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隔壁想不通为什么被感染新冠的帖子,讲一个匪夷所思的新冠感染和侦破传播渠道的故事。

P
PUTigersJr
楼主 (北美华人网)
隔壁lz觉得自己保护的非常好了(我也觉得她的保护措施很到位),想不通怎么就能被传染。传染很强的病毒,真的很难防范,有时候就是运气不好。今天讲一个不久前发生在韩国的,欧巴教授化身侦探,应用大数据大杀器,侦破不同寻常的病毒传播案件的故事。
(重发自己公众号文章,贴图不太熟练,不过应该很快可以更新完。)
--- 突然发应过来应该把主帖子改成蓝色方便大家阅读。
--- 很快更完了就不加电梯了,谢谢大家捧场!以后继续讲故事,也欢迎关注作者亲子科普公众号“普林小虎队”。谢谢版主漂蓝~

 

🔥 最新回帖

c
ccang1234
124 楼
结论就是垃圾文章,飞机上空调系统都不传播,人和人挨着都没事,餐馆现在离得八尺远都能传播,反正都发表文章了,都是垃圾。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KsppEjaCyPU

alita 发表于 2021-01-07 14:40

有说法是飞机的filter很高级,病毒能滤掉,第二飞机的直上直下的换气系统
c
ccang1234
123 楼

Coronavirus: this health official licks her finger while warning people not to touch their face - YouTube

underdoc 发表于 2021-01-06 17:10

很多人都有下意识的举动,这个没办法啊
c
complicated
122 楼
去餐厅其实就是高危行为了,不管有没有和人直接接触没有。。。高中生A下午3:57-5:20在餐馆用餐, 疫情期间到餐馆不戴口罩用餐一个多小时,当然容易感染上啊
andyconnor 发表于 2021-01-06 16:41

那在公司吃午餐呢🤔
a
alita
121 楼
结论就是垃圾文章,飞机上空调系统都不传播,人和人挨着都没事,餐馆现在离得八尺远都能传播,反正都发表文章了,都是垃圾。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KsppEjaCyPU
T
Tiger149
120 楼
这有什么好神秘的?公共场所+室内+不戴口罩,呼吸道传染病感染几率本来就很高啊。

 

🛋️ 沙发板凳

P
PUTigersJr
女主角小A是韩国全州市的一名普通高中生。自从2020年初韩国爆发新冠以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与他人隔离。恢复工作学习之后,每日小心翼翼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很少外出,更别提离开自己居住的城市了。6月17号,小A不幸被确诊新冠。彼时全州市已经清零很久了,小A体验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崩溃:没招过谁没惹过谁的,为什么是我! 
C
COHomeSearch
是那个餐厅里面空调口传播的吗?听我韩国同事说过
P
PUTigersJr
别说小A了,连流行病专家都很迷惑:全州市已经2个多月没有过确诊病例了,即便是全州市所在的全罗北道省,也已经1个多月没有过病例了。小A自己很老实的在学校和家之间两点一线。这是怎么被传染的呢?当地官员想必很着急,于是男主闪亮登场。
男主,Lee Ju-hyung(李朱亨,音译),国立全北大学医学院(Je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的一名教授。但跟所有侦探小说男主角一样,李教授除了当教授,还有个隐藏身份:当地政府的流行病调查员。

另一个有副业的韩国教授 (图源: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
n
nevergetlost
可以肯定这个病毒的传染力度异常凶险,中招应该是迟早的事儿了,现在只盼死亡率降低
h
hingdu
有意思。继续
P
PUTigersJr
李教授如何能够发现小A从哪里感染的新冠病毒呢?按常理来说,应该一步步盘查小A都去过哪里,走访面谈所有她接触过的人,期待发现一些可能存在的传染源。不过,这个方法费时费力。对于流行病研究,如果能尽快找出传染源,就能及时控制疾病的扩散。幸运的是,韩国刚开发了一个研究流行病传播的大杀器:流行病调查支持系统(Epidemic Investigation Support System)。这是个在新冠期间开启的电子跟踪系统,综合手机GPS,信用卡消费纪录,CCTV监控录像,朝阳区大妈电子眼等多种数据,得到一个人的全部行踪。现代社会里不拿手机的人没几个,没被大妈发现,没被监控录像捕捉的就更少了。综合各种信息,这个系统对人群流动性把握非常准确,而且速度很快。原本调查走访需要几天的工作,如果用这个系统,快的话十几分钟就搞定了。 
P
PUTigersJr
于是女主的行踪很快被查清楚了。可惜,系统显示女主还真是个老实人,没干过啥出格的事儿,唯一有可能被传染的机会,就是6月12号去过一个餐厅。
按套路,下一步是该采访餐厅老板和服务员,再试图找出一个个在餐厅出现过的人,逐一排查。不用不用,今天不需要这么多群演,上文说的“流行病调查支持系统”也可以告诉你谁去过这个餐厅。很快,从用餐人员里,发现了一个可疑分子:外省推销员B。这个推销员B从外省到全州市参加一个会议,A和B二人都去过这个餐馆。外省推销员来自于一个新冠疫区,并已经确诊!
案情似乎出现了转机,可是很快发现,根据外省推销员手机GPS信号显示,二人同时在餐厅里出现,只有短短的五分钟。难道五分钟就被传染了?她们在餐馆发生了什么?

