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中国大妈吓呆 -------- 夺取数学界诺贝尔奖的德国"小鲜肉"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0年12月8日 20点46分 PT
共 (13)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M
Mcdonald
接近 4 年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舒尔茨年仅24岁就成了德国大学的教授
夺数学界诺贝尔的德国"小鲜肉"
24岁当上德国大学正教授、27岁获得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等多项国际大奖殊荣─他是皮特˙舒尔策,百年难逢的数学奇才。今年年仅30岁的他,在四年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中,荣获〝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德国之中文网)菲尔兹奖正名为〝国际杰出数学发现奖〞,堪称数学界里的诺贝尔奖,对数学家而言实为最高荣誉奖。该奖由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发起,自1936年开始每四年颁发一次。长久以来被视为是菲尔兹奖角逐者的舒尔策,今年果然不负众望获颁此大奖。
数理界最高荣誉
8月1日,来自世界各地的菁英代表、代数和几何领域的专家、以及统计学家与理论家,于里约热内卢齐聚一堂,参加为期八天的国际数学家大会。而菲尔兹奖是整场大会最受瞩目的焦点, 该奖项于第一天直接颁发,由国际数学联盟(IMU)评审团选出。波恩大学的数学教授舒尔策(Peter Scholze)就是其中的优秀得主。 舒尔策目前在波恩的豪斯道夫数学中心工作,他研究的领域是〝数论和几何〞。 听起来很复杂,但确实也是如此。在学校,仅少数人能真正享受在数字的世界里,大多数人对数学通常是一头雾水。〝我原则上不认为你必须得一直理解数学里的每一个环节〞舒尔策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道。
并非一蹴可几
舒尔策认为要说明他的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连他的许多同事也难以理解他的研究主题与其关联性。 例如:状似完备空间(Perfectoid space)─数论的一个特定区块。在他一次关于这个主题的讲座中,有将近一半的听众竟纷纷离席, 因为太复杂了。〝我甚至无法向数学家解释我现在正在做什麽〞舒尔茨说。 学生时期,他经常在波恩大学聆听有关算术几何的演讲。〝我当时什麽也不懂",他坦承道。 即使如此,舒尔茨总能在每一场演讲中学到很多东西。他以超乎常人的速度完成学业,才花三个学期就拿到学士,硕士更是只花两个学期的时间就毕业了,至今获奖无数。 今年7月开始,他担任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所长。学界专家们一致认为,皮特˙舒尔策无疑是当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另类的教授
谈到数学教授,不少人总会不自觉的在脑海里筑起艰涩、枯燥等刻板印象。然而,舒尔茨可不像我们想像的那般。很难相信眼前这位长发及肩且富同理心的年轻人,竟全心投入于这个特别的领域,并且徜徉在数字世界里。比起教授,他给人的感觉比较像是学生。如果让他到大学以外的地方,你可能会认为他更像是一个音乐家、一个绿党候选人、或者一个环保倡议者。但显然的,这些臆测都错了─皮特˙舒尔策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实干型天才。
M
Mcdonald
接近 4 年
2 楼
皮特·舒尔策,德国算术代数几何学家,数学领军人之一。他提出了状似完备空间理论,并在动机理论和朗兰兹纲领这两个代数几何学的大方向上有杰出贡献。他于2018年获得菲尔兹奖,现任教于德国波恩大学。
舒尔策在
东德
德累斯顿
出生,在
腓特烈斯海因
长大,后因成绩优异进入位于
柏林
的海因里希-赫茨-强化高中(Heinrich-Hertz-Gymnasium)就读。
[6]
他在学生时代积极参加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获得3金1银:2004年银牌,2005年满分金牌,2006、2007年金牌。
[7]
他的高中老师觉得他已经出色到老师无法指导他了,所以将他推荐给
柏林自由大学
的克劳斯·奥特曼(Klaus Altmann)教授。
[8]
舒尔策极强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给奥特曼留下了非同一般的印象,能让许多博士研究生倍感吃力的
代数几何
教材却能被当时还是高中生的舒尔策只凭自学看懂。
[8]
2007年中学毕业后
[9]
,他进入
波恩大学
学习数学。他只用3个学期完成本科课程,2个学期完成硕士研究生课程。2012年,他在迈克尔·拉坡坡特(Michael Rapoport)的指导下,凭借硕士论文,破例获得了波恩大学数学博士学位。
2012年,刚毕业不久的舒尔策以24岁的年龄成为德国最年轻的正教授。
舒尔策的工作集中于
算术几何
中的纯局域特性(purely local aspects),属于
朗兰兹纲领
的范畴,比如
p-进数
的几何及其应用。他将
格尔德·法尔廷斯
、
让-马克·方丹
及基兰·凯德拉雅(Kiran Kedlaya)等人的工作以更紧凑化的形式表述。他在圭依·恩尼亚(Guy Henniart)、迈克尔·哈瑞斯(Michael Harris)和
理查·泰勒
等人的基础上,补充了朗兰兹局部域联络(法语:correspondance de Langlands local)的一种新表示方法。他在博士论文中引入了一种名为
状似完备空间
的新概念及相关技术
[13]
[14]
,可将
局部域
上的算术问题简化表示为特定的
特征
及特征域的组合。他在论文中利用此技术导出了
皮埃尔·德利涅
