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感 同不喜欢晒 朋友圈Facebook几乎零动态 但我每天写日记 也就一两句话 记录一下生活 晒不晒更和性格相关吧 rangbazhangfei 发表于 2020-10-13 13:44
起码是精神状态比较奋发向上的。 Jicama 发表于 2020-10-12 15:33
职业病患者,看到这个想问,样本容量有多少,p value多少,样本组之间有没有差异(年龄之类的。 不抬杠地说,我觉得和人性格有关。性格咋呼咋呼的那种哪怕不出去玩也会分享公众号文章啊短视频啊啥的,性格老实沉闷的不怎么发。crazyeater 发表于 2020-10-12 15:37
我几乎天天发,不是为了展示啥,就是为了记录我的生活,不过我是分组发,只发给家人朋友。时不时自己会回头翻着看,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生活还是很不错的所以应该停止忧郁快点开心起来 Sisyphus 发表于 2020-10-12 15:40
同感.... 房屋中介,保险代理 尤其正能量满满,积极向上,学习/炒股(不在乎大跌) 这一整句话用阴阳怪气的口吻说出来,就是我的真是感受了........... donotknowhow 发表于 2020-10-12 15:42
我也分过组,后来觉得太麻烦了,放弃了,索性不发了。 公用马甲46 发表于 2020-10-12 15:46
我的朋友基本都不发朋友圈了,还是他们都block我了?lovejake 发表于 2020-10-12 15:50
你先建好tags,发的时候多点两下就可以了 Sonya9 发表于 2020-10-12 15:55
想了下,真是啊。女方都是精神状态比较饱满的。当然有的也是一把年龄装嫩装嗲的也有。老公又给惊喜了这种也有。 公用马甲46 发表于 2020-10-12 15:35
觉得爱不爱发朋友圈和日子过得好不好没正态联系。 xiaoxiao61 发表于 2020-10-12 16:04
不至于吧,不少朋友就是新学会了包包子这样,就很高兴发个朋友圈。挺好的呀,跟经济状况关系不大。 saynomore 发表于 2020-10-12 15:58
听到一句话说“朋友圈是你想将日子过成的状态。”觉得言之有理。朋友圈是你想向朋友展示的状态,大部分都是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choc-lover 发表于 2020-10-12 16:24
我喜欢看别人发的,感谢! 自己很少发,一个月有个一次两次。 nbixxibn 发表于 2020-10-12 16:26
发不发和本身心情状态有关,也和是不是倾向寻求external validation来获得满足有关。还有就是朋友圈这个产品用户已经开始玩腻了。jessicamoi 发表于 2020-10-12 16:37
以前看过一个说法,就是爱发朋友圈晒自己生活的,都是对生活现状比较满意的。不一定是高大上,可能是她做失败的蛋糕,或者院子里的一个小蜗牛,日子不一定比别人好,但至少自己很满意现状。而挺多人可能觉得自己的各方面都还不错,但也没心情晒,那是因为其实自己内心对现状不满意。我觉得说的挺对,至少我现在就是这样。对现状不满,又不知如何改变,根本没心情晒,连看都不想看。 Fantasyland 发表于 2020-10-12 16:15
Or不需要微信工作的… Temporarilycalm 发表于 2020-10-12 16:54
我不发,因为怕被人说显摆。过几个月有老同学或者堂姐妹问一下,怎么好久不发朋友圈。 都不用过得特别好,夫妻俩都在家上班,不用去单位钱照拿,孩子有院子有泳池玩,有清晨没人去的公园荡秋千,就会让国内人不舒服。当然也没必要渲染美国水深火热,所以就低调,别说话。 再说美国这边的朋友,发孩子怕伤了那群大龄单身青年独自在家隔离大半年,发工作忙怕伤了失业的,吐槽房客怕伤了房子空置租不出去的,发老人带孩子的,怕伤了双职工没人帮忙的。发单位趁工作不忙,出钱让攻读博士的,怕伤害全额交学费享受不到学校校园生活的。 不发也许不是日子不好,是对周围人的爱护吧。疫情期间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都要低调的像透明人,是对朋友圈最后的温柔了。 美酒醇香 发表于 2020-10-12 17:25
