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 》:明朝太监刘瑾列入过去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名单

l
lumi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明代历史中「黑吃黑」的旧事,以正德朝宦官间的一段「窝里斗」公案,较为跌宕传奇。
这段公案的主角,本非良善,却几凭一己之力成功「反杀」一代大奸,还机缘巧合结识并拯救了如今顶礼膜拜的「一代宗师」,甚至其本人还有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神秘身份


01

故事还得从「八虎」开始讲起。
所谓「八虎」,即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在东宫时宠信的八名宦官:刘瑾、张永、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
此八人导帝架鹰放狗、纵情声色而晋身,虽获盛宠,但内部也是矛盾重重。
在我们熟知的历史叙事中,正德帝最偏宠刘瑾。
不仅授予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责,且于政事上放任自流,任由刘瑾专权。
照例,奏本由通政使司经内阁票拟报司礼监批红,而刘瑾则要求报通政使司前必须抄送其私邸。

《明史》记载:章奏先具红揭投瑾,号红本,然后上通政司,号白本,皆称刘太监而不名。

时人呼为「立皇帝」。
在诸臣向皇帝朝请时,立于帝侧,僭越接受跪拜。
而刘瑾此人对于现实的投影,还在于他很有可能是16世纪初的「世界首富」。
2001年,《华尔街日报 · 亚洲版》(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sia)曾将中国明朝太监刘瑾列入过去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名单,其在16世纪初以「金250万两,白银5000余万两,其他珍宝细软无法统计」(见清人赵翼《二十二史札记》)的资产,列为全球首富。



02

当时朝野,刘瑾虽权势煊赫,生杀予夺一同皇帝,但仍有一人可以与他「分庭抗礼」。
便是「八虎」之一的张永。
张永此人,在明代权阉中显得并不出名,却注定成为刘瑾的「宿敌」和「死穴」。
考诸历史,张永所获得圣眷,较刘瑾不遑多让,其「含金量」和「可靠性」甚至远在刘瑾之上——他在宫内掌管乾清宫、御用监诸事,兼提督尚膳、尚衣、司设、内官诸监,整容、礼仪、甜食诸房及豹房、浣衣局、混堂司、南海子事。
在这些林林总总涉及皇帝吃喝拉撒睡的管理名目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事实:在正德帝「真正拥有生命意趣的个人世界」中,张永的「主内」显然让他更为满意。
因为,皇帝一生最爱的所在,并不是重檐深殿的皇宫,而是带给他无限欢愉和不舍的「豹房」。
我们甚至可以理解,皇帝把「最不爱」的政治丢给了刘瑾,而把「心头好」的生活托付给了张永。
还有一个必须强调的事实是:张永领命,督十二团营兼总神机营,其后又与江彬(也就是与正德帝保持暧昧不清的「基友」关系的钱宁、江彬)共同掌管四卫勇士。
对皇帝而言,张永的「可兹信任」不仅在于生活上的如意自洽,还关乎安全上的忠诚无虞。
在历史记载中,张永一生,多次代表皇帝「监军」,在平定正德五年的安化王朱寘鐇叛乱、平定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叛乱中,张永均有军职(监军或前锋)。



03

张永的能干与信任,自然招致刘瑾的妒忌。
于是,他在皇帝面前挑唆,要把张永连夜赶到南京,不准再入宫。
张永自然也不会束手就擒,对皇帝诉说刘瑾陷害自己。
正德帝也不裁决,而是召他们二人对质。
争辩中,久历武事的张永毫不示弱,竟然撸袖拳击刘瑾。
可笑的是,这番「御前斗殴」不仅没有受到处罚,正德帝反命「八虎」之一的谷大用,摆和头酒,为他们调解。
觥筹交错间,面上风波虽平,但你死我活的决战也一触即发。
恶人自有恶人磨。
越是无处不揽权之时,也就是「祸萌骖乘」之日。

04

综观当时朝堂,正气不彰,君子遁世,阁老谢迁、刘健杀贼不成,败走致仕,李东阳苦撑内阁忍辱负重,焦芳、张彩之流阿附竞进。
面对刘瑾的恣肆狂妄,除了张永这一顿实实在在的拳头换来的暂时收敛,竟没有一人敢指摘「立皇帝」的不是。
万马齐喑究可哀。
没有正义的时代,邪恶更能假正义之名各显其能。
远在千里之外的出镇宁夏的安化王朱寘鐇,在这潭「静极思动」的死水里投石问路,以「诛杀刘瑾以清君侧」为起兵借口,妄图仿效祖宗,赌一把「靖难皇帝梦」。
不过,这场历时仅十八天即失败的叛乱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笑话。
叛乱并未对正德朝统治造成多少冲击,却给了作为监军的张永,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终于等到了一个可以借机一举扳倒刘瑾的口舌!
「疑罪从有」,从来都是大明特务政治的专利。
掌握了能侦缉东西厂和南北镇抚司私隐的「内行厂」特权的刘瑾,恐怕做梦都想不到,在这张由自己密密织就的监视网中,竟然在眼皮底下,给了「死敌」一个单独奏对的机会。