的“权重单值性猜想”(英语:weight-monodromy conjecture, 法语:conjecture de monodromie-poids)在一个特殊情形下的解。
[15]
应用该技术也可将
霍奇理论
中的法尔廷斯“近纯定理”(法语:théorème de presque pureté)加以推广。
[16]
此外,此技术也能提供新角度展现其它问题,在
志村簇
或由拉坡坡特(Rapoport)和钦克(Zink)引入的空间中都可找到实例。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
数学
机构
波昂大学
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
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
M
Mcdonald
接近 4 年
3 楼
皮特·舒尔策(德语:Peter Scholze,德语发音:
[ˈpʰeːtʰɐ ʃɔlʦə]
,1987年12月11日-),
德国
算术
代数几何
学家,数学领军人之一
[2]
[3]
[4]
。他提出了
状似完备空间
理论,并在
动机
理论和
朗兰兹纲领
这两个代数几何学的大方向上有杰出贡献。他于2018年获得
菲尔兹奖
,现任教于德国
波恩大学
[5]
。
M
Mcdonald
接近 4 年
4 楼
舒尔茨20岁才进入大学学习,仅仅用了3个学期便学完了本科,接着,又用2个学期学完了研究生内容。随后,舒尔茨继续跟着他的硕士导师米歇尔.拉波波特(MichaelRapoport),继续完成了博士研究。2011年,舒尔茨提前完成了毕业论文,并将它交给了导师拉波波特。
而拉波波特看到了舒尔茨的论文之后,大为震惊,表示舒尔茨已经可以博士毕业了,舒尔茨这篇博士论文究竟有多牛呢,他在论文里首次提出了状似完备空间(perfectoid space)概念,它们的定义受到方丹和温唐贝热关于伽罗瓦理论一个经典结果的强烈启发,把之前由法尔廷斯等人开创的一系列基础理论系统化。
具体来说,状似完备空间是由舒尔茨引入的一类存在于P进几何领域的代数几何对象,他的研究建立在 p 进数(p-adics)的基础上,和素数紧密相连。这个理论的关键是:在舒尔茨的状似完备空间空间几何学中,一个质数能够由与之相关的一个 p进数来表示,类似于方程中的变量,由此,几何方法得以应用到代数领域中。
状似完备空间空间理论是崭新的理论,但是已经十分强大,至今发现的每一类例子都导致获得算术几何里重要和深刻的定理。在过去的几年中,舒尔茨和几位领域中的开创者已经使用这个方法,解决了代数几何中许多的难题,收获了极大的赞誉。被人们称为“代数几何未来几十年最具潜力的几大框架体系之一”。
除此之外,舒尔茨还在论文里给出了数学家皮埃尔·德利涅的一个猜想——Weight-monodromy猜想的特殊解法。
舒尔茨凭借着25岁发表的一篇博士论文,成为了数学界耀眼的新星,全球瞩目的数学天才。
R
Random0000
接近 4 年
5 楼
这个不是老新闻了么?
M
Mcdonald
接近 4 年
6 楼
正因为其在数学上卓越的天赋,2011年,24岁的舒尔茨就已经成为了克雷数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克雷数学研究所最为人熟知是它在2000年5月24日公布的千禧年大奖难题。这七道问题被研究所认为是「重要的经典问题,经许多年仍未解决。」解答任何一题的第一个人将获颁予一百万美元奖金,所以这七道问题共值七百万美元。 作为一个国际基金会该研究所,克雷数学研究所在世界多个科研中心设有机构。成为该机构资助的研究生是青年数学家的莫大荣誉,并且,该机构的研究生可以选择在世界上的任意一个地方进行自己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自由权利。
除此之外,24岁的舒尔茨还成为了波恩大学W3级(德国最高级别)的教授,负责任教该大学入选精英大学计划的数学研究生院。创下了德国最年轻教授的纪录。 2012年,舒尔茨被授予Prix and Cours Peccot。 2013年,舒尔茨被授予拉马努金奖(SASTRA Ramanujan Prize)。 2014年,舒尔茨获得克雷研究奖(ClayResearch Award)。 在2015年,舒尔茨凭借他开创的状似完备空间理论解决了Weight-monodromy猜想的特殊情形,而获得由美国数学学会颁发的Cole Prize中的代数奖。 同年,舒尔茨还拿下了奥斯特洛斯基奖(Ostrowski Prize)和费马奖(FermatPlze)。 2016年,舒尔茨依旧没停下拿奖的步伐,先后获得莱布尼茨奖(L eibniz Prize)以及欧洲数学学会奖(EMS Prize)。 尤其是德国学术最高奖——莱布尼茨奖,舒尔茨更是至今348位获奖者中唯一一位30岁以下的。 2018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式上,还不到31岁的舒尔茨,在陪跑一届之后,终于不负众望,拿下了菲尔兹奖。
在32岁之前,舒尔茨就已经拿遍了数学界除了阿贝尔和沃尔夫奖之外的所有大奖,有人甚至称他为格罗滕迪克的接班人。 舒尔茨甚至被寄希望于实现数学的大统一。
1967 年的时候,30岁的普林斯顿数学家罗伯特·郎兰兹曾试探性地给著名数学家韦伊写了一封信。 朗兰兹在他的信中提出,数学上两个差之千里的分支,数论和调和分析可能是相关的。在这封信里,朗兰兹提出了指引数学界发展的伟大构想——朗兰兹纲领。 朗兰兹纲领指出这三个相对独立发展起来的数学分支:数论、代数几何和群表示论,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而连接这些数学分支的纽带是一些特别的函数,被称为L-函数。 朗兰兹认为为L-函数可以充当将各数学分支联系一起的纽带。朗兰兹提出了怎样对一般的简约群的自守表示定义一些L-函数,并猜测一般线性群自守表示的一些L-函数跟来自数论的伽罗瓦群的一些表示的L-函数是一样的。 这个猜想被朗兰兹本人和其他数学家进一步拓展、细化,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揭示数论、代数几何、表示论等学科之间深刻联系的猜想。 朗兰兹纲领被成为实现数学大一统的宏伟蓝图,而舒尔茨被认为将可能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而有数学家认为P进数有可能实现大一统的,即任意给定的素数 p 的替代表示。