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里死记硬背的比较少,不是叫你怎么去想,而是教你怎么去想。 我当时来美国时就是数学竞赛轻易战胜美国对手们,虽然心算的快,课本深,但没有半点新想法和算法,可以说我当时是一个计算机也就是国产教育的产品。 到读博的时候这就没什么用了。 妻子也是,靠死记硬背考近前10名的药学药,但第二年被pharmacokinetics吓慌了,在书店里抱着头哭”I don't get get, I don't get it..." 幸好我当时的思考方式已经中西结合了,慢慢给她用很多很多的不同角度和方式来解释。
Perhaps possibly like this: Oriental family>> You're a class, and you learn from the class' teacher. Western family>> You're an individual, and you learn by yourself. 也许可能是这样的: 东方家庭>>您是一个班级,您需要向班级老师学习。 西方家庭>>您是个人,您可以自己学习。
中国数学起步毕竟比西方国家和俄国之类数学强国晚太多。改革开放以前国内可能没有懂scheme的数学家,张寿武自己说他在国内的时候自学的EGA,他的导师做的是传统的解析数论,他找不到什么人能讨论现代代数几何。(自学代数几何到最后能被Faltings赏识,确实是强人)
不过随着时间发展,华人数学家整体水平肯定是往上走的。疫情、中美关系交恶,使美国华人数学工作者回流国内的比例升高,这对国内本土数学发展是个利好因素。我读本科的时候,大家普遍认为田、李不会全职回北大、复旦,最多兼职。随着美国对中国人才计划的打压逐步升级,大家看到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发生了。。而且北美学术圈政治“正确”的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年轻华人数学工作者在北美的上升通道,促使他们回流。(我PhD老板在我去年找工作的时候直言,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在美国找博后的难度要大一些)北大数学中心这两年新招的ap,单看论文已经不比美国前20差了。
不过也不要因此小瞧美国数学新生力量。中国在前进并不意味着美国就在后退。美国数学研究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那些不会通分的常青藤理工科大学生,而在于拿Morgan prize的那部分最顶尖的本科生,在于Ashwin Sah这种本科能发多篇四大的牛人。说得极端一点,数学界的发展,主要是靠正态分布的outlier来带动的,绝对不能忽视那些特别厉害的特例。普通人即使拿了数学PhD,做了一两轮博后,最后如果quit了,对学术界的贡献也相当有限。数学界就是个产出率非常低、资源“浪费”非常严重的体系,这是由理论研究的内在特性决定的。所以你看重的那些,研究生基础课内容、难度,并不会成为影响研究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重要的是,想做研究又有能力的人,能得到多少资源。
作者:Yuhang Liu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1863933/answer/1594038516
那就是美国不培养人才——美国掠夺人才。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不要以我们民族国家的思路来考虑这样的国家。他们的顶尖人才大多数不是本国教育体系直接培养出来的——特别是数理化、技术人才而非政治文艺领域的从业者——而是来自其他国家的规划移民。
基本上大多数美国的“大拿”型的人物,都是1~3代移民。也就是说在他国接受教育的人,和他们的直接儿子、孙子辈。从爱因斯坦、费曼、到大多数诺奖得主、川宝他叔叔,莫不是如此。真正完全本土化的美国人成为专业人才的,少之又少。三代以后,等带有本国传统的爷爷奶奶不在了,新生下来的曾孙子辈,不是变成橄榄球员和拉拉队,就是转投政治文艺领域了。
所以别国数学博士基础上的比美国多,只会让美国的学术水平更好——因为这些人里最好的都去了美国。
所以美国不需要培养出人才,他只要把人才都搞到自己麾下就可以了。
作者:quetzacoatl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1863933/answer/1596555343
中国数学博士的基础课明明上得比美国的多,为什么学术水平和基础还是美国好呢?
Ray Zhang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1863933/answer/1594221680
美国还有一部分觉得体育太简单了,一个道理。社会提供一个保底,剩下的靠兴趣发挥。前提是资源丰富。
你这个说的是中国的烂校吧?
