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楼主你写的简直就是我的心声啊,尤其是第四点和第5点。第四点一摸一样的,我是挣钱主力,还要操心家里各种事情,老公不得力,在教育孩子上理念和我的完全不同,我想管教,又有心无力。 但是我比楼主你差远了,你还是faculty,我的工作远远没有你的稳定,我现在的愿望就是这份普通的工作能够做到退休,估计这个愿望也很难达到。所以我现在一直在考虑plan b.
楼主列得几条,感觉都没有犯很大的错误,日子也算过的平顺。之所以总是意难平,我觉得和中国人/文化的自我评估或者价值观有关。 楼主有时间可以看看英国BBC的纪录片 《7 and up》,里面有很多的人生思考我觉得挺好的。比如在片子里,按英国人的价值观混得挺好的一个小男孩,算是唯一一个成功跨越阶级的例子,长大以后在美国当教授。我当时就想,按照英国的标准很成功的例子在现有的中国人观念里,恐怕还不够成功。为什么?楼主也是faculty,在英国的文化范畴里或者世界上正常一点的价值观里已经是很成功啦。
首先选老公,当时自身条件好,家庭条件也好,不懂得门当户对,看不上条件好的公子哥们,就喜欢另类的,当时真是被老公的艰苦不易打动。虽然目前婚姻还算稳定,但现在看看老公的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还是很大,也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子女的教育等等。估计理解的人非常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不理解的也不不必多问究竟是什么。我也只能认命,不管怎样,老公也是个不错的人。
第二,生孩子,当时就是不想要老二,觉得一个很好,结果老大和老二差距太大,根本玩不起来。现在老大已经长大了,我也四十多岁了,还要重新养个小孩,精力是真不够了。 所以能早生就早生哈。
第三,人生职业的选择,我从小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从小富养长大,对金钱视如粪土,唯知识第一,从小到大一路博士,博士后到faculty, 觉得这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标,岂不知faculty也是需要一定天赋和社交能力的,而我现在看下来比起牛人们实在是能力不够,几篇文章今年投稿数十次, 往往是送审半天后被据稿,那种秒据的我也认了。另外,基金申请,也是感觉白白写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网。而且每天累死累活的, 现在真是后悔走这条路。唯一能够觉得欣慰的是自己对学生还是非常上心和努力培养的,学生也都努力。但是现在真是后悔走这条路了。
第四,子女教育,由于工作忙,自己能力又不足,没有太多时间培养子女,虽然孩子们本质都不错,也算努力,但没有从小教育好老大独立的能力,到现在眼里没活,几乎不会任何家务,比较懒,感觉也是教育的失败。当然了性格乐天,非常佛系,懂礼貌,就是不知道进取。老二呢,仗着自己最小,脾气很坏,在外面装的很乖巧,家里就是个窝里横,但是非常甜心,总是给你各种意外的惊喜。但感觉他们也就这样了,和别人家小孩比,真是差远了,当然我们不会拿他们和别人比,至少从来没在他们面前比较过。我们也从来没有爬藤的心,或者说没有精力和能力吧。
第五,家庭理财,我觉得这个和自己从小经历又相关,完全不在乎理财,有多少钱化多少,只要钱能解决的,绝对不费力气,这也导致两个孩子对钱很不珍惜。 老公也很会花钱,当然他不乱化,就是该买什么从来不犹豫,而且要买好的。对于炒股房产等理财我们家是完全没有接触,也不想心累。要说有没有忧患感,多多少少还是有的,我也不知道以后养老怎么办,走一天算一天吧。所以没有从早学习理财,也是我后悔的地方。
其它的我也想不起说什么了,总之最近我也是非常有中年危机感,精力明显不足,感觉很多事情没有意义,今年工作也非常不顺。每天还要照顾两个在家的孩子,真是有些抑郁了。估计有不少姐妹和我一样的心境,感觉生活无止境,有种绝望感,但理智告诉我们还要继续。大家互勉吧,相信一切会过去。我现在就是努力调节心情,锻炼身体,除此之外该做的还是要做。
PS. 感谢大家的批评,已经分段了。你们说的都挺好的,我会好好反省自己,是不是真的太不知足了。
🔥 最新回帖
拉倒吧,国内当教授的一路名校的很少,名校的大都跑去更挣钱的行业了,谁去高校当老师啊。
如果不做教授,看职业钱景,是挺可惜。
lz,多谢你诚恳的分享,有这个反思的过程可能就是让我们觉醒和成长呢,不然每天瞎忙都不知道在忙什么。我最近也是家里俩娃累的不行,慢慢的开始学正念--mindful,感觉心态好了很多。跟你分享我学到的:最重要的就是要享受当下,接受现实,调整自己的心态, 过去改变不了了,敞开心扉接受他们,无论好坏,都是一个经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理由。大家都有各自的遗憾,但我们可以转念想想你已经拥有的。gratitude,non-judemental,acceptance,patience, fresh mind etc... 加油!
