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弯腰的捡卡员工,本该站着把钱挣了知春路吴彦祖 新闻哥 今天从职场PUA到酒桌文化,关于职场哥最近聊了不少。同时也经常感叹,大伙出门混口饭吃,怎么就这么难?9月5号,江苏的昆山世硕电子厂工作人员给新员工发证件时,随手就把新员工的证件丢在地上,新员工里不乏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办法,为了工作大家只能弯腰去捡。相比之前明里暗里的驭人之术,这就是赤裸裸的“不把你当人看”。事后,昆山世硕做出了说明,称招工旺季场地受限,管理不到位等等。并给予相关人员处罚,向员工致歉。具体的相关人员不明确,落到实处的处理结果也没有,这种说明谁会买账?9月6号,整件事最最最最高光的时刻来临。昆山世硕扔证件事件爆发后,直接引发了一波离职潮,周一早上大伙排着队办手续。据湖北新闻报道,3000名员工直接走了2900人,大伙拖着行李箱浩浩荡荡,场面赶上春运了。还有视频显示,世硕工厂里边瞬间也变的空旷了很多,诺大的车间弥漫着人走茶凉的凄惨。扔卡的两个小伙估计慌极了,以一己之力宕机整条生产线,现在应该恨不能背上三根荆条跪在厂子门口求原谅。但实际上,事情发酵至此,他们俩早就不足以成为大伙情绪宣泄的出口。整件事在哥看来,事关职场,也不只是职场。首先,“低头弯腰”这根职场“杀威棒”结结实实的打到了每个人身上。大家都看得清楚,这些员工从弯腰捡卡的那一刻开始,企业就开始贬低你的人格和意识了。而且,日后各种奇葩苛责的规定似乎也顺理成章。(via@郑州广电全媒)毕竟,经此一弯的人就完成了一次服从性过滤。试问,在职场里谁还没遇到过不得已而为之的恶心事?与其说像企业解释的“管理的失职”,不如说是“管理的艺术”。大家的愤怒与不平,为弯腰人,也为自己。从而还能延伸出一点质疑,“3000人离职2900人”真的属实吗?哥希望是真的,毕竟面对这种企业,能出一口恶气再爽不过了。但细思之下总觉得禁不起推敲,打工网上昆山世硕的招聘信息显示,昆山世硕为员工提供“周薪薪”的标准模式,每周领钱,同时每天还有“返费”。而且,昆山世硕因为是苹果的代工厂,高额返费对于大部分厂工厂妹来讲,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国内著名大厂吧“龙华吧”里,有网友称,走的都是已经拿到钱的。今天下午,昆山世硕的招工人员表示,场内招聘情况正常,这里“每天都有人走,每天都有人进。”底层员工对工厂再不满影响也十分有限,对公司来讲,大不了“返费”再高一点,就有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进进出出,漂泊不定,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更谈不上什么劳资保障,是很多厂工厂妹的现状。哥经常能在网上看到各种招工短视频,招聘者拿着大喇叭喊:没社保,日结,每月休一天。还以此用来作为吓唬孩子的素材,就像哥小时候经常被吓的那样:“不好好学习以后捡垃圾去。”人在企业的眼里不过就是机器而已,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底层劳动者的地位到底改善了多少?想想这些年那些完不成任务就裸奔,互扇巴掌…… 在昆山工会官微下面,有网友从5月份开始持续举报昆山世硕,现在俨然已经成了一名大预言家。劳动者得不到该有的尊重,是大伙愤怒的第一层。另一方面,底层的厂工厂妹们已经这么难了,打工的何必还要为难打工的?视频里两个扔卡小伙与这些新员工估计就是萍水相逢,大家不存在什么上下级关系。在这种公司氛围下,这俩小哥也可能受到过类似的情况,遭受不公。人大教授储殷的观点得到很多人赞同,这种底层互害让人心寒。确实有些小区的保安,就是欺负外卖小哥,不说两句好话递根烟,就是不让你进。手里拿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但凡有一点权力,想尽办法也得找个人敲打敲打。尤其在一些底层的环境里,官大一级压死人,是个小组长就牛叉哄哄不得了。今天下午,有媒体报道扔卡的俩小伙已经被开除离开公司。其实也挺可怜,大家都是底层出来挣钱,养家糊口罢了,何必呢?生活已经太不易,不要再扇别人的“耳光”,留些尊严给弱小者。就让大家站着把钱挣了吧。信息来源《被扔厂牌的昆山世硕新员工:高额返费吸引派遣工 有风险但没得选》时代财经《扔证件让员工捡事件爆发后,网传企业员工选择离开》湖北新闻《#昆山世硕三千职工剩百人》郑州广电全媒《昆山世硕称大量员工辞职不实:厂内招聘情况正常》中新经纬《律师解读昆山一公司扔员工证:可以人格权侵权提起诉讼》新京报 dingdingdddd 发表于 9/7/2020 8:49:42 AM
从职场PUA到酒桌文化,关于职场哥最近聊了不少。
同时也经常感叹,大伙出门混口饭吃,怎么就这么难?