P
PUTigersJr
男主李教授奉命前往餐馆调查研究破案。首先分析一下餐馆地形:餐馆面积9.2×10.5平方米,无窗,无通风系统,只有前后两扇门,和天花板上的两个空调出风口。男主立刻调取了第二号大杀器:全方位无死角CCTV监控系统。监控录像表明:6月12日高中生A下午3:57-5:20在餐馆用餐,而推销员B于下午5:15-5:43在餐馆用餐,这两个人确实只在餐馆里共存了5:15-5:20这短短五分钟!更奇怪的是,监控同时显示:二人的座位相隔6米多(见下图),远超疾控中心建议的安全社交距离2米。理论上,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这么长的距离,传染性是很低很低的。
P
PUTigersJr
这里贴个图,描述一下餐厅环境。这个图里椭圆黄色圈是桌子,灰色的圆圈们是一个个座位,浅紫色标记V1,V2...的是有人坐的位置,其它是空位。红色的圈B是外省来客B的座位,红圈A为高中生A的座位。Door1 和 Door2为两扇门,浅蓝色的方块儿是屋顶空调出风口。右边肉粉色区域标记了每个人在餐馆里的时间。 (图源:Kwon, et.al.J Korean Med Sci. 2020 Nov 30;35(46):e415.)
C
CleverBeaver
难道是招待员传递了病毒?
P
PUTigersJr
如果两个人没有直接的接触,那么是不是他们共同接触了餐馆里什么人或者物件呢?既然每一寸每一秒都被录下来了,男主仔细分析录像很快发现,二人从来没有跟同一个人说话,没有摸过同一个杯子,没有用过同一个盘子,甚至没有摸过同一个门把手!换句话说,没.有.过.任.何.接.触。那么,会不会外省来客B并不是传染源,另有别的传染源呢?
a
andyconnor
不是有人说眼睛也可以传播吗,戴眼镜加口罩感染的机率比单纯戴口罩的要低
C
CleverBeaver
lz继续 好精彩
a
andyconnor
去餐厅其实就是高危行为了,不管有没有和人直接接触没有。。。高中生A下午3:57-5:20在餐馆用餐, 疫情期间到餐馆不戴口罩用餐一个多小时,当然容易感染上啊
h
huuu
等。
麻辣粉丝
这个没有可比性 隔壁楼主并没有在外面把口罩摘下来外食
a
andyconnor
这个没有可比性 隔壁楼主并没有在外面把口罩摘下来外食
麻辣粉丝 发表于 2021-01-06 16:42

对的,这个高中生不戴口罩在人来人往的餐厅用餐一个多小时,本身现在这个行为就是高危行为,不得反而奇怪了。你要是天天待在家里一个人,最后还得的,那个破案一下,才有意思
P
PUTigersJr
去餐厅其实就是高危行为了,不管有没有和人直接接触没有。。。高中生A下午3:57-5:20在餐馆用餐, 疫情期间到餐馆不戴口罩用餐一个多小时,当然容易感染上啊
andyconnor 发表于 2021-01-06 16:41

事情发生在夏天,韩国当时已经感染人数很低,恢复正常餐饮了。
木牛流马
楼主请继续
C
CleverBeaver
气溶胶可以随着通风系统流动?
P
PUTigersJr
就在男主专心致志看片儿的时候,“流行病调查支持系统”跟踪发现,当时餐馆里用餐的其他人,又有两个人感染了 (C和D,座位标记在上图)。而且,对这三个人的病毒序列测序也发现,这三个人和外省来客B,携带的应该是同种病毒。
于是,刚刚被排除掉要去领盒饭的外省推销员B又回到了舞台中央。按现在的数据,传染源是她应该没错了。不过,餐馆里用餐这几个人彼此都没有什么联系,除了坐在B对面的D跟她有接触外,另两个人A和C的座位颇为分散,并不是直线距离跟她最近的人。餐馆里的其他人都没有被传染,包括服务B用餐的餐馆工作人员,跟A坐对面的V1,以及紧靠在C右边的V6。而且还有一些别的客人,比A跟B在餐馆共存的时间长多了。那么A和C是怎么被传染的呢?就是运气不好吗?
a
andyconnor
事情发生在夏天,韩国当时已经感染人数很低,恢复正常餐饮了。
PUTigersJr 发表于 2021-01-06 16:45

