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我第一次开麻豆3跟我第一次拿原版的iPhone感觉差不多。 something I've been doing for so long... and yet so differently better. 当了特斯拉车主,每次看到有OTA update都特别兴奋。想说看又多了什么新东西。 我的麻豆3从我提车到现在,已经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体验了。
自己周围还没听说有人换电机或者电池的,公司有人从买了就没去maintenance过,每天上下班开80 miles的这种,tsla车没有多少油车那种5k, 15k, 30k, 50k miles maintenance的概念,车子前面空空的,不像油车打开前面盖子有一大堆好复杂的pipes and boxes,看着就头晕,外行感觉电车挺简单挺efficient的
赶著版上这几天特斯拉潮来说一下自己的心得。 19年中买了麻豆3。真心觉得好开。(之前有过BMW, Acura, Lexus跟Porsche)入了他家股票。陆陆续续又买了点。常常看版上类似这样的楼出来,大家最有兴趣的都要问成本跟到底有多少股。我就直接说吧,成本照post-split是150.xx,到现在大概101x股。 车主部分: 买玩麻豆3后,今年又买了台二手的麻豆X六座。主要是等Cybertruck。打算Cybertruck到了再把X卖了。把家里油车都清了。 以下来回答版上常看到的问题: 电车平时是否很不方便? 其实主要要在家装个充电的。便宜可以装NEMA14-50接口。最大40amp@240v。不论3或X都是一小时40KM以上。一晚绝对充的完。而就是因为一晚充完,所以每天早上出门都是满电的。基本上平时就像用手机一样。晚上睡觉充满,隔天用一天。回家再充电。预算够的,可以装特斯拉自己家的wall charger。很好用也漂亮。价格方面,安装看是你的breaker box离出口要多远。像我就在旁边,弄到好大概400刀。要装wall charger就要多charger的钱跟大概一两百吧。 开长途,Tesla直接把自己家的充电站加到导航里。长途他自己会照著终点去计算中间需要停下来充电的地方跟时间。电车跟油车最大的不同就是,开油车,大家习惯去加油就加到满。电车就是到下个充电点就行了。像我平时假如晚上忘了充电。就是跑到Supercharger去充到足够晚上开回家就好。不会每次都等充到满。超充站一般都有吃的喝的。就当停下来休息。真的不需要,也可以看看Netflix等打发时间。一般都15-30分钟,刚开始觉得有点不习惯。但其实我自己算过,假如开油车带小孩出门,其实也就这么多时间。开电车并没有多花多少时间。因为还是要停下来上厕所吃东西。只是原本想到才停,变成说要有计划性的停。停下来就会充电。 平时非常方便。因为可以开HOV,停EV停车位等等优惠。买完3唯一后悔就是没早点买。 电车维修跟寿命跟日常 麻豆3是买新的。X是买2016年的。3开到现在跟刚买说真的感觉不出来有差别。因为每天出门电都是90%。掉到30%以下就回家后记得充电。而X就系统显示冲到满(刻意要测试)跟全新时的claim差了大概6-8%。以四年旧车,感觉还在接受范围里。 维修到现在从没去过。就是一次Mobile Service来调了一下门的alignment。还有因为有买FSD,还回去换了一次FSD Computer。感想是Mobile Service真是太方便了。约了时间跟地点。到了你acknowledge后会解锁,然后Technician就自己弄。跟以前那种就是基本换个油要找空闲去dealership差太多了。 另外就是一些小细节像是麻豆3的用手机当钥匙实在太方便了。买了Model X反而很不习惯出门要找钥匙。一支手机搞定。现在家里大门也是用电子锁。所以钥匙已经很久不用了。 投资TSLA: 首先,get a few things out of the way: I''m long TSLA. Any opinion expressed is purely my personal one. It''s not investment advice, draft your own conclusions. 对于TSLA长期我是看好的。之前我有在隔壁提过太多人针对著一些关于TSLA的问题,我也就一一讲一下我的看法。 Competition:我真的是没看到什么meaningful 竞争对手。对于传统车厂而言,转到EV是完全不同的架构。他们全部的优势,也就是设计以及engine效能完全没用。而长期投资的零件supply chain在EV里,很多东西都不用了。所以原本的优势反而变成liability。因为一边要从头开始,另一边还要去维护现有的系统。 而要大规模的制造EV,最大的瓶颈在电池。TSLA今天的出货量,已经要用掉相当于整个手机市场一年对电池的需求。今天整个市场要转往EV,没有已经在规划vertical integration的,就我的想法注定是要变成niche的player。因为你的产能会完全受限于你能拿到多少电池。要去scale up的能力会完全受限制。而TSLA今天不光是从原料生产端去著墨,甚至在开发如何更轻易,便宜,有效率的方式去开采原料都是他们R&D的scope之一。这就是为什么今天他值后面几家车厂的市值总和。TSLA看的是未来10-20年,整个市场转向EV他所需要的。而这些世界大厂看的只是怎样做出他们自己的麻豆3。 而电池更大的影响是什么?TSLA会一直降价。因为他的mission是accelerate to sustainable energy future。所以随著他realize cost saving on battery pack,他会一直降价。其他车厂,像VW跟LG Chem签了一个五年五十亿的电池合约,代表了他五年内都要被合约绑住。所以成本在这段时间都不会追上TSLA。除非赔钱卖。 Earning: 没错,就以传统metric,TSLA的EPS甚至销量完全无法撑起现在的市值。但要记得,market is forward looking。他们看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TSLA可以做什么。而在此,我想说一些很多人都没有看到的地方。当然,这是我自己的想法。