9月5号,江苏的昆山世硕电子厂工作人员给新员工发证件时,随手就把新员工的证件丢在地上,新员工里不乏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
没办法,为了工作大家只能弯腰去捡。
相比之前明里暗里的驭人之术,这就是赤裸裸的“不把你当人看”。
事后,昆山世硕做出了说明,称招工旺季场地受限,管理不到位等等。并给予相关人员处罚,向员工致歉。
具体的相关人员不明确,落到实处的处理结果也没有,这种说明谁会买账?
9月6号,整件事最最最最高光的时刻来临。
昆山世硕扔证件事件爆发后,直接引发了一波离职潮,周一早上大伙排着队办手续。
据湖北新闻报道,3000名员工直接走了2900人,大伙拖着行李箱浩浩荡荡,场面赶上春运了。
还有视频显示,世硕工厂里边瞬间也变的空旷了很多,诺大的车间弥漫着人走茶凉的凄惨。
扔卡的两个小伙估计慌极了,以一己之力宕机整条生产线,现在应该恨不能背上三根荆条跪在厂子门口求原谅。
但实际上,事情发酵至此,他们俩早就不足以成为大伙情绪宣泄的出口。
整件事在哥看来,事关职场,也不只是职场。
首先,“低头弯腰”这根职场“杀威棒”结结实实的打到了每个人身上。
大家都看得清楚,这些员工从弯腰捡卡的那一刻开始,企业就开始贬低你的人格和意识了。
而且,日后各种奇葩苛责的规定似乎也顺理成章。
毕竟,经此一弯的人就完成了一次服从性过滤。
试问,在职场里谁还没遇到过不得已而为之的恶心事?与其说像企业解释的“管理的失职”,不如说是“管理的艺术”。
大家的愤怒与不平,为弯腰人,也为自己。
从而还能延伸出一点质疑,“3000人离职2900人”真的属实吗?
哥希望是真的,毕竟面对这种企业,能出一口恶气再爽不过了。
但细思之下总觉得禁不起推敲,打工网上昆山世硕的招聘信息显示,昆山世硕为员工提供“周薪薪”的标准模式,每周领钱,同时每天还有“返费”。
而且,昆山世硕因为是苹果的代工厂,高额返费对于大部分厂工厂妹来讲,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国内著名大厂吧“龙华吧”里,有网友称,走的都是已经拿到钱的。
今天下午,昆山世硕的招工人员表示,场内招聘情况正常,这里“每天都有人走,每天都有人进。”
底层员工对工厂再不满影响也十分有限,对公司来讲,大不了“返费”再高一点,就有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进进出出,漂泊不定,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更谈不上什么劳资保障,是很多厂工厂妹的现状。
哥经常能在网上看到各种招工短视频,招聘者拿着大喇叭喊:没社保,日结,每月休一天。
还以此用来作为吓唬孩子的素材,就像哥小时候经常被吓的那样:“不好好学习以后捡垃圾去。”
人在企业的眼里不过就是机器而已,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底层劳动者的地位到底改善了多少?想想这些年那些完不成任务就裸奔,互扇巴掌……
在昆山工会官微下面,有网友从5月份开始持续举报昆山世硕,现在俨然已经成了一名大预言家。
劳动者得不到该有的尊重,是大伙愤怒的第一层。
另一方面,底层的厂工厂妹们已经这么难了,打工的何必还要为难打工的?
视频里两个扔卡小伙与这些新员工估计就是萍水相逢,大家不存在什么上下级关系。
在这种公司氛围下,这俩小哥也可能受到过类似的情况,遭受不公。人大教授储殷的观点得到很多人赞同,这种底层互害让人心寒。
确实有些小区的保安,就是欺负外卖小哥,不说两句好话递根烟,就是不让你进。
手里拿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但凡有一点权力,想尽办法也得找个人敲打敲打。
尤其在一些底层的环境里,官大一级压死人,是个小组长就牛叉哄哄不得了。
今天下午,有媒体报道扔卡的俩小伙已经被开除离开公司。
其实也挺可怜,大家都是底层出来挣钱,养家糊口罢了,何必呢?