俺以前在国内重点中学毕业,俺娃们在美国最好的公校中学毕业。
俺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同样年龄中学毕业,俺娃们无论是数理化时政人文社会科学,或者领袖才能演讲运动音乐,都比俺当年强几个马位。
不要小看美国教育,愿意兼顾教育落后的墨墨,并不代表它教育不出精英。
大部分人是根本学不了大学的理科,因为基础没有打好
真爱和混饭的区别。
这个没法比,本来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应该你娃和现在国内重点学校的学生比
这我肯定相信。就想请教一下美国最好的公校中学是哪里?
其实最近20年fields medal,一共18人,也只有这个出生于大家拿的小印是在美国读的本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njul_Bhargava
美国主要是商业发达,STEM还是看欧洲。给定美国优秀的移民基因pool, 本来不该是这个样子。
为什么觉得美国数学人才多?看看历届菲尔兹奖获奖人,在美获奖的人几乎都是外国出生和获教育的。大家觉得美国人获奖多就是美国教育得好?显然吸引人才来美才是真实的。一旦这个过程终结,想想也知道会发生什么。
太可笑了,成天偷別人技術彎道超車的國家,自己教育機制僵化無法培養出有創造力的人才,就說別人掠奪人才。
<美国的尖端人才是全世界移民作为backup选出来的。。。>
+111
嘿嘿 现在我娃 幼儿园学的内容 教材 我感觉按我学习的那个年代 我们那时太落后了, 不是你娃聪明,是时代在变,环境在变。
听说美国都是放羊式教育 你家的是么 还是那些人 骗人的 放羊式教育 怎么有时间学东西 先玩再说 :)
TJ?
越南的也是去大学被选到法国培训出来的。越南的数学实力不弱,得益于他们几十年前跟欧洲的交流项目,从高中生中选择尖子送到欧洲的大学学习,现在越南数学界的中流砥柱都是这一批出来的
认识X学数学物理的人 真的聪明的让我五体投地。。。 不过其貌很不扬啦
老欧洲的相当于中国高考这一关的竞争是很激烈的 英国原来还搞放榜的 所有人的成绩全校张榜公告。。。公开shame你。。。这事我感觉国内都挺早就停掉了。 有点类似国内的选择文理的特色 你可以选择你擅长的方向努力 有的人选择历史文学 有的选择数理这样 法国的竞争也很激烈 想上最高的大学要去prep school 不过我觉得这些国家都是走的精英教育路线 普通小孩也是浑水摸鱼的 精英走独木桥很激烈
国内高考数学这些年越来越简单, 太难的题会被筛出去, 要按照一定的distribution, 不能够太多人不会做。
难道大家不都是很看不起欧洲教育的吗?
中国老一辈的并不差,比如华罗庚和陈省身。华罗庚才华不在陈之下,可惜在国内被政治原因耽误,还有陈景润的成果和张益唐相当,但因故未申报菲尔兹,后因身体太差帕金森去世。
就一条街的区别,街对面另一个好学区k娃回家天天有作业,数学做到街对面差区2-3年级的水平,语文单词量背诵考试与阅读也比人家差区早2-3年。差区娃回家天天就玩,每天学点abc,到了一年级连字都写不全的也有几个。
人接受信息的通道变了。。。控制变量法了解一下。。。
我就是大学这个系统里的,每年都能看到非常聪明的美国孩子,当然大部分是冲着当医生去的。
本科数学磨灭了我对数学的兴趣,出国转了学科,但是在国外重读了本科生数学分析,又体会到数学的美妙,重燃我对数学的兴趣,妈呀差点又转成数学,还好控制住了自己
美国2点半放学是认为99%人不需要学那么多数学,真有兴趣的自己回家折腾。
中国人有80%的人用不到高中数学,能用到初中数学的都很少。
不反驳你的观点,只想说,你娃和你的差距不一定是国别,也可能是时代
可是又引进别国做题家,各种高科技移民,美国大多人的就应该天生是学文科的吗
看看这里的大妈们, 几乎没人有逻辑思维, 也没有统计学知识.
