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现象越来越普遍了 我同学里就有回国了,工作了,不久又出国了,然后定居国外的。这同学本身北京人,也不存在要六个钱包上车的问题,毕业回国的工作体面,薪酬也可以。但是,在帝都的日子是开车上班吧路上巨堵,不开车上班吧地铁挤不上去。冬天雾霾戴口罩吧说实在的没多大用,毕竟那么大雾霾得戴防毒面具才管用,不戴口罩吧呼吸道不舒服。帝都买老破学位房的钱够在国外买两栋house了。于是这同学后来又出国了,毕业之后工作,过上了住着大house,整天蓝天白云,放假休息到海边度个假,平时开着小车上班的生活。 毕竟现在的人对于生活的要求不仅仅是能活着能吃饱能穿暖,跟四五十年代的人对生活的要求是有本质区别的,还是得要求点生活幸福感生活质量,也得讲究个生活性价比。花同样的钱,一个可以买大house,不挤地铁,享受清新空气,赚的也不少;一个三房两厅都是奢侈,出门要么堵要么挤,冬天雾霾,说不定还得享受996福报,这俩哪个性价比高?哪个幸福指数高?还是挺明显的 所以说海龟又归海,谈不上爱不爱国的问题,毕竟都得先把自己过好了再说其他,自己都过不好,说啥都没用 作者:Miss Aaaaa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195469214 duon 发表于 2020-09-29 16:10
留在欧美的话,下限高,上限低,也就是安居乐业容易,突破天花板混成大佬很难, 回到国内的话,下限低,上限高,倒不是国内容易混成大佬,而是国内大呀, 欧美就像三层小楼,就那三层,一眼就知道这辈子混不到上一层了,老老实实一楼呆着吧,大家都一样, 国内是个十层小楼,你总是能够往上爬然后笑看底下一帮xx,哈,看老子现在是五楼了! (特注,我从来没说十层楼的总高度比三层楼高啊,我一个留学生我不比你知道?) 但是同样的,代价就是你总是不满,因为你老是看到还有第六层,第七层,还有很多人比你牛逼而且感觉自己也不比他们差,你就来气,感觉自己混的很烂,没有出人头地, 其实,你在国外你连第四层都都战胜不了,因为一共就三层,你顶多爬到第二层,但是舒心啊,你会觉得,哎呀,什么富不富,都是小别墅,什么穷不穷,汽车都是四个轱辘, 这就是为啥很多留学生想要"重返大海",因为他们在国外三层社会呆习惯了,以为自己很舒服,自己过得很好。国外社会地广人稀,注定社交密度弱,人际影响小。 甚至不管你多奇葩,你开着车回到你的house一关门,没人关你,谁也看不出来。你身边甚至物理意义上的"没有人",所以国外有很多可以奇葩一辈子的人,奇奇怪怪的团体啦啥的,自己过自己的,老死不相往来。 霍巴特的街景,国外典型的地广人稀样貌 结果…… 回了国,压力陡增, 比老婆,比老公,比孩子, 比学区房,比汽车,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 还得比衣服比鞋比旅游, 钱能够用吗?肯定不够,哪怕一年赚20万,战胜全中国90%的人,你还是觉得不爽,因为你上面还有那么多层,似乎都在笑话你,没本事往上爬。 但是这个其实并不意味着,中外在实际生活状态上的本质差别,有些国家福利是好,但是不便利的也有啊,看你在乎什么了。 你要是觉得看个病排队一个月,没事,我不看病,身体倍棒,天天gym,那么你会觉得欧美当然很完美,因为负面的地方在你看来是0影响,但是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心态-100,这是人的价值取向问题, 又比如就像我不喜欢开车,喜欢坐车,那么国外就对我来说减分,-100好感,因为国外不开车等于残疾人, 但是很多玩车的,发现欧美豪车便宜,税负低,天天开车还不堵车,那么他们好感可能+200,不仅不减分还是加分, 那你说到底谁有病?这个无解的,只有你乐意。 同样的你说工作,国外也许确实不加班,但是难道没有别的负面效果了?比如种族歧视,语言障碍,发展瓶颈,生活方式,甚至是和同事的休闲娱乐,都不一样,你要是正好喜欢,你就觉得比国内强百倍,你要是正好不喜欢,那么你会觉得还不如国内。 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很多主观的意见当成一个客观事实,好像国内真的那么差劲,或者欧美真的那么华而不实,都是很主观的。 很多人天天嚷嚷工作工作,恕我直言,能留学的,起码一半都可以纯啃老,你就别天天说的好像国内996不接受你就得回老家种地了好吗,没那么夸张,不想干就换个工作呗,继承家业呗,很多时候,还是我们想得太多,老觉得很多东西是自己理所当然要得到的,比如北京的房子啦,优渥的生活啦——然后又得不到,就很气,实际上,你要是不那么执念,不就得了。 很多时候,换个环境,不一定是多么喜欢哪个环境,更多的,是因为一些变故,而对原来环境的主观厌恶和偏见, 我为啥知道?因为我原来是在澳洲的一个移民州(有移民政策的)上学,那边的人,说实话,很多人家境好到绝对可以在国内啃老加个毛班的状态,但是还是一嘴一个国内不舒服想走, 你了解了解最后基本上都会发现,他们要么是因为感情(对方出轨,离婚),要么是别的什么事情,比如自己工作受到挫败,家庭变故,政治风险(比如老爹当官老妈做生意以前有尾巴)等等, 什么总体的大环境好不好,都是客观找借口罢了,也许是20%的理由,但是肯定不是80%。 能够驱动一个人跑到国外定居的,一定是他最息息相关的事情,最能勾起她/他本能情绪的,比如情感,家庭,工作,事业,伴侣,绝对不会是那些虚头巴脑的什么国外比较法制,工作不加班啥的——举个例子,你说国内工作加班,可是你不能找个不加班的工作吗?然后你又说不加班不赚钱,可是你差那点钱吗? 因为移民是非常困难漫长的,不是你想逃避就能够逃避的,让你能够坚持下去的,肯定不会是一些跟你很遥远的东西。 澳洲移民的难度,某种意义上和拿到北京户口不分伯仲,对一般人来说成本是比北京户口大——但是由于澳洲还是比较天真,假结婚骗绿卡的难度,比假结婚骗北京户口是简单的多了。目前据说澳洲假结婚的花费是50万人民币左右,你可以估算一下这个"难度"。 下面这个回答反映了关于华人矛盾个性的一些描述。(西式悠闲幸福vs中式人上人幸福) 住在加拿大真的是混吃等死的幸福生活吗? www.zhihu.com 正在转型成为一个兴趣使然,求名不求利的视频制作者, 没错,你以后可以尊称我一句UP主了 视频流量时代已经到来,老朋友都知道我在做公众号,但是公众号红利期已过, 我辛辛苦苦写三四小时的文章只有不到100阅读量,说实话挺没成就感的,涨粉也遥遥无期, 于是我就想,一个东西放在公众号只有几十一百个人看到, 而哔哩哔哩的视频,几百观看已经算非常惨淡了,一两万播放量算是还行,我为什么不去做视频呢?没错,一期视频制作时间能够高达20小时,但是我有成就感啊。 我的知乎回答被很多人盗过,抖音快手B站,当我坐看很多所谓up主洗稿知乎,我为什么不自己洗稿自己呢? 欢迎搜索关注: B站【猫熊研究所】,你会是伴随我成长的第一批粉丝,真心感谢 (我可能是知乎第一个这么转型的……初创阶段,设备,制作,构思都比较粗糙,希望理解) 作者:猫之初性本熊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875492207 duon 发表于 2020-09-29 16:38
你抄的都是欧澳小留的例子,这些人在国内就是三本的水平,本来就是被鄙视的。 tiaodashen 发表于 2020-09-29 16:49
我就从来不想海龟,对国内看得太透彻了。 讲生活质量,我家在咱村最大城市,自住房千多平方米,网球场,加热游泳池,院子里每天有花开,每年不下雨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蓝天白云,吃有机食物为主。 国内要什么样的条件才有同样的生活质量? Rdan 发表于 2020-09-29 17:57
哈哈,只能说你在自己国内圈子里没见过而已,不代表国内没有。不攀比,不得瑟,自己日子自己过,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甜酸苦辣 发表于 2020-09-29 19:03
我就是海归后又归海的,其实在哪边都能过好,为啥又回来了呢,其中一个原因是人的基本素质是个问题,比如再好的小区也有遛狗不牵绳的,边走路边抽烟完全不顾他人的,开车没有章法到处瞎钻视按规则开车为肉车的,等等等等。人是社会动物,这些都躲避不开。不能用google是个大问题,当然vpn可以解决,但很烦。还有子女教育,不愿像自己小时候那样被洗脑了。回来后最想念的是某宝,什么都有,特别方便 hive 发表于 2020-09-29 19:37
其实对我来说,在美国,衣食住行都比国内好。 但海归能理解呀,特别是一些男性,追求那种成就感,然后,有的人辉煌,有的人归海呗 Lauder 发表于 2020-09-29 16:39
咸吃萝卜淡操心,多大的事儿啊,有本事的人中国美国换就跟国内北京上海换一样,哪工作好去哪儿,已经谈不上“归”了 85打酱油 发表于 2020-09-29 18:17
真不知道层主你层次有多高,但你这就不是普通人的思维普通人的生活,能做到中国美国换就跟国内北京上海换一样的人,你给个比例?有1%吗?别说1%,万里都难有一吧?别说美国中国随时随地随便换,就是国内北京上海随时随到随便换的有多少?有那本事的人你觉得华人上有几个?和这个版上的人的生活有关系么? dragonfire 发表于 2020-09-30 11:05