🛋️ 沙发板凳
老大男的 老二女的
说的有道理,前些日子我还是积极生活的,现在突然觉得抑郁了,或许真是无病呻吟吧,自己还是不够坚强
沒事 今年時局不好
明年就好了
作为移民一代,我们最初在一个新的国家落脚要比在国内面对更多的压力,这种压力有时候会让我们以一直急速前行的状态生活很久, 有时候忙的都忘了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做出评估, 等到了中年买了房,工作也稳定了, 在美国开始落稳脚跟了开始认真评估自己的生活到底是不是自己最想要的就会出现失落,这也挺正常的。 开始意识到其实就不晚
你说的挺好,的确需要提高精神境界,找到内心的平静
Pat pat, I feel you.
你显然说错了,老大是女孩,老二追男的
批评的好,我也不是这样的,就是突然觉得很抑郁,很有危机感,各种不满足,的确需要反思。其实,我一直就是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的。只是现在抑郁了。需要及时止住。
谢谢你的回复和理解,我会努力调整自己,关键还是心态
真是不好意思,估计是职业病,下次注意
男的會甜心 給各種驚喜
那不愁沒孫子了
這簡單
吃點大蒜
写的真好 一手好牌,没打出精彩来. 相比这样的遗憾不少人都有. 楼主你很多遗憾都是一个原因, 没有长远规划. 人生没有计划目标 随遇而安, 这样的生活舒适, 但同时有期待成就 惊喜 基本比较难
想知道老公是怎麼個另類法 重搖滾的?
我也是Journal主编。大概知道为啥LZ的文章屡屡被拒:文章不分段,读起来吐血。
心态不好
生病后,是容易消沉,等康复了一段时间,又是另外一种心情。你的日子还是很不错的!
呵呵,我也明白你们这些主编都是如何带着偏见据稿的。
压力非常大, 要知道亚裔女faculty的地位最低,收到的歧视最多。这一点真是我最后悔的。我自认为到今天认清自己能力不够, 不能和牛人比,而faculty就要是牛人才适合做。
Well said. Thanks.
真不是这个意思
能加一句吗?人心不足蛇吞象
faculty不用担心养老问题吧,可以干到七老八十都没问题
楼主,我真不认为亚洲女性在这里的高校是地位最低的,比较木纳性格难处的加不高产的faculty“地位”都不高的。 但我同意faculty出文章和那grant 真是压力太大了,这社会地位高的背后很辛苦的,不管到哪个阶段。
MM 加油哈, 如果能重新来, 我是坚决不会走学术的路了, 累死累活的,我能力真有限了。希望MM 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好,大家互勉。
Seriously ? 现在亚裔女性当faculty比亚裔男性有优势多了,至少性别上政治正确。 不要把能力不足怪罪到歧视。。
亚裔女faculty肯定比亚裔男faculty高,而且还高不少。
全都是马后炮。。。。。
换一个方式,过到四十岁也照样会来抱怨的。。。你现在就是这山看着那山高,但你自己爬过那山吗?
后悔来美国吗?国内知识分子爹妈绑楼主养老吗?抱歉给楼主添个烦恼,楼主的帖子只说了养娃的不如意之处,没说养老的问题。
非常理解楼主。不论什么时候,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找几个合作者。拿到tenure了还会这么压力大?
楼主的生活没啥大问题,没有人的人生是特别圆满的,留点遗憾太正常了,而且你永远没机会知道,如果当年做出不同选择,结果会不会比现在更好。向前看吧,回头纠结后悔完全没啥意义。 子女教育这条,我家也是放养。一是因为我俩都忙,不觉得孩子们的教育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二来是因为我俩原生家庭也都是对我们放养,都没长歪,都是自己这么过来的,觉得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也挺好的。我从小也没做过家务,我爸妈不管我学习,也没注重培养我的生活技能或者理财能力。但是,到了需要独立生活的时候,好像我也没费啥力气就会做家务和理财了。信息时代,想学点啥自己搞不定啊,没必要为娃担心,儿孙自有儿孙福。
1). 等再过15年,身边的人该退休的都退休了,大家都吃喝等死的时候,楼主mm可能还能继续奋斗在让自己提的起精神的工作岗位上吧?探索科学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能在自己4,5,60岁时候,还能跟一群年轻的收过高等教育并且高素质的学生和博后在一起工作,是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啊!!
