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非首发】【庆祝双十国庆】记辛亥革命中的蒋公

C
ChristinaW
楼主 (北美华人网)
送给最后的正蓝旗,四匹和mise88大叔~~
  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西历公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不足三日,起义军占领了整个武汉三镇,捷报电传,四海震动。不久,消息传到了大雪弥漫的北海道,一向冷静沉着的 蒋公,这时准确的判断,是自己该起而行动的时刻了。
  其时 蒋公正在日本学习陆军,完成在振武学校之预科学业后被分配到北海道高田镇野炮第十三联队实习,只等一年实习期满,就可以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完成军事教育。然而时不我待,革命爆发, 蒋公决定放弃学业,回国报效。
  决心既下, 蒋公立刻向高田联队长飞松以及师团长长冈外史,提出了归国的要求。
  『师团长阁下,』红光满面的 蒋公,慷慨陈告,『为了不负平生之志,亦不负来学军事之初衷,我必须请求阁下,允许我们归国。多承教诲,铭感不尽。可以请阁下放心的是,我一定不负师教。』
  『故国风云紧急,我知道你会提出这样的请求。』长冈外史道,『今晚为你饯行。』
  傍晚会餐时,长冈外史宣布了 蒋公以及另外两位同志将回国参加革命的消息,他引用中国『学以致用』的成语,满怀信心的表示, 蒋公定会善学所用,做出非常之贡献。
  『我们为蒋君一行饯别,』长冈外史举起餐桌上的清水说,『军人不饮酒,请以水杯代替。』说着,他首先饮了一口,随即将水杯递给飞松联队长,依次相传,最后到了 蒋公手中。
  『阁下,蒙厚赐了。』 蒋公双手举杯,一饮而尽。
  由于日本政府禁止在日本的中国士官生回国参加革命, 蒋公一行,不得不避人耳目,以请假四十八小时外出之名义,离队归国。在上船前,他们将军服军刀用邮包寄回高桥联队,以保持其清白记录。
  船到上海,正是满城风雨的重阳。 蒋公与同盟会在长江下游主持举义的领袖陈英士一直保持联系。所以一下了船,不及安顿,径投同盟会在上海的联络处。
  一见 蒋公,鼻架金丝眼镜,形容憔悴而精神矍铄的陈英士眼中立时闪耀出无限欣喜的光芒,赶紧起身迎了上来,握住他的手久不松开,连声道:『介石,你来得正好,我想你也该来了。』
  原来革命进展的形势虽速,但阻力也很大。袁世凯的北洋军,抵达汉口与民军交火,如果各省响应的不够快,不够多,能让清军全力对付武汉的民军,则一时胜负之数,尚在未定之天。照战略上看,非首尾相击,不能陷清军于腹背受敌、两面作战之窘境。所以首义虽在武昌,而成败的关键,系于东南半壁能否独立。
  受中山先生之托经营东南半壁的陈英士,苦心筹划,已获得上海绅商各界的拥护,然而以上海之地理环境,即使起事成功,若无宁杭两地支持,只能是镜花水月,于大局无补,所以陈英士的计划是沪杭两地同时起义,然后共图反动势力最大的南京,只要攻下南京,东南半壁大事成矣。
  陈英士亲赴杭州,与杭州新军中的革命党筹划起义。同盟会的褚辅成、童保喧等人一诺无辞,但光复会的吕公望顾乃斌等人却主张缓进。光复会在浙江,特别是在浙江新军中实力雄厚,没有他们参加,起义的力量将大为削弱。陈英士与之几番商议,终于决定,由陈英士负责组织敢死队,自备枪弹,攻下巡抚衙门等重要部门,然后新军中的革命党群起响应,光复浙江。