从一个任意正整数创建出一个 p 进数,就要将这个整数表示成 p 进制的数,然后再反向表达。比如要把整数 20 表示成 2 进数的形式,你就先写出 20 的二进制表达 10100,然后再倒序来写,就是 00101。同样的,20 的 3 进数是 202,4 进数是 011。 p 进数的特点也会稍有不同,其中最明显的是数的“距离”问题:若两个数之差能够被 p 的多次幂整除,那么这两个数距离就“接近”,幂次越高,距离越近。例如,11 和 36 的 5 进数就很近,因为它们的差是 52。但 10 和 11 的 5 进数就相隔甚远。 p 进数是数论领域中的核心部分。怀尔斯在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时候,几乎每一步都涉及了 p 进数的概念。 为什么数学家认为舒尔茨被认为将可能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因为舒尔茨将朗兰兹纲领拓展到了到“三维双曲空间”以及更广泛的结构,通过构建三维双曲空间的状似完备空间,他发现了一套全新的互反律。他的同事、同在波恩大学的数学家欧根·赫尔曼(Eugen Hellmann)曾评论说:“舒尔茨发现了一种至为简洁与精确的方式来整合该领域之前的工作,这个优雅的理论框架可以超越所有已知的结果。” 许多数学家都在享受舒尔茨的研究成果,比如法国数学家洛朗•法尔格也在以舒尔茨的研究为基础来理解朗兰兹纲领中与 p 进数有关的部分。
如今,还不到33岁的舒尔茨还处于数学家的巅峰时期,他的未来还存在着许多的可能性,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他将成为数学界新的领袖之一。
M
Mcdonald
接近 4 年
7 楼
这个不是老新闻了么?
Random0000 发表于 2020-12-08 23:30
这里的中国大妈不是说白人的数学极差吗?
M
Mcdonald
接近 4 年
8 楼
这个不是老新闻了么?
Random0000 发表于 2020-12-08 23:30
这里的中国大妈不是说白人做数学题很差啊, 一个个智力极其低下啊!!
M
Mcdonald
接近 4 年
9 楼
这个不是老新闻了么?
Random0000 发表于 2020-12-08 23:30
E
EvenOdd
接近 4 年
10 楼
菲尔兹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华裔得奖人
丘成桐
(Shing-Tung Yau,1949年-),华裔美国数学家,籍贯中国梅州
陶哲轩
(Terence Chi-Shen Tao,1975年-),澳洲华裔天才
Both are related to HK! 两者都与香港有关!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98%E6%88%90%E6%A1%90
丘成桐
(英語:
Shing-tung Yau
,1949年4月4日-),男,祖籍
广东
蕉岭
,生于
汕头
,美籍华裔
数学家
,曾獲數學界最高榮譽
菲尔兹奖
及
沃爾夫數學獎
。自小在
香港
長大並完成本科,後入籍
美國
。目前担任
哈佛大學
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
主任。他是加州大学华裔学者协会创会理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6%E5%93%B2%E8%BD%A9
陶哲轩
(英語:
Terence Chi-Shen Tao
,1975年7月17日-),
华
裔
数学家
,童年时期即
天资过人
[2]
,24歲當
UCLA
數學系終身教授,31歲獲
菲爾茲獎
。 家庭 父親陶象國(Dr. Billy Tao)是
兒科
醫生,生於
中国大陆
上海
,1969年
香港大學
內外全科醫學士
畢業。
[3]
母親梁蕙蘭(Grace Tao)是
香港大學
物理及數學
一級榮譽
畢業
[4]
,曾在香港當中學數學老師
[5]
。兩人在香港大學結識
[6]
,1972年舉家移民澳洲,是第一代
澳洲香港移民
。
[7]
M
Mcdonald
接近 4 年
11 楼
德国
教育体制主要是从中世纪后开始发展。起先,受教权只属于贵族、神职人员,随后才普及至一般国民,发展出全民教育体系。而义务教育则是建构在
马丁·路德
思想影响下:
普鲁士王国
是世界最早设立国民教育系统的国家之一。当时Volksschule课程是一个8年教育,并提供当时早期工业化世界的所需,同时也因为新人文主义的产生,影响到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阅读、写作、算术,以及道德、责任、军训等。上层社会和富裕阶级的小孩通常进入4年的私立学校并接受一些大学预科的课程;而一般大众则几乎无法进入中等学校。
拿破仑战争
后,普鲁士引进国家教师认证资格(1810年)。这提升了教师之水准。1812年,普鲁士开始设置中等学校的升学考试(这在1788年已被发明);截至1871年,整个德意志帝国,都沿用这种制度。 1871年后,德国学校教育正式系统化、国家化:更多学校被成立,用来训练教育良好的年轻人。当时有数种不同的学校:
Gymnasium,8年或9年制(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或希伯来语,以及一种现代语言,如英语、法语) Realgymnasium,9年制(学习拉丁语、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 Realschule,6年制(没有大学入学资格,不过毕业之后可以插入有职业科的 Gymnasium 高年级,或去念 Ausbildung 职业培训学校,或直接进入职场工作) Oberrealschule,9年制(学习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盟军(
苏联
、
法国
、
英国
、
美国
)在各自的占领区设置他们自己想法的教育系统。当西德在1949年取得部分独立后,在其新宪法授与各州政府教育的自治权,而教育体制主要以