思维能力不如德国幼儿教育.
你要是出生太早,七几年的时候,国内重点中学当然没有后来学的多了
有道理啊,北大数学四大神 许晨阳 朱歆文 恽之玮 张伟 是不是三个在MIT当老师?
陶哲轩是澳洲人是吧。也在美国。
感觉就是一个地方有这个大牛气场,其他大牛就会跟着过去,然后就更多大牛在哪里。
好像是这样的
数学大师丘成桐:中国的科技至少要倒退20年
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哈佛毕业生的论文水平比国内有些院士的文章都好,如果不重视学风建设,中国科技至少后退20年! 丘成桐 国际知名数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博士(师从陈省身),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哈佛大学William Casper Graustein讲座教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01.基础教育不扎实,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 “如果不重视基础教育,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数学大师丘成桐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开门见山道出了他的隐忧。 作为目前华人数学界的领袖人物,丘成桐先生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深厚,而且十分关注国内数学人才的培养。他所在的哈佛大学近年来频繁接触国内大学及大学生,对于两国高等院校的差距,丘先生当然最有发言权。然而,通过和国内学校的直接接触,丘成桐却抛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论:“这些年,中国大学的基础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 “有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不比美国差。但是在实践中我发现,国内大学的教育水平并非人们想象得那么高,美国的大学教育比中国好得多。研究生教育美国比中国好得更多。” 他举例说明:哈佛大学理学院每年大约招收20名念理科的中国留学生。“这些都是中国最好的学生,多数来自北大这些名校。”但是从学习成绩来看,在和其他国籍学生的比较中,“很难看出这些国内来的学生毕业成绩比来自其他国籍的学生成绩好得多。” 3年前,丘成桐招收了两个来自北大的留学生。可是这两个学生来到哈佛以后,一个学生连续三次没有通过考试,学校建议这名学生重新再念本科,还是不行,最后只好离开。另一个学生“考得也不好”,经过努力以后大有改进。 "我每年都会收到很多国内学生的推荐信。后来发现有很多是假的,是学生自己写了推荐信,然后请教授签个名,许多教授很不负责。”而且,他接触到的很多中国学生十分骄傲,不愿意用功,令他很失望。丘成桐说,10多年前,来哈佛念书的中国学生至少考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近年来这种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从前中国来的学生至少考试成绩在班级里占到前1/3位置,但是这些年顶多排在后1/3。当然也有好的,但是整体而言,平均水平下降了。一些甚至在国内是奥运数学比赛第一,但刚进来成绩也不好,经过重新训练才有好转。” 这位经验丰富的数学大师认为:这些现象都表明,是本科出了问题,学生本科没有念好。“做学问的修养等基本问题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而且还不用功。归根结底是本科教育不扎实。” 02.怪现象1:名教授不带本科生 丘成桐尖锐地指出:他发现国内高校一些“怪现象”:一些所谓的“名教授”不花时间参与本科教学。他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例介绍,哈佛的教授数量比国内大学要少很多,数学系也就是十七八个正式教授。但是数学系每年都要开会一到两次,研究讨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进度,教授会花很多功夫去培养本科生。 比如数学系的本科生,一年级就会根据学生情况划分不同水平,选择最好的学生去重点培养,当本科生毕业的时候,一般就会有2到3个毕业生的学术论文可以登载在第一流的杂志上。“论文水平比北京大学的教授还好。”丘成桐说。