我三月到现在没进过餐馆一次,不管夏天有没有疫情好转,不管餐饮业有没有复工,餐馆本身就高危,人员混杂,进食这些都无法戴口罩,还有一边吃一边聊天的,戳沫横飞。除非跟我说本地疫情清零了,我才敢进餐馆
P
PUTigersJr
随行调查人员纷纷露出疑惑的表情,这个时候,一直在专心琢磨录像的男主突然眼里闪过一丝凌厉的光,紧接着背景响起了名侦探柯南出场音乐,男主李教授指了指录像里晃动了一下的吊灯,突然大吼一声:“真相只有一个!当时餐馆一定开了空调思密达!”
C
CleverBeaver
哈哈 思密达用在柯南身上 lol
P
PUTigersJr
我三月到现在没进过餐馆一次,不管夏天有没有疫情好转,不管餐饮业有没有复工,餐馆本身就高危,人员混杂,进食这些都无法戴口罩,还有一边吃一边聊天的,戳沫横飞。除非跟我说本地疫情清零了,我才敢进餐馆
andyconnor 发表于 2021-01-06 16:46

不去餐馆是对的,不过当时的人们没有都这么高警惕性,毕竟病毒偃旗息鼓很久了,政府也没有限制。
请耐心看到文末,会解释即便感染人数再少的地区,封闭的室内环境也不安全~
P
PUTigersJr
李教授立马叫来了一群学生到餐馆。虽然学生们很失望不是教授请客聚餐,不过听起来好像可以发文章毕业了呢!按照侦探小说的套路,学生们还原了当晚餐厅用餐的情形,每个人选择了一个当晚用餐的客人的座位,坐下来,然后纷纷拿出了碗筷,哦不对,拿出了一个奇怪的仪器:风速/风向测量仪:
于是餐厅老板看着这群人莫名其妙的拿着这个东西“哔哔哔”的量着空气里看不见的东西。其实,他们正在分析自己所在位置的空气流动方向和速度。
C
CleverBeaver
不去餐馆是对的,不过当时的人们没有都这么高警惕性,毕竟病毒偃旗息鼓很久了,政府也没有限制。
请耐心看到文末,会解释即便感染人数再少的地区,封闭的室内环境也不安全~
PUTigersJr 发表于 2021-01-06 16:50

对的对的 我看过推特上一个拿hamster做的实验
其实手接触的危险很小 室内气溶胶的危险很大 光6尺的社交距离是不够的
P
PUTigersJr
经过很多次测量和计算,终于总结画出了下面这个非常详细的图:
跟上图相比,这个图里添加了:餐厅里当时的风向(带箭头的黑线)和风速(标记在黑线旁边)。通过对餐厅空气流动的研究,李教授很快发现,B,C和A,正处于一个“风谷”。2号门旁边的空调出风口出来的风吹向传染源B,风在B身后撞墙,调转方向吹向A。这条风道非常牛,由于风速颇快,携带病毒大颗粒的能力也是杠杠的,坐风道里的A和C都被传染了。虽然只有短短五分钟,足够A吸入大量强风带来的病毒颗粒。其他没有正面迎接来自B的风的人,并没有被传染。
P
PUTigersJr
对的对的 我看过推特上一个拿hamster做的实验
其实手接触的危险很小 室内气溶胶的危险很大 光6尺的社交距离是不够的
CleverBeaver 发表于 2021-01-06 16:52

嗯嗯,病毒停留在物体表面再继续传染的几率很低,所以快递啥的没有太大隐患,但室内太危险了。
h
halcyon_zyq
经过很多次测量和计算,终于总结画出了下面这个非常详细的图:
跟上图相比,这个图里添加了:餐厅里当时的风向(带箭头的黑线)和风速(标记在黑线旁边)。通过对餐厅空气流动的研究,李教授很快发现,B,C和A,正处于一个“风谷”。2号门旁边的空调出风口出来的风吹向传染源B,风在B身后撞墙,调转方向吹向A。这条风道非常牛,由于风速颇快,携带病毒大颗粒的能力也是杠杠的,坐风道里的A和C都被传染了。虽然只有短短五分钟,足够A吸入大量强风带来的病毒颗粒。其他没有正面迎接来自B的风的人,并没有被传染。
PUTigersJr 发表于 2021-01-06 16:54

传染源B还带了口罩么?
t
todd6034
没那么复杂,真相就是他在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也就是眼神可以传染新冠病毒,可以去领诺贝尔奖了吗?快扫我的码
P
PUTigersJr
传染源B还带了口罩么?
halcyon_zyq 发表于 2021-01-06 16:55

