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专科医生(经过多年训练之后开)无疑收入是不错的,而且一般来说中西部大农村可以比两岸更高在等同条件下,部分原因也是大部分人都想去两岸。但是拿哪种top%的数据点说话就无疑是夸大了。如果按照top%来说,hedge fund or 互联网公司5m,10m的人很多,而且这些人的绝对人数肯定超过医生里面多于1m的。不管是华人群体or非华人群体,都一样。
好的专科医生(经过多年训练之后开)无疑收入是不错的,而且一般来说中西部大农村可以比两岸更高在等同条件下,部分原因也是大部分人都想去两岸。但是拿哪种top%的数据点说话就无疑是夸大了。如果按照top%来说,hedge fund or 互联网公司5m,10m的人很多,而且这些人的绝对人数肯定超过医生里面多于1m的。不管是华人群体or非华人群体,都一样。 Compressive 发表于 2020-10-06 09:31
而且更不用说这些行业没有医生的heavy student loan和更少的学习时间,从高中毕业之后计算,华尔街/硅谷一般是4-9读书就可以了,大部分4-7年(9 for PhD)
而且更不用说这些行业没有医生的heavy student loan和更少的学习时间,从高中毕业之后计算,华尔街/硅谷一般是4-9读书就可以了,大部分4-7年(9 for PhD) Compressive 发表于 2020-10-06 10:06
正解。医生的性价比大部分真的是不高的。很多做金融的,马公的一毕业就可以拿到很多pcp,hospitalist的工资。医生那些年的residency fellowship的苦日子不提也罢。很多科室还要不断学习,毕业以后也经常开会读paper。对我们来说,什么一周80小时,on call连续几十个小时不睡觉,周末上班,周末考试等等。每次考试8小时以上,这种常人觉得一个都没法忍受的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隔壁帖子也不用酸。说什么国内来的医生做不到那么好。。国内来的大部分都是筛选过的。能考下usmle,跟美国人竞争match上并做完residency就已经过了2道大难关了,别说很多老中在这里还是有phd的,算上出国和phd这道,到这一步就已经3道关过了。诚然,中国人英文的确不算很好,所以发展受限,也的确很多做pcp或者hospitalist,或者pathologist等,这是因为热门专业match我们被严重歧视,类比abc男娃,其实比这个更不如,所以无关优秀与否。基本上我们match上residency的中国人,比同级的其他resident 履历都要好很多。还有很多老中做hospitalist或者pcp也是因为phd和考试match多年被蹉跎了,residency毕业就快40岁了,没法再浪费时间继续做fellowship了,要专注家庭了,所以选择了不做专科。但即便hospitalist,7on7off,基本工资20-30万之间,7off的时候每做一天moonlight基本1800-2000刀,一年其实拿40-50万也不是问题。嘲笑老中医生的人,问问自己,哪个行业的老中没有这个困境?大部分其他行业,老中不也做不到大的管理层,上不去,哪怕技术再牛?所以这是一代移民老中共同的困境。心态好点,多focus on别人已经非常成功的点,别人付出那么多得到回报的点,而不是一个劲打压觉得人家不可能。就像隔壁贴说的,马公单人50-70万多的是。医生也是,并且私以为医生的钱真的不好赚。说到专科,其实心脏消化皮肤影像眼科和某些外科赚的更多。我们医生群里,做这些高pay专科的不少,只不过没人来这里说,大家不知道而已,便纷纷说不存在,说楼主吹牛。。再说回女性,家人肯定是要给力的。女医生最大的障碍就是要挤时间把这些所有的事情(考试,住院医,专科医,生几个娃)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完,还有,做住院医和专科医期间,其实还要做科研写paper等等临床和科研两不误,这当中的辛苦不提也罢。。这个过程中我无数次问过自己,why do I do this to myself???? 我是自虐狂吗?所以毕业做了academia的更让人敬重,拿着很低的pay继续为科研做贡献。总之大家都不容易,医生这个行业尤其(我老公就不愿我娃们做医生),也不要酸隔壁楼主了,我为她骄傲因为知道这一路过来多艰辛,大家都好好为自己的前程努力吧。华人中有出色的医生对我们大家是好事,大部分人生病了,还不是要找讲中文的交流起来没障碍?也不要就拿国内毕业的来打压同族说水平不行。读医学院都是n年前的事了,这里的住院医专科医培训都不是白做的。在我的观察里,中国人只有做的比老美更好,因为大部分都跟勤奋更负责任。。希望这里气氛可以更和谐, 少点酸少点嫉妒打压,多些支持鼓励,这样华人才能更团结,尤其在现在的政治氛围下。