  『我想请你到杭州去一趟,』陈英士将 蒋公拉入密室详谈,『将起义的计划,做一个具体决定。今天是重阳,希望在四五天以后,就能发动。』陈英士又说:『上次在杭州开会,军界的同志始终认为实力不足,尤其是要一批敢死队员担任先锋。这个问题,你要设法在杭州解决。』
  『大哥,』 蒋公开口了,『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再到杭州。』
  『这里怎么解决?』陈英士问道。
  『我们在上海招选一批同志当敢死队。』 蒋公道,『上海不比杭州,我们同盟会的志士很多,招选一两百个浙江人,我想不会有问题。』
  『这倒没有困难,不过敢死队的指挥官不容易物色,』陈英士叹道,『我们的同志中,通晓军事的人才太少了。』
  『大哥,』 蒋公接口便问,『你看我能不能指挥?』
  陈英士一愕,随即怡然微笑道:『介石,你一来,是天助我成功。』

  一到杭州,约集各路代表开会,约期共举。然而推举民军领导人时,又生事端。光复会诸公都不肯出头,纷纷推诿,要知道历朝历代对于造反的处置办法向来是『首恶必问,胁从不究』,当老大万一失败可是要掉脑袋的。年仅25岁的宪兵营排长童保暄挺身而出,说你们要是不嫌我资历浅薄,我来当这个临时都督好了,众人连连称善。
  敢死队从上海、浙东各地陆续集中到了杭州,分成两队,一队由王金发率领进攻军械局,另一队由 蒋公亲自带领,攻打巡抚衙门。编组完毕, 蒋公只嘱咐大家仍回原处,安静休息,待命行动,而别无宣示。他在治军方面,赞成戚继光的作风,以静穆为主。
  回到客栈,正巧有个奉化的同志要回家奔丧, 蒋公修家书一封,托他带回家。信中写道:『母亲大人膝下, 儿于重阳之日回沪,现在杭州,因履公事,不及行孝于膝前,憾憾!今满虏气数将尽,我革命志士奋其一击,旦夕革命成功,共和造成。近日儿将与诸同志身犯重险,赴死前驱。母亲曾记否吾家为里胥所欺,儿身陷牢狱之事耶?革命,非易一姓也。儿弃学景从革命,非为报一家一姓之仇,乃为天下人求自由谋公正也。儿誓为革命牺牲,虽死无憾,勿以儿为念。 儿如不测,请福梅善视经国,务使其读圣贤之书,做忠敬孝悌之人。福梅如再适,请从之。』
  身边的王金发看过信后叹道:『你这是要做学方声洞喻培伦啊。』
  蒋公肃然道:『今晚举事,几与广州无异,胜负难卜,假使你我为国牺牲,如能象黄花岗烈士那样,在青史上留下一封家书,这一生也不枉了。』
  当夜,正当满月,清光皎然,秋风送爽。 蒋公算好时间,在一点半钟,集合全队,开始行动。
  这是 蒋公第一次表现他军事方面的天才和学养。他内心虽有抑制不住的兴奋,却仍以极其冷静极有条理的言辞,讲述革命宗旨,然后宣布任务,指示敌人方向--敌人是满清在浙江的最高地方官,巡抚增韫。不过,他只是为虎作伥,而革命军是仁义之师,只要他投降,就决不可害他性命,更不准滥杀无辜。
  接下来宣布赏罚条例,分发武器,配备干粮,有条不紊地处理完毕,然后排齐队伍,由 蒋公作最后的检点,认为一切妥当,欣然下令出发。
  这一支敢死队,虽然大部分的成员都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但因部署周密,指挥得法,看起来与受过严格训练的军队一般无异,步伐整齐,精神饱满。队伍前进的速度很快,虽未衔枚,却没有一个人在队列中说话。除了有节奏的步履声外,肃静无哗,在风劲月明的深秋深夜,越发显得气象森严。
  敢死队中,已由 蒋公预先指派了两位胆大心细的同志埋伏在巡抚衙门右侧的杨家楼上。他们手携笨重的铁壳炸弹,在窗户中屏声息气地窥望。只见月光之下,一条高大挺拔的身影,昂然屹立,不过举手指划之间,敢死队员迅速而整齐地一队一队散开,部署停当,就要开始攻击了。
