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纪录片揭秘瘦子的世界

l
lm0317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这部纪录片我很几年前就刷过,今天又刷了一次。 我发现身边总有那种怎么吃都吃不胖的人。他们要不就是小肠不吸收,要不就是吃完就去厕所。 这部片子里招募了10个志愿者来尝试自己究竟能够长多胖,实验周期为4周。 他们需要吃很多平时饮食尽量避免过多摄入的食物。这一个月的暴饮暴食实验将会解答学术界争执了40年的问题。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01肥胖基因是生存的主动选择 这10位志愿者和英国其他体重严重超重的1500万人不同,他们都非常苗条。 这个实验就是为了来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能保持体型,而且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没有节食。 目前99%的肥胖研究都是有关肥胖者的,而且研究结果也没给出真正的肥胖原因。我们要找出避免肥胖的方法,为什么不尝试研究那些不肥胖的人群? 一位瑞典科学家的教授正致力于不同人群的研究研究方法,是让他们摄入的食物远大于身体需要。 在接下来的4周里,我们的志愿者将吃下相当于他们平时摄入热量两倍的食物,并且不做任何形式的运动。 这是公认的可以导致体重的增加的原因,即使对于最瘦的人。 每周这些志愿者需要吃掉的食物总热量为35,000卡,也就是平均每天要吃下5000卡食物。 这项实验的体重增长的上限是15%,超过上限将视为不符合规定。任何人尊重达到15%,他们将会离开研究。
我们的志愿者平均体重为63公斤,增加体重15%,意味着将近多出10公斤。对女士而言,意味着4周后你的衣服号码要增大两码。 脂肪并非是什么坏东西。至少有位博士就这么认为,他毕生致力于研究脂肪。 在脂肪组织里包含着1万个细小的脂肪细胞,每个脂肪细胞都被一个油滴包裹。如果机体需要能量,身体将会进行化学反应,燃烧油滴。 当身体饥饿时,这些细胞中储存的能量可以维持我们的正常活动。 简单来说,脂肪是我们体内的应急干粮。拥有的脂肪越多,不进食而维持机体活动时间就越长。 有一位博士在1968年对一个体重408斤的男子做试验。除了水和维生素,它停止进食任何东西,最终成功减掉了250斤。他难以置信的维持了一年零两个星期的禁食。 甚至连一个十分苗条的人也可以依赖他的脂肪生存几周。 如今的食物极大的丰富,没有人长时间不进食。 但是对于漫长的人类历史来说,我们从事渔猎采集的祖先们,不得不以任何他们可以得到的东西为生。有时候物质非常匮乏,这就是脂肪成为有效能量储藏系统的真正原因。 人类经历过丰年和灾年。在饥饿年代的灾年,可能会有2/3~3/4的人口消失。而身体结实,身躯肥胖的人,更容易生存下来,并把基因传给他们的后代。 所以根据此理论,在饥荒年代毫不夸张的说,存活下来的是最胖的,在丰年与灾年的交替跟别的环境下生活,使得人和婴儿都变得胖一点,成为一项重要的自然选择法则,这样可以使人类更容易的渡过灾荒。 而在丰年的年景可以增加更多体重,以备不测。 这便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人非常容易累积脂肪,纵观人类历史,只是到了现代肥胖才成为了问题。
时下年年丰收,到处都是食物,便宜好吃的食物,使得增肥的基因得以发展,从而使人们的脂肪和体重增加。 胖人是幸存者,不管环境再怎么恶劣,他们都可以存活下来。 发胖在过去可以算是一个优势,但在当下却正好相反。 苗条的人活得更长更健康。 02体重增加是否和饮食有关? 志愿者们将集合在一个大学里,接下来的数周,他们将在这所大学里狂吃。 实验开始前,对他们身体做了仔细检查。 一位男性志愿者小L的脂肪百分比为7.6,被划分到“超瘦”组。他是所有参加者中身体脂肪含量最低的。 两位女性志愿者小c和小v的脂肪含量最高,她俩的情况是身体20%都是脂肪。 志愿者的情况是男性的脂肪含量是女性的一半,这个结果和普通人群的数据保持一致。 在未来的4周时间里,他们被禁止做任何形式的运动。 他们会带上计步器,便于研究人员了解他们走了多少步,要求他们每天不要超过5000步。
关于体重,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实际上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举个例子来说,年龄处于20~50 60岁的成年人可能会增加18~27斤体重。如果你简单计算一下,也就是每天多摄入了7或10卡的热量。换算成食物就是一些薯片或一包炸薯条。 似乎我们中大多数人体重都保持不变,在整个一生当中,除了中年时期稍微有些发福。 但如果体重增加了,那一定和有饮食有关。我们必须控制摄入的热量,每天不能超出标准热量7卡。 但现实是人们不会有意识的去控制体重,在一个非常精确的水平上。 有位纽约人确信我们的身体会有一个“生物因素”决定正常体重,而且任何人之间均不同,我们的机体会努力调节以保持这个体重,或胖或瘦。 简单来说,无论是去多吃或者增加运动量,不会改变的太多,而身体会坚持不懈地恢复到以前的状况,不管你以前的体重是多少。 依据他的理论,当我们还是一个胎儿的时候,成年人的块头就已经定了下来。 老羊产肥羔。似乎母亲的体重和营养在孕期也是十分重要,研究还发现营养过剩,肥胖以及糖尿病孕妇所生的后代有很大比例也是超重或者肥胖的。 我们的块头好像比预想的难以控制。
