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是有个词很火叫内卷 我觉得现在高校入学选拔就是很典型的体现吧,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推娃个个SAT满分,能够有效的分辨人才?不能。 但是问题是怎样才是有效的选拔,这个问题谁也不知道,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education的本质。 "Education should not encourage the individual to conform to society or to be negatively harmonious with it, but help him to discover the true values which come with unbiased investigation and self-awareness. When there is no self-knowledge, self-expression becomes self-assertion, with all its aggressive and ambitious conflicts. Education should awaken the capacity to be self-aware and not merely indulge in gratifying self-expression. What is the good of learning if in the process of living we are destroying ourselves? As we are having a series of devastating wars, one right after another, there is obviously something radically wrong with the way we bring up our children. I think most of us are aware of this, but we do not know how to deal with it. Systems, whether educational or political, are not changed mysteriously; they are transformed when there is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ourselves. The individual is of first importance, not the system; and as long as the individual does not understand the total process of himself, no system, whether of the left or of the right, can bring order and peace to the world." 摘自 Edu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 第一章, by Jiddu Krishnamurti. 大多数推娃的家长都在一味conform这个system,而不理解system是会随着大环境变化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也缺乏了对世界变化的adaptivity,总之,变化是一定会产生的。
总体思想就两个: 1. 如果追求世俗成功,ivy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2. 分数和藤校不是life-long learning或者世俗成功的必需品。
我个人也很反对AA,也同意录取应该按个人能力而不是看族裔成分。但是个人能力确实不等于分数,而且以分数作为筛选条件对于ivy也越来越不合适了。
各大高校SAT optional已久,究竟为什么呢?因为SAT分数水涨船高。我本科,一个top50的偏理科公校,问过几十个人SAT都在2300/2400以上。那可以想象,Ivy的分数只会更密集。但在很多非理工的学校,差的几十分对于学生未来成功意义不大。而学生的性格与经历,对自己与世界未来的思考,是更加重要的。这个格局,不一定是站得多高,有多广阔的视野,也包括经受过怎样的苦难,知道海底究竟有多深,对于生活有细致入微的观察,知道自己生来是有除了钱权以外的mission的。没有这些思考,即使从ivy出来也是一副空壳而已。
普林斯顿面试我的一个Asian普林校友,她化学系毕业,在社会混了十年了,除了靠校友圈子搭顺风车混饭吃,还没有稳定的工作。不停转行,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住在一个空空荡荡的出租房里。和她的meeting也有同样的直观感受,就是这是个活死人,对于一切都没有激情,对于自己的母校也没有一点感情。这样的学生,对于学校的名誉和社会的发展都没有贡献,即使分数再高有什么用呢?
我还是相信某些ivy的holistic review的,我朋友作为歧视链底端的中国国际生,拿着在藤校非常average的SAT分,靠关于反思自己家庭教育的personal essay拿到了yale的offer。这虽然只是个单例,但是也说明所谓holistic,还算是公正的,并不是单纯为了歧视亚裔而歧视亚裔。
标准化考试作为一个标准,其重要性在注重人文的顶级学校必然是逐年递减的。标化很容易通过培训获得高分,甚至多次考试刷分,而没有经济条件的孩子是做不到这点的,对很多人确实不公平(这是在差100分的情况下,差400分可以说是质变了。当然对于某些major来说,差800分也没什么区别,那些major录你你也不会读,就不要平行对比了)。
如果想只靠分数进好学校,不如考虑考虑理科名校,不要老盯着这些ivy,八字不符。要相信,如果人真的有能力,去不去ivy都能非常成功。还有,ivy只有某些学科有溢价,其他学科不尴不尬,唯一的好处就是不管哪个major出来,都可以去华尔街混(或者回国当留学中介
教育,最终还是要让孩子有正确的三观,培养孩子的兴趣,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做自己喜欢并认同的事。大学只是终身学习的一个环节,不要因为强行推娃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反而本末倒置了。
好了,话说这么多,谁给我个锅盖?
P.S. 我很好奇的一点,亚裔毕业之后给学校的donation和其他人种相比是什么样的?我怀疑ivy们是不是突然发现培养亚裔不economic了。
Harvard文科还不如UIUC的cs 手动🐶
我是友军 不要误伤了
所以我说了ivy只有某些学科,比如政法医商,还比较值得。其他真的很尴尬。 有些学科华人真的考虑都不考虑,如果黑人1280读的是gender study,你跟他计较啥。
高校的招生办就是负责选股票的,手里的资金有限(本科的admission 受限于学校里的床位数), 能选的股票当然越多越好, 但是不能同质化. 他们招人策略肯定是有不同profile, 按此分配的.
1, “普林斯顿面试我的一个Asian普林校友,她化学系毕业,在社会混了十年了,除了靠校友圈子搭顺风车混饭吃,还没有稳定的工作。不停转行,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住在一个空空荡荡的出租房里。和她的meeting也有同样的直观感受,就是这是个活死人,对于一切都没有激情,对于自己的母校也没有一点感情。这样的学生,对于学校的名誉和社会的发展都没有贡献,即使分数再高有什么用呢? “这样的学生,对于学校的名誉和社会的发展都没有贡献,即使分数再高有什么用呢?”