其实换起来真的没那么难,我就是普通人,不过国内国外换,在国内的时候在一线之间换,都做过。很多事情,最难的不是去实现,而是敢下决心去做。真做起来,nothing is impossible hive 发表于 2020-09-30 11:57
你当时有家有孩子了吗 买房了吗 没有房那只能叫漂吧 可不是国内人眼中“成功的换” bbalyssa 发表于 2020-09-30 13:26
有套房子才算“成功的换”?成不成功不知道,不过这眼界着实不高 85打酱油 发表于 2020-09-30 13:35
没背景的回去就是傻 ziyi99 发表于 2020-09-30 08:35
这个把我看得咯咯笑了: 千万不要因为国外节奏慢就回国。 在法国工作。大概一年就上了190多天班。 放假放到想上班。 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奋斗人生。 然后回国之后拿着削成1/4的工资,过着996。 .......??? mannbo 发表于 2020-09-29 16:26
单纯回复遛狗这个,我这儿小区挺好的,很多人也不栓狗绳呀 JosieBecca 发表于 2020-09-29 23:02
我同学里就有回国了,工作了,不久又出国了,然后定居国外的。这同学本身北京人,也不存在要六个钱包上车的问题,毕业回国的工作体面,薪酬也可以。但是,在帝都的日子是开车上班吧路上巨堵,不开车上班吧地铁挤不上去。冬天雾霾戴口罩吧说实在的没多大用,毕竟那么大雾霾得戴防毒面具才管用,不戴口罩吧呼吸道不舒服。帝都买老破学位房的钱够在国外买两栋house了。于是这同学后来又出国了,毕业之后工作,过上了住着大house,整天蓝天白云,放假休息到海边度个假,平时开着小车上班的生活。
毕竟现在的人对于生活的要求不仅仅是能活着能吃饱能穿暖,跟四五十年代的人对生活的要求是有本质区别的,还是得要求点生活幸福感生活质量,也得讲究个生活性价比。花同样的钱,一个可以买大house,不挤地铁,享受清新空气,赚的也不少;一个三房两厅都是奢侈,出门要么堵要么挤,冬天雾霾,说不定还得享受996福报,这俩哪个性价比高?哪个幸福指数高?还是挺明显的
所以说海龟又归海,谈不上爱不爱国的问题,毕竟都得先把自己过好了再说其他,自己都过不好,说啥都没用
作者:Miss Aaaaa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195469214
国内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国内工作更加累(累不代表成长),更加复杂,机会更多(也有更多的坑)。 一部分人可能更喜欢国内的情况,如鱼得水。但大部分人还是更适合国外,那才是更好的生活。 不过人性就是,得不到的才好。所以直接阻止他们回来,并不是一个好方法。所以我建议,如果你有随时归海的能力,那可以考虑回国来适应个1-2年。1-2年后你自己就知道你到底适合不适合国内了。然后就可以考虑是不是要回去。 但如果你没办法随时回去的话,一但回国后,就变成单行道了,等到这个时候再后悔的话,也来不及了。
作者:许中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025508303
因为国内没有啊!!
国内研究机构少,而且待遇又不好
总不能去干本专业以外的事儿吧?
只能出国了
说白了,美帝苹果公司,光一个摄像头马达的驱动程序都能找一堆斯坦福的博士
三星的内存条屏幕台积电的cpu也需要一堆博士硕士
可国内只有一堆富士康,初中毕业都行啊!!
有钱的都在投资见效快的产业或者炒房去了 国家刚给深圳企业一批低息贷款 深圳房价直接暴涨···
根本没人投入到高科技里边去 你让博士们怎么办? 回来跟初中生抢工作?
只能又回去了···········
作者:安风你压我头发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204135222
在国外待了1到2年的时候,我还在想,那些说回去不习惯的人怎么那么矫情,后来我发现,确实习惯了外面的生活以后,就不是特别想回家。 如果未来回家,对我来说也真的是因为家在这里和能报效祖国。
功利的来看, 我有几个英美名校毕业的朋友,在北上拿着1万都不到的工资,让我惊呆了。 我就觉得他们都是很聪明能干能吃苦的人啊,怎么就这么点工资。 发达国家工资是真的高一些,而且相对工作时间要短一些,房子要便宜一些,孩子升学竞争要小一些,空气质量好一些,食物要放心一些。 所以少数回来以后发现,生活质量差点意思。再出去就能理解了。
我非常赞同高赞的话。一定要有本事有选择的时候再做决定,不然就是一条路走到底。 国内人才实在是太多,竞争太激烈了。
作者:雨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198931831
然后回国之后拿着削成1/4的工资,过着996。 .......???
虽说现在跳槽了,1065,待遇有不小的提升,但还是想再"归海"。而且在国外我学的是芯片,国内却找不到对应工作。 只是家人,朋友,外卖,美食,人多,安全减轻了我这个想法。 主要原因还是空气质量。。。现在只要污染严重一点,就一直咳嗽。
作者:robot DDD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861348754
我来现身说法了.. 英国3年本科,澳洲2年硕士,工作2年回国发展,回国一年半又回了澳洲。
在回国之前,我心里对澳洲的平静生活已经非常厌烦很久了, 朝10晚5的生活,住着不大不小的房子,近年来澳洲移民标准水涨船高,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都因为拿不了身份回国了,年纪也越来越大,也没什么力气发展新朋友了,感觉生活一平如水。 最重要的是,澳洲的高福利导致的高税收,作为一个打工的普通人是不可能很有钱的,税收制度就已经决定了这一点。
反观国内就不同了,社交媒体上一片欣欣向荣的经济市场。让我感觉我在墨尔本真的30岁就开始老了.....于是在纠结了整整一年之后,我下定决心回国了。 我是上海人,也就回了上海。 终于我也在工作中有了一丝“青春”的感觉,我迎来了995,偶尔996的生活。 也迎来了我在澳洲的大概1/3的薪水!!!!!对!不但工作时间长了快一倍,而且薪水1/3! 但是说真心话,我是完全不care的,因为国内物价也低。而且国内有我挚爱的淘宝!一条连衣裙3.400块我也觉得很好看,我是不care一时的薪水的,国内发展空间毕竟比较大,不能只比较眼前的利益。
国内的生活大概是只有3个月的“蜜月期”。就慢慢发现我简直瞎折腾!国内很多人的观念和我以前的朋友圈差距太大了,很多同事偶尔得知我有一个海外的身份,嘴上说着“哦不错啊”。实际上总是要拿国内的东西来跟我说让我比较,非得从我嘴里听到“国内更好,xx方面国外真的比不上”才算完。一开始我真的不在意,我的直属上司,经常会截屏一些微博的评论,问我这个国外的事情是真的吗? 我真的我怎么知道!我也在国内啊,那些美国欧洲国家当天发生的事情是真是假,我怎么知道?!!!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了一万件。 我很早就萌生了想回澳洲的想法,但是也不是我想回就能马上回来,太多事情要安排了,而且我走之前墨尔本自己家也长租租出去给别人。东西全搬回国。一想到再跨国搬家一次,我整个人烦躁 也可能,是想再过一段时间看看是不是情况有改变,潜意识里想证明自己回国的决定是对的。 就这样几乎煎熬了一年,终于在墨尔本的闺蜜结婚了,叫我回去做伴娘,我又去了一趟墨尔本,和朋友们聊天感觉挺不适应的,因为他们生活节奏太慢太慢了,以前的朋友都在讨论假日的时候去哪里租船出海钓鱼比较便宜,而我当时人在墨尔本,我还在想着工作上的事情,很多事情需要我multitask去做。
那天晚上躺在酒店宾馆想了很久。我决定还是回墨尔本重新开始,要赚很多很多钱的梦想或许只能在国内实现,但是我觉得我一个普通人也不需要那么多钱把,而且很多事情在国内做是很贵的,国内的职场环境也是我不能适应的,勾心斗角,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你抖我我斗你的,长期在这样的额环境里心性会变得很焦虑。我还是喜欢简简单单好山好水的生活。于是去年回到了墨尔本。
你问我后不后悔回国,我是不后悔的,因为我很相信经历就是财富。 在澳洲缺失的这一年半,我其实也没什么损失 我的存款甚至还在收入骤降的情况下而增加了 因为我在澳洲的生活是动不动买个好鞋好包好衣服,回国一年半什么奢侈品都没买过,因为同款奢侈品上海的价格比国外贵好多啊 而且,淘宝是真的便宜
如果你问我最舍不得国内的什么?郑重回答:淘宝。
作者:KYL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197844399
千万不要因为国外节奏慢就回国。 在法国工作。大概一年就上了190多天班。 放假放到想上班。 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奋斗人生。
然后回国之后拿着削成1/4的工资,过着996。 .......???
