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板说了要提高leadership英语。请问去哪里找tutor/课程 ?单位管报销

兔子喵喵喵
Mark 一下 leadership
s
sugarbox
mark!!!
夏天爱西瓜
mark
冬日阳光灿烂
建议lz去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 (CCL)的website看看有什么适合你需要的training。我参加过LDP program, 很不错。而且可以和很多alumni networking,对我工作帮助也不小。
lz或者也可以考虑找个communication coach,做1:1 coaching。CCL也有推荐的。我当初上完了LDP,直接和assigned coach又延续了6个section做1:1 executive speach的coaching,很受启发。举个例子吧,对于mindful of target audiances,coach教我小窍门去观察老板的office。如果里面有很多装饰,比如家人的照片,猫狗照片,每次1:1前先聊聊和工作无关的废话。如果干干净净的,直接上结论,如果里面一堆奖状什么的,先发一个agenda,一条条列出来要讨论什么,然后meeting时说细节。
糖dou 发表于 2020-11-28 13:32

mm能具体说说为什么吗? "如果里面有很多装饰,比如家人的照片,猫狗照片,每次1:1前先聊聊和工作无关的废话。如果干干净净的,直接上结论,如果里面一堆奖状什么的,先发一个agenda,一条条列出来要讨论什么,然后meeting时说细节。" 有装饰,说明喜欢small talk;干干净净,说明喜欢cut the chase;有奖状呢?
o
oldppp
Mark mark mark
A
Arabesques
太感谢这个回帖了。正好需要。
B
BrokenSun
回复 60楼snowville的帖子
Thanks for sharing. Very useful and helpful!
如果可以如果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预存 赞

a
angel01
mark一下
p
psyentistc
去上个比较系统的讲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的课程吧。Toastmaster我觉得没啥用。
n
niming87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谢谢分享

z
zx1269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wow!!!我也来手动点个赞!

x
xiaomaixian
也来学习一下
L
Leucophyllum
Mark同需提高
s
stephanielfy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mark 来学习一下

x
xiaojf
mark
l
lggxzz
wow,学习一下
子慕窈窕
Mark mark
G
GY2001
Mark mark
y
yoyo2015
markmark
冬日暖阳1
哈佛在线课 leadership communication, 春季现在是waiting list $1880,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便宜了啊。 https://www.extension.harvard.edu/course-catalog/courses?subjects=Communication
你还可以上一个哈佛的certificate of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本科阶段的。都不用考。

美酒醇香 发表于 2020-11-27 23:52

mark mark mark
e
elaine_328
Mark mark mark
D
DJHJ
我也遇到类似的问题 现在在udemy上上一门communication的课,也在看培养逻辑的一些书
y
youyouy
m
mizh
Mark mark mark
L
LeSoleil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手动点赞!全是干货,好好学习一下!

m
matata214
有几层有很好的建议。
h
halahawaii
我也被老板说要加强leadership communication 能力,也跟我说公司给报销学习费用,但我的问题是极其不喜欢公共演讲之类的事,自己不喜欢说,要做presentation 之前压力好大好紧张,也不喜欢听,象什么ted之类的听着就烦,有没有mm推荐有趣有意思一些的培训课程啊?
k
kunkunlou
马克 马克
c
commander
马克好贴点赞👍
b
blueskybaby
Mark一下~
T
TylerEatsWorld
高手在二楼😲
d
dudu666
mark mark
c
cornorange
e
ellaowen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说得太好了 mark

w
woshizwy
mark。
s
soul613
Mark. Edx or cousera上应该有一些课程
G
Gingerfish
mark
i
iamhaoren
回复 60楼snowville的帖子
非常感谢分享,收益匪浅!
梧桐树的影子
华人上看到有营养的贴就是这么神清气爽! https://courses.edx.org/courses/UWashingtonX/COMM220UWx/1T2014/course/ edx上有个课,免费。
x
xiaohz
Mark mark
f
fl1709319
mark mark mark
y
yulingxi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mark

h
happyday365
mmmmm
s
sunrisemichelle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赞这么多建议!

y
yinger1417
m
mickey2007
这种有营养的帖子一定留下来慢慢看 谢谢
k
knowing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h
huanglin82
mark一下。感觉 有很多干货。
f
fashionlate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Great suggestions- thanks for sharing

m
maiqidiliwu
收藏一下 也被老板建议了
j
jy22
非常感谢,努力学习中!
B
Baitubaobei
mark mark mark
香蕉宝宝716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mark