可惜没有,她出差没有报告组织,只是被大数据系统发现的。传染源B后来还被人肉了。。。 当时韩国人的防范心理不严格,跟国内前一段时间大家到处玩差不多,大家都觉得没啥危险了。
果小小
经过很多次测量和计算,终于总结画出了下面这个非常详细的图:
跟上图相比,这个图里添加了:餐厅里当时的风向(带箭头的黑线)和风速(标记在黑线旁边)。通过对餐厅空气流动的研究,李教授很快发现,B,C和A,正处于一个“风谷”。2号门旁边的空调出风口出来的风吹向传染源B,风在B身后撞墙,调转方向吹向A。这条风道非常牛,由于风速颇快,携带病毒大颗粒的能力也是杠杠的,坐风道里的A和C都被传染了。虽然只有短短五分钟,足够A吸入大量强风带来的病毒颗粒。其他没有正面迎接来自B的风的人,并没有被传染。
PUTigersJr 发表于 2021-01-06 16:54

这样看来,在密闭环境开着空调并且坐在风道上是挺恶心的事,吸进了大量别人的飞沫。
P
PUTigersJr
调查到这里基本结束了,李教授完美解释了选择性传染的出现。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11月底韩国学术期刊JKMS上。文章发表后,美国同行纷纷羡慕的星星眼,毕竟,在美国这个推崇自由的隐私的地方,是不可能得到如此详尽的数据来进行流行病追踪研究的。
湫湫
国内上半年也有餐馆空调风出口传播病毒而导致就餐的人感染的案例。
P
PUTigersJr
新冠被认为主要是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呼吸时,呼吸道会产生飞沫。中美等各国的疾控中心给出的防疫指南上,主要都是针对防止飞沫传播。建议人们不要近距离接触,戴口罩,面对面说话不超过十五分钟,安全距离被定为2米之外等等,这些都是根据飞沫传播制定的相应对策。而此前好多传播病例都表明,病毒除了飞沫传播,也有可能通过其他手段,传的更远。李侦探这个例子,就为空气传播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指出了人们一直担心的空调这个大隐患,确实可以成为新冠的有力助攻。
湫湫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086614
一起餐厅新冠聚集暴发案例:涉及3家10人,空调或推波助澜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2020-04-22 21:14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日前,来自广州市疾控中心和广州越秀区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美国疾控中心出版的《新发传染病》杂志(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快报“COVID-19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ir Conditioning in Restaurant, Guangzhou, China, 2020”,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为广州市疾控中心主任杨智聪。 这项研究回顾分析了今年1月在广州一家使用空调的餐厅发生的一次疫情传播,涉及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就餐的3个家庭,共10个人被确诊为COVID-19。研究认为在这次传播链中,飞沫传播是由空调通风引起的,感染的关键因素则是气流的方向。 目前,国内多地疫情虽基本平息,但复工、开学、旅行等多项涉及密集人群的活动仍在谨慎中推进。杨智聪等人通过这项研究提醒,为防止COVID-19在餐厅的传播,建议加强温度监控、增加桌子之间的距离和改善通风。 曾在同一餐厅就餐,桌位之间距离大约1米 论文细节显示,2020年1月26日至2月10日,来自中国广州3个家庭(A-C家庭)的10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他们曾经在同一家有空调的餐厅用餐。其中一个家庭刚刚从湖北武汉过来。 研究人员对这10个病例进行了详细调查。1月23日,A家庭从武汉出发,抵达广州。1月24日,指示病例(患者A1)与其他3名家庭成员(A2-A4)在X餐厅共进午餐。另外两个家庭B和C,坐在同一家餐厅相邻的桌子用餐。 当天晚些时候,A1患者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入院治疗。截至2月5日,共有9人(A家4人、B家3人、C家2人)感染了COVID-19。 B和C家庭中受感染人员的唯一已知接触源是餐厅中的患者A1。研究人员确定,病毒在该餐厅中已传播给至少1名B家庭成员和至少1名C家庭成员,B和C家族的进一步感染是由家族内传播引起的。 论文提到,X餐厅是一栋有空调的五层建筑,没有窗户。餐厅的第三层面积145平方米;每层楼都有自己的空调(图)。每张桌子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米。A和B家庭共同在该餐厅的时间为53分钟,A和C家庭是73分钟。中央空调的出风口和回风口位于C桌上方。 1月24日,共有91人(83名顾客,8名工作人员)在这家餐厅用餐。其中,共有83人在三楼的15张桌子上吃过午饭。83名客户中,10人最终确诊为COVID-19患者。 另外73人被确定为密切接触者,并被隔离了14天。在此期间,这些接触者没有出现任何症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接触者的咽喉拭子样本和来自空调的6个样本(3个来自出风口和3个来自进气口)呈阴性。 空调或“助推”了飞沫转播 通过对潜在传播途径的检查,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这次暴发最可能的原因是飞沫传播。虽然指示病例(患者A1)在午餐期间无症状,但目前研究普遍存在症状前传播。 研究人员认为,考虑到B家族的潜伏期,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所有3个B家族成员都直接被患者A1感染。但是不能排除患者B2和B3被患者B1感染的可能性,B1是B家族中第一个发病的成员。 对于C家庭,可能的情况是患者C1和C2都被患者A1感染;另一种情况是,从1月27日开始,患者C1在照顾患者C2时被感染。 他们强调,这次疫情的传播不能仅用飞沫传播来解释。较大呼吸道飞沫(>5微米)在空气中只停留很短的时间,传播距离也较短,一般小于1米距离。而患者A1与其他桌位,尤其是C桌位之间的距离均为大于1米。 然而,来自空调的强劲气流可能将飞沫从C桌位传播到A桌位,然后传播到B桌位,然后再传播回C桌位(出风口→C→A→B→进风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包裹病毒的小液滴(<5微米)可以在空中停留,并可以超过1米的长距离传播。此前已有报道提示,SARS和MERS疫情传播中都存在潜在的气溶胶传播。 然而,X餐厅的工作人员和其他就餐者均未受到感染。空调涂片也均为核苷酸阴性。研究人员因此认为,这一发现与气溶胶传播不太一致。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气溶胶会倾向于跟随气流,而较低浓度的气溶胶在较远的距离可能不足以在餐厅的其他地方造成感染。 所谓的气溶胶传播,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目前尚没有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在传播途径方面,原“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的官方说法变更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总体来说,研究人员在此次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在这次传播链中,飞沫传播是由空调通风引起的,感染的关键因素是气流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患者B3是无症状的,在本次暴发中有1%的患者无症状,这也提示了疫情暴发中存在这条潜在途径。 为防止COVID-19在餐厅的传播,研究人员建议加强温度监控、增加桌子之间的距离、改善通风。
C
CleverBeaver
调查到这里基本结束了,李教授完美解释了选择性传染的出现。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11月底韩国学术期刊JKMS上。文章发表后,美国同行纷纷羡慕的星星眼,毕竟,在美国这个推崇自由的隐私的地方,是不可能得到如此详尽的数据来进行流行病追踪研究的。

