爸是资本家儿子出生,因为大学毕业了才有的文革,所以他小时候是没有吃过苦的,家里还有佣人。我妈是贫困老百姓出生,我外婆经常要借钱周转生活。但是我妈是我们家的花钱大手大脚第一人,各种文艺青年的爱好,属于只剩100块也要吃烤鸭那种。我爸反而很节约,基本上自己的衣服不穿破了不会买新的。所以我觉得人的本性可能也很重要。另外我爸从小也没吃过苦,也不用做家务啥的,但是他为什么成年了以后咋那么勤快呀,在我们家就是高级保姆级别!
missvege 发表于 2021-01-21 20:03


我怎么听说50年代打地主分土豪之后就工厂房产土地店铺都收走了。佣人都遣散了。不是文革才开始的。
p
phlin
我也觉得是这样。 还有很多新娘子以穿自己妈妈,外婆当年的婚纱和带的首饰为荣。
落地无声 发表于 2021-01-21 19:13

然後在英國 如果你的家具都是新的
會被笑說是 new money
p
phlin
怕的不是留在原阶层,而是跌落原有阶层,或者代际跌落。 我特别佩服我公公婆婆,公公在台湾是著名的儿科医生,四十多岁的时候绿卡排到了就扔下台湾的一切带全家来美国定居。之后的日子语言原因就留在家里省吃俭用供三个孩子读书,一点也没有回台湾重操旧业的意思。中间工作过一段时间,在学校里做IT修电脑这种的薪水很少的工作。。。 我感觉作为从大陆过来的人,我完全不能理解这个心理,有手有脚能赚钱为什么要以跌落阶层的代价待在家里养孩子?我老公说如果当时他爸爸留在台湾,以当时的风气估计已经有了小三,不会来美国了。这么解释可能有点通,但还是感觉他们为孩子们付出很多,真正做到了family oriented, 这一点很多大陆新移民是无法理解的,就更别提认同了。
ego 发表于 2021-01-21 19:25

也就是說
華男
在美國
就算有錢 也很難有小三
記下來
p
phlin
首先你也要去过中央电视台和住过四季酒店才能这么大言不惭地说什么不在意阶层、那些一辈子在小县城没有上过中央电视台,而且一辈子也没有机会上的人,还是觉得您很高档的。
您这个确定不是凡尔赛吗?
missvege 发表于 2021-01-21 19:50

我上過 台視 中視 華視 的新聞 還上過 華視 的節目
還住過 台北君悅飯店 然後一大早發現電視架前面有塊黑影
繼續睡 沒理他
C
CK
就私立和家务外包就算upper mid class了?这门槛也太低了吧。

e
ephemerality

我怎么听说50年代打地主分土豪之后就工厂房产土地店铺都收走了。佣人都遣散了。不是文革才开始的。
大衣被禁 发表于 2021-01-21 20:53

还有,资本家和资本家可不一样,要看他家成为资本家之前是什么出身。 官宦书香门第人家后经商成的资本家,和民国期间非原educated elites做生意突然发财变成的资本家,是完全不同的
M
Majiaforfun
三代出贵族。
p
phlin
三代出贵族。
Majiaforfun 发表于 2021-01-21 21:13

三代出貴族 一代成草包
W
Write2staceyz
巴菲特花10块剪头发,他最爱的的食品是汉堡和可乐,请问巴菲特是什么阶层。
e
elfwarrior
还有,资本家和资本家可不一样,要看他家成为资本家之前是什么出身。 官宦书香门第人家后经商成的资本家,和民国期间非原educated elites做生意突然发财变成的资本家,是完全不同的
ephemerality 发表于 2021-01-21 21:05

土改反右的时候把老钱士绅干掉了,文革的时候还剩下的估计是红色资本家
s
shaohuacrystal
这个比较极端的是大刘的儿子,大刘都是找顶级女明星送房子,他找了一个很普通的,然后自己坐地铁。
我觉得他就是那种缺爱和安全感的经历,让他这样的。
nycsunshine 发表于 2021-01-21 09:23