正解。医生的性价比大部分真的是不高的。很多做金融的,马公的一毕业就可以拿到很多pcp,hospitalist的工资。医生那些年的residency fellowship的苦日子不提也罢。很多科室还要不断学习,毕业以后也经常开会读paper。对我们来说,什么一周80小时,on call连续几十个小时不睡觉,周末上班,周末考试等等。每次考试8小时以上,这种常人觉得一个都没法忍受的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隔壁帖子也不用酸。说什么国内来的医生做不到那么好。。国内来的大部分都是筛选过的。能考下usmle,跟美国人竞争match上并做完residency就已经过了2道大难关了,别说很多老中在这里还是有phd的,算上出国和phd这道,到这一步就已经3道关过了。诚然,中国人英文的确不算很好,所以发展受限,也的确很多做pcp或者hospitalist,或者pathologist等,这是因为热门专业match我们被严重歧视,类比abc男娃,其实比这个更不如,所以无关优秀与否。基本上我们match上residency的中国人,比同级的其他resident 履历都要好很多。还有很多老中做hospitalist或者pcp也是因为phd和考试match多年被蹉跎了,residency毕业就快40岁了,没法再浪费时间继续做fellowship了,要专注家庭了,所以选择了不做专科。但即便hospitalist,7on7off,基本工资20-30万之间,7off的时候每做一天moonlight基本1800-2000刀,一年其实拿40-50万也不是问题。嘲笑老中医生的人,问问自己,哪个行业的老中没有这个困境?大部分其他行业,老中不也做不到大的管理层,上不去,哪怕技术再牛?所以这是一代移民老中共同的困境。心态好点,多focus on别人已经非常成功的点,别人付出那么多得到回报的点,而不是一个劲打压觉得人家不可能。就像隔壁贴说的,马公单人50-70万多的是。医生也是,并且私以为医生的钱真的不好赚。说到专科,其实心脏消化皮肤影像眼科和某些外科赚的更多。我们医生群里,做这些高pay专科的不少,只不过没人来这里说,大家不知道而已,便纷纷说不存在,说楼主吹牛。。再说回女性,家人肯定是要给力的。女医生最大的障碍就是要挤时间把这些所有的事情(考试,住院医,专科医,生几个娃)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完,还有,做住院医和专科医期间,其实还要做科研写paper等等临床和科研两不误,这当中的辛苦不提也罢。。这个过程中我无数次问过自己,why do I do this to myself???? 我是自虐狂吗?所以毕业做了academia的更让人敬重,拿着很低的pay继续为科研做贡献。总之大家都不容易,医生这个行业尤其(我老公就不愿我娃们做医生),也不要酸隔壁楼主了,我为她骄傲因为知道这一路过来多艰辛,大家都好好为自己的前程努力吧。华人中有出色的医生对我们大家是好事,大部分人生病了,还不是要找讲中文的交流起来没障碍?也不要就拿国内毕业的来打压同族说水平不行。读医学院都是n年前的事了,这里的住院医专科医培训都不是白做的。在我的观察里,中国人只有做的比老美更好,因为大部分都跟勤奋更负责任。。希望这里气氛可以更和谐, 少点酸少点嫉妒打压,多些支持鼓励,这样华人才能更团结,尤其在现在的政治氛围下。 coconutmilkc 发表于 2020-10-06 10:33
拜托, ivy league => bulge bracket IBD analyst => hedge fund analyst = > hedge fund PM ivy league => bulge bracket S&T analyst => bulge bracket S&T MD => hedge fund PM 这种门槛 怎么会比医生少。。。 医生无非就是读书时间久点,进入门槛比HF低太多了。。。。。 大投行IBD program才几个target school? 公立州大的根本门都摸不到。。。 而随便一个公立州大出来的还不是一样是高薪水的医生?? 看行业一定要看整体的比例,不然会受survivorship bias影响。。。
Namama 发表于 2020-10-06 13:29
你这again根本就不对,ivy league to BB to HF to PM是一个典型path,但并不是唯一path,这个行业并没有什么认证,考试去掐人。如果一个年轻人非要走从BB开始这个path,那是一个选择而已。事实上,很简单一个fact,很多华人做HF的,根本就不是ivy本科毕业的,甚至不一定是清北毕业的 医生读书时间久,学费也高,loan不低,并且很多读出来之后收入也就一般。起薪40+的占比全美国所有医生有多少%?
