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个好学区大房子,在后院盖一个小房子给父母住,把现在住的房子卖掉。 离高速近的房子本身就是大硬伤,根本就不应该再投钱加盖,趁房事还可以,应该早早转手。 人生就一次,有能力就应该尽量让自己舒服。父母如果一直要一起住,就更应该长远打算,而不是对付着。 tiantiana 发表于 2020-09-07 19:07
回复 1楼peppageorge的帖子 不建议楼主保持现在这个高速边上的房子,这种硬伤房除了房事特别火的时候,都是烫手的山芋,早点儿出手比较好,出租也租不上价钱,当然了,就是个价格问题,没有卖出去的房子,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楼主也可以考虑在现在附近买一个location没有硬伤的小一点破一点的房子,推到重建一个又大又新的,或者加建改建,这样房子价格不会太贵,而且地税也便宜,另外不用多次搬家。这取决于楼主是否愿意折腾盖房子,但是不需要从现在的房子搬出去,已经很好了。 如果楼主不愿意折腾,又不想take risk,2是最好的选择。 cakemm 发表于 2020-09-07 23:55
自己盖房的成本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如果有选择,还是不要轻易动重建的念头。 happy2015 发表于 2020-09-08 02:01
这对于爱折腾的精力充沛的有时间的人是可行的,差不多一年左右就可以完成,不爱折腾的人还是不要动这个念头。 cakemm 发表于 2020-09-08 02:07
你忘了说 对有盖房经验的人来说一年可能够了。第一次盖房人要走的弯路多着呢。而且还得看是在哪个city建。有些城市building code非常严格,一个房子建两年以上根本不是新鲜事。 happy2015 发表于 2020-09-08 02:09
base 40w, down 100w, 买300w的房子太撑了吧。每个月的mortgage 就是12k左右。40w base税后就15000一个月吧。 一家人花销一个月4000左右要有,吃1000,2个孩子课后班+EC就得2,3000, 在各种汽油保险医疗修东西买东西,1-2000. 每个月都得省着花钱才可能不卖股票。到时候还要出去旅游/回国啥的一趟就得小1w, 这种月光的生活压力太大了, aeolous 发表于 2020-09-08 11:57
回国旅游可以用bonus和股票啊。base平时生活用。这个收入200万贷款完全不会撑。 francesjj 发表于 2020-09-08 13:45
贷200w也是基于收入还会稳定增长,或者有其他投资帮着资产增长或者应对小概率突发事件。如果是掏干净口袋付了首付然后每年base不够cover基本开销,要我我是不会贷这么多的。 不说压力不压力的,就说全部身家放在一个房子里,我不会这么做。楼主的选项3是还有另外一个房子啊,所以净负债不是200w,比自住房灵活一些,如果预计市场不好可以卖掉再投资别的。 aquawhale 发表于 2020-09-08 13:53
居然和楼主家情况基本一致。工资不高不低,房子不豪不坏。同想该怎么发展。 Arabesques 发表于 2020-09-08 04:15
回复 1楼peppageorge的帖子 四十万收入贷二百万?太可怕了。 懒人一个 发表于 2020-09-07 19:46
对,就看各人选择了。湾区很多人比这个aggressive。按60万收入,这个也就税前3倍多,还不包括房租收入。就算10年后收入万一下降撑了,或者不想这么撑了,卖了不就好了吗。孩子也上大学了,不需要学区了。而且按预期的通货膨胀,10年后200万,可能都不叫大钱了吧。。。 francesjj 发表于 2020-09-08 13:57
我同事45岁左右,刚贷了200万买的房,供楼主参考。我一直好奇45岁没几年就要退休了200万怎么还清? 公用马甲7 发表于 2020-09-07 18:52
为什么退休了就要还清,退休了把房子一卖,拿着百万大钞去外州养老不要太爽啊 不系只舟 发表于 2020-09-08 14:29
万一,退休的时候,湾区房价跌了,外州房价涨了,然后房价都差不多了呢? playplay 发表于 2020-09-08 14:32
回复 124楼francesjj的帖子 这是赌湾区的房子一定会涨。 我不会赌。要赌就赌南加的房子。生活好价位低。最近升值很快。北加反而在降。 懒人一个 发表于 2020-09-08 14:25
能跟湾区房价媲美的地方也不多,打平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湾区能像2014-2018似地涨吗? 新来的小兔子 发表于 2020-09-08 14:49
