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想光瘦还是很容易的,少吃就行。运动不是必须的,运动是为了锻炼身体,瘦是其副作用而已。 1nsb 发表于 2020-09-30 11:07
建议多做lower body HIIT/爆发力运动,少做aerobics之类耐力运动。 营养均衡,适量摄取脂肪可以避免经常有饥饿感吃零食。 space_invader 发表于 2020-09-30 11:17
我是个只要不运动(/减少运动)就会发胖的人,很羡慕那些不运动就能保持体重的人。 体质这事能改变吗?? catakiri 发表于 2020-09-30 11:01
体质这事能改变吗??
说得好。
肌肉负责你的运动能力。这个是能锻炼出的。
但易胖属于个人体质,这个只能靠少吃。
如果是见效快用时短,我同意这个。非常符合国人急功近利的标准
长期看,不同意这个
经由我的学习,我的归纳总结是: 体质分先天和后天改善。先天咱管不着,就只看后天改善。后天改善非常有限,方法很重要 HIIT这类的运动对后天体质总体变化不大还反弹快,也就是说一停马上体质就回归先天水平。换句话说,就是得到快的失去的也快。同理,得到慢的也失去很慢。 最理想的改善方式是:能长时间(一次运动时间长)长期(至少能坚持下来)的轻量(理想的在最大心率50-60%的MAX HR,这个数据我有点模糊了,最近疫情期间最理论的追求有点懈怠)有氧运动是最理想的。比如说,快走,慢跑(要慢,跑步太容易受伤了,因为大部分的人肌肉力量不行又操之过急),骑自行车这类的运动。
我很羡慕那些,坐着都能减肥的人。用通俗的话,至少我的理解是,那些人,坐着燃烧的能量,相对正常人,他们天生的燃脂率就比别人高,相对于糖分他们能更优先更多的燃烧脂肪。(这里所说的,都是相对的概念)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后天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改善。而hiit都是短时间的爆发类有氧运动,一来:对这种能力的刺激时间不够,毕竟什么都需要时间的堆砌作为基础。 二来:高强度的运动都会让身体本能的优先分解糖,而非脂肪。只有低消耗的长时间有氧运动才能刺激这类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出来了运动手表,人们需要控制心跳(心跳可以说代表着运动强度)来监控运动强度,才能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比如说马拉松其实最理想的策略是前10迈不要超过160bpm的速度完成,10-15mile不超过163,15-20mile~~~~165,后面就不管心率了。这其实背后都有一定的逻辑,讲下去就太深了
讲到这个话题还想继续啰嗦,又补了一段: 这类最理想的方式虽然时间长见效慢,但也是不容易失去的。这类能力不仅让人能更大程度的优先代谢脂肪,不容易胖,还会有巨大的耐力,就是不容易累的意思,精力无限。一旦建立,停了,也不容易失去。为什么非洲出了很多长跑运动员,不仅仅和非洲海拔高他们天生的有氧能力高以外,还和他们小时候每天长距离走路上学有关。小时候打下的耐力基础让这些运动员在长大后就和没有如此基础的其他地区运动员拉开了距离。也就是说,人家不仅仅先天好,后天改善也max,所以长跑类耐力运动所向无敌。。。话唠要撤退了,疫情期间没好好训练,一想到长跑的好处我得继续加油才行!
在你自己现有基础上可以改变,比如增肌可以帮你增加基础代谢率
跟别人比,比如说天生瘦子怎么也不胖的,跟别的好基因比,那你改变不了
最好不要学有些 傻蛋中国女生, 搞的皮包骨和营养不良.
看看中国女生们, 一个个老了后, 关节一堆毛病, 营养不良的样子, 自己受苦!!
再看看德国的臭女生们, 一个个肌肉发达, 到了 70, 80 还壮实的如牛一样啊!
一个个肌肉发达, 营养很好,
欧美国家的中产阶层 女生寿命长的惊人, 一个个 90, 100岁没啥问题.
她们懂得吃, 会保养, 也舍得吃!!
建议股沟一下HIIT, 或 HIIT + Mayo etc. 建议量力多做一些爆发力运动,增加type2 高功率高能耗肌肉。 注意运动量慢慢增加,免得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