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楼count的帖子 媽的,害我為了你這帖去看了超長的原文。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3/860 根本沒有你說的這些結論。 近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了一篇Science:根据论文中的描述,无论是否能研发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会陪伴人类到2025年。 全部的原文裡只有這個是在文章裡表示的 (而且很牽強,文中的原意是,冬天會再爆發一次,2022 年可能再 Peak, 有可能會到 2024) 基本上這篇五月的文章講的就是病毒的傳染性在變,不好控管,需要大量的短期高隔離,再放人出來,再關,這樣的重複。 文章裡也說了 : The authors are aware that prolonged distancing, even if intermittent, is likely to have profoundly negative economic, social, and educational consequences. Our goal in modeling such policies is not to endorse them, but rather to identify likely trajectories of the pandemic under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identify complementary interventions such as expanding ICU capacity and identifying treatments to reduce ICU demand, and to spur innovative ideas (55) to expand the list of options to bring the pandemic under long-term control. 作者也知道這樣做的犧牲太大,不太實際。希望拋磚引玉,讓更好的點子出來。
回复 1楼count的帖子 媽的,害我為了你這帖去看了超長的原文。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3/860 根本沒有你說的這些結論。 近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了一篇Science:根据论文中的描述,无论是否能研发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会陪伴人类到2025年。 全部的原文裡只有這個是在文章裡表示的 (而且很牽強,文中的原意是,冬天會再爆發一次,2022 年可能再 Peak, 有可能會到 2024) 基本上這篇五月的文章講的就是病毒的傳染性在變,不好控管,需要大量的短期高隔離,再放人出來,再關,這樣的重複。 文章裡也說了 : The authors are aware that prolonged distancing, even if intermittent, is likely to have profoundly negative economic, social, and educational consequences. Our goal in modeling such policies is not to endorse them, but rather to identify likely trajectories of the pandemic under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identify complementary interventions such as expanding ICU capacity and identifying treatments to reduce ICU demand, and to spur innovative ideas (55) to expand the list of options to bring the pandemic under long-term control. 作者也知道這樣做的犧牲太大,不太實際。希望拋磚引玉,讓更好的點子出來。
那么,2025年以后人类能摆脱新冠病毒吗?不,只是到时我们就已经习惯了这种隔离的生活方式了……
具体来说,这篇论文关键说了这几点:
1、被我们寄予厚望的疫苗,作用很可能会非常小!
因为人类感染者产生的抗体有效期可能只有40周(<300天),比疫苗的研发周期都要短!< span="">
如果疫苗不能起作用,那么新冠将会变成一个10-50倍致死率的流感,在全世界范围内反复爆发收割人头。
2、未来各国的策略,就是尽可能采用疏离措施,把感染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以确保医疗体系不崩溃。
3、新冠会长期成为老年人类的头号杀手,而人类整体的医疗支出会大幅上升,预期寿命会降低。
现在看来更可能的情况是:以后的每一年,病毒都会呼啸而来,直到地老天荒.……
而哈佛大学的这篇论文,已经在不少程度上得到了验证!