PUTigersJr 发表于 2021-01-06 16:58

赞赞赞 谢谢lz!
P
PUTigersJr
李教授的调查结束了,但似乎给他留下了一定的心理阴影,以至于他很久没去过餐馆了。如果非得去公开场合,他经常随身携带一个风速测量仪,在周围人诧异的目光里,不时在空气中挥舞着...
故事讲完了,这篇文章是去年发表在作者公众号“普林小虎队”上的,看到隔壁的lz的高楼,突然想搬运过来,希望能轻松一下压抑的氛围,谢谢大家!
h
halcyon_zyq
新冠被认为主要是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呼吸时,呼吸道会产生飞沫。中美等各国的疾控中心给出的防疫指南上,主要都是针对防止飞沫传播。建议人们不要近距离接触,戴口罩,面对面说话不超过十五分钟,安全距离被定为2米之外等等,这些都是根据飞沫传播制定的相应对策。而此前好多传播病例都表明,病毒除了飞沫传播,也有可能通过其他手段,传的更远。李侦探这个例子,就为空气传播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指出了人们一直担心的空调这个大隐患,确实可以成为新冠的有力助攻。
PUTigersJr 发表于 2021-01-06 16:58

如果传染源带了口罩应该就会好很多,飞沫就会被有效阻隔。
P
PUTigersJr
没那么复杂,真相就是他在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也就是眼神可以传染新冠病毒,可以去领诺贝尔奖了吗?快扫我的码
todd6034 发表于 2021-01-06 16:56

P
PUTigersJr
谢谢搬运国内另一个类似报道的朋友,餐馆很危险,Newson看过来,以后还是别拿着纳税人的钱去吃饭了。
P
PUTigersJr
是那个餐厅里面空调口传播的吗?听我韩国同事说过
COHomeSearch 发表于 2021-01-06 16:24

一开始没敢回你的帖子,怕剧透太早了
C
Cherylshere
估计感冒、流感之类其他R0高的呼吸道传染病也有很多通过空调风道传染的,只不过没有有针对性得做过这么深入的研究
1
119ppp
笑死……求教授心理阴影面积大小
p
playagame
室内还是危险,特别是开空调有风的情况下,不能多待
u
underdoc

Coronavirus: this health official licks her finger while warning people not to touch their face - YouTube
P
PUTigersJr

underdoc 发表于 2021-01-06 17:10

这个这个!
P
PUTigersJr
这样看来,在密闭环境开着空调并且坐在风道上是挺恶心的事,吸进了大量别人的飞沫。
果小小 发表于 2021-01-06 16:57

生活中很多东西不能细想。。。。。。
a
andyconnor
室内还是危险,特别是开空调有风的情况下,不能多待
playagame 发表于 2021-01-06 17:10