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 Tesla车上没有Apple CarPlay,也没有Google Android Car的support。这并不代表他不能做。而是刻意不去做。他现在是世界销量最大的EV厂。其他的车厂并没有对自己的Car Entertainment做太多的想法。基本上就是组装,用Apple跟Google的solution。但我觉得这地方大有搞头。等到车子真的能自动驾驶了,车上的时间可以拿来做很多事。而拥有著这套系统的access,就好像Apple握住iOS AppStore的access一样。以后其他人想怎样access这个ecosystem,就必须照著Tesla的游戏规则来玩。就算不把自动驾驶算进去,假如Tesla真的像计画一样,到2030年要卖两千万台车,想想他的市场规模。现在车厂没有看到这一个potential... 基本上都太傻了。 现在已经知道的是premium connectivity是一个月十刀。接下来是FSD as subscription。也就是说Tesla未来的earning会转向SAAS。这都是high margin的东西。 所以你现在看TSLA财报,他基本上扣掉全部开销(R&D,生产等),除了carbon credit,几乎没有赚钱。但换个角度想,因为他是Pure EV,每台车都会产生credit。假如把这东西的价格带入计算的话,money is money... regardless how you make it。 总一句话来讲,TSLA看的是整个汽车市场的饼,而其他车厂看的,只是如何追上TSLA。 而很多身边的朋友常问我,现在TSLA还能买吗?其实我是小股东,跟版上握有超过一万股的大神比起来,我只是小potato。但我的看法是,换个角度来看,AAPL市值破一万亿时你觉得值得投吗?那时入场的,现在已经120% return了。也不过一两年的时间。 所以我看TSLA,我觉得他破1T只是时间问题。那在会突破1T的前提下,即使今天他已经8000亿了,那也还有20%的upside。只是看个人的risk tolerance。 另外再讲一些握著TSLA时的strategy。我是在大涨时会去卖一些way out of money的long term covered call,也就是所谓LEAP。算是用自己手中的股票去提现。跌了的话,就去把option买回来赚差价。而大跌的话,除了把option赎回,我还会去买一些其他大跌的LEAP。假如真的hit strike on我卖的call... 那就当卖了。差的只是现在股价减掉Premium再减strike price的差别。到现在还没有遇过。赚了的,看是用来降低自己的average cost,或是买新股都可以。而到现在为止,光这些option操作,就赚了大概150股左右的股票。这里面有一个大头的100股是我决定exercise当初买的大跌的LEAP。而到现在还没有卖过他家的股票。我的exit strategy是1T时会卖1/3,捐款抵税买长期dividend stock。1/3拿security backed loan拿钱出来买退休的度假屋,1/3放著给小孩。 最后,留个我自己的referral code。大家想买特斯拉车子,假如觉得我帖子有帮助,还麻烦用一下。我赚点Supercharging的credit。然后你也有免费的supercharging credit。 https://ts.la/hungpin63235 也欢迎大家留问题给我。我会尽我自己已经做的功课跟经验,以及我自己的看法回答。 --------------------------- add 1 我觉得TSLA之所以波动大,还要感谢一群看坏TSLA的人。因为他们长期的投资做空,造成股价在平时被压制。而到了有大消息时,反而造成更大的买压。因为short seller要cover或者有Margin call。 假如大多数人看好TSLA,我觉得股价反而会更平稳一点。
车主部分: 买玩麻豆3后,今年又买了台二手的麻豆X六座。主要是等Cybertruck。打算Cybertruck到了再把X卖了。把家里油车都清了。 以下来回答版上常看到的问题: 电车平时是否很不方便? 其实主要要在家装个充电的。便宜可以装NEMA14-50接口。最大40amp@240v。不论3或X都是一小时40KM以上。一晚绝对充的完。而就是因为一晚充完,所以每天早上出门都是满电的。基本上平时就像用手机一样。晚上睡觉充满,隔天用一天。回家再充电。预算够的,可以装特斯拉自己家的wall charger。很好用也漂亮。价格方面,安装看是你的breaker box离出口要多远。像我就在旁边,弄到好大概400刀。要装wall charger就要多charger的钱跟大概一两百吧。
开长途,Tesla直接把自己家的充电站加到导航里。长途他自己会照著终点去计算中间需要停下来充电的地方跟时间。电车跟油车最大的不同就是,开油车,大家习惯去加油就加到满。电车就是到下个充电点就行了。像我平时假如晚上忘了充电。就是跑到Supercharger去充到足够晚上开回家就好。不会每次都等充到满。超充站一般都有吃的喝的。就当停下来休息。真的不需要,也可以看看Netflix等打发时间。一般都15-30分钟,刚开始觉得有点不习惯。但其实我自己算过,假如开油车带小孩出门,其实也就这么多时间。开电车并没有多花多少时间。因为还是要停下来上厕所吃东西。只是原本想到才停,变成说要有计划性的停。停下来就会充电。
平时非常方便。因为可以开HOV,停EV停车位等等优惠。买完3唯一后悔就是没早点买。
电车维修跟寿命跟日常 麻豆3是买新的。X是买2016年的。3开到现在跟刚买说真的感觉不出来有差别。因为每天出门电都是90%。掉到30%以下就回家后记得充电。而X就系统显示冲到满(刻意要测试)跟全新时的claim差了大概6-8%。以四年旧车,感觉还在接受范围里。 维修到现在从没去过。就是一次Mobile Service来调了一下门的alignment。还有因为有买FSD,还回去换了一次FSD Computer。感想是Mobile Service真是太方便了。约了时间跟地点。到了你acknowledge后会解锁,然后Technician就自己弄。跟以前那种就是基本换个油要找空闲去dealership差太多了。