L
LazyBooBoo
提高leadership的markmarkamrk
j
jyjxdmm
回复 60楼snowville的帖子
同意你每一个字,包括标点符号。mission vission这种真的不好说,每次听完印度同事说的,我就觉得我自己刚说的是什么shit。。他们真的很常用也很会用big words,感觉比白人eng还用的多
x
xianleexian
mark mark
v
vanvan_99
mark
p
paocaimao
Mark...............
s
singingIris
回复 138楼梧桐树的影子的帖子
Thanks for sharing.
T
Tally
有位MM问,还有两位MM发短信问我Toastmasters的事,我就一起回答一下。因为现在所有Toastmasters clubs都online meeting 到至少明年六月,所以只要时间合适哪里的俱乐部都可以试一试。如果一定找居家附近的,可以去 https://www.toastmasters.org/find-a-club 找家附近的俱乐部, 然后visit俱乐部的网站,如果他们提到获得过President Distinguished Club称号,一般都不会错。大家可以多visit几个,都是free的,这样就看看哪个更适合自己 (时间,氛围,会员背景等)。一般俱乐部会欢迎guests随时去,想去多少次都可以。如果你第一次没经验,可以试一下我的俱乐部。我在加州,每周二中午12-1 点 meet (西部时间)。我们俱乐部所有人都特别真诚热情,所以Guests来参观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是我们俱乐部的网站 https://oaklandcitytoastmasters.toastmastersclubs.org/ ,上面就有Zoom 会议链接。
所有Toastmasters俱乐部开会都有prepared speech(2-3个),要事先准备好,从选题到写作到delivery (5-7分钟长度),也有impromptu speech,还有evaluation,后两样不用准备。但所有都是参加的越多提高越快。另外还有各个会议角色,对主持会议能力也很有帮助。还有7个不同的club officer角色,对leadership 也是很好的锻炼。如果肯花些时间,一定会很快看到进步的。
这有两个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 Speech contest的录像,我特别喜欢这两个人的演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JzKX6P2L0,
by Kwong Yue Ya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vLgknrYQs
, by Sherry Su
大家可以看一下,7分钟的演讲是什么样的感觉(写的话一般700 字左右).
我还可以推荐我们District下的参数好的俱乐部 (会员多,完成目标多的)。
Toastmasters是一个Volunteer run的组织,每半年只用45美金会费,新入会有一个20美金新会员费用。培养public speaking和 leadership, 还有怎么给人feedbback, 我参加两年收获很大。我特别后悔第一次visit我现在的俱乐部以后,虽然喜欢可是等了10年才正式参加。希望大家不要像我一样,如果喜欢觉得有帮助,早日参加早日受益。

m
miemiekismet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感谢层主的分享。对上级的alignment这点很点醒我。 层主能不能组建一个微信群,给予职场亚裔新manager们一个沟通的平台?

s
sukimoon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手动点赞mark

y
yiyahami
收藏学习!
p
phlin
当经理不久,老板说平时工作英语够用,但跟一堆老大一起开会时我英语需提高,需要说的更简洁清楚,所以最好是leadership communication那种课。另外stragetic doc 写的也需提高. 网课和 in person都可以,在加州。多谢!
公用马甲43 发表于 2020-11-27 23:34

也就是要學
帝 王 學
真羨慕
我都用不上
C
COFEEBEAN
学习......
p
phlin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這本有中文翻譯喔....
甚至有電子書
從新主管到頂尖主管:哈佛商學院教授教你90天掌握精純策略、達成關鍵目標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0067

v
vivian80
Mark mark mark
B
BabyEmily
Mark
d
dream_moon902
mark mark mark
n
njschua
leadership mark 谢谢
j
jessicabai
看起来很厉害的讨论
w
wwmajia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T非常受益!谢谢分享

t
tjoy
mark
l
llqqff
Matk 慢慢读
兔子过敏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哇!厉害厉害!手动点赞!

天气真好2010
h
huaren20182018
Mark mark
a
asurafairy
Mark
S
StrongBerry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mark

宝宝
Following....
M
MiniiCooper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s
shellie
mark 太有营养了
m
monicazhan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马克!

X
Xiaobaituxiao
Mark
f
ffare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Mark mark mark

c
cc126
mark
T
Tianailu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Good writing and speaking are so important for your life

h
happyvs
Mark...
l
lucymao0720
mark prepare prepar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
f2091
mark mark
h
huaren003
mark 太有营养了 +1
往后余生99
Mark
t
temphan
这个议题太好了,很高兴看到华人上的mm能互相帮助。
w
wenipu
mark mark
l
ljtyw
回复 1楼公用马甲43的帖子