国内的折旧更快
小企业生存艰难,资源垄断严重。大厂?前面那些说去国内大企业的人…我只能说你大概…没有进去过?或者我进的可能是假国企?
女,本科国内根正苗红某行业知名985,专业课年级前三,毕业某大型国企校招入职,看上去顺风顺水。然而就在我想认认真真学东西,干事业的时候,企业只教我如何「做人」。
内卷严重,组间明争暗斗,项目饭局乌烟瘴气,迁升不看能力看圆滑,看关系,看年限。对,年限。国企就不会加班996了?确实不是996,而是007,进了国企,你生是国企的人,死是国企的鬼。工作外的工作也是工作。「人际」,「行政」付出的精力可比专心工作累多了!还是你只是想要在国企底层混吃等死?它「下岗」 起来比谁都狠。
国内职场对女性歧视什么的太多太多了,我真的懒得说,不适用在这题。总之不管你做的多好,他们与你谈笑从不关心你的业绩能力,只关心你的私人生活。大概长得稍微好看点,就被背景强某部长骚扰。给此猥琐男下马威反而被排挤穿小鞋,各种污名。我是真的只想作为一个普通「人」去工作,而不是一个「女员工」「女领导」「女下属」「美女+职位」…我太厌恶这些名头了,在职场里,一旦挂上了这个名头,你就要被作为「性资源」去对待。
大饼有各种各样的方式给你画,兑现的时候又各种从未白纸黑字写明的「标准」去卡你。
我只想认认真真的做我的事,但我觉得很累。这种累,是你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精明算计的人,是一种精神上的疲劳,这些细微的,琐碎的东西无一不在折磨你。因为大家都在焦虑,大家都在争夺。蛋糕虽大,但分的名额有限。内卷不是白说的。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中国人太多了。在人才济济的地方,即使你是那TOP1%的人中之龙,中国也有14,000,000如你一般优秀的人,他们和你一样挤在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为了这一点生存资源努力。
在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摇摇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辞职出国。
到了国外,心无旁骛的学习。观察旁边想要回国的骚年,都是没有在国内「社会环境」工作的过的年轻学子们。他们甚至觉得国外那环境,那闲适,那蓝天都是理所应当,还对又慢又贵的快递骂骂咧咧。
殊不知他们口中「便利的快递」其实是站在剥削无数廉价劳动力(外卖员,快递员)的血汗上。但一样的辛苦,国外蓝领工人们也可以靠这样的工作买房,养家,农民可以守着一亩三分地,不用逃到城市当备受当地人歧视的「农民工」。坐着轮椅的残疾人可以靠着无障碍设施到达任何设施,超市,停车场,公交车。母亲可以带着孩子的推车来去自如,不用借助他人的帮助。资质普通的人可以选择做废柴而不去努力。天才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去钻研而不是需要硬着头皮去pass每一项「硬性要求」。来美几年,我感受最深的,仍然是这里的「公平」和「富藏于民」,而不是像很多国内大城市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赤裸裸的「吃人」。有些年轻的精英主义者啊,我只在此提醒一句,有点同理心,不要和「婆罗门」一样思考。这是傲慢,是狭隘,更是无知。印度的精英们认为印度只有1亿人。但那剩下的9亿人,他们也是印度人。你的舒适,是你的阶级剥削带给你的,是资源垄断的结果。不要当了碧池还要立牌坊,把别人不当人。
说实话有时我很迷茫,到底哪边是社会主义,哪边是资本主义。算了,这一切已经与我无关。
总结,「海龟」再「归海」,这一切的一切,在我看来,再普通正常不过了。被毒打还还不了手,你是跑呢还是选择继续被打?区别就只有,有些海龟回不去了。
————- - —— 2020.8更
答主并不是什么美分,相反,我在国内工作之前完全没有出国的想法,反而还有一些粉红。美国也有它各种各样的毛病在。民主体系确实低效,但也是对individual保证「公平」的基本,我也理解中国做的诸多「非人权」的处理方式,毕竟需要管理那么多的人需要设置一个粗暴的上限,以国家发展层面的大局为重,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换区「大局」的最大利益。只不过我想表达,如果你作为被牺牲的那一方,就得好好掂量一下了。我并没有觉得体制孰优孰劣,美国也并不是什么白莲花…只不过他们对本国人足够友好。想想如果中国剥削其他国家,进而换取了中国自己的利益,我也觉得是极好的。但自己的国家剥削自己人,让利给先富起来的人,既得利益者又不愿意让利而是拼命想要阶级固化,是不是就有点mean了呢?
评论说此文不可信的…我也懒得花时间佐证什么…随手答的题,你就当看看就好。杠什么的我也懒得杠回去,有这个时间好好学习,少上知乎薅资本主义羊毛它不香吗?怎么总有人动不动就上升到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我这不是打入敌人内部,薅资本主义羊毛吗?我在美帝内部工作,抢了美国人的饭碗,在美国公司划水,给美帝企业造成损失,进而达到损敌利己的目的。你看我如果在中国企业划水,不好好建设社会主义,抢中国人的饭碗,加剧内卷,这才叫汉奸啊是吧。
好了不皮了…我就只想强调一件事,就是多看看这个世界。多从不同角度去看中国。后浪是中国人,6亿收入1000元的也是中国人。BBC,CNN,CCTV都是新闻,政治诉求不同,报道的内容也不同。任何只看到一种声音就只认为世界是那样的,是相当狭隘的。
另外答主5月刚毕业,已经找到了不错的新工作。面试之前,雇主都不知道我的性别,只关心我做了什么,我的思维,我的想法。这对我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公平了。答主自认为是一个没有什么野心的人,终极人生诉求也只不过是做一个普通「人」。回头看看自己选择出国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在中国,做一个普通人的代价太高。你必须是人中龙凤,必须是第一,连对人善良的成本都如此的高,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2020.09.6更
嗯,一直忘记说这些事了,社会上遇到这些破事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正义从来缺席,迟到是不存在的。关注度过去之后立马被遗忘…咱不能因为最近疫情国际地位上升,就忘记了处理自家角落的黑暗,对吧?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12629718
编辑于 09-06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148953123
回到国内的话,下限低,上限高,倒不是国内容易混成大佬,而是国内大呀,
欧美就像三层小楼,就那三层,一眼就知道这辈子混不到上一层了,老老实实一楼呆着吧,大家都一样,
国内是个十层小楼,你总是能够往上爬然后笑看底下一帮xx,哈,看老子现在是五楼了!