另外就是一些小细节像是麻豆3的用手机当钥匙实在太方便了。买了Model X反而很不习惯出门要找钥匙。一支手机搞定。现在家里大门也是用电子锁。所以钥匙已经很久不用了。
投资TSLA: 首先,get a few things out of the way: I''''''''''''''''''''''''''''''''m long TSLA. Any opinion expressed is purely my personal one. It''''''''''''''''''''''''''''''''s not investment advice, draft your own conclusions. 对于TSLA长期我是看好的。之前我有在隔壁提过太多人针对著一些关于TSLA的问题,我也就一一讲一下我的看法。
Competition:我真的是没看到什么meaningful 竞争对手。对于传统车厂而言,转到EV是完全不同的架构。他们全部的优势,也就是设计以及engine效能完全没用。而长期投资的零件supply chain在EV里,很多东西都不用了。所以原本的优势反而变成liability。因为一边要从头开始,另一边还要去维护现有的系统。
而要大规模的制造EV,最大的瓶颈在电池。TSLA今天的出货量,已经要用掉相当于整个手机市场一年对电池的需求。今天整个市场要转往EV,没有已经在规划vertical integration的,就我的想法注定是要变成niche的player。因为你的产能会完全受限于你能拿到多少电池。要去scale up的能力会完全受限制。而TSLA今天不光是从原料生产端去著墨,甚至在开发如何更轻易,便宜,有效率的方式去开采原料都是他们R&D的scope之一。这就是为什么今天他值后面几家车厂的市值总和。TSLA看的是未来10-20年,整个市场转向EV他所需要的。而这些世界大厂看的只是怎样做出他们自己的麻豆3。
而电池更大的影响是什么?TSLA会一直降价。因为他的mission是accelerate to sustainable energy future。所以随著他realize cost saving on battery pack,他会一直降价。其他车厂,像VW跟LG Chem签了一个五年五十亿的电池合约,代表了他五年内都要被合约绑住。所以成本在这段时间都不会追上TSLA。除非赔钱卖。
Earning: 没错,就以传统metric,TSLA的EPS甚至销量完全无法撑起现在的市值。但要记得,market is forward looking。他们看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TSLA可以做什么。而在此,我想说一些很多人都没有看到的地方。当然,这是我自己的想法。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
Tesla车上没有Apple CarPlay,也没有Google Android Car的support。这并不代表他不能做。而是刻意不去做。他现在是世界销量最大的EV厂。其他的车厂并没有对自己的Car Entertainment做太多的想法。基本上就是组装,用Apple跟Google的solution。但我觉得这地方大有搞头。等到车子真的能自动驾驶了,车上的时间可以拿来做很多事。而拥有著这套系统的access,就好像Apple握住iOS AppStore的access一样。以后其他人想怎样access这个ecosystem,就必须照著Tesla的游戏规则来玩。就算不把自动驾驶算进去,假如Tesla真的像计画一样,到2030年要卖两千万台车,想想他的市场规模。现在车厂没有看到这一个potential... 基本上都太傻了。
现在已经知道的是premium connectivity是一个月十刀。接下来是FSD as subscription。也就是说Tesla未来的earning会转向SAAS。这都是high margin的东西。 所以你现在看TSLA财报,他基本上扣掉全部开销(R&D,生产等),除了carbon credit,几乎没有赚钱。但换个角度想,因为他是Pure EV,每台车都会产生credit。假如把这东西的价格带入计算的话,money is money... regardless how you make it。
总一句话来讲,TSLA看的是整个汽车市场的饼,而其他车厂看的,只是如何追上TSLA。
而很多身边的朋友常问我,现在TSLA还能买吗?其实我是小股东,跟版上握有超过一万股的大神比起来,我只是小potato。但我的看法是,换个角度来看,AAPL市值破一万亿时你觉得值得投吗?那时入场的,现在已经120% return了。也不过一两年的时间。 所以我看TSLA,我觉得他破1T只是时间问题。那在会突破1T的前提下,即使今天他已经8000亿了,那也还有20%的upside。只是看个人的risk tolerance。
另外再讲一些握著TSLA时的strategy。我是在大涨时会去卖一些way out of money的long term covered call,也就是所谓LEAP。算是用自己手中的股票去提现。跌了的话,就去把option买回来赚差价。而大跌的话,除了把option赎回,我还会去买一些其他大跌的LEAP。假如真的hit strike on我卖的call... 那就当卖了。差的只是现在股价减掉Premium再减strike price的差别。到现在还没有遇过。赚了的,看是用来降低自己的average cost,或是买新股都可以。而到现在为止,光这些option操作,就赚了大概150股左右的股票。这里面有一个大头的100股是我决定exercise当初买的大跌的LEAP。而到现在还没有卖过他家的股票。我的exit strategy是1T时会卖1/3,捐款抵税买长期dividend stock。1/3拿security backed loan拿钱出来买退休的度假屋,1/3放著给小孩。
最后,留个我自己的referral code。大家想买特斯拉车子,假如觉得我帖子有帮助,还麻烦用一下。我赚点Supercharging的credit。然后你也有免费的supercharging credit。 https://ts.la/hungpin63235
也欢迎大家留问题给我。我会尽我自己已经做的功课跟经验,以及我自己的看法回答。
---------------------------
add 1