你这again根本就不对,ivy league to BB to HF to PM是一个典型path,但并不是唯一path,这个行业并没有什么认证,考试去掐人。如果一个年轻人非要走从BB开始这个path,那是一个选择而已。事实上,很简单一个fact,很多华人做HF的,根本就不是ivy本科毕业的,甚至不一定是清北毕业的 医生读书时间久,学费也高,loan不低,并且很多读出来之后收入也就一般。起薪40+的占比全美国所有医生有多少%? Compressive 发表于 2020-10-06 13:38
拜托。。我自己投行混了那么久,看到的太多了。。 2 yr analyst program => MBA浪2年 => 去传统公司,这是典型的burn out path IBD经验混大企业很吃亏的,远不如MBB的咨询经验。。 即使是最对口的500强Corporate Development,职业上升空间和收入也远远比不上和IBD技能更对口的 PE / HF 而这已经是金融行业里顶尖的大投行 IBD program了,绝大多数金融从业人员连这选择都没有。。。 fund 前台的PM,说过了,能混到这一档,并做成功的人太少了。。百不存一。。。
??? ”只要入了行,基本就低风险+稳定的高收入。。这种高收入的Path 可操作性,可重复性高得多。。” 这高收入不是你说的吗?怎么说过就忘了? 我说了啊。21岁开始,是从医路线淘汰率高。 职业生涯是什么?马工金融自己干是不是职业生涯? 我说了啊,算life time income就可以了。稳定职业生涯长低风险都不是优点,life time income 高才是优点。
“金融前台按部就班混”, 听听吧。。真正搞金融的,没人以三五十万为目标 ,都是有更高的目标,支撑自己每周80个小时, 否则连三五十万也别想达到,早就被淘汰了。 还别说早年得先按部就班混进藤校和拿到投行offer 医生is a profession,金融 is not,strictly speaking 。it’s more a business 我见过的高级金融 track上的人, 都是牛逼哄哄八面玲珑知识面丰富气势压人。我见过的藤校医学院的,很多都很普通,跟他们交谈,如果不看他们的MCAT成绩, 不会感觉出有任何过人之处。
“金融前台按部就班混”, 听听吧。。真正搞金融的,没人以三五十万为目标 ,都是有更高的目标,支撑自己每周80个小时, 否则连三五十万也别想达到,早就被淘汰了。 还别说早年得先按部就班混进藤校和拿到投行offer 医生is a profession,金融 is not,strictly speaking 。it’s more a business 我见过的高级金融 track上的人, 都是牛逼哄哄八面玲珑知识面丰富气势压人。我见过的藤校医学院的,很多都很普通,跟他们交谈,如果不看他们的MCAT成绩, 不会感觉出有任何过人之处。
🔥 最新回帖
握手🤝,娃不爱千万不要去读医
bias这个词感觉被你用烂了,如果你此前是IB analyst出生但是发现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就以此推测整个行业,这才是bias。。。
金融里面行业信息算不上很透明,即便有比较靠谱的IBD的analyst的整体情况,以此来揣测trader analyst class的发展,或者buyside的情况如何,这本身就是不对的。
软工应该还很能忙活一阵吧?软件代替金融法律医生,工作量还是很大的。
🛋️ 沙发板凳
而且更不用说这些行业没有医生的heavy student loan和更少的学习时间,从高中毕业之后计算,华尔街/硅谷一般是4-9读书就可以了,大部分4-7年(9 for PhD)
正解。医生的性价比大部分真的是不高的。很多做金融的,马公的一毕业就可以拿到很多pcp,hospitalist的工资。医生那些年的residency fellowship的苦日子不提也罢。很多科室还要不断学习,毕业以后也经常开会读paper。对我们来说,什么一周80小时,on call连续几十个小时不睡觉,周末上班,周末考试等等。每次考试8小时以上,这种常人觉得一个都没法忍受的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隔壁帖子也不用酸。说什么国内来的医生做不到那么好。。国内来的大部分都是筛选过的。能考下usmle,跟美国人竞争match上并做完residency就已经过了2道大难关了,别说很多老中在这里还是有phd的,算上出国和phd这道,到这一步就已经3道关过了。诚然,中国人英文的确不算很好,所以发展受限,也的确很多做pcp或者hospitalist,或者pathologist等,这是因为热门专业match我们被严重歧视,类比abc男娃,其实比这个更不如,所以无关优秀与否。基本上我们match上residency的中国人,比同级的其他resident 履历都要好很多。还有很多老中做hospitalist或者pcp也是因为phd和考试match多年被蹉跎了,residency毕业就快40岁了,没法再浪费时间继续做fellowship了,要专注家庭了,所以选择了不做专科。但即便hospitalist,7on7off,基本工资20-30万之间,7off的时候每做一天moonlight基本1800-2000刀,一年其实拿40-50万也不是问题。嘲笑老中医生的人,问问自己,哪个行业的老中没有这个困境?大部分其他行业,老中不也做不到大的管理层,上不去,哪怕技术再牛?所以这是一代移民老中共同的困境。心态好点,多focus on别人已经非常成功的点,别人付出那么多得到回报的点,而不是一个劲打压觉得人家不可能。就像隔壁贴说的,马公单人50-70万多的是。医生也是,并且私以为医生的钱真的不好赚。