所以我去超市,都是快进快出,眼罩口罩戴好,而且尽量超市刚开门6点时候去,人特别少。现在除了超市,也没其他机会和陌生人待在一个封闭环境了
u
underdoc
这样看来,在密闭环境开着空调并且坐在风道上是挺恶心的事,吸进了大量别人的飞沫。
果小小 发表于 2021-01-06 16:57

hmmmm... 游泳的时候......
果小小
hmmmm... 游泳的时候......
underdoc 发表于 2021-01-06 17:20

泳池里有消毒水好些吧,不过泳池里尿液唾液汗液什么都有啊,想想确实也很恶心
P
PUTigersJr
泳池里有消毒水好些吧,不过泳池里尿液唾液汗液什么都有啊,想想确实也很恶心
果小小 发表于 2021-01-06 17:21

千万别细想。。。
P
PUTigersJr
所以我去超市,都是快进快出,眼罩口罩戴好,而且尽量超市刚开门6点时候去,人特别少。现在除了超市,也没其他机会和陌生人待在一个封闭环境了
andyconnor 发表于 2021-01-06 17:17

手动给你点个赞!
u
uglysusan
如果传染源带了口罩应该就会好很多,飞沫就会被有效阻隔。
halcyon_zyq 发表于 2021-01-06 17:04

很想知道这个问题,如果B戴口罩,是不是即便有空调也不会传染别人?
w
white09
可不可以设计一个塞进鼻孔的过滤装置?这样,吃饭时没有口罩也不担心被感染
w
wanttoknow
风水风水~~!! 就是这个 一命二运三风水....
u
uglysusan
泳池里有消毒水好些吧,不过泳池里尿液唾液汗液什么都有啊,想想确实也很恶心
果小小 发表于 2021-01-06 17:21

游泳池,尤其是family/kids,小baby的,真的不能想。特别恶心🤢……我们在游轮上遇到过一次,真的是阴影面积太大了…
P
PUTigersJr
很想知道这个问题,如果B戴口罩,是不是即便有空调也不会传染别人?
uglysusan 发表于 2021-01-06 17:35

如果戴了密闭性好的口罩,能传播出去的病毒肯定大大减少,传染率应该很低。
P
PUTigersJr
可不可以设计一个塞进鼻孔的过滤装置?这样,吃饭时没有口罩也不担心被感染
white09 发表于 2021-01-06 17:36

可惜口腔也可以成为病毒的入口。。。
懒猫
楼主写的真好!赞👍
h
halama
游泳池,尤其是family/kids,小baby的,真的不能想。特别恶心🤢……我们在游轮上遇到过一次,真的是阴影面积太大了…
uglysusan 发表于 2021-01-06 17:37

这个我严重同意,特别是参加了一次baby游泳培训班之后…
g
golds
Interesting!! 谢谢楼主分享
w
white09
可惜口腔也可以成为病毒的入口。。。
PUTigersJr 发表于 2021-01-06 17:40

吃饭时通过口呼吸而入的病毒有没有可能达不到最低致病量?
u
uglysusan
如果戴了密闭性好的口罩,能传播出去的病毒肯定大大减少,传染率应该很低。
PUTigersJr 发表于 2021-01-06 17:39

是吧?! 我一直想,如果全民都做到只要出家门就时刻戴口罩,不碰触自己的脸部,主要不沾自己的唾液,一段时间后,空气里就不应该有病毒溶胶漂浮,户外户内都一样,工厂货运都一样,商品货物也会一样干净,但是,只是个理想状态……
m
mindstorm
写的好精彩。而且成功解释了感染还是主要靠气流,细小飞沫也一样能传染
P
PUTigersJr
吃饭时通过口呼吸而入的病毒有没有可能达不到最低致病量?
white09 发表于 2021-01-06 17:43

春天看过一个研究“到底多少新冠病毒粒子可以致病”的文章,记得是十几个就可以了,不过后来又有很多新的研究不同意这个看法,再后来也没有继续follow这个方向的研究了,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定论。
西
西北飘雪
回复 38楼湫湫的帖子
韩国教授这个是用中国广东CDC研究人员的研究思路。韩国的11月才发表,中国的四月就发表了
m
mindstorm
春天看过一个研究“到底多少新冠病毒粒子可以致病”的文章,记得是十几个就可以了,不过后来又有很多新的研究不同意这个看法,再后来也没有继续follow这个方向的研究了,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定论。
PUTigersJr 发表于 2021-01-06 17:53

无论同时接触多少病毒,以我的理解,只要一个病毒进入存活,就一定会致病。
总是记不住名字
那办公室中央空调的就很危险啊!
m
mindstorm
回复 38楼湫湫的帖子
韩国教授这个是用中国广东CDC研究人员的研究思路。韩国的11月才发表,中国的四月就发表了
西北飘雪 发表于 2021-01-06 17:55