中国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体内的抗体可能只能维持2到3个月。尤其无症状感染者,抗体维持时间会更短。
中国研究人员日前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他们在重庆市进行的调查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痊愈后体内抗体水平会迅速下降。此外,无症状感染者的免疫反应弱于有症状感染者。
据介绍,重庆医科大学学者领衔的团队在重庆市启动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追踪研究,研究对象为285名感染者,其中包括37名无症状感染者,从而系统分析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临床和免疫学特征。
调查发现,约90%的病例在出院后2个月总抗体水平会降低70%以上。这项研究瞬间震惊了世界同行,毕竟,这是世界上第一份研究这类患者免疫反应的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也发表科学简报,称“没有证据”能证明感染新冠后产生的抗体能保护人体免于第二次感染。
据福克斯新闻6月17日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名女子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她在两次感染新冠肺炎后的心酸历程。
据外媒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6月22日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仍在加速,其影响将持续数十年。谭德塞说,世界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病毒本身,而是“缺乏全球团结和全球领导”。
“在一个分裂的世界里,我们无法战胜这种流行病”,他说,“疫情的政治化加剧了这一问题。在我们所有人都安全之前,没有人是安全的。”
世卫组织在发布会上还表示:新冠病毒进行到现在,已经很可能成为一个长期性问题。目前来说,已经再难预知病毒何时结束,或者永远不会消失了。新冠病毒或者它的变异病毒会将成为类似流感、水痘这种顽疾一样长期和人类共存。
医疗专家解读称,这一不乐观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前病毒样本的变异性。简单的说,根据《卫报》日前公布的研究者提取的来自全世界5000多份样本中,发现当今世界上已经流行着至少三种新冠肺炎病毒了。
有一种更是占了700多份比例,另一种只占了30多份。也就是说,除了我们最大群体感染的那种,还检测出毒株结构不一样的其他种类的新冠病毒B类和C类。
6月18日,中国公布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表示这些样本带有D614G突变,认为是欧洲 D614G毒株的分支。
中外专家均认为D614G突变让新冠病毒传染力增强;有研究认为感染能力提高约9倍!
潘多拉的盒子打开,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五年、十年,甚至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彼此间的隔离将成为常态,人与人之间日常的交际会显著减少,甚至传承了成百上千年的很多风俗习惯也会彻底消失。
未来的服务业将受到极大的抑制,人们会压缩非必须的服务业需求,除了医疗、教育等必须的服务需求外,其他都将尽可能地抑制。
例如对于人类的旅游业、餐饮业、院线、商业地产等等以及其他一切服务业相关行业可能都是重大的打击,可能彻底改变旅游业的业务逻辑。
又比如NBA的收入结构可能要发生根本的变化,人类体育运动最吸金的产业,可能会变成网络游戏。
这类观众密集的体育赛事可能永远都不会出现了。
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服务、VR、AR产业将迎来一波大发展,行业估值的逻辑已经完全改变了……
所以,时代真的变了,你准备好了吗?
目测旅游股要玩。远程科技股还要涨。
为啥医疗费用会大幅上涨?老人不是很快就死了吗?
研发疫苗不要钱啊?建设新的ICU方舱不要钱啊?
明眼人,当初抢口罩,后来卖口罩,然后卖疫苗,争取大家相信3个月消失这样一年打四次,而且中国永远是输入病例,一夜之间8万多确诊消失毫无后遗症,然后全世界永远不得安宁,经济死光,200斤为全球发展指明方向
我的理解是个病毒就一直在变,非关键位置变一点并不影响什么, 疫苗针对的是病毒入侵人体的关键蛋白点,只要那个位置没变就一直可以用。如果那个位置变了,那这个病毒的攻击性就完全不一样了。也许就成了Covid-3。
媽的,害我為了你這帖去看了超長的原文。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3/860
根本沒有你說的這些結論。
近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了一篇Science:根据论文中的描述,无论是否能研发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会陪伴人类到2025年。
全部的原文裡只有這個是在文章裡表示的 (而且很牽強,文中的原意是,冬天會再爆發一次,2022 年可能再 Peak, 有可能會到 2024)
基本上這篇五月的文章講的就是病毒的傳染性在變,不好控管,需要大量的短期高隔離,再放人出來,再關,這樣的重複。 文章裡也說了 :
The authors are aware that prolonged distancing, even if intermittent, is likely to have profoundly negative economic, social, and educational consequences. Our goal in modeling such policies is not to endorse them, but rather to identify likely trajectories of the pandemic under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identify complementary interventions such as expanding ICU capacity and identifying treatments to reduce ICU demand, and to spur innovative ideas (55) to expand the list of options to bring the pandemic under long-term control.