2). 钱吧,怎么说呢;钱,解决烦恼的作用,貌似远大于带来快乐的作用。听起来楼主本质上对钱没有太大的渴望, 所以就顺其自然吧。楼主一路过来也算平安顺利,反正也不需要花太多钱,何必患得患失呢?才40多呢,现在开始攒养老的钱也不晚啊?
3). 娃的教育吧,娃的本质难道不是最大的决定因素吗?你看,楼主你和你老公的基因都很不错啊,何必有嫌弃老公的原生家庭呢?一个本质不错的娃,出去混社会的时候,一会会儿就成熟了
4). 老公的问题吧。看起来,楼主找到一个 靠谱的人,40多了,婚姻稳定,没啥幺蛾子,帖子里面还夸奖老公呢,我就当楼主是BSO老公哈
5). 二娃呢,如果不enjoy带娃,精力不够,其实,熬几年就过去了。一个本质不错,身体健康的娃,已经是很多家长梦寐以求的了呢
楼主不要患得患失啦(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楼主的事业和生活 怕是板上好多mm都羡慕的吧?老天让你重来一次,把每次决定都换一换,指不定还没现在过的好呢?
+1. 我也很理解楼主
说的太好啦,想起了冯小刚的非诚勿扰里的一句话,就是婚姻怎么选都是错,只有将错就错的过下去了。
MM说得比我简洁和通透多了,还有一个选择,就是不要将错就错了,迈出改变的一步就不要回头不要纠结了。这需要经济和精神都真正双独立的女性才能做到。
你不奔一个,对不起自己啊。
人生就是这样的, 每个人到了这个年纪, 都有很多后悔, 很多遗憾。 关键看一怎么看待。
放下包袱, 尽可能每天过得舒心一点点, 不枉自己来这世上走一遭。
嗯,在NYT去年上面有这篇, 63 up, 稍微有点长, 就是这群孩子每若干年(7年或者14年)聚一次。 https://www.nytimes.com/2019/11/27/magazine/63-up-michael-apted.html
楼主在我眼里非常聪慧优秀, 没觉得走错哪一步, 对自己要求太高了。 何止在在我眼里, 在欧美价值体系里也是佼佼者。
你让她跳出来(比进去容易多了),她不会做到的,faculty圈的稳定和地位不是这么容易放弃的。
生孩子,你年轻的时候就是不想生啊,后来就是改变了想法啊。回到过去还是一样选择,而且是有你的原因的。既然选了,就应该开心迎接孩子带给你的所有辛苦。要不真的对不起孩子,又不能把他塞回去。
LZ肯定是在还不错的大学。认识好多三流大学的,一天混的皮都掉了几层。发了几篇没人看没人引的破文章也没有grants就tenure了。
楼主是教授工作稳定 很多人羡慕呢。
职业选择,你怎么的也是tenured faculty吧,我猜测是理工科要年年写grant proposal,那你羡慕的是啥呢?去公司工作40-50岁中年危机被lay off,惶惶不可终日找不到工作?还是30岁去弯曲创业成功财务自由。你觉得自己的性格能力是哪条路? 你要比的是你自己可能的,不是其他人最好的可能。
子女教育:上藤校比例多少?得自闭症比例多少?你没出力出钱,还希望和别人家孩子一样爬藤吗?。。这不劳而获对别人出钱出力全职推娃冒风险推不出来的家是不是太不公平了??老大懂礼貌心态好已经是幸运的。
家庭理财,现在开始不晚,特别是faculty工作时间很久,你至少可以再工作30年,一个月时间足够你搞清楚各种理财套路。
对,我以前也有同感。做一件自己讨厌没有成就感的事情是非常痛苦的。我现在做的是既不讨厌也不非常喜欢的事情,但是相比对自己讨厌的事情,那心情的状态是不知道好了几百倍。
楼主家庭好自身条件好,有个人品不错的丈夫,两个孩子,博士毕业,大学教授。这样的人生还感到是错误选择,你让那些父母是祸害家里拖后腿长得丑脑子笨单身无孩还在奔绿卡的人们岂不是只能深深地绝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