联邦主义
为其核心概念,强调各邦的文化独特性Bildungshoheit,因而至1955年之前,各邦皆致力于将每个地方不同的教育体系同化,使各邦皆有各自成体系的教育结构。但这也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复杂和多样的学校系统,许多学生必须到其他不同的地方完成他们的学业。
随后人们开始针对教育体系的发展与结构进行一些讨论与研究,在1973年时便产生了第一个“教育计划Bildungsgesamtplan”,主要致力于教育体系的改革与扩大发展,然而这个计划的许多目标都尚未达成,因此德国直至今日都还持续进行教育改革的脚步。
德国的教育体系为12至13年义务教育,大致上为初中等教育的阶段,实际上教育体制因邦而异。学前教育端赖家长的意愿,可将儿童送往托儿所,纯属非强迫性。小学阶段除了少数邦为6年(如
柏林
)之外,其余为4年。在中等教育阶段,德国主要采行的制度为"一本三枝",在晋升至中学阶段期间,存有一为期两年的
定向阶段
(Orientierungsstufe),借此可以透过老师的建议以及学生与家长的意愿,决定往后就读的学校。中等教育主要有三种学校可供选择,依次为基础
职业中学
(Hauptschule)、实用
专科中学
(Realschule)以及文理科的
高中
(Gymnasium)。 成绩程度较好的学生通常选择文理科的高中就读,为期约九年,乃进入高等大学教育必经之路,学生以升大学为主要出路,政府领导阶层、社会精英多半出自于此。1972年文教部长联席会议议决签署的“关于改组中等教育第二阶段文法中学高级部协定”(Vereinbarung zur Neugestaltung der gymnasialen Oberstufe in der Sekundarstufe II)为文理科高中奠定了健全的架构,其内容如下: 文理科高级中学部(Gymnasiale Oberstufe)一律自第11到12或13学级,学校可自行设计选修形式的“导入阶段”,以高中会考文凭(Abitur)及大学入学为终极目的,各邦之间对会考文凭的资格必须相互承认。 文理科高中部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其必修与选修课程均在各分成基础课程(Grundkurs)及专长课程(Leistungskurs)两类,必修课程分为语言、
文学
、
艺术
、
社会科学
、数学物理与
科技
、
宗教
、
体育
等领域。选修课程通常即为大学各学域的基础课程或入门课程。学生必修两门以上的专长课程,其中一科必须为语文、
数学
或
自然科学
。 高中会考共考4门学科,必修的两门专长课程是其中之二,另两门为基础课程。此外,为扩充选修课程的范围与深度,也加入
心理学
、
法学
、
社会学
、
经济学
、
资讯学
等课程。 成绩程度次好的学生常常会进入实用专科中学,学程约5或6年。学校以培养中等的工商业界、政府机关的实务专业人才为主。其课程以现代科目、现代语言为主要特色,特别强调配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科目,其中必修部分又可归纳为下列5类: 外国语(常为
英文
、法语、西班牙语)
数学
-自然科学:
数学
、
物理
、
化学
与
生物
。
社会
与
经济
:
历史
、
经济学
与
地理
。
家政
与社会科学 音乐艺术。到了七年级有选修科目,如
自然
、
工艺
、
美劳
与第二外语(常为
法文
)。 学生可以选择必修科目中的2-3类参加结业考试;毕业生泰半继续接受全时制的高级职业技术教育或科技类的高等教育,少部分接受所谓二元职业训练(二技)。 学业程度欠佳的学生则就读5年制的职业中学,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较简单,课程有
宗教学
、
德语
、
地理
、
历史
、
音乐
、
美劳
、
工艺
、
经济学
、
英文
、
数学
、
理化
、
生物学
及体育课,毕业生多继续进入
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Duales Ausbildungssystem)完成学徒训练,并以从事手工业、制造业为主。此外,某些邦中尚有综合学科高中(Gesamtschule),学年3-7年视不同形式而定,是改革传统中学三分学流的产物;目标在提供所有学生均等的教育机会与适当的学习环境,让个体独特的性向、能力能充分发展,避免过早分化与决定,给予学生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本节列出大部分学校的特点,但是由于德国各州独立,因此有许多差异性。 德国各州都有自己的教育系统。 每个学校会将大约同一年龄(同一年出生的)学生放置为同一个年级获班级,国小(一到四年级或六年级),orientation school (如果该州有), orientation phase (初等中学,五到六年级),以及 Realschulen 学校或 Hauptschulen 学校五到七年级或是十年级;“语法学校”(五到七年级或是十年级(依照不同州规定))。
[4]
) 上课时会将学生做在个别的座位,或是长椅,有时候会沿着一个半圆形或是其他形状的形式排列座位。在毕业考试期间,为了防止作弊,才会将座位个别分开。 通常学校没有
校服
或是
着装守则
。许多私立学校会有简单的服装仪容规定,例如禁止穿短裤,穿拖鞋,穿洞洞装等。某些学校会开始实验性使用校服,但不如英国学校的校服这么正式。大都是正常的毛衣或是圆领衫,以及特定颜色的裤子,有时候衣服上会有校徽。通常在高中或是 Realschule 以及 Hauptschule 的毕业班上会看到自制班服。 学校通常在上午7:30到8:15间开始。并通常在中午12点结束。 公立学校的上课时间为一节课 45 分钟。每一门科目一个星期大约上二到三节课(主要科目如数学,德语或是外国语则为四到六节课),并且不会连续超过两节课。上课或下课则会使用铃声提示。 测验,通常使用“非选择题”,而不使用
选择题
。十一年级时,会包括不超过三个的体能测验。在中学阶段,测验时间通常不会超过九十分钟,但是在十年级到十二年级之间则常常会超过四节课时间(中间不休息)。 所有的学校都会教一门
外语