我觉得TSLA之所以波动大,还要感谢一群看坏TSLA的人。因为他们长期的投资做空,造成股价在平时被压制。而到了有大消息时,反而造成更大的买压。因为short seller要cover或者有Margin call。 假如大多数人看好TSLA,我觉得股价反而会更平稳一点。
add 2
52楼上了我对NIO day的看法 。
add 3
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link。
要找Tesla货源: https://www.ev-cpo.com 他会直接找Tesla的database。可以一目了然。最棒的是找二手的话。特斯拉二手价格的algorithm不知道是怎么写的。不过时不时能够在上面找到很多很棒的deal。什么不说,二手几乎全部都是FSD enabled的(只要有AP2.0以上)。所以光这里就省了一万。
找TSLA新闻 https://www.youtube.com 上找Tesla... 一些大的像Tesla Daily都是非常有用的data source。当然很多他们都有点bias。但我觉得以投资者角度来讲,TSLA的community真的很不可思议。每天都有一些神人在整理资料,以各种角度去解读每天各种跟TSLA有观的消息。我为什么能握TSLA握这么久。就是因为每天都在追他大大小小的新闻。而这也不用花很多时间。因为很多大神已经帮你整理的好好的。 更神奇的是,不光是看多的一方,看空的一方也超级活跃。 youtube看不够或觉得消息不够即时,上twitter找$TSLA跟$TSLAQ (后面加个Q是空方。记得原理是NASDAQ会把破产的ticker加Q,错了可以纠正我),不论Top或Latest这两个tab就让你看不完了。 另外 https://teslamotorsclub.com/ 的forum应该是除了tesla自己网站上以外最大的community。 里面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问不到的东西。上面卧虎藏龙。各行各业的人士都有。而且大家也不藏私。反正有经验或意见的都会提供自己的看法。我在上面不光学习了关于TSLA的东西。也学了很多有关投资了理念以及与自己想法截然不同的观点。 就以上这几点,让我觉得长期hold TSLA完全没问题。因为多空两方的看法,我都清楚的去了解了。而且是无时间差的。我不用等某某analyst去做他的功课。每Q或每年来update一次。每天都有充沛的资讯量让我去考量TSLA。这是我觉得跟我另一支股票(tsm),以及以前投资其他的股票,截然不同的地方。
Add 4 给大家看一下我这礼拜操作option的记录。 周一TSLA大跌。我看02/12的880 call从93跌到60。进场买了两只。原本是想放到月底earning call。 不过我胆子比较小。隔天又涨一波回去,就卖掉了。
🔥 最新回帖
因为这是autodriving的软件要能趋近real world driving唯一的办法。
你能写一个无敌牛x的autodriving algorithm,但在real world他就是个很limited的东西。因为他不了解人(也就是其他路上的驾驶)。他只能试著去了解。
而如何趋近于真实人类驾驶会做的决定,那就是收集真实人类驾驶的资料。而且资料必须没有bias。不是在知道自己被记录开车方式的情况。
autopilot从来都是要求驾驶必须全程专注。他现在只是辅助。而有一群人,不光是ignore这个要求。还特别去买一些小配件,让autopilot侦测驾驶是否手有抓在方向盘上面的保护系统失灵。
我自己有FSD,我知道他现在能干些什么。还有他的限制在哪。要开启Autopilot他也会要求接受使用条款。当使用者刻意去倚赖系统,把自己生命交给一个还未完成的系统,那是使用者自己的选择。
“TSLA有全世界最多的real world driving data你知道吗?” 为什么这还成为一件可以炫耀的事情?在自动驾驶没有真正成熟的情况下,夸大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使得车主轻信并因此而出车祸丧命。我不认为被特斯拉当作小白鼠的车主应该对此与有荣焉。
楼主对特斯拉的描述很详实是真的,但客观说不上。客观应该是把特斯拉车子使用下来感知到的问题也一并列举,帮助后来人避免踩坑。
大概就是大跌的时候进场去买call。因为价格会大跌。我选的option从93左右一天跌到了60。会选短期是因为月底earning call。我想说等EC后卖掉。不过隔天看有赚头。胆子太小。这样就够了。
🛋️ 沙发板凳
这在买的时候就有做过功课。
Tesla的维修有个问题是有时part会等很久。不过随著Tesla越来越大,Service Center is better funded。这问题会改善。不过一般的maintenance parts都完全没问题。这里是说假如有东西坏掉或车祸要大修的话。
而就以参考已经开了超过100麦的车主经验来讲,基本每两年一小service,四年一大service。都是最多一两千解决。除此之外,就是tire rotation, break cleaning, 雨刷还有filter。而我开porsche换个油跟一些有的没的,每次去service没有4,5百刀绝对出不来。要换大的更是都要好几千。
Filter网上油管有很多tutorial。还算handy的话,可以自己来。filter都几十刀。
我那时计算方式是抓十年。而因为tesla不太用换brake(大多时候都有regen来减速),也不用换机油或各样belt。service cost大概省八千到1万。这是都去dealership做的算法。
我现在有的头两句话就说过了。101x股@150 average
我觉得除非你是一开preorder就定的,今年要拿车估计有点难。
我算是tri-motor里头3000内。我保守估计也是2022。所以才去买了台X
看来电车的横空出世,跟苹果手机一样,都是一个彻底的革命性的变更
哈哈。
不强迫啊。只是想说mention一下。最近刚好免费的超充credit都用完了。假如可以拿一点也不错。
是的。
我第一次开麻豆3跟我第一次拿原版的iPhone感觉差不多。
something I've been doing for so long... and yet so differently better.
