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看到一个人权活动者的采访(大陆来的),暂时想不起来名字,其实还挺有名的。她大学期间去台湾做交换生,她最大的感触是,台湾的年轻人有选择。而大陆的大学生,无论是三流学院或者是北清,大家都很焦虑,似乎只有一个选择。一毕业就是去做社畜。我自己在国内上大学的时候(快20年前),这种焦虑刚刚开始,好一点的学院和学校里开始有这种气氛,我的大学四年可以说活的很累,毫无创造力,畏首畏尾,很怕失败。好在我们大概还是有那么几个选择的,这么多年看下来,这么几个选择都可以走的可以。 相比较美国的孩子们,我以前在大学里做助教(10年前了),感觉大部分快毕业的学生没啥紧迫感,对人生也没啥好的规划,更多的是尝试不同的东西,发现自己热爱啥,而社会家庭对他们有很多包容,允许他们犯错误。到了工作环境,公司每年都招一些RCG,公司领导们经常要想着怎么engage employee,怎么样要留住他们,怎么样和年轻人交流,要不要redesign working space去迎合年轻人,而不是国内那种你爱来来,不加班我们还有一车的人等着你的职位呢。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ddle_class The common measures of what constitutes middle class vary significantly among cultures. On the one hand, the term can be viewed primarily in terms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One of the narrowest definitions limits it to those in the middle fifth of the nation's income ladder. A wider characterization includes everyone but the poorest 20% and the wealthiest 20%. Middle class is defined here for the US as those adults with a net wealth of between US$50,000 and US$500,000 in mid 2015.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is used to adjust these number for other countries. The median disposable (after-tax) income of middle-class households in the U.S. was $60,884 in 2010. https://www.investopedia.com/financial-edge/0912/which-income-class-are-you.aspx#:~:text=5%EF%BB%BF%20Pew%20defines%20the,double%20the%20median%20household%20income. 投资百科网站给出了更新、更具体的数据。各州不一样。 加州,2016年,家庭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中位数为$77,806.00;上等收入阶层的中位数大约为$190,923.00 DC更高,分别为$88,579.00和$201,538.00。 文中表示 中产阶层在缩水。贫富差距在扩大。 The middle class constitutes a slim majority of the U.S. population (52%), but that is still less than it has been in nearly half a century. The share of income captured by the middle class has fallen from 60% in 1970 to 43% in 2014. The middle class is shrinking due to an increase in population at the extreme bottom and top of the economic spectrum. 想知道自己属于哪个阶层,在哪个百分位,可以通过以下网站计算器计算。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pper_middle_class Sociologists Dennis Gilbert, William Thompson and Joseph Hickey estimate the upper middle class to constitute roughly 15% of the population. Using the 15% figure one may conclude that the American upper middle class consists, strictly in an income sense, of professionals with personal incomes in excess of $62,500, who commonly reside in households with six-figure incomes.[5][10][1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ersonal and household income can be explained by considering that 76% of households with incomes exceeding $90,000 (the top 20%) had two or more income earners. 根据上述维基页面引用的观点,15%视为upper middle class, 家庭年收入约为10万刀,如果提高到5%,则需要16.62万刀。个人年收入则分别需要63000刀及10万刀。 但这是2006年数据,过去15年了,标准应该进一步提高。 不过,这是上中产阶层的定义。不是中产阶层定义。