(大都是英语) 至少学习五年。在高中(Gymnasium)阶段的外语则更加艰深以及文学性质。在高中(Gymnasium),学生可以选择更多的语言(大部分是英语,法语,俄语(东德地区) 或是拉丁语)。五年级为外语,七年级为必修第二外语。某些高中甚至会要求第三外语(如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俄语,拉丁语或是古希腊语),或是在九年级或是十一年级增加选修课程(通常是一或两个科目,如英国政治(英语以及政治), 营养学(生物学)或是媒体研究(艺术与德国)。高中通常在十一年级提供进阶课程,某些学校甚至会有第四外国语。 在毕业之前,学生通常得经历一连串的笔试以及口试(Gymnasien 称之为 Abitur ;Realschulen 以及 Hauptschulen 称之为 Abschlussprüfung)。
M
Mcdonald
接近 4 年
12 楼
M
Mcdonald
接近 4 年
13 楼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舒尔茨年仅24岁就成了德国大学的教授
夺数学界诺贝尔的德国"小鲜肉"
24岁当上德国大学正教授、27岁获得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等多项国际大奖殊荣─他是皮特˙舒尔策,百年难逢的数学奇才。今年年仅30岁的他,在四年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中,荣获〝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德国之中文网)菲尔兹奖正名为〝国际杰出数学发现奖〞,堪称数学界里的诺贝尔奖,对数学家而言实为最高荣誉奖。该奖由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发起,自1936年开始每四年颁发一次。长久以来被视为是菲尔兹奖角逐者的舒尔策,今年果然不负众望获颁此大奖。
数理界最高荣誉
8月1日,来自世界各地的菁英代表、代数和几何领域的专家、以及统计学家与理论家,于里约热内卢齐聚一堂,参加为期八天的国际数学家大会。而菲尔兹奖是整场大会最受瞩目的焦点, 该奖项于第一天直接颁发,由国际数学联盟(IMU)评审团选出。波恩大学的数学教授舒尔策(Peter Scholze)就是其中的优秀得主。 舒尔策目前在波恩的豪斯道夫数学中心工作,他研究的领域是〝数论和几何〞。 听起来很复杂,但确实也是如此。在学校,仅少数人能真正享受在数字的世界里,大多数人对数学通常是一头雾水。〝我原则上不认为你必须得一直理解数学里的每一个环节〞舒尔策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道。
并非一蹴可几
舒尔策认为要说明他的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连他的许多同事也难以理解他的研究主题与其关联性。 例如:状似完备空间(Perfectoid space)─数论的一个特定区块。在他一次关于这个主题的讲座中,有将近一半的听众竟纷纷离席, 因为太复杂了。〝我甚至无法向数学家解释我现在正在做什麽〞舒尔茨说。 学生时期,他经常在波恩大学聆听有关算术几何的演讲。〝我当时什麽也不懂",他坦承道。 即使如此,舒尔茨总能在每一场演讲中学到很多东西。他以超乎常人的速度完成学业,才花三个学期就拿到学士,硕士更是只花两个学期的时间就毕业了,至今获奖无数。 今年7月开始,他担任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所长。学界专家们一致认为,皮特˙舒尔策无疑是当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另类的教授 谈到数学教授,不少人总会不自觉的在脑海里筑起艰涩、枯燥等刻板印象。然而,舒尔茨可不像我们想像的那般。很难相信眼前这位长发及肩且富同理心的年轻人,竟全心投入于这个特别的领域,并且徜徉在数字世界里。比起教授,他给人的感觉比较像是学生。如果让他到大学以外的地方,你可能会认为他更像是一个音乐家、一个绿党候选人、或者一个环保倡议者。但显然的,这些臆测都错了─皮特˙舒尔策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实干型天才。
皮特·舒尔策,德国算术代数几何学家,数学领军人之一。他提出了状似完备空间理论,并在动机理论和朗兰兹纲领这两个代数几何学的大方向上有杰出贡献。他于2018年获得菲尔兹奖,现任教于德国波恩大学。
舒尔策在东德德累斯顿出生,在腓特烈斯海因长大,后因成绩优异进入位于柏林的海因里希-赫茨-强化高中(Heinrich-Hertz-Gymnasium)就读。[6]他在学生时代积极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3金1银:2004年银牌,2005年满分金牌,2006、2007年金牌。[7]他的高中老师觉得他已经出色到老师无法指导他了,所以将他推荐给柏林自由大学的克劳斯·奥特曼(Klaus Altmann)教授。[8]舒尔策极强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给奥特曼留下了非同一般的印象,能让许多博士研究生倍感吃力的代数几何教材却能被当时还是高中生的舒尔策只凭自学看懂。[8]2007年中学毕业后[9],他进入波恩大学学习数学。他只用3个学期完成本科课程,2个学期完成硕士研究生课程。2012年,他在迈克尔·拉坡坡特(Michael Rapoport)的指导下,凭借硕士论文,破例获得了波恩大学数学博士学位。 2012年,刚毕业不久的舒尔策以24岁的年龄成为德国最年轻的正教授。
