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储教育,是古代所有朝代第一的!无论怎么黑,这个黑不了!骑马射箭,笔墨纸砚,都很好的。清朝那几个皇帝,除了能力平庸的,没有昏君啥的 反观明朝,皇帝做木匠,修仙差点给宫女勒死的,50年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的 djmax 发表于 2020-09-05 20:31
明朝确立内阁制,大学士辅政,制度有优势。风气比清朝开化,出了一些哲学家和科技学者,朱熹,李时珍,宋应星,徐霞客,徐光启等,能虚心学习外来事物。尽管工商没有宋朝繁荣,一些领域出现集中化趋势,比如纺织业。 二十一 发表于 2020-09-05 22:08
问倒数第二个字是什么字? 简 发表于 2020-09-05 23:30
大清没啥可吹的,明朝是到最后一个皇帝才开始胡闹,还是因为小冰河时期。 大清,在王朝中期就不行了。其实伴着指头数数,都不咋地。 明朝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缺陷就是明史是满清修的,清史轮到后清修,这是明朝最倒霉操蛋的地方 asd1997 发表于 2020-09-05 20:51
繁体的"才"。 临时工 发表于 2020-09-05 23:50
明朝一吃了体制的红利,二是朱棣打的基础比较稳,三是隔一段就有一个续命的大臣… wojiushifa 发表于 2020-09-05 20:32
回复 6楼Stone999的帖子 赶上工业革命也没办法,古书里找不到对策了 wojiushifa 发表于 2020-09-05 20:50
看着这字,想着这千古一帝晚年到底立了谁继位真是迷!雍正当初拿出来的遗诏并不是康熙的真迹,现在好像除了台湾博物馆在辽宁档案馆这边也有。叹一句,胜利者都真的可以随着心情篡改和编写历史! Adria 发表于 2020-09-06 08:19
遗诏没有啥谜吧。那个是几种文字,难道全能十四变于四? Confuse 发表于 2020-09-06 12:05
“尔“和“时访“可都是简体啊,这样对吗?会是清朝人写得出来的?应该是”爾‘’ ‘’時訪‘’才对 StrawberrySC 发表于 2020-09-06 13:32
回复 39楼Adria的帖子 虽然是遗诏,很多时候都不是本人笔迹。那时皇帝都是病死的,快死的人画个符号都困难,写个正儿八经的遗诏基本不可能。除非是死前很久写好的。所以这真算不上什么疑点。至于老四说他不知道,那是他说他不知道。我觉得类似古代皇帝需要臣子上万民表拥戴的意思,不好自己说老爹跟我说了我就是你们该跪拜的那个。叫十四回来,应该不是要传位于十四。而是怕兵变。看现在大公司传位就知道,还是最近的抓主意的最有可能。老爹都快死了还派在外面打仗的不是积累军功,而是根本就没想给他. Confuse 发表于 2020-09-06 13:19
慈禧老公不是逛窑子得了天花么?乾隆后面几年也都是昏庸无度,败了不少。人称康乾盛世,不过是引进的玉米,不至于饿肚子而已。康乾年间文字狱盛行,能拿得出手的除了红楼估计不剩啥了。明朝的成就秒的清朝渣渣都不剩。 可惜大家学的明史是清朝人写的,对于一个外族入侵的朝代,肯定要把前朝往死里写。包括四川人口锐减,在康熙朝到达最低,都能赖到张献忠的名下。 那个长期不上朝的皇帝万历,对自鸣钟,西洋绘画,西洋乐器都饶有兴趣,结果到乾隆朝,人家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以通有无”。一个是前朝昏庸无度的皇帝,一个是后朝盛世的皇帝,高下立见。 nyy7 发表于 2020-09-06 18:27
如果是明朝的木匠皇帝说不定下令全国学习西方技术呢 789 发表于 2020-09-06 11:34
明朝早就开始胡闹了。最后一个皇帝其实还算好的,倒霉接了最后一棒而已。 rosesavels 发表于 2020-09-06 13:01
搞笑,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如何胡闹?人家比前几任正常多了好吧,可惜回天乏术 bigjohn123456 发表于 2020-09-06 00:11
自从文艺复兴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以后,西方就一骑绝尘了。这个差距是思维,文化,宗教和制度带来的深层次的,和哪个朝代哪个皇帝没有多大的关系。再英明的皇帝能发明蒸汽机,微积分,万有引力吗? dreamwalk 发表于 2020-09-06 19:15
仔细看明末的状态,本来是很有条件在坚船利炮打进国门几百年之前,涌现出对应日本的"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提早完成明朝版的明治维新。 二十一 发表于 2020-09-06 20:01
回复 37楼789的帖子 历史没有如果,明朝再先进,最终还是灭亡了。另外,在精宋者眼里,崖山之后就再无中华了。 aiyamayayongle 发表于 2020-09-06 20:10
很多时候看一个问题大家好像都有不同的解读这很正常,所以这事目前还是有很多争论的。 我也是无意中看了这个人的链接, http://m.qulishi.com/news/201308/5997.html 不能说他/她说的完全正确,也就是一家之言吧,正如我前面的贴出来故宫博物院的截图,它说清史学界对此问题也看法不一。 Adria 发表于 2020-09-06 15:17
回复 53楼二十一的帖子 黄老认为明朝从万历十五年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aiyamayayongle 发表于 2020-09-06 20:19
勤劳的闭关锁国。 文字狱鼎盛时期
赶上工业革命也没办法,古书里找不到对策了
大清没啥可吹的,明朝是到最后一个皇帝才开始胡闹,还是因为小冰河时期。 大清,在王朝中期就不行了。其实伴着指头数数,都不咋地。 明朝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缺陷就是明史是满清修的,清史轮到后清修,这是明朝最倒霉操蛋的地方
比乾隆的字好看多了
清以前,中国各种领先世界。 清以后,中国各种落后于世界。
楼主真是的,骑马射箭后面怎么能对笔墨纸砚,得跟琴棋书画才对呀……
繁体的"才"。
搞笑,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如何胡闹?人家比前几任正常多了好吧,可惜回天乏术
谢谢,谢谢
有续命的大臣还不是因为明朝建立了很好大机制. 同样的人口,没有大材出现,完全因为清朝压制人才
如果是明朝的木匠皇帝说不定下令全国学习西方技术呢
遗诏没有啥谜吧。那个是几种文字,难道全能十四变于四?