05

而张永这次给皇帝抛出的怀疑,可比上回那顿拳头要疼上千倍万倍——
正德五年八月,在平定安化王叛乱后的依例「献俘」后,皇帝置酒慰劳张永,刘瑾原在一旁侍候。
后来刘瑾或困倦或有事,先走了,这一走,死生之势立现!
张永抓住时机,依照与其一同参与平叛的大学士杨一清(此公天阉,更易获取身为太监的张永的亲近感;且刘瑾曾以「马价盐课」重罚过时任巡抚陕西副都御使的杨,两人有共同的敌人)的建议,迅速拿出已准备好的奏疏,奏陈刘瑾忘恩负义,并列举了他十七条大罪;
又及时将安化王的起兵借口——开列刘瑾罪行的《诛刘檄文》送递御前,说宁夏的官员曾将此上报,但被刘瑾扣下不发。
据载,当时正德帝已经微醉,低着头喃喃自语:「瑾负我。」
张永立即建议,必须当机立断。
于是微醉的皇帝即命逮捕刘瑾(搜捕时,刘瑾已经睡下,尚裸身),并派遣官校查封他在宫内外的住宅。


06

但事情却差点发生变数。
第二天,酒醒而心有不忍的正德帝只降旨降刘瑾为奉御,发放到凤阳,并在收到刘瑾「乞赐敝衣盖体」的白帖后,下令给刘瑾百件旧衣服。
张永知道,皇帝此刻的「一丝不忍」,便是明日自己的「必死无疑」。他孤注一掷,极力怂恿正德帝亲自去抄刘瑾的家。
在刘瑾私宅,当皇帝亲见搜出的玉玺、穿宫牌、龙袍及衣甲武器等等违禁品(如果从阴谋论怀疑,执掌御用、内官监多年的张永会不会在此时兵行险着,夹带私货,也未可知…),直到皇帝发现刘瑾常拿在手的扇里,竟然藏有两把锋利的匕首,这才勃然大怒,立刻下令把刘瑾关到诏狱。
各有司衙门明审定谳,请帝旨,将之凌迟处死。

07

刘瑾作为一代权奸,从正德元年到正德五年所积累的财富,相当于明王朝一年的财税收入,这个比重较之后清王朝另一权臣和珅二十余年贪腐得国十五年财税,尚有不及,但其泼天富贵也足以令人眼热。
无论是与前代王振、汪直等人,还是与后来居上的冯保、魏忠贤等人相比,刘瑾,绝对是有明一代死得最惨的权阉。
凌迟之刑,分两天,共割3357刀,第一天尚可食粥,第二天他才毙命。
其身体素质可见一斑 ,其受刑之惨酷也属极端。



08

志得意满的张永了却心头大患,不久即接替刘瑾,改任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掌管司礼监事,而过去管理的监、局照旧兼管。
有了权力的滋养,人就容易膨胀,而人性的贪婪也因此暴露无遗。
张永先后僭越请荫兄弟、封侯,并且对刘瑾当年的「富可敌国」充满了艳羡。
他借执掌诸监之便,私相索取。
不过,张永与刘瑾的差别,还在于膨胀到头,懂得知止止损:

据《明史 · 张永传》:永欲身自封侯,引刘永诚、郑和故事风廷臣,内阁以非制格之。永意沮,乃辞免恩泽。

不过,「心腹」久了,就容易成为「心腹大患」。
这是历代因宠而骄的权阉必然败亡的道路。
秦有嫪毐、赵高之奸猾,唐有李辅国、仇士良之凶暴,宋有童贯,元有朴不花,及至明朝,「手握王爵,口衔天宪」的宦官再恣肆骄纵,在日益极权的神圣皇权面前,也不过是立时待毙的足边吠犬而已。
皇帝许是渐渐透露出厌倦的意思,仅仅两年之后的正德七年,窝里斗的历史再次上演,「八虎」之一的丘聚,及时地揭发张永偷库银七千余两,抬入私宅,制造玩好诸物的事,张永即被免职闲住。与刘瑾不同的是,张永没有进一步被清算。他是幸运的,留住了皇帝的「不忍」,也就保住了未来翻盘的「可能」。