几千万还是有用的。不管是谁家代代出英才的概率都非常低。 克林顿夫妻两是人精了,女儿学习也不错,但也没有父母的高度。 奥巴马夫妇多会说话左右逢缘,他家两女儿也不是怎么聪明。 Steve Jobs 的后代也没特厉害吧。 我还看了Hamilton,生了好多娃,也没他那么厉害的。 特别聪明特别努力特别情商高勇于冒险这些品质在人群中是稀有品种,并且很大概率随机出现。
如果钱没有多到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衣食无忧,理智选择是生少一点。 每一代都生很多那种,通常爆发一下,以后就不行了。 还有一种就是和中国古代一样,虽然生很多,但只重点培养一个,拿财产大头,其他子女再分点剩下的。香港大富豪都是这种,还在搞嫡出庶出,也是为了避免财富分薄
有分1949年前和1976年前吗?那可是直升或掉下十八层地狱在某国。
赞成大部分,但钱还是要流动要消费,不然纸面数字就是富人穷命,固定资产需要有,但不要高。deferred withdrawal ,如果不能自己理财,算是最笨的方式吧,现金在别人手里,名义上是自己,紧急动用还有罚金。我是看美国很多投资条款比较扯淡,不如中国投资理财的灵活。也许是我没钱,完全没有接触到美国中上层是如何打理现金的。
相比较美国的孩子们,我以前在大学里做助教(10年前了),感觉大部分快毕业的学生没啥紧迫感,对人生也没啥好的规划,更多的是尝试不同的东西,发现自己热爱啥,而社会家庭对他们有很多包容,允许他们犯错误。到了工作环境,公司每年都招一些RCG,公司领导们经常要想着怎么engage employee,怎么样要留住他们,怎么样和年轻人交流,要不要redesign working space去迎合年轻人,而不是国内那种你爱来来,不加班我们还有一车的人等着你的职位呢。
名利场 Vanity Fair (2004)
十九世纪的英国,贝姬(瑞茜·威瑟斯彭 Reese Witherspoon 饰)出生于贫寒家庭,但是,野心勃勃的她做梦都想要能够跻身上流社会,为此,贝姬来到了爵士彼得考利(鲍勃·霍斯金斯 Bob Hoskins 饰)家中,担任起了家庭教师的职务。聪明伶俐的贝姬很快就获得了姑妈玛蒂尔达(艾琳·阿特金斯 Eileen Atkins 饰)的认可和信任,之后,贝姬跟随玛蒂尔达来到了梦寐以求的伦敦。
无名的裘德 Jude (1996)
裘德(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 Christopher Eccleston饰)在农村长大,一心要用知识改变命运,考取大学成为了他的奋斗目标。但是,年少的欲望却让他与当地一个姑娘发生了关系,大学梦也随之破碎。 不久姑娘远走澳洲,寻觅更美好的生活。剩下裘德和他的梦想,继续在这里萌芽成长。裘德为了能考上大学,专门搬到大学城附近苦苦寻求机会。同时在这里,表妹苏(凯特·温丝莱特 Kate Winslet饰)让他暗暗倾心。迫于亲缘的关系,二人都不敢打破禁忌。当苏嫁给了他人,裘德终于冲破了心中压抑已久的感情。他们不理世俗,不想后果,只要一起。即使流浪到天涯都无所畏惧。然而,不幸终究来临。· · · · · ·
曼斯菲尔德庄园 Mansfield Park (1999)
虽然从小就生活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但这里的一切却无法让范妮(弗兰西丝·奥康纳 Frances O'Connor 饰)感到一丝亲切。寄人篱下的身份让年幼的她饱尝了人情的冷暖,好在有善良的埃德蒙德(约翰·李·米勒 Jonny Lee Miller 饰)的关心和陪伴,范妮才得以保留心中那一块小小的净土。才华横溢的范妮喜欢通过文字来记录内心的所想所感,成为一名作家是她最大的梦想。 亨利(亚历桑德罗·尼沃拉 Alessandro Nivola 饰)和玛丽(艾伯丝·戴维兹 Embeth Davidtz 饰)的到来打破了庄园中的宁静生活,伦敦的经历让兄妹两习惯于热情而奔放的表达感情,这一切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实属罕见。很快的,埃德蒙德的注意力便被漂亮的玛丽吸引了,同时,亨利似乎也对范妮十分中意,面对人生中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范妮不知该何去何从。
我之前仔细听过蔡英文的就职演说。我不知道大陆的青年有没有出路,但台湾的青年挺没出路的。
我只能说,同样的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我也可以说,中国孩子们对人生有规划有追求,积极向上,努力奋斗,台湾美国的孩子们对人生一片茫然,没有规划,懒惰消极。
华人群体普遍都崇尚奋斗,努力工作,让自己和孩子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压力大焦虑感大,而老墨群体崇尚享受生活,更追求享乐,这两种生活方式孰对孰错?我认为都是自己的选择,根本没必要捧一踩一。
哎哟楼主,美中两岸都是黑社会啊,没啥本质区别,都只有两个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哪有那么多细分,哪有啥跃升。没有质变,只是量变而已,虽然生活质量提高了,但是阶层一样上不去,都是给统治阶级打工的,人生就是一场苦旅啊。
想请问申请能上的比例是多少呢?