我听你这么一说,觉得大刘儿子挺不错的,有智慧过正常人的生活
h
handan11
回复 1楼的帖子
谢谢楼主分享。 阶层下跌太容易了。 出身太影响人的发展前景了。 凤凰女,比如我自己,好不容易爬出了烂出身,要是架不住穷亲戚疯狂吸血,分分钟打回原型,一起烂在底层。
b
bebedoll
仓廪实则知礼节。从小上贵族学校,花钱不用考虑性价比,读书不用纠结就业率的气质当然出众。
y
yueban
回复 1楼Jadmom的帖子
我是那个帖子里说这句话的。但是,说这句话有个context, 你似乎take out of context 了。那个帖子说的是生活支出,房子、私校和家务外包,是生活支出上upper middle and middle class 𦥑分水岭。当然,有的人收入进了upper middle , 生活还stay 在一起middle, 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尤其是对于我们完全靠自己打拼的第一代移民,消费永远是滞后于收入的,原因就是我们当年来自于一个developing country, 从小的生活条件,以美国人的标准,那是赤裸裸贫(没有厨卫独用住房,不能天天,甚至周周有肉吃,没有24小时热水、没有24小时空调/暖气)。不过,八零后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消费已经渐渐向美国靠拢,90后,00后,可能已经和美国没什么差别了。对于一直生活在美国的人,或者家庭收入(家四口)持续十年以上upper middle class的,多数人生活支出不会那么节俭了。关于打折,upper muddle class 甚至upper class 其实比穷人更会找deal, 更在乎钱用在刀刃上,用在更值得的地方。当然,并不是说见到打折就买,而是定好了一个目标(品牌/产品),同样的东西,以低价买入。我认识大中从来没有用过coupon的,只有我们家西裔的housekeeper. 她经常吃yoshinoya beef bowl, 还是我给了她第一张coupon.
T
TylerEatsWorld
屯东西买东西这些表面的习惯都是可以通过物质条件改善的。真正的阶层是思维方式,比如简单的觉得阶层就是钱和学历…
大衣被禁
还有,资本家和资本家可不一样,要看他家成为资本家之前是什么出身。 官宦书香门第人家后经商成的资本家,和民国期间非原educated elites做生意突然发财变成的资本家,是完全不同的
ephemerality 发表于 2021-01-21 21:05

大家是不是从小不听老人说故事? 50年代受过教育的不是满清遗老就是伪政府国民党的内奸,没受过教育的都是土匪流氓。少数红色爱国商人也是乖乖交上财产遣散佣人。
e
ephemerality
回复 183楼大衣被禁的帖子
觉得你可能没有get我说的point。 你所说和我的point感觉apple orange
m
montecarlovegas
是啊,金钱观念其实是小时候就养成了的,后来很难改变的。我娘小时候家里有钱,她花钱眼睛都不眨一下的,九十年代家里买了第一套商品房,借了很多外债,暑假到了我娘刷信用卡也要带我出门旅行,我爹就受不了,和她大吵一架,一屁股债出门玩什么玩?我娘说,每年暑假要带孩子出门见识见识,时间过了就不会再有,钱么总会回来的。后来炒房也是,她第一次下手的时候贷款十万,我爹跟她吵到要离婚,我则开始掰着手指头算如果他俩到退休都还不完这笔钱,我还需要工作多少年还债之类的。后来么,家里的资产基本上都是我娘挣来的,所以她喜欢买昂贵的化妆品,喜欢看昂贵的演出,喜欢世界到处旅游,我爹屁都不敢放一个。。。。。我爹呢,小时候家里穷,一直穷到结婚,靠文笔骗了我娘做老婆,他是那种出门不愿花钱住旅馆宁愿睡火车站汽车站的那种抠门,所以我就很人格分裂了,我跟我娘出门玩睡得往往是XX山庄XX酒店,跟我爹出门就睡火车站或者招待所还有24小时麦当劳或者ATM.
到现在家里还会时不时吵架,我娘会说我爹把我带出来的什么抠门习惯,哪里来的苦大仇深,我爹会说我娘大手大脚,资产阶级走资派,弄得我也不知道勤俭节约是美德。。。。。。哪怕从前家里穷现在家里不缺钱,但吵架的场景永远都不会变。。。
119ppp 发表于 2021-01-21 09:27

感觉这简直是个经典的社会实验啊……两个代表不同阶级的人放在一起24/7
大衣被禁
回复 183楼大衣被禁的帖子
觉得你可能没有get我说的point。 你所说和我的point感觉apple orange
ephemerality 发表于 2021-01-21 22:51