志愿者们的美妙生活开始了。 第1天的时候,其中一位志愿者记录自己吃了两个巧克力面包,很多牛奶肉饼,整个一块披萨,一瓶思慕雪,一桶冰淇淋,几个汉堡和一些蔬菜。 给志愿者准备的全是一些高热量的食物,比如嗯本来应该是好几个人分享的,有1240卡热量的披萨,奶酪蛋糕,可乐,香肠肉卷等。 他们的状态就是,一整天都在没完没了的吃东西,并且吃的都是大家公认的高热量食物。 很多志愿者嘴里总是感觉甜腻腻的,很恶心。 第1周结束后,进行称重。有一位参加者的数据令人吃惊。 小t上周的体重是68.3kg,本周是71.1kg。增加了3kg。上周的脂肪含量是14%,本周16.2%。 3kg约等于4.1%小t的原始体重,这个增长比例是小组中最高的。 第2名是小L增长了3.2%。本次的脂肪含量为10.4%。他被排出了实验超瘦组。 同是这组的小a和小m,仅仅增加了1.6%的体重。 虽然只有一个星期,却已经有了明显差异,大多数的志愿者体重都有了增加。 但最让志愿者们震惊的是,吃下以前两倍卡路里的食物是多么的难。
聪明的志愿者开始学会挑选某些食物,更容易达到要求的卡路里。他们不约而同的都选了大量巧克力制品,比如巧克力慕斯,原味巧克力,巧克力牛奶,巧克力松糕,巧克力薄饼,软糖巧克力块…… 志愿者发现食用巧克力是增加摄取热量的最好方式。原因是由于巧克力的热卡密度大,简单来说就是很小一块就能够含有很多的卡路里。 所以在你食用巧克力时,在你有饱感之前总还能再吃一块儿。 03实验结果:志愿者都长胖了 实验第二周的测试,志愿者的体重增加都不一样。 志愿者小t,两周腰围长了6厘米,体重比开始多了6%。 但是小m的体重只增加了3.5%。虽然他一直坚持完成卡路里的摄取目标,关键是这些热量以何种形式储存和终结,如果他们没有最终形成脂肪组织,这类人的体重会很难像正常人一样增加。 不知何故,这些热量被消耗掉了。 前两周的试验中,大部分志愿者都开始注意到他们的身体,头一次发生了变化。 比如衣服大了两个号,裤子更紧绷了,牛仔裤穿不上了。 开始过度饮食的时候,我们的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就会逐渐变大,并逐渐聚集更多能量和油脂,最终变成巨大的模样。 脂肪细胞只能生长到一个点,过了这个点他就不会继续长大,到了这个点机体就开始决定是否要增加更多的脂肪细胞。 坏消息是一旦脂肪细胞增多了,它们会一直留在那里,我们永远无法去除它们。它们的工作职责是尽可能有效的地累积更多的脂肪。 研究表明,我们的机体会很容易在儿童和少年时期生成更多的脂肪细胞,这意味着你的成长阶段如果比较胖的话,会影响到你整个一生。
不管你怎样努力,你将无法减少脂肪细胞的数量,一个人的脂肪细胞越多容易体重增加的可能性就越大。 简单的说,超重的儿童极有可能成人后也是超重的。 儿童时代我们的志愿者都很瘦,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成年后不容易长胖的原因。 现在经过4周过度饮食后,最终的结果第2名增重9%,约等于5.5kg。第1名增重9.5%,大约是6.5kg。 最有趣的结果来自于小m。他增加了8%,或者说4.5kg。在男孩子们中算是中等,但他看上去好像什么都没变,和参加研究的其他人相比,他的肚子没有明显的增大。 结果是他根本没长什么脂肪,他身体里的脂肪含量只增加了2.4%。其余部分增加的只是肌肉,实验中他的基础代谢率提高了30%。 如果你的肌肉组织增长了,你的基础代谢就会有一个很高的增长。所以说尽管小m没有健身或者做任何运动,它变得更加结实。 这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在这个小组中还有两个参加者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某些人很难增加体重。 他们尽可能的多吃,但装不下了。他必须努力使自己吞咽时不要呕吐,但每一口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如果试着一直往下咽,之后都会吐出来。 机体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自然防御机制提供了饱胀感,胃内激素的分泌实际上阻止了更多的进食。 这次研究表明,针对多余的卡路里,每个人的身体反应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一些人很幸运,他们的身体生来就可以积极的抵制体重的增长。
故事并未到此结束,怎样解决减肥这一难题,我们的志愿者怎样恢复到之前的体型。 一个成功的减肥者,将要面临持续性的,或多或少的饥饿感侵袭,如果你想长久保持减下来的体重。 而对我们的志愿者则是好消息,他们一开始瘦型体重被大脑认为是正常体重。那么实验结束了,他们将毫不费劲地变回他们的原始体重。 实验结束一个月后,志愿者基本上减掉了所有增加的脂肪。 【写在最后】 想要长期保持你减下来那么多后的体重,实际上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无论怎样努力,大脑总想将体重调回原本的模式。 不过减下一点点体重会让你更健康,实际上也更容易保持。
所以真的有人就是天生就瘦,怎么吃都不胖的。基因真强大。
s
snowblink16
是的,有的人就是怎么吃都不胖,有的人就是需要严格控制饮食的:(
活力海藻球
BBC近年真的一年不如一年,做些纪录片就是吸引眼球把早就研究过的结论换个衣服再present一下。。。
P
Pandalover
我曾经回国吃喝12天胖了11磅,不过回来健身加节食一周就减掉了。其实我小时候不胖啊!
t
threelife
基因决定了70% 剩下靠后天努力
a
angelamela
据说儿童期不肥胖非常关键。李湘女儿以后很难苗条。
s
sayuki
基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