是啊,在版上群嘲笑中国究的时候,中国传染链研悄悄领先了。。。
A
AkanaRika
赞科普
m
mindstorm
那办公室中央空调的就很危险啊!
总是记不住名字 发表于 2021-01-06 17:57

看来空调口危险性最小?
P
PUTigersJr
无论同时接触多少病毒,以我的理解,只要一个病毒进入存活,就一定会致病。
mindstorm 发表于 2021-01-06 17:57

对啊不是所有吸入的病毒都能存活,复制,体内扩张,所以研究的是平均吸入多少个颗粒会致病,当然不同的人的身体状况不同,特别容易生病的就更得注意。
s
semiotics
wow, 谢谢楼主讲故事,我们听故事学知识
h
happyyouni
这个案例符合我们对病毒的认知:在无任何防护的情况下,面部暴露在病毒中,5分钟就可以致病。所以室内一定要戴口罩啊,一分钟也不能摘下来,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空气中会传来病毒,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
P
PUTigersJr
看来空调口危险性最小?
mindstorm 发表于 2021-01-06 18:05

也不能这么说,根据这个研究,室内墙壁的分布可以导致气流各种旋转跳跃改变方向。。。
u
underdoc
回复 70楼mindstorm的帖子
please google 先天免疫 or innate immunity 
P
PUTigersJr
这个案例符合我们对病毒的认知:在无任何防护的情况下,面部暴露在病毒中,5分钟就可以致病。所以室内一定要戴口罩啊,一分钟也不能摘下来,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空气中会传来病毒,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
happyyouni 发表于 2021-01-06 18:19

这个例子里五分钟能吸入大量病毒颗粒主要是坐在风口里了,正常户外传播应该没有这么快,不过小心些是好的!
m
mindstorm
对啊不是所有吸入的病毒都能存活,复制,体内扩张,所以研究的是平均吸入多少个颗粒会致病,当然不同的人的身体状况不同,特别容易生病的就更得注意。
PUTigersJr 发表于 2021-01-06 18:11

对的。拼基因啊。。。
m
mindstorm
这个案例符合我们对病毒的认知:在无任何防护的情况下,面部暴露在病毒中,5分钟就可以致病。所以室内一定要戴口罩啊,一分钟也不能摘下来,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空气中会传来病毒,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
happyyouni 发表于 2021-01-06 18:19

典型的空气传播,美国这里一直在否定的东西。
m
mindstorm
回复 70楼mindstorm的帖子
please google 先天免疫 or innate immunity 
underdoc 发表于 2021-01-06 18:39

免疫的东西我还是知道一些的。需要免疫功好才能免灾。
u
underdoc
免疫的东西我还是知道一些的。需要免疫功好才能免灾。
mindstorm 发表于 2021-01-06 18:51

解释一下什么叫
“只要一个病毒进入存活,就一定会致病。”
定义什么叫存活
a
aquawhale
这跟我们之前在工厂里找particle source一模一样 做实验都能看到风口下面很明显的pattern 所以我一直觉得出了自己家门除非在空旷的户外周围没人 摘了口罩吃饭不管室内室外都不是低风险的 肯定很多人会讲吃了多少顿了也没事 所谓风险就是个概率问题
m
mindstorm
解释一下什么叫
“只要一个病毒进入存活,就一定会致病。”
定义什么叫存活
underdoc 发表于 2021-01-06 18:53

就是活着啊,没有被免疫系统干掉,这有什么可以解释的?
m
mindstorm
这跟我们之前在工厂里找particle source一模一样 做实验都能看到风口下面很明显的pattern 所以我一直觉得出了自己家门除非在空旷的户外周围没人 摘了口罩吃饭不管室内室外都不是低风险的 肯定很多人会讲吃了多少顿了也没事 所谓风险就是个概率问题
aquawhale 发表于 2021-01-06 18:54

嗯。同意。一句话:在外边,口罩不能摘。
P
PUTigersJr
这跟我们之前在工厂里找particle source一模一样 做实验都能看到风口下面很明显的pattern 所以我一直觉得出了自己家门除非在空旷的户外周围没人 摘了口罩吃饭不管室内室外都不是低风险的 肯定很多人会讲吃了多少顿了也没事 所谓风险就是个概率问题
aquawhale 发表于 2021-01-06 18:54

这个工厂里找particle source听着很有趣!有视频可以看吗?
u
underdoc
回复 86楼的帖子
定义怎么叫病毒“活着”
什么叫没有被“干掉”
或者你说说天然免疫可以在什么地方干掉病毒