生活已经太不易,不要再扇别人的“耳光”,留些尊严给弱小者。
就让大家站着把钱挣了吧。
信息来源 《被扔厂牌的昆山世硕新员工:高额返费吸引派遣工 有风险但没得选》时代财经 《扔证件让员工捡事件爆发后,网传企业员工选择离开》湖北新闻 《#昆山世硕三千职工剩百人》郑州广电全媒 《昆山世硕称大量员工辞职不实:厂内招聘情况正常》中新经纬 《律师解读昆山一公司扔员工证:可以人格权侵权提起诉讼》新京报
前几天马云在云谷学校讲:当前教育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把所有的孩子都教成一样的,是“用爬树来考核一只老虎的能力”,这话就刷屏了,是老虎的、不是老虎的都在刷屏,不为别的,因为焦虑。
在当下,大家对任何事情的焦虑程度,基本上都不能和教育比。焦虑单身的,焦虑A股的,那都差得远,都远远算不上国民级的焦虑。而教育是国民级的焦虑。当然还有很多人焦虑买房,可最头疼的还是学区房,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教育上的焦虑。
这种焦虑有多么严重?讲一个小事你感受下。我有一个发小在北京工作,从小一块儿玩的,现在陷入了焦虑之中,担心他的女儿将来考不上211。
你可能会想他女儿多大了,是高中还是初中?都不是,才一岁!才一岁啊亲们,还在穿纸尿裤呢,连配方奶都只喝到二段,可是当家长的就焦虑十八年后她的高考问题了。并且家长经常紧张地计算:十八年后,出生人口可能是现在三倍,可是录取人数怎么也增加不到那么多(这里我也没懂怀疑他急糊涂了),那可怎么办?我闺女该怎么才能考上211?
要知道,我这位发小并不是生计艰难,他在北京的工作十分稳定,所供职的单位十分重要,重要得都不适合在这里说。事实上,中国许许多多中产家庭的梦想,就是孩子长大以后能和他一样。
可是哪怕这样一个事业顺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已经焦虑成这样了,都魔怔了,一边给女儿换纸尿裤一边担心她十八年后考不上好大学,这是不是太魔幻了一点?如果一个个正常的父母都变得不正常了,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某种意义上我们的教育不正常了。
对于我们的教育,家长也好孩子也好,现在最大的痛点大概是三点。
第一就是没有个性。教育本来应该是最讲究个性的,因为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我给孩子讲唐诗,对此深有感触,孩子是五颜六色的,有的孩子天然就喜欢《月夜》,有的天然就喜欢《侠客行》,这是没有理由的,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就像对于每一块不同的玉,都应该有不同的雕法。
而现在的教育是一个模子来的,不管什么料子,统统都要雕成镯子,那怎么行?很多好材料就要废了。难道出不了镯子的就不是好玉了吗?反过来如果是翠玉白菜也给做成了镯子,不可惜吗。像马云在云谷的演讲里说的,每年按一千三百万孩子计算,适合考试的只有那么几十万人,别的孩子怎么办。所谓人人家里都有矿,每一个孩子都是好矿,却最后却挖成了贫矿、甚至矿难,能不焦虑吗?