说到专科,其实心脏消化皮肤影像眼科和某些外科赚的更多。我们医生群里,做这些高pay专科的不少,只不过没人来这里说,大家不知道而已,便纷纷说不存在,说楼主吹牛。。再说回女性,家人肯定是要给力的。女医生最大的障碍就是要挤时间把这些所有的事情(考试,住院医,专科医,生几个娃)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完,还有,做住院医和专科医期间,其实还要做科研写paper等等临床和科研两不误,这当中的辛苦不提也罢。。这个过程中我无数次问过自己,why do I do this to myself???? 我是自虐狂吗?所以毕业做了academia的更让人敬重,拿着很低的pay继续为科研做贡献。总之大家都不容易,医生这个行业尤其(我老公就不愿我娃们做医生),也不要酸隔壁楼主了,我为她骄傲因为知道这一路过来多艰辛,大家都好好为自己的前程努力吧。华人中有出色的医生对我们大家是好事,大部分人生病了,还不是要找讲中文的交流起来没障碍?也不要就拿国内毕业的来打压同族说水平不行。读医学院都是n年前的事了,这里的住院医专科医培训都不是白做的。在我的观察里,中国人只有做的比老美更好,因为大部分都跟勤奋更负责任。。希望这里气氛可以更和谐, 少点酸少点嫉妒打压,多些支持鼓励,这样华人才能更团结,尤其在现在的政治氛围下。
fully agree,华人做医生真的是很辛苦的,大家应该多一些鼓励和理解,并且应该正确看待,而不是一味的either说钱多or揣测
那个帖子让人热议的就是楼主说工作轻松一周四天生俩孩子呀,这不add up,任何行业收入过米都不轻松
同意,那个帖子的楼主我感觉也属于应该被批评的类型,明显不是实际情况。
金融也好,码工也好,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都比较短,淘汰率高,很少能一路工作到60-70岁还收入越来越高的。。。
所以整体而言,还是学医胜出。。。
目前看唯一风险就是美国医生高收入是畸形的,不正常不健康的,社会已经负担不起了,很难说未来几十年是否会出现大规模医疗改革,限制医生收入。。。
稳定性的话,并且拉长时间尺度来看,确实医生是不错,但是要是收入可以的话,50/60就退休财务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香吗?要是真爱的话,那60/70还干着也能理解,但肯定不是所有医生都是
都不说50/60,华尔街/硅谷,40多就自由然后比如专职做投资的人一大把,收入肯定是这边胜出。更不用说那些IPO暴富的,虽然少但也有,医生这边则基本完全没可能。
做金融的,做码工的,40多久能财务自由的有多少? 占职业总人数的多大比例?
医生的高收入稳定是普遍性的。。
这个回答太傻了,追求高薪的行业,大部分人都是渴望早点财务自由的。特别是fund里面,除了特热爱工作的,哪个拿高工资的不是到了50几都有退休的option 了。当然,医生的社会地位其他职业没法比,这点我同意。
还是那个问题
金融行业从业人口多少? Fund里面高工资的,能50来岁退休的有多少人?占比多少?
我们都不用算那些阿猫阿狗的金融从业人员,哪怕只算最精英部分。。 每年bulge bracket投行的analyst class,22岁入职,40来岁还在从事金融的有多大比例?40-50岁财务自由的有多大比例?这个比例依然是很低的。。
整个金融是极度的金字塔型的产业,每往上走一层都是海量的淘汰率。。。
而相比之下,你见过多少医生从业几年后混不下去要转行的?
fund/互联网里面,40多财务自由的肯定比例低,但是还是有 & 并且事实上hedge fund里面40多自由的蛮多的 vs 医生这边这个概率基本就是0。而且客观来说,职业门槛而言,fund/互联网比医生进入门槛要求少(当然进入后压力很大),这个也算是plus。
医生这边门槛高前期投入大,虽然收入稳定但比较晚才能开始赚钱,而且比较辛苦,在高收入行业里面确实谈不上有多少吸引力,从money角度看。后面的人也说了,你这个比较真心不合适,估计你对hedge fund/互联网完全不了解吧
你的基本逻辑有问题,金融从业人口多,恰恰是因第一这本身就是很大一个产业,其次进入门槛不那么高,所以做的人很多,并且进入的人不需要4年colledge + 医学院 + match + 住院医几年。你非要拿这么一个很大的金融人口基数,来看多少人可以50岁退休,属于基本的逻辑混乱。
金融里面的精英部门,hedge fund里面,40多自由的真的一大把,具体比例肯定不是说多高吧,但这个比例真的比医生里面赚几个m的高多了
律师能干到很老很老的,律所的大趴好多六七十岁的,哪怕退休了,还会被公司请去做咨询。联邦法官更是终身任职。 金融业,看看巴非特。。。当然,大部分人做得差不多了就退休自己做做PA也很可以富足的过一辈子了。
我肯定50前退休,因为不需要钱了,时间留下来做其他事情。没兴趣工作到死。
agree,投资圈里面很多人到了年纪差不多就自己干了,生活也不那么辛苦也很比较惬意。 非要辛辛苦苦的做医生到很大年纪的,还要天天干,这个模式确实谈不上有什么吸引力
拜托,
ivy league => bulge bracket IBD analyst => hedge fund analyst = > hedge fund PM ivy league => bulge bracket S&T analyst => bulge bracket S&T MD => hedge fund PM
这种门槛 怎么会比医生少。。。 医生无非就是读书时间久点,进入门槛比HF低太多了。。。。。
大投行IBD program才几个target school? 公立州大的根本门都摸不到。。。 而随便一个公立州大出来的还不是一样是高薪水的医生??