舒尔策的工作集中于算术几何中的纯局域特性(purely local aspects),属于朗兰兹纲领的范畴,比如p-进数的几何及其应用。他将格尔德·法尔廷斯、让-马克·方丹及基兰·凯德拉雅(Kiran Kedlaya)等人的工作以更紧凑化的形式表述。他在圭依·恩尼亚(Guy Henniart)、迈克尔·哈瑞斯(Michael Harris)和理查·泰勒等人的基础上,补充了朗兰兹局部域联络(法语:correspondance de Langlands local)的一种新表示方法。他在博士论文中引入了一种名为状似完备空间的新概念及相关技术[13][14],可将局部域上的算术问题简化表示为特定的特征及特征域的组合。他在论文中利用此技术导出了皮埃尔·德利涅的“权重单值性猜想”(英语:weight-monodromy conjecture, 法语:conjecture de monodromie-poids)在一个特殊情形下的解。[15]应用该技术也可将霍奇理论中的法尔廷斯“近纯定理”(法语:théorème de presque pureté)加以推广。[16]此外,此技术也能提供新角度展现其它问题,在志村簇或由拉坡坡特(Rapoport)和钦克(Zink)引入的空间中都可找到实例。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数学
机构
波昂大学 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 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
皮特·舒尔策(德语:Peter Scholze,德语发音:[ˈpʰeːtʰɐ ʃɔlʦə],1987年12月11日-),德国算术代数几何学家,数学领军人之一[2][3][4]。他提出了状似完备空间理论,并在动机理论和朗兰兹纲领这两个代数几何学的大方向上有杰出贡献。他于2018年获得菲尔兹奖,现任教于德国波恩大学[5]。
舒尔茨20岁才进入大学学习,仅仅用了3个学期便学完了本科,接着,又用2个学期学完了研究生内容。随后,舒尔茨继续跟着他的硕士导师米歇尔.拉波波特(MichaelRapoport),继续完成了博士研究。2011年,舒尔茨提前完成了毕业论文,并将它交给了导师拉波波特。 而拉波波特看到了舒尔茨的论文之后,大为震惊,表示舒尔茨已经可以博士毕业了,舒尔茨这篇博士论文究竟有多牛呢,他在论文里首次提出了状似完备空间(perfectoid space)概念,它们的定义受到方丹和温唐贝热关于伽罗瓦理论一个经典结果的强烈启发,把之前由法尔廷斯等人开创的一系列基础理论系统化。 具体来说,状似完备空间是由舒尔茨引入的一类存在于P进几何领域的代数几何对象,他的研究建立在 p 进数(p-adics)的基础上,和素数紧密相连。这个理论的关键是:在舒尔茨的状似完备空间空间几何学中,一个质数能够由与之相关的一个 p进数来表示,类似于方程中的变量,由此,几何方法得以应用到代数领域中。
状似完备空间空间理论是崭新的理论,但是已经十分强大,至今发现的每一类例子都导致获得算术几何里重要和深刻的定理。在过去的几年中,舒尔茨和几位领域中的开创者已经使用这个方法,解决了代数几何中许多的难题,收获了极大的赞誉。被人们称为“代数几何未来几十年最具潜力的几大框架体系之一”。 除此之外,舒尔茨还在论文里给出了数学家皮埃尔·德利涅的一个猜想——Weight-monodromy猜想的特殊解法。 舒尔茨凭借着25岁发表的一篇博士论文,成为了数学界耀眼的新星,全球瞩目的数学天才。
正因为其在数学上卓越的天赋,2011年,24岁的舒尔茨就已经成为了克雷数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克雷数学研究所最为人熟知是它在2000年5月24日公布的千禧年大奖难题。这七道问题被研究所认为是「重要的经典问题,经许多年仍未解决。」解答任何一题的第一个人将获颁予一百万美元奖金,所以这七道问题共值七百万美元。 作为一个国际基金会该研究所,克雷数学研究所在世界多个科研中心设有机构。成为该机构资助的研究生是青年数学家的莫大荣誉,并且,该机构的研究生可以选择在世界上的任意一个地方进行自己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自由权利。
除此之外,24岁的舒尔茨还成为了波恩大学W3级(德国最高级别)的教授,负责任教该大学入选精英大学计划的数学研究生院。创下了德国最年轻教授的纪录。 2012年,舒尔茨被授予Prix and Cours Peccot。 2013年,舒尔茨被授予拉马努金奖(SASTRA Ramanujan Prize)。 2014年,舒尔茨获得克雷研究奖(ClayResearch Award)。 在2015年,舒尔茨凭借他开创的状似完备空间理论解决了Weight-monodromy猜想的特殊情形,而获得由美国数学学会颁发的Cole Prize中的代数奖。 同年,舒尔茨还拿下了奥斯特洛斯基奖(Ostrowski Prize)和费马奖(FermatPlze)。 2016年,舒尔茨依旧没停下拿奖的步伐,先后获得莱布尼茨奖(L eibniz Prize)以及欧洲数学学会奖(EMS Prize)。 尤其是德国学术最高奖——莱布尼茨奖,舒尔茨更是至今348位获奖者中唯一一位30岁以下的。 2018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式上,还不到31岁的舒尔茨,在陪跑一届之后,终于不负众望,拿下了菲尔兹奖。
在32岁之前,舒尔茨就已经拿遍了数学界除了阿贝尔和沃尔夫奖之外的所有大奖,有人甚至称他为格罗滕迪克的接班人。 舒尔茨甚至被寄希望于实现数学的大统一。
1967 年的时候,30岁的普林斯顿数学家罗伯特·郎兰兹曾试探性地给著名数学家韦伊写了一封信。 朗兰兹在他的信中提出,数学上两个差之千里的分支,数论和调和分析可能是相关的。在这封信里,朗兰兹提出了指引数学界发展的伟大构想——朗兰兹纲领。 朗兰兹纲领指出这三个相对独立发展起来的数学分支:数论、代数几何和群表示论,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而连接这些数学分支的纽带是一些特别的函数,被称为L-函数。 朗兰兹认为为L-函数可以充当将各数学分支联系一起的纽带。朗兰兹提出了怎样对一般的简约群的自守表示定义一些L-函数,并猜测一般线性群自守表示的一些L-函数跟来自数论的伽罗瓦群的一些表示的L-函数是一样的。 这个猜想被朗兰兹本人和其他数学家进一步拓展、细化,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揭示数论、代数几何、表示论等学科之间深刻联系的猜想。 朗兰兹纲领被成为实现数学大一统的宏伟蓝图,而舒尔茨被认为将可能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而有数学家认为P进数有可能实现大一统的,即任意给定的素数 p 的替代表示。