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的红溪惨案,当时大清近百岁,掐指算算和现在的中国年龄接近。咱们刻舟求剑一个~

雁过
楼主 (北美华人网)
红溪惨案又称巴城大屠杀(荷兰语: Chinezenmoord, literally "Murder of the Chinese"; 印尼语: Geger Pacinan, meaning "Chinatown Tumult"),是指1740年10月,荷属东印度当局在爪哇的巴达维亚大规模屠杀华人的事件。因肇事地点之一为城西一条名为红溪的河,故以此命名 日期1740年10月9日至12日地点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大屠杀冲突方荷属东印度军队,土著和奴隶队伍 vs 华人 伤亡 500名荷兰军人被杀 vs >10,000华人被杀,>500华人受伤

雁过
背景
1619年,荷兰殖民者燕·彼得逊·昆占领雅加达,并将其更名为巴达维亚。当时的巴达维亚人口稀少,缺乏粮食供应,同时四周也面临当地穆斯林王国的敌视和威胁。为了增加劳动力,发展经济,巩固据点,在荷兰本国人不愿意移民,当地土著又很少的情况下,荷兰殖民当局开始从南洋各地诱迁华人来巴城定居。同时还颁布优厚政策诱使中国商船来前来贸易。到1682年,巴达维亚的华人已达3101人。1690至1730年间是巴达维亚最繁荣的时期,荷兰人把甘蔗种植引进爪哇,甘蔗种植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了更多中国人的涌入。 随着华人的大量涌入,凭借其杰出能力逐渐建立了社团,有凌驾在荷兰人之上的趋势,殖民当局认为威胁到了其殖民统治。从1690年起殖民当局先后颁布了限制和禁止中国人移民巴达维亚,但收效甚微。1727年,殖民当局规定,凡是10年至12年内居留在巴达维亚的华人,未申领当局颁发的居留准许证者,一概配遣出境。1736年进一步规定凡是1729年入境的华人,只有被认为有用的人才允许领取居留准许证,其他一概遣返。这些被驱逐的“无用”华人,很多人没有回到故土,倒是被发配到锡兰、好望角等其他荷兰殖民地充当苦力。
雁过
经过
1740年,随着制糖业的衰退,失业华人增多,盗贼四起。由于警察抓获的罪犯大多是穿黑衣黑裤的华人,殖民当局下令,凡是看到穿黑衣黑裤的人,一律捉拿。大批华人受到无辜的牵连,华人与荷兰殖民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殖民当局强迫被捕的华人到锡兰做苦力,在华人中逐渐有传言这些流放者会在途中被抛入大海。 一部分华人不愿坐以待毙,逃至城外,公推黄班为首领,准备自卫。但是一个叫林楚的叛徒向殖民当局告密,使得当局有所准备。10月9日,殖民当局以华人准备攻城为借口,命令城内华人交出一切利器,同时挨户搜捕华侨,不论男女老幼,捉到便杀,对城内华人进行血腥洗劫。从9日至12日,城内华人被杀近万人,即使关在监狱和卧病在医院的也不能幸免,侥幸逃出者仅150人。而城外华人不知消息已泄露,依旧按原计划攻城。从9日至11日激战三天,伤亡千余人,终因孤军奋战,攻城失败,被迫转战中爪哇。
雁过
参考链接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红溪惨案
雁过
华人海外历史可真是个苦难史。经济好的时候尚可,不好的时候处处遭人排挤。
e
edge2.0
那么,楼主想暗示哪国将会发生大规模屠华? 不妨明说。
n
novavista
“红溪惨案”发生后,荷兰及殖民当局担心中国清朝会采取报复行动,影响对华通商,使经济利益受到损失。1741年殖民当局派专使携带“说帖”前往中国,但是这份“说帖”并没能传呈到北京朝廷。同时福建总督策楞、提督王郡将此事上奏朝廷。后来经过反复商议,清朝政府决定将此事认为:被杀华侨是“自弃王化”、“系彼地土生,实与番民无异”、是“彼地之汉种,自外圣化”,因此华人遭屠杀,“事属可伤,实则孽由自作”,“圣朝”无须加以责备,但恐怕之后通商的外贸商人被残害,先禁止彼此之间的通商贸易。
你怎么看
哎,华人真惨。在国外被外国政府屠杀,想回自己老家好好过日子,土垬政府不让回,回去了杀的更惨。
《大清国条例》规定只要是中国人后裔,就拥有中国国籍。后清还不如大清
雁过
“先禁止彼此之间的通商贸易。”
谁说大清腐朽,其实双方都很聪明,主要还是看什么年代,当时是乾隆刚登基没几年吧?康熙年间也是有发展西方科技的。
雁过
哎,华人真惨。在国外被外国政府屠杀,想回自己老家好好过日子,土垬政府不让回,回去了杀的更惨。
你怎么看 发表于 2020-07-31 09:39