看行业一定要看整体的比例,不然会受survivorship bias影响。。。
大律所的律师确实也是职业生涯很长,收入很不错。。
律师的主要问题是两极分化太严重了。 大律所/高收入的律师只占整体律师极小一部分。。。 每年全美法学院毕业/考bar的那些人,应该说绝大多数收入是不高的。。 收入高的要么大律所,要么攒够客户,自己开业。。。
整体上,高收入的坑位比较少。。。 如果能进入top 10 law school,确实也是个不错选择。。。 但如果普通法学院,那就真心不行。。远不如普通医学院。。
你这again根本就不对,ivy league to BB to HF to PM是一个典型path,但并不是唯一path,这个行业并没有什么认证,考试去掐人。如果一个年轻人非要走从BB开始这个path,那是一个选择而已。事实上,很简单一个fact,很多华人做HF的,根本就不是ivy本科毕业的,甚至不一定是清北毕业的
医生读书时间久,学费也高,loan不低,并且很多读出来之后收入也就一般。起薪40+的占比全美国所有医生有多少%?
投行IBD很多analyst做了几年以后换行业不是因为做不下去了,而是因为他们学到了足够的东西,选择跳到传统公司去,很多传统公司的CFO/CEO是有IBD经验的。
至于fund前台的,四五十岁财务自由的人挺多的,我认识的人里面最年轻的退休的人是28岁,财务自由,去读物理博士追求学术梦了。继续工作的原因很多,除了是真心喜欢自己的工作和舍不得那份收入这种常见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常见的是因为看多了有钱人总觉得自己的钱还不够。
呵呵。。华人,非ivy本科,做HF,能做到40来岁财务自由的,这一共能找出几个人? 你这让我想起了当初有人看到盖兹/小札哈佛辍学就嚷嚷大学不重要,哈佛没有用的人一样。。。
survivorship bias 了解一下。。 risk adjusted return 了解一下。。
你看看前面帖子说的,“我认识的人里面最年轻的退休的人是28岁,财务自由”,这个确实笔记outlier,但我也认识类似30多fund / IPO之后自由的。这个比例高低很难算(分母不好说),但肯定不是0,医生这边呢,30自由的概率就是0。
对医生这个行业并没有偏见,但是你非要拿来和其他高新行业比较money,真心是比较片面了
拜托。。我自己投行混了那么久,看到的太多了。。
2 yr analyst program => MBA浪2年 => 去传统公司,这是典型的burn out path IBD经验混大企业很吃亏的,远不如MBB的咨询经验。。 即使是最对口的500强Corporate Development,职业上升空间和收入也远远比不上和IBD技能更对口的 PE / HF
而这已经是金融行业里顶尖的大投行 IBD program了,绝大多数金融从业人员连这选择都没有。。。
fund 前台的PM,说过了,能混到这一档,并做成功的人太少了。。百不存一。。。
华人比较焦虑啦!我跟你说个例子:有一次我们几个姐们儿说到买term保险,讨论投保的金额要多大。最后主流意见:如果夫妻俩一个人挂了,保险金要能保证在另一个人辞职不工作的前提下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什么是现在的生活水平呢?minimum 两套房子,两个娃一路私立从小学到大学,还有各种课外班,一个都不能少。为什么另一个人要辞职呢?因为孩子太费心了,根本不可能一边工作一边带好孩子。。。TMD 我顿时就觉得财务很不自由!
你一看就是家里人没有医生。 医生不管是mean, median,还是top 1%, top 10%, top quartile lifetime income都没有金融前台高,包括几年金融前台然后做别的。 本科之后入金融和入医科的,更是后者淘汰率高。
你就是一山看着一山高,医生里面,其实大部分也就是收入二三十万的普通generalist啦,能做到赚钱的专科也很难的。我生孩子用的妇产科医生本来自己开诊所的,后来关了诊所去Cornell医院了,她说这样压力还小一点,而且钱也不少什么,自己开业不容易,听说光 malpractice 的保险就很贵了。
我当初的老板30岁就做到了某大投行亚太区president,我也认识28岁就做到高盛MD的, 牛人总是有的,金融行业更是特别多一点,但考虑行业还是总体考虑。。
如果你真心就是牛到不行的人,那么金融的上限高得多,30来岁年入千万美元都不少。。 但大多数普通人,医生确实是个性价比极高的行业。。
读个普通州立大学,读个普通州立医学院,只要不太笨,慢慢读,慢慢熬, 只要入了行,基本就低风险+稳定的高收入。。这种高收入的Path 可操作性,可重复性高得多。。
性价比极高的行业当然是马工啦!高收入的Path 可操作性,可重复性高得多
我就说你对医生的了解都是瞎想的。 除非你认为什么4050岁60hour20万是高收入。
你说的我不否认啊。。 但我只是指出 1)金融前台淘汰率极高。。。 5年内差不多十不存一。。。 医生只要入了职,淘汰率/z转行率极低吧?