  正当凌晨二时正,那条高大挺拔的身影,已经转身,面向西北。在月色映照之下,看得出是指挥官 蒋公。只见他高举右臂,然后如苍鹰下搏似的,迅疾往下一落。杨家楼上的两名敢死队员仿佛得到了他所贯注的力量,毫不费力地脱手将笨重的炸弹,往巡抚衙门的围墙掷了过去。
  于是震天动地的响声,如第一声春雷一般,传布了阴湿寒冷的冬天已经结束的信息。接着,巡抚衙门前面的敢死队,发动攻击,炸弹手奋力抛掷炸弹,其余 的一面开枪,一面猛扑。一时声震天地,起火燃烧的大门与二门,卷起一团团橘红色的火光与浓密的黑烟,夹杂着『噼噼啪啪』的木材爆裂声,声势着实惊人,鼓舞了革命志士,也震慑了巡抚衙门的卫兵。
  火势猛烈,巡抚衙门的卫兵在负隅顽抗的管带赵春霖的指挥下,不断开枪还击。但敢死队员牢记着 蒋公『有进无退,任何艰难危险的情况下绝不停止攻击击,即为敢死队之精神』的话,仍然奋不顾身,冒着枪林弹雨,毅然决然地向烈焰中冲了进去。
  在悍勇无比的敢死队反复冲击下,清兵卫队终于溃散,管带赵春霖被俘。巡抚增韫开后门出逃,被早已埋伏在那里的敢死队员生擒。
  卫士降伏,增韫被擒,整个巡抚衙门都在敢死队控制之下。一直昂首站在巡抚衙门前面,照顾大局,指挥作战的 蒋公认为攻击的任务,已经充分达成,便下令停止攻击。但上房和花厅,任其燃烧。因为这可以让全城知道,巡抚衙门已在革命军手中,足以寒敌之胆,使各路革命军得以顺利完成任务。当然,他曾很慎重地考虑过,断定决不会延烧附近的民居。因为巡抚衙门的围墙极高,一定能够阻遏火势蔓延。
  除了巡抚衙门以外,另一重要据点军械局,亦由王金发率领的另一路敢死队奋力攻克。望见巡抚衙门的火光,各路革命党群起响应,驻守清军则看到大势已去,挂出了白旗。黎明时分,除了西湖边的满城以外,杭州全城光复。
  当日下午,革命军会同绅商各界在谘议局集会。光复会的朱瑞吕公望顾乃斌等人,起事前不敢领头,推举了童保暄当临时都督。事成后却翻脸不认账,反说是童保暄私窃名器。童保暄顾全大局,退位让贤,都督的位置只坐了半天。各方争执了半天,最后光复会也没捞到浙督的位置,大家推举立宪派的汤寿潜做了浙江都督。 蒋公目睹了这些『革命功臣』争权夺利的丑陋表演,不齿其为人,在会场上一言不发,功成不居,与王金发连夜回到了上海。
  见到陈英士,王金发愤慨地诉说了浙江光复的成果却被保皇党窃取。陈英士不以为意,说要团结各阶层咸与维新,可以使革命少受损失。气愤填膺的 蒋公勃然而起,拔出手枪道:『说来说去,与反革命妥协,不过怕死尔。你们怕死,我可不怕,我这就死给你们看。』说着举枪便要自戕,众人慌忙阻止。陈英士劝他说,我们都要到中央去的,地方上的小事,就留给他们吧。 蒋公亦觉得适才的鲁莽冲动,不合修身养性之道,正暗自惭愧,闻言默不作声。王金发却仍旧不满,他和鉴湖女侠秋瑾关系密切,对于杀害秋瑾的帮凶之一汤寿潜居然做了都督异常愤慨,于是回到老家绍兴,继续革命,另组了一个军政府,自任督军,与杭州分庭抗礼。
  上海的局面同杭州一样,虽然光复,但是由于光复会的掣肘,都督无法顺利产生。地方上众望所归虽在陈英士,但光复会的李燮和,自恃联络淞沪驻军有功功,不愿退让。各界推选陈英士任都督后,他居然前往吴淞另设军政府,自称吴淞都督,致使沪军分裂,无力出兵光复南京。陈英士无奈,只得另外组建沪军,由黄膺白任师长, 蒋公出任副师长兼团长,负责练兵整训。
  之后中山先生回国,南北和谈,中国政局如走马灯般变幻无常,各色人等纷纷登台亮相。 蒋公冷眼旁观,对于各类投机分子的争权夺利,深感痛心。他对革命事业,并不盲目乐观。在他冷静锐利的眼光透视之下,不待中山先生表示退让,就以看出革命事业必受挫折,而且需要经过盘根错节的长期斗争,才能克底功成。因此,他决定留学德国,去研究军事和国防计划。而第一步的计划是重新东渡日本,完成未竟的士官学业,同时补习德文,为留德做准备。