国内名校的教授又是怎么和本科生打交道的呢? 丘成桐介绍:大概在1998年,国内有一个学生申请到哈佛大学念书,申请表上写明自己学问很高,推荐信说他是北京大学最好的学生,丘先生当时看到申请表,想既然学生这么好,来北京时就亲自和他面对面谈。结果在和北京大学20多个资深的教授座谈时,这20多个教数学的教授没有一个知道这名学生。“我还以为自己搞错了。后来有一名助理教授证实,的确有这个学生。” “看得出来,最好的学生,20多个教授居然都没有见过。表示所谓大教授从来不参与本科生教学。”后来那个学生因为念书思路视野十分狭窄,只是考试成绩好,丘先生并没有接收他。 丘成桐认为,教授不带本科生,并非因为国内师资力量紧张。他介绍,在美国的大学,比如数学系的教授20名左右,而北大数学院的教授则大概在100多个,是美国的4到5倍,哈佛学生6400多人,北大有学生1万多人。如果按照比例,国内应该有条件让教授带本科生,提高教学质量。 03.为什么那些“名教授”没有时间踏实做学问? 丘成桐先生一语道破:“现在名校教授花时间不是在学术上。有些人首先到海外弄好处,捞金钱加荣誉,让外国人来评价自己,一年有3个月到5个月在国外‘走穴’。不管这个教授有没有能力,评博士点,自然基金会,甚至评某某大学这些活动都有他们的身影,至少1/3的时间用在学术交易和拉票。算起来,2/3是非学术生活。当然不愿意做学问了。” 04.怪现象2:一个导师带30个研究生 另一个让丘成桐先生感到困惑的现象是:现在国内有的教授,一个人居然带30个研究生。 “这样怎么保证教学质量?即便在哈佛这样的世界名校,一个教授一般带五六个学生已经很多了。国内这种做法是典型的讲量不讲质。质量粗糙,怎么可能搞好研究?“ “老师自己的水平都不够,居然带30多个学生?真是糟糕!许多学生认为不用念书就可以做博士,博士论文抄抄写写,怎么可以?这样下去很危险。” 前不久在和人大附中学生交流之后,丘成桐还迫切感到中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目前国内很多城市中学一班有80个学生,这么多学生老师怎么能教好?不可想象。”他说,美国稍微好点的学校一个班一般不过是20多个学生。 丘成桐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大概4年前,有一个北大博士毕业写信给我,认为自己博士论文很好,希望到哈佛做教授,前后来了3次信,后来知道这人是国内某院士的学生,但我发现他的博士论文是至少70年前大家就熟悉的结果。他的论文水平也就相当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生的水平。连香港中文大学学士的水平都不够,更不要讲哈佛了。但是对这个学生北大吹得很厉害,说他21岁就拿了博士,是个天才。但是我发现他的论文水平很低,所以坚持没有收他。”让丘成桐意想不到的是,“现在听说北大已经提升这个学生做了教授。这种事让真正做学问的人真的很失望。” 丘成桐认为,不重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直接后果是,形成恶性循环,使整体水平慢慢压下来。“教育是长远的事情,基本的东西没有掌握,就根本没有前途。”说起这些,他十分着急。 为此,丘成桐在浙江大学成立了数学英才班,就是希望用先进的数学教学方法,比如采用了美国大学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中国学生扎实的基础能力。“选用美国的方法教并不是崇洋媚外。数学教学是没有国界的,我一定用最好的方法教中国学生。” 05.我们应该学习陈省身先生的学风 学风方面,身为数学大师陈省身的高徒,至今丘成桐仍然对恩师的学风赞不绝口,认为那才是做学问者应该遵循的方向。 “陈先生做学问也出过错,海外几个学者提出来错误,也没有办法,错了就承认。” 丘成桐介绍说,上世纪30年代,陈省身等人大学毕业到海外求学,学成后毅然全部回国,没有在海外留下,但是拿来了世界最先进的学问,当时国内许多大学互相交流,学风好得不得了。尽管当时条件很艰苦,陈省身的数学讲义都是手写和油印,就在那种条件下,陈省身几乎看完了大部头的数学巨著。最终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包括华罗庚先生等人,共同训练出中国第一批数学高等人才。 就是在这些数学开拓者的努力下,当时在1946、1947年期间,中国第一批数学家出来了,即便是现在看也是世界第一流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华罗庚先生回国以后,陆启铿、谷超豪、王元、杨乐、张广厚、陈景润、潘承洞,这些人才相继脱颖而出。丘成桐认为,在“文革”以前,基本上中国数学已经接近世界一流。但是后来大跃进、反右,直至“文革”等历次政治运动,把这些全部破坏了。 丘先生对恩师至今念念不忘。尤其是前辈大师那种学贯中西的气质,现今已经很难看到。而丘成桐本人就具有深厚的古文功底,身边常常带一本《史记》,早年写就的一篇古文曾被人们至今记得。