2)金融前台ivy league + bulge bracket analyst program training 是标配。。。 这一条门槛就把大多数普通人拦在门外了。。。。 而大多数医生都是普通州立大学+州立医学院啥的出来的吧?
所以两条路线的难度差太多了。。。
如果你需要稳定+可持续+低风险的path,那互联网这边可操作性更好,22岁州立本科CS毕业,就开始赚了。事实上22岁一般学校CS毕业,几年之后做到GF的人蛮多的。这个明显比医生这个path更好。唯一的要求就是人不能太傻,逻辑思维能力要有。maybe做医生的不需要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更低?我相信医生肯定不这么看
而且40w/50w的医生只是一小部分,我了解大部分都是20-30这个区间比较多,而且是多年学习投入之后。
我从没说过医生在40来岁的收入高啊。。。。 旁边帖子里那个吹1.2M,我可是直接说丫在吹牛的。。。
我这里一直说的是医生是稳定的中高收入,而且淘汰率低,职业生涯长,越老越吃香。。。。。。 相比之下,金融入职门槛高,淘汰率高,高收入背后是高风险。。。
码工整体性价比不错,主要问题是拼IPO类似拼人品,不确定性太高,而且职业生涯有多长不好说。。年纪上去后比较吃亏。。
那位明显是自己混不上去,这山看着那山高呢。我前面就说过了,华人医生很少愿意孩子做医生的,相反金融圈子承父业的不少。哪个性价比高不能更明显了。
你这个完全偷换概念吗,又说到fund高薪没几个的去了。首先fund里50几财务自由的比医生多很多。其次,金融fund里花在付钱念书上的网时间和cost少很多,那些没有特别street smart,或者也没花钱读书的, 一年10几20万混日子的,需要工作到退休的人也很多。这个现象存在于任何行业,医生里一年没30万的也一大把。我是针对说的医生的好处是可以干到老,这个干到老是花费了年轻时候大量时间和金钱为代价的。
再说一遍,医生的社会价值绝对比玩钱的fund要高
1)金融前台淘汰率极高。。。 5年内差不多十不存一。。。 我十几年前进S&T认识的圈子里,基本上都活下来了。有人出去跟人合伙开fund的,有人正在琢磨着自己开fund,还有人开了fund不成功又回到HF当PM的
归根结底,想赚大钱是靠才华+拼劲+命。
??? ”只要入了行,基本就低风险+稳定的高收入。。这种高收入的Path 可操作性,可重复性高得多。。” 这高收入不是你说的吗?怎么说过就忘了?
我说了啊。21岁开始,是从医路线淘汰率高。 职业生涯是什么?马工金融自己干是不是职业生涯? 我说了啊,算life time income就可以了。稳定职业生涯长低风险都不是优点,life time income 高才是优点。
20万 只要愿意relocate到 阿拉斯加 秒变40万 金融马工都得苦逼在弯曲纽约,不能随便挪窝
在贵的地方有利于财富积累yes maybe ,在死的时候,总财富更多, yes maybe. 但是中西部大农村医生不要太舒服太受人敬仰,只要你愿意去!!我每次去加勒比海度假,都很多中西部来的医生。不愿意去农村的在纽约当20-30万医生,看着满街的金融,那就活该了。
医生就是按部就班会读书,不需要任何street smart。 这更别提金融根本没有几个女的能做上去。随便打开一个美国fund网页, MD全部乌压压一片男的。 所以,女的还是当医生比金融靠谱.
这个楼主,就是这山望那山高。 更别说马工要会编程,对英语母语者而言,比生物化学考试死记硬背难多了。
10几年前,也就是金融危机前? 这最近10多年,整个S&T行业萎缩很多啊,坑远没以前多吧?
即使在整个投行,和IBD, Equity research比, S&T也是淘汰率最高的一个分支了吧。。
ST竞争激烈但是淘汰率远谈不上很高,所谓竞争激烈是对往上爬而言(PM or MD)。我认识的进入这行的,80%以上都继续了,20%转去互联网了。你要是拿美国本土avg脑子不那么聪明的人在ST行业那可能低一些,华人进入的ST的都本身就是强势于avg了
这里的高收入仅仅指普罗大众眼中的高收入,而不是金融界那种年入几百万美元的高收入啦。。。。
同意life time income高才是最重要的。。 也是在这方面,我觉得学医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大多数医生的那种州立大学医学院之类的背景,在金融界根本前台的门都摸不到。。。不能直接比的。。
毕竟哪怕不算隔壁的啥肿瘤科等其它的specalist, 光general surgeon美国每年就毕业1000人,这就已经差不多和整个花街每年的IBD analyst program规模相当了。。。。
你的意思是医生life time income少门槛低所以适合普通人? 前面已经有人指点你啦,马工门槛更低且life time income更多,更适合普通人。
我说的很清楚了啊。。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医生进入比金融门槛低,life time income高,所以性价比不错,可操作性也高。。。
而顶尖金融的高收入,对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可行性。。 行业门槛太高,行业存活率太低/淘汰率太高,达成几率太低了。。
码工上面也说过来,目前这10年确实性价比不错,主要问题是 1)拼IPO等于拼人品,不确定性极高 2)年纪大了以后很吃亏了,这更多是个年轻人的领域。。 3)码工高收入是否可以持续,我个人是存疑的。
外包中国印度啥的太简单了,而中国一家每年就几十万上百万的毕业工程师,即使现在水平还差点,5年10年后呢?其它所有tradable goods都在全球竞争中降价了,凭啥码工可以长期违法物理定义?
