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是愚昧的概念,与现代医学科学格格不入。兼谈hyroxycloroquine

W
Walker1921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就和“古人云”,“祖训”,“不听老人言, 吃亏在眼前”属于同一类的谬论。是不敢或不愿深思的托词和借口。是封建专制社会下长大的人的思维定式。我们来到美国的重要benefit, 就是有自由思考的空间。
首先,“是药三分毒”出处,据资料显示,说这句话的人是刘纯,明代医家,原文出自《药治通法补遗》。从年代上看,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西药,应该是指中草药。这句话全文是“是药三分毒,唯开胃无毒,盖开胃者排毒也”。但是这也只是一家之言。
《黄帝内经》把中草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类。这里提到的“小毒”,“无毒”明显抵触于“三分毒”之说。为什么不引用这个?
《神农本草经》,收录了365种中草药,其中上品120种,明确记载“无毒”、“延年”。这里提到的33%的药无毒为何不引用? 所有的中医都是不符合现代科学的验证方法。
如果说古人知道的多,什么事要引用古人说的,为什么古人的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古人为什么治不了麻风,天花,细菌感染,如破伤风。而且古人们的说法也不一致。
如果有人自称是医生,同时又抱着“是药三分毒”的信念,写的东西就沒有看下去了。
现代的新药研发就是要研究出“无毒”,“小毒”的西药。如果有“三分毒”,首先FDA不会批准这个药,其次,假设批了,这家新药公司会官司缠身而破产。FDA 会批一些“小毒”的药,但是会放一个小黑框在瓶子上,black box. 将明显的负作用写在这个黑框内。用于警示医生和病人。有黑框的药大都不会卖的好。
最近大家经常听到临床1,2,3期试验。3期通过就批准上市。其实还有一个临床4期!这个4期就是一个制药公司上市后的commitment,要求其继续收集药物制造过程的数据,同时收集病人用药的“adverse events” 不良反应事件。也就是继续观察在大众人群里药的疗效和毒性。 如果一但出现不良反应太多,排除了药物制造过程的因素之后,,那么这个药会重新评估,要么添加加一个黑框,要么下架。美国第二大制药公司默克几年前出了这样一个药,官司搞的默克公司半死不活的,后来干脆请来一个律师当CEO.
业内人士表示“谈毒性而不谈剂量”就是耍流氓。一般来说,制药公司在研发新药的时候希望开始产生毒副作用的剂量要远远高出产生治疗效果的剂量。这个差距要越大越好。
泰诺 英文 Tylenol, 有效成分叫 Acetaminophen,是最好的无毒的止痛药,退烧药。 但是这个药的有效剂量和产生毒性的差距很小。24小时之内不要超过4000mg. 而产生毒性作用的剂量是24小时之内超过8000mg. 会使肝脏坏死。
硫酸羟氯喹,在过量的情况下,使用时间长的情况下,会使心率不齐,QT elongation. 正常剂量下是不会产生这个副作用的。
为什么用了70年,没有几个人死于心脏病,因为人们不吃过量。水喝过量了也会要人命的。
有几个失败的用于COVID-19 的trials, 仔细一看,用药量非常大。超过中国最早的指导用量好几倍。而且用在重症患者上。这些是明显不合理的试验设计。中国的指导作法是正确的,不超过制疗狼斑红疮的剂量,同时监测心率,如果出现副作用就马上停药。
反川之流已经很情绪化了,失去了理智!只说会心率不齐,而不说剂量。好比说,大家不要吃Tylenol, 因为会使肝脏坏死。在没有药的情况下,愿意将死马当活马的医生才是真正的医生。美国枉死了好多人,当然要怪反川左逼们。
个别大妈们怕吃任何西药,也是因为这句”是药三分毒”的屁话。听了我上面的介绍,你就知道西药里都是无毒或小毒的。只要听医生的话。别多吃。





z
zhangx88
这么说来,西药还是有副作用,就是副作用小些。如果把副作用理解为“毒", 西药的毒性小些。但是不能因此就说中医的说法不对,中医恰恰是认识到了中药的缺点,因为有些中药确实对肝肾损伤大。
n
niuniudabao
反正没大病我不会吃药。我也不想有一丢丢头痛就吃药
家有玥萌妞
本来就该交给各自的医生而不是政府。
n
ntkrnl
so。。。。 假如患者20岁,按照新冠死亡概率,本来死的几率就是1%,吃羟氯喹出问题的概率也是1%,那吃还是不吃 假如患者80岁,按照新冠死亡概率,本来死的概率就是60%,吃羟氯喹可能会导致更强的副作用,那吃还是不吃。。
i
icespar
呵呵。。。
W
Walker1921
so。。。。 假如患者20岁,按照新冠死亡概率,本来死的几率就是1%,吃羟氯喹出问题的概率也是1%,那吃还是不吃 假如患者80岁,按照新冠死亡概率,本来死的概率就是60%,吃羟氯喹可能会导致更强的副作用,那吃还是不吃。。
ntkrnl 发表于 2020-07-31 22:04

