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新民晚报,少年文艺,文汇报,从幼儿园读到大学,爸妈的故乡杂志。 Jaelynleaf 发表于 2020-12-16 21:09
我还记得我小学时候读〈故事会〉其中故事里面的对主角的描述:他不仅会说英语法语德语还有世界语。---当时想不通这个世界语到底是什么语言? chenchen01 发表于 2020-12-16 21:29
《茶余饭后》谁知道 seeyouagain 发表于 2020-12-16 20:40
我一直觉得世界语是一种语言呢?难道不是吗? autofill 发表于 2020-12-16 21:49
是一种语言,只是实际中没什么用罢了,小时候家里有过世界语的教材 thymetime 发表于 2020-12-16 23:24
很小的时候看过,到现在还印象深刻的两个故事,一个是说一对穷父子老是去河沟里摸螺蛳吃,然后有天在茶馆里争吵,爸爸打了儿子一巴掌结果儿子脑袋就下来了,发现里面全是虫。另外一个是一家人中年得子太高兴,办满月宴的时候把娃举起来然后头上的吊扇就把娃头给搅开了。看故事会的时候我就刚读小学吧,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还是很清楚,真是一辈子阴影。前面有基本封面我也都还记得。 chu~83~ 发表于 2020-12-17 01:13
还有儿童时代 ,有人记得吗 玫瑰的故事 发表于 2020-12-16 21:36
中国的杂志, 图书, 80 年代初期的质量很高很高 1990 年之后, 比较差 中国文化最好的时候 估计就是80年代初期吧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0-12-16 23:45
我长大后认为是作者胡乱编的,结果后面mm说真有。 chenchen01 发表于 2020-12-17 00:32
记得 有一期介绍张德培的 那时候觉得妈呀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帅的人 😂暴露年龄了 aenima 发表于 2020-12-17 12:49
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王鼎钧在自传散文《碎琉璃》中写道"时代就像筛子,筛得每个人流离失所,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
正如哲学上所讲的那样"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带来旧事物的灭亡,这是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那些旧事物存在过的痕迹并不会因为"过时"而消弭。
比如20年前的杂志《故事会》,它的火爆程度不亚于今天市面上的任何一款APP,甚至杂志内容堪称纸上"暗网",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它仍旧是许多人心中关于青春的一刻的记忆,你还记得吗?
一本神奇的杂志
如果说军事力量代表一个国家的硬实力,那么博物馆、杂志书籍则代表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经济发展步入正轨以后,我国高度重视人民的文化生活,各类杂志报刊层出不穷,在千禧年前后,有一本杂志火遍全中国,大街小巷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它就是《故事会》。
《故事会》于1963年正式创刊,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品,是一本只有32开、100页左右、图文并茂的小书,虽然书不大,但涉及内容十分丰富,满足全中国各个阶层人民的喜好,受众面积非常可观。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比较含蓄,各种文章书籍标题起的都比较"正经",像这种面向大众发行的报纸杂志用字更是谨慎。
可《故事会》这本杂志却另辟蹊径,杂志内容涵盖武侠志怪、都市情感等各种狗血大剧,标题用字大胆露骨,文章的关键词也都是各种劲爆词语,再加上简单勾勒的传神黑白配图,这也让《故事会》风靡全中国。
20年前的中国,互联网才刚刚起步,大多数的人精神世界都比较匮乏,信息闭塞再加上大家普遍生活水平比较低,众人唯一的信息来源就是通过阅读,同时阅读也是成本最低的一项娱乐活动,《故事会》的新颖猎奇迎合了许多人的需要。
那个时候车马漫长,很多人都是靠《故事会》打发时间,那个年代的中国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故事会》的触角遍及各地,从农民到白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它的受众超过同时期的很多杂志报刊。
虽然没有犹太人那样杰出的头脑,但中国人的智慧也不容小觑,在信息传递还没有今天这样便捷的时候,杂志报纸就是传递信息的绝佳之地,而接地气的《故事会》,广告更是紧贴社会现实,甚至在书中专门留有刊登广告的"巨篇",这也成为它受欢迎的一大因素。
这本杂志不仅本身内容丰富,刊登的广告也是各式各样,例如能提高孩子成绩的各种学习装备、各种开店做投资,自己当老板一夜暴富的"眼球刺激"、以及一些最新的电子科技产品,总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
可以说,那个年代一本小小的《故事会》承载着类似于今天手机上的一些功能。
一刊神秘的版本
一般正常的期刊杂志,每一期都有发刊号,可能有很多人没有注意过,有一期在市面上流传很广的《故事会》没有刊号,也没有售价,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怀疑这版《故事会》是盗版刊物,毕竟这版的很多内容都摆不上台面。
说不定在一些人家里还能找到这版没有刊号的《故事会》,它的杂志封面看起来非常正常,甚至标语也很积极向上,可实际上一切都只是欲盖弥彰,因为翻开书皮,里面的内容放到现在也绝对令人大吃一惊。
书里的内容大胆刺激,有些简直不能入目,粗俗的标题与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更不要说里面大量充斥着跌破世人三观的烂俗故事情节。