而医生的好处是医生工会的强行人为设定的门槛,行业保护虽然对消费者很恶心,但对从业人员而言,整体供应并不是放开的。。
所以医生进入门槛高于码工,低于顶尖金融,还有行业保护,我觉得整体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风险上面也说过了,美国目前的社会医疗支出应该已经达到极限了,再往后存在政府强行宏观调控压低医生收入的可能性,但就美国政治界的形势,如此大规模根本性改革短期内可能性很低,估计几十年内还是可以维持目前状况的。。
搞金融的能当MD的都是人精,无一例外。但是金融已经江河日下,MD也没多少钱了。
当马工显然不需要人精,但是需要特殊的技能—-会写码。每个藤校cs入门课最后能上下来的只有1/3。
但是生物化学课存活率没有这么惨烈。当医生唯一的要求是要读书好肯读书。一看书就头晕的人,那就算了吧。但是对华人来说屁股坐定读书熬考试不那么难吧
如果从小是编程能手,或者性格就是超级alpha ,那当然不用去当什么医生。 所以不是选不选择当医生以外的别的,而是能不能当医生以外的别的。医生哪天要是不喜欢当医生了,现在也可以bootcamp转马工。
S&T做几年,难道不都是跳到buy side去了?你的意思是,这样的都算做不下去了吗?
金融前台按部就班的混,三五十万还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做得好到百万级别的人少一些。这个distribution跟大律所差不多。不觉得医生的distribution整体上更高。
医生的bedside manner也很重要的,会聊天,讨人喜欢,让人信任,都是很重要的。并不是光念书做事就够了的。
“金融前台按部就班混”, 听听吧。。真正搞金融的,没人以三五十万为目标 ,都是有更高的目标,支撑自己每周80个小时, 否则连三五十万也别想达到,早就被淘汰了。 还别说早年得先按部就班混进藤校和拿到投行offer
医生is a profession,金融 is not,strictly speaking 。it’s more a business
我见过的高级金融 track上的人, 都是牛逼哄哄八面玲珑知识面丰富气势压人。我见过的藤校医学院的,很多都很普通,跟他们交谈,如果不看他们的MCAT成绩, 不会感觉出有任何过人之处。
马公可能多,金融我看是少得很。可能我见的人少
金融法律都是看学校看得厉害,不然白读。马工不看学校
厉害,HF不了解,投行PE的我是没见多少人能40岁财务自由
hedge fund 30岁财务自由的很多啊,关键是你要能进去。顶级大藤里最top的孩子一年级就去做QT intern,这个行业要的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进医学院的显然还没达到。
说来说去马工性价比最高,我原来发小,根本内向不善言辞,见人都不知道交流,但是成绩挺好的。做马公也混的人生巅峰。这性格在金融根本做不下去。
"没人以三五十万为目标 ,都是有更高的目标" 难道不是侧面说明挣三五十万太平常? 大批医生才二三十万,相信很多医生也没有把目标定在二三十万 也有更高的目标吧? 你们就知道投行,我们这一波早年做S&T的,做几年都跳到 buy side 了 。 即使做S&T,也没有谁每周80个小时的,你说的那是IBD,完全不同的文化。金融 track 很多,先别谈高级低级,把每条track是干啥的理理清楚。
buy side位置也没那么多啊,老大。。。。 而且金融是个极其scalable 的职业,管个$1B 还是$2B的book,需要人手没啥区别的,所以上层坑很少。。。
医疗好不少,再好的医生看病人数量也有限,相对坑会多点, 而且不管是人口自然增长还是人口老年化,对医疗的需求整体是稳定上升的
你一提到金融就只看上层的坑,那肯定是少,三五十万的坑多得很。当然了,楼上说做金融的人目标都很高,三五十万的看不上,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金融法律医生马工,能做到上层都不容易,普通人拿个普通的三五十万都不难。
你是牛人,所以不知道。我知道一堆三十几万的时候被淘汰的。
投行赚不到钱已经好多年了,自从金融危机以后就不行。Buy side还是很可以的。反正说来道去,拿到每年1m以上的都不容易,都是公司蛮高层了,都不会是中层了,无论是投资,医生还是马公。就是马公花街再前期读书上面花的代价比医生小。 马公连个硕士都不用,起码搞投资的拿1米以上大多还有个MBA。但是医生社会地位最高。