(特注,我从来没说十层楼的总高度比三层楼高啊,我一个留学生我不比你知道?)
但是同样的,代价就是你总是不满,因为你老是看到还有第六层,第七层,还有很多人比你牛逼而且感觉自己也不比他们差,你就来气,感觉自己混的很烂,没有出人头地,
其实,你在国外你连第四层都都战胜不了,因为一共就三层,你顶多爬到第二层,但是舒心啊,你会觉得,哎呀,什么富不富,都是小别墅,什么穷不穷,汽车都是四个轱辘,
这就是为啥很多留学生想要"重返大海",因为他们在国外三层社会呆习惯了,以为自己很舒服,自己过得很好。国外社会地广人稀,注定社交密度弱,人际影响小。
甚至不管你多奇葩,你开着车回到你的house一关门,没人关你,谁也看不出来。你身边甚至物理意义上的"没有人",所以国外有很多可以奇葩一辈子的人,奇奇怪怪的团体啦啥的,自己过自己的,老死不相往来。
结果……
回了国,压力陡增,
比老婆,比老公,比孩子,
比学区房,比汽车,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
还得比衣服比鞋比旅游,
钱能够用吗?肯定不够,哪怕一年赚20万,战胜全中国90%的人,你还是觉得不爽,因为你上面还有那么多层,似乎都在笑话你,没本事往上爬。
但是这个其实并不意味着,中外在实际生活状态上的本质差别,有些国家福利是好,但是不便利的也有啊,看你在乎什么了。
你要是觉得看个病排队一个月,没事,我不看病,身体倍棒,天天gym,那么你会觉得欧美当然很完美,因为负面的地方在你看来是0影响,但是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心态-100,这是人的价值取向问题,
又比如就像我不喜欢开车,喜欢坐车,那么国外就对我来说减分,-100好感,因为国外不开车等于残疾人,
但是很多玩车的,发现欧美豪车便宜,税负低,天天开车还不堵车,那么他们好感可能+200,不仅不减分还是加分,
那你说到底谁有病?这个无解的,只有你乐意。
同样的你说工作,国外也许确实不加班,但是难道没有别的负面效果了?比如种族歧视,语言障碍,发展瓶颈,生活方式,甚至是和同事的休闲娱乐,都不一样,你要是正好喜欢,你就觉得比国内强百倍,你要是正好不喜欢,那么你会觉得还不如国内。
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很多主观的意见当成一个客观事实,好像国内真的那么差劲,或者欧美真的那么华而不实,都是很主观的。
很多人天天嚷嚷工作工作,恕我直言,能留学的,起码一半都可以纯啃老,你就别天天说的好像国内996不接受你就得回老家种地了好吗,没那么夸张,不想干就换个工作呗,继承家业呗,很多时候,还是我们想得太多,老觉得很多东西是自己理所当然要得到的,比如北京的房子啦,优渥的生活啦——然后又得不到,就很气,实际上,你要是不那么执念,不就得了。
很多时候,换个环境,不一定是多么喜欢哪个环境,更多的,是因为一些变故,而对原来环境的主观厌恶和偏见,
我为啥知道?因为我原来是在澳洲的一个移民州(有移民政策的)上学,那边的人,说实话,很多人家境好到绝对可以在国内啃老加个毛班的状态,但是还是一嘴一个国内不舒服想走,
你了解了解最后基本上都会发现,他们要么是因为感情(对方出轨,离婚),要么是别的什么事情,比如自己工作受到挫败,家庭变故,政治风险(比如老爹当官老妈做生意以前有尾巴)等等,
什么总体的大环境好不好,都是客观找借口罢了,也许是20%的理由,但是肯定不是80%。
能够驱动一个人跑到国外定居的,一定是他最息息相关的事情,最能勾起她/他本能情绪的,比如情感,家庭,工作,事业,伴侣,绝对不会是那些虚头巴脑的什么国外比较法制,工作不加班啥的——举个例子,你说国内工作加班,可是你不能找个不加班的工作吗?然后你又说不加班不赚钱,可是你差那点钱吗?
因为移民是非常困难漫长的,不是你想逃避就能够逃避的,让你能够坚持下去的,肯定不会是一些跟你很遥远的东西。
澳洲移民的难度,某种意义上和拿到北京户口不分伯仲,对一般人来说成本是比北京户口大——但是由于澳洲还是比较天真,假结婚骗绿卡的难度,比假结婚骗北京户口是简单的多了。目前据说澳洲假结婚的花费是50万人民币左右,你可以估算一下这个"难度"。
下面这个回答反映了关于华人矛盾个性的一些描述。(西式悠闲幸福vs中式人上人幸福)
住在加拿大真的是混吃等死的幸福生活吗?
www.zhihu.com
正在转型成为一个兴趣使然,求名不求利的视频制作者,
没错,你以后可以尊称我一句UP主了
视频流量时代已经到来,老朋友都知道我在做公众号,但是公众号红利期已过,
我辛辛苦苦写三四小时的文章只有不到100阅读量,说实话挺没成就感的,涨粉也遥遥无期,
于是我就想,一个东西放在公众号只有几十一百个人看到,
而哔哩哔哩的视频,几百观看已经算非常惨淡了,一两万播放量算是还行,我为什么不去做视频呢?没错,一期视频制作时间能够高达20小时,但是我有成就感啊。
我的知乎回答被很多人盗过,抖音快手B站,当我坐看很多所谓up主洗稿知乎,我为什么不自己洗稿自己呢?
欢迎搜索关注:
B站【猫熊研究所】,你会是伴随我成长的第一批粉丝,真心感谢
(我可能是知乎第一个这么转型的……初创阶段,设备,制作,构思都比较粗糙,希望理解)
作者:猫之初性本熊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875492207
去年夏天回国的,回来不到半年就后悔了。现在准备再出国。
之前在国外把国内想的太美好了,吃喝玩乐,做企业高管,赚大钱。结果一回来就被社会毒打了,我之前在瑞士月工资4万多,回上海之后税后不到1/4,找工作也很困难,现在上海遍地都是海归,像我这种只有国外工作经验没有国内工作经验的特别吃亏,而且对大龄未婚女青年也特别的歧视,认为性价比不高。反正去年我就是在炼狱中度过的。现在也很明白为什么海归要再归海,因为根本没有一个公平的平台。落差太大了。
上海这个地方就是假精致,很多人打肿脸充胖子。但是事实上,真的生活的好吗?我可以说生活质量没有国外的一半。物价和瑞士差不多高,工资只有瑞士的1/7。上海只适合单身男女狂欢,并不适合我这种过日子的人。而且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各种群嗨让我避之不及,我只喜欢独处。
不考虑结婚生子房子车子和子女教育,国内是个很好的地方,生活便利好吃好玩的地方多。但是人生并不只有吃喝玩乐,还有精神层面的东西。深层次的东西,内心的安宁平静,只有在干净清爽的国外实现。就看你追求的是什么。
都说国内机会多,挣钱多,是真的吗?很多人看起来挣钱而已,背后付出的自身的消耗。机会再么多,人也只能走一条路,能把每个机会试一遍吗?再说加班文化,我去年工作加班加的身体出现问题,根本无法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国内职场踩踏效应特别严重,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正比。真正有本事的人反而不被重用,会搞关系的人反而会活的好。
不要再给人画饼说国内发展的多好多快了,跟普通大众又有什么关系??每个人的福利那么少,假大空的话谁都会说,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就很难了。疫情期间我瑞士同事呆在家,可是工资一分钱没少,相当于带薪休假,免费赠了这么多假期。
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当个普通人,好山好水好无聊,尊重内心世界的日子,比较适合我。
别喷我不爱国,其实我比任何人都要爱自己的祖国。但是我认为,爱自己的国家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出国并不代表我不爱他。再者,那些爱国贼真的爱国吗?抱歉,请让我先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作者:Alice K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243325555
我是海归想再归海
海归原因:
出去的时候是读书,根本没有想过要留下来,可能与之前没有过工作经验不懂职场有关。简单来说就是根本没想那么远。
2.没有做好留下来的准备,简单来说就是拿不到绿卡只能回国。
3.独生子女有关,想想一个人没朋友没家人一个人孤身在外一辈子觉得会寂寞。
想要归海原因:
虽然很菜没有找到工作拿到绿卡,但是也有过海外求职经历。感觉面试没过的确是因为自己菜。但是国内求职发现,没关系求职无望,面试别人一句话不说直接进复试,你做再多准备都白搭。
2.国内部分人对海归的歧视远大于外国人对华裔的歧视。好大学回来的,他肯定考不上清北。不好大学回来的,他肯定考不上大学。找到工作没回国的,垃圾香蕉人,为别国努力。没找到工作回来的,垃圾废物别人不要的。
3.还是歧视问题。我在知乎所有答案中都表明,一定要上985211甚至一定要上北清一定一定。如果在国外,你本科不好但是成绩优秀经验丰富等等的,你还有回旋的余地,在国内一棍子打死。
4.依旧歧视。这次是性别歧视。女性未婚25+,她马上要结婚了,不要。女性已婚未育,她马上要生小孩了,不要。女性已婚一胎,她要生二胎,不要。女性已婚二胎,她要照顾孩子,不要。我??????国内单单是性别歧视就比国外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更厉害了。
以前在国内准备跳槽面试的时候,几乎所有公司面试的时候都要问我有没有男朋友。后来在美国投实习简历的时候,我老师让我把简历里面的性别年龄全都删去,告诉我找工作和性别年龄没关系。。。
政策说是一回事,能不能落到实处又是另一回事。殊不知这次疫情多少地方说要给商铺减免房租,真正房租被减免的商铺又有几个? 所以老祖宗教给我们“不见兔子不撒鹰”,还是很有道理滴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147811100
德国大城市住的也很密集啊. 但是绿化和空气还可以啊
澳大利亚住的太大太大了,
英语国家的城市布局都很奇怪, 浪费土地特别特别严重.