湾区房子是很难。 楼主漏掉了一个选项:只要小孩上私校,就可以不住好学区。同样大小的房子,可以省100万。 卖现住房,换一般学区3000+, double master大房, 或有inlaw unit的。不用加多少钱。 以楼主家里收入,私校学费不是问题。公立学校基本不教什么干货。这样对老人孩子都好。 beidou 发表于 2020-09-07 19:04
这个选项非常不靠谱。家里有大点的孩子就知道了。几个连锁的私立没有高中,甚至初中的规模都非常小,大多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就转走了。顶级私立初高中非常难考,学费也很贵。其它的私立根本比不上湾区的顶级公立 whisper10 发表于 2020-09-08 16:12
回复 1楼peppageorge的帖子 还有一个选项。租房子。 租一个3000多尺的好学区大房子,现在房产市场不确定性很大,买一个新的风险比较大。租个房子住几年,湾区房子租金并不贵,我看3000尺有6000-7000房租就可以,要是买需要3M-4M,月供要1-2万。为啥要买呢 rainierxiu 发表于 2020-09-08 17:02
回复 11楼vinila的帖子 湾区买房贷款东岸的真的是看不懂,六十万贷款两米。 COA 发表于 2020-09-08 00:59
楼上有人说私立比不过顶级公立,这个我是不同意的。 我娃小,我没有一手经验, 但是我知道不少人,都是住顶级学区,仍然读私立 我觉得有钱人也不是傻子,他们的选择不会比我这种差。 sissy0502 发表于 2020-09-08 17:32
如果是上小学,这个很正常,这样做的人很多,到了初中会从一般私立转出来。如果是初高中,有两种情况:1. 他们孩子考上了harker这样的顶级私立。我说过了,那个是很难考的。2. 他们那个阶层的人,或者是升学有legacy,或者根本不是以毕业找工作的考虑来考虑上大学这个问题的。Newsom是santa clara U毕业的。你会让你家孩子上Santa Clara U吗? 另外我反对的是卖学区房上私立,我不是反对上私立本身。有个学区房做保底然后考私立和没有学区房必须上私立是两个概念。 whisper10 发表于 2020-09-08 20:34
瞎猜,LZ是果子硬工,住邻近85的Monta Vista学区? aquaMirage 发表于 2020-09-08 22:50
这不是劳模学校吗?啥时候变一线了? 懒人一个 发表于 2020-09-09 00:19
谢谢大家,很多姐妹的回复都非常中肯,给我们很多启发。 我们目前是倾向于1或者2,给自己压力不是那么大。但是拿不定主意,想请姐妹们帮我继续参谋参谋。 其实我有个一直困扰的问题是,自己住的房子到底应该多大多好。 就像有个MM说的,我家现在的房子属于不豪不坏。加建in-law unit后可以满足我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我们小家庭住2000尺,老人有个独立的小空间。这里的学区,社区,交通,都是我们满意的。我们当年买房后也remodel过里里外外都换过,所以东西也还用的得心应手。虽然离高速近,但其实没有那么近,我们还是经常在后院玩耍的。这几年周围的房子也走的很快,邻居们也不停有加建改建的。如果换个3000尺的无硬伤大房子,那肯定是住的更宽敞更舒服了,但是要多花100万还有每年地税要多个两万。这样生活的其他方面可以用的资源就少了,比如钱用到房子里,那就不能用到孩子身上了(比如私立学校类,或者出去旅游等等)。湾区这里房子贵,很难什么都想要。到底应该房子上花钱到什么程度呢? 自己住的房子是满足生活基本需要就可以,还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住到最好? 恳请大家继续解惑。 peppageorge 发表于 2020-09-08 20:13
你懂湾区的学区吗?Cupertino 不算公立一线? francesjj 发表于 2020-09-09 00:20
Cupertino 分好几个学区呢。这个是比较差的二线。当然整个Cupertino 已经99%老印了,所谓“好学区”就是高分学区。真正一线是Palo alto, Saratoga 这种传统好区吧。 懒人一个 发表于 9/9/2020 1:23:07 AM
这个建议最靠谱。
自己盖房的成本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如果有选择,还是不要轻易动重建的念头。
为啥呢!是因为现在网课不值钱吗?