所以在美国的华人得参政。博弈台上,不参政的只能被牺牲。
l
luckydoudou
从历史上看,移民的华人好的被当地同化几代后没有传承了,差的就是各地政府的眼中钉,不论中国是哪个统治政府。新加坡华人还好点,但久远看也不会长久。
因缘2015
天啊, 楼主你居然把当今盛世比作大清?
因缘2015
红溪惨案又称巴城大屠杀(荷兰语: Chinezenmoord, literally "Murder of the Chinese"; 印尼语: Geger Pacinan, meaning "Chinatown Tumult"),是指1740年10月,荷属东印度当局在爪哇的巴达维亚大规模屠杀华人的事件。因肇事地点之一为城西一条名为红溪的河,故以此命名 日期1740年10月9日至12日地点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大屠杀冲突方荷属东印度军队,土著和奴隶队伍 vs 华人 伤亡 500名荷兰军人被杀 vs >10,000华人被杀,>500华人受伤


雁过 发表于 2020-07-31 08:15

如果看对华人的屠杀的话, 不用刻舟求剑, 早在印尼就发生过两次了。
雁过
如果看对华人的屠杀的话, 不用刻舟求剑, 早在印尼就发生过两次了。
因缘2015 发表于 2020-07-31 10:03

那个太近了,大家都记得。喜欢讲点快被遗忘/容易被忽略的历史。
雁过
天啊, 楼主你居然把当今盛世比作大清?
因缘2015 发表于 2020-07-31 10:01

大清很差么?盛世时期 gdp也是排名很前的。
7
789
那个太近了,大家都记得。喜欢讲点快被遗忘/容易被忽略的历史。
雁过 发表于 2020-07-31 10:04

可以聊聊夹边沟,虽然不是很久远以前,但似乎很多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
雁过
康熙所处的时代,是西方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康熙没有故步自封,而是海纳百川,不仅熟读中国古书,也忙里偷闲研究西洋文化、学习外语,是很少见的古代帝王。 西洋有一批传教士,在明朝末年就来中国,其中部分人还担任过明朝官员。清军入关后,西洋官员也投降了清朝。因为他们在天文气象方面的不可代替性,所以,朝廷继续让他们在钦天监工作,汤若望就是其中的一位。 康熙刚继位时,正好碰上中西历法之争。这是一场关于中西文化的争论,也是一场满洲保守派人士与开明派之争。 康熙三年,钦天监的守旧派不满洋人在朝廷任职,趁着主弱臣强、鳌拜专权之际,由杨光先带头,弹劾汤若望。 鳌拜等人赞同恢复旧历,并将汤若望等洋人逮捕入狱。后来,因京城发生地震,鳌拜以为是上天发出的警告,便释放了洋人。 汤若望有病在身,出狱后不久就驾鹤西去。他的助理南怀仁等人继续暗中进行天文观测与演算。 康熙七年,康熙亲政后,发现杨光先等人推算的结果时常有误,鳌拜的专权又令皇帝不满意,正好此时有人弹劾杨光先,康熙旧事重提,让杨光先与南怀仁两人当着皇帝的面接受考验。 由于杨光先漏洞百出,南怀仁的推算结果准确无误,康熙便停用了传统的《回历》与《大统历》,而采用洋人编制的《时宪历》,严厉处分了杨光先,让南怀仁再度任职钦天监。