哎
这里的"海归"群体,指的是985、211的学霸,去美国接受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一批人。去欧日的当然也有,但主流是去美国。家里有矿,出去镀金者不算。家里有权,出去求平安者也不需要讨论。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是一代人中最聪明、最努力的一群人。他们的"归海",自然是此国的损失,彼国的收益。所以这是个好问题,值得认真思考的好问题。
给他们扣上"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帽子是简单的,但解决问题是困难的。要解决问题,必先分析问题。
美国赢了冷战,占有全世界最多的资源,加之以美元霸权,一个人在美国和中国付出相同的努力,一定是在美国更容易成功。美国为了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其高等研究机构,无论学术界还是工业届,待遇都是最好的,环境都是最好的。很少有人会拒绝美国。没办法,美国的物质基础实在太好了。人家钱多。
想要凤凰回来,自然要给人家更多的。于是国家给了"海归"各种优厚的条件,落户,高工资,各种人才的帽子,以补偿回国带来的损失。但不管怎样,这里面有问题。"海归"有大中小三种。大海归谋求政治地位、大富大贵,他们自然要回来,但能在欧美世界混到追求政治地位的科学家,实在没几个,他们回国的条件至少是省部级领导去谈的,他们不是普通人。中海归,回国无非是想要帽子,想做个企业,他们有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不是普通的学者,但他们的能力和人脉都有限,他们的回国某种程度是一种冒险:放弃国外的稳定但没有上升空间的优越生活,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了,回国搏一把。小海归,刚毕业的学生,欧美大公司干过几年的熟练工,普通大学小教授,的确有一定水平,但缺少社会组织能力,手里无权无势。
像姚期智、杨振宁和搞冷冻电镜的大科学家属于大海归,咱们不用操心。人家在哪里都是牛人,回不回国都一样,回国过的也很好,政治身份、待遇都有了之后,也没必要再“归海”。
归海的主要是中海归和小海归。
对于中海归,如果纯搞学术,国内的环境比美国实在差太多了。刚回来尚有海归光环笼罩,但过了几年之后,光环退去,国内的潜规则开始发挥作用,学霸学阀,论文至上,文人相轻,学术行政化。他们不一定能适应。如果适应不了,"归海"不失为一种及时止损的好办法。如果他们要借助国家的帽子创业,搞资源整合,那当然是九死一生,成了游艇嫩模,输了一无所有,只好灰溜溜再出国。不少海归回国骗钱,也是一种选择。
对于小海归。相信我,纯粹看收入,回国一定是不值得。出卖劳动力,去国外卖肯定比国内卖价格高。他们才是"海归"又"归海"的主力。这个没办法,我们国家制造业尚在中低端徘徊着呢,资本收益率肯定没有搞金融的挣得多。我见到最多的海归,是家里有点小权小钱,出国镀金,回来找个体制内单位图个稳定的。还没见过,回国是因为国内赚的多、国内环境好的。
所以我认为,一段时间内:大海归一定会回来,追求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们能得到足够高的待遇;中海归中的冒险家也会回来,但一部分人撞了南墙之后会归海;小海归,如果不是家里条件足够好,会有很多回到国外的,毕竟那边生活更容易。
当然这一切都是政治环境稳定,如果中美选择全面对抗,那出国就是傻。请看看二战时期美国的日本人。
那么怎么解决问题呢?
一种答案是解决内部问题,但不幸,这些话不能写出来,也没有人愿意做,选择做的人都不能出版选集了,你们看看宪法就好了。另一种办法是不解决内部矛盾,走出去,增加手中的资源去稀释内部矛盾,也就是最近的“入关学”。我想历史会选择第二种。当我们的资源和生产能力全面超过他国的时候,大部分海归就不会选择归海了,毕竟他们本质上都有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成分。
作者:知书达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194807269
清华本,Ohio State工科博士,两口子都是长三角某三线城市干部子弟,16年拿了绿卡两口子就海龟上海,然后干了不到三年就归海,到德州挖石油去了。
他们对中国社会的认识非常肤浅,哈哈。估计从小在小城市家境又好,成绩又好,完全是天子骄子一路到了清华,到美国也是顺风顺水,家里出钱买了大house,毕业两三年就拿绿卡。
回上海工作别人给他在美国工资基础上乘了1.5的,所以薪水很高,他说话做事又有点愣头青,本地的都看他不顺眼,有几方都想坑他,把他引进回来的老板somehow又走了,他说再干下去,要成背锅侠了,大概合约快满就走了。
现在德州住在更大的house,还有一个acre的地。两口子忙着培养自己号称很gifted的两个小孩,然后也不觉得空虚无聊了,哈哈。
这种人吧,真的还是适合在国外(美国)呆着。
作者:Danielsuhl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314060334
要说尤其是我们这些80末出生以及这以后出生的人,经历了些许物资匮乏的年代,但又不是那种特别艰苦的日子,有幸也经历了中国大变化的那几年,也是高考竞争最激烈的那几年,造就了我们比较特别的性格,对物质生活有些追求,但又不是一味的渴望,对发展变化,体现出“习惯”的态度,当等到我们出国时,因为国内也发展到一定程度,对于发达国家的环境,远没有前几代那种“震惊”的感觉了。而且相对于前几代留学生,我们更加能融入到国外的生活中去,包括饮食,风俗,等等。更主要的是,我们的童年经历,社会秩序慢慢形成,使得我们对于秩序的认同更加深,所以总结起来,我们是脱离“苦大仇深,一穷二白”的新生代。也没了“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有的就是“过好自己小日子,顺代实现一下自己的小梦想”这种想法。算历史包袱比较小的一代人吧。
所以核心还是我们这代人,对于直接的物质(金钱,地位,名誉)的渴望,要比上两代人低很多,对于间接的(自己的感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要求比较高,说白了,就是喜欢“生活的舒服”,
那为什么回国呢,大多都是因为觉得国内这几年发展了,机会多,顺带各种“舒服”的条件,美食啦,朋友啦,家人啦。很多人在国外带了几年都会经历一个“瓶颈期”,就是稳定的,波澜不惊的海外生活跟想象中的国内的“日新月异”的无限可能性的生活的选择的矛盾(有点拗口,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要说中国文化这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真是害人不浅啊,多少人就是这样被割了韭菜。
很多人是满怀憧憬回了国,结果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国外成熟平稳的环境已经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傻白甜”,完全不适应国内的工作环境,而且困难还远远不止这些,人际关系也是一个大坑,因为发现已经已经完全丧失“交际”能力了,国外不用找什么关系啊,自己顾好自己就行了啊,怎么国内需要这么多“看脸色”的事情呢?