当了特斯拉车主,每次看到有OTA update都特别兴奋。想说看又多了什么新东西。
我的麻豆3从我提车到现在,已经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体验了。
tsla唯一的问题是,事故起来修起来要等很久,能修的只有service king还是什么的auto shop,parts OEM,好几次好不容易寄来了结果寄错了还得等它重寄,感觉parts工厂管理有点乱,修起来麻烦,保费也比油车贵
我买不起电车,单纯问一下,电车是不是要么不需要修,要修就是大修(比如换电机、电池)?
1yr+ with 100%+ difference. Usually get back during dip.
not guaranteed to make money every time. 不过都会actively follow. 像现在波动大就要保守一点
自己周围还没听说有人换电机或者电池的,公司有人从买了就没去maintenance过,每天上下班开80 miles的这种,tsla车没有多少油车那种5k, 15k, 30k, 50k miles maintenance的概念,车子前面空空的,不像油车打开前面盖子有一大堆好复杂的pipes and boxes,看着就头晕,外行感觉电车挺简单挺efficient的
X还没换过。3冬天会换雪胎。so far, still ok.
没有特斯拉。没开过。但是我坐过特斯拉,那叫一个晕。
Turn regen to low
噢,对不起,没看懂101x是什么意思。不过我实际想问的是你总仓位的百分之几
自己开车不会晕,坐副驾问题也不大。但是后座可能会晕。我最晕的一次是跟老公一起去test drive.他先试开,销售坐他旁边。我只能坐第二排。结果上高速一个加速我就晕了。晕到后来我都不能test drive啦,怕出事,他开完我们就直接回家了。
1千多几股。没去account里看。最后那几股是option cashout换的。忘了有几股。
这通常是因为regen开standard。我太太他妈也常晕车。他坐都要转乘low。
因为regen开standard是全力回收电力。油门一放开他就让motor倒转。像是充电机一样的道理。
刚开始开会觉得怎么每次都在急煞车。但习惯就好。
讲到这个,麻豆3现在有one pedal driving。也就是他会开regen。油门放开就一直regen到停为止。停住后就hold。所以几乎不会踩到煞车。
Thanks for sharing
谢谢分析
好详细,谢谢!
楼主那个层主应该是问你,你特斯拉的股票占你总仓位的百分之多少?你股票账户里大概留了百分之多少的现金?我也想知道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0pVkPk-Y6Ck
麻烦问一下long term covered call, 一般会是买多长的时间?谢谢
我举个自己实际最后一次操作的例子,是那时六七月的时候,突然从1000(pre-split)不到一点突然大概几个礼拜跑到1500左右,那时我看涨的幅度变慢了。想说这次涨大概到头了。 就卖了个2021八月3000的call... 然后又小涨了几天,然后就开始跌。一直跌到大概13xx吧。不过我胆子没这么大。到了low 1400的时候我觉得有点赚了,就把call close掉了。然后用那个钱换买了两个2021二月初的2400 call。(主要是看好Q4,而Q4 Earning call是一月底)。
然后就出了那个要split的消息。股票大涨到快2500。我的那二月初的option当时变成ATM时卖了。后悔死了。因为后来还又加了个进SP500的大涨。假如留到现在,那两个option就能赚台新的Roadster了。不过我投资算保守的。有赚就好。
trading帐面现金剩不到5%。总投入金额大概40w不到一点。
我除了TSLA,就只有投TSM(这是储蓄股,从28买到现在)。而因为TSLA涨了很高,所以现在帐户上以%来看,基本上都是TSLA。
我买的是2019款。
官方的建议是充电最好是不要充超过90%,除非要跑长途。而最低不要低过10%。照我通常的commute,就是夏天三天充一次。大概会跌到20%左右。冬天就两天充一次。
以lab测试,看过一个youtube。我记得他们是说最保守的话,是50-80%之间最好。充了n次,也就是一般电车五年的使用量,degrade不到5%。
而其实就自己使用来讲,我的想法就是,degrade 5%也是充,degrade 15%也是充。原厂warranty是保八年然后看车100k-150k,70% retention)。反正就是打算开10年。10年后还能开就开。不能开看是换颗电池还是换车。
Tesla充电有个小功能就是可以设定自己每天出门时间。还有地区假如有高峰跟低峰电价去充电。然后车子会照著时间,在那之前充好到我自己设的点,我都设90%。然后还会把车暖好。每天ready to go。要长期停,像我回国。就是设成60%,然后因为停车库,把Sentry卫兵模式关掉。电插著。这也是网上人家推荐的。回来电好像也没用多少。因为电单特别少。
我自己的看法是,就已TSLA来说,电车是大方向。Green/sustainable energy也是大方向。
这是现在世界各地政府都在投入的地方。而投资,绝对不要跟政府/央行对著干。
所以我觉得TSLA到1T只是时间问题。而多长时间我也不管。反正不差这笔钱。只是说假如赚了,就能有点luxury(买度假屋)。就放著就好了。甚至我觉得TSLA要超过AAPL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只是我就把自己exit strategy的执行点设在1T。之后就算到2T,5T... 其实就已我的股份来讲,不会对生活造成什么很大的改变。我也就不管了。
会留1/3当做小孩的学业或创业基金。而能有多少就看他们运气了。
那以1T,甚至AAPL现在2T为目标的话,假如时间不管(至少觉得会在一个能接受的范围里达成),那现在投,算晚吗?