这对于爱折腾的精力充沛的有时间的人是可行的,差不多一年左右就可以完成,不爱折腾的人还是不要动这个念头。
你忘了说 对有盖房经验的人来说一年可能够了。第一次盖房人要走的弯路多着呢。而且还得看是在哪个city建。有些城市building code非常严格,一个房子建两年以上根本不是新鲜事。
一年对普通人来说就是画图permit的功夫
股票也是自己的钱啊!不需要撑死不卖吧。一年有20万的股票,虽然最后到手少不少,但卖掉几万花花,日子还是轻松自在多了。
为什么硬撑着不卖股票?股票也是自己的钱,如果选择不卖,就别怪生活压力大。
做事情要看人,人不行自然干不了,所以还是要先评估一下自己的承受能力。楼主也说了不想折腾,这个选项自然可以pass了。
回国旅游可以用bonus和股票啊。base平时生活用。这个收入200万贷款完全不会撑。
贷200w也是基于收入还会稳定增长,或者有其他投资帮着资产增长或者应对小概率突发事件。如果是掏干净口袋付了首付然后每年base不够cover基本开销,要我我是不会贷这么多的。 不说压力不压力的,就说全部身家放在一个房子里,我不会这么做。楼主的选项3是还有另外一个房子啊,所以净负债不是200w,比自住房灵活一些,如果预计市场不好可以卖掉再投资别的。
对,就看各人选择了。湾区很多人比这个aggressive。按60万收入,这个也就税前3倍多,还不包括房租收入。就算10年后收入万一下降撑了,或者不想这么撑了,卖了不就好了吗。孩子也上大学了,不需要学区了。而且按预期的通货膨胀,10年后200万,可能都不叫大钱了吧。。。
我们2个非马工,考虑过几年可能搬离湾区,要么回国要么去南加波士顿。条件就是工作收入上可以降但不能差太多,所以需要level往上走。还有就是降低对工作收入的依赖性,说到底就是passive income要稳定。我们对湾区没有什么深恶痛绝的,工作机会还是很好的,但要追求住的好,要么舍得花钱在房子上要么不嫌麻烦重建/装修。我突然有个想法要不把自己房子租出去,自己租所谓豪宅住?我有朋友在北京是这么干的,买不起大房子就租着住,自己的房子也出租享受房市红利。
60万吧。。。。
是啊,所以现在利率低又预期未来通货膨胀,银行肯贷,自己就接着。有其他资产兜底,最不值钱的就是cash。
这是赌湾区的房子一定会涨。 我不会赌。要赌就赌南加的房子。生活好价位低。最近升值很快。北加反而在降。
为什么一定要还清? 娃上大学了就可以大房子就可以卖了然后downgrade 小一点的 毫无压力好吧
为什么退休了就要还清,退休了把房子一卖,拿着百万大钞去外州养老不要太爽啊
万一,退休的时候,湾区房价跌了,外州房价涨了,然后房价都差不多了呢?
能跟湾区房价媲美的地方也不多,打平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湾区能像2014-2018似地涨吗?
南加TOP区也不便宜啊
这个是million dollar question.放眼全美看,能像湾区这样工作机会多,气候好,vc多的地区有几个。
是我的话,首先加ADU,改善生活,卖房的时候也会增值的,像你生活需求的人还是很多的。花费大概30万,八个月。老人来了可以住,平时也可以当自己的书房,孩子的playroom. 顺便观察下市场上出来的房子…做准备买第二套的准备,没有合适的现在的也可以继续住着…… 1·有合适的dream house 350万左右的,卖了自住房,买入。 2· 250万以下,位置好第大的破房子,买下来先出租,然后拆了重新盖,花100到120万盖3000加700尺ADU的新房子。原来的自住房卖了。
这个选项非常不靠谱。家里有大点的孩子就知道了。几个连锁的私立没有高中,甚至初中的规模都非常小,大多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就转走了。顶级私立初高中非常难考,学费也很贵。其它的私立根本比不上湾区的顶级公立
这不是赌,这是说通货膨胀,物价都会涨。南加跟湾区比有什么特别的优势?所有问题都一样啊,前些年涨得多,税高,地震,山火,气温更高,工作机会更少,近期疫情更严重,交通更恶劣。最近湾区好区房子都在涨,你搜搜交易记录就知道。利率史上最低。
房子不用还清也可以卖的啊!为什么要还清呢?我同事还有30万收入贷款180万的呢,照样孩子送私立,钻石买买买的。