我发朋友圈是让人知道我们还活着。天天关禁闭,死了都没人知道。 mappycarol 发表于 2020-10-12 17:39
生活真正好的在忙着享受生活,谁有闲工夫发朋友圈 BurningHot 发表于 2020-10-12 16:49
我觉得其实没必要想太多了。 我很少发这东西,主要是因为懒;但是我喜欢看其他人的朋友圈。有人秀书法,有人转帖好看的书评影评,或者仅仅是秀烹调烘培散步骑车,各种家长里短,国内的同学秀公司各种红火牛逼,压住了疫情之后的吃喝玩乐,我都喜欢。 我唯二不喜欢的朋友圈是政治贴和没有美感的广告——广告的重点是没有美感,我加了个长期卖石章的妹子,就因为她的广告里的各种石头都刻得极有灵气,偶尔也有几句令人赞赏的人生感悟,看起来也很享受。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0-10-12 17:39
很多喜欢发朋友圈的人恰恰是现实生活过得不如意的 Bmhr01233210 发表于 2020-10-12 16:54
我过得挺好的,但我从来不发朋友圈,不喜欢把自己的生活展示给别人看 hive 发表于 10/12/2020 5:18:31 PM
主要我妈想得多,啥都不让我说。过结婚纪念日发朋友圈说下单买个房,即使所有人都知道老大不小了背着几十年房贷买的,我妈也让赶紧删掉,各种强调不让发新房照片。 好吧,出门出不去,新房不让发。渐渐就没兴趣玩儿微信了啊,觉得跟谁分(xian)享(bai)都没必要了。像我这种财迷,iphone 11 pro立减800到手的手机都没显摆。也真是觉得好多事没必要跟圈里人宣布。自己家人知道兴奋告诉就算了。 要那么看楼主说的有道理,你生活里还有好多美可以分享,有好多人愿意让你去分享,挺好的。 美酒醇香 发表于 2020-10-12 18:05
你其实真挺能显摆的 kangqiao 发表于 2020-10-12 20:12
首先声明这个贴绝对没有bso的意思,我们家已经很久不发了,真的是没什么可发的,很辛苦的中产家庭、标配俩娃自己带,距离华人贫困线远到看不到影子。
我看了下自己的朋友圈,排除了职业需要不停发,这种那种广告的,排除和自己背景实在差太多的(比如富二代)朋友,选取的是在美国上学、工作的同龄人。
发现经济条件一般或者较差,压力比较大的(比如我们家)发朋友圈的频率明显少很多,而生活压力很小,家庭负担少,经济条件明显好些的就发朋友圈比较频繁,吃喝玩乐孩子各种都算。
大家有这种感觉吗?
🔥 最新回帖
和国内对接的工作。或者中资企业在美国的都需要微信办公。还有那个工作版微信和imessage一样能看到几个人阅读是否已read
但是,我跟人面对面的时候不是social的人,有点shy,wfh之前去实验室上班,20个人左右吧,每周至少有一天从早到晚一句话都没说过,见面就是点头笑一下,别人不主动开口就很少聊,大家都觉得我quiet
我是85后,小学高年级开始基本聊天就是QQ了,叛逆期跟有些人天天发短信,周末qq聊两天,见面根本就像不认识一样,不会直接说话的,要很熟了才能当面说很多话。
朋友圈还是很好的满足了我的社交需要的。不过我非常不喜欢跟人私聊,尤其是发语音的,基本几天后才打开,每次收到都觉得别人给我扔了个大炸弹
我还真没有几个朋友圈,facebook等几个社交账号都同期保持活跃的朋友呢,那很花时间了。
🛋️ 沙发板凳
想了下,真是啊。女方都是精神状态比较饱满的。当然有的也是一把年龄装嫩装嗲的也有。老公又给惊喜了这种也有。
这个好理解啊。“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晒大金链子小手表什么又太俗,只能晒向上的美好的生活。
没有那么科学,就是自己朋友圈的人的感受。
房屋中介,保险代理 尤其正能量满满,积极向上,学习/炒股(不在乎大跌)
这一整句话用阴阳怪气的口吻说出来,就是我的真是感受了...........
