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academic招外国尤其是中国的的免费postdoc非常普遍,招不起正规的postdoc一方面是funding budget就那么一点,personnel占了一大块,所以很多faculty喜欢把这部分钱省下来。funding难拿一方面是cut的厉害,另一方面也是reviewers之间的裙带关系使得有关系的即使漏洞百出的proposal也能拿到,小字辈靠自己的就越来越难。 但是招免费的访学的缺点也是很明显一方面效率低,另一方面也使得美国本土毕业有志投身于基础研究的学生更难找到即使postdoc的工作。 yaya12345 发表于 2020-10-08 12:12
“本土毕业有志投身于基础研究的学生” 更难找到postdoc工作?? 你一定自己没读过博士 大多数基础研究的postdoc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收入又低得可怕 这就跟夏天美国南方州农场工作一样,天热又累还没钱,美国人根本没人做,只好招所谓的“季节性劳工“让墨西哥人干 ab18 发表于 2020-10-08 12:21
这叫什么优秀的,是直接都挡死了,新工资标准已经是湾区刚毕业的码农都哭诉达不到的标准了。你觉得还有几个工作能符合。 中国人很多都是读书然后留下的,都要走校招初级岗位的路。 当然了,这版上不少人也没在美国读过书,说不定就压根没读过书,还要来给大家讲解“美国精神” ab18 发表于 2020-10-08 11:51
也许美国的工作机会确实在变少 nevergetlost 发表于 2020-10-08 11:54
就是没想让学文科的待。。。还鼓励留学学莎士比亚。。。无语😓 zeenawong 发表于 2020-10-08 06:29
能REMOTE到印度的,早REMOTE了。不会等到今天的。 mindstorm 发表于 2020-10-08 02:25
我也觉得应该美国人优先,外国人第二 福浩答 发表于 2020-10-08 13:28
能不能把你们这种政治庇护过来的给先禁掉? Namama 发表于 2020-10-07 15:42
回复 63楼yuyubibibi的帖子 不是个例。美国高中生里有些是常年参加竞赛的,程序水平不在大厂码工之下。 uglyduck 发表于 2020-10-08 02:17
实在忍不住进来回个贴。提高标准没有错,问题是标准如果高到没人能达到,这不是扯淡吗?绝对别有所图。拿我们行业(传统行业,非high tech)为例,phd毕业两三年工作经验,基本按wage Level 4算。在中部的几个大城市附近,按新标准是16万以上(某些地方18万以上)。试问板上的各位,哪个行业base给你刚毕业几年的这么高。 hahastory 发表于 2020-10-08 13:43
版上不是天天劝人转码,一出来就有几十万的大包裹拿嘛?怎么14万的门槛就开始抱怨了?迷思……victoriabaobei 发表于 2020-10-08 08:17
那些找不到工作的美国人难道不怪他们自己竞争力不够?他们已经拥有了那么多先天优势,包括语言文化、社会资源、教育资源、政策优待等等。如果在这么多先天优势加持下他们仍然竞争不过外国人,那凭什么还要怪勤勤恳恳工作的移民?用右派自己的逻辑来反驳:资本主义靠的是自由竞争,不是养懒汉 Hershel 发表于 2020-10-08 13:40
我去年夏天收了一个高中刚刚毕业马上去藤校的学生做Intern。只能说,好的不得了,不仅仅Code写得好,算法也好,还自己找文献解决问题;比我博后都好。可惜人家励志学医,然后到非洲行医。 真的,美国是大杂烩,大家想法非常不一样,不要一根筋。 zhegufei 发表于 2020-10-07 16:54
“本土毕业有志投身于基础研究的学生” 更难找到postdoc工作?? 你一定自己没读过博士
