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暖的气候

你是彼岸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说变暖是好听的。这种星体上的温度变化几百度都算微调,但对我们来说,微微调个几十度,我们的适应能力一定是 不赶趟的。许多文明消失,仅仅由于气候微微微调了一下。
   反对变暖的人们还在振振有词,一个原因是热得还不够。烧了这么多煤和油,也有200年了,温度还没上来?很简单, 有东西在帮我们吸热。首先是冰雪,不仅南北极,山区有大量的冰川,你首先看到这些地方的冰雪在消融, 不断有新闻印证。南极冰架不断崩塌退缩,格陵兰已经不再像地图那样都是白色,北极熊无冰可浮登陆上岸翻垃圾, 所有所有的冰川每天在不断退缩。
    所以此时,我们感受的气温还不会有太大变化,因为冰雪融化在吸收热。可以说我们每排放一点热,就有一块冰融化来抵消。

n
niuheliang
前排占座
你是彼岸
这些融化的水流入海洋,抬高了海面。抬高了多少?我不太相信某些数据。今年看到新闻,威尼斯的海水漫过了广场,到脚脖子了。从照片上看,很多威尼斯的建筑,一层进入楼门口的楼梯是完全泡在水里的,水面在一层门槛的10-20公分左右。当初建房子的时候,地面距离门槛怎么也有0.5米左右吧?地面距离水面怎么也得有0.5米吧?也就是说海面上升1米,这是最保守的估计。整个海洋抬升一米,就是这些水稳住了气温。把我们头上一平米直到大气层边缘的大气压缩成固体,也就几个立方米,大气层接纳不了多少热。
世事如棋
没记错的话,2017年DoE office让staff在memo和briefing里避免使用“Climate Change/Emissions Reduction/Paris Agreement”这三个词,虽然后来被发言人否认了
https://www.politico.com/story/2017/03/energy-department-climate-change-phrases-banned-236655
你是彼岸
没记错的话,2017年DoE office让staff在memo和briefing里避免使用“Climate Change/Emissions Reduction/Paris Agreement”这三个词,虽然后来被发言人否认了
https://www.politico.com/story/2017/03/energy-department-climate-change-phrases-banned-236655
世事如棋 发表于 2020-09-04 15:45

好多明白人也不肯多说。就像中国的空气污染,开始那些年媒体和很多人都说是雾。
h
heighly
回复 1楼你是彼岸的帖子 人类把自己整灭亡了才符合自然规律。被现代西方价值观引导的人类,热衷于不顾一切的掠夺来发展和消费,变成这么独这么丑恶这么祸害自然和其他生物的物种,早灭早还世界一个清静。
s
springsmile66


所以要特别注意对地球污染严重的国家,他们对气候变暖起主要作用。污染少的国家再怎么减少污染都赶不上污染严重国家对气候和地球的影响。民主党要花大气力让美国减少排放,要green,以为地球上只有一个美国存在吗?没看到真正应该减少污染的是哪些国家吗?
s
springsmile66
好多明白人也不肯多说。就像中国的空气污染,开始那些年媒体和很多人都说是雾。
你是彼岸 发表于 2020-09-04 15:55



所以要特别注意对地球污染严重的国家,他们对气候变暖起主要作用。污染少的国家再怎么减少污染都赶不上污染严重国家对气候和地球的影响。。。
t
tiaodashen
这些融化的水流入海洋,抬高了海面。抬高了多少?我不太相信某些数据。今年看到新闻,威尼斯的海水漫过了广场,到脚脖子了。从照片上看,很多威尼斯的建筑,一层进入楼门口的楼梯是完全泡在水里的,水面在一层门槛的10-20公分左右。当初建房子的时候,地面距离门槛怎么也有0.5米左右吧?地面距离水面怎么也得有0.5米吧?也就是说海面上升1米,这是最保守的估计。整个海洋抬升一米,就是这些水稳住了气温。把我们头上一平米直到大气层边缘的大气压缩成固体,也就几个立方米,大气层接纳不了多少热。
你是彼岸 发表于 2020-09-04 15:45

好可怕,请露珠从自己做起,不要再用电用煤气,不要再开车了。特斯拉也不能开,因为它用的电也是燃料来的。
T
Temporarilycalm


所以要特别注意对地球污染严重的国家,他们对气候变暖起主要作用。污染少的国家再怎么减少污染都赶不上污染严重国家对气候和地球的影响。民主党要花大气力让美国减少排放,要green,以为地球上只有一个美国存在吗?没看到真正应该减少污染的是哪些国家吗?
springsmile66 发表于 2020-09-04 15:59

?可是全世界人均排放最高的就是美国啊,有什么问题?
哲仁布措
南极化点还能算,北极化了没影响吧?冰体积比水大来着。。
T
Temporarilycalm
好可怕,请露珠从自己做起,不要再用电用煤气,不要再开车了。特斯拉也不能开,因为它用的电也是燃料来的。
tiaodashen 发表于 2020-09-04 16:11