作者也知道這樣做的犧牲太大,不太實際。希望拋磚引玉,讓更好的點子出來。
其他什麼 以后的每一年,病毒都会呼啸而来,直到地老天荒.… 新冠会长期成为老年人类的头号杀手,而人类整体的医疗支出会大幅上升,预期寿命会降低。
根本不是哈佛的結論。
就一个流感,能差哪里去
流感总变异,一个月三次流感也有的
然后现在庆祝国庆了。这耳光打得啪啪响
不是流感总变异,而是流感是一大类病毒的总称,一个月三次每次感染的并不一定是同一种病毒。每年的流感疫苗都是医学界猜测今年会有哪几个流行,选一些放里面。
最恨SB造遥
因为中国基本把病毒控制在隔离宾馆了啊。全世界都象中国这样的话,病毒已经被憋死了。
因为现在中国人发烧都不敢去医院了,自然没有疫情了。
因为中国新冠确诊不是医学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很多去世了都得不到确诊,自然少了。
太多帖子不断制造恐慌,病毒、政治、各个方面,试图分裂在美华人。 已经比其他网站更难听到理智的声音。
现在的这个病毒传染性增强,但是毒性已经下降了,不如以前了,慢慢地就像流感一样。
早就像流感了,所以才要不断强调后遗症,各种强化制造恐慌。
很多人知道就像感冒,挺一挺就过去了。万一查出新冠,会受到严重歧视,还有可能工作不保。
如果只是像感冒,中国已经完全不当回事了,为什么美国还这么谨慎?
你看blm那群人,谨慎了吗 共和党不戴口罩,一直被骂 今年口罩当核武器用
新疆封了两个月、瑞丽封了,谁知道
瑞丽查了20几万,据说都是阴性。新疆貌似也好久没有新增病例了。反正国内一片节日气氛,我同学已经有各地飞的,不过今年大家都不出国了。
发烧不上医院在家硬扛吗?你知道国内药房现在已经不让卖治发烧咳嗽的药了吗?就是希望有症状的人都尽量去医院。
上个月拜登失言,说我们之所以可以安心隔离在家,是因为有黑人大妈帮忙超市铺货送货。 虽然是失言,政治不正确,但想想说的却是实话。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求复工,救济金不可能永远发下去,对底层坚持维持这个社会运转的人也不公平。
真的很气!!!!
有的人一边鄙视藤校,一边拼命推娃爬藤,还一门心思不想出学费
Live with it ?
都是作者添油加醋悲观的speculating 讨厌死这些中文文章 乱翻译还乱臆断 一点都不客观
高龄高风险的注意自我保护,大多数的就回归常规生活吧。
“新冠会长期成为老年人类的头号杀手,而人类整体的医疗支出会大幅上升”
看到这句就不用看下去了。既然是老年人杀手,医疗支出肯定下降啊。
中国啥样?头痛医嘴?
老子既然离开了中国,就是因为国外跟厉害国不一样。这是老子的初心。
还真花不了几个钱。
一个老人本来从 70岁活到 90岁,这20年高血压心脏病骨折老年痴呆,各种医疗和护理成本海了去了。
新冠的专项投入相比之下啥都不算。
只能再问候200斤的祖宗八代
这是大药厂掏钱做广告吧.
真有人信?
你这是信口胡说,你知不知道学生如果发烧请假的话,都不能在家自己吃药休息的,因为没有医院开具的证明会被拒绝入学的,就是逼着有发烧症状的人必须去医院。所以不知道就别乱说,说出来很快就被打脸很开心吗
这是翻墙带来的最新指示吗? 真的不知道国内学校是这样管理的。
很简单,问问国内的家里有在读书的孩子的亲戚朋友不就知道了
没办法,病毒不尊重公民的人权和自由等基本权利
台湾,南韩。 呵呵。。。洗地失败
就是,讨厌这些乱翻译的中文文章
台湾韩国是靠尊重国民的人权和自由成功防疫的吗?
肯定不是靠独裁来成功防疫的。呵呵!
这不就是四川某地方论坛的讨论吗?也不是官方正式规定啊。就好比某个妈妈在北美华人上complain 下个别学校的做法,你也不能夸大成全美国的规定啊?
台湾韩国当然是有人权自由的国家了, 全世界公认的独裁国家不就那几个吗?翻墙Google 了解一下。
韩国不知道。台湾案例追踪做的很成功,用手机信号定位 所有人的行踪,去过哪里。隔离的话 也是天天check,信号不好,手机信号掉个线,警察都要来敲门。美国不可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