你说的很对,中国大陆的孩子们特别勤奋和积极上进;台湾很多年轻人相对很迷茫。不是捧谁踩谁 我要强调的是,你有没有选择。你可以选择积极奋斗,过上比大家都好 的生活;但是社会是不是给你一个选择,一个不要996的选择,也能过上还行的生活呢?中国社会可能不努力往上走,不竭尽全力的工作,不保持警惕,就可能被时代的车轮淘汰了,所以很害怕错过什么。人的精神一直紧绷着。美国社会可以选择easy 模式,可能混不成人上人,但也不差。 在中国社会,身边不少穷亲戚,我能眼睁睁看着下中产,他们也不是不勤奋吧,因为bad luck,滑入很糟糕的境地;在美国,我周遭的人按部就班的生活,很低概率会滑倒下一个class。这些观察可能因为我本身所在的阶层和圈子有很多偏差。
我因为工作关系,接触美国很多底层穷人,所以我觉得,他们的日子也很不容易。累了,不想多说了。
这个5m - 10m是按照所在国家货币算的吗?
台湾青年没有出路的,都认命了,小确幸。大陆的,还有那么一丝丝处理,无数人想挤进去,所以焦虑,所以拼命。
美国的福利体制很差啊!!
纽约的福利住宅区 太恐怖太恐怖了吧.
一般西方国家哪有这么巨大的贫富差距啊
昏
这个得看你怎么定义中国的中产。我觉得一线城市至少一套顶尖学区房,或者二三线混的不错关系挺多的,才能算中国的中产。。对应到美国大城市里算是版上的贫困线吧,大农村的话不好说。。再往下只能算是伪中产了。 子女真的很难说,至少得有个decent的工作外加吃吃老本儿才能维持,全看造化吧。。
我还是觉得中国往中产走容易些,毕竟都是考试。如果有点天赋,学习好,初中就去好学校了。这边全是划区,差区真的差,而且穷人真的住不起好区,买不起也租不起
首先,中国高考一半左右升学率,和美国差不多 中国初升高淘汰不少人 深圳初中升高中都只有一半升学率 许多江浙一带发达城市都是如此 更别说内地 河南几十万高考低分生,只能去上中专的
就从你说的美国到了板上的贫困线算中产就知道你对啥是中产毫无概念。如果年收入70万,住着三百万小黑屋还有几个出租房才叫中产的话,全美国都没多少中产了。
我不觉得中国有六亿 月收入 1000人民币的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ddle_class The common measures of what constitutes middle class vary significantly among cultures. On the one hand, the term can be viewed primarily in terms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One of the narrowest definitions limits it to those in the middle fifth of the nation's income ladder. A wider characterization includes everyone but the poorest 20% and the wealthiest 20%.
Middle class is defined here for the US as those adults with a net wealth of between US$50,000 and US$500,000 in mid 2015.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is used to adjust these number for other countries. The median disposable (after-tax) income of middle-class households in the U.S. was $60,884 in 2010.
https://www.investopedia.com/financial-edge/0912/which-income-class-are-you.aspx#:~:text=5%EF%BB%BF%20Pew%20defines%20the,double%20the%20median%20household%20income. 投资百科网站给出了更新、更具体的数据。各州不一样。 加州,2016年,家庭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中位数为$77,806.00;上等收入阶层的中位数大约为$190,923.00 DC更高,分别为$88,579.00和$201,538.00。 文中表示 中产阶层在缩水。贫富差距在扩大。 The middle class constitutes a slim majority of the U.S. population (52%), but that is still less than it has been in nearly half a century. The share of income captured by the middle class has fallen from 60% in 1970 to 43% in 2014. The middle class is shrinking due to an increase in population at the extreme bottom and top of the economic spectrum. 想知道自己属于哪个阶层,在哪个百分位,可以通过以下网站计算器计算。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pper_middle_class Sociologists Dennis Gilbert, William Thompson and Joseph Hickey estimate the upper middle class to constitute roughly 15% of the population. Using the 15% figure one may conclude that the American upper middle class consists, strictly in an income sense, of professionals with personal incomes in excess of $62,500, who commonly reside in households with six-figure incomes.[5][10][1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ersonal and household income can be explained by considering that 76% of households with incomes exceeding $90,000 (the top 20%) had two or more income earners.