可能越危险的东西越令人着迷,放到现在,这种文章不管是在杂志上还是在公众号上都会被禁止发行,可在那个时候广受世人追捧,很多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偷偷躲着看。
与前文所说的所谓正版《故事会》的广告不同,这版《故事会》的广告狠到令人难以想象,它在违法犯罪的边缘不停试探,使得《故事会》简直就像是一个纸上"暗网"。
根据上面刊登的信息,人们可以购买威力巨大的高压水枪,可以让人一夜暴富的透视眼镜,还有据说根据200多年前的开奖记录开发的彩票分析机、以及各种能让家里水电表停转的"省钱小工具"。
还包括大家谈之色变的"麻药"、"假钞"、"迷幻药"、"枪支弹药"等,还有什么人喝了能说出银行卡密码的"吐真水",简直就是一个纸上"暗网"。
"暗网"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熟悉的是多多少少会听到,陌生则是难以触及,不过就像今天会有人想尽方法偷偷进入"暗网"一样,那个时候也肯定有很多胆大的人被《故事会》上的广告吸引,根据杂志上的购买信息拨打电话,不过是不是交"智商税"就不得而知了。
无论怎样在那个年代《故事会》仿佛给世人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那里面似乎都是大家难以想象的事件,给人一种平行时空的错觉。
其实这也正是今天的"暗网"给我们的感觉,在众人道听途说中关于"暗网"里面的东西,大部分都会让大家觉得匪夷所思,那些出现在《故事会》的违禁品,据说在"暗网"里存在此类交易,难怪会有人觉得20年前的《故事会》就像是一个纸上"暗网"。
一场意料之中的输赢
20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微小部分,可对于一个人来说几近是一生的四分之一,20年的时间,我们的世界早已被互联网所改变,只需要连上网,点击"搜索",不出门便能知晓天下事。
各种智能设备的发展让传统纸媒受到严重冲击,哪怕是昔日人手一本、随处可见的《故事会》也不可避免地陷入没落。往日《故事会》的最大卖点如今也是它受到冲击的关键点,因为完全可以被智能机所代替,它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了。
曾在躲在被窝、打着手电偷看《故事会》的少年如今可以通宵玩着手机,曾经1元一个的游戏、3元一首的彩铃如今都可以在手机里免费下载,在与智能手机的这场对抗赛中,《故事会》的输赢早已显而易见。
《故事会》历经50多年,曾先后三次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现在《故事会》并没有停刊,不过因为各种法律法规的健全、个人资料等信息的完善,《故事会》上不可能再出现那种违禁物品和违法信息。
它早已不再处于昔日遍地开花的巅峰时刻,不过它的确丰富了一代人的文化生活,始终是80、90这代人青春里难以忘怀的纪念。
《故事会》中有不被法律法规所容许的内容,但它贴近群众、贴近现实的可许之处也是不容忽视的,不过总的来说它没落是符合旧事物发展规律的,它也是时代的浪潮中无数被淘汰的旧事物的缩影。
20年过去了,无数人的青春也逝去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感怀自己的青春时,还能记得一本叫《故事会》的杂志。高晓松在《如丧》中写道"与岁月对望,所有人都老了,再没有人死于心碎。"
时间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总是在无形中悄悄溜走,让人猝不及防又无可奈何。不可否认时间在给我们带来遗憾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惊喜,一百年前,我们渴望国家站起来,五十年前,我们希望国家富起来。
如今我们国家也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这是时间带给我们的礼物。我们不必遗憾逝去的事物,毕竟也有人说过"历史就是一个轮回"。
也许在下一个二十年,纸媒找到更好的发展道路,会恢复往日荣光,那个时候说不定《故事会》会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用最通俗、真实的内容吸引更多的观众。
不觉得浪费时间吗。这种读物花了这么多时间。
我一直觉得世界语是一种语言呢?难道不是吗?
在学校的书报亭惊鸿一瞥过,随手翻了两页,好像都是小黄故事
是一种语言,只是实际中没什么用罢了,小时候家里有过世界语的教材
90年代之后很庸俗
1990 年之后, 比较差
中国文化最好的时候 估计就是80年代初期吧
阿阿,原来真有叫世界语的语种?
我长大后认为是作者胡乱编的,结果后面mm说真有。
当时好像真的是有世界语,现在大概早销声匿迹了吧
吓死人
你说的这俩我都有印象!真的很吓人
我懂的。
世界语是苏联或者俄罗斯的一个人发明出来的,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 :P
握手握手 吊扇那个到现在还是阴影 所以有娃后只敢买Dyson
世界语好像短期流行过一阵,后来被英语取代了。
世界语是一种人造语言,现在还是有人学习的,但是使用者有限。
你说的这俩也看过,一模一样的故事。忘了是不是故事会了,有阴影但是也有警醒作用。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女演员晚上下班回家,被一个坏人给抓了,然后骑车带她回家,她很害怕,但是脑子没吓坏,她是女演员随身带着化妆品,在车后面给自己画了个吊死鬼装,坏人回头一看吓得魂飞魄散的逃了。。
服了,又吓人又搞笑 有时候看书太恐怖我就放下了,反而是电影,多吓人的也能看下去,大不了把声音关了
爸妈只给买儿童时代,少年文艺,读者。。
我记得这个脑袋打下来的故事!
记得 有一期介绍张德培的 那时候觉得妈呀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帅的人 😂暴露年龄了
很多人90年以前还不认识字 或者没出生哪
纯惊叹刚上小学就识那么多字,我一年级的时候还得靠拼音辅助。
这个真的有。小时候在新闻联播里看过,说今年学习世界语的人数达到了多少,世界语很popular的之类的报道 后来就很少听人提起了
这个是童年阴影
只记得他的海飞丝广告
记得,从小就订,还订了《少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