我也分过组,后来觉得太麻烦了,放弃了,索性不发了。
广告类的我都排除了
房产中介最搞笑了,朋友圈说快来买房子,小红书说快来卖房子,确实活跃
我的家人朋友是一个组,都是亲戚和多年的老朋友和现在一起玩的朋友,所以不麻烦
还有培训业
现在确实很少有人发了。
现在发没有广告和功利性(refere折扣什么的)的朋友圈的真的越来越少了。国内国外都少了很多。
就是这样的,每天又累又休息不好的,真没什么心情发朋友圈,上次发都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你先建好tags,发的时候多点两下就可以了
我的感觉,外向星人喜欢发,内向星人比较少
有时候忍不住要调整组别的,关系近了远了香了臭了。事情好多,放弃最简单。
我一个同学天天发各种粉红色的生活照,的确积极向上,应该是她解除无聊的一种方式。
是的。我朋友里爱发贴的都是外向喜欢分享的人,和日子过的咋样没关系
之前有过类似的,但发几次自己也觉得无趣了,尤其是面对朋友圈高大上的吃喝玩乐,真的多少对心情有影响。
哇,这句话好有道理。
我现在自己不发,看别人的兴趣也不大了。感觉朋友圈过时了。
对,我也觉得朋友圈需要些新玩意来支持了,否则很容易有过时感,界面还是太简单。
好酸 一把年纪老公就不能给惊喜了? 哈哈哈。一看就是美被疼爱过。 哈哈哈哈
很有道理
发出来的不都是已经在过的日子了么?哪那么多有毛病的还要装的演的就跟上海名媛圈似的? 其实发不发我觉得和性格、和生活忙不忙碌都有关系,也没什么的,发了生活里开心的,没发不开心的也很正常啊,真要有人三天两头在朋友圈里诉苦跟祥林嫂似的不也是很奇葩的一景么。。。 其实我反而挺烦那些特把发朋友这件事当个事儿的人,越是把这件事当个事的,越爱总结个什么道理出来,越爱字斟句酌的有意识控制自己发的频率和内容,还爱动不动去瞧不上常发的,累不累啊
疫情期间跟外界交流少了,朋友圈之类的东西反倒会变多。不奇怪。
不懂,什么是需要微信工作的?
是的,才发现微信朋友圈也在改版了。也发现这个问题了。
朋友圈偷偷上线“话题标签”,微信也在做“破圈梦”? 2020-10-12 22:05 现在,微信朋友圈也能加Tag了。 近期,微信在朋友圈上再次做出了动作。10月4日,在国庆长假之中,微信悄悄的向部分用户开放了一项新的功能:朋友圈标签。 这一新的功能与微博等其他平台上的Tag功能类似,只需要在发朋友圈时输入“#+文字”,即可在说说之中插入一个可以点击的超链接。
事实上,朋友圈的庞大流量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出现了流失。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倾向于刷抖音、微博,而之前放在朋友圈上的时间不断减少。这一部分公域流量在这些其他平台的冲击之下也随之不断流失,间接影响到了微信最为根本的私域流量。 公众号打开率的下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由于朋友圈是公众号文章传播的主要渠道,朋友圈公域流量的流失影响到了公众号文章的传播,这也直接使得公众号的打开率下滑。 用户不愿看、不想看朋友圈,朋友圈对于用户的吸引力不断下滑,用户粘性逐渐减弱,这也是迫使微信继续改革朋友圈的原因。 在最近的一段时间之中,微信对于视频号进行了多次的迭代和变更,还分别为视频号连接了搜一搜和朋友圈,视频号无疑是近期微信最为重视的一个功能。那么对于微信来说,如何给视频号提供更大的流量?结合朋友圈标签功能的推出来看,答案似乎显而易见了。 在点击Tag标签后,会跳转到一个新的界面,置顶的项目是视频号动态,其中有大量与标签相关的视频号内容,而在视频号动态下方才是朋友圈内容。可以看出,话题标签正是为了帮助视频号引流而推出的。 通过将朋友圈泛社交化,将能够更好的利用朋友圈中的庞大流量,同时还能够将朋友圈原有的社交圈由好友列表中跳脱出来,扩展至更加广阔的范围。