根据上述维基页面引用的观点,15%视为upper middle class, 家庭年收入约为10万刀,如果提高到5%,则需要16.62万刀。个人年收入则分别需要63000刀及10万刀。 但这是2006年数据,过去15年了,标准应该进一步提高。 不过,这是上中产阶层的定义。不是中产阶层定义。
我确实觉得中产应该一个房子俩车,俩娃上好学校,要么好公校要么私校,退休金存差不多了。估计细分算upper middle class吧,各地标准不一样。但是这绝对不是富裕
我是大城市烂小学出来的,但是初中就能去重点了,不用继续在烂校呆着了。我小学同学里一大半没上高中,还有俩初中去少管了。学校老师真的是烂,但是如果自己想学,搞几本书自己在家还是可以学的。去考奥数,考上了一年课外班花费只要350,绝大多数家庭还是可以承受了。小升初虽然是按片划分电脑派位,但是所有市重点区重点都有自己的名额,只要考试过了,或者交点赞助费,就录取了。我老公是18线小县城出来的,身边的跟他同龄的亲戚,高考都只有200多分,都不知道怎么考出来的。。 我俩都觉得,如果你想学习好,小学靠自己还是能学好。很快到了初中就能自己选择学校了,不用继续呆在烂校了。。美国这边划区,你就算小学学习好,烂区照样上烂校
小孩这边出生的话现在回国也还是要交赞助费的,还不少。从幼儿园小学就要开始交了。 在美国说这个没什么意义了。 其实国内大城市的家长拼命挤一个好小学的名单,也不过就是为了凤尾罢了。 美国还有人在家读书的,是真的在家读,父母教。
我前年回国给娃上户口的时候打听过。我家那边的行情是,市重点小学对口的坑班是某单位公立幼儿园,非本单位一次交三万入园费,之后正常收费一个月5000。娃正常的话能对接市重点小学,不需要再额外交赞助费了。。 美国这边homeschool的,我加了个群,觉得里面妈妈一个个都好厉害,换了我教不了
如果小孩真的很牛,如果不是住的太偏,不少地方都有非常牛的tg,magnet,charter学校,初中高中都可以跨区考。纽约市的很多这类学校都不受学区限制全区统考。我原来住过一个州也是。有一个朋友孩子考了两年考上一个tg学校(有的tg学校中间也招生,根据名额情况不一样。纽约最牛的小学就是tg,3年级和5年级都招,就是条件太高了,大部分报考的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有的tg学校从四岁开始选拔,主要就是测智商。 国内这种资源就少的多。两千万人的北京原来就一个实验班,现在也就增加了几所学校在校内开办超常实验班、早培班。 当然美国tg学校因为数量众多,反而不一定那么万里挑一。有的tg学校还不如非tg的好。
这很幸运了。十年前一个同事孩子上社区里的幼儿园,因为名额有限适龄儿童太多,幼儿园搞赞助费暗标投标。就是说你根本没有参照,最后按赞助费多少从高到低录取。我那个同事投了8万,最后孩子也被录了。但她又觉得自己也许投太高了,也许同样名额别人只花了3万呢?