千年老二
回复 72楼mindstorm的帖子
就像现在都说中国的冷链说是在甩锅,可能几个月后欧美疫情控制住了后,会出现某某研究表明冷链是会传播新冠。。。 全球一起合作1+1不好吗,非要自己研究自己的
d
diandian98
隔壁lz觉得自己保护的非常好了(我也觉得她的保护措施很到位),想不通怎么就能被传染。传染很强的病毒,真的很难防范,有时候就是运气不好。今天讲一个不久前发生在韩国的,欧巴教授化身侦探,应用大数据大杀器,侦破不同寻常的病毒传播案件的故事。
(重发自己公众号文章,贴图不太熟练,不过应该很快可以更新完。)
--- 突然发应过来应该把主帖子改成蓝色方便大家阅读。
--- 很快更完了就不加电梯了,谢谢大家捧场!以后继续讲故事,也欢迎关注作者亲子科普公众号“普林小虎队”。谢谢版主漂蓝~
PUTigersJr 发表于 2021-01-06 16:22

在美国的大多数人都是住独栋
很多华人都是网购买菜,疫情后再也不去室内的公共场所
隔壁楼主都没满足这些条件
B
Beau
安全距离2米纯粹是自我心理安慰,打个喷嚏飞沫能飞8米,餐厅吃饭又不戴口罩,不明白这有什么好破案的。。。
m
mindstorm
回复 86楼的帖子
定义怎么叫病毒“活着”
什么叫没有被“干掉”
或者你说说天然免疫可以在什么地方干掉病毒


underdoc 发表于 2021-01-06 19:08

你这是考察我?好吧,满足你一下,我给你用大白话说一次:
这个病毒现在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有两个受体,ACE2是主要的。在病毒被受体识别并成功转运进细胞内后,一个单分子新毒就能开始自己我复制,折叠,组装。免疫系统通过几个途径,对外来蛋白,核酸RNA进行剪切,标记,降解,或者影响正常组装,比如现在研究的AIDS药物会影响蛋白正常。病毒折叠组装不能成功,就会导致病毒无法完成复制,病毒蛋白,RNA都分别被蛋白酶,RNA酶降解,病毒死亡,叫做被干掉了。如果免疫不行,不能识别,无法完成攻击,病毒就会开始无障碍复制,全功能存活,这就叫活着,就叫没有被干掉。活着的病毒开始感染第二个细胞。
这些都在高中课本上,你去自学一下吧。我就高中学了点生物学知识 。。。
u
underdoc
这跟我们之前在工厂里找particle source一模一样 做实验都能看到风口下面很明显的pattern 所以我一直觉得出了自己家门除非在空旷的户外周围没人 摘了口罩吃饭不管室内室外都不是低风险的 肯定很多人会讲吃了多少顿了也没事 所谓风险就是个概率问题
aquawhale 发表于 2021-01-06 18:54

我来散布一下恐慌
新加坡把一个病人关在病房里,然后测了下病毒在屋子里的分布, 最。最有意思的是换气窗上有不少病毒
也就是说你在街道上走,也许墙那边屋子里有人生病了病毒从排气扇排出来 o(╯□╰)o


c
cathy3535
原来空调这么可怕!
z
zzsummer
嗯这个案例我看过,觉得很有道理。其实空调风口啥的挺强力的,是真心可能传染的。
u
underdoc
你这是考察我?好吧,满足你一下,我给你用大白话说一次:
这个病毒现在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有两个受体,ACE2是主要的。在病毒被受体识别并成功转运进细胞内后,一个单分子新毒就能开始自己我复制,折叠,组装。免疫系统通过几个途径,对外来蛋白,核酸RNA进行剪切,标记,降解,或者影响正常组装,比如现在研究的AIDS药物会影响蛋白正常。病毒折叠组装不能成功,就会导致病毒无法完成复制,病毒蛋白,RNA都分别被蛋白酶,RNA酶降解,病毒死亡,叫做被干掉了。如果免疫不行,不能识别,无法完成攻击,病毒就会开始无障碍复制,全功能存活,这就叫活着,就叫没有被干掉。活着的病毒开始感染第二个细胞。
这些都在高中课本上,你去自学一下吧。我就高中学了点生物学知识 。。。
mindstorm 发表于 2021-01-06 19:27

那你要补的课可太多了 “病毒就会开始无障碍复制,全功能存活,这就叫活着,就叫没有被干掉。活着的病毒开始感染第二个细胞。”
一个病毒无障碍复制就叫活着
那什么东西可以让正在复制病毒的细胞死掉? 什么东西可以让活着的病毒不能感染第二个细胞? 什么东西可以让感染了第二个细胞的病毒无法复制?

这可不是高中知识能学到的。
你还好意思说 “我也知道一点免疫么” 我在graduate school学了一大本都不好意思说
P
PUTigersJr
我来散布一下恐慌
新加坡把一个病人关在病房里,然后测了下病毒在屋子里的分布, 最。最有意思的是换气窗上有不少病毒
也就是说你在街道上走,也许墙那边屋子里有人生病了病毒从排气扇排出来 o(╯□╰)o



underdoc 发表于 2021-01-06 19:27

嗯不过我记得物体表面病毒存活率不高,刚刚呼出体外的病毒的致病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