让医生根具病人的具体情况分析。而不是说有心脏副作用就排除。
l
loveccc
回复 5楼ntkrnl的帖子
你这个胡扯 患者20岁,死亡率1%,吃羟氯喹出问题概率是0.01% 患者80岁,死亡率60%,吃羟氯喹死亡率变成6%甚至更低
你怎么看
楼主没听说过side effects吗?
j
jiaru0099
看了黄帝内经就不想看了。。。
一边讲科学双盲测验证实无效。。。
一边讲黄帝内经阴阳调和。。。
愉快灌水
2020年了,希望大家相信科学。科学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的进步,只有科学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
w
white09
是药三分毒,刚好证明了古代人的智慧不逊于现代人
智慧和年代无关
L
Linwuduck
别在这里用科学压死人。纽约州州长的弟弟得了新冠吃了氯喹类药物,电影演员Tom Hank夫妻俩得了新冠,吃羟氯喹好了⋯为什么他们可以,普通美国老百姓就不可以?
L
Linwuduck
用氯喹也不是没有科学依据,它是免疫抑制作用(现在住院病人用皮质激素也是这个道理,),可以防止轻症病人发展成炎症风暴而成重症
W
Walker1921
回复 13楼Linwuduck的帖子
Tom Hanks 在澳大利亚,那里没有反川普的左B.
至于那个民主党州长的弟弟,唉,一贯虚伪吧,民主党派一面控枪,一自己的宅子用枪保护的很好。
家有玥萌妞
别在这里用科学压死人。纽约州州长的弟弟得了新冠吃了氯喹类药物,电影演员Tom Hank夫妻俩得了新冠,吃羟氯喹好了⋯为什么他们可以,普通美国老百姓就不可以?
Linwuduck 发表于 2020-07-31 22:30

那个医生“科普”的事儿大家都知道,那洋洋洒洒的一大段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没有双盲证明是否有效,吃与不吃属于Risk management。
W
Walker1921
回复 12楼white09的帖子
古人们都有好几种说法。都有link 的。
W
Walker1921
回复 16楼家有玥萌妞的帖子
他说的“没有双盲就不证明有效”也是半瓶水。统计学上有专门针对已经发生的大量事件中找到相关的因素和不相关的因素。叫Régression. 到底是羟氯喹,呼吸机,激素,年龄,开始用药时间,等等,还是二维关联因素,而让病人死亡,或者说康复, 用Régression 一下就分析出来了。
家有玥萌妞
回复 16楼家有玥萌妞的帖子
他说的“没有双盲就不证明有效”也是半瓶水。统计学上有专门针对已经发生的大量事件中找到相关的因素和不相关的因素。叫Régression. 到底是羟氯喹,呼吸机,激素,年龄,开始用药时间,等等,还是二维关联因素,而让病人死亡,或者说康复, 用Régression 一下就分析出来了。
Walker1921 发表于 2020-07-31 22:52

会不会说correlation not causation
C
Cherrychocolate
西药的副作用,说白了,就是药厂的免责声明。个体差异太大了,很可能一个病人的救命神药,另一个病人会吃了致死。但是有副作用,有时候也不是坏事,蓝色小药丸了解一下大家都不陌生吧?
南开阿飞
不同意楼主观点。。。
j
jiaru0099
会不会说correlation not causation
家有玥萌妞 发表于 2020-07-31 22:57

隔壁楼里好几个医生已经说了,他们天天看相关论文,小规模盲测已经有人做过了,无效。也就没有大规模盲测的意义了,因为比较有毒副作用
你说的是对的,医学上不能用统计方法做,因为统计出来只能是correlation,不是因果性
科学实验药有没有效,还是得做盲测。
W
Walker1921
隔壁楼里好几个医生已经说了,他们天天看相关论文,小规模盲测已经有人做过了,无效。也就没有大规模盲测的意义了,因为比较有毒副作用
你说的是对的,医学上不能用统计方法做,因为统计出来只能是correlation,不是因果性
科学实验药有没有效,还是得做盲测。
jiaru0099 发表于 2020-07-31 23:02

你听说过“生统”吗?是制药公司里最容易找工作的专业。我在新药公司混吃很多年。统计学找出一个Model, 再和专业人员SME “Subject Matter Expert” 沟通,確定到底是corrélation 还是Causation. 生统的人不会断言到底是不是Causation.
W
Walker1921
楼主没听说过side effects吗?
你怎么看 发表于 2020-07-31 22:20

你仔细看过我的帖子吗?带节奏的都不仔细看帖。我就是一直在新药研发公司干,难道不知道side effects? 你知道AE 代表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