美国小学在家父母教的比例很高。有的名人都是在家完成的小学教育。父母教可以因材施教,控制进度。只是大多数人没条件罢了
我们这边magnet school都不考试,都是抽签。但是且不说考试对于很多穷人孩子来说根本不公平,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补课刷题,就连我们这里抽签的,很多底层穷人可能也都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机会。而且我们的magnet school在房价最贵的地方,有多少穷人能够住那里附近?我认识一个人孩子去上的,单程校车就要一个小时。
身边的样本,老爸几千万资产至少,藤校教授,风投公司cofounder,自己好几个公司的cofounder 儿子一个藤校,一个UCSD,俩儿子没一个有出息的,很普通的长相,很普通的才能,一般中产 这样的孩子守着老爸资产也没用,LOL
8 万美元在 纽约和旧金山不高啊
纽约黑人区一个破公寓福利房都得 1300 美元。太恐怖了
昨天看德国纪录片里美国纽约黑人区。脏乱差的破公寓大楼 住的全是黑人
一个破公寓都得 1300 美元。
真是 乱七八糟啊。全是黑人。
城市规划真差
估计想住 旧金山 纽约 中产区的 好公寓。房租不低啊。
美国大城市房租太高了。
merit-based的公校,年龄越小开始,越公平。至少穷人还能从小上个好学校,虽然一代人就进入upper middle class还是需要继续努力。但下一代不差的话彻底摆脱贫穷没问题了。 我小时候是三年级就可以考奥数班了,如果学习是那块料的,重点中学基本是锁定了。我觉得这是很好的项目,明明是最公平的,反而受到的批评最多。。
政府机关的幼儿园,没法搞得那么明目张胆,如果人多只能不收了
几千万还是有用的。不管是谁家代代出英才的概率都非常低。 克林顿夫妻两是人精了,女儿学习也不错,但也没有父母的高度。 奥巴马夫妇多会说话左右逢缘,他家两女儿也不是怎么聪明。 Steve Jobs 的后代也没特厉害吧。 我还看了Hamilton,生了好多娃,也没他那么厉害的。 特别聪明特别努力特别情商高勇于冒险这些品质在人群中是稀有品种,并且很大概率随机出现。
我小时候上一年级要考试,考的好的进实验班,我那时没有上过幼儿园啥也不懂,考得不好,只进了普通班。但是上学以后,我很快就赶上来了,年年在年级(普通班加实验班)都是名列前茅。
所以,我就说,考试选拔对于穷人孩子也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基本没有补课刷题的机会。我那时还好,普通班的老师也认真负责,如果在这边,如果考不上好学校只能上差区的烂学校,那可能就糟糕了。
这个是有校车的。美国校车系统很发达。阿拉斯加很偏的地方都看到校车,校车标准貌似和纽约的一样高,至少看上去差不多。所以说美国城乡差别,贫富差距,还是比国内小多了。 在北京有认识的小学生坐地铁一个多小时从五环外去二环内上学的,一开始家长还接送,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就让孩子自己去上学。(那时老北京城里爷爷奶奶住的房子太小但是可以挂户口,父母到郊区买大点的房子住。现在可能难了。)你想象一下北京早高峰晚高峰一个小学生去挤地铁。 底层穷人不知道有抽签机会,总比连抽签机会都没有好多了吧。 如果一线城市农民工的孩子能去一个小时之外的牛校上学,比连这个机会都没有强一百倍了。 纽约市政府在每个学校门口或大厅里贴海报,宣传即使流浪儿童也有学上,海报上留着联系方式。 纽约大街上到处都是流浪汉,臭气熏天,数据统计纽约聚集了全美四分之一流浪汉。但没有看到流浪儿童。 看到过一篇关于武汉新冠高峰时期的流浪汉的文章,这些流浪汉完全被抛弃了,没有任何人帮助,饿死也没人管的。
不知道别处是什么原因,纽约tg学校被批评主要是许多亚裔包括华裔小孩很小就开始刷题了。 一些人认为天才就是天才,不是后天形成的。但是刷题,刷测智商的题,一样可以获得优势。所以现在纽约的tg现在也被亚裔攻占了,占比远高于族裔人口比例。 Stuyvesant HS前几年每年招生一半都是亚裔。亚裔学习还是不错的。(不过不只是华裔,很多印裔比华裔还牛)
没有完美的选拔方式。考试是比较公平的方式,只是可以不断改进而已。现在国内的考试也没有那么强调死记硬背了,也在进步。美国的选拔方式就更多了,光会考试是不行的。但是不能否认考试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化选拔方式。扎克伯格当年也是13岁以前考sat,盖茨sat也是将近满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