Leadership是个loaded的词,如果communication和writing都提到的话,那意味着更多是思路问题。 因为说和写都是表达的方式,之所以表达不好是因为想不到或者不熟。 关键词:“perspective"。每提升一级你的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需要改变。尤其是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manager的这一步需要mental change.
借用一个挺有名的standfor的关于communication的video,“Think Fast, Talk Smar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nw168huqA) 但我的体会是我们(老中)需要”Think Fast, Talk Slow"。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们很难做到自然的Think Fast,我们需要平时就要思考一些我们不一定在上一个职位熟悉的问题,平时想的多了,明白了,到时开会的时候就能跟得上,也说的出来。“无它,唯熟尔”。
提高“思想高度“的方法,建议看一下这个Simon Sinek的video,“Start with w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ZoJKF_VuA)。 在这里Simon Sinek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framework “why-how-what",这三个是一层一层的,最高的”why"是最最关键的,"How"是如何实现”Why“,”what"只是一个”How“的结果而已。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听人问"What is your why?",经常就是从这里而来。 (平时business talk常见的词譬如vision, mission, strategy什么的都跟Why和How有关)
什么是”Why“?简单了就是"purpose",每一个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需要问自己”why does our business/organization/group/team exist?". 一个team的存在不是为了维护某一个系统或者开发某一个feature,那是“what”或者”how"。
随便举个例子,Disney。对Disney的CEO而言: Why - our company exists to bring fun to families How - we produce best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both physical and digital. What - movies, theme park, Disney plus streaming
下面到了Disnet Plus 的VP: Why - we exist to bring the best streaming experience to our customers How - We strive to make our streaming fast and reliable, with least latency. We make sure our users can discover the best contents for them .... What - a personal recommendation engine, etc etc
再下面到了Personal Recommendation team: Why - we exist to provid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n products, with best in class recommendation How - ... What - ...
这里"why“经常显得很”高大空“是因为by design,“mission”是long term的,而“how"尤其“what”是具体的,变化的。
对manager而言,思考“why”尤其是明白上一级(director)和再上一级(VP)的why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明白上面leadership的decision making,帮助自己alignment。当你老板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明白你的想法跟他一致的时候,他自然的就会把你当亲信交流,到时什么vision啊,strategy啊就都有了。说句题外话,老中经常把老印的提升简单的归结为”拍马屁,写PowerPoint“是很狭隘的思路。 Engineer, engineering team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what”当成“why",把自己拘泥于technology,system,framework,或者考虑问题的时候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经常的问题是backend vs frontend, web vs mobile, ios vs android,还有technology team vs product vs marketing之类的。 所以manager经常想想“why"能帮助自己跳出现有的框框。像是”tunnel vision", "comfortable zone",都相关。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alignment,每一级manager都需要至少知道上一级的想法。如果你发现你老板没啥想法的时候,你就得有想法了。 在这里我建议一定要利用好one on one meeting,因为这是不多的跟你老板(或其他人)真正交流career的机会。至少两星期一次。不engage的老板是个危险的信号. 首先明白跟老板的one on one是你的meeting,它的目的是benefit你的career,而不是老板。你要drive the agenda。 不要变成project status meeting,那就没意思了。 你要告诉你老板你的想法,这应该是个heart to heart的交流,什么都可以谈。譬如你想2,3年promotion,那就明白的告诉他。这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feedback。个人认为这个是职场里最关键的词。这个是one on one meeting里问最合适的。老中尤其是要避免平时不问到了年终就落下个“勤勤恳恳”甚至更糟糕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brand。你如果自己不control你的brand,那就让别人control了。经常的,多方面的feedback对我们自己以及team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刚从IC晋升到manager,我建议你列出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team的manager,然后跟他们schedule one on one一两个月一次。这个在刚开始特别容易,因为人都喜欢帮助一个新人,你有充分的理由。光这一点就能让你standout。 之所以重视peer manager的feedback是因为,借用Andrew Grove https://www.amazon.com/High-Output-Management-Andrew-Grove/dp/0679762884的话,你的impact是你的team的impact,再加上你influence的team的impact。这里关键词是influence. 当你跟其他team的manager有经常的交流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你的team对他们(尤其是product, marketing等等)的影响,会帮助你发现你的“Why”和“How”,甚至发现扩张的机会。从manager到director,cross team的影响力很重要。
有一本书First 90 Days(https://www.amazon.com/First-90-Days-Strategies-Expanded/dp/1422188612/ref=sr_1_2?dchild=1&keywords=first+90+days&qid=1606595174&s=books&sr=1-2)可以参考。
Talk Slow. 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一定得试。说得慢有助于从新组织词汇,甚至能显得你在“思考”。
Writing is underrated,而且大多数人做不好。 上面那个““Think Fast, Talk Smart”的video讲到了两个framework, 一个是“problem, solution, benefit”,另一个是“what, so what, then what". 我们比较容易用前一种,尤其是engineer出身的经常采取这种思考问题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这样)。 但我怀疑"what, so what, then what"这个方式更适合,因为我经常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read,尤其是长的email。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因该尽量简单,最好前三句话就把结论说明白了。


snowville 发表于 2020-11-28 15:53

学习!

兔子跳跳
好贴留着
P
Panpanduoduo
好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