这么一来二去,有些人是重新适应了,但是也有些人是很难适应,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发达国家的杀手锏是“高度成熟的社会”,虽然天花板低,但是起点高啊,特别是在国外本科开始读的留学生,虽然前二十年都在国内生活,但是本科的经历对其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社会适应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旦在国外读完本科,再工作个几年,那跟当地社会契合度就相当高了,这时候再回国发展,差不多跟个留学生来中国,或者跟个国内的应届毕业生也差不多。这种心理落差,很多人还真接受不了,毕竟不是刚去留学的小白了,都是几十万年薪拿过的人,哪能吃这种苦啊。
所以总结:“海归”是因为对于国内的美好憧憬和对于国外淡出鸟的生活的“自我价值怀疑”,“归海”就是有一部分人回国后落差大,觉得“还是以前淡出鸟的日子舒服”。而且我们这代人,大部分人其实就想做个中产阶级,要说这个中产阶级,那是国外舒服多了。这个不是金钱能衡量的,国内中产真的太焦虑了。最后祝各位朋友不管海归还是归海,都能舒舒服服的过日子。
作者:yetchi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941808835
所以老公当时就留在美国了,干了两年博后(期间认识了我,恋爱结婚),拿到绿卡后放弃了本行,改去high tech工作。绿卡是博士后期间走的eb1a(他和导师一起做的的科研成果,当年正好获得了一个美国总统级的奖,走狗屎运绿卡水过),16年8月140通过,17年1月正式拿到卡。
不过绿卡办下来以后,他倒是暂时不想回去了,因为他就是个普通人,家境普通(山东小县城),学校普通,智商普通,没啥野心。回国是螺丝钉,在美国还是螺丝钉。在美国六点准时下班,从不加班,晚上陪陪家人,抽1-2小时自学点新东西。最近这半年,他现在公司有两个同事(同一部门的硕士生,比老公年轻几岁,但因为是硕士,出来工作早,所以工龄还比老公高2年)回国了,一个去了拼多多,一个去了腾讯,年薪都在50万左右,可是这两个人目前都很后悔,他俩国内天天996,没时间学习新的东西,手上做的工作也只是简单重复。现在这两人都想归海,可惜遇到美国疫情,很多公司hiring freeze,又没绿卡,所以目前回不来了 。之后如果想回来,应该还是可以的,因为这两人都有H1b.
是否回国,也分人吧,你要是李彦宏你当然要回去啦,回国发展是没有上限的。可如果只是个我老公这样的普通人,留在美国确实日子好过一丢丢。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196332133
作者:李季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025502119
故事一
我刚工作时(201__年)有个中国同事(CS PhD)海归Top 3了(尊重隐私,因为国内第三名至少有8家),我们当时很羡慕,他手下管两个人,不知道是高级博士后还是类似职位,我们羡慕的是,他岳父也在那个名校,是有本事、又有关系的典型。
7年后,听说他回来了,回到美国了,还是原来那个公司,落后的技术,低微的薪水,只求给办身份(绿卡)就行。
故事二
还是最初的公司,我当时最好的朋友兼同事,他是美国最“厉害”的大学毕业的。他开始起薪8万5,在一个Trading Company,后来公司经济危机时出了点问题,他就琢磨着海归。当时经济危机的阴影正浓,收割美国韭菜的不少,他跟国内大牛聊完,国内大牛拍板:美国人给你多少,我们给你多少,按汇率!
50万(8.5 X 6.8)人民币在201__年不能算是很差的薪水,不能跟2020年本科毕业就随便几十万比。他就答应了。
我问他:“那你就那么容易相信了?” 他的原话让我无语:“那个大牛维基百科上都有他的名字,我觉得他总不会骗人吧”。(很多年以后,一个类似的场景:一个朋友跟我们抱怨,她的房客不交房租。我们说,不是说了不能租给____吗?她的原话:“我知道。可是我哪里想到NBA球员也会赖房租啊!我查过了,这人真的是NBA球员!”)
回到了国内的中__,年薪给26万,少了一半。大牛当然不会去谈一个小虾米的工资,朋友跟HR解释了半天,最后给提到了27万,算是补偿。
他做了9个月,新产品做完了,却因为内斗和办公室政治没法上线。他说那些清华北大毕业的排挤他,因为他们刚毕业,拿十多万,觉得他也没什么了不起,凭什么拿27万多出一倍。
后来他就回到了美国。
故事三
还是那个公司,有个人刚毕业时就已经兼职创业了,写了App。干了一年,他觉得没意思,就海归创业去了,非常雄心壮志而强大的人。
我再碰到他时已经多年以后了。人都当上某大公司的Director了。我问他当年回去创业结果怎么样。他说方向走错了,如果走对,可能他的产品就是今天的____(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如果是一般人说,我会认为是吹牛;他说的我信,因为他是真有实力的人,创业失败以后,随便跨国面试下就回美国接着蒸蒸日上,过着相当富有而无聊的生活。
故事四
论坛上的一个名人。人们叫他孔乙己。孔乙己学的火坑,也是上一波经济危机时感觉生活无望,天天鼓吹海归,谩骂那些坚持留美的汉奸。
大家佩服他,因为他身体力行,真的海归了,比那些口嫌体正直的人强太多了,大家都称他是一条铁血汉子。孔乙己回到上海,一年30万人民币,的确比美国千老强多了。当时的人们,认为他是铁杆海归派,绝对不会归海。
然而4年后,孔乙己回来了,还是那个论坛,还是那个ID。他们都打趣他:
“孔乙己啊,你怎么回来了?国内不好吗?“
“国内非常好啊,我谈了很多妹子,最后不得已才结了婚,在美国谁要我呀?“
“你在国内是不是赚钱太少过不下去了啊?“
“不是啊,我一年30万,比当千老才4、5万强多了!“
“那,你怎么又回来重新当4、5万的千老啦?“
“我、我不是结婚了么?我老婆要求我归海的……“
那一刻,我竟然感觉他有明末文人名流的风采:“奈小妾不肯”。
故事五
后来偶然机会认识了一个90后,听说了90后的故事。90后的自信和爱国的确强过前人不少。海归前,朋友都劝她积攒点工作经验,拿个高的Offer再回。
她回去后的音讯就很少了,只听说工作非常忙也就罢了,最过分的是工作中竟然有人当面指着鼻子骂她是傻__。让她很伤心。
90后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海归归海故事:在美国读第一个硕士时,粪土当年万户侯,假期游山玩水加勒比坎昆走起,快毕业时嘴一撇:美国这么烂东西难吃又种族歧视,我可受不了,我走;
真回去,才发现现实很残酷:租房那些都好说,能硕士留学的,多数也是家境不错的;就是一个简单问题——996就扛不住,每天累得迷迷糊糊。
于是90后一些人归海。第二次读硕士,不再谈兴趣、前景、专业,而老老实实地读统计、计算机等;假期不再游山玩水,而是改简历、找实习;毕业找到一份普通搬砖工,90后淡淡一笑:Google、Facebook有什么了不起,我年年面,总有能进去的一天!