不知道最后这家学校有没有录取你。。。 楼主对学校的名誉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举个例子? 在我看来你对这个学生的评价非常不公平。因为你并不知道她背后的故事,也许只是迷茫,也许只是运气不佳,就被你说成“活死人,对一切没有激情。”
像楼主这样的聪明有激情的,肯定是一开始就聪明地避免了火坑专业的。 不知道Ivy会不会录取这样的学生。 希望你一辈子顺利,从来不会受到挫折。 否则也许哪天不够积极了,还要被你这样的人Judge。
“我很好奇的一点,亚裔毕业之后给学校的donation和其他人种相比是什么样的?我怀疑ivy们是不是突然发现培养亚裔不economic了。” 当然不会比楼主捐得更多啊。
2,另外的例子 “我还是相信某些ivy的holistic review的,我朋友作为歧视链底端的中国国际生,拿着在藤校非常average的SAT分,靠关于反思自己家庭教育的personal essay拿到了yale的offer。这虽然只是个单例,但是也说明所谓holistic,还算是公正的,并不是单纯为了歧视亚裔而歧视亚裔。”
一个正面论证 一个反面论证,家庭教育的问题。
这两个例子都只不过是加强了对Asian students 的sterotype而已 你的文章,就是在继续原有的prejudice而已。
我从来没标榜自己是适合ivy的人,绝大多数功利的华人也不适合ivy。我只是说,ivy不适合大多数人。 公校的bar比较低,一般认为学生有career能找到工作就是对学校有贡献,in that sense我确实可以。
在ivy读火坑专业,真的非常不幸。她出来做教育,做sales,这我觉得完全无可厚非。但是有这么好的校友圈子,十年还绕不出来似乎表示个人能力确实有问题。她自己也私下表示对学校并不满意,所以总的来说真的是个mismatch。
"但是有这么好的校友圈子,十年还绕不出来似乎表示个人能力确实有问题。"
挺好的。能自我感觉这么好。
“绝大多数功利的华人也不适合ivy”
你不觉得你很矛盾吗? 别把你自己的狭隘的视野推到其他人身上好吧
"Education should not encourage the individual to conform to society or to be negatively harmonious with it, but help him to discover the true values which come with unbiased investigation and self-awareness. When there is no self-knowledge, self-expression becomes self-assertion, with all its aggressive and ambitious conflicts. Education should awaken the capacity to be self-aware and not merely indulge in gratifying self-expression. What is the good of learning if in the process of living we are destroying ourselves? As we are having a series of devastating wars, one right after another, there is obviously something radically wrong with the way we bring up our children. I think most of us are aware of this, but we do not know how to deal with it. Systems, whether educational or political, are not changed mysteriously; they are transformed when there is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ourselves. The individual is of first importance, not the system; and as long as the individual does not understand the total process of himself, no system, whether of the left or of the right, can bring order and peace to the world."
摘自 Edu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 第一章, by Jiddu Krishnamurti.
大多数推娃的家长都在一味conform这个system,而不理解system是会随着大环境变化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也缺乏了对世界变化的adaptivity,总之,变化是一定会产生的。
内卷化是SAT分数变毛的很大一个原因,越来越难以分辨真正的人才了。大家分数都一样,怎么才能知道这几百上千个SAT满分里,谁才是真正值得培养的。 我也希望以后能有个公正的标准,但是事实就是,尤其人文学科,很多才能是很难标准化的。
活死人用词确实不当,应该说她陷入了持续的迷茫。但是我个人认为有个稳定的career非常重要。我们价值观不一样,你可以说我狭隘,我也不否认。我这种狭隘的人就是不适合ivy。
我只是说,她对于自己的母校不满意,ivy培养她也对自己没什么好处。而且对于我这种功利的人,我是绝对不希望自己混成这样的。其他和我一样功利的人,也不会觉得她成功了。
如果你不认同,这很正常,君子和而不同,你也不用用ivy的价值观judge我。
我没judge你,我只是指出你的逻辑混乱。 我也是闲的。
化学系。 从会计到转码到management到教育到sales。这样一想她还挺全能的,但一直都是在entry level的role,我单纯觉得有点奇怪。
我是说,如果你要上ivy,分数不重要。 你要追求世俗成功,不一定需要ivy,也不一定需要分数。
你要稳定career和藤校追求的不一样啊。 奥巴马毕业以后有稳定career吗? 还有藤校看人那么厉害,那个写know my name 的华裔作家,那么坚韧的性格,厉害的文笔,也没藤校看上啊?
我想起来不记得是瑞典还是哪里,孩子们不分科目学习。而是通过project,比如设计一辆卡车,喜欢机械的可以研究内部构造,喜欢经济的可以研究卡车销量,喜欢法律的可以研究相关法条。我觉得这可能是教育的未来。当教育资源丰富了之后,当世俗社会接受多样的成功之后,我们或许能有更多的选择。
中介写的essay根本不能看,他一套模版要给那么多人办事,能写出什么东西。 我认识申上前20的,essay都是自己写的。当然如果家里有矿可以雇藤校大佬给自己专门写个essay,也不是不可能。
作为亚裔我们也要多思考一下,除了学习分数以外可以培养自己或下一代的各个方面。
你说的这个案例很对。这样一想,藤校录取也有很多不公正的地方。有没有可能一部分人的essay,EO看都没看就直接扔了呢? 美国重文轻理是个很大问题,但问题是ivy本身就是重文的大学。这些是美国价值观的问题,ivy是美国价值观里最成功的大学,那这些毛病一样也不会少,从录取情况也能反映这种bi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