我的point是,不太可能成长过程中用了很久佣人,除非那位爸爸今年八十多了。
e
ephemerality
回复 186楼大衣被禁的帖子
我的所指是:所谓资本家,并不是所有资本家们都是同一阶级的。 世代官宦书香门第人家清末民初经商变成的资本家,和很多原生家庭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做生意暴发户变成的资本家,这样两种资本家家庭的孩子,其实不是同一个阶级层次的出身
e
ephemerality
回复 186楼大衣被禁的帖子
还有,既然你提到了佣人,我想问为什么不可能有佣人? 我家的俩佣人就是到六十年代中后期文革初才离开的。 还知道一些别人家有佣人也是到文革初还在。
大衣被禁
回复 186楼大衣被禁的帖子
还有,既然你提到了佣人,我想问为什么不可能有佣人? 我家的佣人就是一直到六十年代中后期 才离开的。 还知道一些人家有佣人甚至到文革初还在
ephemerality 发表于 2021-01-21 23:07

因为根据我的了解,土改之后还敢用佣人的家庭非常少。
e
ephemerality
回复 189楼大衣被禁的帖子
一般在一线城市里用佣人,没有怎么受到这个土改的影响
s
shoppingisfun
我一点也不想超越阶层, 我觉得我的阶层挺好的, 出身贫穷教师家庭, 不管走到哪里, 都过着贫穷教师阶层的生活, 挺好。
我觉得安心于做自己, 挺好, 上哪都不怵, 在哪都安详, 我也去过高级地方, 中央电视台拍过片, Four Seasons酒店出席过晚宴, 我也去过贫穷山区, shelter里serve 过homeless, 我觉得都挺好, 那么在意阶层干嘛??
yemao 发表于 2021-01-21 10:28


高个阶层,就能更加改变其他人的生活。 比如搞个foundation啥的。
大衣被禁
回复 189楼大衣被禁的帖子
一般在一线城市里用佣人,没有怎么受到这个土改的影响
ephemerality 发表于 2021-01-21 23:14


??土改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查家庭出身了。 我祖辈虽然是进步学生在大城市工作10多20年了,但是因为因为是资本家出身,已经要低头做人,默默遣散保姆。而且那个时候我外婆中学老师工资也只够保姆伙食和发工资。好像50年后期,已经什么都要凭票了,佣人没有粮票,你家够吃吗?我外婆说当时乡下还能拿钱换鸡蛋,保姆回乡下之后还常带鸡蛋来给她改善伙食。 不过我也只是一家之言,可能你家胆大运气好,亲盆好友又护得住吧。
e
ephemerality
回复 192楼大衣被禁的帖子
我家并不是你说的那样,更没有亲戚可以护(亲戚大多都不在中国国内了)。 我知道的别的有佣人的人家,也都没有胆大运气好。 大家都是一直谨小慎微的。
我家在食物资源上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grandparents当时的工作,粮票油票等各种限制不apply。他们的工资较高(两人一起每月400多块),发保姆工资和养家还不成问题。
不过祖辈的房、地、山、等等很多财产都已经被冲掉了
y
yemao
首先你也要去过中央电视台和住过四季酒店才能这么大言不惭地说什么不在意阶层、那些一辈子在小县城没有上过中央电视台,而且一辈子也没有机会上的人,还是觉得您很高档的。
您这个确定不是凡尔赛吗?
missvege 发表于 2021-01-21 19:50

我不是说因为我见识过别的阶层的生活, 所以我才安心自己的阶层。
我是说, 我本来就安心自己的阶层, 即使见识了别的阶层, 也还是继续安心。如果我从来没有见识过别的阶层呢?其实我会更安心(因为不知道还有别的阶层嘛)。 举个例子, 我在贫困山区的时候, 有一次在山里乱走, 遇到一个老太太, 老太太估计一辈子没出过山, 看见一个新鲜花姑娘, 抓住我热情地给我介绍他们村里的一个小伙子, 鼓动我说”人家在矿上当工人, 拿工资的!“ 她一点儿都没觉得我跟她不是一个阶层的。
另外您太小看县城里的人了。我家乡还不是县城的呢, 就是下面一个小镇而已, 都没人觉得我高档。回家很精分, 老年人按照惯例夸我''胖了胖了”, 年轻人比较识潮流, 纷纷夸我“瘦了瘦了”, 所以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胖了还是瘦了 :)
y
yemao

高个阶层,就能更加改变其他人的生活。 比如搞个foundation啥的。
shoppingisfun 发表于 2021-01-21 23:29

想要帮助别人, 哪用得着先提升自己的阶层啊, 伸手就是机会。
Mother Teresa 在您看来是什么阶层?
e
ephemerality
回复 195楼yemao的帖子
看到你说的,突然想到美国这边学校很重视学生做community service,像以前念书时学校都有规定每个人每学年必须minimum多少小时的community service。 不知道中国国内有没有开始注意学生这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