结语
我不是说海归不好。很多海归都找到了自己的天地和理想的机遇,所以他们也不会归海。对于强者来说,海归和归海往往还能增添更多的阅历、经历和能力。就像如果____不海归Top 2,可能也没法在归海时拿到_______的教职。
然而对于普通人、尤其是底子薄的人来说,如果有选择的倾向性,不要随大流地折腾。
自我置顶:解释下这些人是怎么归海的(都是没身份的)。最NB的弄个旅游签证,然后直接来面大厂,简历一写面试一完,Offer,人在哪里都横着走跟国家无关别不服气;第二类比较巧,海归前拿美国Offer,美国Offer很多能等1年甚至更久,好好跟公司商量,然后先海归,干一年发现不行直接回去接美国Offer;第三类最普通,就是再读一个硕士,如果OPT浪费了,就用CPT。
当然下策还有结婚等回美的,不提。
其实只要在美国有个学位,尤其故事里很多都是PhD,被美国认可的程度是挺高的,想回去还是不难的。当然,横跳的机会如高赞回复所说,的确变少了一点,比如H1B供不应求等问题。
故事里面都是真人真事,背景是2010年初的事情,所以很多数字很低(比如那时候清华北大本科去XX才给10多万)。那波海归回去的其实现在都不错,因为时机好,这几个归海的,是各有各的原因。
作者:硅谷IT胖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146370545
而海归之后又归海的最大原因是不了解国内用人单位坑人的套路,被坑了。
上述仅仅是观察我身边的人,不代表海归整体。
写这个答案的时候,没有看过其他人的回答,今天偶然看到了一些。顺便就说一下,我写这个答案只适合于国内的父母没有势力,自己通过学术打拼出国的人。而这个问题下面有一些其他人的回答,充满了理想主义。人家之所以敢闯,是因为人家失败了也没有代价,父母保证了人家的基本盘不会丢。你要是没人家那种家庭条件,千万别喝人家那碗鸡汤。顺便感叹一下我们这种自己出国打拼的人,现在真的是两边不讨好。国内没出过国的人,见到你不回国就骂你是洋人走狗,见到你回国了就骂你没本事留不在国外才回去。反倒是有些国内高管,明星,在香港半山,加州比弗利山庄几套房,小孩美国国籍,然后在国内媒体上振臂一呼,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赢得一片喝彩。这年头想追求个幸福生活是真难。
作者:RoseofVersaille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026288559
内卷太严重了,不会来事又没有亲爹干爹的,可跟三本不三本没有关系。 层主应该是三本以上的,才动不动鄙视。。。哈哈
哈哈,只能说你在自己国内圈子里没见过而已,不代表国内没有。不攀比,不得瑟,自己日子自己过,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如何看待「海归」人员再「归海」的现象?
waterboy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038963817
我本人就是海归,国内工作了六年有了家庭孩子以后又归海了。身边很多留学时一起的朋友,毕业以后回国了,有了家庭和孩子以后也都在找机会回国外工作。
没错,有了孩子和家庭以后是一个分界线
在国外单身的时候:
你一个人每天无聊的要死,华人姑娘基数小,当地姑娘想找条件好的难度又很大,找条件一般的不甘心。这么多年下来对欧美各国旅行美食早就没有兴趣了,只想在家找人凑局打牌但都找不到人,想吃顿麻辣的也没有,油条烧饼也没有的卖,餐馆都难吃还死贵,工作上感觉一个外国人在这也没啥发展前景,继续呆在这不是扯淡么,回国。
回国以后开始几年:
太开心了,好吃的太多了,天天可以和朋友一起聊天出去玩了,认识好多漂亮女孩子,工作上公司里还挺重视我这个海归,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回国的决定太正确了。
回国几年后结婚了:
申请大城市户口这么多条件还要等7,8年,等7,8年已经可以申请海外国籍了;一线城市买房好贵啊,这个价格我可以去国外住 house了;医保太麻烦了还要回户籍地才给报销,而且这么多自费项目;买车还要摇号?刚出差回家靠怎么有人入室盗窃了?
回国多年以后有了孩子:
奶粉要每次出国出差往回抗,累死了;每天上班9点10点才能回家,老婆一个人带孩子天天抱怨;幼儿园这么贵?!啥?因为和国际接轨了?国际也没这么贵啊?!孩子生病了,医院排不上号,同事说你得找号贩子买号;新闻说我们这水污染了,赶紧去医院,孩子血铅超标了!少年宫去学个琴棋书画吧,家长需要早上2点排队,懒了一下凌晨3点到的,没排上…外面找人学吧,这价格…孩子要上学了,学区房太夸张了吧?一般公立小学没户口还是别想了,私校的比国外国外私校还贵好多,这不扯淡么!还是找机会去国外吧。
于是又归海
如何看待「海归」人员再「归海」的现象?
Uldenbaturu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222557389
A,女,初中出国,刚工作赶上911(暴露人家年龄了),她就在双子楼里工作,侥幸逃出来,受到了极大刺激。毅然海归了。在国内碰到跟她背景相似的老公(美国abc),结婚生了第一个小孩,小日子过的不亦乐乎。后来因为她婆婆的压力(老公一家都在纽约)被迫归海。归海之后两口子继续在街上上班,过着平平淡淡的纽约双职工生活。
B,男,小学出国,老婆留学生。老婆毕业之后海归创业,B犹豫再三跟着回去找工作,因为中文不够好怒而归海,在这期间生了两个娃,以两个娃要挟老婆陪着归海。老婆回来之后没有继续工作,过着平平淡淡的单职工全职妈生活。
C,男,小学出国,老婆留学生。老婆美国工作,C自己海归,由于染上桃色丑闻被迫归海。
D,女,生在美国,3年级回中国念小学,8年级回美国。认识了同校的小留老公。生了第一个小孩,后因为婆婆的压力(老公一家都在国内)被迫海归创业,第一个小孩上小学之后,又归海陪小孩在美国上学。
E,女,9年级出国,大学认识了留学生老公。后因为婆婆压力海归,后归海陪小孩上学。
F,女,留学生,工作前景在中国更好,和留学生老公一起海归。后因为小孩在国内雾霾导致哮喘带小孩归海上学。后来因为美国花粉过敏导致哮喘更严重了,带小孩再次海归。
。。。。 以上这些朋友们在工作事业上基本都算一般意义上相当好的了,不过大多数relocate的考量都是家庭,事业嘛,牛人恒牛,在哪儿都能发光的
作者:Mulberryxz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030108179
然后我就很坚定地决定我一定要拼尽全力留在美国工作。毕竟这里的房租和生活费也没有比国内高出六七倍的样子
如何看待「海归」人员再「归海」的现象?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838147129
认识一个回国当青椒,过了两三年实在受不了又找了博后出来做,做了几年在中部大农村找到工作,每天过得高兴的不行
对,国内还有能开车进故宫的,我们这帮出国的loser都不认识。
不过我们这帮loser还蛮享受国外的大房子,前院后院鸟语花香这些,在国内相同条件不是姓赵的,就是CEO或者明星了,我们回国就是韭菜,连喝的牛奶安全都保证不了那种~ 所以还是就在美帝乖乖做loser了,至少还享有作为人最基本的权益~
我的一个老板说,在上海他开车的时候一个残疾人在他前边挡了路,他跳下车来对着残疾人吼叫。后来上车以后他很懊恼,我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这个地方不能再呆下去了。
单纯回复遛狗这个,我这儿小区挺好的,很多人也不栓狗绳呀
我没有说国内没有 而是说国内要多少资产怎样的条件才有同等生活质量?
那些人就是那种不欺负人不舒服的劣等人了。
最好还是进体制内或者准体制内,公务员/国企/高校/公立医院,有个编制,对于普通人来说,真的很重要
有人适合国外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吧。
我是移民中介,说下我见过的第一线体会。我见过很多在留学生回国,工作一两年后,再出国读书,或移民的。
原因很简单,他们不习惯国内的工作环境,而他们又有这个能力可以再出国(留学也好,移民也好)。
这些同学的留学期间,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已经习惯了国外的节奏,环境和思维。很难再调整回国内的思维(当然也有留学生在国外读书,怎么都不习惯国外思维,毕业后立刻回国的,他们非常适合国内环境)
可能有的人问,那为什么这些同学毕业不直接留在国外?要回国呢?
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毕业后无法直接留在海外,比如英国留学的同学,毕业非常难留下,因为英国不是(容易)移民国家,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只能回国,他们如果要再出国,一般会选择加拿大或澳洲等能移民的国家。
第二种情况是,毕业生并不知道自己不习惯,真实工作后才发现不适应。
以上情况是我真实经历的,海归再归海一点都不奇怪,是非常非常正常的现象。
就好像外地同学在北京读书,毕业回外省几年后,再赴北京工作,会觉得奇怪么?