除了没有个性,第二个痛点,或者说焦虑点,是没得选择。人生的真相就是如此:有时候我们的痛不是来自于问题太多,而是来自于明明知道问题,却没有别的选择。
比如你明明知道自己孩子不适合爬树、不应该爬树,但是选择不爬树行不行?选择去攀岩行不行?去冲浪行不行?答案是不行,因为基本上没有选择。你的前面只有树。
没有选择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家庭现实条件的原因。你不想去爬树,想要走别的路,就和所有人都不一样了,等于是当了“小白鼠”,风险是巨大的。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家庭和孩子有不当“小白鼠”的条件和底气,有承受这种风险的能力,包括物质能力和心理能力。郭德纲可以让郭麒麟不上学了,在家看书学相声,万一没学出来就没学出来了。可是别的多数家庭就不可以。
拿金庸小说打比方,黄蓉就可以当“小白鼠”,在教育上可以不走寻常路。她在桃花岛上爱学烹饪,爱学奇门五行,不好好学武功,不好好学弹指神通、玉箫剑法,不学就不学了,最废也不过就是成了另一个欧阳克。她和家长都承担得起风险。
可是江湖上有几个黄蓉?换了郭靖行吗?郭靖从小在草原长大,他对老妈说我不喜欢放牛放羊,这不是我的梦想,行吗?不行!你只能去放牛放羊,你没得选择,你不放就会饿死,老妈将来也会饿死。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郭靖,社会给你什么样的路你就只能走什么样的路。
还有第三个痛点——没得出路。注意我想说的不是个人没有出路,而是教育方面的探索、改革长期看不见明确的出路。这样一来大家就会更焦虑。
大家都批判应试教育,都说不能唯分数,批判了多少年了?道理人人都懂,包括我们的教育系统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都懂。我当记者的时候就短期内跑过教育。不说别的,你随便找一位教育系统的处长科长来,谈教育的问题,都能给你说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
可是不搞应试教育怎么办?拼命提倡素质教育,有用吗?只要高考的最后一关在那里放着,指挥棒在那里摆着,前面玩出花来都没用。就好比华山论剑,最终论的是剑,前面倡导再多的琴棋书画都没有用,大家还是要论剑。江南七怪教育郭靖,没有别的,就是苦练武功,不服就打。郭靖说你们要素质教育,不能唯武功,我还会放羊挤牛奶呢,我综合素质高,有用么?没用!江南七怪会说别扯那些,最后烟雨楼一战定乾坤,比的是武功,不是挤牛奶。
那么把高考改了行不行?不看分数了行不行?似乎又不行。尽管有无数人批评高考,但是无数人又觉得:幸亏还有高考,还在源源不绝输送人才。我们今天的科技力量、人才储备不也是靠高考多年输送的人才吗?而且高考还能做到一个起码的公平。大家都会对孩子说:记住,好好考,因为高考也许是你人生中遇到的一个相对最公平、最不靠关系的考试了!以后再也遇不到了!
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权力社会和人情社会,太大了,大得能吞噬一切。假如真的不用分数去考学生了,那么考什么?考综合素质吗?到时候谁来把关?如何保证公平性和科学性?恐怕大多数人对此都没有信心。就连死的分数都能掺水、都能顶替呢,何况别的?有的小孩子不就在爸妈的帮助下“发表”了自己都看不懂的科研论文,去获得考试加分吗?前些年的高考顶替事件不是络绎不绝曝出吗?真摒弃了应试教育,那么出路在哪里?不知道。
所以,看不见出路,这是关于教育的第三层焦虑,是第三层痛苦。而且它是明白人的痛苦,越明白的人就越痛苦,越深入思考的人就越痛苦。马云演讲说自己和家长聊教育聊得怒气冲天,他那么有钱还怒什么?因为痛苦,这就是明白人的痛苦。
事实上,现在的教育已经根本不缺理论了,这么多年了,什么问题没有人指出来?缺的是实干。它需要理想主义者聚集在一起改变一些东西。这不容易。比如办一个不一样的学校,它必须办学的人是理想主义者,家长也是理想主义者,大家互相认同,怀揣着同一个改变中国教育的理想,才能实现。
它还必须要求参与的人都是一种人——“风险能受者”。这个词是我胡乱造的,什么意思?就是能承受改革风险的人。首先是办学的人必须能承受风险,可以只专注于理想,而不用考虑绩效,不用靠这个赚钱,否则铁定就办成了冲刺班,就办成了学而思第二。我们不需要学而思第二。
其次,不只是办学的人能承受风险,家长也要能承受改变的风险,因为孩子是要当“小白鼠”的,你家长不但有物质准备,而且心灵上要有准备。你最后收获的那个孩子,也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的孩子,你能不能接受?能不能认同?
改革这件事,一向分为两种,一种就是由能够承受风险的人主导进行的,可以叫做“能人改革”。比如教育改革、办学校,办学的人不在乎亏,上学的人也不怕当“小白鼠”,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不惧风险的能人,是他们主导的改革。另一种则是已经没有了退路、无所谓风险不风险的人进行的,叫做“绝境改革”。比如当年安徽小岗村村民搞包产到户,已经无所谓风险不风险了,不改革就活不下去了,这就是绝境改革。
但是不管那一种,改革都是勇敢者的游戏。事实上,当前的教育说夸张一点,是“能人”遇到了“绝境”,不改变不行了。
最后,说回焦虑,马云有句话:你可以虑,但是不能焦。但我觉得很难做到。每一个关心中国教育的人都难免焦虑,都希望变化早点发生,等不起了。
因为每一天,孩子们都在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