主要还是看个人的expectation跟risk tolerance。不过整体来讲,我是看好TSLA的。
假如你是要问我说现在入场TSLA,还能像去年一样749%的return吗?那我会很清楚的跟你说,不是不可能,不过是可能性很小的目标。你假如是想要一年750% return... 那要去找更risky的东西才有可能。
我自己本身在Pacific NW,所以没什么机会遇到零下十度以下的日子。
不过电车主要是这样,理论来讲确实低温会缩短range,一直开的话,impact就是10-15%吧。至少我这里是这样。
但最耗电的是我们常常开一段,车子花了很多电让车子到一个舒服温暖的状态,然后我们就停下来,去做有的没的。hop on... 然后重复好几次。这样一直让车热起来,又冷却。又再热起来。非常耗电。我做的功课,extreme case... impact可以到30%。所以真的以节能或range maximizing的话,就要避免这样子的作法。而最好就是one-stop。
但in practice,就要看自己本身的commute。
就已我而言。我每天commute就是70km到最多100km。刚开始开麻豆3,还会常常每天都要充电。后来知道自己行程跟大概的耗电量,就看季节两三天充一次。而因为每天行程大概都固定。其实不会刻意去想什么低温造成的range reduction。我后来也就直接把电量显示变成%数显示。因为里程并不太实际。除了温度外,他是电脑看著你开车最后20m的耗电去做评估的。没有太大作用。就像手机你不会去设成time remaining,而是就看%数。然后脑袋会想,一天会用多少电(车子case: 从家里开到公司大概多少%),假如多待两个钟又要大概多少(电车再去哪里又要多少)。然后也会养成习惯。我们这有很多免费充电的地方。久了自己常去哪里有也都有个概念。就到了直接开去看有没有得蹭电。:D
首先,换电站。 我当初对于TSLA已经做出可以demo的换电站prototype,但却没有再继续发展下去有做了点功课。得到的结论就是,换电站太贵,太没有效率。当个niche player可以这样搞。但像TSLA那样想大规模一年几千万台车的搞,换电站无法scale up。也就是说,随著越装越多,成本并没有得到合理的reduction。还是需要地方,人工,以及原本可以装在车上拿去卖,却留在换电站里depreciate的battery pack。更不用说电池会坏。还要安排电池运输的logistic。充电站只要把变电系统跟充电桩装一装,偶而去维护一下就好了。
而从变成TSLA车主,跟最近看到的新闻来说,换电站更不可行。首先,会有这个我到了个地方,把车停下,几分钟,电就从0到100的思维是开油车的想法。实际开EV一段时间,自己的习惯会改变。知道说电车跟手机一样。不需要每次加到满。只要够撑到下个充电点或回家就好。 而这一点我觉得对NIO是很致命的。一个pure play的EV maker,却在整体的技术导向上完全用油车的思维。长期来讲,会对战略考量上有很大的阻碍。
这就好像假如当初apple设计iphone时,因为大家原有的习惯去装个keyboard的话,那iPhone也不会有今天了。当你有一个整体更好的experience的时候,不用往回看。让使用者自己去习惯就好。market will tell you if you did right。不需要你去帮market设想。
然后新发表的车子, 非常失望啊。跟concept比起来丑太多了。跟legacy maker一样。发个很酷的concept car,结果production model却只有一半。
然后就是抄抄抄。内装设计要说不是Model S inspired那我也是醉了。然后那门把就是当初Model S的。居然还提出来当个point来讲。
接著就像国内手机厂一样的作法,我们用的相机比人家Tesla好。我们的主机比Tesla快。讲来讲去。都是组合了第三方的solution。完全没看到自己研发了什么。也就是说,任何一家其他车厂,都可以去找他们supplier拿同样的东西,然后就是一样的了。
最后上市时间拖的太长了。这不是一款new segment像Model 3 (第一台平价EV)或Cybertruck(第一台EV pickup)。还有价格跟提供的免费东西。就已我对EV成本了解,就是亏本来卖。我估计是Model Y降价给了NIO太多压力,所以有了这些决定。
但我觉得我是NIO股东的话,我会蛮担心的。整个NIO Day没有讲到任何如何approach获利甚至假如要花钱,如何产生scale而进于节省成本。一整个event就是花钱,比特斯拉两件事。
没错啊。
这就是问题点。你真的看好BAAS是未来,那就像台湾Gogoro一样,go all in。不要给客户选择。因为客户拥有不会做最好的选择。只会对他自己做选择。有了专注,然后把服务做到最好。
不要说只是建更多的换电站,甚至可以设计mobile换电,真的把整个服务做到最好,搞不好还能闯出一片天。
资源是有限的。你一笔资源,要来设计换电,快充跟家充。那就是三个mediocre solution instead一个excellent的。
还是回到一句话,换电站是无法scale的。除非有个很niche的focus。譬如说就是专门做city car。然后把换电站建的到处都是。很简单的问题。今天电池没有standard。未来也不可能有。所以注定这个换电就是只有NIO一家用。全部成本要自己扛。就好像今天GM出来做一个只有自己家能用的加油站。而充电站可以有standard。大如Tesla在欧洲也是导入了CCS。
而一个换电站10片battery pack就好。300个站就是3000片。而只是提供一个一个月几百人纸的服务。这3000片放到3000台车上不会比较好吗?