还有一个选项。租房子。 租一个3000多尺的好学区大房子,现在房产市场不确定性很大,买一个新的风险比较大。租个房子住几年,湾区房子租金并不贵,我看3000尺有6000-7000房租就可以,要是买需要3M-4M,月供要1-2万。为啥要买呢
绝对同意
租房子一家老小要做好随时准备搬家的准备,毕竟不是自己的房子,华人会觉得没有家的感觉
有点好奇东部贷款怎么贷,我感觉身边的人,这个收入贷款2M房子还算合理。还没够5倍收入,并且收入高的其实存得下来的钱比较多。40万收入贷款200万,比20万收入贷款100万似乎轻松一些。
五倍收入就是死撑,无论哪种。当然很多人这样,生活压力就大,除了还贷,没什么life。有点风吹草动,就没办法承受
价位的问题。比方一个北加250万房子换南加三个八十万学区房。 八十万涨到一百万很容易,二百五涨到三百万比较难,很有可能还跌。
月租六七千还不贵啊。湾区的钱真是日元。
还有钱的话可以在后院建个adu,完美满足楼主所有需求。
我们目前是倾向于1或者2,给自己压力不是那么大。但是拿不定主意,想请姐妹们帮我继续参谋参谋。
其实我有个一直困扰的问题是,自己住的房子到底应该多大多好。
就像有个MM说的,我家现在的房子属于不豪不坏。加建in-law unit后可以满足我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我们小家庭住2000尺,老人有个独立的小空间。这里的学区,社区,交通,都是我们满意的。我们当年买房后也remodel过里里外外都换过,所以东西也还用的得心应手。虽然离高速近,但其实没有那么近,我们还是经常在后院玩耍的。这几年周围的房子也走的很快,邻居们也不停有加建改建的。如果换个3000尺的无硬伤大房子,那肯定是住的更宽敞更舒服了,但是要多花100万还有每年地税要多个两万。这样生活的其他方面可以用的资源就少了,比如钱用到房子里,那就不能用到孩子身上了(比如私立学校类,或者出去旅游等等)。湾区这里房子贵,很难什么都想要。到底应该房子上花钱到什么程度呢?
自己住的房子是满足生活基本需要就可以,还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住到最好? 恳请大家继续解惑。
你Redfin链接的这个房,lot 也只有八千尺,和楼主现在的房子差不多,怎么解决楼主的问题?
如果是上小学,这个很正常,这样做的人很多,到了初中会从一般私立转出来。如果是初高中,有两种情况:1. 他们孩子考上了harker这样的顶级私立。我说过了,那个是很难考的。2. 他们那个阶层的人,或者是升学有legacy,或者根本不是以毕业找工作的考虑来考虑上大学这个问题的。Newsom是santa clara U毕业的。你会让你家孩子上Santa Clara U吗?
另外我反对的是卖学区房上私立,我不是反对上私立本身。有个学区房做保底然后考私立和没有学区房必须上私立是两个概念。
是的,周围朋友也有不少是住好学区上Harker的。
正常情况下,房子涨幅follow通胀,那是个百分比。假设是2%,过20年,湾区和一个便宜地方,即使涨幅类似,湾区房子的绝对价格上涨也要大不少,房价不会接近,而是会拉大(从绝对值来说)。
实际情况,绝对价值高的会涨幅缩小(比如变成1.5%了),但也要考虑到湾区活力非凡,高收入行业20年内不可能有什么改变,所以退休后外州房价接近湾区属于天方夜谭(外州累计上涨百分比倒是可能超过,但注意那不代表湾区房子增值的绝对值会少于外州房价上涨的绝对值)。
Santa Clara University 不好吗?很多Google的人都是那个学校毕业的啊!
嗯,你猜的蛮准的
这不是劳模学校吗?啥时候变一线了?
你懂湾区的学区吗?Cupertino 不算公立一线?
湾区99%的苦恼,就是所谓顶级学区房。 如果没有这个想法,全家人都会轻松很多。你试试把学区两个字从你的要求中去掉,所有都不是问题。
可是这个顶级学区不是国内重点高州的概念,就是亚裔90%以上。这不是先给自己找罪受,然后给娃找罪受么。
别人说什么都没用,你自己开心就好。看你说的对现在的房很满意,那还搬啥呢?别人有住大房的说你家小对你有影响吗?
Cupertino 分好几个学区呢。这个是比较差的二线。 当然整个Cupertino 已经99%老印了,所谓“好学区”就是高分学区。 真正一线是Palo alto, Saratoga 这种传统好区吧。
嗯,这个同意。学区房保底,读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