z
zlltt
中共养5毛 天天恐吓/挖苦讥讽海外华人
就像对待香港一样:
我不能完全控制的 再好 也是祸害


雁过
“其天主教,除南怀仁等照常自行外,恐直隶各省复立教堂入教,仍着严行晓谕禁止。” 

经过这次历法之争,康熙开始对西方科学产生兴趣,并开始向南怀仁学习科技知识,但他并不信仰西方的宗教。康熙八年,他还下过命令:
康熙对科学知识有兴趣的消息传到欧洲,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特地派了一个专家团,于康熙二十年开到大清,白晋、刘应、洪若翰、罗先德、安泰等人都是当中的成员。 这批西洋专家来华后,先学习汉语和满文,然后经过筛选再进入宫廷为康熙服务。 据传教士的记录,康熙向他们学习的专业有很多,包括天文、数学、医学、地理、哲学、拉丁文、音乐等等。白晋的日记所载:
“康熙每天都宣我们进宫去给他讲课。他听课很认真,重复我们所讲的内容……在五六个月的时间里,康熙已经掌握了几何学,能够即刻说出他所画的几何图形的定理及其证明过程。他对我们说:《几何原本》他至少读了二十遍。” 
白晋也对康熙的学习态度,做了如下描述:
“这位皇帝的学习是异常仔细用心的,无论是几何中的棘手问题还是我们拙劣的语言,都不能使他泄气。” 
除了数学,康熙曾向南怀仁学习地理,向徐日升学习音乐,向张诚、罗先德学习西方医学。南怀仁还特地为康熙编写了《坤舆外纪》,方便康熙了解世界各国的情况,这不仅引发了康熙派人出使欧洲访问,增加联系,同时也使他更完整地了解中国“边徼遐荒”的地理资料。
康熙三十二年,皇帝得了疟疾,朝廷御医束手无策,他服用洋人的奎宁后痊愈,因此,康熙对西医开始崇信,更深入地学习西方的解剖学,并特地在宫中找了一个场所,让白晋为制造西药,供皇室以及赏赐臣子之用。 康熙本人很务实,会学以致用。他学习天文学后,便经常到观象台观测天文现象,还会拨款给南怀仁制造天文仪器,如黄道经纬仪、天球仪、赤道经纬仪等。同时,康熙也会估计西方传教士出书,记录新仪表的制作方法、使用规则、安装法门,后来成了十六卷的《灵台仪象志》,方便了后人使用天文仪器。


