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她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djmax 发表于 2021-01-12 20:42
那时候的人为啥都这么厉害,能用中英文发表小说,林语堂也是,现在还有这样的人么?中英文都达到作家的水平? 三潭印月 发表于 2021-01-13 07:49
01 危难之际,中断学业回中国 1917年,韩素音(原名周月宾)在河南信阳的一个跨国家庭出身。父亲周映彤是中国第一代庚款留学生,赴比利时深造。期间,与出身贵族的比利时名门闺秀玛格丽特相恋。 但两人恋情遭到女方家庭的决绝反对。玛格丽特任性、倔强,不惜让自己怀孕,才和周映彤私奔来到向往的中国,建设铁路。
作为初到中国的玛格丽特饱受排挤,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每一次玛格丽特都想重返欧洲,回到故乡,但为母恒强,一考虑到女儿韩素音及其哥哥和妹妹,不得不放下任性与倔强,随着工程师丈夫辗转全国各地修铁路。 因此,韩素音一出生就要和母亲一样,面对外国血缘和跨文化冲突带来的各种问题。 韩素音几乎每天都要在中餐与西餐、中国学校与法国修道院、基督教与孔夫子之间徘徊,但另一面她深深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碰撞的乐趣。 虽然因一张异域面孔而从小饱受异样眼光,但她坚信自己是中国人,亦对中文有了很深的爱好,她继承了母亲倔强要强的个性,坚持要将自己喜欢的中文和诗词学好。
02 错误姻缘让她饱受家暴折磨
在从马赛回中国香港的轮船上,乱世儿女陷入了爱恋中。 韩素音邂逅了自欧洲留学归来、有一腔抗战热血的青年军官唐保黄。两人瞬间被爱情俘获,她也很快成为唐保黄身边的“军官太太”。
03 神秘却享誉国际文坛的华裔女作家
1948年,随着国内局势明朗,新中国即将成立。韩素音喜出望外,迫不及来回到中国见证新时代的到来。 然而,因暂时无法领到新中国的护照,她只好前往中国香港。
04 华裔作家坚持书写中国故事
我想,1956年,于韩素音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 如愿踏上中国的土地上后,在燕京大学好友龚澎的牵线搭桥下,韩素音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后来,她持续写出了《亚洲的风雷》、《2001年的中国》、《早晨的洪流—毛泽东的革命》等经典著作,并且被译为了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但在她的笔下,被推崇的中国故事与中国力量却被西方抵制,媒体对她的爱国情怀进行抨击,她甚至是被美国中情局列入黑名单,在街上都遭到歧视与谩骂。 但她却无惧任何有色眼光和偏见,持续输出着中国力量。
他们夫妻两人晚年定居在瑞士洛桑,过着安静、清贫的生活。韩素音在2012年逝世,结束了传奇而不平凡的一生。 有过三段波折婚姻,走过动荡不安的大时代,她一生热爱中国,将文字、医学置放在救人、医心、助国之上,放弃小我、小家,牢记传播中国故事和民族力量的使命,在国际文化轨道上,发出了最响亮的中国声音。
谢谢 居然对她没有印象
这个太有名了。
她妈妈说英文啊,可能除了中文,英文也是她的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