你到底了解蔚来汽车吗?
蔚来汽车可以不换电池,也可以租电池是自己的选择,为什么你的分析就是一个方向
蔚来换电站,是蔚来和国家电网合作搞,蔚来不需要投资多少资金的。
蔚来与国网电动再达成合作,将在2021年内建立100座换电站 12月14日,蔚来与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了《充换电与能源服务深度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开展充换电站共建、车网互动等合作,目标在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共建充换电站100座。
这是工信部,国家电网 一起推动,本质就是国家战略。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的神话 会在 2022年破灭。
销售汽车不是炒房,核心还是汽车的品质,特斯拉能走多远,就看特斯拉是不是真的用心去做车,只靠炒作,制造神话,起码在中国市场是走不远的。
特斯拉,蔚来汽车 就价值来讲,现在没有一点投资价值,就炒作,跟风来讲,可以博运气。 我去年强力推荐 蔚来汽车,当时股价是2.9,我当时就讲,就价值来讲,蔚来比特斯拉强很多,当时建议持有蔚来股票,到今年上半年,应该能到15,可是去年都涨到快60,就投资本身来讲,现在的蔚来汽车,特斯拉没有任何投资价值,就投机来讲,可以去博,看造化了。
道理极其简单,不要复杂化,更不要为自己投机寻找一堆的理由。
我当初有把换电这东西,连带不能在家充电也计算进去了。
NIO说新版换电站,最多一天312次更换。算下来,每次更换大概5分钟不到一点。这是完全完美情况下。我们就抓5分钟就好。我的考量是从占地,使用体验,时间去考量。然后就已现有技术来讲就好。未来怎样我们先不谈。因为可以大家随便吹,反正还没有。
新版换电站要四个停车位。也就是换成特斯拉超充,可以同时充四台车的位子。换电站要有人操作。超充站不用。就已24小时营业的话,要有三班人。
两套系统都要类似的高压充电系统。所以我们把这系统占的位子打平。
一台车时,没错。确实换电快。但四台车的时候呢? 四台车时,第一台五分钟。第二台十分钟,第三台十五分钟,第四台20分钟。 而在等时,除了要有四个停车位装换电站,还要有三个位子来给其他三台车做等候空间。
超充站,四个位子就四台。充20分钟,大多数的麻豆3/Y都可以从从10%到70%左右(平均功效是800KM/hr。以现在V3充电桩来说,已经是保守的了)。对大多人也够了。就算到80-90%,也就是另外10分钟左右的事。
那我们来比较一下。
厂商成本:超充站赢。不用比。除了设备跟停车位的费用,除此以外没有其他要负责的。换电站除了超充有的同样成本外,还有人工(上海这样大都市请个人来操作,一个月3-4千不夸张吧?搞不好还有点少。)以及里面的battery pack成本。特斯拉现在傲视全业界大概抓100/KWh。一个77KWh的电池价格7700。我们就说NIO真的牛。也跟特斯拉一样。那里面那13颗100KWh的电池就是130k美金压在那。随便带个房贷的calculator借130k美金@3%利息。一个月要616镁。也就是4000RMB左右。这还不包电费,电池折旧损耗。也就是每个月,NIO光finance这些电池pack就要每颗花三百多人纸。每个月收你900当BAAS。真的是做善事洒钱的。
不过我们今天讨论的是scalability。一个在赔钱干的事情,能称多久?能扩充多久?特斯拉超充站需要的成本,换电站几乎都要。而还有很多额外的支出。你像特斯拉光把美国东西岸,跟加拿大东西岸主要公路给装完就超过一千个。今天换电站要好用,光上海一座城市就要开个十几个才能用吧?NIO有多少钱能烧?
我是投机我就不会从2019买到现在一股都没卖过。
投资本来就是应该analyze。你说现在没有投资价值。我非常欢迎你来提供意见。毕竟我可能有bias。
但纯粹因为股价高。不好意思。我这快两年时间以来,从40 (post-split)不到入场,到现在880。我听了无数次有人这样跟我说。股价高了,要出场了。但问他们为什么该出场了?就是一句股价高了。没有任何实质的理由。就是觉得股价高了。
我还是继续analyze。TSLA还是继续在我认为他会做的方向上继续执行。所以他的value proposition没有太大改变。我对TSLA的看法仍然是positive。
这样问吧,aapl超过exxon的时候他股价高了吗?超过MSFT高了吗?过了1T高了吗?过了2T高了吗?在这些点上买的人,到现在都已经赚了。
那我想请问,是我为我投机找一堆理由?还是你因为不该看差TSLA的错误找一堆理由?