雁过
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也是康熙最感兴趣的学科,他不但命令传教士把几何相关的科目编成几十种满、汉教科书,还曾在畅春园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大清的数学家,以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 地理学习成果颇丰,最后由清朝的专家与传教士,联合完成全国的勘测工作,绘制成一部《皇舆全览图》,是当时最全最准确的地图。 康熙本人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在征讨噶尔丹时,随时记录气候、地质、地形、地貌、农业等资料,以此作为行军的参考。此外,康熙还曾派人去勘探黄河与长江的源头,并将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漕运、河道、水患的治理工作上。 康熙不仅把学到的科学知识用于工作,同时,他也会尽量利用传教士的专业特点,帮主清朝发展。比如,在“三藩之乱”时,康熙为了对付吴三桂,让南怀仁实验新式火炮,结果制成四百多门,并训练好两百多名炮手,迅速提升了清军实力,在湖广、陕西等地发挥过重大作用。南怀仁还因此得到康熙赏赐的御用貂裘,并升职为工部右侍郎。 康熙还曾利用传教士的外语能力,为其办理外交事务。比如,康熙早年间,荷兰使者来大清谈自由经商的事,传教士就当过翻译人员。康熙三十七年,白晋代表清廷觐见“太阳王”路易十四,请求法国多派遣科技人员来大清,后来路易十四同意,这也成了中法外交史上的盛事。最有影响力的事情是传教士张诚、徐日昇等人随同索额图去尼布楚与沙皇俄国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康熙年间,西方传教士有为皇帝讲课的,有帮朝廷办事的,他们大多在朝廷任职,并领取俸禄,还有部分人最后终老于大清。他们服务大清,实际上是为了传教。康熙在他们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后,也确实放宽过限制,下令教堂照旧留存,信徒依旧行走,“不必禁止”。 然而,康熙的内心深处却对西方宗教带有排斥,担心“海外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所以,当教皇派专人来大清,宣布教徒不许崇拜偶像,干涉内政、侵犯皇权时,康熙立刻下令禁止传教。
驫龘麤靐
那个太近了,大家都记得。喜欢讲点快被遗忘/容易被忽略的历史。
雁过 发表于 2020-07-31 10:04

历史上在南洋华人建立过不止一个公司共和国,最有名的兰芳共和国建国比美国法国都早。但是没用,中国政府一直把海外华人政权看作潜在威胁,所以不仅不帮忙,搞不好还帮助当地人剿灭这些华人政权。比如郑和在马六甲剿灭的那个谁谁谁。 最硬气的一次是明末西班牙在吕宋多次屠华,郑成功曾经有计划远征菲律宾。当然他的牛逼计划特多,也曾经计划在日本搞政变,建立政权作为反清复明的基地,也不知道有多少可操作性。
言欢
大清300年的历史,你共不是千秋万代嘛,可以类比嘛?
雁过
历史上在南洋华人建立过不止一个公司共和国,最有名的兰芳共和国建国比美国法国都早。但是没用,中国政府一直把海外华人政权看作潜在威胁,所以不仅不帮忙,搞不好还帮助当地人剿灭这些华人政权。比如郑和在马六甲剿灭的那个谁谁谁。 最硬气的一次是明末西班牙在吕宋多次屠华,郑成功曾经有计划远征菲律宾。当然他的牛逼计划特多,也曾经计划在日本搞政变,建立政权作为反清复明的基地,也不知道有多少可操作性。
驫龘麤靐 发表于 2020-07-31 10:26

历史告诉我们指望中国政府是不可行的。华人得自救。
郑成功他爹轻信大清政府,放满清入闽,双方磨了十来年,最终他爹被杀,他也自杀。
驫龘麤靐
历史告诉我们指望中国政府是不可行的。华人得自救。
郑成功他爹轻信大清政府,放满清入闽,双方磨了十来年,最终他爹被杀,他也自杀。
雁过 发表于 2020-07-31 11:16

说实话,我觉得华人的当务之急是搞清谁是自己的利益共同体。国家民族归根结底,都是利益共同体的组织形式。我自己是民族主义者,所以我把和我共享一样血缘和文化的人视为我的利益共同体。但是很多人和我不一样,很多被我视为同胞的人,把我视为死了就死了的异类,扣个帽子就可以定生死。只有大多数人有共同的认同,才能结成一个更稳固团结的共同体,这才是真正的生存发展之路。可惜,就看着这里各种政治倾向互相谩骂的架势,华人也就是被屠杀的命。
雁过
“很多被我视为同胞的人,把我视为死了就死了的异类,扣个帽子就可以定生死” 这说的是最近的奇怪的政治局势么?在网上的要么是你我这些有闲人,要么就是那些专业几毛,更多的默默无闻的在社区斗争着了。尽管有时候觉得很“绝望” 同时内心深处还是有hope. Hang on there, 总是有出路。