  而了解他在光复杭州所做的贡献的人,却不了解他的内心,只赞美他功成不居,是光风霁月的襟怀。当然,陈英士是深切了解的,在他动身之前,不知多少次的促膝长谈,所谈者却仍然是革命。
  『手无寸铁,集众数百,武昌一呼,全国振荡,这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之功成,完全是由于革命精神贯注其中之故。谁知道,民国刚刚出现,革命精神就已经消沉了。』他问 蒋公,『你说,这是什么原因?』
  『革命之目的,在实现主义。』 蒋公说道:『如果对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认识,只由于『排满』这个名词的号召,而参加革命。那么,满清一推翻,在他们看革命就算成功,革命精神自然就消沉了。』
  『这是探本穷源之论,』陈英士深以为然,『追随逸仙先生的同志虽然不少,了解主义,了解先生理想的,实在不多。以妥协为退让,以屈服为统一,错了了。』陈英士接着说,『再比如光复会,本为革命同志,如今却视我们革命党人如仇敌,到处诋毁逸仙先生和克公,四处争权夺利,实在让人寒心。』
  『大哥放心,』 蒋公慨然道,『我去国之前,必当为革命除此肘腋。』
  是夜,蒋公刺杀光复会首领陶成章于广慈医院。
  次日,陈英士送 蒋公登船东渡。『时势所造的英雄,不是真英雄;能创造时势的英雄,才是真英雄。逸仙先生不止一次跟我谈到你,对你的期望极深。我也相信你一定是真英雄。』陈英士深情道,『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介石,为国珍重!』
  长鸣的汽笛在催送行的人下船了。彼此有泪,却都不愿使对方看到,各自背转脸去,悄悄拭去。
  海天辽阔,碧波浩瀚,令人心胸一壮。 蒋公收拾起满怀的别绪,以一瓣心香,为良朋默誓:『我要回来,我要回来重振中华雄风!』
热血热胜红日光
这个写得挺有意思的...
C
ChristinaW
这个写得挺有意思的...
热血热胜红日光 发表于 2020-10-10 21:52

总算不是零回复了,还是大叔疼人~~
木瓜瓜
只能说,老蒋根本不是老毛的对手。
热血热胜红日光
回复 3楼ChristinaW的帖子
写得挺好的啊, 每个人都有青春年少满腔热血的时候么. 蒋公也不是生下来就是蒋公, 当年也是帅哥, 革命先锋, 有志青年啊
你怎么看
只能说,老蒋根本不是老毛的对手。
木瓜瓜 发表于 2020-10-10 22:34

政治人物都不是小白兔,纯粹比哪个更流氓,毛显然胜一个喜马拉雅
o
overpower
本质上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是苏俄势力扶持出来的傀儡, 而前清朝和军阀又是西方和日本所支持的, 只是代理人战争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已
w
wpswps2015
有历史包袱的社会就不能走向共和 。应该向日本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可能还有希望。。。 但中华重要历史时刻最后选择居然是最烂的 tg 也只能说是命不好
b
bepatient12
只能说,老蒋根本不是老毛的对手。
木瓜瓜 发表于 2020-10-10 22:34

跟两个人的能力关系不是太大, 跟背后的美苏意志有着90%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