看看你这样的人我真是挺能理解灭霸的了
T
Temporarilycalm
南极化点还能算,北极化了没影响吧?冰体积比水大来着。。
哲仁布措 发表于 2020-09-04 16:21

???倒是展开说说怎么个没影响的来着?以及体积的事儿跟楼主讲的对热的吸收有啥关系?
s
springsmile66
?可是全世界人均排放最高的就是美国啊,有什么问题?
Temporarilycalm 发表于 2020-09-04 16:18


哪个国家排放量占榜首呀?那个国家的人均gdp是多少?如果人均gdp达到美国的水平,人均排放量会怎么样呢?
T
Temporarilycalm

哪个国家排放量占榜首呀?那个国家的人均gdp是多少?如果人均gdp达到美国的水平,人均排放量会怎么样呢?
springsmile66 发表于 2020-09-04 16:25

跟GDP有什么关系???GDP高就能justify排放量的话大水来了是要用GDP去堵吗?
n
niuheliang
回复 9楼tiaodashen的帖子
所以说真正的左X,电车 + 太阳能发电。
M
Mcdonald
M
Mcdonald



大家夏天来英国吧
英国夏天比较清凉易人啊

s
springsmile66
跟GDP有什么关系???GDP高就能justify排放量的大水来了是要用GDP去堵吗?
Temporarilycalm 发表于 2020-09-04 16:30


那 知道哪个国家排放量占榜首吗?
t
tiaodashen
回复 9楼tiaodashen的帖子
所以说真正的左X,电车 + 太阳能发电。
niuheliang 发表于 2020-09-04 16:31

其实这个也不行。太阳能板把本来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能给吸收了,然后发成电,最终还是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相当于给地球缠了一道黑塑料膜,很可怕的。
M
Mcdonald
美国快点发展公共交通吧!!
让德国人规划规划美国的城市和轨道交通吧!!
你是彼岸
其实这个也不行。太阳能板把本来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能给吸收了,然后发成电,最终还是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相当于给地球缠了一道黑塑料膜,很可怕的。
tiaodashen 发表于 2020-09-04 16:40

表面光滑或者颜色浅的,反射出去的太阳能多一些。所以冰雪的融化对变暖是双重的作用,冰雪融化一份,同时减少了一块天然的阳光反射板。 这样看,变暖的趋势在加速中。
C
Cuomo


住在西欧地区, 无所谓吧
变暖的话, 还能多种点菜啊
你是彼岸



大家夏天来英国吧
英国夏天比较清凉易人啊


Mcdonald 发表于 2020-09-04 16:33

  英国的纬度高,可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气温在舒适范围。而南欧的夏天越来越长越来越热,跟北非差不多了,那些“难民”会继续向北。不仅叙利亚,过热地带的所有政权都很难保持稳定,别的不说,在这种温度下土地蒸发快,很难保持水分。 即使粮食够吃,炎热本身也可以成为唯一驱动人们迁移的因素,只要足够高。而现在气温的变化让过热地带 的气温能达到摄氏40度( 华氏104度),大家可以关了空调,让房间保持在30摄氏度( 华氏86度),看看能闲适自在多少小时。 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这几天最高气温分别是华氏108/106/106/106/104( 摄氏41-42度)。今年印度某些地区的温度到了50摄氏度(华氏122度)。
你是彼岸
回复 9楼tiaodashen的帖子
所以说真正的左X,电车 + 太阳能发电。
niuheliang 发表于 2020-09-04 16:31

赞先行!
C
Cuomo


柏林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城市:街道尺度不大,内院式的街区,城中心散布着各个时代留下的教堂。 同时柏林也不是一个普通的欧洲城市:在二战中被大规模轰炸,至今仍有大片的伤疤。
C
Cuomo



柏林现代住宅群落 
在 1913 至 1934 年年间,柏林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们修建了工人居住区, 它们与凯撒时期密集的出租公寓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每个居民带来“光线、空气和太阳”是它们的设计基调。 它们简洁实用的样式,为 20 世纪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奠定了基础。
C
Cuomo


柏林现代聚落(德语:Siedlungen der Berliner Moderne)于2008年7月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世界文化遗产

这些住宅都带有厨房、厕所和阳台,具有时髦、明亮、宜居、合理的特点,即便是个人也能够支付得起,这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创举,即便是今天看来也丝毫不落后于时代。
法尔肯贝格花园 (Gartenstadt Falkenberg)、席勒公园群落 (Siedlung Schillerpark)、卡尔-勒基恩居住区 (Wohnstadt Carl Legien)、布里茨大聚落群(Großsiedlung Britz,也因其最具特色的主楼而被称为“胡斐森群落”(Hufeisensiedlung))、白城 (Weiße Stadt) 和西门子大聚落城 (Großsiedlung Siemensstadt) 都是根据这种超前规划理念修建而成的居民区,时至今日仍广受欢迎。
无论是在展厅中参观展品,还是在导游的带领下深入保存完好的建筑,都能够切身感受到这种创新的住宅文化。 规划聚落群的主要负责人是布鲁诺·陶特 (Bruno Taut) 和马丁·瓦格纳 (Martin Wagner),当年的数位明星建筑师也有参与其中,如汉斯·夏隆 (Hans Scharoun)、胡戈·黑灵 (Hugo Häring) 和沃尔特·格罗佩斯 (Walter Gropius)。  
C
Cuomo