自动驾驶大家都知道核心是软件。
装个LIDAR就能实现autodriving... 那Google的Waymo也不会到现在还只卡在几个小地方里。
TSLA有全世界最多的real world driving data你知道吗?
第二名Waymo的real world driving data连Tesla零头都不到你知道吗?
我今天不是看低NIO说他做不到。但是自动驾驶重要的不是硬体。是软体。
今天看这些发表会不要看他们要你看的。而是去思考他们不要你看的地方是什么?
NIO家的autodriving软件发展了怎样?没讲。有多少real world driving data?没讲。如何比人家更有效率的使用这些第三方的solution?没讲。
反正怎样牛x都是人家的牛x。NIO家牛x就是NIO拿到了这些东西来用。
喔.... 我了解了。原来用到nvidia家新的电脑跟那谁家的sensor/camera suite就能让特斯拉自动驾驶神话破灭。那明天开市,大姊还不赶快去买他们家的股票?毕竟谁家拿这些东西来用就能让神话破灭了。那还想什么?
tsla 说到底, auto driving的最大卖点就是有很多user data,但是有这么多data的情况下自动驾驶还各种出事,说明技术不行,waymo 是走不同的路线,希望自动驾驶系统成熟之后再上路,其实是对车主的生命安全更付责任的做法,当然,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到现在还在烧钱,不过最后谁的自动驾驶技术领先,现在还很难说,等到真枪真刀干的时候,tsla的技术行就是行,不行就等着摧枯拉朽吧。
其实还没有听过身边有人换电池的。
Elon之前有说过,只换里面的电池modules是3000-7000。不过这是300k麦以后的事。我估计我车开300k麦,应该就多花点换新车了。
充电确实现在还是比较长的时间。跟加油没得比。 但其实现实来讲,花的时间反而比油车少。因为很少开长途。就已平常来讲,就是每隔几天(看自己的commute)到家充一次电。所以可以说就不花时间在充电上了。因为充电时,就是自己不用车的时候。
忘记充电到也不到致命。
我们这有Supercharger。也有Chademo DC Faster charger(像Electrify America等都是)。
通常就过去充个5-10分钟。够当天回到家就好。电车使用跟油车不一样。开油车,会习惯没油时才去加。有加就加到满。但电车是有需要或者是有得充就充。充够用就好。
至少我开电车快两年,还没遇过会因为没电而要更改行程的。
开始开电车会习惯有planning。只要有planning,基本上没事。包括roadtrip也一样。假如我们就是计画好,停在Supercharger上厕所吃东西。其实跟以前roadtrip时间差不多。以前开下去Portland,油车也是早上吃完饭弄好出门。到了波特兰吃late lunch/early dinner,然后check-in hotel。电车也是这样。
mark~~~~
中国自动驾驶和AI最好的是bidu, 蔚来不管用到其它哪家的软件,相比都是很差。
而且百度造车,是吉利造硬件。吉利比江维,技术管理好了一个大层次。所以蔚来攀附特斯拉炒作就是搞笑,它连马上出来的国内竞争也是输定了。
虽然是tsla股东和粉丝 但可以看出楼主你对nio了解的很肤浅
nio离tsla差距还非常非常大 但对比国内其他的 他的发展潜力最大 他有很多比传统车做的好的地方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R0ACy-eAaLM
model X后座舒服.娃都喜欢
这种经常有着火事故的车。真不敢买。
我没有看低NIO。我也觉得NIO在中国EV厂商里是产品最容易国际化的。
但是这是一个很直接的问题。今天一年做几万台车,跟一年做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所需要的核心技术,原料等NIO都完全没有投资。一直就在弄些整合这种花小钱的地方。用小米的概念来搞EV是不行的。因为这两个产业需求量跟市场完全不一样。一个人不会每年换新车。
今天市场还小,这样搞没什么。等市场大了,就大者横大。你没有大量量产的核心技术跟原料,注定就是要迁就于其他party。
这我觉得看小朋友。小朋友大多都喜欢那falcon wing door跟上面是窗户是真的。
不过X那五个全部遥控的门实在太方便了。我现在恨不得每台车都是这样。
接人,不管大人小孩,都完全不用下车。他们也完全不用碰到门。
我对EV的看法还是一样。你有两个选择,一个做市场,一个做Niche。
Lucid Air有技术。但是就好像很多做一些很niche手机的公司一样。像当初Android大头Andy Rubin那个Essential。
有技术,但没有manufacturing, parts OEM跟distribution channel的核心。所以非常被动。基本上他们说什么就必须是什么。
像apple这样从一开始就主导著AT&T来配合自己设计的完全不同。
真的有兴趣可以去查查美国一年多少起汽车起火。
然后多少起是跟特斯拉有关的。
你或许会说,那是因为特斯拉很少。人家Batelle有做过研究,特斯拉那边Elon Musk也有说过。以fire per billion miles,电车远远比油车少。
只不过因为特斯拉每次著火都上新闻。而一般油车著火,根本没有人会报导。因为每天都在发生的事,完全没有新闻价值。
我在隔壁帖有说过。要多用first principles thinking。don''t take assumptions。只因为你只有看到特斯拉起火,并不代表这是"经常有著火事故的车"。
好帖mark
谢谢楼主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