雍正登基的汉字遗诏不是康熙的笔记。就是那个截图。反正都是历史了,史学家也都看法不一。
明朝早就开始胡闹了。最后一个皇帝其实还算好的,倒霉接了最后一棒而已。
虽然是遗诏,很多时候都不是本人笔迹。那时皇帝都是病死的,快死的人画个符号都困难,写个正儿八经的遗诏基本不可能。除非是死前很久写好的。所以这真算不上什么疑点。至于老四说他不知道,那是他说他不知道。我觉得类似古代皇帝需要臣子上万民表拥戴的意思,不好自己说老爹跟我说了我就是你们该跪拜的那个。叫十四回来,应该不是要传位于十四。而是怕兵变。看现在大公司传位就知道,还是最近的抓主意的最有可能。老爹都快死了还派在外面打仗的不是积累军功,而是根本就没想给他.
简体字不是共产党发明的,很多很早就有了,只不过后来被共产党“规范化”了。
比如“台灣”或者“臺灣”在民国或者之前的文献都可以见到。
很多时候看一个问题大家好像都有不同的解读这很正常,所以这事目前还是有很多争论的。 我也是无意中看了这个人的链接, http://m.qulishi.com/news/201308/5997.html 不能说他/她说的完全正确,也就是一家之言吧,正如我前面的贴出来故宫博物院的截图,它说清史学界对此问题也看法不一。
慈禧老公不是逛窑子得了天花么?乾隆后面几年也都是昏庸无度,败了不少。人称康乾盛世,不过是引进的玉米,不至于饿肚子而已。康乾年间文字狱盛行,能拿得出手的除了红楼估计不剩啥了。明朝的成就秒的清朝渣渣都不剩。
可惜大家学的明史是清朝人写的,对于一个外族入侵的朝代,肯定要把前朝往死里写。包括四川人口锐减,在康熙朝到达最低,都能赖到张献忠的名下。
那个长期不上朝的皇帝万历,对自鸣钟,西洋绘画,西洋乐器都饶有兴趣,结果到乾隆朝,人家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以通有无”。一个是前朝昏庸无度的皇帝,一个是后朝盛世的皇帝,高下立见。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毫无任何科技建树,没有任何发明创造,没有重大制度改革,却将国家人民从世界最先进,推到最落后的一个朝代。
木匠皇帝,跟今天的英国女王有多大区别?中国就早在实践皇帝不管事了
明朝最后一位,有经天纬地之志,无治国安邦之才。一味蛮干,政治失衡,导致民不聊生。灭亡是早晚的事情。
崇祯是一个好人,努力想做好。如果在和平年代,会是一个好皇帝。但眼光太浅薄,杀了魏贵贤,就注定灭国。
康熙作为一心巩固政权的世袭君主和主政之人,学习初等代数收藏西方仪器工艺品只是自娱自乐,内心深处还是唯我独尊,将西方科技视作奇技淫巧而没有向外推广,无视早期西方来使合理的通商要求,闭关自守和盲目自大,这是非常目光短浅和愚昧可悲的。 相反明末和伽利略笛卡尔同时代的内阁大学士徐光启则是身体力行致力于农业水利技术,军事科技改良,和普及数学逻辑高度重视演绎推理思想,及时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缺点和西方文明的优点,亲自组织翻译,提出“博求道艺之士,虚心扬榷,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提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 的路线,同时积极融入基督教 “修身事天”,”补儒易佛”,虚心学习和利用西方文化。这和清末“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狭隘自大思想完全不同。
思宗是专业胡闹,袁督师负责加速。
历史没有如果,明朝再先进,最终还是灭亡了。另外,在精宋者眼里,崖山之后就再无中华了。
没有灭啊!!
很多明朝人逃亡越南啊!!
中国人可以逃往越南啊!!!
蒙古人和满族人 不敢动越南啊!!
越南人 很厉害很厉害啊!!
黄老认为明朝从万历十五年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我觉得康熙拖到最后也没先立清楚下任,是他最失策的地方。可能是过于自负觉得还有很多年,也可能是想利用这点让皇子们效力,反正导致大家都觉得自己有机会,最后兄弟相残。不过但凡这位雄才大略的领袖人物最后还有点脑子,除非不想活了,那个点不会直接开口传位给十四的。至于是不是心甘情愿传给雍正,那就谁也说不清楚了。没有很明确的讲清楚,当然是不太合乎常理,但也不是只有篡位这样的解释。
明末崇祯志大才疏干预政事,又遇到小冰河期,如果没有外来入侵干预,多几个像张居正一样有能力的权相,本来可以乘机变法限制皇权,巩固虚君之实优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