赚不到钱还要带货,不容易啊。真心觉得投行离财务自由很远。你们以后别说金融了,直接说HF吧。
HF也是金融啊!然后,buy side不光是HF。。。
当然了,就算HF , PE, Asset Management 里的小Analyst到VP又能有多少钱. 说的能到50岁以上财务有自由option的起码也是MD以上了的。 Corporate Finance里面的更不要讲了。但是想想也对,要是连corp finance都能发财,那美国人民人人都可以早退休了。还是再说重点,就财务自由和财务自由的比,搞投资的,搞马公的付出的前期代价就是比医生少,而且人数不比医生少,讲究实惠就不要做医生,讲究社会地位的就不要考虑前期投入的钱。
金融真的性价比不如马工。你接触的估计都是牛人,我觉得前面那个N开头的ID说的比较符合现实。 马工连本科都不需要brand, 而且不需要会来事儿,性价比一流。
我觉得你们可能是认识的人都太年轻了。 我认识的正经没绕路前台出身的,50岁财务没自由的不到5%。 你看连睿大姐都财务自由了。 大家要求不要太高嘛。
也要看AUM。而且现在有些耳熟能详的都不一定能超募。我发现我认识的都是loser ,我们讨论的都是中年危机,我觉得金融都快夕阳产业了。
你跟我掐个啥?我前面就说了,性价比最高的显然是马工。 LZ说性价比最高的是医生,我表示不同意。 我觉得医生最棒的是社会贡献和社会地位。
不是掐啊,我就发表下我的看法。
差不多呀,你觉得MD以上的有5%吗? 而且有马公觉得4M就财务自由,那些“投资人士”消费可比马公大多了,是点钱退休肯定是不行的。
你可能读反了。
我觉得她的意思是95%的都财务自由了。这是我的理解,供参考
哈哈,金融业人士的财务自由标准比较高,这是肯定的。一来不爱钱的人很难做这一行,一来是见过太多有钱人了,老觉得自己还没赚够。
哦哦,天子姐的圈子都是前台的大拿,analyst拿100多万一年当然也有可能的那种。不过这也是事实,我表弟就是那种associate在有些年拿1米多的,虽然不是每年都是。我指的是in general,也有很多中后台的,或者效益一般的fund,收费不多的fund, 比如我自己呆过的。
我说了是正经前台出身,后台没法说是吧。到底算是马工还是会计都不好说。收费不多的fund,蹲个十几二十年钱也不少。 我说了不算,你们可以自己数数身边正经前台出身的50岁的金融/前金融人士,几个没自由的。
呵呵,这倒是,很多人也是不显山露水的。而且赚钱早的又多的,钱滚钱,后面增长的速度我们也不知道的,我们私下里算也只能按账面工资来算。我前一个公司,西部大的asset management(南加),CRO,100多万,因为我是他下面的所以查过,看上去也不多,但是人家2011年来这个单位3M买的房子,后来离开公司6M卖掉的。
你真的知道50岁过去十年的账面工资嘛?
单纯评价一句话,我觉得金融和医生才是alpha啊,马工才不alpha呢。不过呢,总体来说金融和医生都要比马工情商高,只要能搞定肯定比和马工相处起来舒服的。
那你lg怎么还不退,凭兴趣么?
你再等20年看看现在30的人有没有自由
金融危机前VP都能拿上百万,随便MD几百万,现在已经江河日下今非昔比了
退休要带娃他吓死了。 我老公不是ibd的,没有江河日下。 我个人觉得金融是有cycle的。蹲30年总能碰到黄金10年的。
不过我一向觉得金融清高,好多人就是一群傻逼在自鸣得意,就是大统领那副自我感觉良好的样子。医生我endorse他们的清高,哈哈。
Cro是什么?risk?这不能算前台吧? 100多万多赚几年也自由了。
Buyside钱也少多了,现在得超级大拿才能拿几百万。他们说的奥数金牌quant trading我不懂不提,我就说传统金融。而且金融危机前的曼岛房价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现在的小年轻百万analyst离自由还远着呢
哈哈说的太形象了。金融不清楚,估计都是人精,医生中有人精有nerds,马工中基本只有nerds。
我不是说前台,我这个例子只是说,赚钱早并且多的,财富滚的块,我也不知道他们财富增长的速度。
Buy side 其实钱挺多的。就是来的晚一点。 我说的是传统的,不是hf. 钱就是钱,跟曼哈顿房价没什么关系吧。
同意这个 这些高收入行业对语言和性格情商要求最小的就是码农了 适合中国大陆来的数理化刷题就可以了 剩下法律商业华尔街哪个不需要语言和情商高 医生做临床也要语言好 病人心情很差很难沟通的很多啊 别光看着人家高薪 也要看看自己水平在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