凤凰涅磐:德国的战后重建

柏林,像德国大多数的城市一样,在二战后只剩一片废墟
在二战期间,盟军对德国地毯式的轰炸其残忍程度并不逊于纳粹的野蛮行径,这使得德国主要城市超过80%的历史建筑都毁于一旦。那些因战火而湮灭的城市,柏林,科隆,莱比锡、马格德堡、汉堡、基尔、吕贝克、明斯特、慕尼黑、法兰克福、维尔茨堡、美因茨、纽伦堡、克桑滕、沃尔姆斯、不伦瑞克、汉诺威、弗赖堡以及德累斯顿等无一幸免。
二战延续了六年,柏林,第三帝国的心脏,超过80%的建筑都消失在隆隆炮火之中,此后的数十年间,德国人仍沉浸于生灵涂炭和损失大量历史性地标的悲恸之中,但城市规划者们却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这次是实现激越的城市现代化的契机。
在美国基金会的支持下,城市西部的重建开展得异常迅速。包豪斯鼓动人心的规划理念深深渗入了重建之中,这些理念在此二十年内大受追捧,散布于世界各个角落。如同建造“园中塔林”一样,宽阔的街道,高耸入云的办公建筑,以及公寓楼街区,变成了西柏林重建中理想的制式。
城市东部的重建则相对缓慢,此时的东柏林已为红色势力所笼罩。斯大林主义建筑美学成为主流,许多房屋都被设计成传统的古典主义风格。斯大林于1953年去世,包豪斯理念在东德盛行开来,而且,对城市全面现代化理念的贯彻比西柏林更彻底。当西柏林土地私有制冷酷地扼杀着大尺度发展的梦想时,东德的计划经济令规划者们如鱼得水。
C
Cuomo


凤凰涅磐:德国的战后重建
你是彼岸
    对气温来说,人们占有的土地越少越好。把土地尽可能多让给植物,增加光合作用,太阳能被储存。 集中居住应该是方向,除非发生人口大规模减少。
未来,伦理将被气候的变迁深度左右。凡是对延缓变暖有贡献的,会被视为道德上正向的。 人们会在拾荒者面前感到惭愧,因为拾荒者物质生活低碳,同时 又回收资源,对人类的意义是纯粹正面的。拾荒者在道义上,伟大堪比那些英雄人物。
我们买买买,购房置业,工作努力,多数情况实际是在努力制造更多的排放, 从热排放和污染排放的角度看就是如此,对人类整体利益来说,这样的生活价值是负数。 我们拥有一件东西,这些东西的制造总是要燃烧油和煤,或者砍伐树林。
你是彼岸
楼上刘晓庆的图片看着很赞,怪不得难民都向往德国呢,从火炉到德国,即使住难民营也比原来舒服。
B
Biden
楼上刘晓庆的图片看着很赞,怪不得难民都向往德国呢,从火炉到德国,即使住难民营也比原来舒服。

你是彼岸 发表于 2020-09-04 22:38

难民在德国可以分配到新建的公寓, 免费住.
德国各大城市有国有住房公司每年盖大量的新建公寓.
被认可的难民和低收入人士可以申请这种国有企业的住房.

1个人--50平方米 2个人--65 3个人--75 以此类推
B
Biden
楼上刘晓庆的图片看着很赞,怪不得难民都向往德国呢,从火炉到德国,即使住难民营也比原来舒服。

你是彼岸 发表于 2020-09-04 22:38

中东地区的城市规划很混乱不堪, 都是私人的房子, 盖的乱七八糟. 没有绿化!
B
Biden
楼上刘晓庆的图片看着很赞,怪不得难民都向往德国呢,从火炉到德国,即使住难民营也比原来舒服。

你是彼岸 发表于 2020-09-04 22:38

德国的城市规划很严格很严格. 根本不准许象中国人那样乱盖.
新建公寓的话, 环保,噪声,绿化的要求很高很高.
不可能象中国那样楼房贴着楼房,然后10,20年后都是破烂的楼房.
你是彼岸
南极化点还能算,北极化了没影响吧?冰体积比水大来着。。
哲仁布措 发表于 2020-09-04 16:21

北极冰的融化,使得北半球缺乏气温变得难以平衡。人类产生的热量直接地加热空气,不仅是更热,变化也更剧烈。
你是彼岸
好可怕,请露珠从自己做起,不要再用电用煤气,不要再开车了。特斯拉也不能开,因为它用的电也是燃料来的。
tiaodashen 发表于 2020-09-04 16:11

这当然很难。我们可以放低要求,做一点,一点点。比如,不着急用的东西先别买, 塑料袋最好再用一次,肥皂头用得再小一点儿,离开房间立即关灯,用旧了的东西只要还好用先别换。 我们的行为一点一滴,我们一个个犹如涓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