除此之外,顺便还能帮助视频号获取流量,帮助视频号打开流量渠道。 这些因素,正是微信选择在朋友圈推出话题标签的原因。但,微信真的能如此顺利的将朋友圈流量转化成其他功能的流量来源吗? 多次在朋友圈上“动刀”,微信为何如此执着? 话题标签的确能够很高效的进行引流,但要想仅仅依靠这一功能就能把朋友圈的流量转化至其他功能上,这并没有那么简单。 最大的阻碍在于,从诞生之初,微信就是一个自带着私人属性的社交工具,具有着非常浓厚的私人社交属性,而朋友圈也因此是一个私人的社交圈子,这也是微信能够拥有庞大流量池的根本原因。 但是此次推出话题标签,将朋友圈拉向公开的社交圈,这势必会与其本身的私人社交属性产生激烈的冲突。 将朋友圈由原有的私人社交圈转为开放的公共社交圈,这会影响到一部分用户的使用,部分用户可能并不想将信息公开至一个公共的社交圈层。因而,微信的这一做法可能会遭到用户的抵制。 微信朋友圈为何能成为一个巨大的流量池,在一定程度上与其私人属性所分不开。但也正是这样的私人属性,使得微信对于这一流量池的应用程度非常之低。 一直以来微信都试图利用这一庞大的私域流量池,但是都以失败告终。此前微信曾推出了一个“圈子”的功能,微信圈子面向的受众是基于兴趣的一个陌生人社交平台,微信希望借助这一平台将朋友圈中的流量引入其中。如今微信圈子依然不温不火,甚至失去了踪迹。 想要成功的利用朋友圈这一流量池,没有那么简单。 微信为什么如此频繁的在朋友圈上做动作,这与其对流量的迫切需求不无关系。 作为一个月活超过十二亿的社交平台,微信拥有着朋友圈这一每日曝光量达100亿次的巨大流量池,这一流量池也是整个微信生态的运行基础。 无论是公众号、小程序、搜一搜还是短视频,都离不开朋友圈的巨额流量供应,微信所做的种种动作,正是希望能调动起朋友圈中的巨额流量,来形成整个微信流量生态的流量流动。 还是朋友圈的私人属性,使得微信无法很好的调动起巨额的流量。加上一直以来,整个微信流量生态都是依靠着分享来产生流动。公众号的文章、小程序,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着用户在朋友圈中进行分享而进一步扩散。 如何充分的调动起朋友圈的流量,将沉寂的流量池活化起来,是微信近期多次“动刀”朋友圈的主因,但是目前来看,成效还不显著。
朋友圈,真难
头顶日曝光超百亿次光环的朋友圈,撑起了整个微信流量生态。 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无一不是依靠朋友圈来进行流量供应,就连搜一搜,也是依靠着朋友圈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在腾讯2019年全年财报中可以看到,其网络广告业务收入达683.77亿元,而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则达到了528.97亿元。 腾讯还在该份财报中指出,社交广告增长主要受到朋友圈、微信小程序广告的带动。社交广告已经占据了网络广告业务收入的绝大部分。由此可见,朋友圈广告已经构成了腾讯社交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 朋友圈,无疑是微信现在最大的宝藏,这也是微信屡屡动刀朋友圈希望从中挖掘出价值的原因。 但朋友圈已经遭遇了瓶颈。虽然说用户开始“逃离”朋友圈可能是一个假命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使用朋友圈了。 如今的微信,不再像是一个社交工具,更加像是一个工作工具而存在。越来越多长的好友列表、各类同事领导的挤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仅仅是逃离朋友圈,更是开始逃离微信。