其中,“无奈华夏虽众长城未修,天地虽宽,瑕疵难容,终究德不如欧美,力不逮乎日苏。根之腐亦,枝叶不荣,叶之枯亦,根基何养?”更是振聋发聩。 丘成桐认为,现在中国改革开放,生活水平提高了,应该有理由在学术上作出更大的成绩。 06.毕生希望做成两件事 英国数学家约翰·拉慈称丘成桐是“华人数学界的领袖”。在陈省身等一代大师离世之后,重任已经落在丘成桐这代人的身上。 “领袖的工作就是确定方向。我生平立志只做好两件事情。第一,作出一等的数学研究,千古留名;第二,为中国数学教育服务,帮助中国成为数学强国。”丘成桐先生说。 “迫切的问题,是提高质量。学风要彻底改掉。”他认为,目前和国际优秀大学比较,国内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迎头赶上。丘成桐饶有意味地说,“首先,中国学生素质完全可以比得上哈佛的学生。假如有好的导师和好的风气,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是他着重强调了“假如”两个字。
你娃不应该和你比,应该和现在中国最好的中学里的学生比呀。
华人两个菲尔兹,印度人两个。 扯平啦
但是据说中国数学学派纷争很严重,大家没办法好好做学问是真的。
看这篇: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73510 这样一搞,你撕我,我撕你,大家不看成果,光看派别,怎么搞得好数学。
贴一段上来:
有幸跟一个国内数学老一辈人聊天,现在中国数学界,全在北大手里。很多东西是要站队的,也是有圈子的。 国内数学很多奖啊身份啊评选啊都是要排队的。今年几个计算明年几个代数都是协商出来的。圈子里的人才能排队,圈子就是北大加老板是谁。可惜很多真正有学术,现实应用巨大贡献的人,没有资格排队。
也可以这么对比:lz当年父母在国内的房子的价钱vs“美国最好的公校中学”的学区房的价钱。 我上重点中学的时候,家里的房子3万人民币。
其实很久以前有个说法,这几年不太提了,但还是比较准确的。中国属于工程师教育,无论什么样的苗子,最后都按照工程师的样子打磨好了,即使最后你并不走工程师道路。
美国这个也不好,大部分都放养。但想在里面拔尖也要有自己的特长,也要很努力。类似于开卷考试,不限大纲,发挥你最擅长的。
其实开卷比闭卷要难出头。中国教育的时候,有很多偏科的基本高考的时候都不行,但苗子不错。各有利弊吧。
但是l_2 norm大(如国内研究生数学基础课更多)的话,l_∞ norm才有可能更大。我觉得主要还是资源的问题,国内养家的生活压力太大
美国这样也不好,普通人太放羊也不好。也要有群众的基础。如果群众基础很差,工程师这一档就断层了,给了我们这些刷题的H1的工作机会,而本国人只能拿救济。而且群众基础很差,动不动就被川普之类人忽悠,不戴口罩。 像东欧,俄罗斯,法,德,日等,都有拔尖的数学人才,普通中等教育也办的比较好。这些国家都没多少移民,所以普通中等教育也抓的很紧的。中国应该像这些国家学习。
至于你说的中国很多人用不到高中教育的问题,那是中国产业结构的问题,而不是放羊中等教育的问题。中国高精尖产业不多,只是中国组装,不是中国制造。另外,中国高中入学率只有50%,非常非常差劲。结果把升学压力传导到小学去了。而且中国高中只有3年,少了一年。学的东西不多,只专牛角尖,广度远远不够。
想起了那篇关于陈景润的报告文学。 陈景润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四中当数学老师(北京名校师资向来牛叉), 因为口齿不清而辞退回老家。 幸好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爱惜人才, 找回陈到厦大工作。 之后向华罗庚推荐, 使陈景润再次入京进中科院数学所。 现在像王亚南华罗庚这类人已经绝响了。
<丘成桐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大概4年前,有一个北大博士毕业写信给我,认为自己博士论文很好,希望到哈佛做教授,前后来了3次信,后来知道这人是国内某院士的学生,但我发现他的博士论文是至少70年前大家就熟悉的结果。他的论文水平也就相当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生的水平。连香港中文大学学士的水平都不够,更不要讲哈佛了。但是对这个学生北大吹得很厉害,说他21岁就拿了博士,是个天才。但是我发现他的论文水平很低,所以坚持没有收他。”让丘成桐意想不到的是,“现在听说北大已经提升这个学生做了教授。这种事让真正做学问的人真的很失望。”>
哈佛 >> 发展经济学讲座。大名鼎鼎的阿氏在一个小时的讲座中,被学生打断四次,一位学者还与他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他一堂课下来全身是汗,不知是因为天热,还是因为这种气氛的烘烤。