大多数基础研究的postdoc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收入又低得可怕 这就跟夏天美国南方州农场工作一样,天热又累还没钱,美国人根本没人做,只好招所谓的“季节性劳工“让墨西哥人干
就我看到的孩子,以前很容易找到,最近几年毕业的孩子不是那么容易。只能在自己老板的作坊里续作postdoc等机会。
字字赞
今年留下的这点川粉这么死心塌地,是看到了大统领帮他们做”人上人“的曙光了
读书的看不起不读书的。读书了不起啊?不读书就不配美国精神。笑死了。
美国已经这个鸟样了。
就只是想赚国际学生的费用,学校当商店来营业的
成本和效率的动态平衡而已。 要是成本再增加,马上会有更多的工作移到海外。
没有不对,但是单纯为了卡移民而提高标准那就不对了
大统领连让它们扫地都嫌不够白
连美国教育都没接受过,估计国内的时候英语也没认识两个词,天天生活在中国城,偷渡政避谎话连篇 然后也一脸自信觉得自己懂美国精神
读过书是没什么了不起了,没读过书这么牛逼耍泼是要闹文革吧,这是国内洗脑洗多了吧
现在STEM学科的phd出路更多一些,尤其是跑去做data science的挺多。很多所以不愿意毕业后花时间精力换地方做postdoc因为反正不想学术界了,没意义。
而且访学这几年绝对是下降的,你看到的“最近几年毕业的”就业形势不好跟这个完全是反的
此外你原帖提到小字辈没经费,这种事情早就有了。而且越是小字辈,越不敢要访学而是寄希望于培养出一两个star student。小字辈前几年都是靠start up fund的。
最后,访学都拿J1签证,就算给H1B也是不受cap限制不受薪水限制的,你说这么多跟这个主贴都没关
那些找不到工作的美国人难道不怪他们自己竞争力不够?他们已经拥有了那么多先天优势,包括语言文化、社会资源、教育资源、政策优待等等。如果在这么多先天优势加持下他们仍然竞争不过外国人,那凭什么还要怪勤勤恳恳工作的移民?用右派自己的逻辑来反驳:资本主义靠的是自由竞争,不是养懒汉
大家好像对访学有点道听途说的误解 其实很多访学是国内funding过来体验学术交流的,美国这边只提供一个办公的位置和资源。很多都没什么产出。
因为没有雇佣关系,也就没有什么免费postdoc的说法。访学就是访学,没有雇佣关系,合作老师也不能要求他们做任何事情,大都数的人都是在做自己的研究或写他们自己的项目。不排除有PI有项目或研究方向的时候双方在互利的基础上合作,比如发表文章。不过大部分过来呆一年都没有什么合作成果,也谈不上什么剥削。慢慢大家都不愿host访学了,或者不怎么积极了。通常是有熟人推荐的人联系的时候,给对方一个出国交流的机会而已。
凡是比你们早拿身份的都是政庇?这是什么逻辑?
高估了。就是个偷渡的福利党。
那……为毛mit来的实习生水平那么差
哪有两三年就L4的,我们这有PhD五年了只升了一级title还是L2工资。有的人工作一辈子都达不到L4的title。 LCA工资不是按年头来的。 移民局的数据是提高工资标准后还有2/3的人能达到标准,按去年28万申请人数算就是20万申请者,远远多于8万5名额。
L4做梦吧。。
因为h1b只看base,大包裹都大在股票
虽然我反对统领的几乎全部政策跟言论,但实话说,H1当年设定,就不是给新毕业的学生的。。。
顶锅盖。。
以前工作的一个公司只招H1B不为别的就是工资低不容易跳槽。利润全到高层的口袋里去了。很多中国人没有绿卡的都受不了回国了
美国牛人肯定有,比如你说的这个高中生,人家根本不愁找工作,中印phd也抢不了他的饭碗。问题是大统领提高H1B的标准是想拉这样的牛人的票吗?他想拉的是受教育程度低、找不到工作的人的票。试问把科技移民赶走了,那些岗位就能由现在失业的10+%的美国人填上?
这几年各大律师为了减少ref LCA都很多都按L4 file的。或者您优秀用的EB1,或许您上船早,只想说时代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