下班之后直接退出微信,成为了越来越多“社畜”的选择。 张小龙在2019年的公开课上曾对逃离朋友圈做出了解释,“微信是一个完全公开的广场,所以你想点赞或者评论,意味着在广场里面公开的大声说了一句话,你会发现整个广场里面很多人都能听到。那这样带来的压力感是比较强的,而且当你的好友越来越多,这种压力会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愈发沉重的压力只会让更多的用户选择离开。当前微信只看到了朋友圈所拥有的巨额流量,虽说现在逃离朋友圈还仅仅是少数,但是这对于微信长远来看,不可忽视。 微信的“变革”之路,离终点还有多远? 朋友圈,就像微信的命根一样,微信近期的多个动作,都离不开朋友圈。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微信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构建起了朋友圈这一个巨大的私人社交生态圈,整个微信流量生态则围绕着朋友圈而搭建起来。 但问题在于,熟人社交,势必会使得这一流量只能局限在用户个人的一个较小的圈子之中,无法扩大化。 推出话题Tag功能,正是微信希望变革朋友圈的一次大的举动。 微博能够获得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与其对于标签功能的成功应用不无关联。在用户发布微博之时,微博会引导用户使用标签功能对所发的内容进行标记。 尤其是微博的热搜榜,就是依靠对用户所发的标签关键词进行统计,结合讨论量和阅读量,这一标签就会登上微博热搜榜,并会专门开辟一个专区对将相同标签的内容整理至一起,用户只需点击Tag就能直接获取到相关信息,从而提升了整个平台的流量流动。 微信此次推出Tag标签功能,可以看出其野心。微信或许是希望借助Tag功能,将朋友圈由私人社交圈转变成为一个公共的社交圈,不断提升朋友圈的泛社交属性,削弱熟人社交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在整个微信之中形成完整的流量循环。 虽然这样能够帮助微信更好的利用朋友圈这一流量池,但是削弱私人属性,向泛社交圈转化,这是否会是一个好方向呢?微信真的能够摆脱熟人社交这一标签吗,目前来看,道阻且长。
我觉得其实没必要想太多了。
我很少发这东西,主要是因为懒;但是我喜欢看其他人的朋友圈。有人秀书法,有人转帖好看的书评影评,或者仅仅是秀烹调烘培散步骑车,各种家长里短,国内的同学秀公司各种红火牛逼,压住了疫情之后的吃喝玩乐,我都喜欢。
我唯二不喜欢的朋友圈是政治贴和没有美感的广告——广告的重点是没有美感,我加了个长期卖石章的妹子,就因为她的广告里的各种石头都刻得极有灵气,偶尔也有几句令人赞赏的人生感悟,看起来也很享受。
我说几个月不发,有老同学家里姐妹问候我,估计也是这意思,看怎么没动静了…
Re这个。是真忙!
主要我妈想得多,啥都不让我说。过结婚纪念日发朋友圈说下单买个房,即使所有人都知道老大不小了背着几十年房贷买的,我妈也让赶紧删掉,各种强调不让发新房照片。 好吧,出门出不去,新房不让发。渐渐就没兴趣玩儿微信了啊,觉得跟谁分(xian)享(bai)都没必要了。像我这种财迷,iphone 11 pro立减800到手的手机都没显摆。也真是觉得好多事没必要跟圈里人宣布。自己家人知道兴奋告诉就算了。 要那么看楼主说的有道理,你生活里还有好多美可以分享,有好多人愿意让你去分享,挺好的。
你说的的确是这个样下,玻璃心的人太多,干脆不言语了
一个月发一两次,我也是这个频率,不觉得很少啊
真不一定,我不如意的时候不想发,如意的时候才想发。
你其实真挺能显摆的
你是真的财迷啊,买个房发朋友圈,便宜买个iphone也觉得很值得发朋友圈……
哈哈哈哈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