从一个任意正整数创建出一个 p 进数,就要将这个整数表示成 p 进制的数,然后再反向表达。比如要把整数 20 表示成 2 进数的形式,你就先写出 20 的二进制表达 10100,然后再倒序来写,就是 00101。同样的,20 的 3 进数是 202,4 进数是 011。 p 进数的特点也会稍有不同,其中最明显的是数的“距离”问题:若两个数之差能够被 p 的多次幂整除,那么这两个数距离就“接近”,幂次越高,距离越近。例如,11 和 36 的 5 进数就很近,因为它们的差是 52。但 10 和 11 的 5 进数就相隔甚远。 p 进数是数论领域中的核心部分。怀尔斯在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时候,几乎每一步都涉及了 p 进数的概念。 为什么数学家认为舒尔茨被认为将可能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因为舒尔茨将朗兰兹纲领拓展到了到“三维双曲空间”以及更广泛的结构,通过构建三维双曲空间的状似完备空间,他发现了一套全新的互反律。他的同事、同在波恩大学的数学家欧根·赫尔曼(Eugen Hellmann)曾评论说:“舒尔茨发现了一种至为简洁与精确的方式来整合该领域之前的工作,这个优雅的理论框架可以超越所有已知的结果。” 许多数学家都在享受舒尔茨的研究成果,比如法国数学家洛朗•法尔格也在以舒尔茨的研究为基础来理解朗兰兹纲领中与 p 进数有关的部分。
如今,还不到33岁的舒尔茨还处于数学家的巅峰时期,他的未来还存在着许多的可能性,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他将成为数学界新的领袖之一。
这里的中国大妈不是说白人的数学极差吗?
这里的中国大妈不是说白人做数学题很差啊, 一个个智力极其低下啊!!
华裔得奖人 丘成桐(Shing-Tung Yau,1949年-),华裔美国数学家,籍贯中国梅州 陶哲轩(Terence Chi-Shen Tao,1975年-),澳洲华裔天才
Both are related to HK! 两者都与香港有关!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98%E6%88%90%E6%A1%90 丘成桐(英語:Shing-tung Yau,1949年4月4日-),男,祖籍广东蕉岭,生于汕头,美籍华裔数学家,曾獲數學界最高榮譽菲尔兹奖及沃爾夫數學獎。自小在香港長大並完成本科,後入籍美國。目前担任哈佛大學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他是加州大学华裔学者协会创会理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6%E5%93%B2%E8%BD%A9 陶哲轩(英語:Terence Chi-Shen Tao,1975年7月17日-),华裔数学家,童年时期即天资过人[2] ,24歲當UCLA數學系終身教授,31歲獲菲爾茲獎。 家庭 父親陶象國(Dr. Billy Tao)是兒科醫生,生於中国大陆上海,1969年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畢業。[3]母親梁蕙蘭(Grace Tao)是香港大學物理及數學一級榮譽畢業[4],曾在香港當中學數學老師[5]。兩人在香港大學結識[6],1972年舉家移民澳洲,是第一代澳洲香港移民。[7]
德国教育体制主要是从中世纪后开始发展。起先,受教权只属于贵族、神职人员,随后才普及至一般国民,发展出全民教育体系。而义务教育则是建构在马丁·路德思想影响下:普鲁士王国是世界最早设立国民教育系统的国家之一。当时Volksschule课程是一个8年教育,并提供当时早期工业化世界的所需,同时也因为新人文主义的产生,影响到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阅读、写作、算术,以及道德、责任、军训等。上层社会和富裕阶级的小孩通常进入4年的私立学校并接受一些大学预科的课程;而一般大众则几乎无法进入中等学校。
拿破仑战争后,普鲁士引进国家教师认证资格(1810年)。这提升了教师之水准。1812年,普鲁士开始设置中等学校的升学考试(这在1788年已被发明);截至1871年,整个德意志帝国,都沿用这种制度。 1871年后,德国学校教育正式系统化、国家化:更多学校被成立,用来训练教育良好的年轻人。当时有数种不同的学校:
Gymnasium,8年或9年制(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或希伯来语,以及一种现代语言,如英语、法语) Realgymnasium,9年制(学习拉丁语、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 Realschule,6年制(没有大学入学资格,不过毕业之后可以插入有职业科的 Gymnasium 高年级,或去念 Ausbildung 职业培训学校,或直接进入职场工作) Oberrealschule,9年制(学习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苏联、法国、英国、美国)在各自的占领区设置他们自己想法的教育系统。当西德在1949年取得部分独立后,在其新宪法授与各州政府教育的自治权,而教育体制主要以联邦主义为其核心概念,强调各邦的文化独特性Bildungshoheit,因而至1955年之前,各邦皆致力于将每个地方不同的教育体系同化,使各邦皆有各自成体系的教育结构。但这也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复杂和多样的学校系统,许多学生必须到其他不同的地方完成他们的学业。
随后人们开始针对教育体系的发展与结构进行一些讨论与研究,在1973年时便产生了第一个“教育计划Bildungsgesamtplan”,主要致力于教育体系的改革与扩大发展,然而这个计划的许多目标都尚未达成,因此德国直至今日都还持续进行教育改革的脚步。