>> 大红大紫的经济学教授曼昆的《经济学》课也在这里开课。 甚至曼昆的课,也曾遭遇70名学生有组织离开的尴尬,原因是学生们抗议他只估计增长,不承认收入分配,不正视贫困。 空气里充满辩论和质疑。
Q 一流大学的真实样子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bbsid=2091&act=view&tid=1125893
我到哈佛第三天,就去听当今制度研究的领军人物-《国家为什么失败》作者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举办的哈佛-麻省理工学院发展经济学讲座。大名鼎鼎的阿氏在一个小时的讲座中,被学生打断四次,一位学者还与他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他一堂课下来全身是汗,不知是因为天热,还是因为这种气氛的烘烤。 去过哈佛的人可能在桑德斯剧场(Sanders Theatre)前面留过影,在类似城堡的建筑里,最容易神往的是一些“大牛”的讲座,如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麦克法夸尔在这里讲过中国专题,当今最火的生物学家桑德斯的《公正》公开课,大红大紫的经济学教授曼昆的《经济学》课也在这里开课。 甚至曼昆的课,也曾遭遇70名学生有组织离开的尴尬,原因是学生们抗议他只估计增长,不承认收入分配,不正视贫困。 空气里充满辩论和质疑。 UQ
Q 教了14年《经济学原理》的曼昆,下课了 m.pedaily.cn › news
Apr 12, 2019 — 曼昆“交棒”事件是现代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标志着以哈佛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开始对自身进行反思。 UQ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eg_Mankiw >> : 3 February 1958 (age 62 years),
Q https://wiki.mbalib.com/wiki/%E3%80%8A%E7%BB%8F%E6%B5%8E%E5%AD%A6%E5%8E%9F%E7%90%86%E3%80%8B_%28%E6%9B%BC%E6%98%86%29
《经济学原理》于1998年由美国德赖登(Dryden)出版社初版,作者是哈佛大学的一位青年经济学教授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这本书1998年在美国出版时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这本书还没有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25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记录;二是这本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当年销售量就达到了20万册。其畅销速度和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记录。《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早在1998年4月6日就报道说,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已经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大约350所大学用作经济学教科书。这时这本书问世还不到3个月。 这本书之所以迅速火暴,其主要原因是这本书从内容、体系结构到表述、体例都体现了“经济学学生的入门教科书”的定位。作者说,他在写这本书时,极力把自己放在一个经济学初学者的位置上,他强调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经济学时感兴趣的那些材料。 UQ
想知道哪个高中是最好的
Perhaps possibly like this: Oriental family>> You're a class, and you learn from the class' teacher. Western family>> You're an individual, and you learn by yourself. 也许可能是这样的: 东方家庭>>您是一个班级,您需要向班级老师学习。 西方家庭>>您是个人,您可以自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