作者:Andrew Li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494806577
你这就是羡慕嫉妒恨
我们这一辈的出国最初感受都是: 天哪,加拿大美国这么落后吗?Amazon的界面和快递速度还不如十年前的京东,用户体验差淘宝天猫十万八千里。地铁又破又烂到处锈迹斑斑,公交又慢又贵,这就是传说中的发达国家么?我这是来了国内38线的小乡镇么?虽然这边人总体上确实nice和有礼貌一点,但是有个屁用,效率慢的要死,downtown又破又烂,支付还用信用卡甚至现金cash only,中国早就一个手机搞定所有支付了。叫外卖也很贵很慢还选择少,国内早就做到外卖解决所有生活购物需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国外都极大地落后于国内。基本上各个方面,国外都什么玩意儿呀。。。呜呜呜,我!要!回!国!(p.s.,我刚来的时候真的嫌弃这里嫌弃地想回国真的偷偷哭过好几次)
以上基本上是我刚出国前两三年的感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短期旅游或者短期访问学者对国外印象都很差,巴不得赶紧回国,非常理解和认同。
等后来待得时间长了,渐渐了解了这边的娱乐和户外活动,特别是有了车和工作了之后,生活质量根本比国内真的好太多太多了,尤其我在国内996过一年。
北京和深圳买车都要排队摇号好几年,抽中纯靠运气也就是看天,上海光车牌号都要10万20万的。我在这边一毕业就可以马上买车,我的honda civic月供260刀,不用排5-6年的队等着抽中才买车,也不需要10万的车牌号,我的车牌注册+制作200刀。车的价格也比国内便宜,房价也是。。。据说某些型号的车只有国内价格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就算北京上海作为码农你有车,一般上班通勤单程都得1-2个小时,除非你家里有钱在四环以内买房,毕竟富二代哪里过都很舒服。当然了,国内如果你学历一般,例如不是985毕业,毕业了大概率还要花功夫拿到北京或者上海的户口,这边都不存在。外国留学生只要是拿着毕业工作签证,找工作买房子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存在户口这东西,有了本地工作经验,就可以很容易拿到枫叶卡,不关心你是不是985毕业。
如果<你跟我一样是来自国内没有背景的农村穷苦家庭>,在北京深圳这种地方买房只能纯靠自己,父母无法提供任何资金支持,自己的职业属性只允许你在国内一线城市发展,那么来北美一线城市相对待在国内一线城市真的是买车买房都轻松好多。哪怕在买房子之前的租房日子,也比北京深圳爽太多。例如我现在住在一个大house二楼的其中一间,一个月600刀,房间大概20平米,一楼一整层只有客厅和厨房,所以都非常大且宽敞,开放式大厨房,我们租客做饭也舒服,还有洗碗机洗衣机和烘干机可用,house的前院和后院可以烧烤或者闲坐喝咖啡什么的,房东也提供house车库停车位。这要在北京,不得把一楼那一整层的大厨房和大客厅改装成几个房间租出去?我那20平米的卧室,怎么也可以改建成两个房间租出去吧?另外就是这边的美景。我经常下班开车30分钟看湖边日落,都好美,人又少,仿佛这美景只属于我,这也不是北京上海能提供的。每次看到那样的美景和享受那种宁静的美好,心里就算有压力也能纾解一些。国内要看到同样的美景,得去小小的远出旅游一下,得特地请假安排出时间和money。再次,海归在国内已经不像10年前15年前那么值钱了,除非有极高的硬实力。遍地海归,我来自普通农村家庭并且能力不是那么出类拔萃的,回国一线城市的机会虽多,并且国内发展上限比在海外高,但是极大概率是无法像20年前那样折腾起什么大的浪花了,依然只是淹没在茫茫人海中,所以不如选择北美一线城市舒服轻松一点、可以享受美景的生活吧。最后,就是国内普遍的996问题和35岁问题。国内白领程序员的竞争太激烈了,堪称惨烈,大厂算法工程师应届生招聘不是清北或者海外MIT斯坦福等名校,现在估计很难进。听国内的同学讲过,他说“996已经很幸福了,好吗”,然后说他经常11点才下班。国内现在不缺螺丝钉式的程序员算法工程师,缺的是可以带领大家吃肉的高科技创业者。我目前积累不够,还不能回国创业,现在回国只是给社会增加了一位求职者,增加了一位竞争和抢位置的人,反而让国内的内卷更厉害。
论人口,多伦多只有南京的三分之一,但是高科技企业的机会却比三倍人口的南京的就业选择多。所以人均机会数高很多。北京深圳的高科技企业就业机会比Toronto多,但是生活质量差太多。二线城市如南京杭州,生活质量比北京深圳好,但是生活质量依然比Toronto差,并且高科技就业机会还比Toronto少。Toronto相当于在北京和南京的就业机会之间取了中间值,但是生活质量比两者都高。本质上我寻找居住城市的标准是,如何在尽可能不牺牲类似国内一线城市的人均机会数,工资也尽可能可以跟国内一线城市大科技公司(类似阿里华为谷歌uber等)不差太多的情况下,哪里可以最优化我的生活质量,哪里更舒服。修身,齐家,治国,而后平天下。这个顺序不能倒着来,倒着来就是耍流氓。所以由于现在能力和积累有限,只能负责“修身”,过好自己的生活。争取以后有积累了,可以“齐家”,把家人生活弄好。再有余力的话,希望可以有钱为老家农村的农民工做贡献,创个业什么的,这样他们可以在村里就可以找到收入不错的工作,不用为了好一点的生活而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不得不跟自己的孩子和父母分开,家里留着老人和留守儿童。
总之,不管租房还是买房,加拿大美国大城市生活还是很舒服的。国内一线城市普通白领的压力是真的大,过来人太懂了。
============================
不想在评论里再说了,有些人读都不读,就开始杠,真的无语。
无脑美分、无脑五毛,本质都是一类人。前者见不得别人说美国的不好,后者见不得别人说中国的不好,两类人都是枉顾事实,不用逻辑和思考的人,都是我讨厌的人。我以是否用逻辑和思考来寻找朋友,不以立场是否相同来。
理智冷静的人,都能看到两边的好与不好,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哪里适合自己,哪里更舒服。我在回答中例举了多伦多的各种不好,也例举了多伦多的各种好。我并没有无脑地说这边什么都好,毕竟<没有一个地方是完美的。
我们只能在不完美中选择那个相对更好的、更符合自己舒适标准的城市。
我也在回答里说的很清楚,我的要求是:
居住的城市的高科技工作机会尽可能跟国内一线城市(北京深圳)机会不差太多
工资水平也跟国内一线大厂的职位差不多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21909/answer/1477219441
我覺得回國很好啊
除非做出大名堂得到美國去圈錢
一點都不想再出國
真不知道层主你层次有多高,但你这就不是普通人的思维普通人的生活,能做到中国美国换就跟国内北京上海换一样的人,你给个比例?有1%吗?别说1%,万里都难有一吧?别说美国中国随时随地随便换,就是国内北京上海随时随到随便换的有多少?有那本事的人你觉得华人上有几个?和这个版上的人的生活有关系么?
其实换起来真的没那么难,我就是普通人,不过国内国外换,在国内的时候在一线之间换,都做过。很多事情,最难的不是去实现,而是敢下决心去做。真做起来,nothing is impossible
也是,华人上一向两极分化,确实是看圈子的。在hightech工作,好多同事国内本科毕业拿着奖学金来读phd的,原本也都是人尖,国外工作几年回国工作几年太常见了,去年我知道的就有三四个是国内直接找过来的,拿了好package回国的就更多了,除了外企很多国内企业现在发展的也不错,很多人才美国也认的,写在简历上不减分
你当时有家有孩子了吗 买房了吗 没有房那只能叫漂吧 可不是国内人眼中“成功的换”
有套房子才算“成功的换”?成不成功不知道,不过这眼界着实不高
这是国内的共识啊 在国内没房子谁还敢说自己成功?美国当然无所谓
确实,最近我听到周围回去的是富二代,回去享受人生的.....
请让我过上一年上190天班的日子吧
回去的时候没有房,后来买的,有家,没孩子,后来生的。我不觉得一定要各种条件齐备了再走,时机不等人。至于是不是国人眼中的成功人士,who cares,我自己觉得好就行了
我这儿也有。。有次还把我家娃给扑了
国内我最喜欢的是淘宝餐馆电器理理发装修钟点工服务等,最不喜欢的是空气脏厕所脏噪音大冷气(或暖气)不足挤车挤地铁要身体碰到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