德国的教育体系为12至13年义务教育,大致上为初中等教育的阶段,实际上教育体制因邦而异。学前教育端赖家长的意愿,可将儿童送往托儿所,纯属非强迫性。小学阶段除了少数邦为6年(如柏林)之外,其余为4年。在中等教育阶段,德国主要采行的制度为"一本三枝",在晋升至中学阶段期间,存有一为期两年的定向阶段(Orientierungsstufe),借此可以透过老师的建议以及学生与家长的意愿,决定往后就读的学校。中等教育主要有三种学校可供选择,依次为基础职业中学(Hauptschule)、实用专科中学(Realschule)以及文理科的高中(Gymnasium)。 成绩程度较好的学生通常选择文理科的高中就读,为期约九年,乃进入高等大学教育必经之路,学生以升大学为主要出路,政府领导阶层、社会精英多半出自于此。1972年文教部长联席会议议决签署的“关于改组中等教育第二阶段文法中学高级部协定”(Vereinbarung zur Neugestaltung der gymnasialen Oberstufe in der Sekundarstufe II)为文理科高中奠定了健全的架构,其内容如下: 文理科高级中学部(Gymnasiale Oberstufe)一律自第11到12或13学级,学校可自行设计选修形式的“导入阶段”,以高中会考文凭(Abitur)及大学入学为终极目的,各邦之间对会考文凭的资格必须相互承认。 文理科高中部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其必修与选修课程均在各分成基础课程(Grundkurs)及专长课程(Leistungskurs)两类,必修课程分为语言、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数学物理与科技、宗教、体育等领域。选修课程通常即为大学各学域的基础课程或入门课程。学生必修两门以上的专长课程,其中一科必须为语文、数学或自然科学。 高中会考共考4门学科,必修的两门专长课程是其中之二,另两门为基础课程。此外,为扩充选修课程的范围与深度,也加入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资讯学等课程。 成绩程度次好的学生常常会进入实用专科中学,学程约5或6年。学校以培养中等的工商业界、政府机关的实务专业人才为主。其课程以现代科目、现代语言为主要特色,特别强调配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科目,其中必修部分又可归纳为下列5类: 外国语(常为英文、法语、西班牙语) 数学-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与生物。 社会与经济:历史、经济学与地理。 家政与社会科学 音乐艺术。到了七年级有选修科目,如自然、工艺、美劳与第二外语(常为法文)。 学生可以选择必修科目中的2-3类参加结业考试;毕业生泰半继续接受全时制的高级职业技术教育或科技类的高等教育,少部分接受所谓二元职业训练(二技)。 学业程度欠佳的学生则就读5年制的职业中学,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较简单,课程有宗教学、德语、地理、历史、音乐、美劳、工艺、经济学、英文、数学、理化、生物学及体育课,毕业生多继续进入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Duales Ausbildungssystem)完成学徒训练,并以从事手工业、制造业为主。此外,某些邦中尚有综合学科高中(Gesamtschule),学年3-7年视不同形式而定,是改革传统中学三分学流的产物;目标在提供所有学生均等的教育机会与适当的学习环境,让个体独特的性向、能力能充分发展,避免过早分化与决定,给予学生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本节列出大部分学校的特点,但是由于德国各州独立,因此有许多差异性。 德国各州都有自己的教育系统。 每个学校会将大约同一年龄(同一年出生的)学生放置为同一个年级获班级,国小(一到四年级或六年级),orientation school (如果该州有), orientation phase (初等中学,五到六年级),以及 Realschulen 学校或 Hauptschulen 学校五到七年级或是十年级;“语法学校”(五到七年级或是十年级(依照不同州规定))。[4]) 上课时会将学生做在个别的座位,或是长椅,有时候会沿着一个半圆形或是其他形状的形式排列座位。在毕业考试期间,为了防止作弊,才会将座位个别分开。 通常学校没有校服或是着装守则。许多私立学校会有简单的服装仪容规定,例如禁止穿短裤,穿拖鞋,穿洞洞装等。某些学校会开始实验性使用校服,但不如英国学校的校服这么正式。大都是正常的毛衣或是圆领衫,以及特定颜色的裤子,有时候衣服上会有校徽。通常在高中或是 Realschule 以及 Hauptschule 的毕业班上会看到自制班服。 学校通常在上午7:30到8:15间开始。并通常在中午12点结束。 公立学校的上课时间为一节课 45 分钟。每一门科目一个星期大约上二到三节课(主要科目如数学,德语或是外国语则为四到六节课),并且不会连续超过两节课。上课或下课则会使用铃声提示。 测验,通常使用“非选择题”,而不使用选择题。十一年级时,会包括不超过三个的体能测验。在中学阶段,测验时间通常不会超过九十分钟,但是在十年级到十二年级之间则常常会超过四节课时间(中间不休息)。 所有的学校都会教一门外语(大都是英语) 至少学习五年。在高中(Gymnasium)阶段的外语则更加艰深以及文学性质。在高中(Gymnasium),学生可以选择更多的语言(大部分是英语,法语,俄语(东德地区) 或是拉丁语)。五年级为外语,七年级为必修第二外语。某些高中甚至会要求第三外语(如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俄语,拉丁语或是古希腊语),或是在九年级或是十一年级增加选修课程(通常是一或两个科目,如英国政治(英语以及政治), 营养学(生物学)或是媒体研究(艺术与德国)。高中通常在十一年级提供进阶课程,某些学校甚至会有第四外国语。 在毕业之前,学生通常得经历一连串的笔试以及口试(Gymnasien 称之为 Abitur ;Realschulen 以及 Hauptschulen 称之为 Abschlussprüf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