09

又是两年后,正德九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乾清宫火毁严重,于营造有经验的张永被起复,重掌御用监,兼督京营事务。
在正德十四年,平定宁王叛乱时,张永再次作为皇帝前锋领兵,虽初有贪功之嫌,但好在及时刹车,不仅劝阻了另一太监孙忠借叛乱事由横行不法骚扰地方,更因此结识了后来名动天下的王守仁(王阳明),与他一道尽力安抚江西不致产生民变,并多次利用个人力量保护阳明先生不受张忠、江彬之流的陷害,也算他人性深处的些许亮色。

据《明史 · 张永传》:(张永)(孙)忠同归,江西赖以安。(孙)忠等屡谗守仁(指王阳明),亦赖(张)永营解获免。武宗(指正德帝)崩,永督九门防变。

《明史·王守仁传》: 守仁夜见永,颂其贤。因极言江西困敝,不堪六师扰。永深然之。曰:永此来为调护圣躬,非邀功也。公人勋,永知之。但事不可直情耳。守仁乃以宸濠付永。

10

明世宗嘉靖帝即位后,朝野长期以来积压着的对「八虎」秉政的怨气一时迸发。
御史萧淮奏「八虎」谷大用等党恶为奸,牵涉到张永,于是诏令张永闲住。
后来萧淮等又弹劾张永在江西违法乱纪(这一条确是无中生有,张永在江西的作为即便不可称「有功」,也属「循良」,足见官场党同伐异是何等不问青红皂白),于是又降为奉御,发到南京。
所幸,嘉靖五年,一直与张永保持良好关系的杨一清,出任首辅,张永得以官复原职,在家养病。
嘉靖六年,皇帝召见张永,仍命他掌御用监印,并提督神机营并十二团营兵马,供事乾清宫。
嘉靖七年冬,张永死于任上。
张永此人,谈不上大奸大恶,于内廷职守、抚绥地方方面也有成绩,至于人性上,尚有天良未泯之处;
但究其目的、考其行止、评于历史,也算不得忠纯。

11

但我理解甚至喜欢这样的历史人物。
因为他的人生瑕瑜互见,各有短长;
因为他的行止所传递的人格是健全的,是真实的;
因为他的价值观可以为今人所理解、包容。
宦官不是恶人的天然标签,生理的残缺引发心理的畸形并不是原罪,所谓「我们不仅要看他怎么说,还要看他怎么做」,补充一句「更要看他为何这么做」。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君子慎独而小人恣肆。
动机和结果是评价人的正确途径。
张永诛除刘瑾,客观上是为国锄奸,主观上还是权力倾轧的自保和斗争,他贪婪好货之心与刘瑾并无本质差别;
张永保护王阳明,客观上是为国护贤,
主观上还是为阳明先生执着任事不贪功劳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自惭,更要防止太监孙忠借江西事由攻击王阳明而项庄舞剑意在己身。
保护王阳明的功劳,也是保护自己的前途和性命。
伦理学的最高境界,不过「为己利他」四个字,渺小如张永者,侥幸以人生关键处的作为,尝其三昧,得免「大恶」,沦入「小奸」。

脑洞宕开一笔:根据闲人考据,金庸先生在创作《笑傲江湖》时曾指明,《葵花宝典》系前朝宫中一太监所创。有好事者从书中衡山派刘正风所授官职及日月神教演变历程反推,所谓前朝(指明朝)的时间节点恰为正德朝,以张永久历战阵、善于典兵,且执掌禁中库藏的属性,此一等一的高手原型,很有可能便是这位「张太监」。



12

如果比附这样的手段,明朝的「黑吃黑」还有很多。
后来的嘉靖朝,首辅徐阶用「通倭谋反」罪名「冤杀」严世蕃;
再后来的隆庆朝,首辅高拱挤走了徐阶,徐阶的学生张居正又联合权阉冯保制造「王大臣案」意图杀死高拱;
后来的天启朝,厂公魏忠贤「忘恩负义」挖了自己入宫介绍人大太监魏朝的墙角——把客氏据为己有又发落了魏朝…
极权体制下,政治是厚黑的集成,温良恭俭让从来不是它的注脚。
正德年间这场以张永、刘瑾为主角的「八虎」自相残杀而诛除大恶的好戏,作为大明王朝「为善不达」「守正难宦」的一道前菜,生动演绎了这个大明「以恶除恶」的荒谬官场逻辑。
D
DmanK
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